换填试验段施工总结

合集下载

软基换填(试验段)施工总结

软基换填(试验段)施工总结

软基换填(试验段)施工总结路基软基处理碎石换填试验段施工总结K39+480-k39+640试验段一、工程概况本段起点桩号为K28+982.6终点桩号为K52+445.32,路线全长23.462Km。

根据施工设计图的要求如路槽底位于清表后地面线以下,对80cm路床翻挖,并碾压后回填。

对于路床底出现胶泥层或含水量过大,无法碾压时,采用路床底部以下20cm掺6%水泥土处理,路床80cm均采用4%水泥土处理,对局部以上方案处理不住的情况,考虑采用碎石换填方案。

为了给路基工程软基处理提供有关数据,科学指导施工,为此我项目部在软基处理施工之前,以K39+480-K39+640段作为首件工程,工程类型:软基换填,处理长度160m,处置措施:挖除软基换填碎石、换填厚度0.5m、宽度12.5m,挖除土方1000m3,回填碎石1000m3。

该路段施工完成后,已通过检测,其有关数据如下:二、施工工艺的选择与控制参数的设定1、压实遍数:试验段压实方案为第1-2遍用22t振动压路机静压,时速为4km/h;第2-6遍用22t振动压路机振压,时速为4km/h;第7-8遍用光轮压路机静压,时速为4km/h,该方案通过沉降法检测确定,具体试验过程如下:沉降法检测在第六遍结束后开始,第六遍压实后布设厚10×10×1cm铁板,中间嵌10mm半圆钉,进行第七遍压实。

第七遍结束后,即测各半圆钉标高(h1),并实施第八遍压实。

结束后,再次测各半圆钉标高(h2),两次标高差(h1—h2)则为压实沉降差,并计算沉降平均值(x)。

具体数据见下表:塔尺读数(m) 沉降差序号桩号及测点位置(mm)h1 H21 K39+500左1 3.553 3.554 12 K39+500左2 3.423 3.424 13 K39+500左3 3.305 3.308 34 K39+540左1 3.513 3.514 15 K39+540左2 3.379 3.380 16 K39+540左3 3.248 3.251 37 K39+580左1 3.488 3.489 18 K39+580左2 3.342 3.344 29 K39+580左3 3.215 3.215 010 K39+620左1 3.463 3.467 411 K39+620左2 3.322 3.323 112 K39+620左3 3.198 3.200 2 平均高差值为1.67mm,该压实方案合理。

水泥土换填工艺试验总结

水泥土换填工艺试验总结

水泥土换填工艺试验总结一、引言水泥土换填工艺是通过将水泥土作为填料材料,替代传统的砂石,进行填充工程。

该工艺具有显著的环保、节能、成本低等优势,逐渐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探究水泥土换填工艺的适用性和优化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

本文对试验进行总结,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试验方案设计1.试验目的:评估水泥土换填工艺的适用性和优化方案。

2.试验内容:选取适量的水泥土填料,确定填充材料的比例、水泥土与原土的拌合比、拌合时间等参数,并进行填充密度、强度、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

3.试验设备:密度计、强度测试仪、环境监测仪等。

4.试验流程: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填充试验,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三、试验结果及分析1.填充密度:通过密度计测量填充材料的密度,得到不同配比条件下的填充密度数据。

分析发现,填充密度随着水泥土与原土比例的增大而增加,但当比例过大时,填充密度反而降低。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权衡水泥土与原土的比例,以达到最佳填充密度。

2.强度测试:采用强度测试仪测定不同配比条件下的抗压强度。

结果显示,水泥土填充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满足工程要求。

而且随着水泥土比例的增加,抗压强度逐渐增大。

说明水泥土可以增加填充工程的整体强度,提高工程的抗震性能。

3.环境影响:通过环境监测仪测量填充工程的周边环境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水泥土填充材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不会对水质和土壤等方面造成明显的污染。

符合环保要求。

四、结论及建议1.水泥土换填工艺适用性强,可替代传统的砂石填充材料,在提高工程强度和抗震性能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保护。

2.在确定水泥土与原土的比例时,需要考虑填充密度和强度的关系,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经济成本。

3.进一步研究水泥土与原土的拌合比和拌合时间等参数,以优化工艺流程和提高工程质量。

4.在实际工程中,应结合工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水泥土换填工艺的优势和限制,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

综上所述,水泥土换填工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优势,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工程效果。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一、前言路基填筑是公路建设中的基础工程,对后续公路运行安全和舒适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路基填筑过程中,为了保证填筑质量和工期,我公司在某段公路上进行了路基填筑试验段的施工,经过前期准备和施工现场管理,最终成功完成了填筑任务。

本文将从地质情况、试验段选址、施工方案、施工质量等方面进行,以期对今后的路基填筑工程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地质情况试验段所在的地质条件中,土层为富含黏性的粘土和黏土,地下水位较高,属于水土不良地区。

在填筑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地质情况和自然灾害的影响,采取了地质勘探、钻孔、地震测量等手段,确定了填筑高程和填筑材料的使用。

三、试验段选址由于试验段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较为特殊,我们在选址过程中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1. 强化地基为了保证路面硬度和稳定性,我们在试验段下段进行了强化地基的处理,采用了砾石堆填和压实加固等技术,使地基强度得到了有效提高。

2. 避让断层在试验段选址过程中,我们通过地质勘探和现场探查,避让了局部的断层和较强的地震带,以保证填筑质量和工程安全性。

3. 建立地表监测系统为了及时掌握地表变形等情况,我们在试验段周围设置了地表监测系统,并建立了相关的数据分析和报警机制,有效预防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施工方案针对地质条件和试验段设计要求,我们提出了以下施工方案:1. 按层填筑为了保证填筑质量和工期,我们采用了“按层填筑”的方式,即先进行初期夯实,然后在已经夯实的土层上再进行中期填筑和后期夯实处理。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控制填筑厚度和坡度,还可以改善土层密实度和排水性能。

2. 保温覆盖由于试验段的地质条件较为特殊,冬季气温较低,为了保证填筑质量和提高填筑效率,我们采用了保温覆盖技术,在填筑过程中加强了保温措施,有效防止了低温冻害等问题的发生。

3. 系统管理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我们在试验段施工中建立了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从资源协调、人员安排、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管理,使整个施工过程有序化和标准化。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

路基充填试验段施工总结为保证路基施工质量,根据某高速公路延长线施工技术规范和合同文件要求,结合本合同段实际土地流转情况,我司选定DK0+更河西立交匝道100~200路基区域填筑路堤。

填筑试验段2011年7月2于0日开工,试验段路堤填筑按上报的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进行。

由于我方管段土方工程比例较大,大部分路段都适合根据填筑路基进行填筑。

具体实现如下:一、试验路建设的目的:为使中交四航一公司高速公路延长线项目管理部二分公司路基填筑施工符合规范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确保施工质量高速公路路基的填筑施工工艺,通过质量检验控制和综合技术措施,确保路基强度,减少路基变形路基,防止路基大沉降和差异沉降。

本合同路段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规范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条件和断面类型的路段,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进行路基填筑试验,确定合适的松散摊铺厚度和路基。

通过测试施工。

粒度控制和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及相应的碾压次数和施工组织状态,获得指导路基填筑施工的各项技术资料,为本合同段路基填筑提供指导参数。

二、填写测试部分的内容1、填写测试部分的内容(1)恢复勘测施工放样。

(2)试验段一楼路基施工检查。

(3)整理材料(本合同部分选择有代表性的土样),填写施工。

(4)分层充填:喂料、整平、压实。

(5)人工配合机械修复填挖边坡。

(6)总结测试结果。

2、确定试验时提出的压实方法和松铺厚度30cm,记录每台压实机在轧制达到规定压实度时所需的碾压道次,选择最合适的松铺厚度,确定碾压方式,轧制传球次数和最佳机械组合。

3、确定各工序之间质量自检的内容、方法、频率和程序,并对验收内容、方法、频率和程序进行监督。

4、明确施工记录、整理原始材料、提交各种报告的内容、方法、时间和程序。

5、检查建设计划、建设组织和劳动力结构的合理性。

6、总结实践经验,为本合同段后续填土路基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三、施工前准备1、组织现场施工人员和机械操作人员学习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熟悉图纸。

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

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

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述本次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位于_____路段,桩号为 K_____ +_____ 至 K_____ +_____ ,长度为_____m。

试验段的施工目的是为了确定土方路基填筑施工的最佳工艺参数,包括填料的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压实机械组合等,为后续大规模的路基填筑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二、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进行现场勘查,了解工程地质和水文情况。

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2、材料准备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土方填料,进行土工试验,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含水量等指标。

确保填料的质量和来源稳定。

3、机械设备准备配备足够数量和型号的压路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自卸汽车等施工机械。

对机械设备进行调试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4、测量准备进行导线点和水准点的复测和加密,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

测量路基中线、边线和高程,放出试验段的填筑范围。

三、施工过程1、基底处理清除试验段范围内的杂草、树根、腐殖土等杂物。

对基底进行平整和碾压,使其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2、分层填筑根据试验方案,确定填料的松铺厚度为_____cm。

采用自卸汽车将填料运至施工现场,按照方格网法卸料。

用推土机和平地机进行摊铺,确保填料均匀平整。

3、碾压采用_____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先静压_____遍,再弱振_____遍,最后强振_____遍。

碾压顺序从两侧向中间进行,碾压轮迹重叠_____cm。

4、检测每碾压一遍,进行压实度检测,采用灌砂法检测。

记录检测数据,确定达到设计压实度要求的碾压遍数。

四、试验结果及分析1、松铺厚度与压实度的关系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当松铺厚度为_____cm 时,在规定的碾压遍数下,压实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松铺厚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压实效果。

2、碾压遍数与压实度的关系随着碾压遍数的增加,压实度逐渐提高。

当碾压遍数达到_____遍时,压实度基本稳定,再增加碾压遍数,压实度提高不明显。

换填试验段施工总结

换填试验段施工总结
求得准确的压实技术参数,其中涉及:各种填料的分层厚度;各压实区的松铺系数;各压实区不同填料达成压实度标准的碾压遍数;压实机械的合理走行速率;检测手段和检测方法。
通过压实实验,取得各项技术资料,通过度析整理,用以指导压实行工。
(5)严格控制含水量。

8.1安全保证体系
8
工区管理部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工区长、主管生产副工区长、工区总工、安全管理工程师和各业务部门主管组成。本工区安全生产实行工区部→施工队→工班三级管理。
实验检测设备表
序 号
名 称
型 号
数 量
1
K30荷载板
30cm
1套
2
灌砂筒
φ150mm
1套
3
电子天平
2023g
1台
4
含水量测定仪
----
1套
5
动态平板载荷实验仪
----
1台
四换填施工实验设计
换填段里程范围:DK226+480~DK226+580,全长100m。具体施工参数见下表:
实验段施工参数选择表
层 数
1
成 员
9
马武斌
工区测量队长
负责测量
1
成 员
10
挖掘机司机
——
——
3
成 员
11
水车司机
——
——
3
成 员
12
自卸车司机
——
——
6
成 员
13
压路机司机
——
——
1
成 员
14
装载机
——
——
3
成 员
15
普 工
——
——

软基换填首件施工总结

软基换填首件施工总结

软基换填砂砾试验段施工总结(K260+380~K260+395)一、试验段概况我项目部在K260+380~K260+395段进行了软基换填试验段施工,该位置在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均具有代表性,所以选取该段作为本标段的试验段,该试验段长15延米。

该试验段按照《关于K260+350~K260+536段软基换填料变更会议会议纪要》要求及实际地质情况采用换填砂砾施工工艺,该段软基换填平均处理宽度55.7m,平均处理深度1.5m。

该试验段路基处于山间洼地,地形较低起伏不大,多为荒地。

表层为耕植土,依次往下皆为淤泥质粉质粘土、砂性土,地下常水位位于原地面以下约50位置,地下水位较高,区段内软基分布基本均匀。

该试验段具体工程数量表如下表1:二、软基换填砂砾施工流程及工艺1、施工流程排水处理→原地面标高联测→清除软土→清除软土后地面标高联测→回填砂砾→振动压路机碾压→检测沉降差→压实整平→检查验收→进入下一层施工。

此项工程于2015年4月20日开始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前已对原地面进行了三方联测,基坑开挖方式为机械开挖,机械开挖至设计换填底标高后,对基坑底面平面位置、高程进行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排水处理,然后回填30左右(松铺厚度)砂砾,2015年4月25日进行了碾压,压路机碾压遍数组合为:静压1遍(1.5);弱振2遍(2);强振6遍(4);静压1遍(1.5)收光;合计10遍后测得的沉降差指标≤2 。

从整个施工过程来看,该试验段施工过程受控,施工工序顺畅,试验段换填砂砾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图1 软基换填砂砾施工流程图↓↓↓↓↓↓↓↓↓2、施工工艺⑴整修便道利用修筑的进场施工便道,将修好的纵向便道整平压实,以方便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的进场。

⑵测量放样按换填基底实际范围进行测量放线,基坑边坡按1:1进行放坡处理,确定其换填范围并经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界线。

换填处理前,测量放样确定软基开挖桩范围,结合现场处理的现状,包括平面几何尺寸和相应高程点,报监理工程师核查、签认后作为工程量计算的依据。

XXX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

XXX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

XXX路基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筑。

首先进行了软基处理,采用了抛石挤淤的方法,处理后的软基达到了设计要求。

然后进行了XXX填筑和土石混填试验段的施工,通过施工摸索出了机械设备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填料的松铺系数等数据,对本标段路基施工具有指导作用。

7、质量控制本试验段施工质量控制采用了全过程质量控制,从原材料、机具、人员、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了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安全生产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规进行管理,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生产方案,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监管,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9、经济效益通过本试验段的施工,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达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本试验段的施工为后续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uring XXX。

XXX was used according to the plan.1) XXX: 30 points XXX points for n degree。

with a total of10 ns every 20 meters from K0+400 to K0+600.2) XXX and paving: XXX。

A person in charge should direct the work。

and the material should be unloaded from both sidesfirst and then the middle。

with a bulldozer used to level it.3) XXX: XXX。

secondary n。

and XXX is done with a static roller。

XXX。

and the maximum n speed should not exceed4km/h。

During n。

XXX 0.5m laterally.4) Filling material n: The filling should be layered。

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

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项目名称: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单位:XXX工程有限公司总结起来,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并不少。

在该试验段工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填方推土机和挖掘机等大型设备进行土方填筑工作。

通过对所施工的试验段进行详细测量与分析,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切实做好了安全工作。

在施工现场,我们注重安全标志的设置,明确工地范围和危险区域,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我们还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人员伤亡事故,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其次,在工程质量保障方面,我们严格执行了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土方填筑的质量。

我们注重土方填筑的均匀性,采取了适当的填筑方法,保证了填筑后土方表面的平整度。

此外,我们对填筑区域进行了详细测量和分析,以确保填筑高度和斜坡坡度的符合规范。

通过试验段的施工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今后同类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最后,我们还要提到施工进度的控制。

我们合理安排了施工工序,并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统筹,确保工期的顺利推进。

当然,在施工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意外情况,导致了工期的延误。

但是,我们及时采取了应对措施,通过加班加点和增加劳动力等方式,最终按时完成了试验段的填筑工作。

综上所述,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今后在类似的工程中,我们应进一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工序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安全问题,密切关注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我们相信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工程中取得更好的施工质量和效果。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与合作!。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完整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完整

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完整(完整版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推荐下载)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为了保证路基施工质量,根据某高速公路延长线施工技术规范及合同文件要求,结合本合同段实际交地情况,我部选择了更合西互通匝道DK0+100~200路基93区填筑作为路堤填筑试验段施工,于2011年7月20日开始按照上报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实施了试验段路堤填筑.由于我管段内土方数量比例大,大多数路段适合于按照填土路基进行填筑,具体实施情况如下:一、试验路施工的目的:为使中交四航局一公司某高速公路延长线项目经理部二分部路基填筑施工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的各项技术参数,确保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保证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通过对用于路基的填料、填筑施工工艺,进行质量检验控制和采取综合技术措施,保证路基强度,减小路基变形,防止路基产生较大的沉降、差异沉降。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规范要求,本合同段根据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选择了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均具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路基填筑试验,并通过试验确定适宜的松铺厚度、路堤施工的粒径控制和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相应的碾压遍数和施工组织状态,获取各项技术数据,以指导路基填筑的施工,为本合同段路基填筑提供指导性参数。

二、填试验路段的内容1、填试验路段的内容(1)恢复测量施工放样。

(2)试验段上一层路基施工的检测。

(3)组织材料(选本合同段具有代表性土样),填筑施工。

(4)分层填筑:进料、平整、压实.(5)人工配合机械整修填挖边坡.(6)总结试验成果。

2、确定压实方法、试验时拟定30cm的松铺厚度,记录碾压达到规定压实度时各压实机具所需的碾压遍数,从中选取最适宜松铺厚度,并确定碾压方法、碾压遍数及最佳机械组合。

3、确定各工序之间的质量自检内容、方式、频率和程序,监理验收内容、方法、频率和程序。

4、明确施工记录、原始资料的整理、内容、方法、各种报表的递交时间和程序。

5、检验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和劳动力组合的合理性。

石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

石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

石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述本次石方路基填筑试验段选取在_____至_____段,桩号为 K_____+_____ K_____+_____,长度为_____m。

该试验段的路基设计宽度为_____m,填方高度在_____m 至_____m 之间。

试验段所处地段的地形较为平坦,地质条件相对稳定。

二、施工准备1、材料准备施工所用的石料均来自于_____采石场,石料的强度不小于_____MPa,最大粒径不超过层厚的 2/3,且不超过_____cm。

石料的级配良好,含泥量符合规范要求。

2、机械设备准备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包括:_____台挖掘机、_____台装载机、_____台推土机、_____台压路机、_____辆自卸汽车等。

所有机械设备均性能良好,满足施工要求。

3、人员准备成立了专门的施工小组,包括项目经理_____、技术负责人_____、施工员_____、质检员_____、安全员_____等,各人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晰。

4、测量准备对试验段进行了详细的测量放线,确定了路基的中桩、边桩位置,并测量了原地面的高程。

三、施工工艺1、基底处理先对原地面进行清理,清除杂草、树根、腐殖土等杂物,然后对基底进行碾压,使其压实度达到_____%以上。

对于软弱地基,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了处理。

2、分层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的方法,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_____cm 以内。

卸料时,按照先低后高、先两侧后中间的原则进行,以保证石料的均匀分布。

3、摊铺平整使用推土机将石料初步摊铺平整,然后用人工配合装载机对局部不平整的地方进行找平。

4、碾压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顺序为先两侧后中间,碾压速度控制在_____km/h 以内。

碾压时,先静压_____遍,然后振压_____遍,直至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5、质量检测每层碾压完成后,及时进行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横坡等项目的检测,检测频率符合规范要求。

四、试验结果及分析1、压实度检测共检测了_____个点,压实度平均值为_____%,最小值为_____%,均满足设计要求(不小于_____%)。

土方路堤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

土方路堤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

土方路堤填筑试验段总结报告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评估土方路堤填筑的可行性和效果,并对不同填筑方法进行比较,以确定最佳的填筑方法。

二、试验方案1.试验地点:选择一段具有相对平坦地形的区域作为试验段,保证试验地点的一致性。

2.填筑材料:选择本地区常见的土壤作为填筑材料,保证填筑材料的一致性。

3.填筑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填筑方法,分别是连续填筑法、分段填筑法和逐层填筑法。

三、试验过程与结果1.连续填筑法:采用一次性填筑的方法,将土方一次性铺平填筑到设计高度。

试验结果显示,连续填筑法填筑后的路堤较为稳定,但填筑过程中会出现土方坍塌的情况,导致填筑效果不够理想。

2.分段填筑法:将土方分成若干段,分段填筑并逐渐压实。

试验结果显示,分段填筑法填筑后的路堤较为稳定,填筑效果良好。

填筑过程中,土方坍塌的情况较少,填筑工艺较为简单。

3.逐层填筑法:按照设计要求将土方逐层填筑、逐层压实。

试验结果显示,逐层填筑法填筑后的路堤基本上能满足设计要求。

填筑工艺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多次填筑和压实,工期较长。

四、试验分析与讨论1.从试验结果来看,分段填筑法是较为理想的填筑方法,填筑效果稳定且较为简易实施。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可以考虑采用分段填筑法作为首选填筑方法。

2.在填筑过程中,应注意土方的压实程度。

过轻的压实会导致路堤不稳定,过重的压实则可能会导致土方的压缩变形,影响填筑效果。

3.针对土方坍塌的情况,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防止和修复,例如增加土方坍塌面积,提前压实填筑层等。

五、结论与建议在土方路堤填筑方面,分段填筑法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填筑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土方的压实程度,并采取措施预防和修复土方坍塌。

同时,后续的工作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填筑方法的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填筑效果。

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

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

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总结一、工程概况本次土方路基填筑试验段位于_____路段,起止桩号为 K_____+_____ 至 K_____+_____,全长_____米。

该试验段路基设计宽度为_____米,填土高度平均约为_____米。

试验段地处_____地形,地质条件为_____。

二、试验目的1、确定合适的路基填筑材料,检验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2、确定最佳的填土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等施工参数,以指导后续大规模的路基填筑施工。

3、检验所选用的施工机械组合是否合理,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和施工进度。

4、确定合理的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确保路基填筑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三、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熟悉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测量人员对试验段进行测量放线,确定路基填筑的边界和高程控制点。

制定试验段施工方案,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材料准备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土源作为填筑材料,对土样进行了土工试验,包括含水量、液限、塑限、颗粒分析、击实试验等,确定了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对土源进行了清表和处理,清除了表层的杂草、树根、腐殖土等杂物。

3、机械设备准备投入了装载机、挖掘机、自卸汽车、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并对机械设备进行了调试和检修,确保其性能良好。

4、现场准备对试验段进行了清表和填前碾压,使其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在试验段两侧设置了临时排水设施,以排除施工期间的雨水和地表水。

四、施工过程1、填土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填土材料,按照设计要求的宽度和松铺厚度进行卸料。

采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平地机进行精平,确保填土表面平整。

2、含水量控制在填土过程中,及时检测填土的含水量,当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时,采用洒水车洒水湿润;当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翻晒处理,使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3、碾压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顺序为先静压 1 遍,然后弱振 1 遍,再强振 3-5 遍,最后静压 1 遍收光。

软基换填试验段总结报告

软基换填试验段总结报告

软基换填试验段总结报告一、工程概况西宝高速改建工程 B-C10 合同段,起点桩号为 K264+090,终点桩号 K284+360,长 20.27 公里。

该工程是在原有老路基两侧各加宽8.25 米,形成新的整体式路基。

本标段路线布设于渭河一级阶地,地基土上部为冲积粘性土,下部为砂卵石层,部份路段地下水位较高,局部上部存在薄层软弱层,软弱层多为淤泥质黏土。

为减少新加宽路基沉降量,缩小新老路基间的差异沉降量,进而减少新老路面浮现的纵向裂缝的机率,对原地面采取换填软土的方案进行处理,现就K265+318.304~K265+511.448 左侧作为地基换填试验段。

,采取砂砾换填处理,处理长度 152m,处理深度 80cm,处理宽度 9.25m,换填数量 1125m3。

二、试验段施工目的和任务通过试验段施工进行施工优化组合,机械合理配置,确定出标准施工方法,合理的技术参数,用以指导大面积施工。

具体项目如下:1、确定合适的使用材料2、确定材料的松铺系数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1)确定填料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2)确定整平和整型的合适机具和方法3)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4)确定挖土、运输、整平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方法5)确定压实度的检测方法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或者面积5、确定每次铺筑的合适厚度三、施工组织机构项目部成立路基试验段施工领导小组,由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李世伟担任组长,总工郑东峰、工程部长王生兵为副组长,组员包括安质部长张二涛、路基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张富斌,测量工程师白清蒙、试验工程师苗立德、路基施工一队队长卢培军等。

施工现场管理及作业人员组成和分工如下:现场施工负责人:卢培军技术负责人:杨佳技术员:帅军测量人员:王磊试验人员:潘鑫挖掘机操作手:席瑞强、侯佑峰摊铺、整平操作手:杨丹压路机操作手:刘方平、汪永刚运输车司机: 20 人辅助施工人员: 5 人四、机械组合挖掘机 2 台:小松 240推土机 2 台:宣工 140平地机 1 台: PY180 型压路机 2 台:临工-50洒水车 2 辆: 5T 10T自卸汽车 12 辆:双桥汽车五、路基填料选择由于项目所在地位于渭河北岸,地势平整,离渭河漫滩较近,渭河天然砂砾较为丰富,全段路基填土统一采用渭河漫滩天然砂砾填筑。

试验段路基填筑施工总结报告

试验段路基填筑施工总结报告

安徽省阜阳至周集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k16+073.00~k16+173.00路基填土)试验段施工总结报告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阜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经理部二〇〇四年三月十八日路基填土试验段施工总结我标段于3月15日进行K16+073~K16+173段路基土方填筑,按试验段的施工方案要求进行了土方填筑施工,并于2004年3月18日完成试验段施工工作,取得预期的试验目的,取得了试验段施工的成功。

该段路基填料从13#取土场取得,土样试验已完成,具备填土条件。

由于受土源、取土坑位置、运距和被填路段原有地形(存有地沟和高差)的影响,本试验段只取100m。

本试验段施工总结如下:一、试验目的1、获得各项施工参数;2、选择最佳机械组合,以及人员配置;3、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4、指导全线土方填筑施工;5、控制施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二、工程概况K16+073.00~K16+173.00段主线路基共100米长,主要工程数量有:路基主体土方填筑1431m3、清表回填土方5347m2、填前碾压及沉降填筑土方5347m2.三、劳动力、机械配备为了得到准确、真实的资料,我部组织一支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合理组织、严格监控、科学管理,配备了合理的人力和机械进行试验段施工工作。

路基填方施工配备劳动力30人,期中工程技术人员4人,挖掘机1台,推土机1台(配有铧犁2台),自卸卡车8台,振动压路机1台,三轮压路机2台,平地机1台,翻晒设备4台。

试验段主要人员配备表试验段主要机械配备表四、路基土方填筑一)、施工准备1、在路基试验段施工之前,工地试验室对取土坑不同部位取多个土样进行了物理、力学指标试验(包括液限、塑限、塑限指数、天然含水量、重型击实及土强度CBR值),测算了取土坑的深度可挖3。

5m深,可取土数量约5。

2万方。

2、按设计要求进行测量放线确定用地范围,对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进行砍伐,并清除树根和地表耕植土。

3、对取土场的填料参数:最大干密度1.88g/cm3、最佳含水量13。

路基换填碎石试验段施工总结

路基换填碎石试验段施工总结

路基换填碎石试验段施工总结(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安新高速改建工程路基换填碎石试验段施工总结试验地点:安新高速K22+875—K23+125右幅(NO.3标)试验时间:2006年3月20日—2006年3月23日参加试验人员:三标承包商:张虎、库为刚三标驻地监理:刘华振、梁绍海、张治国监理代表处:谷洪斌、李有德、张勇、信雪燕施工总结一、试验过程。

1、在整平的试验段路基上,用翻斗车和装载机配合,将碎石摊铺并平整,虚铺厚度为18cm。

2、采用冲击碾,配以50型装载机做牵引,以9km/h的速度进行冲击碾压20遍。

(路基宽11.5米,冲击碾双轨宽度0.8×2=1.6米,碾压7个单程为1遍。

)3、对冲击碾压后的碎石层用20T震动压路机静碾并整平。

4、对冲击碾压后的碎石层用沉降法观测其压实度25米一个,断面左右分开。

5、对冲击碾压后的原地面用灌砂法做压实度试验,沿试验段长度每25米取一处,左右分开。

6、对冲击碾压前后的原地面进行沉降量观测。

(换填碎石压实度,原土路基压实度及沉降量试验数据详见附表。

)二、试验段的总结分析。

1、关于碎石沉降量:共观测20个点,一个沉降量为7mm﹥2mm(K22+975右侧),一个沉降量为1mm﹤2mm(K22+950右侧),一个沉降量为2mm (K23+025右侧),两个沉降量为0(K22+000,K22+050),其余15个沉降量均为负值(碎石在冲碾过程中始终处于扰动状态)。

按照设计要求,冲击碾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原地面的承载力,减少路基的最终沉降量,而本层填筑的碎石较薄,冲击完成后,测本层碎石沉降量(不得大于2mm)。

待第二层碎石碾压完,考虑整体压实度,才能体现真实效果。

另一方面,第一层碎石压实厚度如果较厚,在冲击过程中冲击力呈三角形分布向下传递,冲击压强减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渗水土换填试验工艺性总结报告一试验段概况根据本工区施工图纸到位情况,取土场,现场交通情况,工期等综合情况分析比较,试验段里程为DK226+480~DK226+580,全长100米,设计范围内无桥涵及其它构造物,具有填筑施工时连续完整的条件。

主要地层为第四系人工填土杂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粉质粘土、中砂、粗砂、细圆砾土、粗圆砾土,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粗角砾土、二迭系下统柯岛组凝灰岩、华力西晚期花岗闪长岩。

基底已进行夯实处理,换填渗水土。

基床以下采用A、B组填料或C 组碎石类、砾石类填料,基床底层下部1.1米采用A、B组填料,上部1.0米采用非冻胀性A、B组填料。

二试验目的通过路基填筑试验段获取砂类土及细砾土填筑的填料粒径、含水量、虚铺厚度、压实方法等施工工艺和检测标准,从而形成作业指导书指导路基填筑施工。

三人员、机械和试验器具配置计划1 人员配置计划根据现场工作量及现场管理及质量检验的要求,试验段施工人员配置见下表:主要施工人员名单表序号人员姓名在工区所担任职务工作职责数量备注1 齐远超工区总工程师总负责 1 组长2 余保和副工区长负责现场施工 1 副组长3 安飞工区工程技术部部长负责技术 1 成员4 林瑞仁工区质检部部长负责质检 1 成员5 唐发娣工区安全部部长负责安全 1 成员6 钟文亮道路工程师负责现场技术 1 成员7 黎涛路基作业队队长负责施工 1 成员8 薛忠平工区试验室主任负责检测 1 成员9 马武斌工区测量队长负责测量 1 成员10 挖掘机司机———— 3 成员11 水车司机———— 3 成员12 自卸车司机———— 6 成员序号人员姓名在工区所担任职务工作职责数量备注13 压路机司机———— 1 成员14 装载机———— 3 成员15 普工————15 成员合计——————392 机械配备计划根据DK226+480~DK226+580段路基工程数量,以及取土场每日的出土量,结合取土场至路基试验段的运距。

为保证试验段施工的正常进行,机械配备见下表:机械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状态1 推土机TY320B 台 1 良好2 振动压路机YZ20JA 台 1 良好3 装载机ZL50C 台 3 良好4 平地机PY160 台 1 良好5 自卸车东风辆 5 良好6 水车东风辆 2 良好3 试验设备配备计划根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J1147-2011)的要求,对砾石、碎石、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类混合料的压实质量应采用直径30cm平板荷载试验的地基系数和孔隙率作为控制指标。

考虑到整个试验段施工检测的要求,试验段试验检测设备配置见下表:试验检测设备表序号名称型号数量1 K30荷载板30cm 1套2 灌砂筒φ150mm 1套3 电子天平2000g 1台4 含水量测定仪---- 1套5 动态平板载荷试验仪---- 1台四换填施工试验设计换填段里程范围:DK226+480~DK226+580,全长100m。

具体施工参数见下表:试验段施工参数选择表层 数 松铺厚度(cm )碾压遍数备注 第1层 32 静压1+弱振1遍+强振3遍+弱振1遍+静压1遍 第2层32静压1+弱振2遍+强振2遍+弱振2遍+静压1遍五 渗水土填筑施工1 工艺流程渗水土换填施工艺流程图2 填料选取对取土场进行表土清理、树根挖除、清理非适用材料工作。

在取土场取样进行试验分析,确保填料各项指标合格。

采用挖掘机和装载机装车,自卸车将填料运输至施工现场。

3 运料与摊铺首先检查填料的含水量,当填料含水量与其最佳含水量之差不超过2%时立即予以摊铺整平,松铺系数为1.08,松铺厚度 30㎝~35㎝。

采用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

原则上每一层填筑时均须形成 2%~4%的人字形横坡,有困难时可在基床底层逐步形成。

在相邻两区段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处须错开不小于 3m 的距离。

4 碾压摊铺整平后,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

碾压时采不合格合格,填筑下层碾压 夯 实分 层 填 筑检验摊铺平整洒水晾施 工 准 备基底 处 理填土 区 段碾 压 区 段检测 区 段路基 整 修平 整 区 段准备阶段 填筑阶段 整修验收阶段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行与行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0.4—0.5m,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1.0—1.5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碾压方法为:先静压,再强振碾压,再弱振碾压,最后再静压消除轮迹。

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

5 压实检测①首先确认填料质量、填筑厚度、填层面纵横方向平整均匀度等是否符合规定标准。

②利用适宜的试验器材,分别对其地基承载系数、压实度以及孔隙率等指标进行测试得出数据,并相互比较,以确认压实质量。

③当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后,由监理工程师确认后进入下道工序。

否则,应查明原因作出相应的处理。

六、压实检测标准、检测结果1、压实检测标准当路基本体填筑高度小于2.3米(含2.3米)时或路基本体以下填高大于8.0米时,压实标准如下:压实标准砂类土及细角砾土压实系数K 0.95地基系数K30(Mpa/m) 130动态变形模量Evd(Mpa)40注:检测频率:压实系数施工单位沿线路100米全长范围内每层检测6点,其中,线路中心2点,左、右侧距填筑边缘1.0米处各2点。

动态变形模量、地基系数:施工单位沿正线路基100米全长方位内每填高90cm检测一次地基系数,每次抽检4点,其中,中心2点,左右距填筑边缘2.0米处检测2点。

监理按检测的10%进行平行检测,且不少于1次。

当路基本体填筑高度大于2.3米时,压实标准如下:压实标准砂类土及细角砾土压实系数K 0.92地基系数K30(Mpa/m) 110检测频率:压实系数施工单位沿线路100米全长范围内每层检测6点,其中,线路中心2点,左、右侧距填筑边缘1.0米处各2点。

地基系数:施工单位沿正线路基100米全长方位内每填高90cm检测一次地基系数,每次抽检4点,其中,中心2点,左右距填筑边缘2.0米处检测2点。

监理按检测的10%进行平行检测,且不少于1次。

2、 检测结果检测标准应按“填高大于2.3米检测标准”执行,其检测结果如下: 选择第一种方案检测结果:选择第二种方案检测结果:3结论及施工参数的确定①施工机械:挖掘机1台、平地机1台、压路机1台、推土机2台、装载机3台、自卸汽车5台、水车1台。

②压路机碾压遍数及方式:按虚铺厚度不大于35cm ,分8遍碾压,按一静压,二弱振,二强振,二弱振,一静压的施工组合。

两次碾压搭接不小于40cm ,碾压速度为 5~6km/h ,静压2km/h 。

③检测方式:K30、压实系数K 、动态变形模量Evd 。

七 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措施及控制重点7.1 质量保证体系 见“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 1遍 2遍 3遍 4遍 5遍 6遍 7遍 第一层 K 30(MPa/m ) 52 78 85 94 106 121 138 压实系数K 0.76 0.85 0.85 0.89 0.92 0.94 0.96 第二层K 30(MPa/m ) 51 78 84 92 102 121 133 压实系数K0.710.850.830.820.870.910.94—— 1遍 2遍 3遍 4遍 5遍 6遍 7遍 8遍 第一层 K 30(MPa/m ) 52 78 85 94 106 121 148 164 压实系数K 0.71 0.85 0.83 0.89 0.92 0.94 0.96 0.98 第二层K 30(MPa/m ) 52 78 85 94 106 121 148 164 压实系数K0.760.850.850.890.920.950.950.97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工区物资设备物 资 材 料机 械 设 备测 量地 质 核查接口 协调性 能 检 验进 货 检 验图 纸 核 对方法培训技 术 交 底工区安全质量部缺 陷 纠 正工区工程管理部工 艺 审 定合格不合格工艺方法 实现质量目标施工作业现场质量控制工区计划财务部工区安全质量部 后勤保证计划保证施工保证工区副经理工区总工程师工区副经理技术保证工区长 施 工 计 划考 核 奖 罚资 金 保 证7.2 质量保证组织机构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图7.3路基工程质量控制重点 (1)地基的地质勘探;(2)填料的物理、化学及抗蚀变性分析; (3)地基或填筑分层土体承载能力检测; (4)路堤沉降和水平位移观测; (5)路堤压实指标和均匀程度检测; (6)过渡段填筑。

7.4 路基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严格控制路基施工中的各项关键工序。

每道工序完成后,首先由工点负责人自检,通过自检后报质检工程师复检,在复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工程师检工区长工区副经理工区总工程师工区安全质量部工区安全质量领导小组工区质检工程师工区检测试验室工区测量监测室架子队试验员测量组专职质检员各班组质检员工区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架子队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施工队长 分管质量副队长验。

加强路基沉降观测。

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和位移观测设备,及时绘制填土~时间~沉降曲线,根据沉降观测资料及沉降发展趋势、工期要求等,确保路基工后沉降量与沉降速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1)验证地质情况施工前进行地质验证,进一步查明地质情况,对与设计不符之处,重新评价地基条件,确定地基处理措施。

(2)地基处理质量控制本区间路基地基处理措施主要有垫层、换填土、强夯、重锤夯实等。

采用哪种方法处理路基视具体设计情况而定,但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各种措施进行处理。

(3)严格控制填料质量对填料质量进行控制,避免和减少超粒径部分混入运输车辆,司磅员对每车外露部分填料进行目测(主要控制粒径、含水量),收料员仔细观测已卸料的级配、大粒径岩块、含水量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填料立即清退出场。

对填料材质、工程特性、适用性进行必要的试验并作出专门的评价,施工期间加强填料的检测、检验,控制填料质量的离散性。

(4)进行填筑压实工艺专项试验正式开工前,选择合适路段,进行填筑压实工艺试验。

通过试验,达到如下目的:①求得各种填料碾压遍数与干密度的关系;②含水量的变化对压实效果的影响;③求得不同的压实区,不同填料含水量的合理范围;④求得准确的压实技术参数,其中包括:各种填料的分层厚度;各压实区的松铺系数;各压实区不同填料达到压实度标准的碾压遍数;压实机械的合理走行速率;检测手段和检测方法。

通过压实试验,取得各项技术资料,经过分析整理,用以指导压实施工。

(5)严格控制含水量。

八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8.1 安全保证体系8.1.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工区管理部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工区长、主管生产副工区长、工区总工、安全管理工程师和各业务部门主管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