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心血管外科诊疗常规(五篇范文)

合集下载

心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心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心脏外科)【室间隔缺损诊疗常规】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疑诊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病史采集中应明确以下几项: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2、和正常儿童比较是否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感染是否容易治疗,是否并发过心衰;3、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4、母亲怀孕3个月内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1、杂音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3、心界的大小;4、有无胸廓畸形;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6、肝脏是否增大;7、四肢血压情况;8、双肺是否存在啰音;9、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隔缺损主要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主要是病史中的重点问题和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可以是最终诊断依据。

1、房间隔缺损2、心内膜垫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4、轻度肺动脉瓣狭窄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内容: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3、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二、术前准备(一)目的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3、对伴有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原则上需要系统治疗1-3个月,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

但对于感染难以控制的病例,可在强有力的抗生素的支持下在活动期进行手术。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儿只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要时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心胸外科诊疗常规(总)

心胸外科诊疗常规(总)

目录第一章先天性心赃病第一节动脉导管未闭 (1)第二节房间隔缺损 (2)第三节室间隔缺损 (3)第四节法乐氏三联症 (4)第五节法乐氏四联症 (4)第六节主动脉窦瘤破裂 (6)第二章缩窄性心包炎 (6)第三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第一节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8)第二节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10)第三节主动脉瓣狭窄。

(10)第四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1)第四章胸主动脉瘤 (12)第五章支气管肺癌 (13)第六章食管癌 (15)第七章纵隔肿瘤 (16)第八章胸腺瘤、重症肌无力 (18)第九章肺大疱 (18)第十章肋骨骨折 (19)第十一章下肢静脉曲 (20)第十二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1)第十三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2)第一章先天性心赃病第一节动脉导管未闭【病理生理】左向右分流导致:1.左心系统容量负荷增大,左房、左室增大;2.肺血管由痉挛至膜增厚,造成不可逆性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压力负荷增加,当右室压超过左室压时出现右向左分流,即为艾森曼格综合症。

【临床表现】1.临床症状主要取决左向右分流量大小。

分流量小时可无症状或活动后易疲劳,发育差;分流量大合并肺动脉高压时出现劳累后气喘,反复肺部感染。

2.逆向分流时出现差异性紫绀(下半身紫绀)。

【体征】1.胸骨左缘第二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可伴有震颤,肺动脉第二音亢进。

(具有诊断意义)2.周围血管征。

3.心尖部柔和的舒期杂音。

(左室增大后二尖瓣相对关闭不全)【辅助检查】1.胸片:肺充血。

2.心脏彩超:可直接观察到导管的直径及分流方向,若直径较大,应检查主动脉有无缩窄。

【治疗原则】:(一)手术1.适应证:⑴诊断明确,争取在2岁手术;⑵未成熟儿伴心力衰竭或呼吸窘迫综合症,经消炎痛治疗无效,应急诊手术;⑶合并SBE时,应控制感染后3月手术,若感染不能控制,只有手术才有治愈希望,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⑷合并ASD,VSD时可分期手术,先闭合动脉导管,再纠正心畸形,也可一期手术治疗。

胸心外科诊疗常规

胸心外科诊疗常规

第十四篇胸心外科疾病第一章胸部创伤第一节肋骨骨折【名词解释】肋骨骨折系钝性暴力作用于胸部所致。

最常发生于第4~7肋骨。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使胸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局部胸壁失去肋骨的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软化区向外凸,又称连枷胸。

【诊断要点】1、病史:突出的症状为胸痛、咳嗽、深呼吸、转动体位时加重。

2、体征:①胸壁畸形;②局部压痛;③骨擦音;④反常呼吸运动。

3、辅助检查:①胸部X线片;②CT肋骨重建。

【治疗原则】处理原则是镇痛,保持呼吸道通畅,消除反常呼吸运动,防治并发症。

1、一般治疗:①镇痛;②鼓励患者咳嗽、排痰;③肋骨外固定夹板固定胸壁。

2、手术治疗:主要适应证为胸壁软化区域大、反常呼吸运动明显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以消除反常呼吸运动。

其主要方法有:①牵引为主的外固定法;②肋骨内固定术。

3、特殊治疗:对无力咳嗽、不能有效排痰或呼吸衰竭与连枷胸患者,需作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

第二节胸骨骨折【名词解释】胸骨骨折较少见,系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胸骨区或者挤压所致。

驾驶员撞击方向盘引起的胸胸骨骨折较常见。

好发于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的胸骨体部,骨折线常为横行。

【诊断要点】1、病史:①作用于胸骨区的钝性暴力;②明显胸痛、咳嗽、深呼吸时加重。

2、体征:①胸骨畸形;②骨折部位明显压痛。

3、辅助检查:①胸部正、侧斜位X线片;②CT胸骨重建。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无移位的胸骨骨折给予卧床休息及止痛。

2、手术治疗:胸骨骨折明显移位或胸骨骨折伴有浮动胸壁,行骨折内固定术。

第三节气胸【名词解释】外伤性气胸的来源为肺组织、气管、支气管、食管破裂、或胸壁胸膜突破,外界空气进入胸膜腔。

其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3类。

【诊断要点】1、病史:①呼吸困难;②烦躁、意识障碍;③发绀。

2、体征:①发绀、颈静脉怒张、鼻翼扇动;②伤侧胸部饱满,呼吸运动降低;③气管明显移向健侧;④伤侧胸部叩诊鼓音,呼吸音降低或者消失;⑤皮下气肿;⑥胸部伤口。

心脏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心脏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心脏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心脏科是专门研究心脏疾病的医学领域。

以下是心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规:
冠心病
- 临床表现:心绞痛、胸闷、胸痛、气短等。

- 诊断方法:心电图、冠脉造影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冠脉血运重建术等。

心肌梗死
- 临床表现:剧烈胸痛、出冷汗、呼吸困难等。

- 诊断方法:心电图、血液生化指标等。

- 治疗方法:快速介入治疗、血栓溶解治疗等。

心律失常
- 临床表现:心悸、胸闷、晕厥等。

- 诊断方法: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高血压
- 临床表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

- 诊断方法:血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心力衰竭
- 临床表现:气短、乏力、水肿等。

- 诊断方法:心脏超声波检查、心血管造影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脏移植等。

瓣膜病
-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心悸、浮肿等。

- 诊断方法:心脏听诊、超声心动图等。

-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瓣膜手术等。

以上是心脏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规。

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胸心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胸心外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一、概述原发性肺癌(primary lung cancer,PLC)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

由于小细胞肺癌独特的生物学行为,治疗上除了少数早期病例外,主要采用化疗和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肺癌指代非小细胞肺癌。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展的我国第一次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表明,当时我国肺癌死亡率为5.47/10万,居第5位,占全部癌死亡的7.43%。

20世纪90年代肺癌死亡率已居癌症死因第3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在21世纪开展的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则显示肺癌已居癌症死亡原因首位。

二、筛查和诊断(一)肺癌的危险因素1.吸烟和被动吸烟2.室内污染3.室内氡暴露4.室外空气污染5.职业因素多种特殊职业接触可增加肺癌的发病危险,包括石棉、石英粉尘、镍、砷、铬、二氯乙醚、矿物油、二氯甲醚等。

孙统达等对中国石棉接触人员癌症死亡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石棉与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Driscoll等估计全球范围内肺癌的职业因素归因比例在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0%和5%,我国男性和女性职业因素归因比例为10.6%和7.0%。

6.肺癌家族史和遗传易感性7.其他与肺癌发生有关的其他因素还包括营养及膳食、社会心理因素、免疫状态、雌激素水平、感染(HIV、HPV)、肺部慢性炎症、经济文化水平等,但其与肺癌的关联尚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评价。

(二)高危人群的筛查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早期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

低剂量螺旋CT(low-dose computedtomography,LDCT)对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X线胸片的4~10倍,可以早期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

心血管病历书写范文

心血管病历书写范文

心血管病历书写范文
检查目的:
朱先生来我院求医,就诊原因为胸痛。

进行完相关检查后,现将其病历书写如下:
一、主訴:
患者朱 ,男,岁。

主訴近日胸闷堵,有焦虑感,持续1周有余,呼吸困难。

二、既往史:
患者无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无手术史。

吸烟20年,每天2支。

三、体格检查:
1. 神志清醒;
2. 呼吸轻浅略快;
3. 胸广动摇,双肺呼吸音清澈;
4. 心率82次/分,规律;
5. 血压140/90。

四、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肝肾功能一般;
2. 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为65%;
3. 心电图:段下沉0.5
五、影像学检查:
胸部检查:冠状动脉阻塞影像。

六、诊断: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七、治疗建议:
(1)给予安定等镇静安吉舒缓胸痛;
(2)给予阿托伐他汀降 ;
(3)心脏耐受训练;
(4)戒烟。

以上便是我对该病人朱先生的心血管病史书写感谢您的理解!。

胸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胸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胸外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章贲门失驰缓症第二章食管癌第三章肋骨骨折第四章肺大疱第五章肺癌第六章气胸第七章血胸第八章技术操作规范—胸腔闭式引流术第一章贲门失驰缓症贲门失驰缓症指食管约肌肉松弛障碍,导致食管功能性梗阻,临床上出现吞咽困难、反食、胸部不适或胸痛,严重时可有体重减轻。

其病因尚不清楚,已提出的可能病因有病毒感染,副交感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基因遗传因素。

精神刺激引起皮质精神障碍等。

【诊断】1、主要症状是间段性吞咽不畅、反食、胸痛。

吞咽困难时轻时重,轻时可以连续进餐,但可有胸骨后食物停滞或受阻感以及进食餐时间延长。

病程中吞咽困难不呈进行性发展。

随病程食管逐渐扩大,极度扩大的食管如胃一样,常存留大量食物及黏液。

严重食物潴留常合并食管炎。

少数患者长期贲门失迟缓症可继发食管癌。

2、多数患者合并反食,为未消化的食物,可发生在进食过程中或进食后不久。

同时夜间反流。

常含有不少黏液。

严重反食体重可明显下降,甚至出现明显不良。

3、约1/2的患者有胸痛,发生的原因由于食物通过障碍,引起食管扩张,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明显增高,以及食管体部出现高幅度的同步收缩。

4、患者还可以出现呼吸道症状,尤其是有夜间反流的患者,长伴有咳嗽、咳痰、气促及睡时有鼾声。

久病有经验的患者,往往在睡觉前利用改变体位,引流食管内容物,或大量饮水以利用食管内容物进入胃内。

5、贲门失驰症患者可并发食管炎、食管癌。

6、严重扩张时胸部X线像长显示纵隔增宽,并有气液平面。

食管钡餐造影检查,吞咽时钡剂顺利进入食管,上段有蠕动收缩,卧位时钡剂不再被推进。

立位时钡剂充盈食管,食管体部和远端明显扩张,呈鸟嘴样,严重者呈乙状样弯曲,但食管内光滑。

仔细检查,LES区不随吞咽出现松弛,呈间端开放,少量钡剂可流入胃腔,有时钡剂完全停留在LES之上,长时间不能进入胃内。

7、纤维内镜下食管体部扩张,或弯曲变形,其内可见存留未消化的食物和液体,无张力。

LES区持续关闭,推送镜子时虽有阻力,但不难进入胃里。

心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心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心脏外科)【室间隔缺损诊疗常规】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疑诊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病史采集中应明确以下几项: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2、和正常儿童比较是否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感染是否容易治疗,是否并发过心衰;3、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4、母亲怀孕3个月内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1、杂音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3、心界的大小;4、有无胸廓畸形;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6、肝脏是否增大;7、四肢血压情况;8、双肺是否存在啰音;9、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隔缺损主要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主要是病史中的重点问题和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可以是最终诊断依据。

1、房间隔缺损2、心内膜垫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4、轻度肺动脉瓣狭窄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内容: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3、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二、术前准备(一)目的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3、对伴有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原则上需要系统治疗1-3个月,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

但对于感染难以控制的病例,可在强有力的抗生素的支持下在活动期进行手术。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外科手术相关检查包括:心脏三位相(小而可进行胸部正侧位X线检查,婴幼儿只需要胸部正位X线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检查、电解质检查、康瓦氏试验、HB s Ag、抗-HIV、抗-HCV、必要时检查动脉血气分析或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心胸血管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1)

心胸血管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1)

第一章各种检查术第一节胸腔穿刺术【适应证】1.有胸腔积液者,为明确其积液的性质或抽出胸腔积液以便检查肺部情况。

2.通过抽气、抽液、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气胸、血胸或血气胸。

3.缓解由于大量胸腔积液所致的呼吸困难。

4.向胸腔内注射抗肿瘤或促进胸膜粘连的药物。

【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程序】1.术前准备(1)穿刺点的选择与定位:若是胸腔抽气则多选在锁骨中线第2 前肋间,若是抽液则多选在肩胛线、腋后线或腋中线第7、8肋间。

若为包裹积液或少量积液穿刺,则要依据胸透或正侧位胸片、超声定位。

(2)胸腔穿刺包、局麻药物等物品(3)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2.麻醉与体位(1)麻醉:皮肤消毒,铺单后,用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先在穿刺点处做一皮丘,然后将麻药向胸壁深层浸润至壁胸膜,待注射器回抽出气体或液体证实已进入胸腔后拔出麻醉针头。

(2)体位:一般为坐位,如病情较重可取半卧位。

3.手术步骤(1)局部麻醉后,应用胸腔穿刺针从皮肤穿刺进入,针头应沿着肋间隙的下部,下一肋骨的上缘进入胸腔。

这样既可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又可作为进入胸膜腔的标志,避免进针过深而伤及肺组织。

有经验的医师在针头刺入胸膜腔时能感到落空感,表明针头已进入胸腔。

也可采用带有一定负压的注射器,以便更好地显示针头是否进入胸膜腔。

(2)当术者调整好针头位置,可以顺利地抽出气体或液体后,即由助手用血管钳在靠近皮肤表面将穿刺针固定,避免针头移位。

穿刺针通过10cm 长的乳胶管与一个30ml 或50ml 的注射针管连接。

待注射针管抽满时,由助手用另一把血管钳夹闭乳胶管,取下注射针管排出气体或液体,如此可以避免空气进入胸腔。

然后注射针管再连接上乳胶管继续抽吸。

一次性胸腔穿刺包成品使用比较方便,操作可由一人完成。

【注意事项】1.穿刺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及脉搏状况,对于有紧张心理的个别病人9应事先消除畏惧,穿刺过程中如发生晕针或晕厥,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心胸血管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心胸血管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心胸血管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腔穿刺术【适应证】1、有胸腔积液者,为明确其积液的性质或抽出胸腔积液以便检查肺部情况。

2、通过抽气、抽液、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气胸、血胸或血气胸。

3、缓解由于大量胸腔积液所致的呼吸困难。

4、向胸腔内注射抗肿瘤或促进胸膜粘连的药物。

【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程序】1、术前准备(1)穿刺点的选择与定位:若是胸腔抽气则多选在锁骨中线第2 前肋间,若是抽液则多选在肩胛线、腋后线或腋中线第7、8肋间。

若为包裹积液或少量积液穿刺,则要依据胸透或正侧位胸片、超声定位。

(2)胸腔穿刺包、局麻药物等物品(3)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2、麻醉与体位(1)麻醉:皮肤消毒,铺单后,用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先在穿刺点处做一皮丘,然后将麻药向胸壁深层浸润至壁胸膜,待注射器回抽出气体或液体证实已进入胸腔后拔出麻醉针头。

(2)体位:一般为坐位,如病情较重可取半卧位。

3、手术步骤(1)局部麻醉后,应用胸腔穿刺针从皮肤穿刺进入,针头应沿着肋间隙的下部,下一肋骨的上缘进入胸腔。

这样既可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又可作为进入胸膜腔的标志,避免进针过深而伤及肺组织。

有经验的医师在针头刺入胸膜腔时能感到落空感,表明针头已进入胸腔。

也可采用带有一定负压的注射器,以便更好地显示针头是否进入胸膜腔。

(2)当术者调整好针头位置,可以顺利地抽出气体或液体后,即由助手用血管钳在靠近皮肤表面将穿刺针固定,避免针头移位。

穿刺针通过10cm 长的乳胶管与一个30ml 或50ml 的注射针管连接。

待注射针管抽满时,由助手用另一把血管钳夹闭乳胶管,取下注射针管排出气体或液体,如此可以避免空气进入胸腔。

然后注射针管再连接上乳胶管继续抽吸。

一次性胸腔穿刺包成品使用比较方便,操作可由一人完成。

【注意事项】1、穿刺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及脉搏状况,对于有紧张心理的个别病人9 应事先消除畏惧,穿刺过程中如发生晕针或晕厥,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心胸血管外科病种病人处理常规+注意事项参考模板

心胸血管外科病种病人处理常规+注意事项参考模板

心胸血管外科诊疗范围心外科诊疗范围包括各种先天性心脏病,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需要手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胸外科诊疗范围:1.胸部创伤:各种重大胸外伤、胸腹联合伤的抢救、肋骨骨折、创伤性血气胸、肺挫伤等。

2.胸膜疾病:急性化脓性胸膜炎、慢性脓胸、结核性胸膜炎、乳糜胸、胸腔积液、胸膜间皮瘤等。

3.胸壁疾病:胸壁肿瘤、胸壁结核、漏斗胸、鸡胸、胸骨裂等。

4.食管良性病变:食管平滑肌瘤、食管憩室、贲门失迟缓症、食管裂孔疝等。

5.食管恶性肿瘤:各段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治疗。

6.肺部良性病变:各种肺部肿块,肺囊肿,肺大疱、肺真菌病、肺寄生虫病、肺隔离症、支气管扩张、慢支肺气肿等。

7.肺部恶性肿瘤:肺癌(中心型肺癌、周围型肺癌)肺段切除,肺叶切除,袖式肺叶切除,全肺切除等。

8.纵隔疾病:纵隔肿瘤、胸腺瘤、重症肌无力、胸腺畸胎瘤、心包囊肿以及纵隔炎症等。

9.多汗症:包括头汗症、手汗症、腋汗(狐臭)症,足汗症。

10.雷诺氏症,赤面恐惧等。

先心病病人处理常规先心病病人全部测四肢血压,四肢血氧饱和度(医生执行)。

身高,体重要记录在首记里。

术前必备项目:心脏彩超,心电图,胸正位片,血分析,BG+RH,尿分析,大便检查,乙肝六项,肝功二项,生化五项,凝血四项,HIV抗体,梅毒初筛试验。

术前两天,落实结果,有问题向主管老师报告。

术后第一、第二天查血分析,血钾,据结果处理。

术后第四天查血分析。

如血象正常,体温正常,术后第五天停抗生素,拔深静脉插管。

如WBC在10~12之间,体温正常,不停抗生素,可出院带一周抗生素,嘱一周后当地复查血分析。

如WBC>12,体温高,不出院。

术后换药,拔管后一般拆线时换药,引流管口缝合线嘱拔管后七天拆,一般建议出院后拆。

心胸血管外科病人术前准备(一)、严格戒烟。

(二)、每日早晚刷牙,注意口腔鼻咽部清洁。

(三)、呼吸功能锻炼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病人肺功能,增加呼吸肌力,促进肺膨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完整word版)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完整word版)血管外科诊疗常规

血管外科疾病诊断治疗常规一、颅外血管病变脑的血液供应来自双侧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

颅外血管病变可导致颅内脑的病变即颅外血管病变可致脑一过性缺血(Transielf lschecnic Attack TIAs)及脑卒中。

外科治疗颅外段血管病目的是防治脑梗塞及其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1、颈动脉狭窄病因:90%是由动脉硬外所致,其余也有炎性血管病、肌纤维发育不良、外伤性闭塞或狭窄、放射、动脉迂曲。

诊断:1.中老年,有动脉硬化病史或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史。

2.短暂性一过脑缺血发作(TIA),持续几分钟到30’,24小时内恢复,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1)运动障碍:对侧面瘫或单肢瘫(上肢或下肢),肢体肌无力,运动失灵。

(2)感觉障碍:受累肢体沉重感,感觉减退,或丧失。

(3)视觉障碍:一侧眼一过性黑蒙,部分视野缺损或偶有同向偏盲、复视、眩晕.(Amamrosis Fugax)也称缺暂单眼失明发作,是同侧颈内动脉终末支眼动脉缺血的特征性症状。

3.症状可反复发作,但无神经系体征。

体格检查:(1)在胸锁乳突肌内侧及气管间扪颈总动脉,双侧比较,操作轻,以防颈窦反射致血压下降,心率慢昏厥。

(2)在颈动脉分叉处可闻及动脉收缩期杂音,高调收缩—舒张期双期杂音提示颈动脉高度狭窄,如颈A完全阻塞则无杂音多闻及。

(3)眼底检查可见眼动脉分叉处可见到栓子和胆固醇结晶.辅助检查:(1)彩色超声Doppler 检查,可见颈动脉直径,有无狭窄,斑块性质,判断血管通畅、狭窄程度.(2)经颅超声检查(TCD)。

(3)OPG眼球体积描记法——有条件作。

(4)头颅CT或MRI(5)SPECT——可了解脑供血状况是一种功能检查。

(6)术前查DSA——主动脉弓及颈动脉及其分支。

这检查能明显看到颈动脉及其分支的狭窄及闭塞程度及长度能判断斑块的性质。

治疗:药物治疗适应证:1.颈动脉狭窄〈50%。

2.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3.病人情况差,不允许手术或不愿手术。

胸外科诊疗规范

胸外科诊疗规范

胸外科诊断规范第一章胸腔外科常有疾病诊断惯例第一节胸部外伤一、肋骨骨折[ 定义]肋骨的连续性中断称之,分单根和多根肋骨骨折,常由外伤惹起。

[ 诊断]( 一 ) 病史 : 有胸部外伤史。

(二) 体格检查 :1·骨折处有压痛,胸廓挤压痛,有时可能们及骨擦感。

2·严重肋骨骨折( 特别归并血气胸者) 有呼吸急促、鼻翼煽惑、紫绀,脉搏增快,血压降低。

3·若有胸膜、肺伤害,胸壁可们及皮下气肿,归并血气胸可出现气管移位,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鼓音 ( 气胸 ) 或实音 ( 血胸 ) 。

4,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见伤处胸壁塌陷,有失常呼吸运动。

(三) 辅助检查l·X线摄片 : 可明确诊断,认识肋骨骨折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血、气胸。

如骨折在肋软骨处,X线片不必定能显示,如临床上疑有骨折应按骨折办理。

2·胸部 CT检查 : 有助于肋骨骨折定位和血气胸的诊断。

[治疗]( 一) 纯真性肋骨骨折 : 胸壁软组织仍保持完好, -- 般骨折断端无显然移位,骨折自己无特别办理,治疗上以止痛为主,防备肺部并发症。

止痛方法有 :1.局部封闭:用 1-2%普鲁卡因在骨折部位作浸润注射,每天1-2 次。

2.肋间神经阻滞:用 1-2%普鲁卡因作肋间神经阻滞,每条神经用量3-5ml ,范围除骨折处肋间神经外,并包含其上、下各一条肋间神经,每天1-2 次。

3.胶布固定:先洁净胸壁皮肤、剃毛。

用 7-8cm宽的胶布,在病员深呼气末,自脊柱向前贴在骨折部胸廓上,胶布前后端均应超出中线起码 5cm,挨次自下而上作叠瓦状敷贴 ( 上、下胶布重叠 1/3) ,贴粘范围包含断肋上、下两条肋骨,一般固定两周。

( 二 ) 多根肋骨双骨折:1.包扎固定法:以厚敷料垫铺于骨折部位,压紧后用宽胶布固定,并用胸带捆扎。

2.骨折内固定法:骨折端可用钢丝扭住或钢板螺丝钉固定。

3.胸壁外固定牵引法:在局麻下以不锈钢丝或布巾钳穿绕胸壁融化区的肋骨作连续牵引固定 1-2 周,骨痂形成后拆掉。

诊疗常规

诊疗常规

第一部分:xx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一择期手术xx前的准备和xx前用药1.xx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科主任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xx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xx。

2.xx前准备是直接关系到病人手术xx的安全,其准备工作包括xx前访视、xx前谈话和签字及xx前病人的准备。

(1)xx前访视:掌握病情和体检,审查化验等检查结果,进行ASA分级(详见附录一),对病情进行评估,预测xx和手术的危险程度。

xx医师手术前一日访视病人,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拟定xx前用药,xx选择。

手术前讨论决定xx 方案,xx方案包括xx方法,用药途径、监测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xx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作出估计。

(2)xx前谈话和签字: 为完善管理措施,必须实行xx前谈话,将xx全过程及其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xx协议书签字手续,谈话由责任xx医师施行,也一并签字,作为病案必备项目。

(3)xx前病人的准备:术前禁食6小时,婴幼儿禁食4小时,拟全麻患者及剖腹产患者行术前留置导尿,余患者入手术室前先行排尿,并给术前用药,胃肠道手术放置胃管等。

(详见附录二)xx前用药:苯巴比妥钠2mg/kg、xx莨菪硷0.006mg/kg或xx0.01mg/kg,剧痛病人术前可给哌替啶1mg/kg,心血管手术病人术前给吗啡0.2mg/kg,均在术前30min肌注。

xx前用药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病情差、年老、体弱、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应减量;②年轻、xx、激动、甲亢病人,应酌情增加剂量;③呼吸功能欠佳,颅内压增高等禁用xx镇痛药;④小儿全麻前,抗胆碱药剂量应稍大;⑤心动过速、甲亢、高热、暑天,不用xx,以用东莨菪碱为xx。

xx用具和药品的准备:xx、插管用具、吸引器、xx和抢救用药等。

3.xx医师于xx开始前再一次检查xx器械,常规配制抢救药物(麻黄碱,xx),准备xx药物,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的xx意外,并做好预防和抢救准备工作,严格按xx原则选择xx方法,并按计划方案施行xx,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心血管外科诊疗常规(五篇范文)第一篇:胸心血管外科诊疗常规目录1、病种名称: 胸部外伤2、病种名称: 自发性气胸3、病种名称: 肺癌4、病种名称: 肺部良性肿物5、病种名称: 食管癌6、病种名称: 胸壁软组织损伤7、病种名称: 食管穿孔8、病种名称: 胸腹联合伤9、病种名称: 胸壁结核10、病种名称: 肺脓肿/ 16题目:胸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版本号:2.0 修改日期:2016 02年02 月28 日页码:1/2 起草人:张立飞审核人:第一页内容一.胸部外伤诊疗常规1.入院检查:(1)急查血五组、血型、止血三项等。

(2)检查肝功、肾功、输血前五项、血气、血糖等。

(3)影像检查:a.胸部CT平扫+三维重建。

b.头部及腹部CT、四肢检查排除脑出血及骨折等可能。

c.常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心脏超声,排除心包积液及心脏大血管损伤可能。

(4)入院后:给予止痛、止血、化痰等治疗,根据血常规及X片决定是否给予抗感染治疗。

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以观察胸腔情况,积极准备急诊手术治疗。

2.治疗安排:(1)据CT检查情况判断肋骨、胸骨及肺部等胸腔脏器损伤情况,暂时给予对症治疗。

(2)尽快准备行胸骨、肋骨骨折内固定术+剖胸探查术,并对肺组织裂伤进行修补。

(3)术前由术者或主管医生完成术前谈话、签字及费用评估、交流,并做好输血准备。

3.术后处理:/ 16(1)预防或治疗性使用抗生素2-3天,根据血常规及X片、体温、痰培养等结果停用或抗生素升级。

(2)密切观察胸腔引流及创区引流情况,并给予止痛、止血、化痰及对症支持治疗,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3)术后第一天复查X片或胸部CT,了解胸腔情况,必要时行胸腔积液B超定位,准备穿刺抽出胸腔积液甚至再次行胸腔闭式引流。

(4)术后8天左右拆线,出院前复查胸部CT或X片。

术后定期复查胸部CT或X片。

二.自发性气胸诊疗常规1.入院检查:胸片、胸部CT,以明确气胸程度及部位。

(1)对可疑张力性气胸及肺压缩大于50%、合并血胸者,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待危险解除、肺基本复张后再行胸部CT检查,了解肺大疱部位及数量,利于手术安排。

(2)检验:按照术前检查完善各项必要检查。

(3)心电图、腹部B超等一般检查。

2.术前检查:(1)尽快完善以上检查,无特殊情况准备在2天内手术。

(2)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

(3)备自体血,如肺大疱多、胸腔粘连明显,则备异体血。

(4)由术者或主管医生完成术前谈话、签字及费用评估。

术前对手术切除范围及需要使用的器械(胸腔镜、一次性使用耗材等)充分评估。

(5)肺压缩明显、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慢性阻塞性肺病者,术前可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并给予抗感染治疗,以缓解病情、降低手术并发症。

/ 16(6)考虑有胸腔内活动性出血者,观察引流量及血色素下降情况,必要时急诊手术探查。

(7)此类疾病患者术前避免行肺功能检查。

3.术后治疗:(1)观察胸腔引流情况。

(2)抗感染2-3天后,停用或升级抗生素。

(3)止血、化痰、止痛治疗,尽快完成痰培养检查。

(4)术后尽快下床、加强术后肺功能锻炼。

(5)术后注意X片及胸部CT检查。

(6)术后定期复查,排除术后复发可能性。

三.肺癌诊疗常规1.入院检查:(1)检验:血五组、ABO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止血三项、输血器五项、肿瘤标记物、血气、结核抗体、血沉等。

(2)辅助检查:胸部增强CT、头部CT或磁共振、腹部CT或B 超检查肝脏、肾上腺及颈部体表淋巴结。

肺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心脏彩超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必要时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骨扫描及PET-CT检查。

1.术前准备:(1)入院后尽快在5天内完成以上检查项目,并全面汇总评估。

及时完成术前讨论。

/ 16(2)合并有其他疾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术前完善检查并及时联系相关科室会诊、治疗,待相关指标稳定后安排手术。

(3)术前给予3天左右呼吸道准备,如雾化排痰等,吸烟者术前需严格戒烟2周以上。

(4)备血:异体血及自体血。

(5)根据患者临床分期及具体情况,对手术方式进行评估。

如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或开放肺叶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

(6)由术者对治疗费用进行评估,完成术前谈话及相关项目签字。

2.术后治疗:(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天,注意抗生素停用或升级。

(2)术后及时给与止痛药物及肺功能锻炼,利于恢复。

(3)注意胸腔引流管情况,判断是否有再次开胸指证。

(4)术后第一天床边胸片,第2-3天胸部CT检查,了解胸腔及肺部情况。

(5)术后及时换药,8-10天拆线。

注意胸腔引流管拔管指证。

(6)术后每天复查血常规,直到停用抗生素,及时行痰培养检查。

(7)术后密切关注病理报告结果及术后分期,指导术后化疗、放疗等进一步治疗。

(8)出院前行胸部CT检查,再次评估并指导下一步治疗。

(9)必要时术后及时联系行肿瘤基因突变检测,判断是否适合靶向治疗。

四.肺部良性肿物诊疗常规1.入院检查:/ 16(1)肺部检查:胸部增强CT、头部CT平扫、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2)其他检查:心电图、肺功能检查、腹部及心脏超声等检查。

(3)实验室检查:血五组+ABO血型检查、结核抗体检查、肿瘤标记物、肝肾功能、血糖、血沉、电解质、痰培养、血气、输血前五项、止血三项等检查。

2.术前准备:(1)手术方式的选择:据肺部肿物大小、解剖位置、初步诊断等情况,选用开放手术或胸腔镜手术、胸腔镜辅助手术,切除范围选择肺楔形切除、肺叶切除或单纯肿物摘除。

(2)费用评估:据患者诊断及手术方式、切除范围,选择合适的胸腔镜器械、耗材及数量、是否需要配合止血药物或止血纱布等情况,判断手术费用,由术者或主管医生与患者详细交谈。

(3)根据实际情况,申请自体血及异体血。

(4)术前做好快速病理检查准备,不排除恶性肿瘤可能。

(5)术前胸腔镜手术入路选择及标记。

3.术后治疗:(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天,注意抗生素停用或升级。

(2)给予止血、化痰、雾化、止痛等治疗,及时行痰培养及血常规复查。

(3)结核球等炎性肿物,术中可见胸膜粘连多较明显。

术后注意胸腔引流管情(4)及血色素、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排除进行性血胸可能。

(5)术后第一天复查床边胸片,第2-3天复查胸部CT平扫,及时掌握胸腔及肺部情况。

(6)术后尽早开始肺功能练习,以促进肺部膨胀及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 16(7)术后关注常规病理结果及术后分期,安排进一步治疗方案如放射治疗及化疗。

(8)术后定期复查胸部CT及肿瘤标记物变化。

五.食管癌1.入院检查:(1)检验:血常规+ABO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止血三项、输血前五项、血气、肿瘤标记物等必要检查。

(2)辅助检查: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胸部及腹部增强CT检查、肺功能、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

必要时行头部CT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骨扫描检查等。

术前一周内尽快完成以上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

2.术前准备:(1)对相关检查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会诊或进一步检查,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及肺部感染等,对合并疾病术前请相关科室会诊并控制有关指标,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术前雾化2-3天,口服甲硝唑2-3天,完成术前呼吸道及消化道准备。

(3)备血:自体血及异体血。

(4)由术者进行术前谈话、签字及费用评估。

(5)术前由术者准备好术中所需器械准备,做好术前讨论。

3.术后治疗:(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天,决定停用或抗生素升级。

/ 16(2)术后当天开始给予人血白蛋白2-3天,预防由于组织水肿导致吻合口瘘发生;术后第一天开始给予三升袋静脉高营养治疗。

(3)术后第二天开始给予空肠营养液滴入(营养科),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4)术后注意保护体表各种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并防止脱落、打折。

注意观察引流量及性质变化,及时拔管。

(5)术后6-7天患者排气排便后,到X光室透视下口服泛影葡胺、了解吻合口情况,排除吻合口瘘可能后,给予流质饮食并给予口服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

(6)关注术后病理报告,排除食管残断肿瘤残留可能,确定术后病理分期。

为术后放射治疗或化疗提供依据。

(7)术后10天拆线,术后2周后排除吻合口后期漏可能。

可给予办理出院,告知术后复查及治疗安排,告知术后饮食变化安排及生活注意事项。

4.注意要点:(1)手术入路的选择:根据肿瘤部位及长度、外侵情况、或者年纪等情况,选择:胸腹联合切口、左开胸切口、右开胸切口、右胸+上腹正中切口、左胸+上腹正中切口、左颈+右胸+上腹正中切口(三切口)、左颈+上腹正中二切口、改良胸腹联合切口,胸腔镜+腹腔镜微创手术等多种入路。

(2)术中注意:吻合口部位选择及吻合操作、胸导管结扎、同期空肠造瘘术、管状胃的处理、淋巴结的清扫、膈肌扩大及脾脏的保护等重要问题。

(3)术后注意引流管的观察及拔管指证等问题。

(4)术后病理分期及后续治疗安排、预后判定。

六.胸壁软组织损伤/ 16概念:包括胸壁软组织挫伤、皮肤裂伤、肌肉撕裂伤、软组织穿通伤等。

(损伤未进胸膜腔者)1.入院检查:(1)常规心胸外科入院系列检验,如血常规+ABO血型、止血三项、输血前五项、肝肾功、血糖、血气等。

(2)胸部CT平扫,确定受伤情况、排除骨折、血气胸及胸腔内脏器损伤。

(3)心电图及必要的头部、腹部检查,以排除其他意外情况。

(4)入院体检:十分重要。

询问外伤史、至伤因素及种类;是否有局部功能障碍、血肿、异物、组织破损、污染、积脓等,并监测生命体征。

2.治疗及处理原则:(1)皮肤无破损者,早期冰敷、后期理疗或热敷。

(2)皮肤破损或有伤口者,清洗、消毒、清除异物及坏死组织。

切口完整且无污染者,给予清创缝合+必要的引流。

伤口可疑有严重污染者或伤后超过6-8小时,局部红肿渗液者,伤口不缝合、予以开放换药,延期缝合。

(3)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4)抗生素预防感染、关注创口情况,几天后根据浓汁、分泌物培养结果更换抗生素(治疗性)。

(5)给予活血化瘀、止痛化痰药物治疗。

(6)及时复查胸片或CT检查,进一步排除胸内病变如:血气胸、脓胸等。

七、食管穿孔1.病因:(1)检查胃镜等造成医源性损伤。

/ 16(2)吞咽骨头、异物等引起。

(3)自发性破裂。

(4)食管癌并穿孔。

(5)术中损伤、术后发现。

2.诊断:(1)有内镜检查史、近期手术史、误咽异物史。

检查发现有颈部皮下气肿、纵膈气肿、胸腔积液或液气胸。

(2)有胸部及上腹部剧痛,可伴有发热、气急、呕血、吞咽不畅等并逐渐加重。

腹段食管穿孔多伴有急腹症。

病情严重者可有高热、低血压、呼衰及感染性休克症状。

(3)辅助检查:CT检查可见颈部、纵膈气肿或有液气平面、液气胸,有时可发现食管异物;食管造影可见造影剂外漏,以明确穿孔位置。

3.治疗:(1)持续胃肠减压、禁食、抗生素使用及静脉高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