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策略
浅谈中学生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浅谈中学生名著阅读指导策略摘要: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进行适当的阅读方法指导,促使他们进行有效阅读,从而提高读写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方法指导《朝花夕拾》《艾青诗选》学生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也说“学生要多读书,向课外阅读拓展,这是课改的方向”。
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关于名著阅读教学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是关键统编语文教材推荐的初中课外阅读书目共36部,这些文学作品中有《朝花夕拾》类的散文,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类的小说,有《艾青诗选》类的诗歌,文学形式多种多样。
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是每一种类他们都喜欢看,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
1、引导学生认识阅读的意义。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多向学生灌输阅读的意义和作用。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名著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对景物、事物的生动描写,以及作家们驾驭文字的本领,对每一个读者来说,都是一笔无比宝贵、可多次享用的财富。
所以阅读名著则是中学生获取写作技巧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方式。
同时,课外阅读不止为了考试,阅读名著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和胸怀,培养高尚品格和情操,感悟人生哲理,使学生成为一个思想健全而充实的现代公民。
以此达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利用多媒体创新阅读教学在科技如此发达的21世纪,我们的教学方法在此背景下也要不断地创新,语文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比如说八年级上册必读科目《红星照耀中国》是报告文学类作品,学生可能存在读不进去、读不懂等问题,所以在这部名著的读前指导课上,就可以运用图文、音乐、电影、电视剧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找到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电视剧,挑选了其中具有意思一集播放给学生看,如此,很多同学因为想了解前因后果而去看这本书。
浅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发布时间:2022-04-18T08:17:38.36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53期作者:许维[导读] 应该积累语言文字和语文常识,这个过程是提升自我认知与语感的过程。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鞍山114000摘要:名著导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名著导读应重视“导”,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有所提升。
本文从“积累”“发展”“传承”三个层面发掘了名著导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并总结出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名著导读策略初中语文一、实施名著导读教学对初中语文的价值1.积累: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运用习惯,因此,不同国家的名著导读蕴含着不同的文化价值。
学生在学习名著导读时,应该积累语言文字和语文常识,这个过程是提升自我认知与语感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时代现状,学习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在学习《童年》时,我们可以学习苏联的社会背景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
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也可以看到词汇、词义、句式及表达方式等的灵活使用,这对于学生积累语言文字有很大的作用。
名著导读将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资源及写作示范,其中的名句就能使学生写作增色不少。
2.发展:提升阅读能力。
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可以获得语言风格及文学形象的直观感知,同时在名著情节与情感的感染下学生将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
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刚愎自用”与“善于采纳”,这些都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这些矛盾也正是人物性格魅力的体现。
在《红楼梦》中,学生在阅读其人物命运的变化时,感受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教师在名著导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任务要针对学生阅读的需求和困惑,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彰显名著阅读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传承:增强文学的传承意识。
名著导读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世界,通过名著导读所养成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语言文化的认知态度与能力。
以《〈红楼梦〉导读》为例浅谈高中名著阅读教学

教学篇•经验交流以《〈红楼梦〉导读》为例浅谈高中名著阅读教学吴亚强(甘肃省会宁县第四中学,甘肃会宁)目前,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期间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出现了教师自我地教、学生枯燥地听的局面,而且师生之间完全没有互动。
同时,师资条件也有限,使教师除了上课之外,根本没有时间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此外,一些教师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融入名著阅读教学的教学方式过于复杂,这导致语文课程改革失去了意义,更为严重的是,高中语文教学也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一、深入挖掘名著内容,满足学生多方位需求四大古典名著分别为《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些书籍是需要学生进行慢慢阅读的,如果学生阅读这些名著只是去为了应付学校的考试,那么便失去了阅读的意义。
学生为什么要阅读这些名著?因为这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知识,学生在阅读中会学到为人处世、分析问题能力、生活技巧等一些知识,对学生的生活、学习都有很好的帮助。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过学习和研究就会发现,大多数高中生在上历史课时就会特别积极和好奇,他们对历史的兴趣是非常高的。
但是一些学生不同,他们会觉得历史课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如有的女生比较喜欢读《红楼梦》。
因为男生、女生之间的兴趣不同,在各种名著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因人而异,根据男女生的审美、爱好不同去进行因材施教。
如《红楼梦》一书,本身就包蕴万千,教师要首先对本书充分阅读,了解其内涵,这样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才能更加详细,对一些故事情节可以采用联系生活的方式,这样会更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红楼梦》中有大量的关于诗词、饮食、医药、园林,甚至佛家、道家等内容,这些方面就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方位需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情况,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阅读,这样可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增加知识储备量,帮助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回归读书的原始形态———给足时间让学生自由读教师的阅读经验非常丰富,有很多教师在没教书之前是一名读者,然后才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例谈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策略

例谈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策略
名著阅读导读教学是指在学生阅读名著之前,通过教师的导读来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名著阅读导
读教学的策略。
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背景知识。
名著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了解历史背
景对于学生理解作品内涵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人物背景等方式,帮助
学生建立起相关的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力。
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名著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哲理和价值观念,教师可以从这
些方面出发,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力。
在导读中可以提出“自由与束缚”、“个人命运与社会责任”等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主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
名著往往语言复杂,结构深奥,对学生的
阅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名著,教师可以在导读中教授一些
阅读技巧和方法,如提醒学生在阅读时注意关键词、理清故事情节等。
还可以引导学生建
立起积极的阅读态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名著阅读导读教学不应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而是要通过
学生的互动参与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动演练等活动,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以《骆驼祥子》为例谈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策略

在《骆驼祥子》中,有很多关键词,如小说、文学、经典、读者等。小说是 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描写社会生活等手法,表达作者的思 想和情感。文学是一种审美的表达方式,可以启迪人的思想和情感,使人们更好 地了解社会和人生。经典是指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骆驼祥子》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读者是文 学作品的接受者,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赏析,获得思想和情感的启迪。
第三章:宪兵的抓捕
祥子为了攒钱买车,辛苦攒的钱被宪兵抢走。他的第一次希望破灭了。这一 章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底层人民在苦难中挣扎求生的困境。
第四章:与虎妞的纠葛
祥子遇到了虎妞,一个粗鲁但善良的女人。两人之间的纠葛和冲突,展现了 城市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世界。虎妞对祥子的感情复杂而深刻,她的性格 和行为也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残酷。
第一章:初到北平
祥子,一个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带着希望和梦想来到北平。他渴望通过自己 的努力买一辆自己的车,成为一个自由的拉车夫。然而,城市的繁华和车夫的艰 辛生活让他感到困惑和压力。
第二章:攒钱买车
祥子在北平的苦难生活中攒钱买车。他忍受着各种委屈和辛苦,但他的梦想 让他坚持不懈。这一章展现了祥子的决心和毅力,以及城市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
总之,《骆驼祥子》作为一部语文名著,其导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 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深入探讨作品背景、关键词及具体内容,启发学生 思考小说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启示,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导读教 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力量,激发他们对生 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骆驼祥子》的背景和作者。老舍先生出生于一 个贫苦的家庭,对底层人民的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他的作品常常以现实主义的 手法描绘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被誉为“人民艺术家”。《骆驼祥子》创作于20 世纪30年代,那时正是中国社会变革的时期,小说中描写了骆驼祥子等底层人民 在社会变革中的命运和挣扎。
导读 推进 分享——例谈中学生名著阅读的三种基本课型

导读推进分享——例谈中学生名著阅读的三种基本课
型
中学文化课鼓励学生阅读历史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通过不同的课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技能,使他们接受更丰富的人文知识,获得更多的理解体验,增强对历史文化的敏感性。
下面将介绍中学生名著阅读的三种基本课型。
第一种基本课型是“推进”课型。
推进课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全文构筑和情节发展,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这种课型由指导教师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进行推进,让学生通过解读全文来理解历史文学作品。
先将全文进行分析,分析为不同的部分,重点解释其中每部分内容,并给出概述,以便让学生清楚地理解整本书,同时强化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
第二种基本课型是“分享”课型。
这种课型的宗旨是激发学生分享读书观点,培养学生讨论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文学气质。
通过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出文章中已知的内容和暗示,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意象与主题,结合课堂探讨,推理出作品的深刻内涵。
第三种基本课型是“发展”课型,它着重于利用历史文学作品的情感力量,帮助学生调动灵感、激发创造力,并为有趣的文学作品发展出自己的想法。
指导教师将小组形式的发展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从小说中挑选出一些角色,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开展投票、讨论等形式,深入解读角色性格特征及其在小说中展示的精神境界,增
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
总之,将名著阅读纳入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学技能的有效手段。
充分发挥各种课型的教学优势,帮助学生走上学习之道,使学生能够以有效和实用的方式来进行内容记忆以及对历史文学作品的了解和体会,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敏感性。
例谈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策略

例谈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策略名著阅读对学生的语言、思维和情感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非常值得重视。
如何在名著阅读导读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阅读策略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下面就是一些例谈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去读名著,首先要引起他们对名著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名著的背景、作者的创作背景、作品的主题和特点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对名著的好奇心。
在课堂上可以通读名著的部分精彩片段或者重要章节,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名著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名著的浓厚兴趣。
二、引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在名著阅读导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要让学生明白,阅读名著需要耐心和细心,不能急功近利。
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细读、慢读,体会作品中的语言、结构和内容,深入理解作者的用意。
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善于分析、归纳和总结,从而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培养他们深刻思考的能力。
三、注重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实践性名著阅读导读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名著改写、名著赏析、名著研究等形式,让学生对名著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在课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名著的小组讨论、写作和演讲等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增进对名著的理解,提高对名著的感悟和欣赏能力。
四、拓展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多样性在名著阅读导读教学中,要注重拓展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得到名著的信息,增加对名著的感知和理解。
还可以进行名著导读游戏、名著导读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名著,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名著阅读的效果。
五、加强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评估与反馈在名著阅读导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辅导。
多方联结,多策并举,给阅读提质增效——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谈名著导读

【摘要】统编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其中尤为关注名著阅读。
教学时,教师要多方联结,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习得阅读之法,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提质增效。
【关键词】名著阅读;阅读策略;阅读计划多方联结,多策并举,给阅读提质增效——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谈名著导读□吕琴要落实“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目标,阅读名著自然是最有效的途径。
较其他流行读物而言,名著篇幅长,有些内容较难理解,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使之产生畏难情绪。
对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名著阅读的指导,充分利用“快乐读书吧”的教学契机,在导读过程中引领学生掌握一些阅读名著的方法,使学生拥有强烈的阅读兴趣和策略使用意识,让学生的独立阅读变得流畅、高效。
笔者以《鲁滨逊漂流记》的导读为例,开展了以下研究和实践。
一、联系背景,建立阅读期待诚如温儒敏教授强调的,教师要“把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当作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
要实现培养读书兴趣的目标,在名著导读教学中,找到让学生愉快地走进名著的切入点很关键。
作者的资料和创作背景便是很好的切入点。
(一)了解作者,引发好奇心《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被称为“欧洲小说之父”“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英国报纸之父”和“现代新闻业之父”。
有人评价他有“一个比故事更有故事的人生”。
如此传奇的人物势必会吸引学生的目光。
基于此,教师以“根据提示词猜人名”的游戏导入教学,由难到易,依次出示下列提示词。
学生根据提示词,进行关联性思考,猜测人名,由此引出作者的名字以及他的简介。
作者的传奇人生引发了学生的惊叹。
他们内心萌发猜想:传奇人物创作的作品也势必是充满传奇色彩的。
如此初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关注背景,体验新鲜感荒岛求生28年,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冒险经历纯粹是虚构、背离现实生活的,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距甚远。
但是,《鲁滨逊漂流记》的创作恰恰是有事实根据的。
教师在教学中寻机出示小说的创作背景。
以导促读才显真——也谈如何上好名著导读课

以导促读才显真——也谈如何上好名著导读课统编教材每册都安排了名著导读教学内容,高效的名著导读课是教师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名著、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获得阅读体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提示中强调:“应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阅读整本书。
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图书的特点和价值,根据自身实际确定阅读目。
”“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中的作用。
”由此可见,名著导读(整本书阅读)课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应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规范名著导读课的流程,引导学生运用良好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从容走进名著世界,发现名著之美,体会名著之华,领略名著之神。
读了俞春霞老师的《主题型文本教学探究》对名著导读课的教学略有所感,赘述一二。
首先,名著导读课应引导学生用“情”读名著。
名著,顾名思义,它是经过时代的洗礼被人们认定为作者通过特殊文学手段表达对人生、人类命运思考的文学精华。
它在成人的世界里很受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对涉世未深的初中生来说,离他们的生活实际较远,主题比较生涩,不怎么被欢迎。
在名著导读课上,教师应挖掘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之情,让学生用情去读。
(一)激趣在学习了《阿长与<山海经>》后,教材安排了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鲁迅的文章对于初中生来说是生涩的,但是他们学习了《阿长与<山海经>》之后,对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是熟悉的,他们会同情、喜欢甚至崇拜她。
所以阿长这一人物形象完全可以作为阅读《朝花夕拾》这一名著的破冰之器。
阿长这一人物在《狗·猫·鼠》《五猖会》《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多次出现,她对鲁迅的影响和爱非常深刻,对鲁迅的成长是用真情呵护的。
名著单元阅读教学策略

名著单元阅读教学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导读策略:在开始名著单元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名著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文学地位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名著的整体认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导读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名著。
2. 分组阅读策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一部名著,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深度阅读策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名著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元素,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学价值。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4. 跨学科整合策略:将名著阅读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如历史、艺术、哲学等。
这种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名著,同时也有助于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5. 评价与反馈策略:在阅读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可以包括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
反馈则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阅读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名著单元阅读教学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
导读、分组阅读、深度阅读、跨学科整合以及评价与反馈等。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著,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以《骆驼祥子》为例谈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策略

以《骆驼祥子》为例谈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策略作者:谭晓明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17期内容摘要:阅读中外优秀经典名著作品,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名著《骆驼祥子》为例,从妙用留白、巧设情境、践行方法三个角度对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的实践与策略进行了思考与总结。
希望借此,既能激活名著导读教学课堂,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又能给众多一线的教师一些关于名著导读教学具体实施的思考与启发。
关键词:统编教材名著导读留白情境方法随着“名著导读”作为全新的板块写进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名著导读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与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并列,共同组成了“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名著导读”成为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和发展的重要阵地与途径,是语文教材、教学的重要内容。
新时期,新环境下,名著导读课该如何上?不少年轻的一线教师疑惑重重,倍感压力。
其实从“导读”二字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导”,指因势利导,是老师作为引领者,根据学生学情之“势”,引导学生阅读的行为。
“读”是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阅读实践。
具体该如何操作?下面笔者以自己参加“2016年广东省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优秀课例展示活动”的名著导读课《骆驼祥子》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取之有招:妙用留白这节名著导读课,我的教学定位是读前导读课。
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的时间里,在多达十五万字的著作中,找到一个类似于省力杠杆上的支点,高效的翘起即“导读”整本书,是判断我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为此,我在课堂中尝试着使用了“留白”的方法。
什么是“留白”?“留白”原指艺术家在创作中在版面、书页、书幅等方面空出一部分的构图方法。
我认为,在名著导读教学环节的设置中教师也完全可以像艺术家一样故意的在课堂上“空出一部分”,有意不讲,给学生留下疑惑与想象的空间。
课堂上,我首先和学生一起阅读了《骆驼祥子》起始部分的第一章,和学生一起认识了一个身强体壮、积极上进、怀揣梦想的祥子。
【教学研究】以《三国演义》为例探析小学高段名著阅读指导路径

【教学研究】以《三国演义》为例探析小学高段名著阅读指导路径一、聚焦切口,敲开经典之门经典名著年代久远,篇幅较长,人物繁多,角色关系错综复杂,情节多线推进,阅读周期长、难度大,特别是在交流课上,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难度更甚。
为了降低难度,在学生初读名著的基础上,聚焦切口,以点带面,读薄经典,促进学生与经典进行有效对话,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如下:1. 依据学生阅读兴趣《三国演义》是五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这个年龄的学生平常对书中的成语、歇后语、经典语句津津乐道,对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兴趣盎然。
鞠躬尽瘁的股肱之臣,忠君护主的骁勇之士,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智谋更是激起了他们浓厚的英雄情怀。
经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对关羽的关注度很高,对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身在曹营心在汉,刮骨疗伤笑谈自若等事件都能侃侃而谈,他们对关羽“忠”“勇”的英雄形象崇拜至极。
因此,在聚焦交流内容时,笔者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以聊关羽这个英雄为切入点,展开阅读交流。
2. 紧扣教材阅读导向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关于四大名著的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学习。
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整本的中国古典名著,意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延伸阅读,从中认识经典人物,品味精彩故事,全面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因年代久远,文白夹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带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是本单元的总体目标。
位居篇首的《草船借箭》,以三天借得十万支箭一事来突显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以周瑜和鲁肃来衬托智者形象。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在阅读交流课中,笔者也选择与关羽有关的精彩故事,让孩子们通过故事认识关羽,这样的指导切合教材的阅读导向。
3. 把握经典书籍特点《三国演义》是演义小说,重要的艺术成就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方面。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研究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探究引言:《红星照耀中国》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部具有重要历史纪实意义的作品,它生动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中国革命的成功。
在中初级教育学校的名著导读教学中,同砚们通过阅读这部作品,能够深度了解我国革命历史,培育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
然而,目前名著导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通过调查和探究,探讨《红星照耀中国》的教学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一、教学现状调查通过对目前中初级教育学校名著导读教学中《红星照耀中国》的调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教室教学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作者和作品背景的介绍上,而轻忽了对作品文本的深度解读和沉思。
2.同砚阅读爱好不高:由于对作品内容理解的不深度,同砚往往对《红星照耀中国》这样的作品缺乏深厚的阅读爱好。
3.缺乏互动性:教室教学中缺乏与同砚的互动,同砚的参与程度较低,限制了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沉思。
4.评判方式单一:在考试评判中,往往只重视同砚对文本的背诵和理解程度,轻忽了对同砚综合能力的培育。
以上问题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抱负,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二、优化策略探究为了提高中初级教育学校名著导读教学中《红星照耀中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老师应该接受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解、谈论、分组研讨等,激发同砚的进修爱好,援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2.提高同砚的阅读水平:学校应该加强同砚的阅读训练,提高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设置相关课外阅读、让同砚乐观参与图书社团等方式来实现。
3.加强互动性:老师应该在教室中乐观与同砚互动,鼓舞同砚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增进同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拓宽同砚的思维视角。
4.综合评判:在考试评判中,既要重视同砚对作品文本的理解,又要重视对他们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育。
可以接受阅读写作、小组谈论、展示演讲等形式进行综合评判。
经典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例谈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有的生活学习秩序,让人们的工作学习一度按下“暂停键”。
越是困难时期,越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撑。
武汉“方舱医院”走红的“看书哥”,手捧厚书,神情专注,从书本中汲取力量;全民“居家隔离”的“超长假期”,不少家长也坐下来与孩子一起品读经典。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冠病毒带来的疫情其实给名著阅读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
阅读名著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荡涤灵魂,更是初中生在疫情背景下积极调节身心和提高语文素养的极好方法。
笔者在居家学习期间,就如何引导学生坚持阅读名著,从名著中汲取力量、调节身心摸索出有效阅读的方法。
一、教师更新观念走在前列第一,认识名著阅读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虽然“部编版”语文教材涉及很多名著章节,也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很难落实。
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重心往往不是阅读,而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唯分数论”。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教师的备课计划还是学生的学习计划,名著阅读教学都很难跻身其中。
第二,积极探索阅读技巧。
名著不仅篇幅巨大,而且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它们的时间跨度也都很大,因而学生阅读时会产生一种厚重感,难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去思考。
基于这种现状,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引申出作者的更多作品,同时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传授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以课本中的名著导读《骆驼祥子》为例,我们不仅可以向学生讲述老舍先生的个人事迹,还可以向他们讲述这部作品的写作背景,以及文章中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等。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定制班级掌上图书馆居家学习期间,学生每天的网课都离不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如果把这些设备用来辅助名著阅读教学,既可以避免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又可以推进名著阅读教学。
因此,笔者依托网络建立班级阅读微信群,为全班学生定制“掌上书房”,将其分为必读书目、选读书目两大阅读平台,提供涵盖经典文学名著、古诗词鉴赏、科普作品,满足不同阅读偏好的学生需求。
以《朝花夕拾》为例浅谈名著导读课教学路径的建构 杨帆

以《朝花夕拾》为例浅谈名著导读课教学路径的建构杨帆发表时间:2020-01-08T17:32:12.947Z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19年6月总第170期作者:杨帆[导读] 以上教学活动这就让学生回归整体,对阅读产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有强烈的愿望去阅读整本书。
辽宁省开原市民主教育集团里仁学校112300《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初中学生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 万字以上”等要求,同时教育部2016年出台了统编教材,从部编教材的名著导读变化来看,不仅突出了名著课的地位,对不同类型的名著课有具体的方式与方法的指导,而且还设置了专题探究、自主阅读推荐环节,对初中生名著阅读提出了具体详实的要求。
因此,初中语文名著必然会越来越重要。
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着不爱读、没时间读、不知道怎么读的问题,不仅学生头疼,连部分语文教师也感到无奈,解决起来也颇为棘手。
那么,研究名著教学路径已成为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迫切任务,下面笔者将以《朝花夕拾》的教学实践为例,试着谈一下著导读课教学路径的建构。
一、找好切入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名著”,一定是经过时间淘洗的作品,对初中生而言,这就意味着迥异的社会环境、陌生的语言表达,古板的作者形象,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不愿读,这其中,鲁迅的文章可能是很多学生最不愿意主动阅读的。
那么我们要怎么改变这种状态呢?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让学生看一下鲁迅先生的照片,八字的胡须,根根直立的头发,不苟言笑的表情,手里还捏着一支被比喻为“投枪和匕首”的笔,那么鲁迅先生童年时、少年时是什么样呢?也和现在一样吗?是什么促使他变化呢?你从《朝花夕拾》中就会找到答案。
先生除了强悍,其实也温软;先生除了冷峻刚烈,其实也幽默有趣,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和培养阅读的兴趣,是语文阅读的关键环节,只有抓住这个关键环节,才能让学生爱上读书,爱上语文课,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例谈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策略

例谈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策略名著阅读导读教学是指在教授名著阅读过程中,通过教师或教材对学生进行导读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名著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重要内容的一种教学策略。
导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提前了解背景知识:在导读之前,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与名著相关的背景知识,如作者的生平、社会背景、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中的文化、历史背景,提高对名著的阅读理解。
二、导读前的问题研讨:在导读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就名著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前思考,激发他们的阅读动力。
三、导读阶段的精读与泛读结合:导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导读。
精读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名著的核心内容,帮助他们理解细节、深入思考;泛读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阅读名著的整体内容,了解大体情节,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四、注重名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导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名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名著对他们生活的启示和引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名著中的人物特点是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或者名著中的事件是否有类似的现实案例。
五、多角度的阅读与解读:名著阅读导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阅读和解读名著,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哲学角度、历史角度等不同角度来解读名著,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辅助材料的使用:在导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配备一些辅助材料,如名著的导读课件、名著的影视作品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的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名著的电影片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名著的情节和人物。
例谈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策略

例谈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策略名著阅读导读教学是指通过对名著进行适当引导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名著的内涵和意义,并引发学生对作品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下面将从选择适当的名著、定位重点、引导分析、拓展阅读四个方面来介绍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策略。
在选择适当的名著上应兼顾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
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程度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名著,避免让学生阅读难度过高或过低的作品。
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科特点来选择不同类型的名著,比如文学类、历史类、思想类等,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动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符的名著,如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或者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等。
在定位重点上应结合名著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
名著的篇幅较长,学生一次性阅读整个作品可能会产生疲劳和困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名著的结构和内容,引导学生选择重点章节或片段进行阅读,避免让学生被大量的文字困扰。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作者的背景、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重要人物的形象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的背景和产生的原因,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在引导分析上应从多个角度进行。
名著是深入人心的经典作品,也是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学、思想、艺术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运用等文学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意义;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文化背景等,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将名著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从而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在拓展阅读上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引导。
名著是一座文学的宝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思想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
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同类题材的作品,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和意义;也可以让学生读一些评论、研究性的材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例谈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策略

例谈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策略名著阅读是学生学习文学知识、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有时会因难度较大而感到困惑。
在名著阅读导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著。
教师可提前进行导读,介绍作品的背景、主要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的大致发展。
通过讲解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性格和作品的主题。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与作品相关的文化背景或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重要场景或经典段落。
在名著中,有一些场景或段落特别出彩,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分析这些场景或段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或背诵这些重要的场景或段落,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读后分享。
在学生阅读完一段内容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彼此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人物性格、探讨主题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读后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作品相关的写作任务。
通过写作任务,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转化为文字表达。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书评或角色扮演剧本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写作任务,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对作品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策略可以包括提前导读、关注重要场景或段落、组织讨论和分享以及设计写作任务等。
这些策略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著,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使名著阅读成为学生发展多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
浅谈名著导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以《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为例

浅谈名著导读教学的问题设计——以《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为例[内容摘要]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推动名著阅读的板块上作了调整,凸显出“名著导读”的重要性。
要做好“名著导读”,则要重视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设计”,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有效阅读,并自觉地完成整本书阅读。
基于此,本论文以《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问题设计的角度出发,探索“名著导读”问题设计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名著导读; 问题设计; 初中语文教学近年来,尽管各地“名著阅读”“整本书阅读”轰轰烈烈地开展并不断地推进,但阅读的效果却不尽理想。
没有时间的保证,阅读有效性缺失,有很强的功利性,应付考试,不求读得透,只求考得高,名著阅读碎片化,学生起早贪黑搞突击,背知识点。
针对这种现象,部编版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提出统编教材在阅读教学上实施“三位一体”,建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每册课本编排两个“名著导读”模块,努力做到课标要求“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1]自此,各地对“名著导读”的重视度逐渐提升。
顾名思义,“名著导读”就是教师在学生阅读名著时进行引导。
那如何引导才能实现有效阅读呢?冯善亮老师提出了名著导读高效化的四点策略:一是教师自己要先读作品,并且要强化“名著导读”课程化的意识,把“名著导读”纳入学期计划之中;二是以兴趣为先到,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三是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举办多样化的分享活动;四是要避免大量概念化的、抽象的读书策略指导,使学生回归到阅读本身。
[2]接下来,我就以探索《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的有效实施路径来谈谈问题设计对于名著导读课的意义和必要性。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课程视角下的一种学习模式,所有的课程学习都应该是从问题出发的,因此,所有学科的教学都需要问题设计。
“主问题”这一概念是余映潮老师首创的,他认为所谓主问题就是能从整体角度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欣赏的重要问题。
例谈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策略

例谈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策略
名著阅读导读教学是指在学生读名著之前,通过对其内容、结构、风格等方面的讲解和解析,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该名著的精髓。
以下是一些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策略:
1. 了解背景:为了更好地理解名著,需要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等。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该时代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等方面,使学生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2. 寻找主题:每个名著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思想,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如爱情、友情、人性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核心。
3. 分析人物:名著中的人物是作品的灵魂和核心,了解人物的性格、行为、语言等方面,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找出其特点和代表意义。
4. 分析叙事结构:名著的叙事结构对于理解整个作品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分析作品的叙事结构,如时间、空间、情节的递进等方面,使学生更易理解并掌握作品的内容。
5. 注重细节:名著中常常藏有一些精妙细节,这些细节对于理解整个作品也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注重细节,掌握作品的细节信息。
6. 学习阅读技巧:阅读名著需要一定的技巧,比如,如何对文本进行概括、归纳、分类等操作,如何快速地找到关键信息等。
通过讲解这些阅读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名著,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7. 提倡多元化阅读:同一篇名著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角度,这也是名著阅读的魅力所在。
教师可以提倡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读同一篇名著,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想象力,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
名著阅读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上述策略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名著,并为其人生奠基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名著阅读导读教学的策略
名著阅读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阅读名著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思辨能力、人文素养等多方面的能力。
由于名著的篇幅长、语言深奥,对于一些学生来说
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名著,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采取一些策略
进行导读教学。
一、建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名著故事情节曲折、主题深邃,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显得枯燥乏味。
在导读名著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名著中的一些有趣的情节、描写等,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相
关文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导读《红楼梦》时,教师可以讲述宝玉、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形象形容,或者选择红楼
梦中一些有趣的情节让学生感受到小说的趣味。
二、理清结构,做好前后导引
名著往往情节繁杂,人物众多,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
在导读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名
著的结构进行梳理,给学生一个整体的认知,帮助学生理清名著的脉络。
导读《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先简要介绍小说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以及故事的发展
线索,然后带领学生研读一些重要章节或者重要段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结构
和主题。
三、注重情感体验,引发共鸣
名著中的情感描写是学生较为关注的,通过名著中的情感描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
在导读《红楼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黛玉内心的忧郁,宝玉对人世浮华的厌倦,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深入思考。
四、展开探究,提升思辨能力
名著中的一些问题和思考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抽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通过讨论、分析,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导读《西游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孙悟空的性格为何如此特立独行,为何
唐僧成为孙悟空的师父等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辨探究,提升学生对名著的理解能力和思考
能力。
五、多媒体辅助,增强阅读效果
名著故事情节曲折,有时候一些细节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例如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对名著进行解读,增强学生的阅读效果。
在导读《水浒传》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和故事情节相关的音频,让学生能够听到人物的声音、故事的背景音乐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名著。
通过上述的导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名著,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导读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