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改委发布1997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

合集下载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一九九二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一九九二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一九九二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2.02.19•【文号】•【施行日期】1992.02.1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一九九二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1992年2月19日)国务院同意国家体改委《一九九二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现转发给你们,请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实施。

当前,治理整顿的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我国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经济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改革的环境比较宽松,有条件适当加大改革的份量,加快改革的步伐。

一九九二年是实行“八五”计划的第二年,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

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改革的领导,各级体改部门要做好改革的协调工作,以搞好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搞好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探索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具体途径和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任务而努力。

一九九二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治理整顿的主要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物价总水平比较稳定,国民经济开始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

在比较宽松的经济环境下,一九九一年各项经济体制改革都有新进展,改革的势头很好,改革的步伐有所加快,出台的一些重大改革措施成效比较明显。

经济发展和改革形势既有好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困难。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机制与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还不健全,也互不适应,企业亏损面大,效益低;市场体系不健全,发育不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还不能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部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行政干预过多;经济结构和利益格局调整的难度较大,财政平衡的压力和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还没有消除;国民收入分配过份向个人倾斜的倾向,还未能得到有效扭转。

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

我国经济体制的几种历史性转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2、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之前,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

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计划经济体制最为薄弱的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而开展了以搞活国有企业、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为重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这是在拨乱反正后,第一次肯定了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应当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6、1989年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逐步建立计划经济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实行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商品价格出现“双轨制”。

国家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了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和比重;打破了“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饭”。

计划、投资、物资、粮棉流通、对外开放等领域的市场取向改革都在不断推进。

7、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本世纪初,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论述了这一体制的基本内涵和改革的主要任务。

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8、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

2003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1989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1989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1989年经济体制改⾰要点的通知国务院同意国家体改委提出的《1989年经济体制改⾰要国发〔1989】24号点》,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贯彻执⾏。

当前,我国的改⾰进⼊了⼀个关键时期。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党的⼗三⼤和⼗三届三中全会的⽅针、政策,把深化改⾰和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紧密结合起来,及时总结经验,研究改⾰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领导有秩序地推进各项配套改⾰。

1989年经济体制改⾰要点(1989年2⽉14⽇国家经济体制改⾰委员会)⼀、1988年经济体制改⾰的进展情况1988年初,中央提出了“稳定经济,深化改⾰”的基本⽅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体改委《198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的总体⽅案》,对改⾰任务作了配套安排。

⼀年来,我国虽然出现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的复杂形势,遇到了较⼤的困难,但由于坚决贯彻了党的⼗三⼤和⼗三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针、政策,经济体制改⾰在各个领域继续向前推进,在许多⽅⾯取得了新的进展。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不断发展和完善。

这是1988年改⾰取得的最重要的成绩。

实⾏承包制的预算内全民所有制企业,由1987年底占企业总数的83%,扩⼤到90%以上。

承包企业中,约三分之⼀采取了竞争招标的办法,涌现出⼀批企业家⼈才,促进了企业内部的各项改⾰。

超过半数的承包企业实⾏了⼯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指标挂钩,特别是有不少企业积极推⾏优化劳动组合,这对于打破“铁饭碗”、“铁交椅”,改变企业⼈浮于事的状况,起了⼀定作⽤。

在发展、完善企业承包制的同时,各地还努⼒探索深⼈企业改⾰、促进机制转换的新形式。

⼀是通过企业兼并,实现要素存量的流动组合。

据⼆⼗五个省、市初步统计,已有两千多个经营不善或微利、亏损的企业被兼并。

⼆是进⼀步做到政企分开。

如上海、沈阳、重庆等地都选择了若⼲⼤企业进⾏试点,使其享有更⼤的⾃主权。

三是在重庆等地进⾏了税利分流、税后还贷、税后承包的试点。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1994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的通知-国发[1994]35号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1994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的通知-国发[1994]35号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1994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1994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的通知(国发〔1994〕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国家体改委《1994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今年的几项重大改革方案已经出台,从各方面保证这些改革措施真正落实,组织好整体改革的协调推进,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是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下功夫认真抓好。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今年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认真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抓住重点,加强协作,搞好配套,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密切注意并及时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九四年六月八日1994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1994年4月26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财税、金融、外贸、外汇体制等项改革的部署,199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一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二是加快财税、金融、外贸、外汇体制改革。

围绕这两个重点,配套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1991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1991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1991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1.04.25•【文号】•【施行日期】1991.04.2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一九九一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1991年6月28日)一、当前经济形势与今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一)两年来,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治理整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改革继续深化。

压缩了过大的社会需求,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稳定;农业获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收成;工业生产逐步回升,国民经济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当前,经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进展迟缓,市场销售回升缓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困难较多,经济效益下降,国家财政困难较大。

经济、财政和企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本身的经营机制和管理问题,也有企业外部环境的因素,包括基本经济关系没有理顺,宏观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情况等。

所有这些困难和问题,只有依靠深化改革,才能逐步加以解决。

(二)一九九一年是“八五”计划的第一年。

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把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更多地向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结构调整要效益,更多地向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和强化企业管理要效益。

要继续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同时,要深化改革,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尽快使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使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稳定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三)根据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今年的经济体制改革,要在保持现有各项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围绕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地进行。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要放在继续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上,改进企业管理,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并为此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

体改委关于意见发展城市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指导【1997】96号

体改委关于意见发展城市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指导【1997】96号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展城市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指导意见体改生[1997]96号1997年6月16日近些年来,在城市小企业改革中,各地借鉴农村改革的经验,积极试行股份合作制。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国有小企业和集体企业可以实行股份合作制。

各地着眼于从整体上搞好国有和集体经济,从明确投资主体、落实产权责任入手,大胆探索,逐步加快了小企业改革的步伐,股份合作制成为城市小企业改制的重要形式,使一大批小企业焕发了生机。

股份合作制企业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

为了总结实践经验,明确若干重要问题,推动股份合作制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股份合作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股份合作制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目前国有小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实际状况,符合建立企业制度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改革方向,在实践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实行股份合作制,落实了企业资产经营责任,提高了职工对企业资产的关心程度和风险意识,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企分开,加快了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进程;为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促进了企业的技术改造、结构调整、机制转换和企业管理的改进,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同时,实行股份合作制对发展地方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保障职工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股份合作制的实践为深化企业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股份合作制是采取了股份制一些做法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有机结合。

劳动合作是基础,职工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行发主管理,企业决策体现多数职工意愿;资本合作采取了股份的形式,是职工共同为劳动合作提供的条件,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企业出资人。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法制局关于1997年立法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法制局关于1997年立法工作安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法制局关于1997年立法工作安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1997.03.03•【文号】国办发[1997]8号•【施行日期】1997.03.0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法制局关于1997年立法工作安排的通知(一九九七年三月三日国办发[1997]8号)国务院法制局《关于1997年立法工作安排的请示》及《1997年立法工作安排》,已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关于1997年立法工作安排的请示国务院:根据党中央1997年工作要点的总体要求和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我们在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分别座谈、商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考虑、反复研究,拟定了《1997年立法工作安排(草案》)(以下简称《安排》)。

1月13日,我们听取了国务院办公厅四个秘书局负责人对《安排》的意见,并作了相应调整。

现请示如下:一、《安排》以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部署精神为指导,坚持把握大局、突出重点、争取主动、保证质量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政府立法工作的宏观管理,努力使政府立法工作同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要求相适应。

二《安排》分为两档。

列入一档的法律15件,行政法规40件,共55件。

列入二档的法律18件,行政法规59件,共77件。

列入一档的法律,主要有三类: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安排由国务院1997年提出的项目,9个;二是,列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二类,经过多年调研、论证,立法条件基本成熟的项目,2个;三是,《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未列的比较重要的项目,4个。

列入一档的行政法规,都是条件比较成熟又迫切需要的项目,主要有三类:一是适应巩固、完善已出台的改革措施的需要,而且党中央、国务院对有关立法项目涉及的体制和方针政策已经或者确定或者改革实践经验基本成熟的;二是;同已经出台的法律相配套的;三是根据需要与可能进一步完善有关行政管理制度的。

建立和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制度

建立和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制度
种 生态 功 能 , 林 的 兴衰 与生 态 环 境 的好 坏 密 切 相 关 。 森
2 0 财 政 部 01
财 政部 财 农 [0 15号 文 件 同意 设 立 森 林 生 2 0】
根 据 第 五 次 全 国 森林 资 源 清 查 资 料 ,我 国 现 有 林 业 用 地 面 积 ( 统称 生态 公 益 林 ) 的保 护 和 管理 2 3 94 6 2 .7万 公 顷 ,森 林 面 积 1 8 40 5 9 .9万 公 顷 ,活 立 木 总 蓄 积 量
维普资讯
案 农 林 科 技
建立和完善我 国森林 生态效益 的补偿 制度
李 雨 昌 ( 县林业 鸡东 局下亮 子林业站)
摘要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森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 意见》 县和县 以上各级地方政府要尽 快建立水利建设基金。森林 生 益, 而且具有重要的环境生态效 益。 森林资源的建设 和保护 陷八了资金不足 态效益补偿基金也要抓紧研 究 , 尽快 建立起来 的困境 , 为了保证我 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 根据我国的现实情 1 9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 98 中华人 民共和国森林 法》 国 况, 制定一部《 森林生态补偿法》 在全国范围 内实施森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 , 时机 已经成熟。本文就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作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 森林资源 生态效益 补偿制度 《 森林生态补偿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引 言
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基金 , 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 用 途 林 的 森林 资 源 、 木 的营 造 、 育 、 护 和 管理 。森 林 生 态 效 益 林 抚 保 补 偿 基 金 必 须专 款 专 用 , 不得 挪 作他 用 , 具体 办 法 由国 务 院规 定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内2022-2023内内内内内内内4内内内历史内内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 如表为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的观点,这反映出先秦思想家()C. 对社会矛盾成因的深入剖析D. 对春秋战国兼并战争的抨击2. 有学者认为,汉代采用“王霸道杂之”的统治方式,即“以经典为依据的道德教育”与“以法律为依据的外在管束”相结合。

这一方式体现了()A. 诸子百家思想的趋同性B. 儒家仁政思想的普适性C. 政治意识形态的现实性D. 法家治理意识的灵活性3. 理学家们标榜自己的学说为“实学”“实说”,评佛老的学说以及汉唐的章句之学和讲求诗词歌赋的词章之学为“虚学”“虚说”。

虚实之别就在于是否讲求儒家的义理。

据此可知,宋明理学旨在()A. 重建儒学的正统地位B. 强调儒学的教化作用C. 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D. 批判佛道的虚无学说4. 王阳明针对当时思想界的流弊指出:“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

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

”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据此可知,其解决流弊的主张是()A. 天人感应B. 格物致知C. 存理灭欲D. 知行合一5.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为了民族的发展强大;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 对世界文化没有积极作用B. 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 不如西方文明有积极作用D. 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强大6. 苏格拉底创立了独特的问答法。

分为三步:第一步,用请问的方式使人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第二步,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并得出结论。

由此可见苏格拉底()A. 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B. 弥补了智者学派理论上的缺陷C. 以否定权威为出发点D. 使理性占据希腊社会主导地位7. 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A. 抨击愚昧B. 倡导平等C. 讽刺贪淫D. 推崇人性8.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回顾与展望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回顾与展望
到应 有 补偿 的 问题 。
19 , 《 务 院批 转 国家 体 改 委关 于 19 92年 国 92
源管理体制 ,推动森林资源生态建设的发展具有 重要 意义 。 森 林生 态效 益 补偿 制度 改革 的 回顾 所 谓森 林 生 态效 益 补 偿 制 度 ,是 指 国 家 为保 护森 林 、充 分 发挥 森 林 在 环 境 保 护 中 的生 态 效 益 而建 立 的 ,通 过 国家 投 资 、 向森 林 生 态 效 益 受 益 人收取生态效益补偿 费等途径设立生态效益补偿 基金 ,用 于 提 供 生 态 效 益 的 森 林 的 营 造 、抚 育 、 保护 和管 理 的法律 制度 。
水资源的企事业单位 、机关 、团体 、部队和集体 、 个体 企 业 等 征 收 林 业 开 发 建 设 基 金 和 水 资 源 费 , 从 征收 的水 资 源 费 中 ,每 年 拿 出 130 元 ,用 于 0万 水 源涵 养林 和水 土 保 持 林 的建 设 ,生 态林 建设 效
果 十分 明显 。
业专 家 学者 进 行 了深 人 的研究 和 探讨 ,改 革 传 统 的森 林 资源 无 偿 占有 和 使 用 的 观 念 ,解 决 森 林 资 源 的价值 体 现 和 有 偿 使 用 问题 。森 林 资 源 价 值 包 括经 济价 值 和 生 态 价值 。森 林 资 源 经 济 价 值 的研 究和 探讨 取得 了 一 系列 可 喜 成 果 ,例 如 育 林 基 金 制度 的建 立 和 逐 步 完 善 ,林 价 制 度 的改 革 ,林 木 资产会 计 核算 制 度 的实 施 等 等 。森 林 资 源 生 态 价 值 的研 究 和探 讨 虽 然 取 得 了一 定 成 果 ,但 却 相 对 滞后 ,存 在 一 系 列 问题 。我 国森 林 生 态 效 益 补 偿 制 度虽 然 已经 开 始 起 步 ,试 点 也 取 得 了一 些 成 功 的经 验 ,森林 的 生 态 状 况 趋 于 好 转 。但 是 ,由 于 理论 研究 和 立 法 的 不 足 ,以及 这 一 制 度 本 身 的复 杂性 ,实践 中仍 存 在 着 诸 多 问题 。 因此 回顾 改 革 开放 以来森 林 生 态 效 益 补 偿 制 度建 立 和 发展 的 历 程 ,深 入分 析 我 国森 林 生 态效 益 补 偿 制 度 实施 的 现 状 ,探 讨 完 善 我 国森 林 生 态 效 益 补 偿 制 度 的具 体途 径 ,这对 于从 根 本 上 改 革 我 国传 统 的森 林 资

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
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1、改革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应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维护农民的利益。
农业合作化
把土地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干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
2、P40材料研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的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里,企业没有自主权,企业和职工的大锅饭思想严重,积极性不高,企业没有活力。
2、作用: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四、延伸知识点
1、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事件
内容
影响
启示
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过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有很大提高。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4、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医疗保障百年大事记 1921-2021

医疗保障百年大事记 1921-2021
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医疗 保障
百年大事记
1921-2021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 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百年 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下,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取得了 辉煌成就,构建了世界上规模 最大的医疗保障体系,人民群 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断增强。在建党100周年之 际,本刊特梳理我国医疗保障 领域100年大事记,以此向中国 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关于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 救助试点工作的意见》印 发,我国开始探索实施重特 大疾病医疗救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整合 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健 全全民医保体系。
2013年
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初步 形成,各项医疗保险参 保超13亿人。
2014年
《社会救助暂行办 法》颁布施行。
2015年
《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 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意 见的通知》发布,医疗救助制度实 现城乡统筹,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 全面开展。
《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的意见》发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制度全面推进。
开展长护险试点
2016年
《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 保险制度的意见》发布,城乡 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工作进入快 车道。
《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开始 进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 要》印发,作为推进健康中国 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劳动人民委员部创建, 图为旧址原貌仿造建筑。
1933年,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实施。
1955年,工人在车间工作。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早雏形
1955年
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成立联合保健 站,这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最早 雏形。

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

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会明确指出:“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

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

”对深化国有企业内部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事关企业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是目前国有企业全面深化内部改革的关键。

一、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三项制度改革起步阶段,即1979年至1991年(改革开放起始至党的十四大)。

先后出台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权的若干规定》、《关于改革干部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等文件,实施了扩权让利、干部分级分类管理、厂长(经理)负责制、打破大锅饭、实行劳动合同制。

三项制度改革攻坚阶段,即1992年至2002年(党的十四大后至国资委成立)。

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家体改委关于一九九二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规定的通知》、《劳动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实施“砸三铁”行动、改革工资制度提出“两低于”原则、改革用工制度、实行减员增资、建立完善社保体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2001年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提出三项制度改革。

三项制度改革完善阶段,即2003年至今(国资委成立后至今)。

先后出台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分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关于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劳动合同法》、《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推进主辅分离、建立董事会制度、实施《劳动合同法》、试行干部任期制、试行工资总额预算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及内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及内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及内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指自1978年至今,中国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一改革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农村经济改革、城市经济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也是改革的核心。

在改革初期,中国政府取消了农村集体经济的限制,允许农民自由种植经济作物并自行销售农产品。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将土地分给农民个人,并鼓励他们通过合作社等形式加强农业生产。

这一系列改革使农民从过去的层层上缴中受益,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城市经济改革主要包括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开放政策的实施。

中国政府开始对外经济开放,吸引外资和技术进入国内市场。

同时,国内开始引入市场机制,放开价格调节,减少行政干预,鼓励市场竞争。

此外,政府还推进城市企业的改革,逐步将国有企业转变为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企业效益。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改革的核心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为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鼓励国有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改组国有企业、推进股份制改革和引入企业上市。

通过这些改革,一方面减少了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增加了企业的活力。

金融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

中国政府逐步放开了利率管制,鼓励金融机构进行创新,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试点项目,例如开展股票市场试点、发展债券市场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金融系统的功能和效率,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总而言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包括农村经济改革、城市经济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使中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在第8课中,我们学习了经济体制改革,这是一个关键的主题,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中进行的结构性变革,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

一、背景经济体制改革往往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面临困境或瓶颈时提出的。

例如,中国改革开放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提出的。

二、改革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通常包括:1.市场化:打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机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私有化:由国有经济主导转为多元化所有制经济,鼓励和保护私营经济的发展。

3.开放性:加强与国际经济的联系和合作,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

4.效率提升:通过提高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组织效率,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5.公平公正:确保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合理,防止贫富差距扩大,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

三、改革内容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涉及多个领域,主要包括:1.价格改革:取消价格干预,建立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引导价格合理形成。

2.企业改革:从传统的集权式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企业制度,引入股权制度和市场竞争机制。

3.金融改革:建立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实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4.外贸改革:放宽贸易限制,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鼓励外贸自由化,提升对外开放程度。

5.农村改革: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鼓励农民从事农村产业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四、改革经验与教训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各国在实施改革中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1.改革应有整体规划:改革不宜急于求成,需要有整体规划和时间表,分阶段逐步推进。

2.适度保护和规范市场:市场经济需要有保护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以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3.平衡中央与地方利益:改革过程中需要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利益,避免利益冲突。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一九九三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一九九三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一九九三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3.03.08•【文号】国发[93]16号•【施行日期】1993.03.0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关于一九九三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1993年3月8日国务院,国发(93)16号发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国家体改委《一九九三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现转发给你们,请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实施。

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九九三年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进行改革的第一年。

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领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改革上。

要紧紧把握当前的有利时机,立足于加速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和解决经济体制中的深层次矛盾,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要大胆探索,积极试验,力争在一些关键环节的改革方面取得有效的进展,为在九十年代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九九三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一九九三年二月十三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发布)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九九二年,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向市场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价格改革和市场培育取得了重要进展;宏观管理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新的突破。

一九九三年,是按照党的十四大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推进改革的第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改革实践;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立足于加速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和解决经济体制中的深层次矛盾,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重要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作者:连维良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10期党的十八大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明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然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综合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全面部署,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锐意改革创新,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经济体制改革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不断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有效发挥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加快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改革的“先手棋”。

国务院各部门共取消下放6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提前实现。

大幅精简投资核准事项,中央层面核准的项目累计减少76%,95%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和98%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改为网上备案管理。

加快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企业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企业年检改为年报公示,“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

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稳步落实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逐步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改革完善税收制度。

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从2013年的6.5%提高到2015年的16%。

“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业、邮政服务业、电信业,煤炭、稀土、钨、钼等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在全国范围实施,调整了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的通知-国发[1995]21号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的通知-国发[1995]21号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批转国家体改委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的通知(国发[1995]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国家体改委《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

国务院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九日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一九九五年四月十日)199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价格和流通等重大改革措施顺利出台,运行正常,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继续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务院的部署,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配套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市场体系。

改革的推进要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有效供给。

要保持经济体制改革的连续性和配套性,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骨干和主导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深化企业改革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5]16号)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把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推向深入,进一步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骨干和主导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点集锦
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
2.坚持改革成果惠及全民
3.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改革道路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5.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6.大力推进体质创新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七是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八是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B.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形成阶段:第一,拨乱反正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开辟;(1978~1982)第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轮廓的初步形成。(1982~1987)第三,改革的深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1987~1992)
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核心、方法、要求?
内容:
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2.全面发展观
3.协调发展观。
4.可持续发展观。
核心:以人为本
方法:统筹兼顾,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深刻反映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善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处理好各方面的重大关系。统筹兼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进科学发展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党的建设【主要点、“干条条”】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体改委发布1997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
佚名
【期刊名称】《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年(卷),期】1997(000)002
【摘要】一、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继续贯彻"抓大放小"的方针,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

按照《公司法》组
建大公司、大集团,集中力量抓好国家确定的一批大型企业。

扩大国家企业集团试
点范围.规范和完善母子公司体制。

各地区要立足本地优势,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以主导产品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大公司、大集团,并在资产划转、企业重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小企业的改革主要由地方负责。

各地应从实际出发,以理顺产权关系为突破口,继续
采取股份合作制、租赁、出售等多种形式,在放开搞活小企业方面迈出更大的步子。

推动存量资产流动重组,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改组。

把经济增长的着眼点转移到
国有存量
【总页数】2页(P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1
【相关文献】
1.国家体改委发布一九九七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 [J],
2.国家体改委出台一九九七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J], ;
3.国家体改委发布1997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 [J], ;
4.国家体改委出台 1997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 [J], 无
5.国家体改委出台一九九七年经济体制改革实施要点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