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障碍诊治进展及护理启示

合集下载

精神科:抽动障碍患儿的护理

精神科:抽动障碍患儿的护理

精神科:抽动障碍患儿的护理(一)概述抽动障碍(TicDisorders)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的不自主运动障碍。

抽动的特征是身体某部位肌肉或某些肌群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反复的收缩运动,如眨眼、皱眉、歪嘴、摇头、耸肩或肢体运动等,通常可伴有发生多动、情绪障碍、强迫症状、注意力不集中。

抽动病程可呈短暂或慢性,也可以持续终生。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心理因素、躯体因素、遗传因素、神经递质代谢障碍、发育障碍等有关。

一般认为抽动症的发生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基础,其表现形式明显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症状的波动则和精神紧张因素有关。

极少数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部分缓解后发展为慢性运动抽动、发声抽动或Tourette综合征,而后两者之间可能有一定的遗传相关性,因为它们常常共发于同一个家族。

(三)临床表现抽动症多见于男孩,常有抽动家庭史。

抽动伴有各种情绪紊乱者并不少见,尤其是伴发强迫症状和疑病症状,也可伴有特定的发育迟缓。

根据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程长短和是否伴有发声抽动而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和抽动一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

1.短暂性抽动隙碍短暂性抽动障碍多发生于儿童期和少年期,男孩多于女孩,男:女之比约为3:1。

大多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较为局限。

一般以眼、面肌抽动为多见,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波动或部位转移,可向颈部或上下肢发展。

患儿可出现同一组肌肉快速、频繁、刻板、重复、不自主、无目的的抽动。

最常见于头面部肌肉,表现为:做鬼脸、皱额、眨眼、皱缩鼻子、鼻翼抽动、露齿、咬嘴唇、伸舌头、面颊肌抽动、伸缩颌部、点头摇头、颈肌抽动、头向一边倒、头部转动等。

亦可发生于上肢,表现为:手指弹动,手不停地抓握,一阵阵紧握拳头,前臂摆动,耸肩。

也可见于下肢与躯干肌,表现为:下肢一阵阵抽动,或脚趾一阵阵抖动,特别是步态、躯体的扭动或跳动。

又见于呼吸或消化道症状,表现为:呃逆、叹息、呵欠、喷嚏、深呼吸、打嗝、吮吸、咂嘴,不停地清嗓子。

儿童抽动障碍护理业务学习

儿童抽动障碍护理业务学习

为什么关注儿童抽动障碍?
影响
儿童抽动障碍可能对孩子的社交、学习和心 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孩子可能因抽动而受到同龄人的排斥或嘲笑 ,导致自尊心下降。
为什么关注儿童抽动障碍?
早期识别
早期识别和干预可以帮助减轻症状,提高生 活质量。
及时的护理和支持能够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社 会。
为什么关注儿童抽动障碍?
儿童抽动障碍护理业务学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儿童抽动障碍? 2. 为什么关注儿童抽动障碍? 3. 如何评估儿童抽动障碍? 4. 如何护理儿童抽动障碍? 5. 如何进行家长教育与支持?
什么是儿童抽动障碍?
什么是儿童抽动障碍? 定义
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反复 的非自愿运动或声音抽动。
如何护理儿童抽动障碍? 药物治疗
在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以帮助控制 抽动症状。
药物治疗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如何护理儿童抽动障碍?
环境适应
为孩子创造一个支持性和宽容的环境,减少 压力源。
例如,在学校和家庭中与老师和家长沟通, 确保理解和支持。
教育与支持? 提供信息
谢谢观看
综合评估可以确保准确诊断。
如何评估儿童抽动障碍? 多学科合作
需要医生、心理医生和教育工作者等多学科团队 的合作。
团队合作能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治疗方案。
如何护理儿童抽动障碍?
如何护理儿童抽动障碍?
行为疗法
采用行为疗法帮助孩子管理抽动,增强自我 控制能力。
如认知行为疗法(CBT)等方法均有助于改善 症状。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对孩子的康复至关重 要。
家长可以通过教育和沟通帮助孩子应对抽动 障碍。

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

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

综上所述,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一个持续的哲学思考过程。在评价一个知 识体系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其多元性和复杂性。在废除中医的论战中,我们应 该从哲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中医的本质和价值,并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途径。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我们相信科学与非科学之间 的界限将更加明晰,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4、哲学思考
从哲学角度来看,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一个持续的探讨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我们需要明确科学与非科学在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中的作用和限制。同时, 我们也需要认识到,某些领域的知识体系可能既有科学特征,也有非科学特征。 因此,在评价一个知识体系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其多元性和复杂性。
在中医大论战中,我们应从哲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中医的本质和价值。中医作 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医学理念。在面对 现代医学的挑战时,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中医的潜力,发挥其在防治疾病中的独特 作用。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医在现代医学标准下的局限性,并积极探索中西医结 合的新途径。
其次,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并非绝对。某些领域的知识体系可能既有科学特 征,也有非科学特征。例如,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一些研究方法与自然科学相 似,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和预测性,但仍不能完全归为科学范畴。
3、中医大论战分析
在废除中医的论战中,有人认为中医不符合现代医学标准,因此应被废除。 然而,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代表,拥有数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做 出了重要贡献。从哲学角度来看,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个体差异 和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这些理念与现代医学存在一定差异。但正是这种差异, 使得中医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1、定义
要明确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首先需要了解它们的定义。科学通常被定义为 一种知识体系,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推导等方式,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非科学则指的是那些不具备科学特征的知识体系,如哲学、宗教、艺术等。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研究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研究

暴露与反应预防
让患儿暴露在引起抽动的刺激下 ,同时阻止其做出抽动反应,以 减轻抽动症状。需在专业指导下 进行,确保安全。
生物反馈治疗
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将与抽动 症相关的生理信息转换成可察觉 的视觉或听觉信号,让患儿学会 自我调节身体状态,减少抽动症 状。
04
儿童抽动症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

家庭治疗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治疗,改善家庭环境和亲 子关系,提高家长对抽动症的认识和应对能 力。包括家庭教育、家庭咨询等。
心理教育
通过向患儿和家长提供抽动症相关知识,增 强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减轻焦虑和恐惧情 绪。包括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
行为疗法
习惯逆转训练
通过指导患儿学习新的行为方式 来替代抽动行为,逐步减少抽动 症状。包括意识训练、对抗反应 训练等。
探讨诊断和治疗策略的重要性
针对儿童抽动症,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能够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深入研究儿童抽动症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儿童抽动症概述
1
定义和症状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 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的肌肉收缩 或声带抽动。症状包括运动性抽动和发 声性抽动,如眨眼、耸鼻、噘嘴、清嗓 等。
2
发病机制和原因
儿童抽动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可能与遗传、环境、生物因素等多种因 素有关。其中,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 要作用,同时环境因素如孕期和围产期 异常、感染等也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3
诊断和分类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主要依据详细的病史 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 根据症状的特点和严重程度,可分为轻 度、中度和重度三类。此外,根据抽动 症状是否伴有其他精神障碍,还可分为 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类。

儿童抽动症的辨识和康复护理

儿童抽动症的辨识和康复护理
环境压力
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压力,如学习、人际关系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状。
免疫因素
某些感染性疾病也可能通过自身免疫反应影响大脑从而导致抽动症。
诊断抽动症的过程
1
病史评估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儿的症状发展过程、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情况。
2
临床观察
医生会观察患儿的行为动作,确认是否符合抽动症的临床表现。
3
有意识地放松全身肌肉
3
交替收缩与放松
系统训练收缩和放松肌肉
4
生物反馈训练
利用生理指标监控肌肉状态
通过系统的肌肉松弛训练,儿童可以学会主动控制肌肉张力,从而减少不自主的肌肉抽动。训练包括深呼吸放松、主动放松全身肌肉、收缩和放松肌肉的交替练习、以及利用生物反馈监控肌肉状态等方法。这些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抽动症状。
混合型抽动
许多抽动症患儿会同时表现出运动型和言语型抽动症状,这种混合型抽动使其症状表现更加复杂多样。
抽动症的分类
症状类型
抽动症根据主要症状可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简单型仅包括眼眨、头歪等局部肌肉收缩,而复杂型则包括发声、肢体动作等较为复杂的症状。
病程特征
抽动症的发作可分为持续型和间歇型。持续型症状持续时间长,而间歇型则表现为间断性发作。症状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
通过脑电图、脑磁图等技术,神经心理评估能够检测大脑的异常活动模式,找出潜在的神经生理问题。
个体差异分析
神经心理评估可以量化患儿的认知、情绪、行为特征,与正常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监测治疗效果
定期的神经心理评估有助于跟踪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进步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行为评估的意义
全面了解行为特征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模板(2篇)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模板(2篇)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模板标题:走出抽动症阴影:一位家长的治愈心得体会引言: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受到其困扰。

作为一位家长,我亲身经历了与抽动症斗争的艰辛与挑战。

然而,在殷切的希望和坚定的决心的驱使下,我走出了抽动症阴影。

本篇文章分享了我与孩子一同经历的治疗旅程以及获得治愈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为其他家长在抽动症治疗过程中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一、了解抽动症:认知是治愈的第一步(500字)1.1 抽动症的定义和特征1.2 抽动症的病因与诊断1.3 抽动症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1.4 抽动症治疗的综合管理方法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寻求专业支持(600字)2.1 寻找合适的医疗团队2.2 心理支持的重要性2.3 接受抽动症治疗的各种方法介绍2.4 制定个性化治疗计划三、促进家庭支持与理解:与孩子共同成长(600字)3.1 家庭的重要性3.2 如何与孩子沟通与相处3.3 家庭支持的角色与方法3.4 兄弟姐妹的角色与影响四、引导积极态度与自我管理(500字)4.1 培养孩子的自信与自尊心4.2 引导孩子积极应对挫折与压力4.3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4.4 创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五、配合专业治疗与药物干预:综合治疗的关键(600字)5.1 抽动症药物治疗的原理与方法5.2 配合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5.3 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调整5.4 专业治疗与家庭支持的结合六、坚持与希望:打造光明未来(300字)6.1 治愈的道路并不容易6.2 坚持是治愈的关键6.3 孩子的潜力和进步6.4 持续关注与支持的重要性结语:通过与孩子一同战胜抽动症的旅程,我深刻体会到了家长的力量和坚持的意义。

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并获得专业支持,抽动症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其他家长,为他们提供勇气和希望,让我们一同为孩子的未来而努力。

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模板(二)标题:一位抽动症治愈家长的心得体会引言:抽动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常常会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不少困扰与痛苦。

抽动症的诊治进展

抽动症的诊治进展

传统古方中成药在治疗中的适应症是;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孔圣镇中丹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型多动症;归脾丸、柏子养心丸。

养心汤适用于心脾气虚型多动症;滚痰丸适用于湿热内蕴、痰火扰心型多动症。

(一)精神心理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精神心理治疗是相当重要的,治疗的目的不是直接消除抽动症状,主要是支持和帮助病人消除心理困扰,减少焦虑、抑郁情绪,适应现实环境。

精神心理治疗往往需要医生、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充分合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主要是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心理支持和指导。

帮助患儿消除得了这种“怪病”而产生的紧张和自卑心理。

医务人员应帮助患儿及家长正确认识本病,特别是要让家长知晓患儿所出现的症状是疾病本身的病态表现,而不是患鹅调皮或患儿有意所为,千万不可因此责备或惩罚他们。

同时要将疾病的性质和可能的转归向家属进行解释,让家长了解到抽动对患儿的精神活动和身体健康并无明显影响,也不会因为抽动而使患儿变傻,更不会发展为精神病以达到消除患儿家长一些不必要的思想顾虑,消除他们因不了解这类病情到底有多严重而出现的过分紧张与担心,并取的他们的合作与支持,有利于家长对患儿正确教育及耐心帮助。

家长对患儿既不能关心又不能过于焦虑,不要带患儿反复求医就诊,不要过分注意与提醒患儿出现的抽动症状,更不要整天唠叨或责骂患儿所出现的这些异常动作,以免造成患儿的病情加重。

要给患儿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合理安排好患儿的日常生活,要鼓励和引导患儿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避免过度兴奋激动和紧张疲劳,可开展韵律性体育活动锻炼,要减轻学习压力和负担,不要贪玩电子游戏和观看恐怖电影或电视,不要勉强患儿做一些患儿极为反感的事情,如强迫练琴、超额的课外作业等。

对于学龄儿童,要和学校老师和同学作好沟通工作,应向患儿的带教老师讲解有关的医疗知识,使老师能够理解患儿所出现的一些异常动作是病态,而不是故意捣乱;并通过老师教育其他同学,不要取笑或歧视患儿。

小儿抽动障碍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小儿抽动障碍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x J L 抽 动障碍 的 中医药 临床 研 究进 展
叶志 华 高树 彬一 摘要 : 小儿抽 动障碍 的发病 率呈逐年 升 高的趋 势 , 越 来越 引起社 会 、 家庭 及 医 家的关注 ; 近年来, 不 同的 医家通过 不 同的 角度 对 本病 的病 因病机 及 治疗等 方面进行 了阐述 , 取得 了 良好的 疗效 , 积 累 了丰 富的经验 。本文主要 综述 了 近5 年在 小儿抽 动障碍 中医病 因病 机及 治疗
的研 究现状 。
关键 词 : 抽 动 障碍 ; 中医药 ; 病 因病机
中图分类 号 : R 2 7 2 文献 标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1 9 — 0 1 3 0 — 0 2 病发于肺 , 为风痰鼓动、 横窜经络 、 阳亢 有 余 、 阴静 抽 动 障 碍 是 一 种 不 自丰 的 、 反复的 、 快 速 的一 个 和 ( 或) 多 病 本 源 在肝 , 个 部 位 肌 肉运 动 抽 动 和 发 声 抽 动 的综 合 征 ,以 眨 眼 、 面 部 抽 不 足 、 平 衡 失制 所 致 。小 儿 为 稚 阴稚 阳之 体 , 脾 常不 足 , 肝 常 有 搐、 不 自主 发 声 等 为 临 床 特 征 , 并可 伴有注意力不集 中、 多动 、 余, 肾 常虚 , 心 常 实 。抽 动 障 碍 病 机 为 : 肾 阴亏 虚 , 肝 阳 失潜 , 阳 强 迫 动 作 和 思 维 以及 其 他 行 为 症 状 f 1 1 。根据发病年龄 、 临 床 表 亢 风 动 , 脾气亏虚 , 痰 浊 内生 , 风痰 恋 肺 , 痰热扰心。 现、 病 程长短和是否伴有发声抽动可分 为短暂性抽动障碍 ( 抽 1 . 2 从 病 理 因素 辨 证 : 汪 受传 l 1 7 l 认为 , 本 病 是 风 痰 内蕴 , 阴 阳失 动症 ) 、 慢性抽动障碍 、 T o u r e t t e综 合 征 3个 亚 型 [ 2 1 。近年来 , 儿 调 的病 症 , 为 本 虚 标 实 。其 标 为 风 、 痰, 风可分 为实风与虚风 , 童 抽 动 症 的 发病 有 增 多 的 趋 势 , 越 来 越 受 到 家 长 及儿 科 医师 的 实 风 又 可分 为肝 风 与 肺 风 , 虚风为阴虚风动 ; 痰 又 可 分 为 痰 火 重视。 现将 近 5 年 中医 在 小儿 抽 动 症 的病 因病 机 及其 治 疗 情 况 与痰 浊 ; 其 本在 肝脾 肾三 脏 亏 虚 。 叶冬 兰 I t S 1 认为 , 本 病 的病 因主 综述如下。 要 为热 与 毒 , 热 毒 扰 心 导 致 出现本 病 的诸 多 症 状 , 热多为虚热 , 1 病 因病 机 多 为肝 肾阴 虚 , 少数或兼实热 ; 毒邪可分为内毒和外毒 , 内毒 常 古 代 中 医 古 籍 中 未 见 对 其 有 专 门 的 记 载 ,根 据 其 临 床 表 由 于脾 胃运 化 失 常 , 肝气郁 滞 , 水 谷 精 微 变 化 为 毒 。外 毒 常 源 现, 其具 有在发作 时间 、 部 位 上 的不 固 定 性 , 具有 中医“ 动” 的 于 饮 食 、 富 含 添 加 剂 的 食 品饮 料 、 呼吸被 污染 的空气等 , 热 与 特 点 。 可 在 一些 文献 中找 到相 关 症 状 的类 似 描 述 , 《 素问. 阴 阳 毒 邪或 单 独 或 协 同 , 引 起 抽 动 诸 症 。 赵 粹英 [ 1 9 1 认为, 本 病 系风 、 应象大论》 : “ 风胜则动” 、 “ 风性善行而数变 ” 。《 至 真要 大论 》 : 火、 痰、 湿为患 , 病变部 位在肝 , 属本虚 标实之证 , 以 风 火 痰 湿 诸风掉眩 , 皆属 于肝 。《 小儿药证直诀 》 对此类病证症状 的描述 为标 , 肝、 脾、 肾 三脏 为本 , 阴 虚 阳亢 是 主 要 发 病 机 理 。 史英杰【 捌 与 抽 动 障 碍 的症 状 相 似 : “ 凡病 或新或久 , 皆引 肝 风 , 风 动 而 止 认 为本 病 属 “ 痰饮 ” 范畴 , 病机与“ 痰” 和“ 瘀” 有关 。 裘 昌林 I 2 1 ] 、 徐 于头 目, 目属 肝 , 风入 于 目, 上下左右如 风吹 , 不轻不 重 , 儿 不 荣谦 、 谭奇文I 1 等也 认 为本 病 系 风 动 痰 扰所 致 。 能胜任” 。经 过 众 多 医家 多 年 的临 床 研 究 与 探 索 ,对 本 病 病 因 2 中 医 治疗 病机 的认识也逐 渐完善 、 丰 富, 由最 初 的单 脏 腑 、 单 因 素 的 认 2 . 1 中医 内 治 识发展为多脏腑 、 多 因素 的认 识 。纵 观 各 医 家 学 说 , 目前 本 病 2 . 1 . 1 从肝论治 : 素梅口 I 从 肝 常有 余 辨 证 立 法 。 根 据病 情 特 点 与 的 辨 证 主要 分 为 两个 方 面 : 一是从脏 腑方面辨证 ; 二 是 从 感 邪 疾病 的不 同 阶段 , 选择疏肝 、 柔肝、 平 肝、 清肝、 扶土等洽法 : 王 及 病 理 因素 方 面 辨证 。 氏将本病临床 分为五型 : ① 五志过极 , 肝郁 化火 : 治 以疏 肝 解 1 . 1 从脏腑辨证 : 主 要 是 以肝 为 中 心 、 涉 及 其 他 一 个 或 多 个 脏 郁 、 清热泻火 、 豁痰宁心 , 以半夏泻心汤及逍遥 丸加减 ; ② 痰 火 腑, 包括有从肝辨证 、 从肝脾辨证、 从肝心辨证、 从 肝 肾辨 证 、 从 胶 结 , 上 扰心神 : 治 以涤痰 清心 、 凉 肝熄风 , 以黄 连 温 胆 汤 加 肝肺辨证 、 从 肝 脾 肾三 脏 辨 证 、 从 五脏 综 合 辨证 等 : 王 素 梅 等 减 ; ③ 肝 肾 阴虚 、 虚 阳内扰 : 治 以滋 水 涵 木 、 柔肝 息风 , 以 杞 菊 从肝论本病 , 治 认 为 本 病 中医 归 属 “ 肝风” , “ 肝常有余 ” 为 肝 风 地 黄 汤 和 羚 角 钩 藤 汤 加 减 ; ④ 肺肾阴虚 、 虚风 内动 : 治 以 滋 养 发 病 的基 础 , 在情志 、 环境 等 因 素 的 影 响 下 , 易化火生风 , 引 发 肺 肾 、 熄风止痉 , 以百合生地汤加 减 ; ⑤ 心 肾阴虚 、 肝气 失和 : 抽动症状 ; 马炳 祥 [ 4 1 、 朱广旗嘲 、 王 国杰 [ 6 1 等 皆认 为 本 病 的主 要 病 治 以养 心 安 神 、 清热 祛 痰 、 平息 肝 风 , 以 甘麦 大枣 汤加 减 。 因是 因为 脾 虚 肝 旺 , 病位在肝 、 脾, 强 调 在 治 疗 上 从 肝 脾 出发 , 2 . 1 . 2从 肝 脾 论 治 : 马丙 祥 1 4 ] 从脾 虚肝旺治疗4 , J L 抽 动障碍 , 对 宜疏肝理脾 , 熄风止痉 ; 胡斐[ 7 1 从肝心两脏论治本病 , 提 出 本 病 于抽 动 症 状 不 明显 、 病情较 轻的患儿 , 予 四 逆 散 合 甘 美 大 枣 汤 的 主 要 病 机 是 以 心神 失 调 为本 、 肝 风 为标 , 心 神 失 调 是 本 病 的 治 以疏 肝 解 郁 、调 和 肝 脾 兼 以 养 心安 神 ;伴 脾 胃气 虚 征 象 者 , 病理基础 ; 李安源1 8 1 亦从肝心论治 , 将d  ̄ J I , 抽 动 症 归 属 中 医“ 肝 治 以 健 脾 益 气 , 熄 风止痉 , 方选钩 藤异功散 加减 ; 在 脾 虚 肝 旺 风” 、 “ 瘛瘫 ” 、 “ 慢惊风 ” 的范畴, 指 出病 位 主要 在 心 肝 , 病 机 为 心 证 的后 期 常伴 有 气 滞 血瘀 的 征 象 , 可适当加用 当归、 川 芎 等 活 肝亏虚 、 虚 风 内动 ; 张 骠[ 9 1 从肝肾论治 , 认 为本 病 的 基 本 病 理 机 血 化瘀 药 物 。朱 广 旗 I s 墩 授以天麻钩藤汤为基础方 加减 , 加 用 制 是 肾 阴亏 虚 、 肝 阳浮 亢 、 阴阳失调 , 肾虚肝亢是其基本证型 ; 生地黄 、 白芍 、 生龙牡 、 伸筋草等养血柔 肝 、 滋 阴熄 风 ; 在 顾 护 刘弼 臣[ 1 0 l 刘 老 作 为调 肺 派 代 表 , 从 肝肺两脏论治本病 , 提出 了 脾 胃方 面 , 以玉 屏 风 散 为 主 , 佐 以健 脾 消 食 之 品 。 同 时 配 上 少 本病 “ 本源在肝 , 病 发 于肺 ” 的诊 疗 思 路 , 将 本 病 的 发 病 规 律 概 许 化痰 祛 湿 的 药 物 以起 到 健 脾 化 痰 、 通 络 止 痉 的作 用 。 况为“ 外 风 引 动 内风 ” 。 而“ 风痰鼓动 , 横 窜经 隧 , 阳亢 有余 , 阴静 2 . t . 3从 心 肝论 治 : 胡斐I 7 J 治疗小儿抽动症 , 一方面针对“ 心 神 失 不足 , 动静 平 衡 失 制 ” 是 本 病 的基 本 病 机 。刘 卓 勋 【 l 1 】 等 以“ 金 囚 调 , 肝风动摇” 的病 机 , 使 用 安 神疏 肝 法 标 本 同治 ; 再 者 根 据 病 木 旺 ” 阐述 概括 了小 儿 抽 动 症 发病 机 制 中肝 肺 相关 的机 理 , 邪 变脏 腑 传 变 导致 的其 他 脏 腑 阴 阳失 调 进 行 整体 用药 ; 最 后 根 据 犯于肺 , 肺络闭阻 , 肺气不宣 , 金不克木 , 木无所畏 , 亢而为害 , 抽 动 症 状 出 现 的部 位 相 应 佐 使 引 经 药 , 引领 药 物 直 达 病 位 。李 引 动 肝 风 。 张天 文 从 肝脾 肾 三脏 论 治 , 认 为 本 病 的 病 因 主 要 安 源 [ 8 】 从“ 虚、 风、 痰、 火” 辨证论治 , 将基本证型分为 : ① 心 肝 亏 责之于肝 、 脾、 肾 三脏 , 系 肝 脾 肾三 脏 功 能 失 调 , 为 土 虚 木 乘 所 虚 、 虚 风 内动 证 : 治 以 养 心 柔肝 、 熄风止痉 , 以《 医宗 金鉴 》 钩 藤 致, 风、 火、 痰、 湿 夹 杂 而 为病 , 同时 与 情 志 、 外感六淫 、 饮 食 因素 饮 化裁 ; ②痰浊阻窍 , 痰火扰神证 : 痰 浊 阻 窍 为 主者 , 治 以 健 脾 密 切相 关 。张 士卿 旧认 为 , 本 病 大 多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与治疗
抽动症的临床分类
简单性抽动
主要表现为简单的肌肉收缩,如眼眨、耸肩、颈肌收缩等。这类抽动常发生在肢体或面部。
复杂性抽动
包括更加复杂的动作,如嗅闻、嘴唇撮动、吐舌头等。这类抽动在身体多处均可观察到。
运动性抽动
表现为肢体或躯干的不自主运动,如抽搐、跳跃、踢腿等。这种抽动是最常见的类型。
发声性抽动
包括咳嗽、喉音、呻吟等无法自主控制的声音性抽动。严重时可能伴有咒骂或不雅言语。
治疗依从性
患儿及家长是否能够持续遵医嘱进行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依从性能确保治疗效果的持续。
家庭环境
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对于患儿能否顺利康复至关重要。家庭关系融洽和父母的积极配合会带来更好的长期预后。
教育条件
学校和老师的配合度也会影响患儿的预后。合理的教育环境和针对性的辅助支持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生活。
同理心沟通
设身处地为患儿及家长着想,以同理心的态度进行交流。
康复跟踪的必要性
持续评估
定期监测患儿的症状变化和功能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医患沟通
与患儿及家长保持良好沟通,了解患儿的反馈和需求,调整治疗策略。
心理关怀
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患儿树立信心,维持积极乐观的治疗态度。
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发病年龄较早
抽动症通常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开始发病,男孩比女孩更易受到影响。
症状持续时间长
抽动症的症状可能持续多年甚至终生,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巨大压力。
抽动症的症状特点
不自主抽动
抽动症的核心症状是出现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和抽动行为,可以表现在眼睛眨动、面部肌肉抽搐、头部晃动等方面。
症状变化多样
抽动症的症状可以持续几秒或几分钟不等,有时会短暂消失又重现,症状强度和频率也会有所不同。

儿童抽动障碍的干预和康复

儿童抽动障碍的干预和康复
作用机制
这些疗法可以调节大脑活动,增强抑制控制能力,从而减轻抽动症状。通过长期训练,可以使大脑重塑形成更健康的神经网络。
临床应用
神经调节治疗已在儿童抽动障碍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确立其最佳应用方案。
替代疗法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经脉,从而缓解抽动症状。针灸可改善情绪,增强免疫功能。
精神心理因素
一些心理压力、创伤经历和情绪障碍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症症状。抽动症本身也会对患儿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功能异常,自身免疫反应等也可能参与抽动症的发病过程。某些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引发抽动症样症状。
儿童抽动障碍的心理诊断
行为观察
通过观察儿童在不同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如日常生活、游戏、与他人互动等,评估抽动症状的严重程度。
情绪变化
抽动症患儿的情绪容易受到刺激和焦虑的影响,表现为易激动、情绪不稳定等。
生活障碍
严重的抽动症可能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给患儿的成长和发展带来困扰。
抽动症的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标准,抽动障碍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有一种或多种不自主的、重复的、突发性的肌肉动作或言语,持续时间超过1年。
基因组测序
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帮助发现与抽动障碍相关的复杂遗传变异,为精准诊断提供依据。
儿童抽动障碍的综合评估
1
临床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等全面评估
2
神经心理测试
评估认知功能、行为、情绪等多方面表现
3
生理学检查
进行电生理、神经影像等检查了解生理状况
4
家庭评估

儿童抽动障碍病人的护理

儿童抽动障碍病人的护理
舒适环境:提供舒适的床铺、温暖的Βιβλιοθήκη 温。病人护理病人护理
观察抽动症状:监测病人的抽 动症状,记录频率和持续时间 。 协助日常生活活动:帮助病人 完成个人卫生、进食和穿衣等 日常活动。
病人护理
提供情绪支持:通过倾听、安抚和理解 病人的情绪,提供情绪上的支持。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了解药物治疗:了解儿童抽动障碍 的常用药物治疗方式。 遵医嘱用药:确保病人准确按照医 生的嘱咐用药。
药物治疗
观察药物反应: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 用,及时向医生反馈。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进行物理治疗,如 按摩、热敷等,缓解病人的症 状。 言语治疗:开展言语治疗,帮 助病人改善沟通能力。
康复训练
手术介入:在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的 方式,缓解病人的症状。
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
家属教育:向家属提供关于儿童抽 动障碍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 解疾病。 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给予病人 充分的支持和关爱。
儿童抽动障碍 病人的护理
目录 介绍 护理环境 病人护理 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 家庭支持 结束语
介绍
介绍
概述:本次PPT旨在介绍儿童抽动 障碍病人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目标:帮助用户了解如何有效地照 顾儿童抽动障碍病人,提供专业的 护理建议。
护理环境
护理环境
安全环境: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减少 刺激物。
家庭支持
社会资源:引导家庭利用社会资源,如 儿童心理咨询师、康复机构等。
结束语
结束语
总结:通过本次PPT,我们了解 了儿童抽动障碍病人的护理要 点。 呼吁:我们呼吁更多人关注儿 童抽动障碍病人,为他们提供 专业的护理和关爱。
结束语
谢谢:感谢您的聆听和支持。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小儿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儿童抽动障碍护理

小儿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儿童抽动障碍护理

观察患儿的学 业表现,如学 习成绩、学习 兴趣等
应对抽动症状
01
保持冷静: 面对抽动症 状,家长要 保持冷静, 避免过度紧 张和焦虑。
02
避免刺激: 尽量避免刺 激孩子,如 大声喧哗、 突然的惊吓 等。
03
鼓励孩子: 鼓励孩子勇 敢面对抽动 症状,增强 自信心。
04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保证 充足的睡眠, 避免过度疲劳,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
05
寻求专业帮助: 如有需要,可 以寻求专业医 生的帮助,进 行药物治疗或 心理治疗。
提高生活质量
0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健康 饮食,适当运动
02
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 宜,通风良好,光线充足
03
心理疏导: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 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04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要给予孩子关爱和 支持,共同面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小儿神经内科常见 疾病儿童抽动障碍 护理
演讲人
目录
01. 病因和发病机制
02. 临床表现
03. 辅助检查和处理要点 04. 常见护理注意事项
05. 常见护理措施
06. 常见护理技巧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遗传因素
心理护理
保持积极乐观的 心态,避免焦虑 和抑郁
培养良好的生活 习惯,保持充足 的睡眠和合理的 饮食
鼓励孩子表达自 己的感受和需求, 给予理解和支持
引导孩子正确认 识疾病,消除恐 惧和误解
加强亲子沟通, 建立和谐的家庭 氛围
寻求专业心理辅 导,帮助孩子适 应和应对疾病带 来的压力和挑战

儿童抽动障碍研究进展及预后分析

儿童抽动障碍研究进展及预后分析

9:中国#间疗&CHINA'SNATUROPATHY,Apr2021Vol29No8儿童抽动障碍研究进展及预后分析吕玲玲1,杨曼「,郭新月「,王志如2,周正2(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46;.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46)【摘要】抽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可影响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个性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该文通过分析并整理已有文献,简述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及预后建议,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儿童抽动障碍;发病机制;治疗;预后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21/ki.11-3555/r.2021.0845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2015年美国儿童TD的患病率为0.3%〜0.9%[1],我国TD总患病率为6.1%[],且部分患儿共患多种心理行为障碍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品行障碍等,为患儿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本文阐述儿童TD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预后建议,以期为临床提。

1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认为,TD的发生是遗传、免疫、神经生化、精神心理(家庭氛围、教育方式)、微量元素缺乏等[10]。

TD“癒疯”“肝风”“痉病”等范畴。

《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张氏医通•癒疯》言:“癒者,筋脉拘急也;疯者,筋脉弛纵也,俗谓之抽。

”小儿稚嫩,对外界刺激敏感,易情绪波动,,肝失疏泄,可致气畅,故该病主要肝。

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为脏,主曲直动摇”为,肝风内动或肝亢均可引起抽动症状,可表现为眨眼、耸肩、肢体抽动等。

五脏关系密切,故该病亦可涉及其他脏腑。

肺为娇脏,易被邪侵,且肺外合皮毛,鼻为肺之窍,与天气直接相通,加之小儿肺常不足,因此易得“肺”病。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摘要: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表现在运动、言语和抽搐方面,是一种行为障碍类型的疾病。

本文针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特点进行阐述和分析,并探究该病症的治疗进展,意在能够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可以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特点;治疗进展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属于儿童抽动障碍疾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病症类型。

近些年来,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另外,罹患多发性抽动症的儿童经常会出现许多行为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儿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需要针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进行及时科学地治疗。

现阶段,在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治疗上广泛应用的西医治疗方法为采用神经阻滞剂,比如氟哌啶醇、硫必利等等,亦或是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比如利培酮、奥氮平等等,这些药物具有明显的疗效,但是伴有比较严重的副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临床实践研究发现,中医疗法在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方面发挥着良好的治疗作用,相关方面的医疗专家需要针对中医疗法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究与分析。

1.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特点和病症表现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首发症状一般情况下表现为简单地运动抽搐、通常在眼睛与面部肌肉方面比较多见[1]。

部分小儿患者的首发症状为简单的发声抽搐,例如经常发出清嗓子的声音、干咳声等等。

抽动症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以面部的简单运动性抽动现象最为常见。

罹患这种疾病的小儿患者的病症表现为经常眨眼、皱眉、咬唇、张口、噘嘴、点头、摇头、扭颈、耸肩、清嗓子等等。

抽动症在发病时具有突然或是重复的特点,患者的抽动一般都没有目的性,且患者的意识是清楚的,动作能够受到主观控制,动作范围较小,通常只表现在患者个人的身体形态方面。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抽动部位都局限在某一块肌肉上,有时也表现在两组以上的多部肌肉发生抽动现象,同时抽动部位还会发生变化。

抽动症状在数周或是数月内还会发生部位转移,通常会向着颈部与躯干位置蔓延[2]。

儿童抽动障碍患者的护理

儿童抽动障碍患者的护理
家庭支持:鼓励家庭成员积极 参与护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关爱。
总结
总结
抽动障碍患者需要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护 理计划来帮助他们减缓症状和提高生活 质量。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抽动 情况,进行安全护理和心理支持,与家 庭成员合作,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物理疗法的选 择
物理疗法的选择
理疗:通过物理疗法,如按摩 、热敷、理疗等,缓解肌肉紧 张和疼痛感。
运动疗法:适量的运动可以帮 助患者释放能量,减轻抽动症 状。
物理疗法的选择
药物辅助疗法:某些药物,如肌肉松弛 剂,可以辅助物理疗法的效果。
护理计划的制 定
护理计划的制定
个体化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包括药物管理、行为疗法和 物理疗法等。
儿童抽动障碍 患者的护理
目录 简介 抽动障碍的护理原则 抽动障碍的药物治疗 行为疗法的应用 物理疗法的选择 护理计划的制定 总结
简介
简介
抽动障碍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神 经发育障碍,表现为多动、抽 动和发声等症状。本PPT将介绍 抽动障碍患者的护理内容。
抽动障碍的护 理原则
抽动障碍的护理原则
安全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减少抽动 引起的可能伤害。
观察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抽动情况, 记录频率和程度,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抽动障碍的护理原则
心理支持:提供患者和家属的 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抽动 障碍所带来的困扰。
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行 为疗法和物理疗法等综合治疗 方法,动障碍的药物治疗
抗抽动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左旋多巴、 奥氯普拉嗪等,能有效减轻抽动症状。
儿童剂量:药物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年 龄和体重进行调整,避免副作用和过度 治疗。

儿童抽动障碍研究进展

儿童抽动障碍研究进展

儿童抽动障碍研究进展
刘娣;张瑛
【期刊名称】《长治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6)3
【摘要】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性疾病,目前病因与发病机制未明确,且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

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人们对儿童抽动障碍又有了新的认识。

本文通过参阅已有文献,对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病因及发病机制,1.1遗传因素通过对TD患儿及其直系亲属调查研究发现,约3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TD患儿一级亲属患病率较正常人群一级亲属增加数十倍或数百倍,由此可见TD具有一定的基因易感性,但尚未证实其特定基因及遗传方式,有专家指出,该病可能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有关[1]。

【总页数】4页(P237-240)
【作者】刘娣;张瑛
【作者单位】长治医学院;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盐酸托莫西汀对儿童多动症合并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认知功能及抽动障碍程度的影响
2.抽动障碍症研究进展(下) 抽动障碍症研究进展
3.抽动障碍症研究进展(上)
抽动障碍症研究进展4.中医药从肝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5.抽动障碍儿童的家庭养育问题及养育体验——基于对抽动障碍患儿母亲的访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抽动障碍患者的护理

儿童抽动障碍患者的护理

抽动障碍患者的教育与心 理支持
心理支持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提高社会认知 和减少歧视
提高社会认知和减少歧视
宣传抽动障碍的科学知识 减少对抽动障碍患者的歧视和 排斥
提高社会认知和减少歧视
倡导包容性社会文化环境
结语
结语
儿童抽动障碍患者的护理要综 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通过专业治疗和社会支持,帮 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抽动障碍患者的护理
儿童抽动障碍的特殊护理需求
抽动障碍患者 的康复支持
抽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支持
家庭支持与社会融合 康复训练与心理咨询
抽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支持
平衡自我保护与正常学习生活的关系
抽动障碍患者 的教育与心理
支持
抽动障碍患者的教育与心 理支持
教育机构对抽动障碍患者的包 容和支持 建立积极心理态度的重要性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儿童抽动障碍 患者的护理
目录 介绍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患者的护理 抽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支持 抽动障碍患者的教育与心理支 持 提高社会认知和减少歧视 结语
介绍抽动障碍
介绍抽动障碍
什么是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的症状特征
介绍抽动障碍抽动Biblioteka 碍的分类抽动障碍患者 的护理
抽动障碍患者的护理
多学科协作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与行为治疗的结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抽动障碍诊治进展及护理启示摘要:抽动障碍作为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患病率逐渐升高,且常共病其他精神类疾病,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TD的发病机制、诊治进展及护理干预等予以综述,旨在TD治疗作用中护理可发挥的作用予以启示,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与思考。

关键词:儿童,抽动障碍,中西医诊治,护理启示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多部位或单部位肌肉出现反复、不自主、快速的抽动为主要表现,包括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1]。

根据抽动的类型以及发病持续时间不同,可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Provisional tic disorder,PTD),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和慢性抽动障碍(Chronic tic disorder,CTD)三大类。

本病多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有研究显示,儿童TD的发病率约为3%[2],而我国儿童TD的总患病率为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3]。

由于TD患儿往往存在共患一种或多种精神类疾病,如强迫症和行为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自闭症谱系障碍,因此,给患儿的生活、学习及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和影响。

新冠疫情期间,约有45.3%患儿存在病情的反复,其中,学习压力与电子产品使用为两大影响因素,受其影响的人数高达79.4%、73.2%,明显高于既往显示的46.3%、16.4%[4]。

TD的治疗常见为药物治疗,但若患儿病情较轻,可仅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便可治疗,故临床中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非药物治疗越来越受关注[5]。

以下将对TD的发病机制、诊治进展及护理干预等予以综述,旨在探索护理在TD治疗作用的发挥并予以临床护理启示。

1.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目前,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其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等均有密切相关性[6]。

例如:①遗传方面,多认为TD倾向于复杂的遗传模式,SLITRK1基因突变被认为是本病的易感基因,但尚未发现本病的致病基因;②神经生物因素方面,可能与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通路异常、多巴胺过度敏感、突触前异常和调控失衡、谷氨酸信号增强等多种神经递质失衡密切相关。

③家庭环境方面,不良的育儿方式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可以造成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损害儿童的心理健康,从而引起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1.抽动障碍的治疗方法2.1 药物治疗方法2.1.1 西药治疗根据TD的发病机制,临床上的治疗药物可主要分为:多巴胺受体阻滞剂、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中枢性α2受体激动剂、抗癫痫药物等。

目前,TD的药物治疗全球缺少统一的方案,国内专家共识指出硫必利、舒必利、阿立哌唑为治疗TD的一线用药,可乐定和氟哌啶醇为二线药物;日本专家共识认为阿立哌唑为一线用药,利培酮为二线用药,氟伏沙明为TD合并强迫症的一线药物,托莫西汀则治疗TD共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7]。

药物治疗能够改善TD的症状,但总体疗效有限。

2.1.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TD可归纳为三种治疗思路:脏腑论治、病理因素论治、卫气营血论治。

①脏腑论治方面,医者多认为与肝、心、脾、肾、肺和胆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内动,风热上扰”引发抽搐;《灵枢·口问》云:“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临证指南医案》记载到:“风木过动,则中土皆受戕,不能御其所胜”,故脾虚肝旺,引动内风;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故有医家指出TD是由肾志失于封藏所致[8];小儿“肺常不足”及“风性主动,致病多动摇不定”,外风引动内风,故平外风亦有息内风之效[9]。

②病理因素论治方面,多认为与“风”、“痰”、“湿热”有关。

“风者,百病之长也”,“百病多由痰作祟”,痰蒙清窍,阻滞经络,发为抽动。

③卫气营血论治方面,卫气固护机表,防止外邪侵袭,营气可化生血液,濡养筋脉,营卫不和,血虚生风,导致阴阳失衡,筋脉失养,发为抽搐。

2.2 非药物疗法2.2.1 中医外治法由于外治法可提升患儿及家长治疗的依从性,故其治疗优势日渐凸显,临床中常用的中医外治法有针刺治疗、推拿治疗、耳穴压丸、穴位埋线、灸法、磁疗贴等疗法[10]。

针刺疗法作为应用最广的治疗选择,其可以进行单纯针刺治疗,也可合并其他治疗方法。

文献调研显示[11],百会穴、太冲穴、风池穴、合谷穴、四神聪穴及三阴交穴为治疗TD的前六位选穴。

针刺疗法具有调理气机、调节头部经气和脑的功能、缓解局部肌肉痉挛以及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等作用,从而发挥治疗作用[12-14]。

小儿推拿疗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手法刺激,发挥调节经络,调通气血的功能。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经脉······其别气走与耳为听”,通过刺激耳穴同样可达到疏通经络、抗抽动的作用[15]。

2.2.2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用于不适宜药物治疗的抽动症轻症患者,因其无副作用且效果较佳,逐渐备受关注,其中习惯逆转训练、综合行为干预及暴露和反应预防成为一线治疗措施。

习惯逆转训练于1973年所提出,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行为疗法,其核心为意识训练、竞争反应训练、社会支持,同时也包括泛化训练、放松训练、行为奖励等内容。

综合行为干预包括了习惯逆转训练的核心成分,通知增加了奖励及放松训练等内容,旨在教会患者再抽动先兆发生时,使用特殊技巧抑制抽动。

有研究证实,奖励内容的设置大大提升了TD患者的抽动抑制能力。

暴露与反应预防要求患儿忍受长于2h的抽动前不适感、抑制抽动的发生,但因时间过长,患儿无法集中注意力,出现治疗疲劳,故此研究相对较少。

2.2.3 心理教育治疗抽动症患儿常伴有一定的心理疾病,有调查显示:8%-11%的青少年TD患者有过自杀意念,共患的精神疾病也增加了自杀的风险。

心理教育可通过对TD患儿进行心理干预,以及帮助患儿及家长正确认识疾病,纠正对其的误解,减轻抑郁情绪,增强信心,改善抽动症状。

有研究显示:对TD患儿开展相应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改善其及家属对的疾病认知,缓解其负面情绪,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16]。

2.2.4 其他疗法神经调控技术、手术治疗以及补充与替代医学也被用于TD的临床治疗。

神经调控技术,如脑电生物反馈、重复经颅磁刺激、深部脑刺激,虽然TD的病理生理尚未完全阐明,但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通路异常与TD的发病密切相关,通过相关神经调控技术,可降低运动皮质的兴奋性,改善抽动的严重程度[17]。

而手术治疗大多针对于难治性TD患者,通过双侧内囊前肢射频毁坏术,可不同程度的改善抽动症状[18]。

3. 小结TD作为一种慢性神经精神类疾病,在儿童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儿的健康成长。

针对轻症TD患儿,非药物治疗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其中临床上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视。

启示我们在临床中应注重护患沟通与支持,引导患儿及家长正确认识疾病、调整不良心理状态、减轻其心理负担,进而改善其抽动症状,发挥治疗TD的作用。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 儿童抽动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7实用版).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 32(15):1137-1140.[2] Knight T, Steeves T,Day L,et a1.Prevalence of tic disorder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ediatric Neurology, 2012,47(2):77—90.[3] Yang C, Zhang L, Zhu P,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tic disorders for children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edicine (Baltimore), 2016, 95(30): 4354.[4] 陈芯莹,杜淑娟,翁泽林,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居家隔离期间抽动障碍病儿病情影响因素分析[J]. .安徽医药, 2021,25(6):1150-1153.[5] 马红霞,庞斯靖,章小雷, 等.抽动障碍儿童沙盘游戏分析评估表的编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3):280-283.[6] 翟倩,丰雷,张国富.儿童抽动障碍病因及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0,35(1):66-72.[7] Hamamoto Y, Fujio M, Nonaka M, et al. Expert consensus on pharmacotherapy for tic disorders in Japan. Brain Dev, 2019,41(6):501-506.[8] 赵兴友. 强志定恐方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肾志不足证)的临床研究[D].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9] 张晓慧, 马融, 戎萍, 等. 马融教授运用银翘散治疗儿童抽动障碍风邪犯肺证30例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20(3): 92-94.[10] 冯鹏, 史政刚, 孙治前, 等. 中医外治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医儿科杂志, 2021, 17(3):103-108.[11] 李楠, 白晓红. 中西医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研究概况[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9, 11(1):36-40.[12] 邹天雨, 赵宇, 马莉, 等. 电针百会及神庭穴对抑郁小鼠行为学及不同脑区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 中医药信息, 2020, 37(3): 59-62.[13] 谢晨, 赵娜, 杨文佳, 等. 针刺对失眠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 2019, 35(8):94-97.[14] 田志伟, 李晓霞, 高树彬, 等. 高树彬调气解痉法针刺治疗发声性短暂抽动障碍(肝亢风动型)疗效观察[J]. 中医药通报, 2018, 17(1):55-57.[15] 卞菊, 郑波, 孙小迪. 耳穴压豆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9, 26(3):434-435.[16] 张会英, 杨红梅. 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J].系统医学, 2019, 4(1):185-185.[17] 张晓月, 郭岚敏, 张秋, 等. 抽动障碍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21, 36(2):232-236.[18] 李玉辉, 赵开, 赵国栋, 等. 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难治性抽动障碍的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7):109-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