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高频题型 (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常考重难点
1.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四大悲剧《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五大历史剧《汉宫秋》《梧桐雨》《赵氏孤儿》《单刀会》《渑池会》。

2. 元杂剧剧本由折、楔子和题目、正名组成,其主体部分是折和楔子,元杂剧以折为单位
3. 郑廷玉以其讽刺喜剧《看钱奴》在元初剧坛和中国戏曲史上享有盛誉。

4. 白朴:《裴少俊墙头马上》、《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

5.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白朴的代表作。

6. 马致远:《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与花李郎等合撰)、《西华山陈挎高卧》。

马致远以神仙道化剧著称,他的神仙道化剧,以劝人出家归隐、寻找脱离红尘的世外仙境为主旨。

《西华山陈抟高卧》,是元代神仙道化剧的代表作之一。

7. 郑廷玉,今存杂剧5种:《看钱奴》、《忍字记》、《金凤钗》、《后庭花》、《疏者下船》。

8. 郑光祖,《倩女离魂》是其代表作。

9. 乔吉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王实甫并列,号称“元曲六大家”。

10. 《东堂老》是秦简夫杂剧的代表作。

11. 王实甫:由金入元,擅长写儿女风情戏,创作杂剧14种,仅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12. 李好古《张生煮海》:演述书生与龙女的婚恋故事,现实的虚幻,具有神仙道化剧的出世倾向。

13. 王和卿作品风格“滑稽挑达”。

二、名词解释常考重难点
14. 元杂剧
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三、简答论述常考重难点
15. 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

写李杨爱情故事,取材白居易的《长恨歌》。

(1)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2)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3)融进作者对战乱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16. 简述白朴爱情戏剧《墙头马上》的艺术的风格。

(1)取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带较浓喜剧色彩,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鲜明的人物形象。

(2)剧中主角李千金大胆、泼辣,在爱情问题上处理采取主动,因此她一遇到意中人就敢与其私奔,并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看重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讽刺封建家长的作品,人物生动,剧情活泼、艺术风格轻松。

17. 试叙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著名历史剧《汉宫秋》元代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取材《汉书》昭君出塞的故事。

(1)把“和亲”之举作为国家衰弱的征象,写历史兴亡的感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

(2)在剧情描写中,作者把悲剧的根源推倒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身上,把汉元帝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才子式的人物,并在剧中以大量的篇幅表现汉元帝失去王昭君时的悲愁别恨。

(3)艺术:唱词声情并茂,以塞北风光宫中秋景,衬托离别之恨思念之苦,意境优美,艺术感染力强。

18. 试叙《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1)《西厢记》戏剧冲突:作者从两条线索来展开剧情,一条是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之间矛盾冲突;另一条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冲突。

前者是戏剧冲突的主线,后者是副线。

(2)人物塑造艺术,张生:虽是一介书生,但却能不顾门第的悬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国小姐,一见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抛置脑后,执迷不悟,把一场自由恋爱搞得轰轰烈烈。

崔莺莺,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出身名门,可她风情和做派却不像淑女。

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

另一方面,作为名门的小姐,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

红娘,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

富有正义感,为张、崔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

在两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对时,她挺身而出,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又巧妙地将老夫人制服。

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

(3)词章之美: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语言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人物语言都是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剧中的唱词表现了特定的场景中人物的真情实感,以经过提炼的当时民间口语为主,适当地融化前人的诗词佳句,形成一种既明白通畅,又清丽华美的语言风格。

剧中的唱词本色而富于文采,具有浓郁的诗意,能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人感受到主人公离合悲欢的缠绵之情,了解人物的内心秘密,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19. 神话剧《柳毅传书》和《张生煮海》艺术特点
(1)两部都是神话剧,被誉为是元代神话剧的双壁,都是讲述书生与龙女的爱情故事,都是男才女貌。

都是通过故事反映现实愿望,带有世俗生活意味。

情节曲折生动,场面瑰丽奇幻;
(2)《柳毅传书》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张生煮海》根据民间传说改编,超现实的虚幻意味更浓郁些,具有神仙道化剧的出世倾向。

7.09 集训营识记打卡内容
第六编第三四章
一、选择题常考重难点
1. 关汉卿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最伟大的作家。

钟嗣成《录鬼簿》列他为杂剧作家第一人。

2. 关汉卿的公案剧,揭露社会政治黑暗,触及尖锐的社会矛盾,如《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绯衣梦》等。

妇女生活剧,描写妇女的生活和斗争,突岀她们坚强、勇敢、机智,如《救风尘》、《谢天香》、《拜月亭》、《调风月》、《望江亭》等。

历史剧,歌颂历史英雄人物,三国戏《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陈母教子》等。

3. 《窦娥冤》借用了汉代以来民间流传的“东海孝妇”的故事。

4. 散曲在元代被称为“今乐府”其价值在当时被文人们充分肯定。

5. 隋树森所编《全元散曲》,是迄今为止收录最为完备的元散曲总集。

6. 元代散曲分豪放、清丽两派。

豪放派以马致远称首,清丽派以张可久为魁。

7. 散曲的形式有小令、套数(散套)和带过曲。

小令又称“叶儿”取其小的意思。

8. 张养浩关怀民生疾苦,具有社会责任感。

作品带有政治批判色彩,显示岀沉郁的风格,语言质朴豪放。

9. 张可久专攻散曲,他是元人留存散曲最多的作家,与乔吉并称元散曲两大家。

10. 王实甫的杂剧作品,《录鬼簿》著录有14种,现存有《西厢记》、《丽堂春》、《破窑记》三种,另有《芙蓉亭》、《贩茶船》残存各一折。

《西厢记》是其代表作,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11. 《录鬼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

12. 《中原音韵》,主要是一部研究当时汉语音韵的著作,是古代曲学的开山之作。

13. 《西蜀梦》:主要表现的是失败英雄的悲哀,写功臣为人算计的悲愤(关张)。

14. 宫天挺历史剧:《范张鸡黍》歌颂朋友情谊,抨击仕途黑暗,《七里滩》写东汉严子陵隐居事,充满隐逸情调,反映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作者对政治黑暗的愤慨。

15. 乔吉爱情婚姻剧:《两世姻缘》取材唐人范摅《云溪友议》,《扬州梦》取材于杜牧的《张好好诗》,几折戏都写筵席场面,曲词以艳丽华美见称。

《金钱记》据唐人许尧佐传奇小说《章台柳传》改编。

16. 秦简夫《东堂老》写商人李茂卿帮教诲好友儿子扬州奴浪子回头的故事,表现儒商的道德伦理观;《赵礼让肥》取材后汉书,赞美儒者的思想人格,大力宣扬子孝、弟悌和母慈等传统的伦理道德。

二、简答论述常考重难点
17. 简述关汉卿历史剧《单刀会》的艺术特色。

(主要歌颂关羽的慷慨豪情、英雄业绩)
(1)构思很有特点,善于用铺垫和渲染手法塑造人物。

(2)风格沉雄壮烈,许多唱词写得很大气包举,具有雄浑苍劲的意境。

18. 试叙关汉卿风月爱情剧中的女性形象。

关汉卿擅长女性题材,现存的十八种杂剧里,“旦本”戏多达十二种。

《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还有《调风月、拜月亭、望江亭、玉镜台》)。

关汉卿关心妓女在爱情婚姻上的出路。

剧中真实展现了她们争取从良的曲折过程,写出了她们抗争命运时的无知沉沦或大智大勇、软弱动摇或心高气傲。

赵盼儿,果敢富有正义感,勇敢机智、泼辣,老练而有见识,救姐妹侠骨柔肠,斗无赖大智大勇。

宋引章,是个不知世故人情虚伪的女子,嫌贫爱富,无知沉沦急于嫁给一个公子哥,想立个妇名。

谢天香,逆来顺受,水性杨花,软弱动摇嫁到钱府为妾,任人摆布,只是自叹自己命不好。

杜蕊娘,刚烈果决,历经千辛万苦想从良,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

19. 试叙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的品格与反抗精神。

(1)窦娥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事事为他人着想、品格善良,在严刑拷打之下仍不屈服,当听到要拷打婆婆时,才屈招投毒,宁愿让自己受冤也不愿看婆婆遭受皮肉之苦。

(2)剧中的窦娥同时也具有刚烈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如“叱天骂地”之举蕴含着强烈的反抗精神,是对暗无天日的社会制度的怀疑和批判;“三桩誓愿”的应验,表明天地也为其冤情所感动;最后窦娥的冤魂化作复仇的鬼魂出场,也是其刚烈性格的表现。

20. 关汉卿杂剧的题材和内容的特点。

一是涉及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层面和人物,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是集中反映了社会中弱者的生活遭遇和生活理想,热情赞美他们的美好品格。

三是在反映社会对弱者的压迫和命运对个人的压迫的同时,始终表现出弱者顽强的斗争精神。

21. 简述马致远散曲《天净沙- 秋思》的优美意境。

(1)《秋思》用意象叠加的方式构成流动的画面意境萧瑟苍凉,渲染出天涯游子愁肠寸断的感触,似蕴含着无端的悲凉和无尽的思绪。

(2)景中含情,蕴藉隽永,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萧瑟的景致衬托出“断肠人”的无尽思绪。

深得唐人绝句写景之妙,被誉为“秋思之祖”。

22. 马致远散曲特点。

(1)他的作品带有更多的恋世与愤世交织的旷放豪气,善于将超旷情怀、人生感悟与苍凉意境融为一体。

(2)与关汉卿等人的作品相比,马致远的散曲少了些市井气,多了些文人品味,或叹世、言情、写景,雅俗兼备而具文采。

23. 以《潼关怀古》为例试叙张养浩散曲的艺术特色。

元代后期散曲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多写于辞官退隐期间,对宦海风波和世态炎凉已看透,醉心于自然美景中,创作了不少意象清新的山水佳作。

他散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以诗入曲,把曲作为一种新的抒情诗体来写,具有奔放浩荡的气韵,是张养浩散曲创作的特点,如《潼关怀古》中一开始便写气势雄浑、苍凉沉郁。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概括出千古兴亡的结局。

(2)张养浩作为元散曲豪放派大家,以这篇怀古曲作为体现其豪放风格的代表作。

把咏史怀古引入曲中,叙事抒情言志,写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如《潼关怀古》中“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