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教案
2024版《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
CHAPTER《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课程性质本课程将按照历史顺序,分阶段介绍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
教学内容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阅读、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
教学方法《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简介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主要作家作品,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和成就。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使用及参考书目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傅璇琮主编)等。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原著和相关研究著作,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CHAPTER《诗经》概述风、雅、颂楚辞的产生与发展屈原与《离骚》《诗经》与楚辞01020304介绍《诗经》的编纂背景、收录诗歌种类、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分析《诗经》中风、雅、颂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阐述楚辞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作家作品及其艺术特色。
重点讲解屈原的生平、《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先秦散文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诸子散文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品。
先秦散文的艺术成就总结先秦散文在文学语言、篇章结构、论证方法等方面的艺术成就。
介绍两汉时期辞赋兴盛的原因、主要作家作品及其艺术特色。
辞赋的兴盛重点讲解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位辞赋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风格。
汉赋四大家介绍乐府机构的设立、乐府民歌的采集与整理情况。
乐府民歌的采集与整理分析乐府民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思想情感及其在语言、句式、押韵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之宋代文学史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之宋代文学史教案教案:中国古代文学之宋代文学史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了解宋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2.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3.了解宋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难点1.掌握宋代文学的核心作品和代表作2.分析宋代文学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点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师对宋代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进行详细介绍,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彼此的观点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分析法: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五、教学内容和流程1.引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解释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引发学生对宋代文学的兴趣,并与现代作品进行对比。
2.讲授(30分钟)a.介绍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北宋和南宋时期的文学发展情况。
b.介绍宋代文学的特点,如工笔写实、文人雅致、理性思维等。
c.分析宋代文学的核心作品和代表作,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个宋代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点,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讨论。
4.分析作品(30分钟)分析宋代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点,包括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意境表达等方面,通过细致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5.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资源1.图书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导读》、《中国文学史》等。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评估,评估学生是否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了较好的了解。
同时还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八、拓展延伸可以安排学生阅读一些宋代文学作品的片段或整本作品,进一步了解宋代文学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教案教案: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先秦文学的基本概况;2.理解并且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创作思想以及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文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3.先秦文学的主题、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
三、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教学方法;3.课堂读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等);4.拓展阅读和辅助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四、教学步骤第一课:中国古代文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教师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古代文学的世界,简单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并展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二课: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1.教师导入:通过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的选段和名句,引导学生感受先秦文学的魅力和独特性。
2.教师讲解:讲解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包括重视音乐和美感,注重感情表达,关注社会现实等。
4.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文学作品进行展示,并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课:先秦文学的主题、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1.教师导入: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先秦文学的主题、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
2.教师讲解:讲解先秦文学的主题,包括人生哲理、爱情和自然,以及对社会现实和政治制度的反思。
3.学生展示: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或一个文学作品进行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解读。
4.学生总结:针对课上学习的内容,学生进行小结,总结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主题和艺术表现形式。
五、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讨论和展示的评价: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作业和小结的评价: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表达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案下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下第一章:唐代文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掌握唐代主要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3. 分析唐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1. 唐代文学概述:唐代历史背景、文学特点。
2. 唐代诗坛:初唐四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唐边塞诗派、晚唐咏物诗派。
3. 唐代散文:韩愈、柳宗元等。
4. 唐代小说:敦煌变文、传奇小说。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唐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唐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唐代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2. 课后作业:分析一篇唐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二章:宋代文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掌握宋代主要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3. 分析宋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1. 宋代文学概述:宋代历史背景、文学特点。
2. 宋代诗坛:苏轼、黄庭坚、陆游等。
3. 宋代散文:欧阳修、曾巩等。
4. 宋代词坛: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宋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宋代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2. 课后作业:分析一篇宋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三章:元代文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掌握元代主要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3. 分析元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内容1. 元代文学概述:元代历史背景、文学特点。
2. 元曲:马致远、关汉卿、郑光祖等。
3. 元代小说:话本、拟话本。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元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元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元代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2. 课后作业:分析一篇元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中 国古代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包括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作家和作品。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学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重点介绍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
(2)分析《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经典文学形式的艺术特色和文化意义。
2、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如用典、比兴等。
(2)引导学生将古代文学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一些有争议或具有启发性的文学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阅读分析法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分析和解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古代文学中的经典故事或引用一句著名的诗词)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古代文学。
2、先秦文学(1)介绍《诗经》,包括其来源、内容、艺术特色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重点讲解《关雎》《蒹葭》等名篇,让学生体会其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
(2)讲解《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如《离骚》。
分析其浪漫主义的风格、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象征手法。
3、秦汉文学(1)讲述秦代文学的概况,由于秦代存在时间较短,文学成就相对较少。
(2)重点介绍汉代文学,如汉赋的兴起和发展,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为例,分析汉赋的铺陈排比、辞藻华丽等特点。
4、魏晋南北朝文学(1)介绍这一时期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
(2)讲解陶渊明的田园诗,如《归园田居》《饮酒》等,让学生感受其淡泊宁静的心境和自然质朴的风格。
(3)讲述南北朝民歌,如《木兰诗》《敕勒歌》,比较南北方民歌的不同特色。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唐代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唐代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领会其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白居易《长恨歌》的文学价值,提高对长篇叙事诗的鉴赏能力。
4. 初步了解唐代传奇小说的题材和风格,拓展文学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唐诗的艺术风格、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创作、白居易《长恨歌》的文学价值。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学习笔记、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唐代文化的繁荣,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唐诗的发展与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唐诗的艺术风格。
3. 李白与杜甫诗歌创作讲解:分析两位诗人的生平经历、诗歌主题及艺术成就,结合具体诗篇进行讲解。
4. 白居易《长恨歌》讲解:介绍历史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主题和艺术特色,解读长篇叙事诗的文学价值。
5. 唐代传奇小说概述:简要介绍唐代传奇小说的题材、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特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唐代文学概述唐诗发展脉络李白与杜甫诗歌创作特点白居易《长恨歌》唐代传奇小说2. 李白与杜甫诗歌创作李白:豪放、奔放、意境高远杜甫:沉郁、严肃、关注现实3. 白居易《长恨歌》结构:起承转合主题:爱情、历史、人生艺术特色: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李白《将进酒》与杜甫《登高》的诗歌创作特点,谈谈你的理解。
以白居易《长恨歌》为例,分析长篇叙事诗的文学价值。
2. 答案:(1)李白的《将进酒》以豪放、奔放的诗风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杜甫的《登高》则以沉郁、严肃的诗风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2)白居易的《长恨歌》以丰富的情节、细腻的描绘、真挚的情感展现了爱情、历史和人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大学语文教材第十一版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2. 先秦文学3. 秦汉文学4. 魏晋南北朝文学5. 唐代文学6. 宋代文学7. 元代文学8. 明清文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代表作家及作品。
2. 教学难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理解与解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代表作家及作品。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作品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古代文学概述1. 导入新课:介绍古代文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特征。
2. 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重点讲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等时期的文学特点。
3. 学生讨论:结合自身所学,谈谈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
第二课时:先秦文学1. 导入新课:介绍先秦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2. 讲解《诗经》、《楚辞》等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学生讨论:分析《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第三课时:秦汉文学1. 导入新课:介绍秦汉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2. 讲解《史记》、《汉书》等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学生讨论:分析《史记》中“纪传体”的写作手法。
第四课时:魏晋南北朝文学1. 导入新课:介绍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2. 讲解《古诗十九首》、《陶渊明集》等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学生讨论:分析《古诗十九首》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第五课时:唐代文学1. 导入新课:介绍唐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2. 讲解《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学生讨论:分析杜甫、李白等诗人的创作风格。
2024年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及代表作家和作品。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1.先秦文学:主要包括《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
2.秦汉文学:主要包括汉赋、秦汉散文、汉乐府等。
3.魏晋南北朝文学:主要包括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南北朝民歌等。
4.隋唐五代文学:主要包括唐诗、唐宋八大家、五代词等。
5.宋代文学:主要包括宋词、宋诗、宋话本等。
6.元代文学:主要包括元曲、元代杂剧等。
7.明代文学:主要包括明代小说、明代戏曲等。
8.清代文学:主要包括清代诗词、清代小说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及代表作家和作品。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和艺术特色。
3.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时期或某一作品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5.课后阅读法: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拓展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安排1.先秦文学:2课时2.秦汉文学:2课时3.魏晋南北朝文学:2课时4.隋唐五代文学:2课时5.宋代文学:2课时6.元代文学:2课时7.明代文学:2课时8.清代文学:2课时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度、讨论表现等。
2.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笔记、小论文等。
3.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学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4.平时成绩:包括课堂笔记、课后阅读、课堂讨论等。
六、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
2.参考文献:《中国文学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流派。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诗、词、赋、散文、小说、戏曲等。
2.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古典文学的形式美、意境美、哲理美等。
3.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先秦文学、汉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等。
4. 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屈原、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
5. 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离骚》、《诗经》、《红楼梦》、《西游记》等。
6.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流派:儒家文学、道家文学、禅宗文学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3.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流派和特点。
4.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美,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安排1. 第一周: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周: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3. 第三周: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4. 第四周:讨论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流派。
5. 第五周: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美。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教师挑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流派和特点,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文学创作: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古代文学形式的创作,如诗词、散文等。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重要作家和作品等。
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流派及其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掌握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流派、作家作品、文学思想及文学批评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2.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特点。
2.2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代表性作家和作品的深入剖析,使学生掌握文学鉴赏方法,提高批评思维。
2.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安排3.1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与特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流派3.2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诗歌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兴起与发展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3.3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的概况与特点代表性散文家及其作品3.4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辞赋魏晋南北朝辞赋的起源与繁荣代表性辞赋家及其作品3.5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兴起与发展代表性文学批评家及其理论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4.2 作业与测验: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4.3 课程论文:评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
五、参考教材与文献5.1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部分)5.2 《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5.3 《魏晋南北朝散文选读》5.4 《魏晋南北朝辞赋研究》5.5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教程》六、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6.1 诗歌创作与欣赏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性诗歌为例,进行创作背景、艺术特色、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6.2 散文阅读与批评选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性散文作品,进行内容理解、手法分析、价值评价等方面的探讨。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通过《竹石》了解古人的心情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通过《竹石》了解古人的心情近年来,随着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竹石》这篇经典的古文作品,则是众多文学爱好者所青睐的经典之一。
如果我们通过《竹石》这篇古文作品来探讨古人心情、了解古代文学的情感表达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更可以从中汲取归纳总结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一、文化背景《竹石》这篇古文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是中国宋代文化文学的黄金时代。
宋代是中国文化巅峰发展的时期,文化产业繁荣,文艺创作辉煌。
同时,宋代也是一个安定的时期,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更为宽松的氛围。
在这样的时期,钱元瑛创作的《竹石》突显了宋代文学艺术的精髓和特点,成为当时文化文学领域里的一股清流。
二、作品内涵《竹石》所诉说的是一位仕途失败、困顿不堪的诗人,面对苦难时的心情和态度,以及他对琼玉松柏、竹石僧叟等的赏识。
以竹、石为主题,将细致的描绘与广泛的联想自由组合,表现了与觅句觅诗和盘古成天下、见微知著的意境相融合的人生观、人生态度、情感表达和美学趣味。
作品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心情和与物感神的文化倾向。
作品中的诗人相当自然地与竹、石、松柏融为一体,不仅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审美情趣,更使作品富有了自然观、人生观、情感表达以及对人文价值的深刻反思。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不仅可以认识到古代文学的情感表达方式,而且也能够从中领略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方案1.了解作者在教授此篇古文时,我们应该将作者的生平、文学才华等方面的信息透彻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从这个角度认识到《竹石》这篇古文作品在文学领域的独特价值。
2.用情感去感知在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用“情感去感知”的方式来理解这篇作品,看看古代人在面对困境时,是如何从自然界中汲取力量的。
3.用课堂实践来促进学习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领略到古人用笔墨描绘竹石的独特表现方式。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定义、特点及其发展历程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文学的定义与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中国古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历程等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1.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等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其理解深度第二章:先秦文学2.1 教学目标掌握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了解先秦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解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2.2 教学内容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先秦文学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先秦文学的地位和影响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等案例分析法:分析先秦文学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后世文学的发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2.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等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先秦文学基本特点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先秦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其理解深度第三章:秦汉文学3.1 教学目标掌握秦汉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了解秦汉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解秦汉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3.2 教学内容秦汉文学的基本特点秦汉文学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秦汉文学的地位和影响秦汉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秦汉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等案例分析法:分析秦汉文学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后世文学的发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秦汉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3.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等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3.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秦汉文学基本特点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秦汉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其理解深度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文学4.1 教学目标掌握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4.2 教学内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特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和影响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等案例分析法: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后世文学的发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4.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等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4.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学基本特点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其理解深度第五章:唐代文学5.1 教学目标掌握唐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了解唐代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第六章:宋代文学6.1 教学目标掌握宋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了解宋代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解宋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6.2 教学内容宋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宋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宋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宋代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等案例分析法:分析宋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后世文学的发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宋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6.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等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6.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宋代文学基本特点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宋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其理解深度第七章:元代文学7.1 教学目标掌握元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了解元代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解元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7.2 教学内容元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元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元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元代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等案例分析法:分析元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后世文学的发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元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7.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等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7.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元代文学基本特点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元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其理解深度第八章:明代文学8.1 教学目标掌握明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明代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解明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8.2 教学内容明代文学的基本特点明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明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明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明代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等案例分析法:分析明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后世文学的发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明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8.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等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8.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明代文学基本特点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明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其理解深度第九章:清代文学9.1 教学目标掌握清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清代文学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理解清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9.2 教学内容清代文学的基本特点清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及其作者清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清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清代文学的基本特点、代表作品等案例分析法:分析清代文学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后世文学的发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清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启示9.4 教学资源教案、PPT、参考书籍等网络资源:相关网站、论文、视频等9.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清代文学基本特点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清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估其理解深度第十章: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价值与传承10.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社会的价值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方式及其重要性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社会的价值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承方式及其重要性中国《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如何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代表作品以及其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先秦文学1.1 概述:介绍先秦文学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2 重点内容:1.2.1 《诗经》:讲解《诗经》的成书过程、内容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1.2.2 诸子百家:介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作品及思想内涵。
1.3 难点内容:先秦文学的古文阅读和理解。
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分析作品内涵。
第二章:汉代文学2.1 概述:介绍汉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及其特点。
2.2 重点内容:2.2.1 楚辞:讲解楚辞的起源、代表作品及其文学价值。
2.2.2 汉赋:介绍汉赋的繁荣时期、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特点。
2.3 难点内容:楚辞、汉赋的古文阅读和理解。
2.4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先秦文学与汉代文学的传承关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唐代文学3.1 概述:介绍唐代文学的繁荣原因、主要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2 重点内容:3.2.1 唐代诗歌:讲解唐诗的分类、代表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3.2.2 唐代散文:介绍唐代散文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特点。
3.3 难点内容:唐代诗歌、散文的古文阅读和理解。
3.4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经典诗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四章:宋代文学4.1 概述:介绍宋代文学的发展特点、主要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4.2 重点内容:4.2.1 宋代词:讲解宋词的起源、代表词人及其词作风格。
4.2.2 宋代散文:介绍宋代散文的繁荣时期、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特点。
4.3 难点内容:宋词、散文的古文阅读和理解。
4.4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与宋代文学的传承关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章:元代文学5.1 概述:介绍元代文学的特殊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5.2 重点内容:5.2.1 元曲:讲解元曲的分类、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
《中国古代文学》电子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感受其独特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2)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3)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1.3 教学内容1.3.1 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1.3.2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1.3.3 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第二章:先秦文学2.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先秦时期的文学成就,包括《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1)了解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2)熟悉先秦时期的代表性文学作品;3)理解先秦文学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3 教学内容2.3.1 先秦文学的基本特点2.3.2 《诗经》2.3.3 《楚辞》第三章:汉代文学3.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汉代文学的发展,包括赋、诗、小说等文体的兴起。
3.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1)了解汉代文学的基本特点;2)熟悉汉代代表性的文学作品;3)理解汉代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3 教学内容3.3.1 汉代文学的基本特点3.3.2 汉代代表性文学作品第四章:唐代文学4.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唐代诗歌的繁荣,包括李白、杜甫、王维等大家的创作。
4.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1)了解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2)熟悉唐代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品;4.3 教学内容4.3.1 唐代诗歌的基本特点4.3.2 唐代代表性的诗人和作品第五章:宋代文学5.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宋代词的兴盛,包括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大家的创作。
5.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掌握:1)了解宋代词的基本特点;2)熟悉宋代代表性的词人和作品;3)理解宋代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3 教学内容5.3.1 宋代词的基本特点5.3.2 宋代代表性的词人和作品第六章:元代文学6.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元代戏曲的兴起,包括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大家的创作。
大学二年级文学课教案中国古代文学导读
大学二年级文学课教案中国古代文学导读大学二年级文学课教案:中国古代文学导读一、引言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著作的导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 熟悉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著作,包括诗、散文和戏剧;3.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方法;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5.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创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1.1 古代文学的概念和分类1.2 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1.3 古代文学的特点和价值2. 中国古代诗歌导读2.1 古代诗歌的起源和演变2.2 古代诗歌的体裁和风格2.3 经典诗歌作品欣赏与解读3. 中国古代散文导读3.1 古代散文的发展与特点3.2 经典散文作品欣赏与解读4. 中国古代戏剧导读4.1 古代戏剧的起源和发展4.2 古代戏剧的主要流派和特点4.3 经典戏剧作品欣赏与解读五、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展示古代文学作品的影像、音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 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时,注重结构、情感和意义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形式、意义等进行深入交流与分析。
4. 写作训练法:通过给学生指定或自由选题,培养学生的写作和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与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提问的质量和数量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作业、写作或创作作业等。
3. 考试或测验:通过试卷形式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电子教材:提供相关古代文学著作的电子文本资料,方便学生阅读和查找。
文学常识教案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文学常识教案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常识教案: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一、引言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
通过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根基,并在学习文学作品时更好地把握其背景和内涵。
本文将带您逐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发展历程。
二、先秦文学1. 诗经时期:介绍诗经的内容和特点,如《关雎》、《蓼莪》等。
2. 楚辞时期:解读楚辞的特点和代表作,如屈原的《离骚》、《九歌》等。
三、秦汉文学1. 继承先秦文学的特点:讲述秦汉时期文学承袭了先秦文学的优秀传统,如继续发展楚辞等。
2. 发展出新的文学形式:介绍乐府诗、简体字的出现等。
四、魏晋文学1. 乐府文学的繁荣:描述魏晋时期乐府文学的辉煌,如《孙绰赋》等。
2. 诗人的显赫地位:介绍陶渊明、干宝等诗人的代表作品。
五、南北朝文学1. 形式主义的兴起:阐述南北朝时期文学以形式为主的特点。
2. 辞章小说的出现:介绍《世说新语》等辞章小说的典型作品。
六、唐宋文学1. 全盛时期:描述唐宋时期中国文学的全盛时期,如诗人杜甫、李白的作品。
2. 宋词的独特魅力:介绍苏轼、辛弃疾等宋代词人的代表作品。
七、明清小说1. 十大经典小说:介绍《红楼梦》、《西游记》等明清时期的经典小说作品。
2. 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比较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的特点和代表作。
八、近现代文学1. 新诗运动:描述新诗运动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2. 现代小说的兴起:介绍鲁迅、余华等现代小说家的作品。
九、结语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的了解,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还能够领略到中国文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希望本文提供的教案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教学教案——《浪淘沙令》
古代文学教学教案——《浪淘沙令》一、教学目标1.了解《浪淘沙令》的背景、作者和写作时代。
2.掌握《浪淘沙令》的文学特色和表现手法。
3.重点学习《浪淘沙令》的语言运用和文化内涵。
4.通过本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内容分析1.《浪淘沙令》的背景《浪淘沙令》是唐朝诗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
《浪淘沙令》的背景描绘的是唐朝中期,也就是诗人柳永的时代。
唐朝中期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而柳永正是出生在这个时期。
唐朝中期是一个以文化和艺术为重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诗词歌赋的创作也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2.《浪淘沙令》的文学特色《浪淘沙令》是一首通过借景抒情的词,其文学特色在于:(1)虚实结合。
《浪淘沙令》通过对自然界中的水、沙、石等景观的描写,将自然界的景色和人类的情感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使人们在欣赏这首词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到词人的感悟。
(2)婉约表达。
《浪淘沙令》中的表达方式十分婉约,既不过于简单直接,又不过于华丽炫耀,而是以一种细腻、含蓄的方式,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3)声律和韵律的巧妙运用。
《浪淘沙令》采用了押韵和平仄的手法,使整个词歌有着一种美妙的音韵之美,增强了作品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3.《浪淘沙令》的文化内涵《浪淘沙令》通过渲染自然界的美丽景色,以及对情感的细腻表达,体现出柳永词的文化内涵:这首词歌中渲染了一种传统的意境,也就是“怀古伤今”的情感主题。
作者在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把握了传统文化中的诗意,展现了一种"风流"的情感风格。
三、教学方法1.课堂导入:介绍《浪淘沙令》的背景和作者。
2.主题阅读:导读词歌并带领学生们思考其中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3.分组研读: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读词歌中的某一部分,并结合自己的理解,给予全班讲解。
4.结合实例:教师使用生动的实例和故事,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浪淘沙令》中的文化内涵。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学习古代文学作品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
为了让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本教案将围绕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阅读方法以及创作指导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践活动。
第一部分: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在导入古代文学作品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阅读和理解。
1. 古代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古代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形式,内容涉及社会生活、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各个方面。
2. 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古代文学作品追求内涵、意境和形式的完美统一,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示生活的美、人性的深度和社会的变迁。
3. 古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古代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和历史事件,具有很强的时代烙印和独特的历史性。
第二部分: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在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内涵。
1. 仔细阅读:首先,我们要仔细阅读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情感和意义,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子。
2. 分析要素:其次,我们要分析作品的要素,包括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艺术手法等,进一步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3. 感悟情感:古代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我们可以尝试感受和理解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
第三部分: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指导除了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我们也可以通过创作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会。
1. 模仿写作:通过模仿古代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并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独特之处。
2. 主题创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经验,可以选择一些与古代文学作品相关的主题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表达能力。
3. 集体创作:在小组或班级内开展古代文学作品创作的集体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部分:实践活动为了巩固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将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
古代文学史教案
古代文学史教案一、引言古代文学史是研究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学科,它以古代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风貌和特点。
本教案将以古代文学史为主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品;2.掌握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概念和术语;3.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三、教学内容1.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发展1.1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与特点1.2 古代文学的分类及其特点1.3 古代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2.先秦时期的文学2.1 《诗经》及其地位与影响2.2 孔子与《论语》、《孟子》2.3 墨子与《墨子》3.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3.1 《楚辞》与屈原3.2 《红楼梦》与曹雪芹3.3 《西游记》与吴承恩4.唐宋元明清的文学4.1 《唐诗三百首》及其代表诗人4.2 《宋词三百首》及其代表词人4.3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4.4 《红楼梦》与曹雪芹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掌握古代文学的重要概念和发展历程;2.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3.阅读法:要求学生阅读并分析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4.课外拓展:推荐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并写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参与讨论、主动提问的情况;2.作业评价:完成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的情况;3.考试评价: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整体了解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经典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学教材;2.多媒体:使用多媒体设备来呈现古代文学的相关内容。
七、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学的图片和音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2.讲解:介绍古代文学史的起源与发展,以及重要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品;3.讨论: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4.阅读:指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古代文学作品,提高鉴赏能力;5.扩展:推荐学生阅读与古代文学相关的书籍、电影或音乐,拓宽视野;6.总结:概括古代文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主讲教师:武汉强课时计划:48课时使用教材: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隋唐五代文学教案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使修学者全面了解隋唐五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面貌和特点,并对此时期重要的诗歌、散文及其它文学体裁、以及重点作家、作品有较深入的了解,使解读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重点难点:初唐四杰、盛唐边塞诗、王维、李白、杜甫、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李商隐及代表作品;古文运动与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创作。
目录与课时分配:第一讲:隋及初唐文学 4课时第二讲:盛唐山水田园诗 4课时第三讲:盛唐边塞诗 4课时第四讲:李白 4课时第五讲:杜甫 6课时第六讲:中唐前期的诗人 2课时第七讲: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4课时第八讲:古文运动与韩愈、柳宗元的散文 6课时第九讲:中唐其他诗人 4课时第十讲:晚唐文学 4课时第十一讲:唐五代词 4课时第十二讲:唐代传奇 2课时教材:主要教材:《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新1版第一讲隋及初唐文学教学目标:了解了解唐代诗歌繁荣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及发展概况;隋代文学、初唐诗坛概况。
教学重点:宫廷诗的发展与意义,“初唐四杰”及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创作。
教学难点: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隋唐五代文学概况唐代文学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属于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
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二百七十余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
但隋朝只维持了不到30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
隋代文学属于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向高度繁荣的唐代文学的过渡期。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即帝位,建立唐朝。
唐朝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
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公元907年,朱温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
唐代文学出现空前交融与繁荣的局面,其特点有三:其一、继承与创新并重,如古诗继续繁荣,近体诗也产生并臻于完美;骈文继续兴盛,借复古以革新的古文再度崛起。
其二、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并茂,既有王维、三李、二杜、韩、刘等大家,也有很多民间作者,其代表成就是“敦煌文学”,还有很多热衷于俗文学的作家,如王梵志、寒山等。
其总趋势是由六朝末期的贵族化趋向士大夫文人化以至平民化。
其三、诗歌与其它文体并存,唐文学繁荣体现在诗、词、古文、传奇(小说)四种体裁上,其中诗、古文大大发展;词、传奇是新文体。
一、唐诗的繁荣唐诗创造了诗歌史上的辉煌,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样式。
有唐一代,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期。
就表现领域来说,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调来说,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而且还出现了具有美学范畴意义的诗论,如“骨气”、“兴象”、“境界”说;就诗歌形式说,唐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过渡到唐诗的平仄律;一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形成律篇。
创造了既有程式约束又有广阔创造性自由空间的新诗体——律诗。
唐诗的繁荣主要表现为:第一、诗人队伍的扩大和诗歌数量的增多。
有唐300年间,诗歌的发展有如绵延不断的大河,长流不息,留存至今的五万五千多首诗歌,不过是当时诗作中的一部分而已,却已经超出前代遗诗总和的数倍。
唐人选编的诗歌总集就有130多种,于此也可见唐诗创作的繁荣。
数量如此巨大的唐诗不仅出自空前广大的作者群,而且这支队伍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不但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中下层官僚和普通士人热心于诗歌创作,和尚、道士甚至妓女中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也都参与其事。
这样的一支由各阶层人士组成的庞大的作者队伍,对唐诗数量的增长及唐诗面貌的形成必然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诗歌题材的丰富。
诗人的笔触几乎深入到了现实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壮丽的山河、优美的田园,繁华的都市,苍凉的边塞,惨烈的战争,中外的交流,以及朝政的得失,国家的兴衰,阶级的对立,现实的矛盾,民生的疾苦,世态的炎凉,各种素材无不见之于诗;士人的理想追求、愤慨不平、羁愁旅思、离情别恨,无不在诗歌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总之,生活中的一切人和事,无不成为诗歌创作的源泉,人们喜怒哀乐种种情感,无不可以化为新鲜活泼的诗歌语言。
第三、风格流派的繁多。
初唐四杰、上官体、山水隐逸、边塞、新乐府诗人、韩孟诗派等。
明·高棅《唐诗品汇》:“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
”第四、艺术形式的多样。
古体、近体都具备,五古、七古、乐府、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体裁具备。
唐诗繁荣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文学发展的内部原因。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时代”的影响。
“文笔之分”,淡化文学的政治功利目的、政教目的,追求审美意义。
在诗歌方面,辞采声律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
“四声”、“八病”之说为格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散文方面,体裁多样,约有八十多种(应用文体占大部分)。
唐吸取了骈体文形式上的优点,摈弃其辞藻华丽、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的弊端,进行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在传奇小说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六朝的志怪和杂史杂传。
就诗歌形式说,唐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过渡到唐诗的平仄律;一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形成律篇。
创造了既有程式约束又有广阔创造性自由空间的新诗体——律诗。
二、外部原因:1. 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盛景象。
农业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交租、服役、缴纳布帛以代替服役等)。
手工业方面,丝绸和陶瓷都是中国的代表。
中国贸易,“丝绸之路”。
商业和城市,长安约百万人口,有108坊,西市和东市是繁华的商业区。
交通方面,水路:黄河、长江、大运河;海路:广州——日本和波斯(伊朗);陆路:长安辐射全国的交通网。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有了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精力和条件。
(1)提供闲暇,以便进行娱乐或文学创作;(2)提供游历天下的可能,促进山水诗、描写都市生活和交游生活的诗的发展;(3)文人的商业意识增强。
如“润笔”、陈子昂的“买名”;(4)文人的精神风貌改变,影响诗歌等创作,如浪漫、豪迈的风格。
(5)市民文学开始出现,如传奇、词、变文等。
2. 政治因素:唐代政治结构与前朝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重要之一是确立了以皇族地主为中心、广泛包括亲贵功臣、门阀世族、庶族地主、富商、僧侣等地主阶级各阶层的品级联合统治。
唐选拔官吏不同于魏晋南朝的“九品中正制”重世袭、重门阀。
唐有七大姓,但轻阀阅、重科举。
通过科举,为下层士子参与政治开辟了道路,庶族地主崛起。
唐朝科举、政治、文学关系紧密。
特别是唐科举对文学的影响:(1)形成整个社会重视文学的风尚。
由于进士科的竞争异常激烈,并且唐天宝以后以诗赋取士已经成为固定的格局,“它主要以文词优劣来决定举子的去取”,因此文风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唐武后朝之后,文风日渐华靡。
沈既济曾说:“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
永隆中,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寝以成风。
”这样,逐渐形成了“缙绅之徒,用文章为耕耘,登高不能赋者,童子大笑”的社会风气。
(2)重视诗赋艺术技巧,讲究声律对仗。
严羽:“唐诗盛于我朝,以诗赋取士。
”(3)“行卷”、“纳卷”、“温卷”对文学创作有影响。
文人士子们为了猎取功名,博得主考官的赏识,纷纷找各种关系拜谒权贵,向他们投诗献文。
(4)提供创作素材。
送人应试、贺人及第、慰人下第的诗极多。
(参阅: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3. 文化因素:唐诗的发展与文化的昌明、繁荣有这不可分割的联系,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是相互影响、渗透的。
(1)南北融合、东西一统的“大家族”文化。
(2)科举及学校教育使得人们的文化素质提高;(3)史学、经学的发达。
二十四史中,唐修了八史:梁、陈、南、北、晋、隋、北齐、北周史。
另有刘知己《史通》。
出现了王通、孔颍达这样的大儒和大经学家。
史学对史传文学有影响,如《段太尉逸事状》、《张中丞传后叙》等。
(4)各种艺术门类的相互影响。
书法:楷书中有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草书中有张旭、怀素。
李白诗、张旭字、裴旻舞为“三绝”。
绘画和雕塑:阎立本、吴道子的人物,“吴带当风”;韩干的马;王维的山水。
敦煌壁画及佛像雕塑等。
大量的题画诗出现,及“诗中有画”、以画法入诗。
苏轼: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
音乐:古诗中很多是和乐歌唱的,如乐府,七绝被称作“声诗”。
燕乐的发展产生了词。
许多诗人的诗作与音乐有关:《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琵琶行》。
舞蹈:全唐诗中有许多描写舞的,《公孙大娘剑舞》、《霓裳羽衣舞》。
4. 宗教因素:唐代实行宗教自由的宗教政策,三教九流并行其道,除儒、释、道三教外,另有一些异教,如景教、祆教、摩尼教等也传布。
儒、释、道三教兼重的。
如玄宗亲注《孝经》、《道德经》、《金刚经》是证。
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
”老庄思想与道教有所不同:老庄思想给文学艺术带来的是一种偏于含蓄冲淡、自然悠远的审美情趣,一种充分净化了的纯净、和谐、安宁的自然意象群,一种以对内心体验的“表现”为主的艺术思维方式。
道教给文学艺术带来的,乃是一种追求绚丽神奇的审美情趣,一种色彩缤纷、瑰玮怪诞的意象群,一种近乎沉浸于幻觉之中的热烈想象力。
5. 现实生活因素:寒士,地主阶级里面居于中下层的文士,包括不同门第和出身的人。
他们多通过科举跻身庙堂,提出或在一定程度上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们是文学的生产者,其思想、心态、生活直接影响到文学创作。
二、词曲子词的简称,是隋唐以后出现的新文体,是随着燕(宴)乐的兴起而出现的。
“敦煌曲子词”是最早的词,产生于民间。
盛中唐时为文人所喜,中唐时已出现大量的文人词了。
晚唐五代词已很成熟,有两大创作中心:一是西蜀,“花间词人”——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二是南唐,“二主一臣”——李璟、李煜与冯延巳。
三、散文骈体:占主导地位;古文:韩柳古文运动,以恢复儒学为旗号而进行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新,以清新质朴的散体文代替华美空洞的骈体文。
四、传奇即文言短篇小说,以区别后来戏曲等。
唐时,小说作为残丛小语,不比古文之高文,鄙之曰“传奇”。
得名于晚唐裴铏所编《传奇》小说集。
传奇“有意为小说”:结构、篇幅、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都已成熟,标志着小说文体的确立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