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文字校对笔试试题答案

文字校对笔试试题答案

文字校对笔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穿流不息B. 川流不息C. 串流不息D. 传流不息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曾说过:“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句话,我们必须牢记。

B. 他曾说过: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句话我们必须牢记。

C. 他曾说过:“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话我们必须牢记。

D. 他曾说过: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句话我们必须牢记。

答案:A3.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B. 这个问题复杂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C. 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是超出我们预期的。

D. 这个问题复杂性,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答案:C二、填空题1. 请将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他的话让人听起来很顺耳,但细想之下,却发现其中充满了矛盾。

”改正后:他的话让人听起来很______耳,但细想之下,却发现其中充满了矛盾。

答案:顺2. 请将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词语替换:“他的演讲充满了豪言壮语,让人听了热血沸腾。

”替换后:他的演讲充满了______,让人听了热血沸腾。

答案:激昂慷慨三、改错题1. 原句: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我大相径庭。

改正后: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和我有______。

答案:分歧2. 原句:这部电影的情节跌宕起伏,让人目不暇接。

改正后:这部电影的情节跌宕起伏,让人______。

答案:目不转睛四、简答题1. 请简述“的”、“地”、“得”的用法区别。

答案:“的”用于形容词、名词之后,用于修饰名词,如“红色的苹果”;“地”用于形容词之后,用于修饰动词,如“快速地跑”;“得”用于动词之后,用于修饰形容词,如“跑得快”。

2. 请解释什么是“语病”,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语病是指在语言表达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规范的现象,包括错别字、成语误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逻辑混乱等。

初级出版考试校对题练习及答案

初级出版考试校对题练习及答案

初级出版考试校对题练习及答案初级出版考试校对题练习及答案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试题,试题是学校或各主办方考核某种知识才能的标准。

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级出版考试校对题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级出版考试校对题练习及答案篇11.阅读下面一段文章,找出其中的错别字和标点差错,并加以改正。

爱看好莱坞影片的人,大慨都看过《宾虚》一片。

它是根据一部同名小说改编的。

作者路易斯.华莱士,原是美国内战时期的一名南军的将军。

这部片子所描写的,是纪元初一个古罗马的故事,其中车战的彬、大场面,最扣人心弦。

哪些驾车的战马,也颇为了得,只址作者用,来称呼他们的名字,却犯了个“时代的错误”:如一匹马名“天狼星”,还有一匹名“参宿2”等……。

因为这些星宿的名字,是公元1000年由阿拉伯人命名的,《宾虚》的故事却发生在公元初。

这就好比李逵的腰里掖的不是两把板斧,而是一把枪一样。

除《宾虚》之外,华莱士还有一本很不错的小说.那就是“印度王子”,一般供我国学生阅读的英语简宜读物里.都会收有这一本书。

但一涉及天上的事,华莱士开口即错。

这故事里说一个天文学家。

半夜站在印度一户人家的屋顶上看星星,居然看见了金星。

要知道在印度,也如我国一样,人在半夜是看不见金星的。

这时侯,它还躲在西方的地平线下,只有到了天要破晓时,它才露头于西方。

《诗经》《大东》里有句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这启明与长庚,说的都是金星,既晨见于东方者叫“启明”,夕见于西方者叫“长庚”。

印度与我国均是东方的国家,能看见金星的时间,相差不会很大。

华莱士生于西方,又不懂天文的常识,就“以此推彼,想当然耳。

2.下面一篇科普短文中,有数字、单位和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地方,请直接在文中一一改正。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4大类。

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校对方法和技巧试题

校对方法和技巧试题

校对方法和技巧试题出题人:段雅飞分值:100一、选择题(20分)1、校对的基本方法有四种:、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A、对校法B、点校法C、唱校D、通校法2、《校雠广义.校勘编》将本校法的具体运用归纳为四条,下列错误是。

()A、据相同的词句校勘。

B、据相同的句式校勘。

C、据对文校勘。

D、据词义校勘。

3、校《吕氏春秋.当务》,有“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句。

本句上下凡表此义均用”不可而”,本句亦应改为“不可而置妾之子”。

此种校对运用了那种检查方法?()A、用字对应B、用语对应C、承接对应D、用词对应4、古籍校勘的“他校法”所用的“他书”,主要有几种?()A、2种B、3种C、4种D、5种5、现代校对的“他校”用以校对符号的书籍是()A、《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B、《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C、《量和单位》D、《标点符号用法》6、根据历代校雠家总结理校的经验,认为理校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A、语言、体例、事实 B、词语、体例、事实C、语言、体例、史实D、词语、体例、史实7、现代校对的特点之一,是、、。

()A、少主体、多校次、多交叉B、多主体、多校次、多交叉C、多主体、多校次、少交叉D、少主体、多校次、少交叉8、一般图书的行距为同字号的。

()A、1/2B、1/3C、2/3D、1/59、采用折校技术,视线移动一般有三种方式,除了。

()A、平行式B、曲线式C、X字式D、Z字式10、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校对符号及其用法》国家标准(GB\T14706—93)。

()A、1981B、1992C、1991D、1982二、填空题(10分)1、“对校法”主要用于“”和“文字技术整理”,“”已经成为现代校对的主要方法。

2、理校法与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不同,它不采用比照异同的方法,而是采用的方法。

3、校对技术监控内容有三:,校对质量监控,质疑排疑监控。

4、校对基本属性:文字性、技术性、。

三、判断题(10分)1、校对工作者创造了“二三连校”的人机结合模式:人工一校—改版—机器二校—人工三校—改版。

第三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校对人员专用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第三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校对人员专用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2011年第三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校对人员专用试题)请将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指定的括号中。

在选项上画“√”或“×”无效。

1.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是( )。

A .受理 朝庭B .掂记 矫健C .掺假 锻炼D .辍学 背诵E .就座 涌跃2.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是( )。

A .枯燥 救生圈B .烦琐 青棵酒C .赝品 叫花子D .震憾 侃大山E .拖踏 捋胳膊3.下列成语中,有错误的是( )。

A .香消玉殒 墨守陈规B .旁征博引 相辅相成C .渺无音讯 绿草如茵D .粗制烂造 三顾茅庐E .相形见拙 肆无忌惮一、多项选择题(共36分,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至少有1正确项少选,所选的每个正确选项得0.5分。

4.下列语句中,词语使用有错误的是()。

A.一会儿工夫,他就用铅笔画好了草图,惟妙惟肖。

B.在昨天的供货商勾通会上,总经理承诺进一步缩短付款周期。

C.谈判陷入僵局,室内的空气也仿佛凝固了,双方代表都一言不发。

D.老李向上级部门如实反应了公司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E.他从老师那里不但学到了精堪的绘画技巧,而且学到了为人处事的艺术。

5.下列语句中,成语使用有错误的是()。

A.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B.现在少数媒体爱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笔走龙蛇,离低俗越来越近。

C.我们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虽然难免邯郸学步见效慢,但很快就有了起色。

D.我本来想学理科专业,妈妈却要我报考文科专业,这不是差强人意吗?E.他在建筑抗震研究方面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撰写出这样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6.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用法正确的是()。

A.“防治手足口病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情,”省领导在慰问患者及其他人员时说,“必须坚持生命第一的理念,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B.国家有关法律文件对非法制造、贩卖、运输、持有毒品、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植物、引诱、教唆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等,都作了相应的处罚规定。

校对考试题目答案

校对考试题目答案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文字功底摸底测试一、填空题(共25分)ɡuǒjiā chuān lìɡōnɡ1. 食不()腹汗流()背()流不息伶牙( ) 齿鬼斧神()tïu yïu shìyōnɡtí2. 走( )无路怨天()人寻物启()蜂()而入金榜( )名ɡâyuán chīchãn jiǎn3. 天()一方幅()辽阔()之以鼻寥若()星挑肥( ) 瘦zhìlújiãzībì4. 鳞次()比当()卖酒直()了当运送物()惩前()后Zhào câjiāào lì5.()之即来()隐之心晚会()宾桀()不驯风声鹤()zhùcháxiázhèn yì6. 别出机( ) 立案侦()白璧无()亲自坐()两人对()bìxún biàn zhǎnɡɡǔ7. 蓬()生辉( )规蹈矩( ) 证施治头昏脑( ) 悬梁刺( )ɡānɡzhōu mìmǔshǒu8 井()山满( )里哈()瓜大( ) 指戴( ) 饰fēnɡzhēnɡyîu jiǎo bù9麻()病综合()座()铭挖墙( ) 三( ) 曲ɡānɡtàn qǐnɡxuán lïu10 金()钻活性()( )刻间主( )律捅( )子二、改错题A 下列词语中有无差错,如果有,请画出并改正。

( 共25分)1. 苍海桑田喜忧掺半迫不急待精神矍烁义气用事2. 烧一柱香冒然行事拾人牙惠卓而不群仗义直言3. 察颜观色蛛丝蚂迹参与赌搏插科打浑一愁莫展4. 训养军犬融汇贯通经验老道如雷灌耳挺而走险5. 神态安祥传种接代不径而走出奇致胜时过景迁6. 山青水秀有始以来好高鹜远清沏见底默守成规7. 沉湎其中欢渡春节金壁辉煌暇不掩玉棉里藏针8. 因势力导不落巢臼饮鸠止渴绿草如荫伏首帖耳9. 一轰而散相形见拙磬竹难书锱珠必较行迹可疑10.各行其事手屈一指悠哉游哉世外桃园香消玉陨B.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误。

编辑校对试题及答案

编辑校对试题及答案

编辑校对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啊!
B. 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我说:“我叫张三。


C. 我们去公园玩,还是去图书馆看书?
D. 我最喜欢的运动是篮球、足球和排球。

2. 根据题目要求,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明确,需要进一步修改。

D. 我们一定要克服困难,争取早日完成这项任务。

二、填空题
3. 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使句子通顺。

“他______地走进教室,坐在了第一排。


4. 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尽管他______了很多次,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


三、改错题
5. 下列句子中存在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因此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四、简答题
6. 简述编辑校对的基本流程。

五、论述题
7. 论述编辑校对在出版工作中的重要性。

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B
二、填空题
3. 轻手轻脚
4. 尝试
三、改错题
5. 将“不仅...而且...”改为“不但...而且...”。

四、简答题
6. 编辑校对的基本流程包括:初校、复校、终校和审校。

五、论述题
7. 编辑校对在出版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在:确保出版物内容的准确性、语言的规范性、版面的整洁性,以及提升出版物的整体质量。

校对测试题及答案

校对测试题及答案

校对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明查秋毫B. 再接再励C. 一愁莫展D. 穿流不息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问我:“你去哪里了?”B. 她喜欢的颜色是红色、蓝色和黄色。

C. 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吧,怎么样?D. “你来了,”他说,“我等你很久了。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经过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改善。

B.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考试。

C. 为了防止这类事件再次发生,公司采取了新的安全措施。

D. 这部电影的情节非常紧张,让我看得津津有味。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正确成语的一项是()。

A. 他对这个项目的成功抱有厚望,可以说是望眼欲穿。

B. 面对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不屈不挠。

C.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真是绘声绘色。

D. 她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非常深刻,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法错误的一项是()。

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C. 我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了几本书。

D. 她因为害怕,所以不敢一个人走夜路。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6. 请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A. 一()莫展B. 再接再()C. 明()秋毫D. 穿()不息7. 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A. “你来了,”他说,“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她说,“我等你很久了。

”8. 请将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更正。

A. 经过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改善。

(“改善”更正为“提高”)B. 为了防止这类事件再次发生,公司采取了新的安全措施。

(“再次”更正为“重演”)9. 请将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错误更正。

A. 他对这个项目的成功抱有厚望,可以说是望眼欲穿。

(“望眼欲穿”更正为“寄予厚望”)B.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真是绘声绘色。

(“绘声绘色”更正为“声情并茂”)10. 请将下列句子中的语法错误更正。

校对题[整理]

校对题[整理]

一、选字填空(每题2分,共10分)下列句子各空一字,同时各列出两个供选择的字,请选择其中一字填在括号内,并简述选择的理由。

1.人民英雄纪念碑()落在天安门广场中央。

供选择的字:座坐选择的理由:2.登上紫金山,城市的()杂戛然而止。

供选择的字:噪嘈选择的理由:3.要做好校对工作,必须做到心无旁()。

供选择的字:骛鹜选择的理由:4.没有刻意()染的宫闱秘史。

供选择的字:宣渲选择的理由:5.万里长江一()千里,东渐于海。

供选择的字:泻泄选择的理由:二、改错(每题1分,共6分)下列成语有无错别字?如有,请指出,并写出正确字。

1.破斧沉舟()2.变本加利()3.各行其事()4.明火执杖()5.以老卖老()6.不径而走()三、诊治语病(任选答3题,每题2分,共6分)下列句子都有语病,请诊治。

1.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紧急救助》,叙述了田园大酒店的打工妹秀秀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受伤,造成动脉破裂,生命危在旦夕。

2.会议一连开了七八天,讨论的问题很多,情况非常热烈。

3.五位县级领导和二十位局区级领导,亲自联系一个贫困村,为该村脱贫出谋出力。

4.这是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5.改革已经方兴未艾。

四、改正表达错误(任选答3题,每题2分,共6分)下列句子存在错误,请改正。

1.名震京津的四大张张鸿玉、张魁元、张连生、张鹤年相继到这里光临指导。

2.只要把自己的知识同企业的命运结合起来,便不愁有用武之地。

3.凡在科学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方获得成功的。

4.世乒赛的男女单打决赛,都是中国选手争夺冠亚军。

五、逻辑错误识辨(每题1分,共4分)下列句子均存在逻辑错误,它们的错误性质分别是:①对应失当;②自相矛盾;③推理错误;④误用否定。

请识辨各句错误的性质,并将相应的序码填在句后括号内。

1.当年这些豆蔻年华、英俊活泼的空中女将,如今都已年逾花甲。

当记者问到谁是第一架飞机机长时,年近六旬的周映芝自豪地说:“我是。

校对试题及答案

校对试题及答案

校对试题及答案### 校对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 从东向西- B. 从西向东- C. 从北向南- D. 从南向北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 A. 根- B. 茎- C. 叶- D. 种子答案:D(注: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3. 以下哪种维生素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摄取的?-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答案:D(注:维生素A、B、C人体可以合成或转化,但维生素D需通过日晒或食物摄取)#### 二、填空题1. 牛顿的第二定律表明,力等于________与________的乘积。

答案:质量乘加速度2. 光年是天文学中用来表示________的单位。

答案:距离3.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________。

答案:皮肤####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概念。

答案: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链,它描述了能量和物质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传递过程。

2. 什么是光合作用,它对地球生态系统有何重要性?答案: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阳光能量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它是地球生态系统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的基础,为大多数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 四、论述题1. 论述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答案: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的互动性和个性化水平。

它通过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学习更加灵活和便捷。

同时,信息技术也促进了教育公平,让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 五、计算题1. 一个物体的质量为5千克,受到的重力为49牛顿。

请计算该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假设月球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1/6)。

答案:首先,根据公式 \( F = m \times g \) 计算地球的重力加速度:\( g_{地球} = \frac{F}{m} = \frac{49}{5} = 9.8 \,\text{m/s}^2 \)。

第五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试题 校对人员专用试题 部分答案

第五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试题 校对人员专用试题 部分答案

第五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试题(校对人员专用,答案)一、多项选择题(30分,含15小题,每小题2分)1.A C E2.B C D3.B C E4.B E5.A C D E6.A B C E7.B C D E8.A B E9.A B C E10.B C D E11.A C E12. A C D E13.A B C D14.A B C E15.B C D E二、填空(10分)(每小题1分)1.蝉、崴。

共1分,每处0.5分2.zhǎngyòu 、qiǎké。

共1分,每处0.5分。

有字母差错视为该词错误。

未标音调、音调错误、分节错误、大小写错误中只有一个,该词减半给分。

音调、大小写、分节有两个错误,该词不给分。

3.Tú Yōuyōu 、qīnghāosù 。

同上判分4.扉页的背面,或主书名页的背面5.索引6.1937年7.福摩萨,或福尔摩沙,前面两种表述中用字有混用,可酌情给0.5分。

8.低俗粗俗媚俗。

填写至少一个但不全,或填写“三俗”,给0.5分。

出现“通俗”给0分。

9.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1”写成“二十一”,或漏“21世纪”,减半给分。

10.创新、绿色。

共1分,每处0.5分。

“绿色”写成“生态”“环保”可减半给分。

(每题0.5分)(√)1.某图书一级标题占6行、二级标题占4行,当这两级标题连续出现时,总占行数通常要少于10行。

(√)2.分栏排的图书版面中,较大的插图可以超出本栏的限制,占用相邻栏的版面。

(√)3.折栏排(或称转栏排)的表中,重复各部分的表栏数和表行数都应相同。

( × )4.校样中遗漏了原稿中手工添加的两行文字,只需在校样中注明所遗漏文字在原稿中的页码和行数即可。

( × )5.承担各校次校对的每一位校对人员都必须核对正文标题与目录文字是否一致。

( × )6.图书中需排续表时,都可以将表往后移数行,从而避免排续表而多占用版面。

校对水平测试题答案

校对水平测试题答案

试题答案一、 字形辨析威胁既往不咎认罪伏法寓教于乐驱使(或趋势) 博弈 勾兑相映成趣 门可罗雀 心悦诚服行踪诡秘 甘拜下风 气喘吁吁神经末梢 百舸争流 一摊血搀扶惟妙惟肖生死攸关疾风知劲草譬如先发制人丰功伟绩彪悍冰炭不容蓬头垢面组胺类药物二、标点部分A1. “扯淡!”钟离汉打断了姐夫的话,一挥手, “你的病,我就能医。

”2.盲人在这种盲道上行走,踩着脚下凹凸不平的砖块,便可知道往哪个方向走。

3. 《湖畔》中人物的对话, 《鲜花开放的地方》中环境的点染, 《大钱饺子》里的铺叙议论,都十分富有特色。

B. 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景规划包括: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环境的治 理与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吸引投资的组织营销方式和鼓励措施等 。

三、句子部分1.句后加“的故事”5.年近花甲与年近六旬矛盾。

改一处即可3.非常”删去 6.逻辑颠倒4.删去“已经”7. 公元 390 年,八百年后8.鞍山市委书记张杰辉、市长谷春立 9. “李亮”改为“李某” 10. “罪犯”应改为“犯罪嫌疑人”2.情况——气氛腈纶档次遨游四、文章改错A,共 10 处,考察逻辑与语言。

谁最有作案的条件和动机?一名保安进入警方视线警方通过种种迹象分析认为,每天晚间只有保安人员有接触黄白玉观音的条件,所以此案很可能是内部人所为。

那么会展中心晚间都有哪些内部人呢?保安部杨经理很快给出了答案,“只有保安人员,但保安人员不会干这种损事吧?!”于是,案发两天内当班的 6 名保安人员的名单,很快摆在了民警面前。

经过对 6 名保安人员逐一分析,保安郑某嫌疑最大。

郑某家住黑龙江哈尔滨市巴彦县,两年前举家来到岫岩。

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又没有经济来源,半年后郑某又随全家人回到原籍。

2009 年 11 月初,因为其姐姐嫁到了岫岩,郑某又回到岫岩。

不久,经人介绍,郑某来到中国玉雕会展中心成为了一名保安,且住在会展中心,每月工资近 800 元。

英语答案校对和问答题参考答案

英语答案校对和问答题参考答案

Unit 3判断题第一题和选择题第一题(C选项)貌似矛盾。

问答题:1、What are som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tish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How has the English monarchy evolved gradually to the present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A: ①the official head of state is the monarchy with traditional and symbolic power. The government is elected by people and governs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②In ancient times, the monarchy ruled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ancient doctrine “Divine right of God”. At that time , monarchy had great power. In the medieval time , when the King’s own wealth could n’t cover royal expenses, he would try to persuade the Great Council to give him some extra money.By the 13th century, Kings widen the Great Council to raise more money. In this way, the Great Council came to include who were summoned by name and representatives of communities.The power of parliament became bigger and bigger over time. In the 17th century , the Civil War broke out which was rooted in a dispute of the power of the King and Parliament. The roundheads representing the Parliament defeated the royalists. But a restoration to the throne was achieved by CharlesⅡ in 1660.In 1688, the King agreed to declare that governing without the parliament is illegal in the Glorious Revolution.In 1689,the Bill of Right was passed by parliament which make sure the King would never be able to ignore the parliament.2、How did the doctrine of the “divine right of king”,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lead to the Civil War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revolution of the 17th century A:① It was held that the sovereign derived his authority from God not from hissubjects. So the sovereign can do whatever he likes. But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power of Parliament , king’s power was limited. The Civil war was rooted in a dispute over the power of the king and parliament.② there were two revolutions of 17th century: the civil war and the glorious revolution.The civil war was led by the roundheads that representing Parliament defeated the royalists. The roundheads succeeded in ousting the monarchy, CharlesⅠ, in 1642 and ruled for 18years before the monarchy, Charles Ⅱ, was restored.The glorious revolution happened in1688, when the king James Ⅱ also tried to govern without the consent of the parliament. Leading politicians and authorities of the church ask James’son-in-law William of Orange, to replace him. In return, William promised these representatives that he will declare that governing without the parliament consent to be illegal.In 1689 parliament passed the Bill of Right that the king would never be able to ignore parliament.3、What is the history of English parliament What role did the parliament play in the civil warA:①The term was first used officially in 1236 to describe the gathering of feudal barons and representatives from counties and towns which the king occasionally summoned if he wanted to raise money. By the 13th Century, king found they could not make the ends meet by asking money from this quite small group, and so they widened the Great Council to include representatives of counties, cities and was in this way that the Great Council came to include both those who were summoned “by name”(the House of Lords)and representatives of communities(the House of Commons).The two houses exist today collectively we call them the Parliament.②Parliament represents the community ,having no real political right ,and It was the effort to reassert the rights of Parliament that led to the civil war.4、Discus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British constitution A: Israel and Britain are the only two countries without written constitutions. The foundations of British Constitution are laid out in : ①statute law which are passed by Parliament.②the common law : laws which have been written through common practice in courts. ③ conventions : rules and practices which do not exist legally but are nevertheless regarded as vital to the working of government.5、Why does the author say that parliament is supreme in the British state What function does parliament have What role does the Queen (king) and Prime Minister play in British governmentA: ①parliament can change the terms of Constitution and there are not legal restraints upon it.② First, It pass laws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Second, It provides the means of carrying on the work of government by voting for taxation.Third, It scrutinizes government policy, administration and expenditureFourth, It debates the major issues of the day.③ The Queen is the head of executive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legislature, head of the judiciary, commander of chief of the armed forces, a confidante to the prime minister.④ the prime minister is the leader of the party which wins the most supporters in the Commons. He form the government.6、What kind of institution is the house of Lords What role does it play in the British government.A:① The house of Lords is made of the Lords Spiritual (archbishops and most prominent bishops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and the Lords of Temporal (everyone else)② peers speak and vote as individuals in parliament , not as representatives of the great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Because the house of Lords is a part of the parliament ,it must agree to pass a given legislation before the legislation is put into effect.(课本40页第四段)Unit 71、(1)The purpose of school is to provide children with literacy and the other basic skills they will to become active members of society. But the purpose of the British education system is also to socialize children.(2)开放题2、The controversies in education system reflect the deeper divisions in British society as a whole. Britain is a society in which social class is still very important: class inequality can be erased or continued according to educational policy. If you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social class, you can understand a great deal about British culture and society.3、(1)When the Germans began dropping bombs on British cities,750000 school children were “evacuated” to live in the countr yside where it was hoped they would be safer. Schools were closed or used for war purposes and education continued in the countryside on an hoc basis.(2)more equality(3)①The result was the 1944 Education Act which made entry to secondary(middle)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meritocratic”.②In the 1960s,comprehensive schools were introduced all over the country, which ended the division between grammar schools. Entrance exams were abolished and schools were no longer al lowed to let children “compete” for places.4、Universities, reflecting the trend throughout the education system, have traditionallyvbeen rather elitist. Most students were from the middle classes, attended good schools, performed well in their A-levels and received a fully-funded placein a university.5、(1)The open University offers a non-traditional route for people to take university level courses and receive a university degree. People can register without having any formal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s. They follow university courses through textbooks, TV and radio broadcasts, correspondence, videos, residential schools and a network of study centres.(2)开放题Unit 9I.TTFTT FFTTTII.CDBAA CBCAAIII.1.reading newspapers2.national, daily3.quality4.the Guardian5.the tabloid6.censorship7.th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8.BBC One;BBC Two9.The tabloids10.The Financial Time11.The Official Secret Act12.Functions, cultureIV.1.quality papersone of the categories of the national dailies which carry more serious, in-depth articles of particular political, reviews and feature articles about high culture. They are also referred as the ‘’broadsheets’’ and their readers are generallya well-educated middle class audience.2.tabloidsa small format newspapers with color photos and catchy headlines. Usually interested in scandals and gossip about famous people.3.the TimesThe Times began publishing in 1785 and it is the United Kingdom’s oldest daily newspaper.4.BBCTh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Founded in 1927 as a public service radio st ation and later moved in television. It’s Britain’ main public service broadcaster which has 2 channels.Questions1.Because for most British people, most day begin with a look at the morningnewspapers. On an average day, 90% of Britons over the age of15 read a national or local paper. And in the evening, most Britons settle down to watch some television:96%of the population watch TV at least once a week.They provide people with information about political and social issues; provideweather reports; carry advertising; provide people a forum for people to express their views or seek advice. But British medi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endering a national culture.2.British newspaper culture is unusual in the extent to which class educationaldifferences are reflected in the newspapers people read. Although most newspapers are financially independent of political parties, they often express particular political views and most people will choose to read a newspaper which accords with their own fellings.Newspaper reading in America is a mainly middle-class habit, but in Britain the “lower classes” are also regulars.3.There is no particular state censorship, but many British laws limit the freedomof the press. The media such as journal is also affected by the Official Secrets Acts, a legal act which stipulates that all government information is kept secret unless the government says it can be released.4.The BBC is funded by license fees and viewers must buy a license each year fortheir TV set. Because the BBC is funded by license fees, there are technically no commercials, although between shows there are trailers for upcoming shows and promotions for products associated with the BBC.Unit10一.判断、选择、填空校对判断10. F P157 Scotland Line 2 (In Ireland [Scotland], New Year’s Eve…)填空4 Royal Ascot P153 Line3二.问答Q1: Find some examples from the text to demonstrate how Christian Churchhas influenced the sports and leisure activities of the British.A1:Example 1: Sunday is still the day that most people have off in the UK because it is the day of the week when everyone traditionally went to Church.Example 2: Tennis was invented in Britain and it owes its origins, literally, to the Church. Church records indicate that by the mid-15th century, people were making a game of bouncing a ball off the side of their local churches or cathedrals, fisrt using the hand, and later a racquet.Q2: Why is cricket very English Why does the author believe that cricket was associated with a set of English valuesA2:Cricket was one of the very first team sports in Britain to have oragnised rules and to be played according to the same rules nationally.In the 19th century, cricket became a “snob” game played by boys who attended public schools. As generations of public school boys grew up to become the civil servants and rulers of the UK, cricket became associated with a set of English values, in particular the idea of “fair play”which characterized British governmentQ3: How do the British celebrate Christmas In what way does this holiday and the ways of celebration in Britain reflect Western cultural tradition in general and British traditions in particularA3:Form ancient times there are many Celtic or pagan traditions such as decorating the house with evergreen plants like holly and ivy, or kissingunder a twig of mistletoe. Nowadays Christmas is celebrated by exchanging gifts and Christmas cards, preparing holiday foods and decorating homes and workplaces its coloured lights Christmas trees and ornaments. There are three ways that are particularly British: one is the Christmas Pantomime. It is a comical musical play usually based on a popular traditional children’s story, there ar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the play: the main male character, “the principal boy”, is played by a young woman, and “the Dame”, often an ugly woman, is played by a man. Another British Christmas tradition is to hear the Queen give her Christmas message to her realm over the television and radio. She usually talks about the year that has passed and expresses her hopes for the future. A third British tradition, which is also celebrated in countries with British heritages, is Boxing Day, which falls on the day after Christmas. Traditionally, it was on Boxing Day that people gave Christmas gifts or money to their staff or servants. Now that most British people do not have servants, this custom is no longer observed. However, a new Boxing Day custom has emerged, in the cities at least: shopping. Shops open up to sell off all their Christmas stock decorations, food, cards and gift items at low prices. Q4: In what way are the Welsh people different from England, Scot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 in celebrating their holidays[书上木有答案]下册 Unit 4判断题第8题没有在书中找到答案。

校对考试题及答案

校对考试题及答案

校对考试题及答案考试题目:校对的重要性及方法在学术和出版领域,校对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它不仅确保了文本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而且对于维护作者和出版机构的声誉也至关重要。

本考试旨在评估学生对校对基本理念、原则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校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文本的文学价值B. 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一致性C. 增加文本的篇幅D. 降低出版成本2. 以下哪项不是校对的基本步骤?A. 阅读B. 核对事实C. 编辑格式D. 创作内容3. 在校对过程中,发现作者的笔误应该:A. 直接修改B. 标记并通知作者C. 忽略不计D. 替换为校对者认为正确的内容4. 校对者在工作时应该保持:A. 完全客观B. 完全主观C. 作者的视角D. 读者的视角5. 以下哪项不是校对中常见的错误类型?A. 语法错误B. 拼写错误C. 事实错误D. 创意不足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校对过程中的“三读法”是什么?2. 描述在校对过程中如何避免“校对者盲点”?3. 阐述为什么在电子文档中进行校对比纸质文档更有效?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1. 假设你是一本书的校对者,作者提交了以下段落,请指出其中的错误并给出修改建议:“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地描述了他在非洲的冒险经历。

他提到了一次他如何勇敢地与一只狮子搏斗,并最终成功地逃脱了。

然而,他在文中提到了‘我与狮子搏斗了一个小时’,但根据上下文,这显然是不真实的。

”2. 你是一名专业校对者,被委托校对一篇学术论文。

在审阅过程中,你发现作者在引用数据时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

请描述你将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并给出你的建议。

四、论述题(共30分)论述在数字化时代,校对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答案一、选择题1. B2. D3. B4. A5. D二、简答题1. “三读法”是校对过程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快速阅读以把握整体内容,细致阅读以发现细节错误,以及最后通读以检查整体流畅性和一致性。

编辑校对试题及答案

编辑校对试题及答案

编辑校对试题及答案编辑校对试题及答案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试题的准确性、答案的可靠性以及整个试卷的质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编辑校对试题及答案的重要性,讨论如何进行编辑校对以及一些常见的编辑校对错误。

一、编辑校对试题及答案的重要性试题是评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工具,它们需要准确、清晰和全面。

编辑校对试题及答案可以确保试题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如果试题或答案存在错误或模糊不清的地方,将对学生的评估结果产生误导性的影响,给学生带来不公平。

二、编辑校对的步骤1. 仔细检查试题的语法和拼写错误。

编辑应该关注试题中的语法和拼写错误,确保每个试题都符合语言的规范和标准。

对于书写不规范的试题,需要进行纠正,使其更加规范和易于理解。

2. 检查试题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编辑应该确保每个试题都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考查的内容,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或不明确的词汇。

此外,编辑还应该检查每个试题的准确性,确保试题正确地反映了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3. 确认答案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编辑应该仔细检查每个答案的准确性,确保答案与试题的要求相符合。

此外,编辑还应该检查答案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避免存在歧义或不完整的答案。

4. 保护试题的机密性。

编辑在校对试题和答案时,需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确保试题的机密性。

编辑不应泄露试题内容和答案,以免影响试题的公正性和保密性。

三、常见的编辑校对错误1. 语法和拼写错误。

如果试题中存在语法和拼写错误,将给学生造成困扰,并可能影响学生对试题的理解和答题的准确性。

2. 试题不清晰或不准确。

试题中使用模糊不清的语言或不明确的词汇,将给学生带来困惑,影响试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答案不正确或存在歧义。

答案的错误或存在歧义,将导致试题的评分不公平,给学生带来不正当的评价结果。

4. 试题未按规定格式编排。

试题的格式应符合规定,如字体、排版、目录等。

不按规定的格式编排试题,可能会影响试题的整体质量和美观程度。

校对测试题及答案

校对测试题及答案

校对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拼写正确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B. 锲而舍之C. 锲而舍之(错误)D. 锲而不舍(错误)答案:A2. 根据题目所给的句子,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尽管他历经挫折,但仍然________,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A. 锲而不舍B. 锲而舍之C. 锲而不舍(错误)D. 锲而舍之(错误)答案:A二、填空题1.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适当的词语。

他________地工作,终于取得了成功。

答案:锲而不舍2. 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尽管困难重重,他________,最终完成了任务。

A. 锲而不舍B. 锲而舍之答案:A三、判断题1. “锲而不舍”是形容一个人坚持不懈的意思。

()答案:正确2. “锲而舍之”是形容一个人坚持不懈的意思。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解释“锲而不舍”这个成语的意思,并给出一个使用该成语的句子。

答案:锲而不舍,形容一个人坚持不懈,不放弃。

例如:他锲而不舍地学习,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2. 请解释“锲而舍之”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指出它与“锲而不舍”的区别。

答案:锲而舍之,形容一个人中途放弃,不再坚持。

与“锲而不舍”相反,前者强调放弃,后者强调坚持。

五、论述题1. 论述“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答案:(此处为开放性问题,答案应根据个人理解和分析进行阐述。

)六、改错题1. 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拼写错误,并在括号中给出正确的词语。

尽管他历经挫折,但他锲而舍之,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答案:(锲而舍之)应改为(锲而不舍)2. 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错误。

他锲而不舍地工作,但最终没有取得成功。

答案:(锲而不舍)使用正确,无需改正。

校对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

校对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

招聘校对岗位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校对常见错别字的是:A. 装帧B. 潇洒C. 惊愕D. 漏洞2、下列关于校对工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 校对工作只负责检查文稿的错别字B. 校对工作无需考虑文稿的版式设计C. 校对工作完成后,无需进行再次审核D. 校对工作应在作者完成初稿后立即进行3、下面四个词语中,哪一个的拼音标注是错误的?A. 知识(zhī shí)B. 健康(jiàn kāng)C. 平衡(píng héng)D. 水平(shuǐ píng)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生气?B. 她说:“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C. 请大家安静!现在开始考试。

D. 今天天气不错,风和日丽;我们去公园吧。

5、题干: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校对的基本原则?A、准确性B、时效性C、规范性D、简洁性6、题干:在排版过程中,以下哪种错误不属于校对工作范围?A、错别字B、格式错误C、内容缺失D、页码错误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宣泄B、座落C、针贬D、起迄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真是一个粗心的孩子!”他忽然又叹息一声。

B、这次的活动有:诗朗诵、歌舞表演、小品等节目。

C、她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D、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9、以下哪项不是校对工作中的基本职责?A、检查文字错误B、审查排版格式C、核对参考文献D、负责稿件的市场推广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以下哪些属于校对工作中的基本职责?()A、核对文字错误B、检查标点符号使用是否规范C、审核版式设计D、校对排版后的印刷品E、确保图书内容的准确性2、在以下校对方法中,哪些是校对过程中常用的方法?()A、校对原稿B、校对校样C、交叉校对D、核对参考文献E、使用校对软件3、以下哪些属于校对工作中的校对方法?A. 人工校对B. 计算机校对C. 校对样书D. 校对原稿4、以下关于校对工作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A. 校对工作应以纠正文字错误和格式错误为主要目标B. 校对工作应以保证内容准确性和完整性为主要目标C. 校对工作应遵循先校后审、先审后校的原则D. 校对工作应注重校对速度,提高工作效率5、以下哪些错误属于校对中常见的语法错误?A. 主谓不一致B. 词语误用C. 拼写错误D. 标点符号使用不当E. 逻辑错误6、在排版过程中,以下哪些操作会导致版式混乱?A. 单页文字过多,导致页面超宽B. 标题字号过大,影响正文阅读C. 文字排版不均匀,出现不美观的空白D. 图文混排时,图片尺寸过大或过小E. 插页顺序错乱7、以下哪些错误属于校对工作中的常见文字错误?()A. 同音字误用B. 同形字误用C. 词语颠倒D. 拼写错误E. 数量词误用8、以下哪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校对工作的效率?()A. 熟练掌握各种排版软件的使用B. 建立并维护校对工作流程和规范C. 使用校对软件辅助校对D. 定期进行校对技能培训E. 雇佣更多的校对人员9、以下哪些是校对工作中的基本要求?()A. 熟练掌握中文语言规范B. 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C. 能够快速识别并纠正排版错误D. 对计算机操作熟练E. 能够独立完成校对任务三、判断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校对岗位的工作职责中,主要包括对文字、标点、格式等方面的错误进行修改和纠正。

校对题及答案

校对题及答案

校对题及答案【篇一:校对试题】话:一、改正变本加励()独挡一面()趋之若骛()不迳而走()明火执仗()高屋建领()汗流夹背()带罪立功()似事而非()宁缺毋烂()十分抱欠()大名顶顶()言简意骇()修茸一新()情不自尽()留恋忘返()按步就班()反唇相击()食不裹腹()直截了当()二、通读短文并用校对符号改错西山抒情大名顶顶的西山,简直是室”内”桃园。

西山的高处是龙门,站在那峰顶上,尘世的噪杂嘎然而止,佛仿已在九宵云中,只觉得悬涯凌空,天风浩荡。

这时,一抹云霞从峰顶缓缓流过,旭日倾刻间把云霞染的徘红,成了“睡美人”化装台上的一根采带。

龙门上有一副对联:“仰笑宛离天无尺,凭临恰在水中央。

”即景生情,对仗工正,俯仰之间,别有天地,没有丝毫丝毫矫揉造作之态,堪称传神之笔。

西山上的三清阁、达天阁,是哙灸人口的艺术品。

你看,连从三清阁到达天阁那回施曲折的石径,都是从悬崖峭璧上直接凿出来的。

达天阁正面是“魁星点斗”的塑像,神采奕奕;背景是八仙过海的浮雕,那八个神仙,有的安祥,有的诙谐,有的萧洒,有的拥容,神态各异。

魁星前面还有焚香炉、腊烛台,此时正燃着一拄香,室内香烟撩绕。

塑像前的拱台上,游人留下了人民币、美元,英磅、发朗、马克。

整个浮雕层次清晰,构思严谨,造形生动”据说,这些艺术作品,出自清代一位老石匠之手。

为了使自己的作品不落巢臼,他在山上度过了一生。

可惜的是,当他最后修改魁星手中的毛笔时,一不小心碰断了笔尖。

老石工潜然泪下,他觉得自己糟蹋了艺术而不能谅自己。

一向精神矍铄的老人,突然变得木呐迟纯起来,终于在一个秋风肖瑟的夜晚,报撼从龙门跳进了滇池。

我端祥着魁星深遽的眼晴,咀嚼着老石工的传说,内心为老石工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执著的艺术追求所振撼。

【篇二:试卷校对规范要求】>各位老师:为使出卷工作和审卷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减少差错。

特制订试卷校对项目要求表,请遵照执行。

教务处、教科室2010年1月18日【篇三:编辑文章校对试题,有答案】到达昆明。

校对试题答案(1)

校对试题答案(1)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文字功底摸底测试一、填空题(共25分)ɡuǒjiā chuān lìɡōnɡ1. 食不()腹汗流()背()流不息伶牙( ) 齿鬼斧神()tóu yóu shìyōnɡtí2. 走( )无路怨天()人寻物启()蜂()而入金榜( )名ɡèyuán chīchén jiǎn3. 天()一方幅()辽阔()之以鼻寥若()星挑肥( ) 瘦zhìlújiézībì4. 鳞次()比当()卖酒直()了当运送物()惩前()后Zhào cèjiāào lì5.()之即来()隐之心晚会()宾桀()不驯风声鹤()zhùcháxiázhèn yì6. 别出机( ) 立案侦()白璧无()亲自坐()两人对()bìxún biàn zhǎnɡɡǔ7. 蓬()生辉( )规蹈矩( ) 证施治头昏脑( ) 悬梁刺( )ɡānɡzhōu mìmǔshǒu8 井()山满( )里哈()瓜大( ) 指戴( ) 饰fēnɡzhēnɡyòu jiǎo bù9麻()病综合()座()铭挖墙( ) 三( ) 曲ɡānɡtàn qǐnɡxuán lóu10 金()钻活性()( )刻间主( )律捅( )子二、改错题A 下列词语中有无差错,如果有,请画出并改正。

( 共25分)1. 苍海桑田喜忧掺半迫不急待精神矍烁义气用事2. 烧一柱香冒然行事拾人牙惠卓而不群仗义直言3. 察颜观色蛛丝蚂迹参与赌搏插科打浑一愁莫展4. 训养军犬融汇贯通经验老道如雷灌耳挺而走险5. 神态安祥传种接代不径而走出奇致胜时过景迁6. 山青水秀有始以来好高鹜远清沏见底默守成规7. 沉湎其中欢渡春节金壁辉煌暇不掩玉棉里藏针8. 因势力导不落巢臼饮鸠止渴绿草如荫伏首帖耳9. 一轰而散相形见拙磬竹难书锱珠必较行迹可疑10.各行其事手屈一指悠哉游哉世外桃园香消玉陨B.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误。

校对练习题

校对练习题

一、字词辨析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沉着、沉着B. 着实、着实C. 沉重、沉重D. 沉稳、沉稳2.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着急、焦急B. 沉默、沉寂C. 沉重、沉痛D. 着实、确实3.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沉思、沉思B. 沉着、沉着C. 沉重、沉重D. 沉稳、沉稳二、病句修改1. 原句:这篇文章虽然写得很精彩,但是有些地方还是存在一些错误。

修改后的句子:_______2. 原句:他的成绩一直都很优秀,但是这次考试却突然下降了。

修改后的句子:_______3. 原句: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运动会,这次也不例外。

修改后的句子:_______三、标点符号使用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B. 他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C. 他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D. 他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故事很有趣,让人听了之后不禁会笑。

B. 这个故事很有趣,让人听了之后不禁会笑。

C. 这个故事很有趣,让人听了之后不禁会笑。

D. 这个故事很有趣,让人听了之后不禁会笑。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一边走路,一边唱歌,显得非常开心。

B. 他一边走路,一边唱歌,显得非常开心。

C. 他一边走路,一边唱歌,显得非常开心。

D. 他一边走路,一边唱歌,显得非常开心。

四、词语运用1. 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B.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C.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D.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2. 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对题及答案【篇一:校对试题】话:一、改正变本加励()独挡一面()趋之若骛()不迳而走()明火执仗()高屋建领()汗流夹背()带罪立功()似事而非()宁缺毋烂()十分抱欠()大名顶顶()言简意骇()修茸一新()情不自尽()留恋忘返()按步就班()反唇相击()食不裹腹()直截了当()二、通读短文并用校对符号改错西山抒情大名顶顶的西山,简直是室”内”桃园。

西山的高处是龙门,站在那峰顶上,尘世的噪杂嘎然而止,佛仿已在九宵云中,只觉得悬涯凌空,天风浩荡。

这时,一抹云霞从峰顶缓缓流过,旭日倾刻间把云霞染的徘红,成了“睡美人”化装台上的一根采带。

龙门上有一副对联:“仰笑宛离天无尺,凭临恰在水中央。

”即景生情,对仗工正,俯仰之间,别有天地,没有丝毫丝毫矫揉造作之态,堪称传神之笔。

西山上的三清阁、达天阁,是哙灸人口的艺术品。

你看,连从三清阁到达天阁那回施曲折的石径,都是从悬崖峭璧上直接凿出来的。

达天阁正面是“魁星点斗”的塑像,神采奕奕;背景是八仙过海的浮雕,那八个神仙,有的安祥,有的诙谐,有的萧洒,有的拥容,神态各异。

魁星前面还有焚香炉、腊烛台,此时正燃着一拄香,室内香烟撩绕。

塑像前的拱台上,游人留下了人民币、美元,英磅、发朗、马克。

整个浮雕层次清晰,构思严谨,造形生动”据说,这些艺术作品,出自清代一位老石匠之手。

为了使自己的作品不落巢臼,他在山上度过了一生。

可惜的是,当他最后修改魁星手中的毛笔时,一不小心碰断了笔尖。

老石工潜然泪下,他觉得自己糟蹋了艺术而不能谅自己。

一向精神矍铄的老人,突然变得木呐迟纯起来,终于在一个秋风肖瑟的夜晚,报撼从龙门跳进了滇池。

我端祥着魁星深遽的眼晴,咀嚼着老石工的传说,内心为老石工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执著的艺术追求所振撼。

【篇二:试卷校对规范要求】>各位老师:为使出卷工作和审卷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减少差错。

特制订试卷校对项目要求表,请遵照执行。

教务处、教科室2010年1月18日【篇三:编辑文章校对试题,有答案】到达昆明。

天正下着蒙蒙细雨,山环海抱的春城,尤如披上了一袭轻纱,在矜恃中显得格外妩媚。

热情的主人驱车送我们到下塌的宾馆,几句寒喧之后,便情不自禁地谈起了西山。

那不无自得的神情,激起了我们强烈的向望。

据说,在宾馆便能远眺西山。

可惜这时已是万簌俱寂的深夜。

待主人告别以后,我推开了临街的窗,只见远处街灯璀灿,树影婆娑,山石重迭,月光如银,四周茏罩着一片温磐。

呵,多么令人沉醉的春城之夜!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杨州的瘦西湖,灵壁的禹王宫,蒲田的古谯楼,济南的灼突泉……西山呵,你又该呈现出怎样一番风彩呢?会议结束那天,主人宣布明天游揽西山。

会场里暴发出一阵掌声。

说心里话,我们还真担心会取消这一节目呢。

次日零晨,主人自任响导,车子一路颠波,由市区直驶郊区。

极目望去,处处幅射着春的气息:清沏的池塘,嘻戏的白鹅,修茸一新的小学校舍,金壁辉煌的影剧院,随着道路的廷伸,一一仆入眼帘。

不到半个小时,车子己低山前。

这时,游人正锋涌而至,熙来嚷往,一片欢腾。

大名顶顶的西山,简直是世外桃园。

且不说那缠婂动人的民间传说“哮牛泉”,单看这西山脚下:奇花异卉兢相开放,山泉汨汨而出;烟囟高耸的厂区里,隐隐传出机器的欢呜;还有那挺拨大叶榆丛中的招侍所、疗养院……这一切都揉进了那湖光山色之中。

西山的最高处是龙门,站在那峰顶上,尘世的噪杂嘎然而止,仿佛已在九宵云中,只觉得悬岩淩空,天风浩荡。

我的脉膊顿时激烈起来。

有时,一抹云霞从峰顶缓缓游过,旭日倾刻间把云霞染得徘红,成了“睡美人”化装台上的一根采带。

龙门上有一幅对联:“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央。

”既景生情,对仗工整,俯仰之间,别有天地,没有丝毫娇揉造作之态,堪称传神之笔。

西山上的三清阁、达天阁,在人文古迹中,是品味很高的的艺术品。

无论是宏观还是细部,都可看而又耐看。

你看,连从三清阁到达天阁的回旋屈折的石径,都是从悬崖诮壁上直接凋出来的。

达天阁正面是“魁星点斗”的塑象,神采弈弈;背景是八仙过海的浮雕,八仙有的脚踏详云,有的手柱铁拐,有的金钢怒目,有的雍荣大度,神态炯然不同。

魁星前面还有焚香炉、腊烛台。

我们进去时,正燃着一柱清香,室里香烟撩绕。

整个作品层次清楚,构思严紧,造型生动,笔触精细。

某些粗制烂造的城市雕塑是不能忘其项背的。

有二个年轻的小伙子,大概是步行上山的,风尘扑扑,汗流夹背。

他们对视了一下,特意搬了搬香炉,想惦量一下这炉的重量,结果岿然不动。

原来它是和西山紧紧连在一起的。

观尝的人们不由发出了“啧啧”的赞叹。

据说,这些珍贵的艺术遗产,出自清代一位戆厚的老石工之手。

为了使自己的作品不落巢臼,他在山上渡过了自己一生的整整七十年时间。

可惜的是,当他最后修改魁星手中的毛笔时,一不小心碰断了笔尖。

老石工潸然泪下。

仅管这并未破坏整个作品的神韵,他却觉得自己槽塌了艺术而不能原谅自己。

一向精神?烁的老人变得木纳迟炖起来,终于在一个秋风肖瑟的夜晚,报撼从龙门跳进了滇池。

我一面诅嚼着这则民间传说,一面注视着魁星奇异而深遽的眼睛,不能不为老石工精堪的艺术造脂和执着的艺术追求所震憾。

我觉得,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从西山下来,在晚霞和幕蔼之中,我们晋竭了聂耳墓。

真的是一杯黄土!有人曾说这里是“衣冠冢”,后来我们访问过聂耳的哥哥聂叙伦,老人说是他亲自把聂耳的骨灰接到西山安葬的。

我们缓缓停住脚步,把一束黄兰相杂的山花献在墓前,气氛庄严肃穆。

墓碑上有郭沫若的题词,郭老称聂耳是“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对聂耳的革命音乐创作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是的,在那魔鬼蹁跹的黑暗之日,在那糜糜之音弥蔓之时,聂耳却在党的领导下,怀着对革命前途的希翼,热情地呕歌革命。

他的歌如火把一样,在人们的心头熊熊燃烧。

在聂耳的歌曲中,人们听到了那响彻环宇的时代的声音,人民的声音。

难怪当年“四人帮”会对“聂耳、洗星海音乐会”百般阻挠。

然而人民是不会忘记自己的音乐家的。

今天,聂耳创作的国歌的战斗弦律,不正在鼓舞着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吗?站在聂耳的墓旁,我想,这位人民的音乐家,虽然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三年,但他的歌曲将永远和滇池的波光相映,和西山的松涛长鸣。

答案傍晚时侯(候),到达昆明。

天正下着蒙蒙细雨,山环海抱的春城,尤(犹)如披上了一袭轻纱,在矜恃(矜持)中显得格外妩媚。

热情的主人驱车送我们到下塌(榻)的宾馆,几句寒喧(暄)之后,便情不自禁地谈起了西山。

那不无自得的神情,激起了我们强烈的向望(往)。

据说,在宾馆便能远眺西山。

可惜这时已是万簌(籁)俱寂的深夜。

待主人告别以后,我推开了临街的窗,只见远处街灯璀灿(璨),树影婆娑,山石重迭(叠),月光如银,四周茏(笼)罩着一片温磐(馨)。

呵,多么令人沉醉的春城之夜!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杨(扬)州的瘦西湖,灵壁(璧)的禹王宫,蒲(莆)田的古谯楼,济南的灼(趵)突泉……西山呵,你又该呈现出怎样一番风彩(采)呢?第二天在市区的大观楼上,我终于见到了西山清淅(晰)的轮廊(廓)。

传说中的西山象(像)个“睡美人”,你看,那秀美的长发,正披散在滇池中呢!我却觉得林木掩映下的山峰,更似一群奔马,振鬣长厮(嘶),腾欢跳跃,向着胜利的目标,在撒蹄驰聘(骋)呢!苏东坡《题西林壁》诗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实,“欲识庐山真面目,还需身在此山中。

”只有置身于西山道上,才更能看清西山粗旷(犷)险竣(峻)的雄姿和飘逸秀美的风光。

会议结束那天,主人宣布明天游揽(览)西山。

会场里暴(爆)发出一阵掌声。

说心里话,我们还真担心会取消这一节目呢。

次日零(凌)晨,主人自任响(向)导,车子一路颠波(簸),由市区直驶郊区。

极目望去,处处幅(辐)射着春的气息:清沏(澈)的池塘,嘻(嬉)戏的白鹅,修茸(葺)一新的小学校舍,金壁(碧)辉煌的影剧院,随着道路的廷(延)伸,一一仆(扑)入眼帘。

不到半个小时,车子己低(抵)山前。

这时,游人正锋(蜂)涌(拥)而至,熙来嚷(攘)往,一片欢腾。

大名顶顶(鼎)的西山,简直是世外桃园(源)。

且不说那缠婂(绵)动人的民间传说“哮牛泉”,单看这西山脚下:奇花异卉兢(竞)相开放,山泉汨汨(汩汩)而出;烟囟(囱)高耸的厂区里,隐隐传出机器的欢呜(鸣);还有那挺拨(拔)大叶榆丛中的招侍(待)所、疗养院……这一切都揉(糅)进了那湖光山色之中。

西山的最高处是龙门,站在那峰顶上,尘世的噪(嘈)杂嘎(戛)然而止,仿佛已在九宵(霄)云中,只觉得悬岩淩(凌)空,天风浩荡。

我的脉膊(搏)顿时激烈起来。

有时,一抹云霞从峰顶缓缓游过,旭日倾(顷)刻间把云霞染得徘(绯)红,成了“睡美人”化装(妆)台上的一根采(彩)带。

龙门上有一幅(副)对联:“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央。

”既(即)景生情,对仗工整,俯仰之间,别有天地,没有丝毫娇(矫)揉造作之态,堪称传神之笔。

西山上的三清阁、达天阁,在人文古迹中,是品味(位)很高的的艺术品。

无论是宏观还是细部,都可看而又耐看。

你看,连从三清阁到达天阁的回旋屈(曲)折的石径,都是从悬崖诮(峭)壁上直接凋(雕)出来的。

达天阁正面是“魁星点斗”的塑象(像),神采弈弈(奕奕);背景是八仙过海的浮雕,八仙有的脚踏详(祥)云,有的手柱(拄)铁拐,有的金钢(刚)怒目,有的雍荣(容)大度,神态炯(迥)然不同。

魁星前面还有焚香炉、腊(蜡)烛台。

我们进去时,正燃着一柱(炷)清香,室里香烟撩(缭)绕。

整个作品层次清楚,构思严紧(谨),造型生动,笔触精细。

某些粗制烂(滥)造的城市雕塑是不能忘(望)其项背的。

有二(两)个年轻的小伙子,大概是步行上山的,风尘扑扑(仆仆),汗流夹(浃)背。

他们对视了一下,特意搬了搬香炉,想惦(掂)量一下这炉的重量,结果岿然不动。

原来它是和西山紧紧连在一起的。

观尝(赏)的人们不由发出了“啧啧”的赞叹。

据说,这些珍贵的艺术遗产,出自清代一位戆(憨)厚的老石工之手。

为了使自己的作品不落巢(窠)臼,他在山上渡(度)过了自己一生的整整七十年时间。

可惜的是,当他最后修改魁星手中的毛笔时,一不小心碰断了笔尖。

老石工潸然泪下。

仅(尽)管这并未破坏整个作品的神韵,他却觉得自己槽塌(糟蹋)了艺术而不能原谅自己。

一向精神?烁(矍铄)的老人变得木纳(讷)迟炖(钝)起来,终于在一个秋风肖(萧)瑟的夜晚,报(抱)撼(憾)从龙门跳进了滇池。

我一面诅(咀)嚼着这则民间传说,一面注视着魁星奇异而深遽(邃)的眼睛,不能不为老石工精堪(湛)的艺术造脂(诣)和执着的艺术追求所震憾(撼)。

我觉得,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从西山下来,在晚霞和幕(暮)蔼(霭)之中,我们晋竭(谒)了聂耳墓。

真的是一杯(抔)黄土!有人曾说这里是“衣冠冢”,后来我们访问过聂耳的哥哥聂叙伦,老人说是他亲自把聂耳的骨灰接到西山安葬的。

我们缓缓停住脚步,把一束黄兰(蓝)相杂的山花献在墓前,气氛庄严肃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