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和沃尔沃并购案例

合集下载

吉利杠杆收购沃尔沃案例解析

吉利杠杆收购沃尔沃案例解析

吉利杠杆收购沃尔沃案例解析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

此项交易预计于2010年三季度完成,当然此交易还要符合通常交易完成条件,包括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复。

此次交易得到中国、瑞典两国的高度重视,中国工信部部长李毅中以及瑞典副总理兼企业能源部长Maud Olofsson出席了签署仪式。

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吉利上演了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

收购历程表1:收购历程收购价格1999年福特以65亿美元的高价购得沃尔沃品牌。

然而事与愿违,沃尔沃这个品牌在过去几年里让它伤透了心,2008年沃尔沃税前亏损额高达16.9亿美元。

随着金融危机全面到来,在售出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之后,沃尔沃又成为了福特剥离的目标。

根据洛希尔综合采用现金流折现法、可比交易倍数、可比公司倍值等估算方法对沃尔沃资产进行的评估,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的沃尔沃估值,合理价位在20亿-30亿美元之间。

其中,合理收购资金15亿-20亿美元,运营资金5亿-10亿美元。

正是根据洛希尔作出的这一估值,吉利提出的申报收购金额为15亿-20亿美元,最终成交价格确定为18亿美元。

吉利花费18亿美元的代价收购沃尔沃,不到当年福特收购价的三分之一。

这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汽车行业重新洗牌下的意外收获。

从沃尔沃的品牌、已有的供应商和经销商网络和它的技术来看,我们认为还是物有所值的。

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的沃尔沃,其品牌价值和技术含量堪称世界一流。

吉利收购沃尔沃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是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典范。

交易架构此次收购将以在国内及海外设立特殊目的项目公司的形式进行。

为便于收购,吉利成立了北京吉利万源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万源)和北京吉利凯旋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凯旋)来作为国内的收购主体。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吉利汽车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而沃尔沃则是瑞典的知名汽车品牌。

2010年,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这一并购案成为了当时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

这一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也成为了学术界和商业界研究的对象。

本文将对吉利并购沃尔沃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启示。

首先,吉利并购沃尔沃案的背后是吉利汽车对国际市场的野心和战略布局。

作为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一直在寻求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和更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

通过收购沃尔沃这样一个国际知名的汽车品牌,吉利汽车得以快速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这一举措也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野心和实力。

其次,吉利并购沃尔沃案的成功也离不开吉利汽车对沃尔沃品牌的保护和发展。

吉利汽车在收购沃尔沃后,充分尊重了沃尔沃品牌的瑞典文化和价值观念,保持了沃尔沃汽车在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上的独立性。

同时,吉利汽车也为沃尔沃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资源,加速了沃尔沃汽车的产品更新和国际市场拓展。

这种成功的整合和发展模式,为国际并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最后,吉利并购沃尔沃案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案例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同时,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也引发了对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应该如何平衡利益、文化和品牌的思考和讨论,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综上所述,吉利并购沃尔沃案是一次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的国际并购案例。

通过对这一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的战略意图和实践路径,也可以为国际并购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领域将会有更多的成功案例涌现,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

正如李书福“农村小伙儿追求国际巨星”的比喻那样,在一些人眼中, 正如李书福“农村小伙儿追求国际巨星”的比喻那样,在一些人眼中,沃尔沃轿 车和吉利并非门当户对。那么,福特为什么会选择吉利呢? 车和吉利并非门当户对。那么,福特为什么会选择吉利呢? 吉利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已经有8年多了, 吉利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已经有 年多了,正式跟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进行沟通 年多了 也将近3年多 据介绍,早在2008年福特首次表示可能放弃沃尔沃之后,吉利 年多。 年福特首次表示可能放弃沃尔沃之后, 也将近 年多。 据介绍,早在 年福特首次表示可能放弃沃尔沃之后 便秘密成立了项目小组,负责对沃尔沃的收购事宜, 便秘密成立了项目小组,负责对沃尔沃的收购事宜,张芃便是项目组的核心成 员之一。据他介绍,项目组成立之后马上开展三方面的工作: 员之一。据他介绍,项目组成立之后马上开展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对沃尔沃公司进行深入、全面、细致的了解和研究; 第一,对沃尔沃公司进行深入、全面、细致的了解和研究; 第二,制定总体收购战略; 第二,制定总体收购战略; 第三,制定整个操作的细致时间表及规划。 第三,制定整个操作的细致时间表及规划。 2008年底,吉利首次向福特提交竞购建议书,这份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精心制 年底, 年底 吉利首次向福特提交竞购建议书, 作的建议书给福特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因为它准备得非常充分, 作的建议书给福特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因为它准备得非常充分,里面的 数据非常翔实,这就奠定了福特跟我们谈判的基础。 数据非常翔实,这就奠定了福特跟我们谈判的基础。”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 年进入轿
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 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 资产总值超过200亿元,连续七年进入中国企业 亿元, 展,资产总值超过 亿元 连续七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五年进入 强 连续五年进入 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 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 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 成长最好” 年发展速度最快、 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 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 的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 的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 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40万辆整 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 万辆整 万台发动机、 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车、40万台发动机、4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2009年吉利集团实现整 万台发动机 年吉利集团实现整 车销售33万辆 同比增长48%;实现销售收入 万辆, 亿元, 车销售 万辆,同比增长 ;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 亿元 同比增长28%; ; 实现利税近24亿元 同比增长35%,资产总值达到 亿元, 亿元, 实现利税近 亿元,同比增长 ,资产总值达到230亿元,同比增长 亿元 64%。 。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 业十强企业,建于1986年,由台州民营企 业家李书福创办,其总部设在杭州。经过 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汽车、摩托车、 汽车发动机、变速箱、汽车零部件、高等 教育、装潢材料制造、旅游和房地产等方 面都取得了辉煌业绩,资产总额已经超过 200亿元。
吉利三大品牌:
福特是美国汽车及底特律工业尊严的捍卫者,吉利收购后的整 合运营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福特的要求:对沃尔沃内部,保 留沃尔沃单独的运作体系,吉利不干涉沃尔沃的运营管理,高 管团队给予保留,对工会承诺不转移工厂和不裁员。李书福一 直承诺要为沃尔沃保留更多独立,这种尊重让福特对吉利产生 了极大的好感,对收购的成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收购团队 收购价格 收购资金 收购运作括顾问公司的团队,吉利为 并购组织了200多人的全职运作团队。骨干人员 既有并购专家,如洛希尔的俞丽萍,也不乏业 界巨擘,如原华泰汽车总裁,曾主持过JEEP大 切诺基、三菱欧兰德、帕杰罗、奔驰E级和C级 豪华轿车等七款车型的引进和国产化工作的童 志远;原世界500强三甲之一英国BP的财务与 内控高级顾问张芃;原菲亚特集团动力科技中 国区总裁沈晖;国际并购专家,长期在英国BP 伦敦总部负责重大并购项目的袁小林。如此多 重量级的专家为吉利出谋划策,扫除了并购路 上一个又一个障碍,获得最终成功。
2007年,福特以8.5亿美元的价格将阿斯顿·马丁出售给英国的一个投资集团。 2008年,福特以23亿美元的价格将捷豹、路虎打包出售给印度的塔塔集团, 同年,福特将其持有的20%的马自达股份出售,持股降低至13.4%。可见出 售沃尔沃是迟早的事。
(2)经济压力:沃尔沃成为烫手的山芋
沃尔沃轿车在被福特收购后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 自2005年至今更是连续5年亏损,每年的亏损额均在10亿 美元以上,2008年金融危机使沃尔沃亏损加剧。同时,福 特汽车出现巨额亏损,福特自己身处险境还拿着沃尔沃这 个烫手的山芋,当然急于丢给别人。

并购协同效应研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

并购协同效应研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

并购协同效应研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并购协同效应研究——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之间的并购成为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战略选择。

并购可以通过整合资源、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效率、追求协同效应等方式,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本文将以吉利并购沃尔沃为例,从协同效应的角度,分析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背景吉利汽车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汽车制造商,而沃尔沃是瑞典著名的高端汽车品牌。

在2010年,吉利汽车宣布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此次交易规模高达18亿美元,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一次重要突破。

二、协同效应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协同效应是指在两个或更多的组织合并或联合后,通过资源整合、技术交流、市场拓展等方式所产生的额外效益。

协同效应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经营战略等。

三、吉利并购沃尔沃的协同效应1. 技术交流与共享吉利与沃尔沃在汽车技术领域有着互补的优势。

沃尔沃在汽车安全技术方面具有全球领先地位,而吉利在低成本生产和大规模生产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吉利并购沃尔沃后,两者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共享将得到加强,可以通过沃尔沃的技术优势提升吉利汽车的品质和安全性能,同时通过吉利的优势提高沃尔沃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2. 市场份额的扩大吉利并购沃尔沃后,可以借助沃尔沃的全球销售网络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国际市场的份额。

沃尔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有着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品牌认知度,而吉利作为中国本土品牌,有着国内市场的优势。

通过并购,吉利可以借助沃尔沃的品牌声誉和市场资源,更好地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

3. 供应链管理优化吉利并购沃尔沃后,可以通过整合供应链和优化管理等方式提高运营效率。

吉利具有较低的成本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经验,而沃尔沃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也具备一定优势。

双方合并后,可以通过共享供应商资源和优化供应链流程,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货物流转效率,进一步提高整体竞争力。

并购案例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

并购案例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
2 并购公司的财务状况
现金支付将增加公司资本中负债的比重,而股票支付则增大股本或股东权益的比 重,选择支付方式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
3 公司控制权
并购方,特别是在一些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中,股东为防止并购后控制权稀释而 影响个人财富,甚至被目标公司“逆向并购",在并购对价中更偏好现金对价。
4 目标公司的影响
13并购过程2009年08月04日吉利与福特就收购沃尔沃达成初步意向2009年09月09日吉利汽车首度承认正参与竞购沃尔沃2009年10月28日福特已选中吉利集团是沃尔沃的优先竞标方2010年03月28日吉利18亿美元正式收购沃尔沃100股权2010年08月02日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终交割仪式在伦敦举行吉利以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票据的价格完成了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高盛“炒作” 09年9月底,高盛公开宣布投资3.3亿美元收购吉利15%的股权,截止10
月底,吉利股价暴涨350%。高盛这样炒作的好处在于使吉利市值快速增长, 准备好充足的资金用以收购沃尔沃。
政府助力 在这次沃尔沃并购案中,吉利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采取以战略投资换
资金、以项目基地换资金方法,这种民营与地方政府相结合的互利共赢的融 资模式,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融资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和思路。
谢谢观赏!
3 并购后项目基地融资
按照吉利财务顾问洛希尔的估算,初期运营资本在5亿~10亿美元之间。对并购后的整 合资金,吉利的策略是“哪里投资,未来基地就落户哪里”,通过沃尔沃中国工厂选 址撬动地方政府资本。在项目运作中,有30亿元成都市政府的资金,而作为交换条件, 国产沃尔沃可能需要在成都、大庆和上海嘉定分别建立工厂。
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票据的价格完成了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 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2010年8月2日,英国伦敦,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在此举办交接仪式,正式将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资产交割给吉利。

至此,吉利收购沃尔沃完成了所有法定程序,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成功收购国外豪华汽车企业和品牌的第一宗案例,为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变强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汽车业的“山乡小伙儿”最终将“国际名媛”娶回了家。

吉利的创新与造车理念和沃尔沃在安全、环保领域的领先技术将实现融合,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长李书福的话来说,这是一件“一举多赢”的好事。

鉴于海外营业收入超过30%就可以被认定为跨国公司,而目前沃尔沃轿车海外营收远高于吉利,因此,随着这场收购的尘埃落定,吉利成为我国第一家汽车跨国公司。

2010年3月28日,吉利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将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其中2亿美元以票据方式支付,其余以现金方式支付。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方案标的。

内容如下:1.吉利是福特汽车首选竞购方,收购的标的是沃尔沃轿车公司百分之百的股权。

2.沃尔沃轿车公司将保有其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以及公司为实施既定商业计划所需要的所有福特知识产权的使用权。

3.吉利将通过沃尔沃拥有其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并有权使用大量的知识产权,包括沃尔沃的安全与环保方面的知识产权。

到8月2日,吉利为完成收购沃尔沃,共开出了2亿美元票据并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也就是总共支付了15亿美元。

协议约定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总价是18亿美元,其余3亿美元主要用于员工养老金和运营资本。

因此,吉利实际支付的收购价低于标的价。

收购资金来自吉利控股集团、中资机构以及国际资本市场。

交割后,沃尔沃轿车将会保留其瑞典总部以及在瑞典和比利时的生产基地。

在董事会授权下,管理层将拥有执行商业计划的自主权。

换言之,沃尔沃交割之后将保持独立运营。

同时,作为交易的组成部分,福特将继续为沃尔沃提供生产所需的配件,这就最大限度减小了交割对沃尔沃的影响。

吉利收购沃尔沃PEST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PEST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PEST案例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PEST分析案例:北京时间2010年3月28日21:20,当地时间15:20,瑞典哥德堡,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Lewis Booth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

吉利以18亿美元成功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包括了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2400多个全球网络,人才和品牌以及重要的供应商体系。

吉利并购沃尔沃这段酝酿已久的“跨国联姻”终于尘埃落定。

吉利并购沃尔沃交割仪式8月2日中午在伦敦进行,吉利已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沃尔沃业务单元的收购。

用PEST分析法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如下:一、政治环境(Political)1.国际关系①瑞典是最早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中瑞关系平稳发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并取得显著成果。

②瑞典首相表示欢迎吉利与沃尔沃最终结盟,中国政府也对此事持鼓励态度,在经济和政策方面都给予了很多的支持。

2.政策干预①我国实行“走出去”战略. 国务院推出《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大力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②我国实行海外并购都要在发改委备案的政策,不允许自相残杀。

沃尔沃认识到要走出困境,眼下最大的机遇就是借助中国市场。

所以回过头来看,当吉利在发改委备案时,沃尔沃如果要选择中国,就只能选择吉利。

③国内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境外投资支持力度;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简化境外投资的审批程序;在我国外汇储备存量较高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后,放宽了对外投资,这也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提供了经济保证④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汽车企业兼并重组。

”兼并重组有多种形式,不仅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也要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并购海外的汽车企业。

并购重组的典型案例

并购重组的典型案例

并购重组的典型案例
那我给你讲讲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个超酷的案例吧。

吉利呢,在当时就像一个有梦想的小老弟。

沃尔沃呢,那可是汽车界的老牌贵族,豪华又有技术。

吉利就想啊,“我要是能把沃尔沃拿下,那可就厉害了。


吉利在并购的时候面临好多挑战。

首先钱就是个大问题,沃尔沃虽然当时有点走下坡路,但毕竟是个大品牌,那身价可不低。

吉利到处找钱,东拼西凑,可算是凑够了并购的资金。

从沃尔沃的角度看呢,它也想找个新出路。

在原来的集团里有点施展不开拳脚了,而吉利虽然小,但是很有冲劲,吉利给沃尔沃承诺会保持它的独立性,让它继续搞自己的研发和生产。

这一并购可不得了。

吉利就像开了挂一样,得到了沃尔沃的好多先进技术。

比如说汽车安全方面的技术,沃尔沃那可是世界顶尖的。

吉利把这些技术吸收之后,自己的汽车安全性大大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变强了。

沃尔沃呢,在吉利的支持下,也有了更多的资金去开拓新市场,研发新车型。

以前可能只能在欧美市场有点动静,现在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也能大展拳脚了。

而且吉利和沃尔沃还一起搞了些新平台,共享技术和资源,就像两个小伙伴一起搭伙过日子,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再给你讲个迪士尼并购皮克斯的事儿。

皮克斯这边呢,虽然创意无限,但是在发行和周边等方面没有迪士尼那么强大的资源。

迪士尼提出并购的时候,皮克斯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

2021/6/21
2
一、并购类型——横向并购
沃尔沃,Vovle,瑞典著名汽车品牌,是目前世界 上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
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 20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27年,吉利联合大 庆国资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公司100%的 股权。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进入轿车 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 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 连续六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连续四年进入中国 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
• 4、福特和沃尔沃这十年来花了上百亿美 元研究新能源技术
2021/6/21
5
• 吉利18亿美元买到了什么?
• (1)知识产权:发动机技术和三个主要平台
生产紧凑型轿车的P1平台;生产大中型汽车的P2平 台;D4平台;
• (2)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及品牌资产
• (3)沃尔沃的经销商网络:沃尔沃在全球100多个 国家的2500家经销商,其中60%和30%的经销商都 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
2、主权转让合同主要谈判者,处理谈判后法律 问题
2021/6/21
10
公关公司
为收购方避免来自第三方的负面影响,保 证并购顺利进行
1、沟通工会 2、打消媒体和政府疑虑
2021/6/21
11
2021/6/21
08国际金融2班 王欣萌~
12
投资银行——核心团队 1、确定并购战略 2、沟通与谈判 3、安排融资
2021/6/21
8
财务顾问:
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知识产权+股权+销售网络
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税务尽职调查 ——财务风险,税务风险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2014-4doc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2014-4doc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1.并购过程2008年12月,由于陷入破产危机,福特宣布出售沃尔沃轿车业务。

2009年3月国家发改委相继批准奇瑞、吉利集团参与收购沃尔沃。

2009年10月28日,福特宣布吉利集团成为沃尔沃的优先竞购方。

同年12月23日,吉利集团宣布与福特公司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

2010年3月28日,吉利集团与福特公司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100%股权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

沃尔沃、吉利集团和福特公司还就知识产权、供应及研发达成一致意见。

其中福特公司承诺向吉利集团提供工程支持、信息技术、常规部件模具和一些其他服务,并暂时给沃尔沃提供发动机和动力系统等,以帮助吉利顺利度过过渡期。

2010年6-7月,吉利收购沃尔沃相继通过了欧盟委员会、美国政府、中国发改委和商务部的审批。

8月2日,吉利完成了对沃尔沃全部股份收购,并成立了新董事会,至此,吉利收购沃尔沃尘埃落定。

2吉利集团控股沃尔沃的具体情况根据资料,吉利集团控制权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吉利集团委派的董事人数在沃尔沃董事会中仅占少数根据沃尔沃2011年以及2012年中期的年报披露,沃尔沃的董事会成员如下:可以看出吉利集团在并购完成时仅在董事会委派了包括李书福(任董事长)在内的2名董事。

在2012年吉利也仅仅增加了委派了一名董事,占全部董事人数的比例为21%。

这个现象与吉利集团全资拥有沃尔的控股地位严重不符。

在以股权模式为母子关系管控模式之下,母公司通过取得董事会的人数优势或股东会的表决优势取得控制权对于公司重大经营活动,总经理及重要管理人员的聘用上通过董事起到控制作用,母公司的收益来自子公司盈利的分红。

吉利在董事会中的代表人数显然达不到控制的程度,甚至也达不到有重大影响的程度。

除非在沃尔沃公司的章程内,吉利集团保留了一票否决权,否则,吉利集团在沃尔沃中的公司治理安排更像是一位财务投资者而不是公司所有者。

企业纵向并购成功案例

企业纵向并购成功案例

企业纵向并购成功案例
那咱就说说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个超酷的纵向并购案例吧。

吉利呢,在以前那就是个比较普通的汽车品牌,在国内有点小名气,但跟那些国际大牌比起来,就像是小虾米在大海里。

可吉利这个小虾米啊,有着大大的梦想。

沃尔沃呢,那可是汽车界的老牌贵族,安全性能超厉害,技术那也是杠杠的。

但是呢,沃尔沃当时也有点小麻烦,就像一个落难的贵族。

吉利这时候就像一个充满勇气和智慧的骑士,看到了机会。

吉利对沃尔沃进行纵向并购,这可不得了。

吉利并购沃尔沃之后啊,就像是拿到了一本武功秘籍。

从技术方面来说,吉利就像个学生进入了一个超级大学。

沃尔沃的那些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安全技术就像宝藏一样,吉利可以慢慢挖掘。

比如说汽车的发动机技术、车内安全防护系统啥的,吉利就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吉利把这些技术慢慢吸收,然后运用到自己的汽车生产当中,吉利汽车的品质一下子就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再从品牌形象上看,以前吉利就像个邻家小弟,现在和沃尔沃沾上边,就有点高大上的感觉了。

就好比一个普通演员突然和国际巨星搭戏,一下子就被更多人关注了。

吉利汽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蹭蹭往上涨,大家开始觉得,吉利不简单啊。

而且呢,沃尔沃因为有了吉利这个新东家的资金支持,也像是枯木逢春。

可以有更多的资金去搞研发,拓展市场。

比如说在中国市场,沃尔沃在吉利的帮助下,能更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开更多的专卖店,销量也不断上升。

这个吉利并购沃尔沃的纵向并购案例啊,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两个品牌都从这个并购当中得到了好处,真的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

管理层并购的案例

管理层并购的案例

管理层并购的案例
那我给你讲一个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吧。

吉利啊,在汽车界以前就像是个小老弟。

但是吉利的管理层可有大志向。

沃尔沃呢,那可是个汽车界的老大哥,有超棒的技术,安全性能在汽车界那是响当当的招牌。

吉利的管理层就寻思着,咱要是能把沃尔沃搞到手,那吉利可不得起飞啊。

于是他们就开始各种谋划。

这过程可不容易啊,就像一个穷小子要去追求富家千金一样。

资金就是个大问题,吉利到处去凑钱,找投资。

而且还要让沃尔沃那边的人相信,吉利能把沃尔沃经营得更好。

吉利的管理层就展示自己的计划,说我们要保留沃尔沃的特色,不会瞎搞乱改,还会给沃尔沃发展的空间。

最后呢,吉利成功并购了沃尔沃。

这一下可不得了,吉利就像开了挂。

沃尔沃的技术开始慢慢地渗透到吉利的汽车里,吉利的汽车在质量、安全性能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吉利也借助沃尔沃的名声,在国际上更有知名度了。

这就好比小老弟跟着老大哥混了一段时间,自己也变成了很厉害的角色。

这就是一个管理层很有魄力和眼光,通过并购让企业实现大跨越的典型例子。

国内著名并购案例

国内著名并购案例

国内著名并购案例那我给你讲讲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个超酷的案例吧。

吉利啊,以前在汽车界就像个努力奋斗的小青年,虽然也有点成绩,但跟那些大牌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

沃尔沃呢,那可是汽车界的老贵族了,安全性能超牛,技术也是杠杠的。

吉利这小青年呢,胆子贼大,就动了把沃尔沃娶回家的心思。

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一个中国的不太知名的车企想并购这么个大牌洋车企,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嘛。

但是吉利有自己的盘算啊。

它就到处凑钱、找资源、做方案。

还真让它给成功了。

这一并购可不得了,吉利就像是开了挂一样。

对吉利来说,就像一个穷小子突然有了个超级厉害的师父。

吉利通过并购沃尔沃,得到了人家的先进技术,什么汽车安全技术啊、发动机技术之类的,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现在都能学习和共享了。

而且沃尔沃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超级高,吉利就借着沃尔沃的东风,一下子在国际上也变得很有名气了,就好像一个小网红突然和大明星合作了,瞬间全球粉丝都知道这个小网红了。

从沃尔沃的角度看呢,被吉利并购也不完全是坏事。

吉利给沃尔沃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资金。

沃尔沃以前可能有点“贵族病”,资金紧张啥的,吉利一来,就像给它打了一针强心剂。

再说说美团并购摩拜这个事儿。

摩拜单车以前可是共享单车界的明星啊,满大街都是它那橙色的小车子。

但是呢,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了,摩拜虽然有名气,可也烧了不少钱,有点撑不住了。

美团呢,是做吃喝玩乐团购之类的巨头。

美团就想啊,我要是把摩拜搞过来,那我的业务范围不就更广了嘛。

就像一个开饭店的,突然又把旁边的小吃摊给收购了。

美团并购摩拜之后,摩拜就不用再为资金发愁了。

美团有大量的用户,这些用户看到美团旗下有摩拜单车,可能就会更多地使用摩拜,给摩拜带来了更多的流量。

而且美团可以把摩拜和自己的业务整合起来,比如你在美团上订了个餐厅,距离有点远,美团就可以推荐你骑摩拜过去,多方便。

还有联想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IBM那可是电脑界的老大哥,不过个人电脑这块业务呢,对IBM来说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承担债务型并购的案例

承担债务型并购的案例

承担债务型并购的案例
你想啊,沃尔沃那可是个有历史、有技术,但也有点小麻烦的车企。

当时沃尔沃呢,就像是个有点落魄的贵族,虽然牌子响亮,技术那也是杠杠的,但是被债务这个大包袱给压得有点喘不过气来。

吉利呢,就像个雄心勃勃的冒险家。

吉利看上了沃尔沃的技术、品牌形象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

可是要把沃尔沃弄到手,就得把它的债务一块儿揽过来。

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个装满宝藏的箱子,但是箱子上挂着好几个大锁,每个锁都代表着债务,吉利呢,就咬咬牙把这些锁的钥匙都拿过来了。

吉利承担了沃尔沃的债务之后,可没有被这些债务给拖垮。

吉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管理能力,一边慢慢消化沃尔沃的债务,一边开始挖掘沃尔沃的宝藏。

比如说沃尔沃的安全技术、高端汽车制造技术,吉利就像是挖到了金矿一样,把这些技术一点点运用到自己的汽车生产体系里,还让沃尔沃继续发挥它的高端品牌魅力,在全球市场上继续潇洒地卖车。

现在呢,吉利和沃尔沃都发展得不错,沃尔沃甩掉了债务包袱又重新焕发光彩,吉利也借助沃尔沃提升了自己的品牌档次和技术水平,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承担债务型并购的例子啦。

经典企业并购案例

经典企业并购案例

经典企业并购案例那我给你讲一讲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个经典案例吧。

你想啊,吉利那时候就像一个充满干劲的小老弟,沃尔沃呢,那可是汽车界的老大哥,有技术、有品牌,不过有点落魄了。

吉利眼睛一亮,心里想:“我要是把这大哥拉过来跟我搭伙,那不得起飞咯。

”吉利的老板李书福啊,那是相当有魄力。

他就琢磨着,虽然咱吉利当时没沃尔沃那么大的名气,但咱有梦想啊。

这就像是一个怀揣着大志向的小青年,盯上了一个有点走下坡路但底蕴深厚的老贵族。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时候,好多人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就好比一个小蚂蚁说要扛走一头大象。

但是吉利有自己的盘算。

一方面,吉利看到沃尔沃虽然遇到困难,可它的技术那是杠杠的,安全性能方面的技术简直就是宝藏。

吉利要是能把这些技术学过来,那自己的车品质不得蹭蹭往上涨啊。

另一方面,沃尔沃的品牌形象在全球那也是响当当的,尤其是在那些发达国家的市场。

吉利要是傍上这个大款,那自己走向世界的路不就平坦多啦。

在并购过程中呢,吉利也是克服了重重困难。

资金就是个大问题,就像你想买个超级贵的大别墅,钱不够啊。

但是吉利四处找钱,拉投资、贷款,想尽办法凑够了钱。

而且在谈判的时候,也得和沃尔沃那边各种扯皮,谈技术怎么共享、品牌怎么管理、员工怎么安置等等。

不过呢,吉利成功并购之后,那可真是开启了新的篇章。

吉利就像海绵吸水一样,从沃尔沃那里吸收技术和管理经验。

然后沃尔沃呢,有了吉利的资金支持,也慢慢恢复了元气,又开始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大放异彩。

这就像两个人搭伙做生意,一个出技术和品牌,一个出资金和活力,然后一起把蛋糕越做越大。

再讲讲迪士尼并购皮克斯吧。

迪士尼就想把皮克斯拉过来。

可是皮克斯也不是那么好搞定的。

皮克斯的团队那都是一群创意无限的家伙,他们担心被迪士尼收购后就失去了自己的创意自由。

迪士尼呢,就得各种保证,就像在追一个傲娇的小女生,各种献殷勤,说我们会保留你们的创意文化,还会给你们更多的资源。

最后迪士尼成功并购皮克斯。

这一下可不得了。

资产并购的案例

资产并购的案例

资产并购的案例那我给你讲一个超级有趣的资产并购案例,就是吉利并购沃尔沃的事儿。

你想啊,吉利那时候就像是一个充满干劲的小年轻,虽然有点本事,但是在汽车界的大佬面前还算是个小角色。

沃尔沃呢,那可是汽车界的老贵族了,技术超牛,安全性能更是出了名的好,就像一个有深厚家底但有点走下坡路的老绅士。

吉利为啥要并购沃尔沃呢?吉利啊,它就瞅准了沃尔沃的那些闪光点,那些高端的技术、优秀的品牌形象啥的。

这就好比小年轻想沾沾老绅士的贵气,好让自己一下子提升好几个档次。

从沃尔沃的角度看呢,它当时可能有点力不从心了,需要新的活力注入。

就像老绅士有点撑不住自己的大宅子了,这时候吉利这个充满活力的小年轻跑过来说,“咱们一起干呗。

”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时候,可是遇到不少困难的。

就像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要在一起过日子一样。

首先是钱的问题,这么大的并购得掏出不少真金白银。

吉利到处找钱,又是贷款又是拉投资的,就像到处借钱娶媳妇一样。

然后就是文化差异,吉利是那种朝气蓬勃、比较灵活的企业风格,沃尔沃可是那种严谨、传统的欧洲范儿。

这俩风格咋融合呢?吉利就聪明了,它没有强行改变沃尔沃,而是尊重沃尔沃的独立性,让沃尔沃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研发、生产。

就好比小年轻娶了媳妇,没有让媳妇完全按照自己家的规矩来,而是尊重媳妇原来的生活习惯。

结果呢?这个并购可算是大获成功。

吉利因为有了沃尔沃的技术支持,汽车的品质蹭蹭往上涨,开始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有分量。

沃尔沃呢,也得到了资金支持,在中国市场那是风生水起。

你看,这就像是两个小伙伴手拉手,一起走向了更美好的未来,一个有了新的活力和市场,一个有了更高的技术和品牌影响力。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一、吉利、沃尔沃简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340亿元,连续八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六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DSI自动变速器研发中心和生产厂,已形成年产60万辆整车、60万台发动机、6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集团现有帝豪、全球鹰、英伦等三大品牌30多款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

截止2010年底,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超过180万辆,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沃尔沃公司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在瑞典的哥德堡,在全世界拥有超过19000名员工,在瑞典、比利时、中国和马来西亚设立了生产厂和组装线,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拥有2400多家销售网点,全线车型分成轿车(S系)、商务旅行车(V系)、SUV(XC系)和敞篷车/双门轿跑车(C系)四个系列。

目前,全世界约有600万沃尔沃车主。

自第一辆沃尔沃汽车下线以来,“沃尔沃”这个品牌已响彻全球八十余载。

自始至终,安全、环保和品质都是沃尔沃所恪守的品质核心价值,是沃尔沃对每一个消费者永恒的承诺。

二、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一)收购准备吉利从2002年开始就已经关注沃尔沃了,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也将近3年多。

2008年底,吉利首次向福特提交竞购建议书,这份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精心制作的建议书给福特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2009年10月28日,福特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

(二)收购清单1、1个品牌:吉利将100%拥有沃尔沃品牌。

2、9个系列产品:包括S40、S60、S80、C30、C70、XC60、XC90、V50、V70,这是沃尔沃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所有车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利和沃尔沃并购案例
吉利和沃尔沃的并购案例最初是在2010年宣布的。

吉利是一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而沃尔沃是一家瑞典汽车制造商。

吉利收购了沃尔沃汽车部门的母公司福特汽车旗下的沃尔沃汽车公司。

该交易于2010年8月宣布,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从福特汽车手中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

受此交易影响,沃尔沃汽车将成为吉利的全资子公司,而吉利将成为全球拥有沃尔沃品牌的所有权者。

通过这一交易,吉利得到了access to 沃尔沃的高端汽车技术、品牌声誉和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

这对于吉利来说是一个关键的机遇,因为吉利一直在努力拓展其汽车业务,并提高品质和技术水平,以与国际竞争对手相抗衡。

沃尔沃的重组并不仅仅是收购而已,吉利还增加了公司的研发投资,并引入了沃尔沃换挡齿轮系统的技术,塑造吉利在汽车行业的更高品质和创新形象。

吉利也在加强沃尔沃的国际扩展,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对全球业务的影响力。

尽管有对吉利对沃尔沃的投入质疑,这次交易成交后,这两家公司的合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称赞。

这次并购提升了吉利在高端汽车市场的地位,拓展了它的国际业务,同时也帮助沃尔沃在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