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民银行凭证式国债管理问题与解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国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 因 ( ) 一 封闭运作造成管理被动。
、
由于凭证式国债的发行任务、资金上划、兑付都自成体 系 ,由各 商业银行 系统 内部办理 , 造成 了国债 管理 的被动局 面。同时 , 有关国债发 行的文件下发 速度较慢 , 往往是在发行 任务 已完成时 才收到正式文件 , 使基层人 行无法及 时、 全面 、 准确的掌握发售情况, 不利于对国债发行过程的监督。 ( 管理法规制度不健 全。 二) 目前国债市场管理仅仅依靠一些条例 、 制度性文件作为管 理标准,人民银行在履行监管职能时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 在 指导规范承销机构的操作行为时缺乏政策性依据 , 在出现 问题 时没有明确的处理方法和管理措施 , 无法及时对部分承销机构 在发行兑付国债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制约和处罚。 ( 监管的方式和手段 落后 。 三) 人民银行对凭证式国债的监督管理仍局限在审核报表上, 种是发行期每周统计一次当地承销机构的发行数量 , 另一种 是每月统计一次当地各承销机构 的国债持有量情况 。 仅依赖这 两种报表 , 以有效监督管理 国债发行和 兑付过程 , 难 不能做到 实时监控 、 实时报 告, 无法确 保数据的准确 、 时 , 及 难以切实防 范由此带来的各种风险。 ( 承销机构 内部存在风险 。 四) 各承销机构大部分是以办理日常存贷款业务为主的商业 银行 , 专门办理国债业务 的机构 , 办人员不 稳定 , 没有 经 职业 道德和业务素质参 差不 齐 , 国债业务知识 、 对 真假票据的辨认 不熟练 。 一些商业银行国债管理制度不健全 , 业务处理程序不 规范, 为完成储蓄存款任务, 预约销售~捆绑销售~优先 以“ 销售 ” 等形式揽储 , 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起经济纠纷, 带来风 险隐患 , 了人民银行的监管难度 。 增加 ( 购买难 的问题仍难 以解决。 五) 国债投资不用缴纳利息税, 实际收益高于同期定期存款, 是各种理财渠道中风险 最小 、 收益最稳定 的投资品种 , 因此广 大居民的购买热情极高。但是每年发行的国债远远不能满足 居民的需要 , 目前普通居 民购买国债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 与 尤其是在基层 , 经过层层分销 , 往往只 能分配到很少的发 行指 标, 或商业银行因受利益的驱动极易出现违规操作风险 , 例如 “ 惜售 超售~预售” 等现象, 极大的挫伤了居民购买国债的 热情 。 ( 发行 时间缺乏规律性。 六) 财政部未 能在年初给社会 提供一个较 为详 细的全年发 行 信息 , 只于国债发布当期进行发行公告 , 得基层 人行不 能及 使 时制定出相应 配套 的监督管理计划和措施 。
—
二、 加强 国债管理的几点建议
( ) 国债发行机制 , 一 完善 增强国债发行透明度。 改变现有凭证式 国债 由商业银行总行 向财 政部协议包销
的做法 , 采取投标发行 , 由各级人民银行负责当地承销机构的 资格认定和审查工作 , 并组织开展国债发行兑付工作。 赋予基 层人行 一定的监 督管理权 限 , 行任务 、 对发 发行进度 、 兑付情 况和对地方经济金融 的影响进行严 格监 测 , 及时制止 “ 惜售 ” 、 “ 超售 ” 关起门来卖国债 ” 象 , 或“ 现 增强发行工作 的透明度 , 提 高发 行工作 的规 范性 , 充分体现国债发行政策 的公开 、 公平和 公正。 ( 建立健全法律规章制度 , 二) 加快国债管理 法制化建设 。 制定国债运行 中的政 策法规与操作 规定 ,使国债 管理 步 入 法律化轨道 , 真正做 到监 管有法可依 、 规可循 , 有 创造一 个 良好 的融资环境 。 明确 国债管理机构 的职责权 限和法律责任 , 明确承销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 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和管理细则 , 为规范管理提供法律保证 , 维护监管部门的监管权利和义务。 ( 加快网络信息化建设, 三) 促进国债统计工作规范化。 建立完 善、 高效 、 便捷 、 畅通的凭证 式国债发 行信息统计 分析网 , 国债 数据 统计 工作规范化 、 使 精确化 。依托现代化 的 网络平 台, 开通各级 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横向联网 , 通过网络 对各承销机构的发行兑付情况远程进行实时监控 , 切实提高 国债管理的时效和质量,有效防范国债资金风险 , 为人民银 行、 财政和其他 主管部 门提供有利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 充分发挥人民银行职能 , 四) 加强国债监管工作力度。 强化对国债业务的监督管理 ,建立全国 范围统一的凭证 式 国债市场 ,由人民银行和财政部 门对国债发行业务实行统 监管 , 对承销银行进行有效调控 。加 强对承销 机构发行 、 兑 付凭证式国债的合规性检查 , 提高其风 险意识 , 对违规违法行 为严厉查处。 制定一套完整的人民银行 国债监督检查制度 , 同 时 , 求各承销银行也制 定出本机构 国债发 行的操作流程 , 要 对 各 自的国债业 务进行实时监控。形成一个人 民银行和财政部 门共同监督 、 商业银行上级行具体 管理 、 承销网点 自我约束的 市场管理机 制 , 方相互配合 , 司其职 , 各 各 共同构建 国债业务 安全运营防线。 ( 改进国债发行方式 , 五) 规范国债发行操作规程。 规范承销 机构国债发行 、 的业务流 程 , 兑付 完善专业运作 和内控体系 , 充分依靠网络技术的应用 , 开发专门的国债管理 综合系统 , 可以实时动态的监控国债发行和兑付情况。 督促和 支持各承销机构 实现凭证 式国债债权计 算机网络化 管理 , 提 高债权管理的安全, 性;实现凭证式国债相同城市相同银行的 通买通兑 , 方便群众购买和兑付 ; 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分配和 调剂发行任务 , 进凭证式国债在不同地区不同网点间的均 促 衡发行。 ( 建立发 行时间表 制度 , 六) 增强发行 时间和发行 周期的 规律性。 建立国债 发行时间和发行周期表制度 ,提前发布阶段性 的国债发 行时间表 及发 行规模 ,提高凭证国债发行的计划性 和透明度 , 国债发 行进度 、 平衡 正确引 导社会资金流 动 , 为监 督机构制订 管理措施 、 承销机构制定发行计划 、 投资者筹 措安 排购买资金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投资群众形成稳定的理性 预期 , 从而降低发行成本 。 作者单位 : 人行博州 中心支行
维普资讯
囵
业务探讨 x 省 N 3c AE
பைடு நூலகம்l 1 ≤
基 人 银 凭 式 债 理 题 解 层 民行证 国管问与难
田 甜
19 ̄开始发行凭证式国债以来, 94 有效拓宽了资金筹措 渠道, 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投资需求, 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 发展 , 随之出现的新问题对国债管理工作也提 出了新要求 , 但 如何保证国债资金的顺利发行, 合理、 高效 、 安全地运用, 使其 发挥最大效益 , 作为国库经理机构 , 民银 行担 负着对国债发 人 行和兑付的管理与监督双重职能。
国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 因 ( ) 一 封闭运作造成管理被动。
、
由于凭证式国债的发行任务、资金上划、兑付都自成体 系 ,由各 商业银行 系统 内部办理 , 造成 了国债 管理 的被动局 面。同时 , 有关国债发 行的文件下发 速度较慢 , 往往是在发行 任务 已完成时 才收到正式文件 , 使基层人 行无法及 时、 全面 、 准确的掌握发售情况, 不利于对国债发行过程的监督。 ( 管理法规制度不健 全。 二) 目前国债市场管理仅仅依靠一些条例 、 制度性文件作为管 理标准,人民银行在履行监管职能时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 在 指导规范承销机构的操作行为时缺乏政策性依据 , 在出现 问题 时没有明确的处理方法和管理措施 , 无法及时对部分承销机构 在发行兑付国债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制约和处罚。 ( 监管的方式和手段 落后 。 三) 人民银行对凭证式国债的监督管理仍局限在审核报表上, 种是发行期每周统计一次当地承销机构的发行数量 , 另一种 是每月统计一次当地各承销机构 的国债持有量情况 。 仅依赖这 两种报表 , 以有效监督管理 国债发行和 兑付过程 , 难 不能做到 实时监控 、 实时报 告, 无法确 保数据的准确 、 时 , 及 难以切实防 范由此带来的各种风险。 ( 承销机构 内部存在风险 。 四) 各承销机构大部分是以办理日常存贷款业务为主的商业 银行 , 专门办理国债业务 的机构 , 办人员不 稳定 , 没有 经 职业 道德和业务素质参 差不 齐 , 国债业务知识 、 对 真假票据的辨认 不熟练 。 一些商业银行国债管理制度不健全 , 业务处理程序不 规范, 为完成储蓄存款任务, 预约销售~捆绑销售~优先 以“ 销售 ” 等形式揽储 , 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引起经济纠纷, 带来风 险隐患 , 了人民银行的监管难度 。 增加 ( 购买难 的问题仍难 以解决。 五) 国债投资不用缴纳利息税, 实际收益高于同期定期存款, 是各种理财渠道中风险 最小 、 收益最稳定 的投资品种 , 因此广 大居民的购买热情极高。但是每年发行的国债远远不能满足 居民的需要 , 目前普通居 民购买国债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 与 尤其是在基层 , 经过层层分销 , 往往只 能分配到很少的发 行指 标, 或商业银行因受利益的驱动极易出现违规操作风险 , 例如 “ 惜售 超售~预售” 等现象, 极大的挫伤了居民购买国债的 热情 。 ( 发行 时间缺乏规律性。 六) 财政部未 能在年初给社会 提供一个较 为详 细的全年发 行 信息 , 只于国债发布当期进行发行公告 , 得基层 人行不 能及 使 时制定出相应 配套 的监督管理计划和措施 。
—
二、 加强 国债管理的几点建议
( ) 国债发行机制 , 一 完善 增强国债发行透明度。 改变现有凭证式 国债 由商业银行总行 向财 政部协议包销
的做法 , 采取投标发行 , 由各级人民银行负责当地承销机构的 资格认定和审查工作 , 并组织开展国债发行兑付工作。 赋予基 层人行 一定的监 督管理权 限 , 行任务 、 对发 发行进度 、 兑付情 况和对地方经济金融 的影响进行严 格监 测 , 及时制止 “ 惜售 ” 、 “ 超售 ” 关起门来卖国债 ” 象 , 或“ 现 增强发行工作 的透明度 , 提 高发 行工作 的规 范性 , 充分体现国债发行政策 的公开 、 公平和 公正。 ( 建立健全法律规章制度 , 二) 加快国债管理 法制化建设 。 制定国债运行 中的政 策法规与操作 规定 ,使国债 管理 步 入 法律化轨道 , 真正做 到监 管有法可依 、 规可循 , 有 创造一 个 良好 的融资环境 。 明确 国债管理机构 的职责权 限和法律责任 , 明确承销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 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和管理细则 , 为规范管理提供法律保证 , 维护监管部门的监管权利和义务。 ( 加快网络信息化建设, 三) 促进国债统计工作规范化。 建立完 善、 高效 、 便捷 、 畅通的凭证 式国债发 行信息统计 分析网 , 国债 数据 统计 工作规范化 、 使 精确化 。依托现代化 的 网络平 台, 开通各级 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横向联网 , 通过网络 对各承销机构的发行兑付情况远程进行实时监控 , 切实提高 国债管理的时效和质量,有效防范国债资金风险 , 为人民银 行、 财政和其他 主管部 门提供有利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 充分发挥人民银行职能 , 四) 加强国债监管工作力度。 强化对国债业务的监督管理 ,建立全国 范围统一的凭证 式 国债市场 ,由人民银行和财政部 门对国债发行业务实行统 监管 , 对承销银行进行有效调控 。加 强对承销 机构发行 、 兑 付凭证式国债的合规性检查 , 提高其风 险意识 , 对违规违法行 为严厉查处。 制定一套完整的人民银行 国债监督检查制度 , 同 时 , 求各承销银行也制 定出本机构 国债发 行的操作流程 , 要 对 各 自的国债业 务进行实时监控。形成一个人 民银行和财政部 门共同监督 、 商业银行上级行具体 管理 、 承销网点 自我约束的 市场管理机 制 , 方相互配合 , 司其职 , 各 各 共同构建 国债业务 安全运营防线。 ( 改进国债发行方式 , 五) 规范国债发行操作规程。 规范承销 机构国债发行 、 的业务流 程 , 兑付 完善专业运作 和内控体系 , 充分依靠网络技术的应用 , 开发专门的国债管理 综合系统 , 可以实时动态的监控国债发行和兑付情况。 督促和 支持各承销机构 实现凭证 式国债债权计 算机网络化 管理 , 提 高债权管理的安全, 性;实现凭证式国债相同城市相同银行的 通买通兑 , 方便群众购买和兑付 ; 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分配和 调剂发行任务 , 进凭证式国债在不同地区不同网点间的均 促 衡发行。 ( 建立发 行时间表 制度 , 六) 增强发行 时间和发行 周期的 规律性。 建立国债 发行时间和发行周期表制度 ,提前发布阶段性 的国债发 行时间表 及发 行规模 ,提高凭证国债发行的计划性 和透明度 , 国债发 行进度 、 平衡 正确引 导社会资金流 动 , 为监 督机构制订 管理措施 、 承销机构制定发行计划 、 投资者筹 措安 排购买资金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投资群众形成稳定的理性 预期 , 从而降低发行成本 。 作者单位 : 人行博州 中心支行
维普资讯
囵
业务探讨 x 省 N 3c AE
பைடு நூலகம்l 1 ≤
基 人 银 凭 式 债 理 题 解 层 民行证 国管问与难
田 甜
19 ̄开始发行凭证式国债以来, 94 有效拓宽了资金筹措 渠道, 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投资需求, 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 发展 , 随之出现的新问题对国债管理工作也提 出了新要求 , 但 如何保证国债资金的顺利发行, 合理、 高效 、 安全地运用, 使其 发挥最大效益 , 作为国库经理机构 , 民银 行担 负着对国债发 人 行和兑付的管理与监督双重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