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第1周)组合阅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第1周)组合阅读
第一篇:2018-2019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第1周)组合阅读2018-2019学年上学期初三语文(第1周)组合阅读
【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文言文阅读】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

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

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

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

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

”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

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

得数百人。

侃率以乘城,妇身自㸑①以享众。

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大笑。

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

”侃遽登城。

..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

诏迁侃太平令。

【注】①: 㸑c uàn,烧火做饭
3.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B.两狼之并驱/如故C.侃/为项城令D.非如/吏民生此土也
4.下列
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领众人奋勇抗敌。

B.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

C.李侃号召官员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

D.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女烧火做饭,搞赏官兵。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坟墓存焉焉: ②项城父老义不下贼义: ..③人谁肯固固: ④侃遽登城遽: ..6.翻译下列句子。

(1)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 译:(2)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

译:【现代文阅读】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直
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

“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

高达
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

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

【A】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

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

【B】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
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

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

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

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溫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选自《2017中国杂文年选》,有删改)
7.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

(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
8.第(2)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
9.下面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

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

诗词
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10.第(9)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
摇动过,但依然是我的土地
张晓风
“黄来了,新加坡的黄,你记得吗?我们也许明天请他吃饭聊聊。

”丈夫跟我说这句话是在晚餐的时候。

每次去新马,黄都把我的安适看成他的责任,三年不见,不知他怎么样了。

但我也来不及想他,晚饭后睡了一觉,十二点起来赶稿。

老朋友逼着要,躲不掉的。

那篇稿写的是台湾,写的时候自己几乎要笑出来,一所秀朗小学比南太平洋的“小岛国”瑙鲁要大好多倍哩!那个国家真是人丁不旺,总共才八千零四十二人;图瓦卢也好不到哪里去,才一万多人,我们一所秀朗小学就够成立好几个国家了。

但高山上那只有一两个学生的小学也很动人,一切的教室、教学设备、师资仍然一丝不苟,只为对那一两个孩子有所预期,只为让每个幼小者都能有学习的惊喜。

写着写着,又写到玉山,写到兰屿。

四点钟,女儿也起来了,我们各据餐桌一方,互不说话,认真忙自己的“功课”。

五点了,我去找录音机,打算把杂乱的稿子念一遍,供人誊抄。

一站起来,只觉地覆天翻,女儿叫起来,[A]我拉她躲在餐桌下面,那经验又恐惧又好玩。

我们母女俩从来都没有过如此鼻子贴鼻子地蹲在桌子底下哩!即使在她极幼小的时候也不曾。

家中两个男生也爬起来了,家里闹嚷一片,像除夕夜。

我六点躺下,把闹钟拨到七点,因为八点有课,整个过程里我只能说,上帝,别开玩笑,我们禁不起这样乱摇,我这一夜累坏了,我没有时间去“被震”啊!不管怎么样,我要先睡一个钟头。

第二天,丈夫回来,依然是晚餐时分,他说:“黄走啦,不用请客了。

他吓坏了,原来是明天的机票,他硬去换成今天的,我请人去送他,你猜怎么样?机场里人山人海,都是观光客,都是给地震吓倒的,一个个嚷着要立刻划票回家。


我一面听他说,一面试图从玻璃瓶里取出今年做的第一批芥菜心来
尝,芥菜心独有的辣味直冲,我忍住眼泪。

奇怪啊,地震的时候我其实也是怕的,却打死也万万没有萌生过出走的念头,当时只一心想等地震过去,好赶快爬出来修改不甚满意的底稿。

间或摇得太不像话的时候,就从心里跟上帝顶顶嘴,表示异议。

摇得更厉害的时候干脆把心一横,搂着女儿对自己说:“好家伙,死就死吧,这辈子活得也不枉了,怕什么?”
因为是自己的土地,因为是自己的天空,因为不是观光客,所以地动天摇的时候,心情无论如何惊惧,仍然拿脚跟踩住这块地,仍然用头颅顶着这片天。

就算死,[B]千年后,有人从劫灰中掘出成尘的你我,我们的骨血仍然饱含着今夜的月光,仍然化验得出本土的泥屑。

事后检点门户,最重要的损失是一只瓮,它倒在地下,裂了,水流得满地。

我把植物拿起来,把破片收好,丈夫把水擦得半干——反正剩下的它自己会干的。

这一切都是在凌晨前赶睡一小时早觉之前做好的。

我躺在床上,犹在盘想:明天要去找一罐树脂,把跌破的瓮仔细粘了,粘好以后当然不能再放水来养植物了,那也无妨,破瓮还是可以插点枯枝或干花的,冬天来了学校后山上的箕芒会干得很好看,有空可以摘一把回来……
好困,但仍在有一搭没一搭地想那只瓮……这是我的地盘,摇过震过,而且难保明天不继续摇撼,但它是我唯一的爱,我从来无法把它跟别的土地放在一起来选择,余震似乎犹在,明天我会去补那只瓮……我终于理由充足地睡着了。

(有删改)11.结合全文,概括文章标题的含意。

12.文章第三段看似偏题,能否删去?为什么?
13.怎样理解文中[A]处画线句中的“又恐惧又好玩”?
1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B]处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我”的性格特点。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十一周)组合阅读苏教版
2016-2017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十一周)组合阅读
【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3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题目中的“
”表明了这首诗的体裁。

2.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春天来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位同学引用岑参诗句是否恰当?为什么?请说明理由。

3.下面哪一项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最为接近?()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4-8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

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如响。

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

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囋(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

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

③响:回响,回声。

④类:种类;物类。

⑤迭:交替地,轮流地。

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

⑦本:本来,原本。

4.解释加点的实词。


⑦④

③①②⑴增其旧制()
⑵或异二者之为()..⑶众客和之如响()
⑷中坐有献鱼雁者()..5.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天之于民厚矣 C.齐田氏祖于庭
D.预于次 6.下面对【甲】文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写景象是为了抒发“览物之情”。

B.“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物(景),—暗一明;情,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但这些都是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C.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是选文写作上最大的特点。

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得极其自然,而且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D.语言大量运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天之于民厚矣!
⑵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8.【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

【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

【现代文阅读】
良好习惯的养成
胡适
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通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

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说:人品性格是习惯的养成,好的品格是好的习惯养成。

中学阶段是定型的阶段,中学生时期与其注重治学的方法,毋宁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

个人的坏习惯在中学还可纠正,假使在中学里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人的前途便差不多算完了,在大学里可能不会是个好学生,在社会里可能不会是个有用的人才。

我们的国家以前专注重文字教育,读书人的指甲蓄得很长,手脸都是白白的,行动是文绉绉的,读书可以从“学而时习之”背诵起,写文章摇摇摆摆地会写出许多好听的词句来,可是他们不能动手,也不能动脚,连桌凳有一点坏了,也不能拿起斧头钉子来修理。

这种只能背书写文章的读书人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动手动脚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怎样养成呢?我在台湾大学讲《治学方法》时,讲到一个故事:宋时有一新进士请教老前辈做官的秘诀,老前辈告诉他四个字:勤谨和缓。

这四个字,大家称为做官的秘诀,我把它看作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秘诀。

勤,就是不偷懒,不走捷径,要切切实实,辛辛苦苦地去做。

要用眼睛的用眼睛,用手的用手,用脚的用脚。

先生叫你找材料,你就到应该到的地方去找;叫你找标本,你就到田野,到树林里去找。

无论在实验室里,在自然界里,都不要偷懒,一点一滴地去做。

谨,就是谨慎,不粗心,不苟且。

写汉字,一点、一横也不放过;写外国字,“i ” 的点、“t ”的横,也一样不放过;做数学,一个圈、一个小数点都不苟且。

不要以为这是小事情,做小事关系天下的大事,做学问关系成败,所以细心谨慎,是必须养成的习惯。

和,就是不要发脾气,不要武断,要虚心,要和和平平。

什么叫做虚心?脑筋不存成见,不以成见来观察事,不以成见来对待人。

就做学问来说,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做化学、数学、历史、地理,并
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

无论对事、对人、对物、对问题、对真理,完全是虚心的,这叫做和。

缓,这个字很重要,“缓”的意思是不要忙,不轻易下结论。

如果没有缓的习惯,前面三个字就不容易做到。

譬如找证据,这是很难的工作,不花时间,就不能做到“勤”的工夫;忙于完成,证据不够,不管它了,这样就不能做到“谨”的工夫;匆匆忙忙地去做,当然不能做到“和”的工夫。

所以证据不够,应当悬而不断,就是姑且先挂在那里,悬而不断,并不是叫你搁下就不管,是要你勤,要你谨,要你和。

缓,就是南方人说的“凉凉去吧”,缓的意思,是要等着找到了充分的证据,然后根据事实来下判断。

无论作学问、作事、作官,都是一样的。

达尔文写生物进化论,费了三十年的工夫,他到四海去搜集标本,做研究,并与朋友们反复讨论。

朋友们都劝他发表,他仍然不肯。

后来英国皇家学会收到另一位科学家华莱士的论文,其结论与达尔文的一样,朋友们才逼着达尔文把研究的结论公布,并提出与朋友们讨论的信件,来证明他早已获得结论,于是皇家学会才决定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发表。

达尔文这种持重的态度,不是缺点,是美德,这也是科学史上勤谨和缓的实例。

值得我们去想想,值得把他作为榜样,尤其青年学生们要在中学里便养成这种习惯。

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

9.从全文看,围绕“在中学生里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个观点,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10.本文谈良好习惯的养成时,第段提到“专注重文字教育”有什么作用?
11.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有了这种好习惯,无论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将来不怕没有成就”能否删去?为什么?
12.作者认为“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学语文”。

请联系上下文,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有益启示。

【链接材料】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社化自信。

学语文为的是用,就是所谓学以致用。

经过学习,读书比以前读
得透彻,写文章比以前写得通顺,从而有利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才算达到学语文的目的。

参考答案
【诗词鉴赏】 1.歌或白雪歌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给出判断,理由陈述合理即可。

答案示例:不恰当。

学生引用岑参诗句后,整个句子就构成这样一种比喻关系:“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开”像“很多树开满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来了”已是事实,后面又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前后矛盾(违背逻辑)。

此外,“梨花、杏花、桃花”与诗句中单一的“梨花”照应不周。

3.A 【文言文阅读】
4.⑴规模⑵不同,不同于⑶应和,同意⑷同“座”,座位5.B 6.C 7.⑴老天真是对人们好呀。

⑵人类把能够食用的物类拿来食用,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了人类才生出这种物类吗?8.【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敢于向权威提出不同意见。

【参考译文】齐国姓田的人家,家里有近千食客。

那一日这姓田的座在厅上。

里面有的人奉献打来的鱼,有的奉献打来的雁。

田氏看了,说道:“老天真是对人们好呀。

不但让我们种植稻谷,还养这些鱼和鸟,让他们给人吃。

”那些门客都讲对呀。

只有姓鲍的孩子,那时候只有十二岁。

上来说:“这讲的不对。

天上和地下这些东西是跟我们一起生长的。

只是类别不同。

这些类别没有上下高低之分。

谁吃谁是要靠体力(大小)及智力决定的,这才有弱肉强食的事。

并不是那种东西为另一种而生呀。

人可以拿来吃的东西,真是上天特地为人造的吗?那么蚊子虱子喝人血,老虎和狼吃肉,我们能讲是上天造人来喂蚊子虱子,为老虎和狼造肉来吃吗?”
【现代文阅读】
9.一方面论述“以前的读书人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另一方面论述“良好的习惯要从勤谨和缓四方面来培养”。

10.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描写以前读书人只能背书写文章而没有养成动手动脚的习惯,从而突出了好习惯养成的重
要性。

11.不能删去。

这句话通过阐述好习惯对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重要影响,点明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总结了上文,点明了中心,也与题目“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文章的开头相呼应。

12.略。

【解析】本题属于发散性思维题目,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语文学习的认知。

言之成理即可。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学期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一、二、六单元
预习提纲
1、沁园春雪
【预习目标】:
1、反复诵读并默写课文。

2、能辨别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3、理解名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概括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内容。

3、上阕“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展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4、下阕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5、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全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搜集与抱负胸襟有关的古诗词、名言警句。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2、雨说
【预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3、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预习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出诗作结构,并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2、诗作用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3、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4、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给大地带来哪些变化?
5、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6、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概括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3、星星变奏曲
【预习目标】:
1、反复朗读,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

2、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3、感悟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其代表人物、作品。

2、两小节诗在结构上及语言上有什么异同点?
3、请划出诗歌中出现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倾向?
4、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4、外国诗两首
【预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说出两首诗内容,思想感情方面的不同。

3、领悟大自然的多面及其生生不息的美好。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蝈蝈与蛐蛐》
(1)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
称为“大地的诗歌”?(2)“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

”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3)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夜》
(1)概括诗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体会诗歌意境美。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蝈蝈与蛐蛐》和《夜》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5、敬业与乐业
【预习目标】:
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
2、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3、掌握“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体会演讲口语特色。

【预习任务】: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在文中找出本文的论点。

文章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

3、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4、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5、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6、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预习质疑】
将你在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预习目标】:
1、能以“热爱”的感情朗读本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