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讲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讲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角色游戏最具有游戏的典型特征:主动性、趣味性、社会性、虚构性。

它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对幼儿的语言、社会交往、知识经验等方面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幼儿园都很注重对幼儿开展角色游戏。

那我们如何对小班角色游戏进行观察、指导和讲评呢?
老师首先要观察好孩子进行的游戏才能做更好的指导。

角色游戏是观察孩子的窗口,观察分析孩子的游戏行为,也是组织领导好游戏的重要一环,只有观察的仔细,教师才能对症下药,从而让他们玩得自由开心又遵守规则。

我们要注意孩子在游戏中是积极主动地玩,还是消极被动地玩;是创造性地玩、独立地玩,还是模仿别人、跟别人玩;能和同伴进行交往吗?能不能有礼貌地招待客人?角色意识、角色间的关系、游戏情节的发展变化等等都是我们教师所必需观察的。

观察时,还要有耐心,要善于分析,同时要尊重孩子的认识特点、孩子的情感特点去分析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

一、角色游戏的特点
1、表征特点
幼儿在游戏中常以动作、语言来扮演角色对游戏的动作和情景进行假想会出现以物代物、以物代人、以人代物人和物无定制表征的特点。

表征的实质是幼儿表达意思——表意游戏中的这些“假想”活动对于幼儿来说都是非常“当真”的。

2、自主性和创造性特点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

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选择主题、角色、材料游戏过程中自由切换情节和发展内容使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游戏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些创造性也是未来创造活动的萌芽。

3、社会性特点
角色游戏既是幼儿对周围现实生活的体验也是幼儿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模拟还常常包含了幼儿对成人社会的某种期待。

二、观察幼儿游戏行为
俗话说:聪明的孩子会玩。

这是因为幼儿的游戏水平与身心发展水平是同步的,游戏时幼儿已有经验的表现,游戏行为是幼儿发展水平的反映。

发展水平高的幼儿,其游戏行为的水平也高。

因此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幼儿的各类游戏行为所蕴含的发展意义。

1、角色规则行为
小班幼儿的玩具和同伴的游戏活动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游戏动机,帮助他们展开特定的想象,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较差,在使用物品进行游戏时“以物带物”的能力不强,使他们在模仿同伴的游戏时,也往往追求和同伴相同的玩具
材料,处于平行游戏阶段,若同样的玩具材料不足时,就容易发生争抢。

案例:
游戏初,活动室里有为幼儿精心布置的二个“娃娃家”、一个“小超市”、一个“烧烤店”等,但是每到游戏时间总有许多幼儿发生争抢,不是抢着做“爸爸妈妈”就是抢着做“营业员”。

教师经常充当“警察”来调解纠纷。

成人在帮助他们开展游戏时,要注意给他们提供明确角色标识的材料和游戏材料的数量,强调角色分配的规则。

为避免争抢,在特定时期内提供的玩具和材料在种类上可适当减少一些,而同类材料在数量上应多一些。

因此在游戏发展的中期,教师观察幼儿在各个角色区域中,根据角色的数量,是否提供了相应的角色标识,如爸爸妈妈的围裙、超市营业员的袖套、烧烤店营业员的帽子和围裙等。

这样幼儿知道,没有这些装扮的材料,就应该调整选择其他角色进行游戏。

增强了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和互相谦让的行为。

2、装扮代替性行为
小班幼儿替代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瞬间的行为,如何把幼儿无意识的瞬间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持久性行为,从而促进幼儿创造性行为、表征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呢?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地观察、了解、捕捉、挖掘、鼓励、肯定,并不断地强化幼儿的象征行为,使幼儿的象征行为从“瞬间”到“持久”,从“简单”到“复杂”,从“个体”到“群体”,从而使某些材料成为孩子们公认的替代物,并在此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创造。

案例:
冯XX做了娃娃家的爸爸,他先去菜场买菜,然后开始做饭。

过了一会儿,他好像想起了什么事,然后在娃娃家的篮子里找来找去,没有找到他想要的东西,于是他去了小医院,拿起一个小药瓶,回到娃娃家继续烧菜,一边烧菜一边把小药瓶往锅子里撒一撒。

游戏结束后老师问他:“你刚刚为什么要拿小药瓶往锅子里撒呢?”他告诉老师:“这是粉呀,烧菜的时候要放一点粉,这样烧出来的菜好吃呀!”原来,他把小药瓶当成调味品了。

从该幼儿的游戏行为来看,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知道烧菜要放调味品,并且在找不到调味品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放弃,而且努力想办法,找了一个小药瓶,把小药瓶当成调味品来放,说明他在游戏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替代行为意识,能寻找一个替代品然后继续开展游戏,表明孩子的游戏已经处于一定的水平。

而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行为也说明了他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游戏行为也是他平时观察生活的反应。

案例2:
3、交往沟通行为
角色游戏能很好的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懂得怎样接待客人,招待顾客,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和商量用语等,使幼儿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

同时角色游戏也容易将那些胆小懦弱的幼儿带动起来参与活动,克服了胆小、不爱活动的弱点。

案例:
孩子们邀请老师到娃娃家里做客,看到孩子们有的在烧菜,有的在洗菜,非常的热闹。

这时娃娃家里的爸爸请老师坐了下来,并请老师吃刚刚妈妈烧好的菜,老师正打算开始“吃”时,突然柳XX跑了进来,往桌子上放了几粒“糖果”就跑了。

对于这刚刚的一幕,娃娃家的主人还在反应中,于是老师开始对已经害羞的跑出去的柳XX说到:“你怎么进来的,我们没听到你的敲门声呀?我们的娃娃家可是有门铃的哦!”于是他害羞的走过来敲敲门。

老师问他:“这个糖果是你送给娃娃家的是吗?你想请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和客人吃是吗?”他很害羞的点点头,于是暗示爸爸“瞧!客人很有礼貌哦!”爸爸马上说“谢谢你!”“不用谢!”害羞的柳XX答道。

过了一会,柳XX又过来送糖果了,这次他很有礼貌的先敲敲门。

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的依赖玩具进行游戏,满足于玩具的摆弄之中,缺乏交往能力。

情节一中,柳XX对于“客人”这个身份意识还不是很强,所以开始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娃娃家的一位客人,进入娃娃家时没有敲门,在后来老师的提醒下,他开始意识到客人这一身份,于是再次进入时首先就按门铃。

小班孩子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还很弱,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进行表达,但是他们之间这种需要相互交往的需求让他们正在一点一点进步,柳XX其实是一个大胆很有自己想法和创造力的孩子,勇于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从开始的羞涩到后面的勇于敲门,他正在成长。

幼儿在游戏中提升交往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观察,去发现,创造一个广阔的交往空间,让幼儿自由飞翔。

4、解决问题行为
游戏是伴随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动,而这样的活动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游戏促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促进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促进选择解决问题方法能力的养成。

其实,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综合的智力技能体现,不仅需要思维能力,而且需要技能技巧,并把它们融汇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中。

而在过程和结果中所表现的解决问题能力由多方面因素主导,在这些纷乱复杂的因素中,有一样我们不容忽视,这就是伴随着幼儿健康成长的游戏。

“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独立解决问题。

”这是《纲要》中明确提出的。

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还没有形成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

假如只是纯粹的说教,对于懵懂中的幼儿来说,效果是肯定不明显的。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旦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矛盾,他们想到的是到成人那里去哭诉、告状。

案例:
点心店冯XX:“谁要吃饼干啊,快来买饼干啦!”候XX:“我要买四块饼干,多少钱?”冯XX:“100块!”候XX:“这么贵啊!”只见皓皓一筹莫展,挠着自己的小脑袋,显得很迷茫。

冯XX:“就是这么贵的,我是老板,我说的算!”候XX:“太贵了吧,不行不行!你个坏冯徐泽!”于是两人僵持不下,谁也不肯退让。

小班孩子已经开始慢慢积累关于钱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物品的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所以就会产生案例中这样的情况,有时幼儿往往会把一样东西的价钱定得很高。

而两个孩子的分歧也恰恰说明了,他们对于同一件物品价值的判断是不同的,这正是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顾客与服务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出现问题之后,孩子们开始脱离自己的角色,出现非角色的语言和行为,这正是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之一,角色意识还不是最稳固,遇到困难情境时可能就会脱离角色。

所以教师在观察之后可以选择在这个时机介入游戏,并引导孩子重新回到角色中,并以自己的角色身份解决问题。

三、适时介入幼儿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当幼儿积极投入地开展游戏时,教师更多地是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维果茨基说过:幼儿的角色游戏不是经历过事物的简单回忆,而是对过去印象的修改、补充和创造性的再造,是可以回答幼儿自己提出的问题,反映他们愿望的新实现的创造。

所以,每一次的角色游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在游戏中的行动也不会受框架而限制,因此,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和困难挫折,导致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从而中断游戏,当幼儿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帮助时,教师应在顺应幼儿游戏意愿的基础上,适时地介入指导,帮助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

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作为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的判断依据:
1、当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时;
2、当幼儿的游戏行为或游戏材料有不安全的隐患时;
3、当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与社会规范不相符合的行为时;
4、当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过激行为时;
5、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而准备放弃原来构思的游戏情节时;
6、当教师发现游戏中可以提升幼儿经验而不影响幼儿的游戏意愿时;
7、当幼儿表现出无所事事的状态时;
8、当玩伴之间出现游戏纠纷而无法自行解决时;
9、当教师为了深入了解幼儿的行为动机,并准确解读幼儿行为时;
10、当教师出于研究的需要进行反思性实践时。

教师的游戏介入是否会干扰幼儿游戏的自主性,除了取决于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以外,介入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因素。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应该对幼儿的游戏起到积极的效应,因此教师介入游戏时的角色、地位、行为和态度会影响幼儿游戏行为的。

四、有效讲评幼儿游戏
1、关注游戏材料,促进幼儿形象思维
小班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思维的发展是建立在具体材料之上的。

离开真实的物品孩子们是无法想象的,因此,老师在提供游戏材料时,首先自己要进行思维上的拓展。

如:汤圆的制作材料,我根据小班幼儿手部肌肉发展规律,从橡皮泥的“搓”、餐巾纸的“团”,最后到“撕贴”,当然,这些材料不是一下子提供的,也不要求孩子一天里全部运用的,而是老师通过对游戏的讲评逐步进行的。

当然,老师在进行游戏材料
讲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观察幼儿游戏内容进行讲评。

2)按幼儿当前游戏水平进行讲评。

3)根据幼儿游戏兴趣进行讲评。

2、关注游戏行为,提高幼儿交往水平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还处于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阶段,他们的游戏主题和角色均带有不稳定的特点,况且,小班幼儿又刚刚从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家庭生活转向班级生活,自我中心意识强,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发生矛盾。

这种矛盾在幼儿调控能力较弱的角色游戏中表现尤为明显,常表现为看到别人玩什么,就扔掉自己手上的东西去玩别人的。

他们不会彼此交往,因而常发生冲突,角色游戏的开展给了孩子可贵的发展机会。

帮助他们从中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技巧,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观察小班幼儿游戏行为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1)孩子在游戏中摆弄玩具的程度。

2)孩子在游戏中的肢体语言。

3)同伴间的行为交往。

4)孩子与游戏环境的互动。

我们班角色游戏中有三个娃娃家:红红家、黄黄家、兰兰家。

一开始孩子们都只是在自己的娃娃家里游戏,在游戏中我观察到有的孩子在“进门”时,会站在门口奶声奶气的喊:我是爸爸,我下班回来了;有的孩子则有礼貌敲敲门说:请开开门,我是妈妈;还有幼儿很可爱的嘴里模仿门铃声:叮咚叮咚!……在游戏讲评时,我将这些情景进行了再现,让孩子们一起来学学说说,在后继的游戏中,我看到了可喜的一幕幕:陈XX 先敲敲自己家的门,又去敲敲隔壁的门说:“爷爷奶奶快来吃饭了!”还有冯XX干脆去每家门口敲敲门、摁摁门铃,然后大喊道:“过年了,我们大家一起来放鞭炮呀!”在游戏中孩子们从只进一扇门到现在各家各户去串门,他们游戏的语言得到了丰富,情节得到了发展,交往范围得到了扩展。

从小班幼儿发展过程来说,他们的行为是优于语言发展的,在平时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一点:在角色游戏中,他们常常出现只有行为没有语言,或者是行为多于语言,所以老师在观察小班角色游戏时,一定要尊重这一发展规律,要透过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游戏行为,并进行循序渐进式的指导,从而把小班角色游戏推向一个个高潮。

当然,孩子在角色游戏中,还有许多不同的行为表现,关键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抓住细节,发现指导的切入点,让孩子在游戏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3、关注游戏分享,增进幼儿情感体验
幼儿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模仿、积累、再构建的过程。

每位幼儿有模仿成人活动的愿望,但由于受到各方面能力的局限,幼儿往往还不能恰当地把游戏的内容表现出来,一般只停留在对动作的初步模仿上,因此为了帮助幼儿提高游戏水平,增强生活经验,
需要我们老师经常针对游戏情况组织幼儿进行集体交流和讨论活动。

一次次成功的分享活动,可以有效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启发幼儿进一步做游戏的愿望,同时也让幼儿满心欢喜地尽情分享游戏所带来的情感体验。

记得有一段时间,天气渐热,由于熟悉的生活经验,许多孩子很喜欢在娃娃家给娃娃洗澡,看,红红家的妈妈让娃娃站在浴盆里,然后只用毛巾不停地擦,嘴里还直嘟囔着:“我要把你洗干净!”而黄黄家的妈妈就干脆把他们家的娃娃浸在水里面,并告诉别人娃娃在澡盆里游泳。

针对这些情景,在游戏结束时,我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讨论与分享。

我假装得到娃娃的倾诉说:“今天娃娃家的娃娃告诉我,他们一点也不喜欢妈妈帮他们洗澡。

红红家的娃娃说被妈妈擦得好痛呀!黄黄家的娃娃说水都淹进耳朵里难受死了!呀,怎么样给娃娃洗澡,娃娃才会喜欢呢?”孩子们的发言可积极了,有的说:“要让娃娃坐在浴盆里,我妈妈就是让我这样的。

”有的说:“洗澡时要给娃娃擦沐浴露,这样会香喷喷的!”还有的说:“洗完了,要用大毛巾轻轻擦干。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听了大家的话,我干脆拿来了澡盆和娃娃,根据大家说的要求帮娃娃来洗澡,然后边操作边问幼儿:“接下去该怎么做?”在孩子们的七嘴八舌下,我按顺序给娃娃洗了一遍,然后,我又假装娃娃的口气说:“真舒服呀,我喜欢这样洗澡!”自从这次分享活动后,娃娃家的妈妈都会认真的帮娃娃洗澡,还有的幼儿还陆续从家里带来了海绵球、洗澡玩具等游戏材料,这段时间的洗澡游戏可谓是玩的是丰富多彩。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分享在角色游戏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师首先是通过谈话加强幼儿记忆表象,帮助幼儿回忆生活经验,然后根据幼儿已有经验通过操作形成有序正确的动作,从而使角色游戏的内容得到拓展,角色游戏的情节得以延伸,孩子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

然而,要使分享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教师在进行分享活动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1)要把握好分享的时间:小班孩子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在集体分享时,教师要把握好时间的长短,以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即可。

2)要把握好分享的话题:小班孩子的生活经验较少,老师要给孩子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

一般集体分享的话题是大部分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为宜。

3)要把握好分享的时机:角色游戏是一种“矛盾冲突”此起彼伏的游戏过程,所以在分享的实际上,老师不要拘泥于同一种分享的时机,可以采用即时、活动前、活动后等。

总之,组织好角色游戏的分享环节,就一定要在仔细观察幼儿游戏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游戏的过程。

在分享的时候,老师心中要有目标,还要切合幼儿游戏实际,进行分享和提升。

同时,老师在分享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各种情况,留给幼儿观察生活的空间,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去观察生活,从而获得一些幼儿自己的生活体验。

小班角色游戏讲评的方法,除了上述三种,其实还应包括好多方面,如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材料的大胆操作等等,角色游戏不只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更是孩子们不断积累各种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