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试答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
一、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是苏联模式积弊太深,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政治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

从对外关系上来看,苏联模式又是集中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沙文主义和专制主义于一体的大国强权体制。

在文化思想方面,实行高度的舆论统一,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被高度政治化。

二是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许多改革措施出台得过于匆忙,政策改变太快,他囿于传统思维,迟迟不肯进行价格改革,对私有制、市场经济也长期排斥。

三是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和平演变,是西方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

这项战略在苏联演变过程中起了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

从苏联演变的过程看,由于在苏联国内、苏共内部存在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内应力量,他们从内部配合了敌对势力的需要,从而促成了演变的事实。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是建设现实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对于现存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必须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第三,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
第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途径;
第五,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第六,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二、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党的十七大明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深刻把握这条道路的科学内涵,关键在于深刻把握一个基本路线、一个总体布局和一个发展目标。

一个基本路线,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一个总体布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就是:在经济建设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政治建设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文化建设上,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在社会建设上,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个发展目标,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个基本路线、一个总体布局、一个发展目标,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一个有
机统一的整体。

其中,基本路线是总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总体布局是基本内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展开;发展目标是宏伟蓝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努力方向。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并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发展这条道路.
三、中国的党政关系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执政地位和领导权力在我国宪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政府系统是国家政权机关, 是指一个国家各个具体的权力部门。

这里所说的政府系统是指人大、政府、司法部门等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因此, 党政关系不仅仅指政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指政党与人大, 政党与司法部门的关系.党政横向关系:掌握了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全部国家权力,并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网络对各类各级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进行较全面的指导和监督。

党政纵向关系:掌握了从国家的整体到国家的全部国家权力。

(2)、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三种基本的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实行民主执政一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二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依法执政,是指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实行依法执政,最重要的就是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并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这三种执政方式之间相互统一、相辅相成。

一方面,科学执政与民主执政互为条件和前提。

要做到科学决策,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进行民主协商和民主讨论。

而要实现民主执政,也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为前提.另一方面,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依法执政来体现,重要的是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制度化和规范化,这就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

科学执政,就是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四、在未来较长时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线,试分析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和基本要求?
背景: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我国过去经济发展速度快,但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路子。

基本要求是: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
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五、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试述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六、试述我国社区建设的成效及发展趋势
(1)我国社区建设的成效:四个建立、四个格局.(一)社区组织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了基层社会有序管理格局;(二)社区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形成了小社区大服务格局;(三)社区民主制度基本建立,形成了广泛参与格局;(四)社区建设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形成了齐抓共建的格局 .
(2)发展趋势:五个转变:
一是要从城乡社区建设的二元化,转变到构建城乡社区建设的一体化。

要按照城乡统筹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尽快打破城乡社区建设的二元体制,构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体化体制和机制,实现社区发展规划、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社区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城乡统筹.
二是要从重视政府职能下沉社区,转变到更加重视深化政府职能转变。

要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间的权责关系,根本解决长期困扰社区建设的条块分割问题,构建和政府部门间的协作机制。

要适应社会分工的需要,进一步扩大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推进公共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

三是要从重视社区组织建设,转变到更加重视扩大居民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居民需求发展到哪里、居民自治就扩展到哪里;要进一步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提高居民组织化程度,扩大居民参与程度,提高居民参与质量;要进一步理顺社区内各类组织之间的权责关系,建构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为基础、驻社区单位参与的等良性互动的现代社区治理结构。

四是要从重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到更加重视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的效率.要在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人员配置、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大力推进社区服务组织功能、职责、管理的规范化。

五是要从重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转变到更加重视推进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七、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这一新的精辟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本质关系,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地位、作用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认识,标志着党的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价值自信的新高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确定了实质内涵和价值灵魂,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

(1)体现了高度的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价值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统一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信念,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强大精神动力,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道德规范。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指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所以要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的首要要素。

(3)确立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共同理想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应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确立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应进一步具体化为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内涵应进一步具体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首先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
(4)提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的是为了振兴中华,提高中华民族文明素质,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精神动力所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的是为了在改革创新中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精神动力所在。

(5)规定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就是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其基本道德规范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具体在道德方面,就是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各种文化活动、文化形式和文化产品都要把宣传、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基本责任.
八、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一)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形势,始终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首要任务.
(二)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对市场经济的特点、发展规律及趋势的认识还不成熟,对如何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还缺乏经验,需要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三)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当今世界纷繁复杂,各种挑战和考验接连不断,我们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执政环境。

(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依法执政,首先是指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历史的选择,是法律的明文规定和党章的明确要求,具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其次是指党的领导要靠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同时,依法执政又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执政。

我们党依法执政的能力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成效,反过来,依法治国的效果又是对党依法执政能力的检验.
(五)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总揽全局,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