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一般物体的平衡

合集下载

弹性力学基本理论

弹性力学基本理论

15
1.1.3 应变的概念
(a) x方向的线应变
(b) y方向的线应变
(c) xy面内的剪应变
图 1-3 单元体应变的几何描述
在图1-3(a)中,单元体在x方向上有一个的伸长量。微分单元 体棱边的相对变化量就是x方向上的正应变。即
x
u x x
y
u y x
(1.9)
u y y
ux y
相应地,y轴方向的正应变为: x-y 平面内的剪应变:
tan 1
(1.10)
; tan 2
(1.11)
16
1.1.3 应变的概念
因此,剪应变 xy 为
xy
u x 1 2 x y u y
(1.12)
应变分量的矩阵型式
x xy ij yx y zx yy
2 2 Tn n n 2

m A
B T
G
P A

n
o
y
图1-1 物体内任意点处的应力
(1.6)
12
1.1.2 应力的概念 应力状态
在物体内的同一点处,不同方向截面上的应力是不同的。只有 同时给出过该点截面的外法向方向,才能确定物体内该点处此截面 上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才能表示这一点的应力状态。
x' ' y z'
=
0 1 0 cos 0 sin
0 x1 sin y1 cos z1
(b)
将第一式代入上式,可得
x ' 1 0 0 cos sin 0 x ' y y 0 cos sin = sin cos 0 z' z 0 sin cos 0 0 1

物体的平衡与平衡条件

物体的平衡与平衡条件

物体的平衡与平衡条件物体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静止或运动中的状态。

在物理学中,平衡指的是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零的状态。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不会产生任何加速度,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为了使物体保持平衡,我们需要满足一定的平衡条件。

一、物体的平衡在解释物体的平衡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些相关的概念。

物体的重力是指地球或其他天体对于物体所施加的吸引力,其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而物体所受到的其他力则被称为非重力力。

在平衡状态下,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零,这意味着重力与非重力力的合力为零。

也就是说,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非重力力相互平衡,互相抵消。

这种平衡状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平衡在水平方向和平衡在竖直方向。

二、平衡条件物体平衡的条件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被称为平衡条件。

根据物体平衡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平衡条件:1. 平衡在水平方向的条件在水平方向上,物体所受到的合力等于零,也就是说,水平方向上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等于非重力力的合力,即:\[F_{\text{重力}} = F_{\text{非重力力}}\]这个平衡条件适用于水平放置的物体。

当物体处于水平表面上时,表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相等。

因此,在水平方向上物体所受非重力力只有支持力。

2. 平衡在竖直方向的条件在竖直方向上,物体所受到的合力等于零,也就是说,竖直方向上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等于非重力力的合力,即:\[F_{\text{重力}} = F_{\text{非重力力}}\]这个平衡条件适用于竖直方向上的物体。

在竖直方向上,物体所受到的非重力力可以包括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

三、角平衡条件除了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平衡条件,角平衡条件也是实现物体平衡的重要条件之一。

角平衡条件指的是物体所受到的力矩为零,也就是说,物体所受到的力矩与转轴之间的距离乘以力矩等于零。

\[M = F \times d = 0\]这个平衡条件适用于物体绕转轴旋转的情况。

1.1静力学基础

1.1静力学基础

一点。
F1
证明:1 利用力的可传性原理找到、
F2两个力的交点O;
A
R12
2 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在交 点O合成一个合力R12;
CO
B
F2
3 合力R12与第三个力F3满足 二力平衡公理,必定共线,
F3
2020/9/26
各力的汇交点
即三力平衡必汇交与一点O。
4.作用与反作用原理公理(公理四)
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沿同一作用线,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2020/9/26
1.平面力系— 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上的力系为平面力
系。平面力系又可以分为:
平面汇交力系 —所有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平面力系
平面平行力系 —所有力的作用线都互相平行的平面力系
平面力偶系—物体受同一平面的一群力偶作用
平面任意力系 —所有力的作用线既不交于同一点,又不
互相平行的平面力系。 如果作用于刚体上的一力系可用另一力系来代替,而不改 变刚体的运动状态,则称两力系互为等效力系。一个力与 一个力系等效,则称这个力为该力系的合力;力系中的各 个力称为合力的分力。将各分力代换成合力的过程,称为 力2系020/的9/26合成;将合力代换成分力的过程,则称为力的分解
R
R
怎 样 求 合 力 2020/9/26 ?
力三角形法则
求合力例题: 已知皮带预紧力s1、s2和包角,求对轴的压力Q
轴上压力Q 包角
怎 样 求 合 力 ?
皮带轮
2020/9/26
皮带预紧力S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若刚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且其中二
力相交于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必通过同

理论力学练习册题及解答

理论力学练习册题及解答
(a) (b) (c) (d)
三、计算题
2.3.1把作用在平板上的各力向点O简化,已知F1=300kN,F2=200kN,F3=350kN,F4=250kN,试求力系的主矢和对点O的主矩以及力系的最后合成结果。图中长度单位为cm。
(答案:FR=678.86kN,MO=4600 kN.cm,d=6.78㎝,α=600)
1.1.11合力总是比分力大。 (×)
1.1.12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1.1.13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1.1.14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1.1.15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2.2.5重为P的均质圆球放在板AB与墙壁AC之间,D、E两处均为光滑接触,尺寸如图示,设板AB的重量不计,求A处的约束反力及绳BC的拉力。(答案:FC= FT= 2 P/3;)
2.2.6锻锤工作时,如受工件给它的反作用力有偏心,则会使锻锤C发生偏斜,这将在导轨AB上产生很大的压力,从而加速导轨的磨损并影响锻件的精度。已知打击力F=100kN,偏心距e=20mm,锻锤高度h=200mm试求锻锤给导轨两侧的压力。(答案:FN=10kN)
C. 都改变; D. 只有C处的改变。
三、受力图
1.3.1画出各物体的受力图。下列各图中所有接触均处于光滑面,各物体的自重除图中已标出的外,其余均略去不计。
1.3.2画出下列各物体系中各指定研究对象的受力图。接触面为光滑,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出的外均不计。
第二章 平面力系(汇交力系与平面偶系)
一、 是非判断题
第二章 平面力系(任意力系)

第一章-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全

第一章-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全

第一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
1.4 力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
三、合力投影定理 若一个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系等效,这个力称为 该力系的合力,该力系中各个力称为这个合力的分力。 合力在某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 和。这个关系称为合力投影定理。
设有一力系F1、 F2…、 Fn,其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分 别为Fx1、 Fx2…、 Fxn, Fy1、 Fy2…、 Fyn,该力系的合力
第一篇 工程力学基础
概述
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 稳定性的科学。
静力学
工程力学
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运动学 动力学
第一篇 工程力学基础
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引起 两种效应:
外效应(运动) :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内效应(变形) : 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第一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
1.0 概述 1.1 静力学基本概念 1.2 约束和约束反力 1.3 分离体和受力图 1.4 力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 1.5 力矩、力偶 1.6 力的平移 1.7 平面力系的简化、合力矩定理 1.8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1.9 空间力系
HM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2 约束和约束反力
以下为工程实际中常见的 约束类型 及 其反力:
(1) 柔索约束
柔软的绳索、链条、纲丝或皮带等柔性体对物体的约束。
F
T1
T1’
G
G
的约束反力是作用在 接触点,方向沿柔性体轴线,背离被约束物体。是离点而 去的力。
HM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精品文档-理论力学(张功学)-第1章

精品文档-理论力学(张功学)-第1章

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推论1(力的可传性定理) 作用于刚体某点上的力,其作用 点可以沿其作用线移动到刚体内任意一点,不改变原力对刚体 的作用效果。
证明:设一力F作用于刚体上的A点,如图1-4(a)所示。根 据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可在力的作用线上任取一点B,加上两个 相互平衡的力F1和F2,使F=F1=F2,如图1-4(b)所示。由于F和F1 构成一个新的平衡力系,故可减去,这样只剩下一个力F2,如 图1-4(c)所示。于是原来的力F与力系(F,F1,F2)以及力F2互为 等效力系。这样,F2可看成是原力F的作用点沿其 作用线由A移到了B。
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图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由此可见,对于刚体来说,力的作用点已不是决定力的作 用效果的要素,它已为作用线所替代。因此,作用于刚体上力 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
公理二及其推论1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对于变 形体来说,作用力将产生内效应,当力沿其作用线移动时,内 效应将发生改变。
如果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该力称为力系的合力,力 系中的各个力称为合力的分力。将分力替换成合力的过程称为 力系的合成;将合力替换成分力的过程称为力系的分解。
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 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必在同一 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图 1-1
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依据力的作用范围可将力分为集中力和分布力。 (1) 集中力(集中载荷):当力的作用面面积相对于结构或 构件尺寸很小时,可视为作用于结构或构件上某一点的力,称 其为集中力。 (2) 分布力(分布载荷):分布于物体上某一范围内的力称 为分布力。分布力用载荷集度q来表示。在一定体积范围内分布 的力称为体分布力,其单位为牛/米3(N/m3);在一定面积范围内 分布的力称为面分布力,其单位为牛/米2(N/m2)。工程设计中, 常将体、面分布力简化为连续分布在某一段长度范围内的力, 称为线分布力,其单位为牛/米(N/m)。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第1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第1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
21
1.1.3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3)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由于铰链C处所受的力FC、 FC 为作用与反作用关系,这些力成对地出 现在整个系统内,称为系统内力。内力 对系统的作用相互抵消,因此可以除去 ,并不影响整个系统平衡,故内力在整 个系统的受力图上不必画出,也不能画 出。在受力图上只需画出系统以外的物 体对系统的作用力,这种力称为外力。
作用于圆柱销上有重力G,杆AB和AC的反力FAB和FAB; 因杆AB和AC均为二力杆,指向 暂假设如图示。圆柱销受力如图所示,显然这是一个平面汇交的平衡力系。
(2)列平衡方程
Fx 0 : FAB FAC cos60 0 F 0 : F sin 60 G 0 y AC
y
G E
FRx Fx1 Fx 2 Fx 3 Fx
FRy Fy1 Fy 2 Fy 3 Fy
Fry
Fy2 D Fy3 Fy1 F3 A F2
C
FR
α FR1
F1 B
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各 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FR = F + F = tan Fy Fx
1.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2.力的合成、合力投影定理
FR1 F1 F2 FR FR1 F3 F1 F2 F3 FRx ab gb ab ( ge be )
ab be ge
ab ac ad
o x
d Fx3 a c Fx2 Fx1 g b e
2.力系 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组力的集合
5
1.1 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3.静力学公理
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由这两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理论力学B32学时练习册题及解答

理论力学B32学时练习册题及解答

(×)
2.1.3 凡 是 力 偶 都 不 能 用 一 个 力 来 平 衡 。
(∨)
2.1.4 只要平面力偶的力偶矩保持不变,可将力偶的力和臂作相应的改变,而不影响其对刚体




(∨)
二、 计算题
2.2.1 铆接薄板在孔心 A、B 和 C 处受三力作用,如图所示。F1=100N,沿铅直方向;
F2=50N,沿水平方向,并通过点 A;F3=50N,力的作用线也通过点 A,尺寸如图。求此力系
CB
A
P1 A
P2
(a)
F B
(b)
q F
B
A
C
(c)
FC C
B
P2
A
F
B
YA
P1
A
XA
FA
FB
F
YB B
q
A
XB
C
YC
1.3.2 画出下列各物体系中各指定研究对象的受力图。接触面为光滑,各物自重除图中已画
出的外均不计。
B
B FC
C
C
CP
P
A
F
E
YA
DA
F
FF FC,
FE
(a)
XA
C
C
C
B
YA
D
A
YD
B
P2
A
YA
A
XA
P
P1
B
C
D
d) YE’
.
YC
X
, C
Y‘F
.
B
YB
C
XC
C
YC,
D
YD
P
P1

《理论力学A》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力学A》课程教学大纲

编码:EP04012 Code: EP04012课程名称:理论力学A Course Title: Theoretical Mechanics A课程类别:学类核心Course category: Core Courses in General Category学分:3Credit(s): 3开课单位: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Offering College/School: College of Mechanical &Vehicle Engineering课程描述:本课程是一门为能源与动力等非力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力学基础课程,以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为先导课程。

为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后续课程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等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掌握静力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如材料力学等打下基础。

通过理论力学的教学,逐渐培养学生将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抽象简化为便于计算的力学模型,并进行数学求解的能力。

培养学生基于基本概念和公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独立思考以及创新的能力。

Course description: This course is one of the basic Mechanics courses for students who major in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 Led by Advanc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this course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professional courses, such as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nd Fundamentals of Mechanical Design.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ories of statics,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Learning through this course,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theories and analytical methods of statics,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Lay foundations for the subsequent courses such as material mechanics, structural mechanics. Through theoretical mechanics teaching, students will gradually develop abilities of simplifying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into simply mechanical model for the computing purpose, and that of solving mathematical problems as well.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ies of logical reasoning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s and axioms, and that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innovation.课程内容(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具有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

物体的平衡状态

物体的平衡状态

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稳定状态,即物体不会出现任何加速度或旋转的状态。

在物理学中,平衡状态可以分为静平衡和动平衡两种情况。

一、静平衡静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的平衡,这种情况下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合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总和,合力矩是指以某一点为参考点,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对该参考点产生的力矩的总和。

对于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情况,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矢量合力为零:即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这意味着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为零。

2. 合力矩为零:即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力对于参考点产生的力矩的总和为零,这意味着物体所受到的力以及其对应的力臂相互抵消。

例如,当一个木块放在桌子上时,如果木块不发生任何位移或旋转,那么我们可以说木块处于静平衡状态。

这意味着桌子对木块施加的支持力等于木块自身的重力,并且两者在同一直线上,从而满足了合力为零的条件。

同时,桌子对木块施加的支持力与木块自身的重力产生的力矩也为零,因为它们之间的距离为零。

二、动平衡动平衡是指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者转动状态下的平衡,这种情况下除了合力和合力矩为零之外,物体还需要满足加速度或者角加速度为零的条件。

在动平衡的情况下,物体的合力和合力矩为零可以保证物体维持在匀速运动或旋转的状态下,而加速度或者角加速度为零则保证物体保持平衡。

例如,当一个圆盘在水平方向上匀速滚动时,我们可以说圆盘处于动平衡状态。

这意味着作用在圆盘上的所有力的合力为零,并且对于某一参考点,作用在圆盘上的所有力对该参考点产生的力矩的总和为零。

同时,圆盘的角加速度也为零,保证了圆盘的平衡。

总结:物体的平衡状态可以分为静平衡和动平衡两种情况。

静平衡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平衡,除了合力为零之外,合力矩也为零;动平衡是指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或旋转状态下的平衡,合力和合力矩为零的同时,加速度或者角加速度也为零。

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受力的特性,以及设计和构建稳定的结构物。

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基础

F
A
C
B
第1章
方法一
FAy
A
C
FAx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例题2
解: 1.取梁AB为研究对象,解除约束。
2.画主动力,即外力F
F
B 3.画约束力,即 FB 、FAx 、FAy
FB
FA
A
F
B
C
方法二
FB
第1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例题3
如图所示的三铰拱桥,
F
由左右两拱桥铰接而成。 设各拱桥的自重不计, 在拱上作用有载荷F,试 分别画出左拱和右拱的 受力图。
1.1.4 集中力和分布力 ❖ 集中力 作用范围与体积相比很小可近似 地看作一个点时的作用力称为集中力。
❖ 分布力(分布载荷) 作用在一定长度、一定面积或一定体积
上的力称为分布力或分布载荷。
第1章
力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 均布力(均布载荷)
力均匀地分布在某一段长度、某一 个面或某一个体积上时,称为均布力或均布 载荷,用q表示。
机械设计基础
李海萍
1
第1章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研究的问题: ❖ 力系的简化 ❖ 力系的等效替换 ❖ 力系的平衡条件
2
第1章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的任务: 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
件,并由平衡条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3
第1章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本章要点:
❖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 静力学公理 ❖ 常见的典型约束、约束力 ❖ 物体的受力分析
第1章
1.2 约束和约束力
❖ 约束
限制被约束体运动的周围物体。
❖ 被约束体

第一章 建筑力学基本知识

第一章 建筑力学基本知识

E
F
C
F
D
A
C
D
B
C
D
2.光滑接触面约束
A
A
约束特性: 只能限制物体沿着接触点的公法线方向且指 向物体的运动。 约束反力: 通过接触点、沿公法线方向、指向被约束物体。
Ⅰ A
FA A FA A FA Ⅱ
3. 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约束结构:两个构件上钻同样大小的圆孔,并用同样 大小圆柱销钉穿入圆孔,将两个物体连接起来。
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合成一个合力, 合力的作用点仍在该点,其大小和方向由以此两力为 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F2 F2 F2 FR F
R
A
F1 O
A F1
F1
矢量式 代数式
FR F1 F2
FR2 F12 F22 2 F1F2 cos
平衡方程的其他两种形式: ∑FX=0 ∑MA=0 ∑MB=0 ∑MA=0 ∑MB=0 ∑MC=0 三矩式 式中: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二矩式 式中:x轴不与A、B两点的连线垂直。
1.2.3 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几种特殊情况
1.平面汇交力系 ∑FX=0 ∑FY=0 2.平面力偶系 ∑M=0 3.平面平行力系 ∑FY=0 ∑Mo=0
1.3.2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轴向拉伸或压缩——轴力(N) 2.剪切——剪力(V) 3.扭转——扭矩(T) 4.弯曲——弯矩(M)
1.3.3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
背离截面的轴力——拉力 指向截面的轴力——压力 轴力的正负号规定:拉力为正,压力为负。 画杆件的轴力图时,通常将正值的轴力(拉力)画在上 侧,负值的轴力(压力)画在下侧。
画受力图时,为了避免漏掉力,先画主动力, 再画被动力(约束反力)。 不要漏掉力的名称。

理论力学重点

理论力学重点
cos(R,x)=
(4-4)
X ;cos(R,y)= Y ;cos(R,z)= Z (4-5)
R
R R
2.空间共点力系的平衡 (1)空间共点力系的平衡条件 空间共点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合力R等于零,即
R ( X ) 2 ( Y ) 2 ( Z ) 2 0
(2)空间共点力系的平衡方程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到空间共点力系的平衡方程为 ∑X=0; ∑Y=0; ∑Z=0 (4-6)
F X 2 Y 2 Y 2
(4-2)
方向:
cos
X F;Biblioteka cos Y F;
cos
Z F
(4-3)
②二次投影法 已知力F与坐标面Oxy 的仰角以及力F在Oxy 平面上的投影Fxy 与 x 轴间的夹角,则力F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 X=Fcoscos,Y=Fcossin,Z=F sin,如图 4-2所示。
(1) ∑X=0; ∑Y=0 (2) ∑mA(F)=0; ∑Y=0 y 轴不能与汇交点 O 和矩心 A 的连线相垂直。 (3) ∑mA(F)=0; ∑mB(F)=0 矩心A、B与汇交点 O 不能共线。 3.1.4 物体系统的平衡 静定与静不定概念 1.物体系统的平衡 (1)外力 系统外任何物体作用于该系统的力称为这个系统的外力。 (2) 内力 所研究的系统内部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称为内力, 内力总是成对地作用 于同一系统上。因此,当取系统为研究对象时,可不必考虑这些内力。 (3)物体系统的独立的平衡方程总数 设系统由 n 个物体组成。其中 n1个物体受平 面任意力系作用;n2个物体受平面汇交力系作用;n3个物体受平面平行力系作用;n4个物 体受平面力偶系作用。则系统能够列写出的独立的平衡方程的最大数目 k 为 k=3n1+2n2+2n3+n4 n1+n2+n3+n4=n (其中二力构件不算在内) 2.静定与静不定概念 (1)静定系统 系统中所有未知量的总数小于或等于系统独立的平衡方程的总数时, 称这系统为静定系统。这类系统仅应用刚体的静力平衡条件,就可以得到全部未知量的解。 (2) 静不定系统 系统中所有未知量的总数大于系统独立的平衡方程的总数时, 称这 系统为静不定系统或超静定系统。 这类问题仅应用刚体的静力平衡条件, 不能得到全部未知 量的解。 3.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常见的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有三类,即(1)构架; (2)多跨静定梁; (3)三铰拱。 这三类问题都有其相应的求解特点, 在求解过程中能总结归纳。 在求解这三类问题时通常要 注意以下情况,如固定端约束、铰上受力、分布荷载计算、二力构件等。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分析

17
2.力平面上的投影 F ' 为力 F 在平面上的投影,大小:
Fˊ=Fcosj
注意:力在轴上的投影是代数 量,而在平面上的投影是矢量。
18
1.3.2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1)一次投影法(直接投影法)
若已知力与坐标轴正向的
夹角α、β、γ,则
X Fcosa, Y Fcos , Z Fcos
19
Mo (FR ) MO MO (Fi )
28
1.5平面力偶
1.力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线平行但不重合的两个力。
力偶是常见的一种特殊力系。 2.力偶矩: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
应用力偶矩度量。
(1)平面问题中的力偶矩是代数量,大小等于力偶中的力的 大小与力偶臂的乘积:
'
m m(F, F ) F d 规定:逆时针转向为正,反之为负 。
形法则而得。关系式
Fx X Fy Y Fz Z 22
1.4 力对点之矩
力的效应:移动效应和转动效应 1.4.1力对点的矩:度量力使刚体绕某点转动效应的物理量。
(1)在平面问题中,力对点的矩为代数量(因为所有力矩的作用 面都在同一平面内,只要确定了力矩的大小和转向,就可完全 表明力使物体绕矩心转动的效应)。大小等于力与力臂的乘积
3
(2)刚体
刚体:在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都不变的物体。 注意: 1. 力作用于可变形的物体时,既有内效应,也会有外效应。 2. 力作用于刚体时,只有外效应。
4
(3)平衡
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 动的状态。 力系: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若把与地球固结的参考系作为惯性参考系,则相对于地 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

昆明理工大学理论力学B练习册题+解答

昆明理工大学理论力学B练习册题+解答

1 / 27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一、是非判断题1.1.1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 1.1.2 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

( × ) 1.1.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 1.1.4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 1.1.5 两点受力的构件都是二力杆。

( × ) 1.1.6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 1.1.7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 1.1.8 凡矢量都可以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 ∨ ) 1.1.9 只要物体平衡,都能应用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 × ) 1.1.10 凡是平衡力系,它的作用效果都等于零。

( × ) 1.1.11 合力总是比分力大。

( × ) 1.1.12 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则它们对物体的作用效果相同。

( × ) 1.1.13 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

( ∨ ) 1.1.14 当软绳受两个等值反向的压力时,可以平衡。

( × ) 1.1.15 静力学公理中,二力平衡公理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刚体。

( ∨ ) 1.1.16 静力学公理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 )1.1.17 凡是两端用铰链连接的直杆都是二力杆。

( × ) 1.1.18 如图1.1所示三铰拱,受力F ,F 1作用,其中F 作用于铰C 的销子上,则AC 、BC 构件都不是二力构件。

( × )二、填空题1.2.1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一般分为 外 效应和 内 效应。

动平衡检测

动平衡检测

动平衡检测动平衡检测是指对于运动中的物体或系统进行平衡状态的检测和评估的过程。

在工程领域中,动平衡检测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车辆以及飞机等领域,主要目的是确保运动物体在高速旋转或振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以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并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风险。

1. 动平衡检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了实现动平衡检测,首先需要了解物体或系统的结构和运动特性,以及产生不平衡的可能原因。

一般来说,不平衡可以分为静不平衡和动不平衡两种类型。

静不平衡是指物体质量分布不均匀所导致的不平衡现象,而动不平衡则是指物体在运动中由于离心力或其他因素而引起的不均匀分布的现象。

为了检测和评估动平衡状态,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基本方法之一:1.1 静态平衡法静态平衡法是通过测量物体或系统在静止状态下的不平衡情况来确定动平衡状态。

传统的静态平衡方法是将物体或系统放在平衡台上,通过加减质量或调整质心位置来消除不平衡。

现代静态平衡方法则多采用激光或光电传感器等精密测量设备,通过测量物体或系统在静止状态下的振动、位移或力的分布情况来确定不平衡部位和大小。

1.2 动力平衡法动力平衡法是通过测量物体或系统在运动过程中的振动、位移或力的分布情况来确定不平衡状态。

这种方法一般需要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来获取实时的振动或力的数据,并结合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进行评估和判定。

动力平衡法相对于静态平衡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适应性,但也需要考虑动态环境和复杂的测量条件等因素。

2. 动平衡检测的应用领域与意义动平衡检测在许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机械设备对于各种机械设备,如发动机、泵、风机、离心机等,动平衡检测可以帮助实现高速运转时的平衡性能,减少振动和噪音,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并降低维护和故障率。

2.2 车辆在汽车、摩托车、火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中,动平衡检测可以保证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平衡性能,提高行驶稳定性和操纵性,减少燃料消耗和轮胎磨损,提高乘坐舒适度,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doc】动平衡配重的三点法公式推导

【doc】动平衡配重的三点法公式推导

动平衡配重的三点法公式推导I—1)1996年第3期(息69期)二竺些一九九六年九月压氆碰动平衡配重的三点法公式推导.工艺处工程师捏沮明经营计划处工程师叶汝椿.r7l厂工艺处助理工程师.』.)l提要):三点动平衡配重计算法是同小松压力机图纸技术同时;I进的一种计算离夸嚣飞轮动平衡配重的方法.本文从力学角度就其会式和它ffl-~L间的联系进行1推导,以利于准确掌握这一方法.在小松式压力机离合器飞轮动平衡配重计算中引进采用的三点动平衡法,是一种通过做图来计算配重物的方向和大小而实现动f,,平衡的方法.它同现有的渚如自动激光动平衡机,带育真空筒的大型高速动平衡机,框架式共振式动平衡机及其它各种专用的动平衡方法相比具有方便,经济的特点.三点动平衡方法主要包括:①,测振,其主要设备为ZzF6Ⅱ型变涡流式位移振幅测振仪(下面简称zⅡ测振仪);②,绘图,绘制三点振动置的叠加还原图,并判断出所加配重的方向;@,计算,通过公式计算出配重置的大小具体步骤本文不予详述,本文将仅运用力学理论对三点动平衡方法的三个步骤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合理的解释.1三点动平衡法的公式推导1.1振动产生的原因我们知道三点动平衡方法的第一步是三点测振,那么振动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了弄清这个同题.我们介绍两个概念.质?一质心是物体质置的集聚点,它是物体固有的性质,与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无关.中心惯量主轴一当剐体对某轴的离心转动惯置为0时,我们称该轴为物体的惯量主轴一般来说.垂壹于物体对称面的轴就是物体的惯量主轴.中心惯量主轴就是通过质心的惯置主轴.当轴,飞轮等转子通过中心惯置主轴运转时是没有振动产生的.我f『丁设计转子对总是选择转子的几何中心作为运转中心.理论上讲,转子的几何中心与转子本身的中ttL"惯置主轴是重合的但由于材质的均匀性及机械加工方面等原因,实际的转子其运转中心(几何中心)与中心惯量主轴是不重合的.这样,质心相对于转子在运转时的运转中心便产生了离心惯性力.由于转子是安装在机架上的.因而转子对机架产生周期变化的作用力使机架产生了振动.其力的大小可以表示为(见图1):一61一自1Flrsin(~垆o)式中.F一离心惯性力;一转子的质量;r一质心到逗转中心的距离;f一转子运转时间;~转子运转的角速度;P.一转子在运转时的初相.1.2转子振动量的辔5f量由于转子安装在相应的机架上,所以离心惯性力对机架产生作用并产生变形.根据材料力学有:=F/量=mrsin(埘£+0)/点式中,一变形量i一弹性常数.1.3飞轮变形量的测量通过上面的分析并结合小橙式压力机飞轮转子实际情况.我们知道通过飞轮转子的运转不能求出质心的离心惯性力大小,而只能获得该惯性力所引起的框架振动量.也就是说,我们只能从振动量逆推出引起振动的质量大小和方向.因而为了获得振动量.我们将FzF6Ⅱ测振仪放在机架上并运转飞轮(转数相同).对于每一个不同的离心惯性力在测振仪上都可得到相应的振动埴(如图2).IE轮;2一安装机泉;3一z三F6Ⅱ蛩变捉斑式位移擐帽测t慢圈21.4兰点动平衡法的作用为了获得配重量的大小和方向,我们假想飞轮运转是平稳的而没有振动量,且额外增加一个不平稳量.每运转一次换个方向.共运转三次,相同.为了方便.我们把童钧系在飞轮的螺钉把合孔上,距中心距离R/2.(1)振动量叠加还原图在坐标纸上以定点0为圆心做等距的同心圆,圆之间距离代表一定单位的振动量. 假想飞轮转子的运转中心与O点重合.过0点画出飞轮转子上12个螺钉孔的位置线.并注明数字l~12.确定l,5,9三个方向为ml的配重方向,并将飞轮三次运转中ZzF6Ⅱ振动仪测得的振动量【s,89还原到图上叠加起来.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测得的振动量为离心惯性力引起机架振动的最大埴,其获得位置应是惯性力方向与ZzF6lI测头方向平行至此得到I,Ⅱ,Ⅲ三点如图3.这样一叠加还原图就完成了.圈3一叠加还原圈(2)图解判断配重的方向我们知道,如果飞轮转子质心与飞轮转子运转中心重台,应有【~=5~=9.而当飞轮转子质心与飞轮转子运转中心不重合时,则lmⅡ≠占5附≠占9~.这时【m 5~,9应分别是£在三次运转时引起机架振动量与质心的离心惯性力引起机架振一62一,,,,动量在OI,OⅡ,OⅢ三个方向上叠加以后的振动量.那么引起机架的振动量是多大呢?我们知道引起机架的振动量在OI,OⅡ,OⅢ三个方向上应相同.为此我们以I,Ⅱ,Ⅲ三点为准做个外接四,所获圆心为G.通过G做OI,OⅡ,OⅢ的平行线与圆周相交于X,y,z三点.也就是说GX,Gy,Gz是.在三次运转中对机架产生的最大振动量,而飞轮转子质心所引起的最大振动量为OG.也正是由于OG才使O I,OⅡ,OⅢ偏离了它的理论振动量Gx, GY,GZ.连接OG并分别与圆周交于A,B两点.我们的配重方向应在质5-行走方向的反向,因而应在GO线段或其延长线上(见图4).囝4(3)求解配重量,厶,式的推导我们知道引起机架最大振动量的力F珊应为F=m叫rsln(£+9)的最大值,即:F一m∞而其【起的最大变形为:=F~/对于飞轮转子及其安装框架来说,^=一PL/487_J为了克服飞轮转子质心与飞轮转子运转中5-不重合而【起的振动量‰,我们假想在飞轮转子把合螺钉孔处有一重物2引起的机架振动量也为0G,2方向在GO上:8oa=F一/^=7tloJR/2k而我们已知引起机架的振动量为GA,也就是::1R/28c~前两式联立可得:∞=18oG/‰由图可知,∞=口一GA=口一(口+b)/2=(口一b)/2‰=(4+b)/2-'.∞2=埘l(4一b)/(4+b)这样.关于三点动平衡配重公式就推导完成了.(4)关于公式2=∞1(4+b)/(口一6)在三点法动平衡中有两个公式,第一个我们已经推导完了,下面对2=1(4+b)/ (4—6)进行说明.由于ZzF6Ⅱ测振仪无法反映振动量的正负,因而无法反映出现的另一种情况,即由于离心力引起机架振动量过大而出现的O点在G心圆周之外的现象.这时我们可以采用2=l(4+b)/(4—6)进行配重,方向不变.2结语三点动平衡方法方便.经济,不失为一种好的动平衡方法,但由于做图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误差较大.这对精密的动平衡来说是不适合的,也是应注意的.现在该方法已完成了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我们希望通过计算机的精确绘图会使该方法越来越精确,从而使该方法在盘类转子中的应甩越来越广泛. ——6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一般物体的平衡力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各部位所受力的合力对物体的平动有影响,合力矩对物体的转动有影响。

如果两种影响都没有,就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因此,一般物体处于平衡时,要求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0(=∑外F 和合力矩为零∑=)0(M 同时满足,一般物体的平衡条件写成分量式为∑=0xF ∑=0x M0=∑yF 0=∑y M∑=0zF∑=0z Mzy x M M M ,,分别为对x 轴、y 轴、z 轴的力矩。

由空间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去掉由力系的几何性质能自动满足的平衡方程,容易导出各种特殊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

如平面力系(设在xOy 平面内),则0,0,0===∑∑∑y x x M M F 自动满足,则独立的平衡方程为:0=∑xF 0=∑yF∑=0zF=∑zM这一方程中的转轴可根据需要任意选取,一般原则是使尽量多的力的力臂为零。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平行力系的独立方程均为二个,空间汇交力系和空间平行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均为三个。

§1.6 平衡的稳定性1.6.1、重心物体的重心即重力的作用点。

在重力加速度g为常矢量的区域,物体的重心是惟一的(我们讨论的都是这种情形),重心也就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由于重力与质量成正比,重力合力的作用点即为质心,即重心与质心重合。

求重心,也就是求一组平行力的合力作用点。

相距L ,质量分别为21,m m 的两个质点构成的质点组,其重心在两质点的连线上,且21,m m 与相距分别为:0)(2121=-+L m L m m 0)(1221=-+L m L m m2121m m L m L +=2112m m Lm L +=均匀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求一般物体的重心,常用的方法是将物体分割成若干个重心容易确定的部分后,再用求同向平行力合力的方法找出其重心。

物体重心(或质心)位置的求法我们可以利用力矩和为零的平衡条件来求物体的重心位置。

如图1-6-1由重量分别为21,G G 的两均匀圆球和重量为3G 的均匀杆连成的系统,设立如图坐标系,原点取在A 球最左侧点,两球与杆的重心的坐标分别为321,,x x x ,系统重心在P 点,我们现在求其坐标x 。

设想在P 处给一支持力R ,令321G G G R ++=达到平衡时有:332211=-++=∑Rx x G x G xG M∴321332211332211G G G x G x G x G R x G x G x G x ++++=++=这样就得出了如图所示的系统的重心坐标。

若有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我们不难证明其重心位置为:⎪⎪⎪⎪⎩⎪⎪⎪⎪⎨⎧===∑∑∑∑∑Gi Giz z Gi Giy y Gi Gix x i图1-6-1一般来说,物体的质心位置与重心位置重合,由上面公式很易得到质心位置公式:⎪⎪⎪⎪⎩⎪⎪⎪⎪⎨⎧===∑∑∑∑∑∑i i i i i i i i i m z m z m y m y m x m x如图1-6-2,有5个外形完全一样的均匀金属棒首尾相接焊在一起,从左至右其密度分别为ρ、⒈1ρ、⒈2ρ、⒈3ρ、⒈4ρ,设每根棒长均为l ,求其质心位置,若为n 段,密度仍如上递增,质心位置又在什么地方?解:设整个棒重心离最左端距离为x ,则由求质心公式有521552211m m m x m x m x m mx m x iii ++++++==∑∑bv v v v lv l v l v l v l v ρρρρυρρρρρ4.13.12.11.1294.1273.1252.1231.12++++⋅+⋅+⋅+⋅+⋅=l 67.2=若为n 段,按上式递推得:)1011(3.12.11.11)12)(1011(73.152.131.112-++++++--+++⨯+⨯+⨯+⋅=n n n l x将坐标原点移到第一段棒的重心上,则上式化为:l n n n x )1011(2.11.11)1)(1011(33.122.11.1-+++++--+++⨯+⨯+=)1011(2.11.11)1)(1011(2)1021()1011(-+++++--+++⨯+++=n n n图1-6-2[][]ln n n )1011(2.11.11)1(21101)1(21222-+++++-++++-+++=lq n q n n )(3)32)(1(++-=例、如图1-6-3所示,A 、B 原为两个相同的均质实心球,半径为R ,重量为G ,A 、B 球分别挖去半径为432R R 和的小球,均质杆重量为G 6435,长度R l 4=,试求系统的重心位置。

解:将挖去部份的重力,用等值、反向的力取代,图示系统可简化为图1-1-31所示平行力系;其中G G G G b a 6427,8==''。

设重心位置为O ,则合力G G G G G W 649364278=--+=且0)(0=∑i G M 即)3(643523(8)43(6427)3(OC R G OC G OC R R G R R OC G OC R G ++⋅+--=+++- ∴ OC=0.53R1.6.2、物体平衡的种类物体的平衡分为三类:稳定平衡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当受到外界的扰动而偏离平衡位置时,如果外力或外力矩促使物体回到原平衡位置,这样的平衡叫稳定平衡,处于稳定平衡的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时,重心一般是升高的。

不稳定平衡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当受到外界的扰动而偏离平衡位置时,如果外力或外力矩促使物体偏离原来的平衡位置,这样的平衡叫不稳定平衡,处于不稳定平衡的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时,重心一般是降低的。

随遇平衡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当受到外界扰动而偏离平衡位置时,物体受到的合图1-6-3外力或合力矩没有变化,这样的平衡叫随遇平衡,处于随遇平衡的物体,偏离平衡位置后,重心高度不变。

在平动方面,物体不同方面上可以处于不同的平衡状态,在转动方面,对不同方向的转轴可以处于不同的平衡状态。

例如,一个位于光滑水平面上的直管底部的质点,受到平行于管轴方向的扰动时,处于随遇平衡状态;受到与轴垂直方向的扰动时,处于稳定平衡状态,一细棒,当它直立于水平桌面时,是不稳定平衡,当它平放在水平桌面时,是随遇平衡。

1.6.3、稳度物体稳定的程度叫稳度,一般说来,使一个物体的平衡遭到破坏所需的能量越多,这个平衡的稳度就越高。

稳度与重心的高度及支面的大小有关,重心越低,支面越大,稳度越大。

§1.7 流体静力学流体并没有一定的开头可以自由流动,但具有一定的密度,一般认为理想流体具有不可压缩的特征。

1.7.1、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1)静止流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在静止流体内任何一点处都有压强,这一压强与方向无关仅与该点的深度有关;相连通的静止流体内部同一深度上各点的压强相等。

关于流体内部的压强与方向无关,可以证明如下: 在静止流体中的某点处任取一个长为l ∆的极小的直角三棱液柱,令其两侧面分别在竖直面内和水平面内,作其截面如图1-7-1所示,图中坐标轴x 沿水平方向,坐标轴y 沿竖直方向,以n y x ∆∆∆,,分别表示此液柱截面三角形的三条边长,且以α表示此截面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如图1-7-1,又以x P ,ny P P ,分别表示对应侧面上压强的大小,则各侧面所受压力的大小分别为:Ox图1-7-1l y P f x x ∆∆=∆lx P f y y ∆∆=∆l n P f n n ∆∆=∆由此液柱很小,则其重力将远小于它的一个侧面所受到的压力,故可忽略其重力的作用。

则由此液柱的平衡条件知上述三力应互相平衡,乃有:⎩⎨⎧∆=∆∆=∆a f f a f f n y n x sin cos 即⎩⎨⎧∆∆=∆∆∆∆=∆∆a l n P l x P a l n P l y P n y n x sin cos注意到a n y a n x cos ,sin ∆=∆∆=∆,代入上式便得n y x P P P ==说明在流体内部的同一点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2)静止流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若静止流体表面处的压强为P 。

(通常即为与该流体表面相接触的气体的压强),流体的密度为ρ,则此流体表面下深度为h 处的压强为gh p P ρ+=0由上式可见,在静止流体内部高度差为h ∆的两点间的压强差为h g p ∆=∆ρ1.7.2、浮力与浮心浮力是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压力的合力。

浸没在静止流体内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流体的重量,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这就是阿基米德定律,可表示为排液gV F ρ=浮力的作用点称为浮心,浮心就是与浸没在流体中的物体同形状、同体积那部分流体的重心,它并不等同于物体的重心。

只有在物体密度均匀时,它才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部分的重心重合。

1.7.3、浮体平衡的稳定性浮在液体表面的浮体,所受浮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处于平衡状态。

浮体平衡的稳定性,将因所受扰动方式的不同而异。

显然,浮体对铅垂方向的扰动,其平衡是稳定的;对水平方向的扰动,其平衡是随遇的。

浮体对于过质心的水平对称轴的旋转扰动,其平衡的稳定性视具体情况而定。

以浮力水面的船体为例:当船体向右倾斜(即船体绕过质心O 的水平对称轴转动一小角度)时,其浮心(浮力作用点)Q 将向右偏离,浮力F 与重力G 构成一对力偶,力偶矩将促使船体恢复到原来的方位,如图1-7-2(a)所示,可见船体对这种扰动,其平衡是稳定的。

但如果船体重心O 太高,船体倾斜所造成的力偶矩也可能促使船体倾斜加剧,这时船体的平衡就是不稳的,如图1-7-2(b)所示。

(a )(b )图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