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概述及影像学特点、诊治流程(最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漫浸润性淋巴瘤主要应与病毒性脑炎区别 鉴别要点包括:
①病毒性脑炎呈弥漫性分布时,常有灰质受累较严重或以脑回侵犯为主的表现,T1WI呈 弥漫性脑回样高信号是其特征,而淋巴瘤不会表现为脑回样高信号;
②淋巴瘤在CT平扫时多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而病毒性脑炎呈低密度; ③淋巴瘤增强扫描时显著均质强化,而病毒性脑炎一般不强化,或病灶周围.仅有轻度
线状强状。
累及胼胝体而侵犯双侧半球的原发淋巴瘤需要与胶质母细胞瘤区别 鉴别要点包括:
①原发淋巴瘤CT密度和MR信号较均匀,而胶质母细胞瘤CT密度和MR信号不均匀; ②原发淋巴瘤通常呈均质显著强化,而胶质母细胞瘤通常呈不均质、不规则环形强化; ③氢质子波谱检查,肿瘤实质部分出现明显的Lip波提示可能为淋巴瘤; ④胶质母细胞瘤在磁敏感加权成像时可见明显的磁敏信号,而淋巴瘤无。
临床表现与其他颅内肿瘤类似,头痛、恶心、呕吐、颅压增等,无特征性。病程较短, 如不治疗,多在症状发生后3-5个月内死亡。由于恶性淋巴瘤对放、化疗敏感,及时放射 治疗能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但手术治疗不能改善该病预后,故早期正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也因此影像诊断非常重要。
影像学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起自血管周围间隙内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因为脑内靠近脑表面 及脑室旁血管周围间隙较明显,故肿瘤常发生在近中线深部脑组织,其一侧常与脑室室管 膜相连,或肿瘤靠近脑表面,也容易累及胼胝体而侵犯对侧半球。肿瘤内一般无钙化。
均质强化的脑原发淋巴瘤,有时需要与结核瘤鉴别 氢质子波谱对两者的鉴别有重要意义。结核瘤和淋巴瘤均可在0.9-1.6ppm处出现明
显的Lip波,但结核瘤脑正常代谢物质明显降低或缺乏,包括NAA波、Cr波、Cho波和 MI波,而淋巴瘤表现为Cho波升高。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治流程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概述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外无淋巴瘤存在而仅存在于 中枢神经系统内的淋巴瘤,多位于脑内。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实际上是系统性淋巴 瘤(非霍奇金氏病和霍奇金氏病)的中枢神经系统侵犯。脑原发淋巴瘤并不十分少见,约占 原发性脑肿瘤的1%-3%。
脑内原发淋巴瘤几乎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绝大多数为B淋巴细胞来源。常出现在有免 疫缺陷的病人,如艾滋病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遗传性免疫缺陷等。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国外资料显示50-60岁比较常见,而国内资料显示50岁以下青壮年 及儿童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近年来,无论是在免疫正常还是免疫缺陷的患者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 发病率都逐渐增高。
位于大脑凸面靠近脑表面的原发淋巴瘤,由于均质显著强化,需要与脑膜瘤区别。 区别的要点包括:
①脑膜瘤与脑膜有广基连接,肿瘤周围皮层受压、变形、移位及相邻脑白质扭曲变 形,而淋巴瘤为脑内肿瘤;
②脑膜瘤内可有钙化,而原发淋巴瘤一般不钙化; ③氢质子波谱检查,脑膜瘤无NAA波, Cho波显著升高,可出现Ala波(丙氨酸波),
而淋巴瘤NAA波降低并不消失;
多灶性脑内原发淋巴瘤需要与转移瘤区别 鉴别要点包括:
①脑转移瘤瘤周水肿通常显著,占位效应明显,而淋巴瘤水肿和占位效应较轻; ②脑转移瘤多呈环形强化,而淋巴瘤通常呈均质强化; ③转移瘤好发于大脑中动脉供血范围的皮髓交界区,而淋巴瘤好发于近中线脑室围; ④氢质子波谱缺乏NAA波和Cr波提示转移瘤,而淋巴瘤NAA波降低并不消失。
轻度水肿:小于肿瘤直径1/2 水肿的初步判定 中度水肿:大于肿瘤直径1/2但小于肿瘤直径
重度水肿:大于肿瘤直径
图10 病灶沿脑脊液播散至第三脑室。图11 (HEX 400) ,病理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镜下肿瘤细胞弥漫密集,大小较 一致,胞质少,核大,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可见肿瘤细胞围绕血管(白箭)呈袖套样浸润。图12 (HEX 200)病理证实为Burkitt 淋巴瘤,镜下肿瘤细胞密集,有明显的核分裂象,并可见较多的“星空现象”。
由于肿瘤细胞密度较高,细胞间隙相对较少,肿瘤组织水分子扩散受限,DWI多呈高信 号。脑内原发淋巴瘤血供通常不丰富,但由于肿瘤以血管周围间隙为中心向外呈浸润性生 长,容易破坏血脑屏障导致造影剂漏出,故CT和MR增强扫描时,多发和单发病灶均呈较均 质显著强化。发生在免疫缺陷病人的淋巴瘤可呈环形强化,弥漫浸润性淋巴瘤可以呈不均 质强化或部分强化。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标准化治疗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进展后差 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局部复发 复发类型:脑内、脊髓、眼、全身 老年人预后差、幕下比幕上好、单发比多发好、综合治疗比单一治疗好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实例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特征性MRI表现:尖角征、脐凹征、硬环征
鉴别诊断
包括脑膜瘤、转移瘤、病毒性脑炎、胶质母细胞瘤、脑结核和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神经胶质瘤多为长T1、长T2信号,表现为囊变坏死或出血,病灶多见不规则环状强化,环壁厚薄不 均。颅内转移瘤多位于大脑灰白质交界处,病灶周围占位效应明显(小病灶、大水肿),坏死出血 多见,DWI呈等或稍低信号。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出血罕见。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亦可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此种类型常发生于大脑深部或脑底部, 肿瘤从中线部向双侧呈广泛浸润,累及双侧半球。由于肿瘤细胞排列密集,细胞间隙水分 少,核浆比例高,故CT平扫时肿瘤多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且密度常较均匀。肿瘤边缘常 欠清楚,形态不规则,这可能与肿瘤细胞沿血管周围浸润生长有关。肿瘤周围水肿及占位 效应一般较轻,即占位效应与肿瘤大小不成比例,尤其是弥漫性浸润性生长者病变范围广 泛,而占位效应相对很轻。MRT加权图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图上常为与灰质相似的等 信号或明显低于周围水肿的稍高信号,即脑膜瘤样信号改变。少数淋巴瘤可在CT扫描呈低 密度,MRT加权图呈低信号,也可于T2加权图时呈很高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