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年普通高考第二次适应性检测
语文
(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当代木刻对刀味与木味的强调是其着重阐释的一个重要特征。
其核心指向是对现实主义审美观的坚守。
无论凹、凸、平、漏四大版种的创作方式,还是三角刀、斜口刀、圆口刀等工具的使用,以及木刻家们发展出的寻求刀味与木味的多种技法,其实质都是现实主义审美观的外化。
一方面追求木刻图式的秩序感,另一方面寻求将复杂纹理融入其中,促成材与质对画面内容恰如其分的表现。
创作者以刀代笔,在各类版材中寻找灵感,力求打造细腻、分明、流畅、有力的木刻作品。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黑白木刻中“墨”无浓淡之分,全靠点与线的疏密聚散构成不同色值的灰色,从而创造出其特有的黑白意境。
它提倡汲取水墨韵味,重视色块冲击,尝试将现实主义审美观风格化地表现出来。
木刻家们追求形象与神韵的和谐统一,其中黑白关系、疏密节奏等成为具体的考量维度。
他们运用点、线、面编织图案,以刀笔深浅彰显层次,推崇刀法清劲,强调明暗有序,为黑白木刻的“色彩表现”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总之,既要追求水墨般的灵动隽永,也要突出刚劲锋利的力量感。
“墨”与“木”相得益彰,“黑”与“白”刚柔并济,开辟了现实主义木刻创作的审美新内涵。
(3)__________。
现实主义的创作者们致力于发掘传统艺术精髓,推动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等地方木刻艺术的再度兴起,让诸如“饾版”“拱花”等技艺得到传承,推出了一批色彩艳丽、风格独特的本土套色木刻佳作。
如云南木刻色彩鲜艳、淳朴厚重、温润饱满,因颇具现实气息而大放异彩。
《十竹斋笺谱》《萝轩变古笺谱》中的古代木刻同样为当代创作者所重视,虚实有致、层次分明是他们关注的现实主义美学基因。
而唐宋时期的灵动舒畅,元代的质朴浑厚,明代的柔和隽永,皆被视为当代现实主义木刻创作的审美底色。
除了从传统中汲取养分,对海外艺术的镜鉴亦使当代现实主义木刻创作转益多师。
当代木刻还重视对创作者内心感受的呈现,将意象化表达纳入现实主义美学内涵,寻求来自心灵层面的现实追问。
总之,在广泛接纳和包容中,当代木刻艺术正在形成新的创作方向。
(摘编自夏羿《刀木之间见精神——当代现实主义木刻美学探析》)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中国近现代革命风起云涌,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结束,木刻版画作为新兴艺术媒介的突出代表,不仅贯穿了整个战争时期,起到支援抗战、提振民族精神的作用,同时还以强悍的美学语言,成为当时极具号召、鼓舞与宣传作用的坚强战斗堡垒。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新兴木刻开始朝着更加贴近大众审美的方向发展,无论画面叙事还是形象塑造,
都强调一种现实主义质地的朴素表达,体现了解放区的文艺政策感召下充满朝气的美学转型。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十多年时间里,众多经典木刻版画构筑起一道启蒙民众、凝聚民心的艺术风景线,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诚如鲁迅所言,木刻是中国古已有之的艺术,它本来就是民间的、大众的,雕版工匠严格遵照刻制工艺,纵然能刻出纤秀细致的线条,但由于其复制印刷原有版式的特点,印出来的画面缺乏视觉冲击力,削弱了艺术性。
这意味着中国木刻版画若要独立出来,仅依赖传统的刀刻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木刻之所以要重获新生、介入时代,其充分且必要的理由也在于它可以大量印刷、传播的实用功能,这是其他画种所不具备的。
假如将木刻艺术加以改进,便能够在兼顾美术作品图像魅力的同时,发挥自身先进的传播属性,占据报纸杂志、街头墙面等公共视觉领地。
如此一来,那些承载着炽热革命思想的文字虽然无法深入大众的理性认知,却可以依托木刻版画“看图识字”般的实用功能,将蕴含在图像中的精神编码传达出来,以美的感染力深入心灵,承担起视觉艺术在思想启蒙方面的社会职责。
鲁迅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破题”思路,于是开设木刻讲习班,培养木刻青年,并在观念上颠覆木刻刀法的应用规范,提出“以刀代笔”“单刀直入”“放刀直干”等言简意赅的创作方法论,这就与源自欧洲的表现主义木刻拉开距离,(4)__________。
以胡一川创作的木刻作品《到前线去》为例,画面中那些大开大合、勇猛爽利的布白,都是刻刀在艺术家坚定专注的状态下有效运用的刻痕。
艺术家似乎根本不去考虑技法是否精熟,抑或来不及等待提升技巧,就迫不及待地抒发胸中激愤,希望作品以最快的速度引发心灵共鸣,号召和鼓舞全民族一致抗日。
(摘编自黄洋《刀木碰撞的历史之声——探索藏在新兴木刻版画中的精神编码》)附图:
(德)珂勒惠支《牺牲》胡一川《到前线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黑白”“水墨”,但材料一是对这种黑白水墨意境的欣赏,材料二则是否定这种黑白水墨的艺术功能。
B.材料一中指出既要追求木刻图式的秩序感,又要促成画面内容恰如其分的表达,这是木刻创作中现实主义审美观的外化表现。
C.材料一中的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等色彩艳丽、风格独特的地方木刻艺术再度兴起,是传统技艺传承和本土特色结合的典范。
D.材料二指出新兴木刻从形象塑造到画面内容都强调朴素反映现实、摒弃形式追求,这正是启蒙大众、凝聚民心的时代需要。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兴木刻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朝着更加贴近大众审美的方向发展,这种现实主义的表达体现了文艺的时代
性。
B.鲁迅先生认为严格遵照刻制工艺,复制印刷原有版式,会削弱作品的艺术性,所以不能仅依靠传统的刀刻法。
C.木刻版画除了自身的图像魅力外,还具有先进的传播属性,适合在公共视觉领地宣传,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
D.鲁迅先生提出的与欧洲表现主义木刻有所区别的创作方法论,有利于发挥木刻艺术的感召、鼓舞和宣传作用。
3.下列论述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木刻版画以黑白反差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衬托所要表现的主题。
(《黑白木刻的艺术特点与语言特点》)
B.充分利用手中有限种类的刀具,通过精心地组织排列,创造出各种丰富的灰色层次,以达到与色彩表现等值的效果。
(《刀木之音——黑白木刻艺术语言随想》)
C.木刻版画有两条主线:一是物性,包括材质技能对语言的意义性;一是人性,人性左右了表现内涵的精神品质。
(《有一种力量叫版画》)
D.四川绵竹木版年画继承唐宋时期的画线传统和上色技艺,具有鲜艳明亮、质朴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中国四大年画》)
4.根据文章的论证思路,在横线处填写的句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1)处为:刀味之刚毅、木味之朴拙,共同确立了木刻艺术的现实主义基调
B.(2)处为:创造黑白意境是当代木刻着重阐释的另一特征
C.(3)处为:当代木刻艺术渐趋形成兼容并蓄的创作方向
D.(4)处为:表现出具有哲理意味的美学气质
5.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说“当《北斗》创刊时,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然而不能够,只得选了一幅珂勒惠支夫人的木刻,名曰《牺牲》,是一个母亲悲哀地献出她儿子去的,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
”而在《写于深夜里》一文中,他写到:“许多人都明白他已不在人世里,……只有他那双目失明的母亲,我知道一定还以为她的爱子仍在上海翻译和校对……”请结合材料一、二和课文内容,探究鲁迅先生选择《牺牲》这幅木刻的原因。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鸢尾
管弦
我对鸢尾的关注,源于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样的诗,分明就是一幅明朗生动的画儿呀。
沉浸在诗画中,鸢,也早就跳进了我的脑海。
鸢即老鹰,纸鸢则泛指风筝,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尾开出的花儿,就很像老鹰的尾,这也是她被称为鸢尾的原因。
她有白、紫、蓝、黄等各色,花瓣常为六瓣,三瓣上长有浅浅淡淡的与主色调不一样的花纹,与没有花纹的三瓣相间排列着,花儿由此展现出立体感和层次感。
微风过处,花瓣儿也有一丝微微的颤动,真像一只鹰,盈盈欲飞。
我常常在春天的草丛中,目不转睛地注视她。
有时,一滴清润的露珠寻上花瓣,抖一下,摇一下,又无声地滑入泥土;有时,一只小飞虫扑上茎叶,静一下,动一下,又张开小翅飞走了。
我闭上眼睛,想象着他们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