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考数学】2019年北京市初三数学二模分类汇编-第15讲 新定义压轴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房山二模】1.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P 和⊙C,给出如下定义:若⊙C 上存在点A ,使得∠APC=30°,则称P 为⊙C 的半角关联点.
当⊙O 的半径为1时, (1)在点D (
12,-12
),E (2,0),F (0,32)中,⊙O 的半角关联点是__________; (2)直线l :3
2y x =-
-交x 轴于点M ,交y 轴于点N ,若直线l 上的点P (m ,n )是⊙O 的半角关联点,求m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D 、E
(2) (23,0),(0,2)M N -
以O 为圆心,ON 长为半径画圆,交直线MN 于点G , 可得 m ≤0
设小圆⊙O 与y 轴负半轴的交点为H , 连接OG ∵ M (23,∴ OM =23,tan∠=
3
∴ ∠∴ △ ∴ GH ∴ 点G 3
x -3-,∴ m ≥3- 3-≤第15讲 新定义压轴题
⊙C ,给出如下定义:
P 为图形M 上任意一点,Q 为⊙C 上任意一点,如果P ,Q 两点间的距离有最小值,那么
称这个最小值为图形M 到⊙C 的“圆距离”,记作d (M -C ). (1)点C 在原点O 时,
①记点A (4,3)为图形M ,则d (M -O )=______;
②点B 与点A 关于x 轴对称,记线段AB 为图形M ,则d (M -O )=______;
③记函数4y kx =+(0k >)的图象为图形M ,且d (M -O )1≤,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
(2)点C 坐标为(t ,0)时,点A ,B 与(1)中相同,记∠AOB 为图形M ,且d (M -C )=1,直接写出t 的值.
【答案】解:(1)①4 ②3
③k (2)10
t=2t=
3
或 【2019·西城二模】3.对于平面内的∠MAN 及其内部的一点P ,设点P 到直线AM ,AN 的距
离分别为d1,d2,称12d d 和2
1d d 这两个数中较大的一个为点P 关于∠MAN 的“偏率”.在平面
直角坐标系xOy 中,
(1)点M ,N 分别为x 轴正半轴,y 轴正半轴上的两个点.
①若点P 的坐标为(1,5),则点P 关于∠MON 的“偏率”为____________;
②若第一象限内点Q (a ,b )关于∠MON 的“偏率”为1,则a ,b 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2)已知点A (4,0),B (2,
,连接OB ,AB ,点C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点C 不与点A ,B 重合). 若点C 关于∠AOB 的“偏率”为2,求点C 的坐标;
(3)点E ,F 分别为x 轴正半轴,y 轴正半轴上的两个点,动点T 的坐标为(t ,4),⊙T 是以点T 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 若⊙
T 上的所有点都在第一象限,且关于∠EOF 的“偏率”
t 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①5; ②a=b ;
(2)∵点A (4,0),B (2,23),
∴OA=4,OB=22
+(23)2
=4,AB=(4-2)2
+(23)2
=4 ∴OA=OB=AB
∴△OAB 是等边三角形 ∴∠OAB=∠OBA=60°
过点C 作CD ⊥OA 于点D ,CH ⊥OB 于点H ,如图, 则∠CDA=∠CHB =90° ∴△ACD∽△BCH ∴CD CH =CA CB
. ∵点C 关于∠AOB 的“偏率”为2, ∴CD CH =2或CH
CD =2. 当CD CH =2时,则CA
CB =2. ∴CA=23AB=83
.
∴DA=CAcos60°=43,CD=CAsin60°=43
3,
∴OD=OA -DA=8
3
.
∴点C 的坐标为(83,43
3

同理可求,当CH CD =2时,点C 的坐标为(103,23
3)。

∴点C 的坐标为(83,433)或(103,23
3)
(3)1<t <23
3
或t >2+4 3
【2019·东城二模】4.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图形P 和直线AB ,给出如下定义:M 为图形P 上任意一点,N 为直线AB 上任意一点,如果M ,N 两点间的距离有最小值,那么称这个最小值为图形P 和直线AB 之间的“确定距离”,记作d (P ,直线AB ). 已知A(2,0),B(0,2). (1)求d (点O ,直线AB );
(2)⊙T 的圆心为(,0),T t 半径为1,若d(⊙T ,直线AB)≤1,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 (3)记函数,(11,0)y kx x k =-≤≤≠的图象为图形Q .若d(Q ,直线AB)=1,直接写出k 的值. 【答案】(1)∵A(2,0),B(0,2),
∴△AO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图,作OH ⊥AB 于点H ,
∴点
H 是AB 的中点. ∵AB=2√2,
∴d (点O ,直线AB )=OH=
√2; (2
)22t -≤≤+(3)3k =-+1k =-【2019·海淀二模】5.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两个图形M 和N ,给出如下定义:
若在图形M 上存在一点A ,图形N 上存在两点B ,C ,使得△ABC 是以BC 为斜边且
BC =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称图形M 与图形
N 具有关系()M N ,φ.
(1)若图形X 为一个点,图形Y 为直线y x =,图形X 与图形Y 具有关系()X Y ,φ,
则点1(0P ,2
(11)P ,,3(22)P -,中可以是图形X 的是_____; (2)已知点()20P ,
,点()02Q ,,记线段PQ 为图形X . ①当图形Y 为直线y x =时,判断图形X 与图形Y
是否既具有关系()X Y ,φ又具有关系()Y X ,φ,如果是,请分别求出图形X 与图形Y 中所有点A 的坐标;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②当图形Y 为以(0)T t ,T 时,若图形X 与图形X 具有关系()X Y ,φ,求t 的取值范围.
【答案】(1)1P ; (2)① 是,
图1 图2
如图1,在直线y x =上取点B ,C ,且BC =2,则满足△ABC 是以BC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A ,在到直线y x =距离为1的两条平行直线上. 这两条平行直线与PQ 分别交于1A ,2A 两点. 故图形X 与图形Y 满足(),X Y ϕ.
直线y x =与线段PQ 交于点M (1,1),过点M 作MH ⊥y 轴于H ,与1A B 交于点N ,
则11MA =,22MN =
,可得1A (212-,212
+). 同理可求得 2A (212+
,2
12
-). 如图2,在线段PQ 上取点B ,C ,且BC =2,则满足△ABC 是以BC 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A 在图中的两条线段上,这两条线段与直线y x =交于3A ,4A 两点. 故图形X 与图形Y 满足(),Y X ϕ.
同上可求得3A (212-
,212-),4A (212+,2
12
+). ② 51t -≤≤-或225t ≤≤.
【2019·朝阳二模】6.1(1,)2M --,1(1,)2
N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两点,若平面内
直线MN 上方的点P 满足:45°≤∠MPN ≤90°,则称点P 为线段MN 的可视点. (1)在点11(0,)2A ,21(,0)2
A ,32)A ,4(2,2)A 中,线段MN 的可视点为_____; (2)若点
B 是直线1
2
y x =+
上线段MN 的可视点,求点B 的横坐标t 的取值范围; (3)直线(0)y x b b =+≠与x 轴交于点C ,与y 轴交于点D ,若线段CD 上存在线段MN
的可视点,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A 1,A 3;
(2)如图,以(0,12-
)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以(0,1
2
2为半径作圆,两圆在直线MN 上方的部分线1
2
y x =+
分别交于点E ,F . 与直
可求E ,F 两点坐标分别为(0,
12)和(1,32
). 只有当点B 在线段EF 上时,满足45°≤∠MBN ≤90°,点B 是线段MN 的可视
点.
∴点B 的横坐标t 的取值范围是01t ≤≤.
(2)
1522
b ≤≤或33
22b -<≤-.
【2019·门头沟二模】7.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动点P 和图形N ,给出如下定义:
如果Q 为图形N 上一个动点,P ,Q 两点间距离的最大值为d max ,P ,Q 两点间距离的最小值为d min ,我们把d max + d min 的值叫点P 和图形N 间的“和距离”,记作(),d P N 图形. (1)如图,正方形ABCD 的中心为点O ,A (3,3).
① 点O 到线段AB 的“和距离”(),d O AB =线段 ;
② 设该正方形与y 轴交于点E 和F ,点P 在线段EF 上,
(),7d P ABCD =正方形, 求点P 的坐标.
(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过C ,D 两点作射线CD ,连接AC ,点M 是射线CD 上
的一个动点,如果()62,632d M AC <<+线段,直接写出M 点横坐标t 取值范
围.
y E
B
A
1
2345
y
x
F
E
D C
B
A
–1
–2
–3–4
–51
2345–1–2–3–4–51
2
3
4
5
6
O 图1
x
y P F
E
D
C
B
A
–1
–2
–3–4
1
234
–1–2–31
2
3
4
O
【答案】解:(1)① 323+;
② 如图,设P (0,t ). ∵ 点P 在线段EF 上, ∴ -3≤t ≤3 .
当0≤t ≤3时,由题意可知d max =PC ,d min =PE . ∴ PE = 3-t ,PF = t +3,CF =3. ∵(),7d P ABCD =正方形, ∴ PC + PE =7. ∴ PC = 4+ t .
在Rt △PCF 中,由勾股定理得 ()()2
2
2433t t +=++, 解得 1.t = ∴ P (0,1).
当0>t ≥-3时,由对称性可知P (0,-1). 综上,P 的坐标为(0,1)和(0,-1).
(2)3 3.t -<<
【2019·平谷二模】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是⊙C 外一点,连接CP 交⊙C 于点Q ,点P 关于点Q 的对称点为P’,当点P’在线段CQ 上时,称点P 为⊙C “友好点”.
已知A (1,0),B (0,2),C (3,3) (1)当⊙O 的半径为1时,
①点A ,B ,C 中是⊙O “友好点”的是 ; ②已知点M 在直线3
23
y x =-
+上,且点M 是⊙O “友好点”,求点M 的横坐标m 的取值范围;
(2)已知点D ()
23,0 ,连接BC ,BD ,CD ,⊙T 的圆心为T (t ,-1),半径为1,若在△BCD 上存在一点N ,使点N 是⊙T “友好点”,求圆心T 的横坐标t 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①B ;
②03m ≤≤
(2)33433t ≤≤.
【2019·顺义二模】9.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任意两点M (1x ,1y ),N (2x ,2y ),
给出如下定义:
点M 与点N 的“折线距离”为:2121),(y y x x N M d -+-=.
例如:若点M (-1,1),点N (2,-2),则点M 与点N 的“折线距离”为:
(,)121(2)336d M N =--+--=+=.
根据以上定义,解决下列问题: (1) 已知点P (3,- 2) .
① 若点A (-2,-1),则d (P ,A )= ;
② 若点B (b , 2),且d (P ,B )=5,则b = ;
③ 已知点C (m , n )是直线y x =-上的一个动点,且d (P ,C )<3 ,求m 的取值
范围.
(2) ⊙F 的半径为1,圆心F 的坐标为(0,t ),若⊙F 上存在点E ,使d (E ,O )=2,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 ① )1()2()2(3),(---+--=Q P d =6 ② 5432)2(3),(=+-=--+-=b b H P d
∴ 13=-b ∴
b =2或4
③ 3
2323)2(3),(<-+-=+-+-=--+-=m m m m n m C P d
即数轴上表示数m 的点到表示数3的点的距离与到表示数2的点的距离之和
小于3,所以1<m <4
(2) 223322-≤
≤-≤≤-t t 或
【2019·怀柔二模】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两个点A ,B 和图形ω, 如果在
图形ω上存在点P ,Q (P ,Q 可以重合),使得AP=2BQ ,那么称点A 与点B 是图形ω的一对“倍点”.
已知⊙O 的半径为1,点B (0,3).
(1)①点B 到⊙O 的最大值 ,最小值 ;
②在A 1(5,0),A 2(0,10),A 3(2,2)这三个点中,与点B 是⊙O 的一对“倍点”的是 ;
(2)在直线b +=
x y 3
3
上存在点A 与点B 是⊙O 的一对“倍点”,求b 的取值范围; (3)正方形MNST 的顶点M (m ,1),N (m+1,1),若正方形上的所有点与点B 都是⊙O
的一对“倍点”,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①4,2 ② A 1 (2)∵O 到直线b +=
x y 3
3
的距离是9.∴36±=b ∴3636≤≤-b (3)7722≤
≤m -1 或2277-≤≤-
m -1
【2019·丰台二模】11.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和⊙C ,给出如下定义:若⊙C 上存在两个点A 、B ,使得点P 在射线BC 上,且∠APB=1
4∠ACB (0°<∠ACB<180°),则称P
为⊙C 的依附点。

(1)当⊙O 的半径为1时,
①已知点D (-1,0),E (0,-2),F (2.5,0),在点D 、E 、F 中,⊙O 的依附点是

②点T 在直线y=-x 上,若T 为⊙O 的依附点,求点T 的横坐标t 的取值范围;
(2)⊙C 的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2,直线y=-x+2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M 、N ,若线段MN 上的所有点都是⊙C 的依附点,直接写出圆心C 的横坐标m 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①E ,F ;
②t t <<<<
(2)42m -<<-4m <<【2019·石景山二模】12.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Q ,给出如下定义:若P ,Q 为某个三角形的顶点,且边PQ 上的高h ,满足h=PQ ,则称该三角形为点P ,Q 的“生成三角形”.
(1)已知点A (4,0),
①若以线段OA 为底的某等腰三角形恰好是点O ,A 的“生成三角形”,求该三 角形的腰长;
②若Rt △ABC 是点A ,B 的“生成三角形”,且点B 在x 轴上,点C 在直线
25y x =-上,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T 的圆心为点T )0,2(,半径为2,点M 的坐标为)6,2(,N 为直线4+=x y 上
一点,若存在Rt △MND ,是点M ,N 的“生成三角形”,且边ND 与⊙ T 有公共
11
点,直接写出点N 的横坐标N x 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1)①如图,不妨设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为等腰△OAR ,
则OR=AR .
过点R 作RH ⊥OA 于点H ,
∴OH=HA .
∵以线段OA 为底的等腰△OAR 恰好是点O ,A 的“生成三角形”, ∴RH = OA=4.
∴OR=
即腰长为
②(1,0)(3,0)(7,0)
若A 为直角顶点时,点B 的坐标为(1,0)或(7,0);
若B 为直角顶点时,点B 的坐标为(1,0)或(3,0) 综上,点B 的坐标为(1,0),(3,0)或(7,0).
(2)若N 为直角顶点:10N x -≤≤;
若M 为直角顶点:62N x -≤≤-;
综上:60N x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