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系2017级逻辑学专业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哲学培养方案

哲学培养方案

哲学培养方案导言:哲学是一门探讨人类存在、知识、价值和意义等根本问题的学科。

通过学习哲学,我们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哲学培养方案,旨在帮助人们全面理解和应用哲学思想,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和人生素养。

第一部分:哲学入门1. 哲学概述:介绍哲学的起源、定义和基本概念,引导学习者了解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 哲学流派:介绍哲学的主要流派,如古希腊哲学、康德哲学、存在主义等,帮助学习者了解不同思想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 哲学史:系统讲解哲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到现代,使学习者对哲学的演变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部分:哲学思维培养1.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习者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培养对信息的辨析能力,避免盲从和误导。

2. 逻辑思维:介绍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帮助学习者提高逻辑思考和推理能力,培养严密的思维方式。

3. 综合思维:引导学习者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运用,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第三部分:重要哲学思想1. 人生哲学:介绍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目的等哲学问题,引导学习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的追求。

2. 伦理学:讲解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判断准则,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3. 社会哲学:探讨社会的本质、结构和发展,引导学习者思考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四部分:哲学与实践1. 哲学与科学:介绍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探讨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方法,帮助学习者理解科学发展的哲学背景。

2. 哲学与艺术:讨论哲学与艺术的关系,引导学习者思考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3. 哲学与生活:将哲学思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习者将哲学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个人的生活品质和人生境界。

结语:通过上述哲学培养方案,学习者可以全面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流派和发展历程,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掌握重要哲学思想,将哲学与实践相结合。

哲学系珠海2017级哲学专业培养方案

哲学系珠海2017级哲学专业培养方案

哲学系(珠海)2017级哲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围绕学校将珠海校区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办学水平和广泛国际声誉的现代化滨海校区的战略规划,围绕学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总体要求,哲学系(珠海)旨在培养具有浓郁人文情怀、宽阔国际视野、深刻本土关怀、良好语言功底、扎实理论素养、敏锐实践意识的高素质哲学综合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 通过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近现代中国哲学等课程的训练,使学生了解中外哲学与文明传统,养成人文情怀;2. 开设现当代西方哲学、当代政治哲学(全英)等课程,培养学生关心当代问题和世界思想潮流,开拓国际视野;3. 强调经典阅读与前沿研究并重,通过哲学经典作品导读(全英)、政治哲学著作选读、中国哲学原著选读、伦理学著作选读等课程训练,培养学生理论反思和批判能力,奠定研究基础;4. 注重通识和专业教育并重,开设哲学通论、哲学与当代社会等通识课程,结合相关专业课程,提升综合能力;5. 倡导语言能力与跨学科学习,通过古希腊语、古典希伯来语、拉丁语等小语种入门课程,以及哲学与海洋文化、法哲学等跨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储备多元知识;6. 强化写作训练和学术规范,通过哲学论文写作课程,培养学生专业写作能力。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学制4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基础课程文科数学、哲学导论、哲学经典作品导读(全英)、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全英)、宗教学导论、伦理学导论、美学导论、科学哲学导论六、专业核心课程哲学论文写作、批判性思维、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政治哲学关键问题(全英)、世界宗教史、现当代西方哲学、近现代中国哲学、政治哲学著作选读、中国哲学原著选读七、专业特色课程:围绕政治哲学方向建设全英系列课程八、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九、专业学分学时分布情况表(见附表二)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见附表三)附表一:哲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1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哲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哲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4国际视野与能力
41外语能力 42综合素质培养
通过大学英语与哲学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学习能力 与运用外语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建构起宽广的国际视野与自信的 文化心理。
通过哲学素养与现代生活、宗教与人生、课内模拟实验等课程的训练,提 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七、学分结构表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项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三大模块,其中专业教育模块 中含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与实验课程共三个子模块。本专业全程培养计划通识教育课程 43学 分,专项教育课程总学分为 38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学分为 89学分。各模块的学分比例如下: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程Fra bibliotek专项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课程
实践与实验课程 合计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课外素质教育 必修 选修 必修 选修 必修
学分
33 10 22 6 10 28 16 20 12 13 170
比例 (100%)
1941% 588% 1294% 353% 588% 1648% 941% 1176% 706% 765% 100%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学制为 4年,学生可在 3-6年内完成学业。

哲学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五、毕业要求与授予学位类型
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学分方能毕业。 学位授予类型: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六、培养标准及其实现途径
培养标准
实现途径
1哲学专业素质
11哲学基础知识
学时
课程 性质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开课 学 课 课 实

哲学系2017级逻辑学专业培养方案

哲学系2017级逻辑学专业培养方案

哲学系 2017 级逻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理念,培养具有扎实的逻辑学理论基础,以精确理性思维及分析思辨能力为核心竞争力,具备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跨学科背景和文理交叉视野,服务国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宽口径精英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精确理性思维及分析思辨能力,能在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语言、认知、法律、经济等领域通过逻辑的原则和方法界定、分析并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

1.通过全校公共必修课程,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2.通过全校核心通识课程和人文类选修课程,培养深厚的人文修养和宽广的国际视野;3.通过《哲学导论》、《逻辑学导论》等课程的训练,培养界定、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4.通过《数理逻辑导论》、《哲学逻辑》、《分析性写作》和《读书报告》等课程的训练,培养清晰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5.通过《非形式逻辑》、《认知科学导论》和《概率与理性选择》等课程的训练,培养识别、纠正和反思各种逻辑谬误和思维偏误的能力;6.通过《素朴集合论》、《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程序设计基础》和《计算理论导论》等课程的训练,培养概括总结和抽象思考,将不同具体问题抽象成一般模型加以解决的能力;7.通过所有专业课程的训练,培养具备在关于公共事务的讨论中重事实、讲道理的理性精神,以及长于逻辑与概念分析、解析与建构论证的能力。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 4 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课程类别学分数所占比例备注公共必修课程3122.96%公共选修课程1611.85%专业必修课程4734.82%专业选修课程4130.37%毕业总学分135(20)(实践教学学分)课内总学时1944+14 周五、专业基础课程逻辑学导论、素朴集合论、线性代数 1、数学分析 1、哲学导论、认知科学导论、程序设计基础六、专业核心课程数理逻辑导论、哲学逻辑、计算理论导论、非形式逻辑、概率与理性选择七、专业特色课程精品课程:逻辑学导论、认知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课程:维特根斯坦、行动哲学、中国哲学导论其他特色课程:非经典逻辑导论、法律逻辑、佛教逻辑概论、文化与认知、悖论导引八、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九、专业学分学时分布情况表(见附表二)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见附表三)附表一:逻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课程课程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总学总学类别编码分时FL1201FL1202大学英语8144 FL2201College EnglishFL2202PE101PE102PE201体育4144公PE202Physical EducationA PE302共类 PE401必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修MAR101Moral Character Cultivation354程and Basis of Law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AR102236Contemporary History ofChina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61MAR201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72Introduction of Mao Zedong开课学期 /课程周学时负责人1、2、3、冯芃芃4/2陈静1、2、3、张新萍4、6、7/21/3古南永2/2柳媛3/6黄寿松1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 2 个学分。

哲学专业培养方案

哲学专业培养方案

哲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引言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和真理的学科,通过探索存在、知识和价值等基本问题,揭示人类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哲学专业是培养学生系统学习和研究哲学理论及方法,并能够运用哲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专业。

本文将探讨哲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必要性和内容。

二、培养目标1.思维能力培养:哲学专业培养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

通过系统的哲学课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其具备清晰、严密的思维模式和问题解决能力。

2.文化素养培养:哲学专业培养方案亦应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

哲学作为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与人类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密切相关。

学生应通过学习哲学,了解不同文化、不同学派对思维方式和境界产生的影响,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社会责任培养:哲学作为关注人类道德、伦理问题的学科,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十分重要。

哲学专业应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思考道德伦理问题,并为解决现实问题做出贡献。

三、课程设置1.哲学基础课程:包括哲学史、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等基础课程,通过对人类思维史、哲学理论的学习,构建学生的哲学思维框架。

2.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程。

如逻辑学、美学、宗教哲学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哲学理论的理解。

3.哲学实践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专业培养方案应该设置实践课程,比如哲学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将接触到真实的学术研究和提升学术水平的方法。

四、实践环节1.学术交流:哲学专业培养方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如学术报告、学术沙龙等。

这些活动提供了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帮助学生与其他学者交流思想,提升学术素养。

2.社会实践:哲学专业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等。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将能够将哲学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哲学专业(逻辑学与科学技术哲学方向)

哲学专业(逻辑学与科学技术哲学方向)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哲学专业(逻辑学与科学技术哲学方向)一、哲学专业(逻辑学与科学技术哲学方向)介绍哲学专业(逻辑学与科学技术哲学方向)始于1987年,原为逻辑专业,2003年改为现名,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哲学专业(逻辑学与科学技术哲学方向),培养兼具自然科学和哲学知识背景的综合型理论人才。

经过四年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原典阅读与独立研究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哲学素养处理现实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社会与文化问题。

本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学习哲学系的基本课程之外,还要对人文学科、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一定的了解,具备比较全面的人文与科学的学术训练。

三、授予学位哲学学士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34分,其中:⒈公共与基础课程44-50学分⒉核心课程30学分⒊限选课程32学分⒋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28-22学分⒈公共与基础课程:44-50学分⑴全校公共必修课程:29-35学分注1:哲学系学生可免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上)代替;留学生与哲学系学生要求一致。

注2:港澳台学生可以免修政治理论课及军事理论,免修课程学分必须由其他课程(可全校任选课程)补足。

注3:新生入学,英语要分级考试,根据考试结果确定需选修的学分。

A级需修8学分(A级课程4学分+B级课程4学分)B级需修6学分(B级课程4学分+C级课程2学分)C级需修4学分(C级课程4学分)C+级需修2学分。

本系学生修完C+级课程后,可以选修二外或英语授课的哲学专业课程来补足学分。

留学生免修英语,免修课程学分必须由英语及母语以外的第三门语言或者中文系开设的留学生课程来补足学分。

⑵学科基础课程:15分在下列课程内选修15分,其中带*号的为必修:⒉核心课程:30学分⒊限选课程:32学分⑴专业限选课程:24学分在每一类别中选修规定学分,其中带*号的为必修:哲学基础类:2学分外国哲学类:2学分逻辑学类:8学分科技哲学类:8学分⑵非本专业限选课程:12学分⒋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28-22学分⑴自主选修课程:10学分⑵通选课和通识核心课:12学分注1:各领域通选课程可用学科基础课程或非本专业限选课程中相应类别课程替代。

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逻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品学兼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逻辑学专门人才。

业务素质方面:1、硕士研究生:应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独立开展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学术水准与新意。

2、博士研究生:应系统掌握现代逻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熟练利用外文文献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动态,具有在学术前沿领域从事高水平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有较高研究深度与学术创新。

二、专业介绍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是:(1)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2)科学逻辑与科学方法论(3)辩证逻辑与创新思维(4)归纳逻辑与决策(5)语言逻辑(6)中外逻辑思想史(7)逻辑应用研究本专业是在全国逻辑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学科点之一。

李廉、李志才、郁慕镛教授曾先后担任学科带头人,现任学科带头人张建军教授为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逻辑学会会长。

本专业设有“XX大学现代逻辑与逻辑应用研究所”,拥有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专兼职师资力量。

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具有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生招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亦可招收推荐免试入学学生。

2、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并复试合格者,亦可招收直接攻博或硕博连读学生。

3. 直博生:优秀本科毕业生。

四、学制年限1.硕士研究生:三年。

2.博士研究生:三年。

3.直博生:学制五年五、课程设置(一)硕士阶段课程清单,专业课程设置的详细信息见本方案附件。

A类:政治理论学位课程: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选修课程(任选一门):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1学分)硕士生公共外语 (4学分)B类:哲学动态与评论 (2学分)哲学研究方法论 (2学分)C类:逻辑、语言与认知(核心) (3学分)(与本科生互通互选课程)西方逻辑史暨原著选读 (3学分) (与本科生互通互选课程)现代逻辑基础 (3学分) (与本科生互通互选课程)D类:哲学逻辑 (3学分)中国逻辑史暨原著选读 (3学分)辩证逻辑与创新思维 (3学分)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逻辑 (3学分)归纳逻辑与决策 (3学分)当代逻辑前沿与热点 (3学分) (哲学系国际化双语课程规划建设项目)认知逻辑与模态认识论 (3学分) (哲学系国际化双语课程规划建设项目)职业规划(1学分)就业创业实践(1学分)跨一级学科选课 (1门)(二) 博士阶段课程:博士生外语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当代逻辑科学前沿问题当代逻辑哲学专题数理逻辑专题研究哲学逻辑专题研究科学逻辑专题研究比较逻辑思想史逻辑与辩证法六、培养方式A.硕士生培养总体上依托XX大学“二三三”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以全面提升哲学系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做人、知识、能力”与“打基础、能转型、上台阶”两个侧面作为自己人才培养体系的主线,构建自身的一体化、特色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哲学培养方案

哲学培养方案

哲学培养方案引言:哲学是一门探索人生意义、思维方式和存在本质的学科。

它不仅能够培养人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还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因此,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哲学培养方案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设哲学课程学校应该开设哲学课程,让学生从高中开始接触哲学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

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涵盖哲学史、伦理学、形而上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的历史演进和不同思想流派的观点。

二、推行思辨教育除了开设哲学课程,学校还应该推行思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思辨教育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来进行,比如组织辩论赛、哲学沙龙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辨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开展哲学研究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哲学素养,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哲学研究。

可以设立哲学研究社团,为学生提供研究机会和平台。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哲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或进行学术交流。

通过参与哲学研究,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引导思想的自由发展在哲学培养方案中,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思想自由发展。

学校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思想,鼓励他们独立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来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

同时,学校还应该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五、开展哲学实践活动为了使哲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哲学实践活动。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哲学展览、哲学讲座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哲学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来考察和应用哲学的理论知识。

结语:哲学培养方案的实施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逻辑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开设哲学课程、推行思辨教育、开展哲学研究、引导思想自由发展以及开展哲学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7级逻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山大学哲学系

2017级逻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山大学哲学系

哲学系2017级逻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理念,培养具有扎实的逻辑学理论基础,以精确理性思维及分析思辨能力为核心竞争力,具备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跨学科背景和文理交叉视野,服务国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宽口径精英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精确理性思维及分析思辨能力,能在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语言、认知、法律、经济等领域通过逻辑的原则和方法界定、分析并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

1.通过全校公共必修课程,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2.通过全校核心通识课程和人文类选修课程,培养深厚的人文修养和宽广的国际视野;3.通过《哲学导论》、《逻辑学导论》等课程的训练,培养界定、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4.通过《数理逻辑导论》、《哲学逻辑》、《分析性写作》和《读书报告》等课程的训练,培养清晰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5.通过《非形式逻辑》、《认知科学导论》和《概率与理性选择》等课程的训练,培养识别、纠正和反思各种逻辑谬误和思维偏误的能力;6.通过《素朴集合论》、《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程序设计基础》和《计算理论导论》等课程的训练,培养概括总结和抽象思考,将不同具体问题抽象成一般模型加以解决的能力;7.通过所有专业课程的训练,培养具备在关于公共事务的讨论中重事实、讲道理的理性精神,以及长于逻辑与概念分析、解析与建构论证的能力。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4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基础课程逻辑学导论、素朴集合论、线性代数1、数学分析1、哲学导论、认知科学导论、程序设计基础六、专业核心课程数理逻辑导论、哲学逻辑、计算理论导论、非形式逻辑、概率与理性选择七、专业特色课程精品课程:逻辑学导论、认知科学导论双语教学课程:维特根斯坦、行动哲学、中国哲学导论其他特色课程:非经典逻辑导论、法律逻辑、佛教逻辑概论、文化与认知、悖论导引八、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九、专业学分学时分布情况表(见附表二)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见附表三)附表一:逻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1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1-1哲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2017

1-1哲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2017

哲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 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通用人才。

要求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和历史;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哲学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相应的社会调查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

二、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类型: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5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9学分,大类基础课程15分,专业教育课程80学分(含社会实践2学分、学年论文1学分和毕业论文4学分),任意选修6学分,并通过复旦大学英语水平测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测试,方能毕业。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学生必须在以下方向中选择其一作为主修方向:哲学、宗教、国学、逻辑与科哲,并按照各自方向培养方案要求选修课程,最后将按照相应方向的培养计划进行毕业审核。

留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修读要求,以及留学生的水平测试要求,参见相应修读说明。

三、课程设置:(150学分)(一) 通识教育课程(49学分)修读要求:I类核心课程,修满28学分,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修读16学分(B组“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应用伦理学”除外),七大模块修读12学分(每模块最多选读2学分);II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6学分;III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5学分。

(二) 大类基础课程(15学分)学生应在大类基础课程中的人文类必修课程(“中国文学经典”、“中国古代文明”、“哲学导论”、“逻辑学”)中修满9学分,其中必修“哲学导论”(要求在第一学期修完),不修“逻辑学”。

在其他人文类选修课程中修满6学分,其中必修“宗教学导论”,回避本院开设的其他选修课程。

哲学专业(科哲与逻辑学方向)详细培养方案-北京大学哲学

哲学专业(科哲与逻辑学方向)详细培养方案-北京大学哲学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哲学专业(科学技术哲学与逻辑学方向)一、哲学专业(科哲与逻辑学方向)简介该方向始于1987年,原为逻辑专业,2003年改为现名,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哲学专业科哲与逻辑学方向,培养兼具自然科学和哲学知识背景的综合型理论人才和科技传播、科技管理人才。

经过四年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原典阅读与独立研究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授予学位哲学学士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36学分,其中:1.必修课程82 学分(包括:全校公共必修课、全系必修课、专业必修课)2.选修课程48 学分(包括:文科大类平台课、全校通选课、专业选修课)3.学年论文1学分;4.毕业论文5学分。

并须同时满足下列选课要求: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28学分共修8学分。

注2:新生入学,英语要分级考试;此后如果通过北京大学四级考试,可任意选择公共英语系的课程,毕业时须达到8学分。

2)文科大类平台课:16学分至少选择8学分外院系课程,即中文系、历史系、考古学院、外语学院与艺术学院开设的文科大类平台课;其余学分是选修本院系提供的平台课(平台课与专业类型必修课不得重复计算)。

3)院系课程全系必修课程:20 学分注2:第三学期末选择宗教专业的同学必修“古代汉语”,选择哲学专业II(科技哲学和逻辑学方向)的必修“文科高数”,哲学专业I的方向可在这两门课程任选一门。

专业必修课程:34 学分注2:自然科学类课程指理科院系课程。

选修课:20学分不限课程类型,在导师指导下选修。

注:此处的20学分,学生选修本系(包括哲学系、宗教学系)所开课程的学分总量不得低于12学分。

其余8学分可选修其他院系课程。

4)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A.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至少4学分B.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C.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D.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E.语言、文学与艺术类:至少2学分注1:C类通选课,只能选心理学类;本系提供的通选课只能算入选修课学分。

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34
34 2 查
2
32003 大学英语1
51
51 3 考 3
320002 大学英语2
51
51 3 考
3
320003 大学英语3
51
51 3 %
3
320004 大学英语4
51
51 3 %
3
3400ω 大学计算机基础
34 34 68 3 考 3
340006 网页制作
34 34 68 3 查
3
33000] 大学体育1
现代西方美学专题研
070101
34

34 2 在
合计
306
306 18
修读要 至少选修8学分,其中跨专业(*课程)选修至少2学分。

2 2 2 2 2 2 2 6 2 10
3-1专业课(必修)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分配

学时 总
第一学 第二学 第三学 第四学
学核





分类
讲实时 授践
型 — 二三 四 五六 七八
政法学院
哲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介绍: 哲学专业始建于1956年,属于河北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本专业建立以来,学校
领导和哲学系全体教职员工都非常重视专业建设,形成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比较好的师资 队伍,本专业拥有一批在全国卓有影响的学者,特别是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 逻辑学的学者,在全国具有更大的影响。近年来,学院更加重视哲学学科的发展以及哲学专 业的本科教学工作,多次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形成了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课程 体系。本专业建立以来,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了众多理论性专门人才、党政领导干部以及企 事业管理人员。目前本专业具有中国哲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以及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伦理学、逻辑学四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为本科教学提供良好的学术基础,同时为本科生提供 了比较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

哲学(逻辑与科学哲学方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哲学(逻辑与科学哲学方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三、课程(一) 通识教育(二) 大类基础(三) 专业教育哲学(逻辑与科学哲学方向)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通用人才。

要求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和历史;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哲学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相应的社会调查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

二、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类型: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48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49学分,大类基础课程15分,专业教育课程74学分(含社会实践2学分、学年论文1学分和毕业论文4学分),任意选修10学分,并通过复旦大学英语水平测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测试,方能毕业。

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学生必须在以下方向中选择其一作为主修方向:哲学、宗教、国学、逻辑与科学哲学,并按照各自方向培养方案要求选修课程,最后将按照相应方向的培养计划进行毕业审核。

留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修读要求,以及留学生的水平测试要求,参见相应修读说明。

修读要求:I 类核心课程,修满28学分,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块修读16学分(B 组“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应用伦理学”除外),七大模块修满12学分(每模块最多选读2学分);II 类专项教育课程,修满16学分;III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修满5学分。

学生应在大类基础课程中的人文类必修课程(“中国文学经典”、“中国古代文明”、“哲学导论”、“逻辑学”)中修满9学分,其中必修“哲学导论”(要求在第一学期修完),不修“逻辑学”。

在其他人文大类选修课程中修满6学分,其中必修“宗教学导论”,回避本院开设的其他选修课程。

大学逻辑学教学计划

大学逻辑学教学计划

大学逻辑学教学计划导言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和论证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批评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大学教育中,逻辑学教学应该占据重要位置,并且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来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本文将从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等方面对大学逻辑学教学计划进行详细论述。

一、教学主题大学逻辑学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论证能力为主要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主题:1. 思维方式:逻辑学教学的第一个主题应该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如命题逻辑、演绎推理等,帮助学生形成准确、清晰和严密的思维方式,避免常见的思维偏误。

2. 论证能力:逻辑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授论证的基本结构和方法,以及逻辑谬误的识别和纠正等内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和论证能力,使其能够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证,辩证地分析问题。

3. 批评性思维:逻辑学不仅关注学生的正向思维,也应当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观点的优缺点,培养学生在接受和评价信息时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其逻辑素养和思辨能力。

二、活动安排在大学逻辑学教学中,要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具体活动安排如下: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和学习材料,教授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逻辑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

同时,可以引入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逻辑学原理。

2. 组织讨论: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和解决具体问题。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观点,同时也可以培养批评性思维和论证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经典的逻辑学案例或者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运用所学的逻辑学知识进行解决。

通过实际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哲学思维的思辨与逻辑推理能力培养

哲学思维的思辨与逻辑推理能力培养

哲学思维的思辨与逻辑推理能力培养教案:哲学思维的思辨与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哲学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哲学思维不仅仅是一种学科知识的学习,更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进行思辨,并培养其逻辑推理能力。

一、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价值(500字)1. 问题的本质:导入哲学思维的培养,可以从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本质开始。

问题的存在意味着不确定性和困惑,通过哲学思维的引导,学生能够用更加深刻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的本质,从而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2. 问题的价值: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价值,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问题不仅仅是困扰,而是一种机遇和激励。

通过养成思辨的习惯,学生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维与逻辑推理的思维训练(800字)1. 哲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哲学思维的定义和特点,包括综合性、批判性和辩证性等。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

2. 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了解逻辑推理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包括分析、归纳、演绎和判断等。

通过给出具体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的训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展开思考(500字)1. 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是获取知识和深入思考的起点。

通过给出实际问题和案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思辨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给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通过交流和辩论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考。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500字)1.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对常见观点和观点的质疑,引导学生学会进行批判性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评估和比较来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

逻辑学培养方案

逻辑学培养方案

逻辑学培养方案
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思维和推理的学科,培养合理的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以下是一个逻辑学的培养方案建议:
1. 基础课程:学习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命题逻辑、谓词逻辑、推理和证明等方面的内容。

2. 数学课程:由于逻辑学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建议修读数学课程,特别是离散数学和集合论等相关课程,以加深对逻辑学的理解。

3. 形式逻辑课程:学习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等形式逻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逻辑符号的运用、命题和谓词的转化等。

4. 推理和证明课程:学习推理和证明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常见的逻辑推理规则和证明方法,如直接证明、间接证明和数学归纳法等。

5. 范畴逻辑课程:学习范畴逻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逻辑学在形式语言和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6. 实践项目: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的实践项目,如解决逻辑难题和参加逻辑竞赛等,以提高逻辑应用能力。

7. 学术研究:参与相关研究项目或撰写逻辑学相关的学术论文,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参加逻辑学相关的讲座、学术会议和讨论小组等活动,与其他逻辑学爱好者交流和分享经验。

逻辑学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系2017级逻辑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理念,培养具有扎实的逻辑学理论基础,以精确理性思维及分析思辨能力为核心竞争力,具备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跨学科背景和文理交叉视野,服务国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宽口径精英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精确理性思维及分析思辨能力,能在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语言、认知、法律、经济等领域通过逻辑的原则和方法界定、分析并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

1.通过全校公共必修课程,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全校核心通识课程和人文类选修课程,培养深厚的人文修养和宽广的国际视野;
3.通过《哲学导论》、《逻辑学导论》等课程的训练,培养界定、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数理逻辑导论》、《哲学逻辑》、《分析性写作》和《读书报告》等课程的训练,培养清晰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5.通过《非形式逻辑》、《认知科学导论》和《概率与理性选择》等课程的训练,培养识别、纠正和反思各种逻辑谬误和思维
偏误的能力;
6.通过《素朴集合论》、《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程序设计基础》和《计算理论导论》等课程的训练,培养概括总结和
抽象思考,将不同具体问题抽象成一般模型加以解决的能力;
7.通过所有专业课程的训练,培养具备在关于公共事务的讨论中重事实、讲道理的理性精神,以及长于逻辑与概念分析、
解析与建构论证的能力。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4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五、专业基础课程
逻辑学导论、素朴集合论、线性代数1、数学分析1、哲学导论、认知科学导论、程序设计基础
六、专业核心课程
数理逻辑导论、哲学逻辑、计算理论导论、非形式逻辑、概率与理性选择
七、专业特色课程
精品课程:逻辑学导论、认知科学导论
双语教学课程:维特根斯坦、行动哲学、中国哲学导论
其他特色课程:非经典逻辑导论、法律逻辑、佛教逻辑概论、文化与认知、悖论导引
八、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
九、专业学分学时分布情况表(见附表二)
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见附表三)
附表一:逻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1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填写说明:
(1)各院(系)应同时列出课程中文名称及其准确的英文名称。

(2)对有关实践教学内容的学分和学时情况的表达规范如下:理论与实验(实践)合上课程学分和学时分别为“理论学分+实验(实践)学分”、“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实践教学学时用周数表示,一般1周计1学分,分散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折合成周数后计算学分。

(3)“开课学期”应明确到具体学期,尤其是公共必修课板块的思想政治课;同一板块专业课程请分别按开课学期依次排列。

(4)在公共选修课板块,由院(系)结合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参照《中山大学普通本科生修读公共选修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暂行管理办法》精神,明确核心通识课程各模块学分要求。

(5)“课程负责人”栏需明确列出课程教学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建议只填写1-2名。

附表二:逻辑学专业学分学时分布情况表
填写说明:
(1)公必课、专必课根据该专业设置的课程填写每学期学分学时,专选课分专业设置课程学分和建议学生修读学分两栏填写;公选课的学分、学时不需分学期列出。

(2)每学期的合计总学分、总学时仅包含公必课、专必课和专选课(建议修读)的学分、学时,公选课不计入;公必、专必、专选(建议修读)、公选的合计学分应与相应课程类别毕业学分要求相等。

(3)此表以学制四年为例,学制超过四年的,请自行添加行数。

附表三:逻辑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含实验)一览表
填写说明:
(1)此表所填课程即毕业总学分中实践教学学分所含课程。

(2)课程类型包括以下几种:①独立设置的实验,指不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的实验课;②理论+实验,指包含实验教学内容、理论和实验部分各有一定学分学时的课程;③集中性实践,指独立设置、集中实施的实践课程,如见习、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或设计等课程;④分散性实践,指独立设置、分散在学期内多个时段实施的实践课程;⑤理论+实践,指包含实践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部分各有一定学分学时的的课程;⑥其他。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