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语文复习: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系统归纳:针对表格横向分析,课外文言文考察关注了人成长的核心价值理念——君子的八端,纵线来看,中考切近与九年级散文类文言文的考察,目的是做好初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衔接。

三、明确考纲要求,了解中考命题指向。

结合理念中考文言文题型设计进行解读,让学生明确在文言文复习与外拓中应该关注的点。

四、教师课堂环节过渡:那当我们面对一篇课外文言文时首先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呢?我觉得同学们首先要知人、明事和定主题,基本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然后由文入里解读文本内容,而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基本的就是注意“倒推法”的运用。

中考文言文考察题目设计(12分左右)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释。

(3分)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辨析选择。

(2分)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分)
*.筛选文中的信息,结合文章理解。

(2分)
1.【读文训练、领会技巧】
请阅读两篇短文,尤其关注文中实词、虚词的翻译,联系文本总结答题规律。

郑武公伐胡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

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齐人说靖郭君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

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海大鱼。

”因反走。

君曰:“客有于此。

”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君曰:“亡,更言之。

”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君曰:“善。

”乃辍城薛。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谒者,侍卫,负责通报的人。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3分)
靖郭君将城薛因反走乃辍城薛
(2)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荡而失水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B.客有于此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C.鄙臣不敢以死为戏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D.犹之无益也/ 何陋之有(《陋室铭》)
两篇文言文训练设计意图:在文章解读过程中,大多学生对于《郑武公伐胡》中的“谁可伐者?”的翻译是出问题的,问题在于不能够通过后文推解前文的内容,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理解中基本的“倒推法”的应用。

同时,通过关注两篇文言文实词翻译目的是后续的文言实词翻译技巧的总结归纳。

【师生归纳文言文实词翻译技巧】适时进行框架式的条理板书:
①被明月兮佩宝璐——通假类
②汤不能臣务光(2013潍坊)饭疏食《论语》、军霸上《周亚夫军细柳》
——名次用作动词类
③母病喉,勺饮(2014潍坊)——名词用作状语
④闻寡人之耳者汗牛充栋——使动用法
⑤吾妻之美我者不耻下问——意动用法
⑥遂用猖獗衣锦还乡自非亭午夜分《三峡》——异读、异用
⑦士民相与谋曰——词义的迁移现象
⑧亡(死亡、丢失、逃跑、通“无”没有)诚(确实、果真)——词义的择用
2.【深化学习,能力提升】
阅读下列文章,注意实词、句子的翻译与人物形象分析。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

玄少为蔷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

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

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

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

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

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融喟然谓门人日:“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乃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奈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

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

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

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一宿逃去。

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

国相孔融深敢于玄,屣履造门。

①蔷夫:汉代掌管诉讼与收取赋税的人。

②体归:致仕,退休。

③升堂进者:即“升堂入室”者,古代官室前为堂,后为室。

“升堂”喻刚入门,“入室”达较高境界。

升堂入室,哈学间由浅入深,达到很高程度。

④图纬:汉儒多以儒家经义附会人事古凶祸福,预言治乱兴废。

⑤辟:征召。

⑥展履:拖着鞋子走路,言急切见贤。

造门:登门。

(1)解释下列黑体词语。

(3分)
遂造大学受业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因从质诸疑义
(2)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父数怒之骑千余,卒数万人
B.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系乃入见
C.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D.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日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校于玄。

(2)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4)选文讲到了郑玄的求学经历,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2分)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实词、虚词的翻译技巧,提高文言阅读难度,引导学生针对人物分析如何进行采点归纳。

3.【文言文句子翻译与人物形象分析角度】
(1)从正面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就是通过文本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等重点语句,通过剖析事件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2)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准确理解原文的主旨及情感倾向。

4.【文言文阅读方法】
1.勤于积累:常用实词、虚词、固定句式等。

2.善于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3.学会比较:对词语的古今异义的比较,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比较等。

4.巧于迁联:前后勾连,融会贯通,做到读有所感悟,言有所发,有所联想。

二、现代文阅读
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人间四月天
钱红莉
①小区隔三岔五会有卖东西的人进驻。

经过物业同意,在南门附近的空地搭一个棚子,白日卖货,夜间关起门来歇息,长则个把月,短则一周。

卖稀奇古怪的牛角梳子、弹弓、痒痒挠;卖锅碗瓢盆、矿泉水、煤气灶;洗衣机、冰箱以旧换新……这些跟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走出家门便可买到,挺受欢迎。

②最近,进驻了一对夫妇——代客现场加工蚕丝被。

进出间,惹人停下脚步,细细打量。

他们带来了无数蚕茧,以及一台神奇的机器。

把蚕茧倒入机器,合上盖子,一会儿工夫,囫囵的蚕丝抽出来,白练一般亮眼,湿漉漉的……妻子一匹匹将蚕丝挂上衣架,晾在池塘边的绳子上。

春天风大,一匹匹蚕丝徐徐地荡过来荡过去,诗意盎然。

③昨日买菜回来,经过他们的棚屋。

许是时间尚早,生意寥落,只有几匹蚕丝挂在屋内,丈夫不知去了哪儿,妻子则闲闲坐在池塘边的草地上,一棵一棵,耐心地择一堆蒲公英……她背后是一排柳树,春风微微地吹,万千垂碧悠来荡去。

坐在草地上的她,像极一幅静物画,脸上流泻娴雅与安宁。

这一幕,让我的心略动一下,有一份感动,隐隐地来。

④人在春天里的这份安宁,多值得珍惜啊——这对夫妇自千里之外的外乡来,将孩子丢在老家,就为出门挣点钱,一年的收入就靠这些蚕丝了。

生意清淡的时候,也不急,趁便在小区挖点蒲公英,焯焯水,凉拌,便是一道菜。

挖蒲公英的时候,顺便赏赏景儿。

⑤四月了,小区里的辛夷、桃、梨、海棠、紫荆、晚樱一齐在开花。

他们的小屋边,有一棵木瓜海棠、一棵梨树,一树红,一树白,开得新鲜洁净,好看得很。

她每天低头絮着一床床蚕丝被,再穿针引线地缝进被套里,颈椎酸了,抬头看看花,低头挖挖蒲公英,也是一种放松,顺便在心里想想乡下的孩子……
⑥一个母亲在春天里想念远方的孩子,阳光也变得柔润了。

⑦这对夫妇纵然漂泊着,有四海为家的动荡,但也可看出来,两人感情深笃,配合默契,从不相互埋怨。

中国乡下有许多这样子的夫妇,一起出门闯荡,相互扶持。

一年年地辛苦着,但心里是有满足的。

生来恬淡,便不贪心。

人无贪念,便会减少许多痛苦,不会身陷焦躁不安之中。

一贯知足,自闲。

⑧如今,在人们的脸上,很难捕捉到那一份遥远的闲适之色,尤其在城市,人们总是匆匆来去,上下班高峰,哪一条路不被堵得水泄不通,脸上普遍流露出焦虑、烦躁,不能有片刻的安宁——匆匆去接孩子,回家烧好晚饭,急迫地吞下,孩子最后一口饭尚在嘴里,便催促着他去到书桌前……做大人的,连散步的空都挤不出,忙东忙西的,转眼夜深,躺倒于床,每一条骨头缝都疼,日复一日,总是陷入孤独无援的精神困厄……
⑨在我们小区这对夫妇的脸上,那份“闲”似一只白鸽,久违地飞回来了,即便每天忙碌着,但还是让你感受到一种恬淡安适——他们的目标,也许就是在乡下屋基上起一座三层小楼,将来娶个好媳妇……蚕是辛苦的,一夜无数次喂食桑叶,好不容易把蚕养大,收获了蚕茧,原本可偷懒拿去镇上收购站卖掉的,但为了能卖上好价,就再辛苦一次,勤勉地拉到城里,为人现做蚕丝被。

⑩这一阵,进进出出间,看见他们,无比心安。

他们相互爱惜着,朴素的感情如微风,吹得旁观者的心上起了涟漪,荡了又荡。

春风吹在脸上,有时还有点儿寒意,但,也不碍事的啊,身边有那么多的花开,尤其红叶李,如烟如霞,阳光一直笼着你,有人世的寂静安宁,如此平凡,又如此珍贵。

⑪再过几日,他们将所有的蚕丝卖完,便要赶回家乡,重新养蚕,摘不尽的桑叶,喂不够的蚕宝……一年的生计都在这里了。

生命就是这样的,一年一年的花开草长,一年一年的平凡日子,急不来,须一日一日地过。

⑫人世的安稳,值得珍视。

一年年里,春去春回——坐在南窗前,听一听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协》,久违的安宁重新回来。

⑬窗外的香樟发了新叶,斑鸠领着一群儿女在学飞,戴胜鸟在枝头跳跃来去,红叶李无声地开着,风来,浅粉的花落了一地……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4月,有改动)(1)作者以“人间四月天”为题好在何处?
(2)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

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节中划线句。

坐在草地上的她,像极一幅静物画,脸上流泻着娴雅与安宁。

②赏析第⑥节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一个母亲在春天里想念远方的孩子,阳光也变得柔润了。

(3)第⑧节中,写城市人的“忙碌”,有何作用?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按要求答题。

【链接材料】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知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梦也罢。

醒也罢。

我愿清泉永在。

我愿清泉常鸣。

(节选自《鼎湖山听泉》)
本文最后一段和链接材料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题目“人间四月天”化用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篇名,富有诗意,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以此为题,点明故事发生的时令,四月万物复苏,春意正浓,生机勃勃,以此表达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用“人间四月天”为题,表达作者希望人们能从焦躁、匆忙中走出,放松自己,拥抱自然,感受美好,拥有一份“闲”的好心境;以此为题,以景衬情,以四月的美表现年轻夫妇勤勉、恬淡的美好品格,表达对他们的喜爱和赞美。

(2)①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妻子比作一幅静物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她在春景的衬托下美丽的姿态和娴雅、平和的心境。

②“柔润”原意是柔和润泽,这里有怜爱之意。

该句借物写人,表现了一位母亲思念远方的孩子时,流露出来的浓浓暖意和温馨甜美。

(3)表现城市人生活的快节奏和焦躁、疲倦的精神状态,与文中一对夫妇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这对夫妻质朴的品质和闲适的生活状态的难能可贵。

(4)不同点:《人间四月天》结尾采用白描的手法(或写景的手法),融情于景,含蓄点明主题,以描写窗外恬静、优美的风景,表达作者希望人们能够从焦躁、匆忙中走出,融入自然,拥有闲适的心境,从而尽享人生美好的愿望。

《鼎湖山听泉》结尾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的手法)直接点明主旨,总括一夜听泉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赞美,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解析】【分析】(1)文章叙写了一对夫妇所表现出来的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

作者用“人间四月天”作题目,一方面化用了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篇名,富有诗情画意,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用“人间四月天”的季节特征来暗示年轻夫妇勤勉、恬淡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①语句“坐在草地上的她,像极一幅静物画,脸上流泻着娴雅与安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妻子”比作“静物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妻子在周围景物的映衬下的姿态和娴雅、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我”的赞美之情。

②语句“一个母亲在春天里想念远方的孩子,阳光也变得柔润了”中的“柔润”本意是柔和润泽,在这里有温柔、怜爱的意思。

语句借物写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因思念孩子时所流露出来的暖意和怜爱之情。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文章第⑧段写城市人的“忙碌”——生活的快节奏和焦躁、疲倦的精神状态,与这对夫妻生活惬意闲适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4)本文的结尾采用景物描写的手法,借景抒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对“闲适”生活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希望人们能够从焦躁、匆忙、疲倦的生活走出来,从而拥有闲适的心
境,尽享人生美好,点明了主题。

《鼎湖山听泉》结尾则不同,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方法,直接提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赞美,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题目“人间四月天”化用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篇名,富有诗意,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以此为题,点明故事发生的时令,四月万物复苏,春意正浓,生机勃勃,以此表达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用“人间四月天”为题,表达作者希望人们能从焦躁、匆忙中走出,放松自己,拥抱自然,感受美好,拥有一份“闲”的好心境;以此为题,以景衬情,以四月的美表现年轻夫妇勤勉、恬淡的美好品格,表达对他们的喜爱和赞美。

⑵①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妻子比作一幅静物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她在春景的衬托下美丽的姿态和娴雅、平和的心境。

②“柔润”原意是柔和润泽,这里有怜爱之意。

该句借物写人,表现了一位母亲思念远方的孩子时,流露出来的浓浓暖意和温馨甜美。

⑶表现城市人生活的快节奏和焦躁、疲倦的精神状态,与文中一对夫妇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这对夫妻质朴的品质和闲适的生活状态的难能可贵。

⑷不同点:《人间四月天》结尾采用白描的手法(或写景的手法),融情于景,含蓄点明主题,以描写窗外恬静、优美的风景,表达作者希望人们能够从焦躁、匆忙中走出,融入自然,拥有闲适的心境,从而尽享人生美好的愿望。

《鼎湖山听泉》结尾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的手法)直接点明主旨,总括一夜听泉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赞美,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点评】⑴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能力。

解答时通读文章,结合具体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分析即可。

⑵本题考查关键语句的分析能力。

解答时审清题意,明确赏析的方向,然后结合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修辞和词语的分析往往是有一定的套路可用的,可以进行积累。

⑶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通读文章,扣住文章关键语句分析,分析点多和主题息息相关。

⑷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时结合内容和手法分析主题即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片树林
(日)东山魁夷
我所喜欢描绘的不是人迹罕至的景致,而是富有生活情趣的自然风物。

然而,在我所描绘的风景里,几乎没有人物出现。

这是因为,我所描绘的风景是人类心灵的象征,我是通过自然景色本身,抒写人们的内心世界的。

我常常揣摩画面的内容创作散文,这是我接触了清新的自然和朴素的形象之后的感动所致。

在战后时代的急流勇进中,我有很多时候,是走着同时代相游离的道路的。

现在看来这条路算是对了,而且,我决心继续走下去。

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

为此固然有必要出门旅行,同大自然直接接触,或深入异乡,领略一下当地人们的生活情趣。

然而,就是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院的一本一叶,只要用心观察,有时也能深刻地领略到生命的涵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而今,它泛着美丽
的绿色,在夏日阳光里闪耀着光辉。

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

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

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这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

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

于是我感到百草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

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早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了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

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

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到了仲夏,鸣蝉将在你的浓荫下长啸,等一场台风袭过,那吱吱蝉鸣变成了凄切的哀吟,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

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

你的绿意,不知不觉àn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

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经消失了你的踪影。

只看到你所在的那个枝丫上又冒出了一个嫩芽。

等到这个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

一叶坠地,绝不是毫无意义的。

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àng然生机。

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

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

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生命,同时也珍爱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庆幸。

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

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生死轮回的真谛。

(1)请写出下面划线字的拼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ànàng
积攒微雨乍晴缀满________然失色________然生机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开篇,作者从自己的绘画和散文创作人手,表述出可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本身抒写人们的内心世界观点,为转入下文写“一片树叶”作了充分的蓄势。

B. 第三段“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看似平直,却准确有力地总结全文,显示出一个作家高超的技法与高远的眼界。

C. 作者面对树叶,如同面对一个相识多年的老友,用“你”这个词,语气显得友好、亲切、自然,无形间便拉近了读者与树叶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D. “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描写出珍珠的圆润明亮,体现了作者对它们的无限喜爱之情。

E. 本文从微不足道的一点绿展开联想,层层递进,逐步深化,由大到小,从自然到人生,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增强了作品的深度。

(3)作者是按怎样的季节顺序描述树叶的?从一片树叶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用自己
的话概述。

(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一片树叶”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5)这篇文章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始终都围绕着中心变化,又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意境。

请对文本的情景关系特点进行探究分析。

【答案】(1)zǎn;zhà;zhuì;黯;盎
(2)D,E
(3)今年仲夏——去年初冬——春天——今年初夏——暑天——秋季——明年春天感悟:①应当珍视自然和朴素的人类,让二者和谐相处;②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③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对个体生命的自然消亡持安宁的态度。

(4)①以小见大,从一片普通的树叶的生长过程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②以“一片树叶”为线索,便于作者抒发情感。

(5)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者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富于变化的色彩,细腻地展示了一片树叶生命的旅程,以小见大,揭示了生命的真谛,道出了世界万物的普遍规律。

【解析】【分析】⑴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攒”是多音字,“乍、缀、黯”是形声字。

⑵ABC理解正确。

D理解不正确。

“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描写的对象不是珍珠,作者在这里是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的形态比作是粒粒珍珠。

E理解不正确,本文从微不足道的一点绿展开联想,层层递进,逐步深化,有小到大,从自然到人生,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增强了作品的深度。

而不是由大到小。

故选DE。

⑶在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前到后从文中摘取表示季节的词语分别为:今年仲夏——去年初冬——春天——今年初夏——暑天——秋季——明年春天。

认真阅读文章,从文中摘取作者感悟的句子,然后概括即可。

文中集中书写感悟的句子在第三段和最后两段,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可以概括为:①应当珍视自然和朴素的人类,让二者和谐相处;②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③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对个体生命的自然消亡持安宁的态度。

⑷标题的作用比较多,本题要求分析标题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篇文章开头引出“一片树叶”,接着描写各个季节的树叶,最后抒写对一片树叶的感悟,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因此“一片树叶”贯穿文章始终,是这篇文章的线索。

从文章谋篇方面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写一片树叶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⑸这篇文章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各个季节的树叶,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树叶的喜爱之情,这是景中含情,借景抒情。

文章在最后两个自然段抒写人生感悟,解释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是在对一片树叶的观察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由景生发出来的。

故答案为:⑴zǎn;zhà;zhuì;黯;盎。

⑵DE。

⑶今年仲夏——去年初冬——春天——今年初夏——暑天——秋季——明年春天感悟:①应当珍视自然和朴素的人类,让二者和谐相处;②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③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对个体生命的自然消亡持安宁的态度。

⑷①以小见大,从一片普通的树叶的生长过程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②以“一片树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