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星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所示。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
B. 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
C. 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
D. 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人们看到太阳上的黑点实际上是金星,由此可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故A错误;观测“金星凌日”时,如果将太阳看成质点,无法看到“金星凌日”现象,故B错误;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和终点重合,位移为零,故C错误;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故D正确;
考点:考查了质点,参考系
【名师点睛】“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很少见,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只要掌握了物体可以当作质点的条件,即可顺利解决此类问题.
2. 一个物体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比较该物体在减速运动的倒数第3m、倒数第2m 、最后1m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经历的时间之比1:2:3
B. 平均速度之比是3:2:1
C. 平均速度之比是
D. 平均速度之比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将物体所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推论和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求解比例关系.
将物体所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
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知,经历的时间之比是,A错误;平均速度公式为,x都是1m,则得,平均速度之比与时间成反比,则有平均速度之比是
,D正确BC错误.
3. 距地面高5m的水平直轨道上A、B两点相距2m,在B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如图所示。

小车始终以4m/s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

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可求得h等于()
A. 1.25m
B. 2.25m
C. 3.75m
D. 4.75m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经过A点,将球自由卸下后,A球做平抛运动,则有:H=gt12;解得:
,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因为两球同时落地,则细线被轧断后B处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3=t1-t2=1-0.5=0.5s,则h=gt2=
×10×0.52=1.25m,故选A.
考点: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关键抓住同时落地求出B处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4. 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

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的变化情况是()
A. 保持不变,不断增大
B. 保持不变,不断减小
C. 保持不变,先增大后减小
D. 不断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D
【解析】小球在3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并且重力大小方向都不改变,支持力方向不改变。

可以画出受力三角形,根据图形分析:
由图可见随着斜面的移动F N逐渐变大,而F T先变小后变大。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5. 如图所示,将四块相同的坚固石块垒成圆弧形的石拱,其中第3、4块固定在地基上,第1、2块间的接触面是竖直的,每块石块的两个侧面间所夹的圆心角均为30°。

假定石块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则第1、2块石块间的作用力和第1、3块石块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之比为()
A. 1:2
B.
C.
D.
【答案】B
【解析】对石块1受力分析,如图
由几何关系知,所以,故B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6. 如图所示,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细绳跨过滑轮连接物体A和B,物体B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用和分别表示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和支持力,现将物体B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仍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和都减小
B. 和都增大
C. 增大,减小
D. 减小,增大
【答案】A
【解析】对物快B受力分析,受到重力G、绳子的拉力m A g、地面的支持力F N和摩擦力f 四个力的作用,如图
在水平方向上:
在竖直方向上:
物快B向左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变大,变小,变大,所以f变小,
F N也变小.选项A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
7. 如图所示,电梯与水平地面成角,一人静止站在电梯水平梯板上,电梯以恒定加速度启动过程中,水平梯板对人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分别为和。

若电梯启动加速度减小为,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水平梯板对人的支持力变为
B. 水平梯板对人的摩擦力变为
C. 电梯加速启动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
D. 水平梯板对人的摩擦力和支持力之比为
【答案】B
【解析】A、当电梯以加速度a上升时,人受到重力mg、电梯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将加速度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水平分加速度为,竖直分加速度为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竖直方向:,得
当时,N变小,但不等于原来的一半,故A错
B、水平方向:,当时,f变为原来的一半,故B正确;
C、人有向上的加速度,所以出于超重状态,故C错误;
D、由上述公式可以知道,人所受的静摩擦力和支持力都发生了改变,水平梯板对人的摩擦力和支持力之比不等于,故D错;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
8.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秤连接。

两个大小分别为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上,则达到稳定状态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弹簧秤的示数是25N
B. 弹簧秤的示数是50N
C. 在突然撤去的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
D. 在突然撤去的瞬间,的加速度大小为
【答案】C
【解析】A、两水平拉力导致物体受力不平衡,先选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计算得出:
对m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计算得出:F=28N,故AB错误.
C、突然撤去F 2的瞬间,m2的受力仅剩弹簧的弹力,对m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计算得出:,故C正确.
D、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因为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所以m1的加速度大小为:
,故D错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
9. 如图甲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B(长木板足够长)的左端放着小物块A。

某时刻,A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即F=4t,其中k为已知常数。

若A、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最大静摩擦力,且A、B的质量相等,则下列图中可以定性地描述长木板B运动的v-t图象的是()
A. B. C.
D.
【答案】B
选AB整体为研究对象,AB整体具有共同的最大加速度,有牛顿第二定律得:,对B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对A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经历时间:,由以上各式解得,此后,B将受恒力作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线为倾斜的直线;故选:B.
10.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飞飞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A. 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B. 乙光的波长小于丙光的波长
C. 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小于丙光的截止频率
D. 对于同种金属,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
【答案】C
【解析】A项,甲、乙光截止电压相同,故它们的频率相同,故A项错误。

B项,乙光截止电压比丙低,故乙光频率比丙低,波长比丙长,故B项错误。

C项,乙光截止电压比丙低,故乙光截止频率比丙光小,故C正确。

D项,甲光截止电压比丙低,根据,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小于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少选得2分)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B. 由玻尔理论知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光子
C. 热物体的红外辐射比冷物体的红外辐射强
D. 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小于该原子核的质量
【答案】BC
【解析】A、半衰期只和元素本身有关,和物理或化学条件无关,故A错;
B、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要释放能量,即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故B正确;
C、热辐射的强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辐射越强,故C对
D、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放出核能,因此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大于核原子核的质量,故D错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C
12. 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
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

关于这些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容易表现出衍射现象的光是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
B. 频率最小的光是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
C. 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D. 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答案】CD
【解析】A项,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衍射,而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大,波长最短,故A项错误。

B项,跃迁时两能级间能量差越小,辐射光频率越小,则频率最小的光是由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产生的,故B项错误。

C项,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种不同频率的光,故C项正确。

D项,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能量为10.2eV,大于金属铂的逸出功6.34eV,能发生光电效应,故D项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D
13. 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

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 在第2 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km
C. 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 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答案】B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象知识可得出两物体在任一时刻的速度、每段的加速度及任一时间段内的位移;则根据两物体的运动关系可判断各选项是否正确.
由图可知,2小时内乙车一直做反方向的运动,1小时末时开始减速但方向没有变,A错误;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汽车运动的位移,则可知,2小时内,甲车正向运动的位移为
;而乙车反向运动,其位移大小为,因两车相向运动,且初始时刻相距90km,则2小时末时,两车还相距30km,B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乙车的图象斜率总是大于甲车的图象的斜率,故乙车的加速度总比甲车的大,C正确;4小内甲车的总位移为120km;而乙车的总位移为,即乙车的位移为正方向的30km,两车原来相距90km,4小时末时,甲车离出发点120km,而乙车离甲车的出发点90+30km=120km,故此时甲乙两车相遇,故D正确.
14.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M的倾角为的粗糙斜面匀速下滑,此过程中斜面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
A. 无摩擦力
B. 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C. 支持力为
D. 支持力小于
【答案】BD
【解析】试题分析:对物体M和m整体受力分析,受推力F、重力(M+m)g、支持力N、摩擦力f,如图
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由以上二式解得
故选BD.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点评:整体法和隔离法是力学部分常用的解题方法.
1.整体法: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对象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外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内力).
整体法的优点:通过整体法分析物理问题,可以弄清系统的整体受力情况和全过程的受力情况,从整体上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体规律,从而避开了中间环节的繁琐推算,能够灵活地解决问题.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
2.隔离法:隔离法是指对物理问题中的单个物体或单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在力学中,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该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对该对象的作用力,不考虑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
隔离法的优点:容易看清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或单个过程的运动情形,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方便、简单,便于初学者使用.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15. 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传动速率为v,在其左端无初速度释放一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可能是()
A. B. C. D.
【答案】ACD
【解析】试题分析:刚开始释放时,由于传送带的速度大于小物块的速度,因此,小物块在传送带上受重力mg、支持力N和滑动摩擦力f作用,显然,小物块要被加速,其加速度大小为μg,但小物块最终的速度不可能超过传送带的速度,因为当两者速度相等时,相对静止,摩擦力消失,小物块将匀速运动,因此若L=,则小物块一直匀加速至B端,且速度刚好等于v,其运动时间为,故选项D正确;若L<,则小物块一直匀加速至B端,速度小于v,其运动时间为,故选项C正确;若L>,则小物块先匀加速至速度为v,再以速度v匀速运动至B端,其运动时间为+-=+,故选项A正确;小物块不可能从A匀速运动至B端,即时间不可能为,故选项B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物体的受力分析及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的能力问题,属于中档题。

16. 质量为、内壁间距为L的箱子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箱子中间有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小物块与箱子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初始时小物块停在箱子正中间。

如图所示,现给小物块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小物块与箱壁碰撞N次后恰又回到箱子正中间,并与箱子保持相对静止。

设碰撞都是弹性的,则整个过程中,系统损失的动能为()
A. B.
C. D.
【答案】BD
【解析】由于箱子M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则由箱子和小物块组成的整体动量始终是守恒的,直到箱子和小物块的速度相同时,小物块不再相对滑动,有mv=(m+M)v1
系统损失的动能是因为摩擦力做负功
选项BD正确,AC错误.故选BD.
点睛: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当它们的运动速度相等时候,往往是最大距离或者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本题是以两物体多次碰撞为载体,综合考查功能原理,动量守恒定律,要求学生能依据题干和选项暗示,从两个不同角度探求系统动能的损失.又由于本题是陈题翻新,一部分学生易陷入某种思维定势漏选B或者D,另一方面,若不仔细分析,易认为从起点开始到发生第一次碰撞相对路程为L,则发生N次碰撞,相对路程为NL,而错选C.
三、实验题(每空3分,共21分)
17. 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度为49mm。

用它测量某物体长度,卡尺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_cm。

【答案】4.120
【解析】主尺上读41mm,分尺上读数为,所以游标尺的最终读数为:
18.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

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

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2)打计数点5时,物块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m/s。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_。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 6 (2). 7 (3). 1.00 (4). 2.00
【解析】①物块在1-6计数点间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等于∆x=2cm,则可判断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根据某段的平均速度等于中时刻的速度,则有:
③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作差法得:

19.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

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对两次拉抻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 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 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 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两细绳必须等长
B. 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 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 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近些
【答案】(1). BD (2). B
【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即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根据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本实验橡皮条两次沿相同方向拉伸的长度要相同, 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表明两次效果相同,即两个拉力和一个拉力等效,故选BD
(2)A、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并非要求两细绳等长,故A错误;
B、测量力的实验要求尽量准确,为了减小实验中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操作中要求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弹簧读数没有要求,只要使得两次橡皮条拉伸到一点就行,C错
D、为了更加准确的记录力的方向,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D错
点睛: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原理,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的,要求两次拉橡皮筋时的形变量和方向是等效的
四、计算题(20题7分,21题8分,22题10分,共25分)
20. 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s警车发动起来,并以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km/h以内。

问: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2)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
【答案】(1)75m (2) 12s
【解析】(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间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则
s货=(5.5+4)×10 m=95 m
s警=at12=×2.5×42 m=20 m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s=s货﹣s警=75 m;
(2)v0=90 km/h=25 m/s,当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运动时间
s′货=(5.5+10)×10 m=155 m
s′警=at22=×2.5×102 m=125 m
因为s′货>s′警,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且此时两车距离
△s′=s′货﹣s′警=30 m
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t时间追赶上货车,则
所以警车发动后要经过t=t2+△t=12 s才能追上货车。

21. 如图所示为仓库中常用的皮带传输装置示意图,它由两台皮带传送机组成,一台水平传送,A、B两端相距3m,另一台倾斜,其传送带与地面的倾角,C、D两端相距
4.45m,B、C相距很近。

水平部分AB以的速率顺时针转动。

将一袋质量为10kg 的大米无初速度放在A端,到达B端后,米袋继续沿倾斜的CD部分运动,不计米袋在BC 处的机械能损失。

已知米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5,。

求:
(1)若CD部分传送带不运转,通过计算说明米袋能否运动到D端?
(2)若要米袋能被送到D端,CD部分顺时针运转的最小速度为多大?
【答案】(1)不能(2)4m/s
【解析】(1)米袋在AB部分加速时的加速度,
米袋的速度达到时,滑行的距离,因此米袋到达B点的速度为,
CD部分不运转,米袋在CD部分的加速度大小设为a,有,
得,
米袋能滑上的最大距离,
故米袋不能运动到D端。

(2)设CD部分运转速度为v时米袋恰能到达D端(即米袋到达D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则米袋速度减为v之前的加速度大小为,
米袋速度大小v后所受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继续匀减速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该阶段加速度大小为,
由运动学公式得,
解得,
即要把米袋送到D点,CD部分的最小速度为4m/s。

答案:(1)不能;(2)4m/s
22. 质量为M、长为的杆水平放置,杆两端A、B系着长为3L的不可伸长且光滑的柔软轻绳,绳上套着一质量为m的小铁环。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影响。

(1)现让杆和环均静止悬挂在空中,如图甲,求绳中拉力的大小;
(2)若杆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在空中沿AB方向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环恰好悬于A端的正下方,如图乙所示。

①求此状态下杆的加速度大小a;
②为保持这种状态需在杆上施加一个多大的外力,方向如何?
【答案】(1)(2)①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斜向右上方【解析】正确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1)如图,设平衡时,绳中拉力为F T,有
2F T cos θ-mg=0①
由图知
cos θ=②
由①②式解得
F T=mg.③
(2)①此时,对小铁环受力分析如图,有
F T′sin θ′=ma④
F T+F T′cos θ′-mg=0⑤
由图知θ′=60°,代入④⑤式解得
a=g.⑥
Fcos α=(M+m)a⑦
Fsin α-(M+m)g=0⑧
由⑥⑦⑧式解得
F=(M+m)g
tan α=(或α=60°).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将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4.关于核反应方程e Pa Th 01234
91234
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不守恒
B.该反应为原子核的α衰变
C.该反应过程要吸收能量
D.该反应过程中有γ射线放出
15.美国SpaceX 公司研制的“猎鹰9号”火箭首次实现了一级火箭回收再利用。

如图所示,某次“猎鹰9号”回收火箭时,当返回的一级火箭靠近地面时箭体已经调整为竖直状态,火箭发动机向下喷气,使火箭沿竖直方向向下做加速度为1m/s²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火箭距地面高度为100 m 时,火箭速度为20 m/s ,为保证火箭着陆时的速度不超过2 m/s ,之后下落的过程中,火箭发动机必须在距地面某高度h 时加力全开,发动机加力全开后的火箭做加速度为2m/s²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则h 的最小值为
A.49 m
B.56 m
C.88m
D.98 m
16.在赤道平面内有三颗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三颗卫星在此轨道均匀分布,其轨道距地心的距离为地球半径的3.3倍,三颗卫星自西向东环绕地球转动。

某时刻其中一颗人造卫星处于A 城市的正上方,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则A 城市正上方出现下一颗人造卫星至少间隔的时间约为
A.0.18T
B.0.24T
C.0.32T
D.0.48T
17.如图所示,用一辆货车运输一超长木板,先在货车上固定一“”型货架。

再将木板放置在货架上,货架与水平面的夹角θ=10°,木板与货架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为了保证运输安全,货车在运输过程中刹车时,其加速度的最大值约为(g=10m/s²,s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