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机械专业“双导师+工匠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8
《装备制造技术》2021年第4期
(2) 构建“双导师+工匠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制 订人才培养方案。认真研读《中国制造2025》和《“十 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结合 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调研结果,确定岗位类型 及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构 建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企业更 多关注眼前利益,参与人才培养的意愿并不强烈,导 致校企合作的的紧密性和深入性都不够。
综上所述,在此背景和现状下,紧密结合“中国 制造2025”战略规划,与先进制造业企业深度合作, 构建“双导师+工匠型”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优化 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健全 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切合企 业人才需求的“工匠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就显得 尤为需要和迫切。
同时,校企导师可以结合自身的特长优势,在某 一方面重点指导学员,使学员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中 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双导师+工匠型”导师制人才 培养模式是培养机械制造类“工匠型”技术技能拔尖 人才,如图1,为各级技能大赛储备人才而进行的一 次教学探索和改革,同时也是实施分类培养中技术 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补充。
传统班建制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学生到校前通 过对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后指定的,学生在校三年内, 方案仅会根据人才需求变化做局部微调,但先进制 造业发展和设备更新很快,企业的新需求甚至超前 储备人才需求就很难得到满足。 1.2专业课程教学深度不够,课程之间缺乏串联
当前,高职生源多样化,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考 虑到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课程标准制定和教师教 学时不得不对一些虽重要但难度大的内容进行割 舍,导致一些学有余力有希望成为“品牌”学生的同 学不能进一步深入进行专业学习,精准施教成为一 句空话。另外,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比 较多的关注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较少考虑用具体的生产实践案例将不同课程串联起 来,导致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知识点的应 用也不熟练和深入。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No.4,2021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机械专业“双导师+工匠型” 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赵晓燕,刘志刚,杨帆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对现有高职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机械专业"双导师 +工匠型”导师制人才培养方案,为此类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导师制;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
3高职机械专业“双导师+工匠型”导师制培 养制的改革与实践
3.1改革内容与目标 (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工匠型”技术技能
人才。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校企合作科学构建 “双导师+工匠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工匠 型”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接行业企业 需求;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行业发展和用人部 门实际需求无缝对接。
(4) 如何解决校企深度合作问题,校企如何合作 培育“工匠型”人才问题。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 开展,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了社会急需人 才,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自 身素质,但也暴露出来合作模式单一、产学研没有完 全融合,合作附于表面、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无法适 应企业的要求等一系列问题。实践中将以“共建一共 育一共管一共评一共赢”为指导思想,通过与企业共 建“工匠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如图3,组建校企导 师团队,育人过程全程合作、校企资源全面开放,创 新生产性共同育人,培养出学校自豪、企业满意的工 匠型人才。
如何解决课程间的衔接问题,如何在课程中融 入智能制造、精密制造技术。实践中将复杂高精度零 件的加工设计成典型的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教学,三 阶递进完成,第一阶段用一学期时间进行专业通识 知识学习;第二阶段用一学期时间按照技能大赛技 能标准指导学员进行技能训练,培养职业精神,提高 职业素养;第三阶段为技能精进阶段,用两个学期时 间,通过大赛锻炼、聘请企业导师指导等方法,使学 员初步成为一名“工匠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在保证 课程结构的稳定性的前提下,每年修订一次课程内 容,引入新技术、新工艺,以保证课程内容与产业发
3.2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分析“十三五”期间先进制造业结构调整方 向以及对技能人才的新要求,深入企业调研,为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依据。先进制造、智能制造对技术 技能人才的要求,不再是简单重复工作的劳动者,而 是技术精湛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工匠型”人才,以完 成高精度、高难度、个性化的小批量产品生产。因此, 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行业人才急需和发展趋势,保证 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科学性。
专业认知
技能技术提升,一技能精进
图2三阶梯进体系
(3)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管理和考核机制,保障人 才培养目标高质量实现。建立facturing Technology No.4,2021
理和考核机制,从学校政策、实训环境、师资等方面 保障人才培养目标高质量实现。重视导师选拔,严格 日常教学管理,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综合考虑科学 评价教学情况叫科学选拔学员,加强日常考核,实行 淘汰制,形成人人为学,个个争先的良好学风。
收稿日期:2021-01-09 基金项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编号:201909) 作者简介:赵晓燕(1979-),河南灵宝人,讲师,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教学与科研。
246
《装备制造技术》2021年第4期
1.3教学做一体不深入,“工匠型”学生缺乏 教学做一体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强调培养
(2) 重构课程体系,突出多轴加工、智能制造教 学内容,对接生产急需。重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对 接职业岗位需求,融入创新创业课程,突出多轴加 工、智能制造、精密加工等教学内容;突出新技术、新 工艺的应用,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体系教学内
容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按照“三阶递进”进行,如图2。 第一阶段为专业认知阶段,通过校内导师集中授课, 学生参加智能制造、先进成图技术协会的社团组织 和学习小组等方式实现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 阶段为技能技术提升阶段,在高质量完成专业基础 课和核心课程之后,校内导师指导学员按照技能大 赛技能标准进行技能训练,培养职业精神,提高职业 素养;第三阶段为技能精进阶段,通过大赛锻炼、聘 请企业导师指导等方法,帮助解决训练中的技术难 题,联合企业全面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员初步 成为一名“工匠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展变化相适应。 (3) 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管理
和考核评价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顺利实现。学校 方拥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完善的课程体系,优质的 教学资源;企业方拥有市场运营的经验,适合市场需 求的职业性人才。将校企双方师资、设备等资源进行 有效整合,使教学组织科学有序、规范运行,构建立 足现实、立足校企的考核评价制度,使评价结果科学 评价教学效果,从而促进教学质量诊改提高。
1当前高职机械专业“双导师+工匠型”导师 制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麦可思公司(MYCOS)对2017,2018,2019 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报告来看,机械专业毕业生 就业率在90%以上。就业现状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 度整体均呈上升趋势,毕业生对于目前的就业现状 和工作持肯定态度的比例提升,就业人群的自我感 受较好。与此同时,发生离职毕业生的比例整体略呈 下降趋势,就业稳定性有所提升,毕业生离职的最主 要原因是“薪资福利偏低”(48%),其次是“个人发展 空间不够”(47%)。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45X( 2021 )04-0246-04
0引言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国家三 部委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提出 要形成与完善现代制造业体系相契合的人力资源发 展格局,造就一支结构协调、规模合理、素质优良、富 有朝气的制造业人才队伍,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为了培养更多的高技术技能 应用型人才,满足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需要,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自2017年起,每年 选拔30名同学进行导师制人才培养,经过近几年的 探索和积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具有较广泛的推广 和借鉴价值。
从企业调研情况来看,学生离职率高的这些企 业对离职学生岗位胜任能力满意度较低,主要表现 在:一是缺乏职业精神,学生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 职业道德意识相对薄弱,不愿意到基层和生产一线 从事实践工作;二是专业技术技能素养不高,先进制 造设备(多轴机床)的编程和操作能力不强,形状复 杂、高精度零件的加工难以很好完成。机械专业的人 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和学生期望有一定差距,分 析原因叫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人才培养方案与当前企业需求的切合度存在一 定差距
(4)探索出“工匠型”技能人才培训途径,深化校 企合作。促成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度融合, 以”共建一共育一共管一共评一共赢”为指导思想, 通过与企业共建“工匠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组建 校企导师团队,育人过程全程合作、校企资源全面开 放,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组织教学,学训交替,工学 结合,产品研发,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形成产 教融合共育“工匠型”高技能人才的良好局面。
(2 )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构建与产业对接的三阶 递进课程体系,如何解决课程间的衔接问题,如何在 课程中融入智能制造、精密制造技术。课程体系是育 人体系建设的一个杠杆,能整体撬动育人模式的变 革,形成育人特色。课程体系大致包括:背景分析、课 程结构、课程研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成果预期 等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是培养适应社 会需求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立足于当 地、行业需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提升就业率, 这就要求校企双方深入的沟通,共同制定适合企业 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联合开发课程体 系旳。
目标、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三者的高度一致性,突出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时,以工作情景为支撑,根 据课程特点灵活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 学、情景模拟、现场指导等教学方式。但在具体实践 中,受师资、设备、学时、学生整体水平的等限制,高 精度、高难度的复杂零件仍很难作为日常教学内容 让学生进行训练,从而导致“工匠型”学生难以脱颖 而出。 1.4校企合作紧密性和深入性不够,培养职责不清
2高职机械专业“双导师+工匠型”导师制培 养制的作用
双导师制是指由指定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或团 队具体指导特定对象的个别化教育实践,促进个体 不断创新发展的程序范型叫它区别于采用传统班建 制的知识传授模式,班建制模式集中上课、统一教 学,很少根据教育差异化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 性的个别指导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很难在校期间熟 练掌握专业技能。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弥补 共性教育的这一不足,它通过在导师和学生之间建 立一种“导学”、“导做”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 实行因材施教,通过定期与学员交流获取最新动态, 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指导方案和策略,最大限度地 帮助学员实现发展需求。
⑸教学保障条件的优化配置问题。新的教学模 式对师资和实训条件要求较高。目前,研修班每届招 收学员30名,教学进程和实训设备、师资均能合理 安排。但是,在学员数量增加时,如何解决企业教学 资源(实训场地、设备数量、师资水平)的问题将会更 加突出。
3.3实施方案
(1)调研近三年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状况。首先 熟悉国家产业布局。解读政府、行业的政策文件,查 阅文献,掌握先进制造业发展方向。然后调研企业的 岗位需求。实地走访企业、经常进行企业问卷调查, 了解目前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掌握企业对毕业生 的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的迫切要求。其次了解职业 教育及先进制造业发展动态。通过参加会议、机床 展、工具展,与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员研讨先进制造业 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3) 构建“三阶递进”的课程体系。构建“三阶递 进”课程体系,形成通识课程+核心课程+拓展课程的 结构体系,优化课程内容,融入精密制造技术、智能 制造;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对接职业标准,通识课程 的教学内容,重点建设《复杂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 读》、《公差与测量》两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重点建 设《数控多轴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