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的设计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热器的设计
1.1 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任务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
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
换热器随着换热目的的不同,具体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蒸发器、冷凝器,再沸器和热交换器等。
由于使用条件的不同,换热设备又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结构。
换热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①热负荷及流量大小;
②流体的性质;
③温度、压力及允许压降的范围;
④对清洗、维修的要求;
⑤设备结构、材料、尺寸、重量;
⑥价格、使用安全性和寿命;
按照换热面积的形状和结构进行分类可分为管型、板型和其它型式的换热器。
其中,管型换热器中的管壳式换热器因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处理量大、适应高温高压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
管型换热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当冷热流体温差不大时,可采用固定管板的结构
型式,这种换热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但由于壳程不易清洗或检修,管外物料应是比较清洁、不易结垢的。
对于温差较大而壳体承受压力较低时,可在壳体壁上安装膨胀节以减少温差应力。
(2)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壳体以法兰实行固定连接,称为固定端。
另一端管板不与壳体连接而可相对滑动,称为浮头端。
因此,管束的热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检修和清洗时只要将整个管束抽出即可。
适用于冷热流体温差较大,壳程介质腐蚀性强、易结垢的情况。
(3)U形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传热面积大。
结构较浮头简单,但是管程不易清洗,且每根管流程不同,不均匀。
表1-1 换热器特点一览表
在过程工业中,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具有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选材范围广,清洗方便,适应性强,处理量大,工作可靠,且能适应高温高压等众多优点,管壳式换热器被使用最多。
工业中使用的换热器超过90%都是管壳式换热器,在工业过程热量传递中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器。
结合上述优点和本工艺的特点,本工艺的换热器主要选用管壳式换热器。
1.2 管壳式换热器的选用
1.2.1 结构参数的确定
⑴管径
管径越小换热器越紧凑、便宜,但压力降会增加。
为了满足允许的压降,一般选用19mm的管子;对于物流流量较大的,采用25mm 以上的管子。
⑵管长
无相变传热时,管子长则换热系数增加,对于相同的换热面积,管子长则管程数减小,使得压力降减小,每平方米传热面积比降低。
我国生产的标准钢管长度为6m,故系列标准中管长有1.5 m,2 m,3 m,6 m和9 m五种。
因此,一般管长取4-6m,对大面积,无相变换热器管长可取至8~9m。
⑶管子配布
换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和转角正三角形、转角正方形。
正三角形排列形式最为普遍,由于管距都相等,可以在同样的管板面积上排列最多的管数。
但因管外不易清洗,其适用场合受到限制,主要适用于壳程介质污垢少,且不需要进行机械清洗的场合。
而采用正方形和转角正方形排列的管束,能够使管间小桥形成一条直线通道,便于管外机械清洗。
⑷管心距
管心距小设备紧凑,但将引起管板增厚、清洁不便、壳程压降增大。
故一般选用范围为1.25~1.5d(d为管外径)。
表1-2 换热管管心距
⑸管程数
管程数增加,管内流速增加,传热系数增加。
管程数一般有1、2、4、6、8、10、12等七种。
但管程数不能分得太多,以免压力降过大,且隔板要占用相当大的布管面积。
⑹折流板
折流板可以改变壳程流体的方向,使其垂直于管束流动,提高流速,从而增加流体流动的湍流程度,获得较好的传热效果。
折流板型式可分为圆缺形(弓形)折流板、盘环形折流板、孔式折流板和折流圈。
表1-3 折流板间距常用数值
1.3 换热器详细设计
本工艺共有41台换热设备(换热器、再沸器、冷凝器、预热器),这里我们以浮头式换热器(E0602)详细设计为例。
热物流经该换热器换热温度降至目标温度,冷却物流为循环冷却水。
由Aspen软件得到冷热工艺物流数据:
表1-4 工艺操作参数
初步选择换热器的形式后,根据任务要求利用Aspen Exchanger Design&Rating V7.2进行模拟计算,模拟出来的换热器工艺参数如图1-1所示:
图1-1 换热器工艺参数
⑴结构设计
利用Aspen Exchanger Design&Rating V7.2软件也可以对换热器进行结构
设计,模拟出来的结果如下:
①换热管设计
图1-2 换热管基本参数
图1-3 换热管排列方式
换热管为平滑管,外径19mm,壁厚为2mm,管间距为25mm,管长5850mm。
换热管根数514根。
管子排列方式为正三角形排列。
②折流板和管口设计
折流板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壳程的流速,增加扰动,改善传热。
这里选
择单弓形折流板,并且圆缺方向的高度为壳体公称直径的0.15~0.45,折流板间距一般不小于圆筒内径的1/5。
折流板的数目及厚度等基本参数见图1-4 所示
图1-4 折流板基本参数
折流板数目为6,折流板型式为单弓形,切割率为39.15%。
折流板朝向为水平,与进出口间隔(第一块与进口或最后一块与出口端面的距离)为466.48mm,
两块板间隔为525.00mm。
图1-5 管口基本参数
管程进、出口管口各有一个。
其中,管程进口管口外径为168.28mm,内径154.05mm;管程出口管口外径168.28mm,内径154.05mm。
壳程进、出口管口亦各有一个,壳程进口管口外径为323.85mm,内径304.8mm;壳程出口管口外径273.05mm,内径254.51mm。
③管束
图1-6 管束基本参数
如图为管束信息,主要对管束布置、布置限定、定位杆拉杆和管束布置图进行详细设置。
图1-7 换热器结构尺寸
根据《JB/T4715-1992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形式与基本参数》和《GB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对模拟的数据进行圆整,并考虑到热损失等,换热面积有余量,选定换热器的基本参数如下:
表1-5 换热器基本参数
⑵换热器的机械设计及校核
①选材
由于热流体和冷却水温度都不是太高,冷、热流体腐蚀性不大,故壳体材料
选用Q235-B,管子材料选用Q235-B无缝钢管。
②管板的选择
管板用来固定换热管并起着分隔管程和壳程的作用,根据选定的换热器公称直径及操作压力查表可得管板数据,这里选用其默认的管板类型为标准单管板。
表1-6 管板结构数据
③管子与管板的连接
因为操作压力小于4Mpa,且温度低于300℃,所以管子与管板的连接采用胀接。
④管板与壳体的连接
管板与壳体的连接采用焊接,,该结构在管板上开槽,壳体嵌入后焊接。
壳体对中容易,适用于壳体压力不太高的场合。
⑤换热器的校核
表1-7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计算
表1-8 前端管箱筒体计算
表1-9 前端管箱封头计算
表1-10 后端管箱筒体计算
表1-11 后端管箱封头计算
表1-12 筒体计算
表1-13筒体法兰计算
表1-14后端筒体法兰计算
表1-15前端管箱法兰计算
表1-16后端管箱法兰计算
表1-17开孔补强计算
⑶选型结果
经过修正校核,最终选定换热器型号:BES-800-0.4-189.8-4.5/19-4Ⅱ,其各自代表意义为:封头管箱,800—换热器公称直径(mm),0.4—管程、壳程设计压力(MPa),189.8—换热面积(m2),4.5—换热管长(m),19—换热管外径(mm),4—四管程,1-单壳程,Ⅱ—碳钢较高级冷拔钢管。
其它
.. . .. . .. 换热器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选型。
选型结果详见附录:设备一览表。
1.4 选型依据
《换热器设计手册》钱颂文编
《管壳式换热器》GB 151-1999
《热交换器设计手册》下册,尾花英朗[日]
《腐蚀数据与选材手册》左景伊、左禹编
《斧头式换热器和冷凝器型式与基本参数》JB/T 4714-9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与基本参数》JB/T 4715-92
《压力容器》GB 150.1-2011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俞建良、王立业、刁玉玮编著
. 专业学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