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学校人本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人本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当今,人类正在经历着一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

以信息和生命工程为重要标志的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任何高科技都是由人创造,并为人服务的。

知识创新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对人的知识、智慧、管理才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价值也必然不断提高。

人们将更加关注其存在的价值、尊重、理解、信任等人文精神,对人本管理有更高的期待,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一、人本管理的内涵
在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这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新管理哲学观。

学校组织的人本管理,应使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在进行管理和接受管理的同时,得到素质、身心、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以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创造潜能极大的发挥,对学校的发展将起重大作用。

因此,学校发展中的人本管理,必须以调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把教师的工具价值减少到最低限度。

人本管理在学校长期以来被简单地理解为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教职工人力资源,重视和运用他们的人力资本。

倘若“人本管理”只在这个理解水平的话,则“人本管理”只不过是学校领导
或单位为实现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手段,教师并没有摆脱仅仅作为一种资源或人力资本存在的被动管理的地位,“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也并未见得有什么重要作用。

这种管理还是一种“单动管理”,作为管理者而言,在思想上肯定常常想到的还是如何管好“他们”,被管理者仍然是被动的。

根据“互动管理”的基本观点,我们认为人本管理在本质上应该如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所说:“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是一种以促进师生人自身自由、服务师生全面发展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人本管理”最终实现的是单位、领导、教师、学生的共同愿景。

人本化管理的基本含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师为尊。

教职工不仅有物质上的需要,而且有精神上的需要。

这就要求校长必须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尊重教师的创造精神,尊重教师的自我完善的需求。

只有真正地、充分地尊重教师、发展教师,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才能落实教师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这样,沉睡的力量就会被唤醒,潜伏的智能就会被发掘,压抑的创造精神才能就会被张扬。

2.以师为要。

校长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理解人,对教职工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业务技能、生活习惯等方面要了如指掌。

二是体贴人,能够经常深入到教职工中去,善于与教职工沟通思想,掌握教职工思想动态,理解教职工之所急、所想、所愿。

三是体谅人,对教职工不求全责备,不吹毛求疵;对于教职工偶犯的小错,能够善言指出,让其自改。

3.以师为重。

校长要确立领导就是服务的管理理念,从大局出发,把决策的出发点放在有利于学校的生存发展和尊重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上,尽职尽责地为教职工服务。

要公正做事,在涉及教职工个人利益的问题上,一碗水端平,根据个人贡献,尽力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要依靠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让学校的教育思想,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同信念。

要善于聆听教职工的心里话,让他们敢于并愿意向自己诉说忧愁、埋怨或牢骚,从而让教职工有信任感和心理安全感。

二、人本管理是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
1、人本管理是校长顺时而为的必然选择。

管理方式很多,人治管理,法制管理,无为管理,德治管理等。

“以人为本”,则是一种“德治”与“法制”相结合的人本管理。

作为20世纪80年代风靡西方世界、目前正兴盛于东方的一种管理文化,人本管理的本质是尊重人、服务人、依靠人和发展人,而学校作为育人场所的组织特性也决定了校长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学校要培养具有工作能力和生存能力的社会人,教育过程作为中介,就是用先人的过去的先进的经典的知识和经验,来培养未来的未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不以人为本,学校何以担起这种承前启后的重任!校长管住了人,就管住了一切;而管人的关键在于管心,管心则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交心,“得人心者得天下”。

所以,把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本管理有机融合,努力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是校
长管理顺应时代潮流、基于教育本质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自己建校之初确立的管理方式和特色:德法同治、人本管理。

2、民主管理是人本管理的重要形式和体现。

人本管理内涵丰富,涉及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等不同层面,民主管理是撬动群体积极性的杠杆。

学校管理的民主化,主要指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对他们所认为不对或不当的制度与行为提出意见与建议,甚至进行批评、否定。

民主管理就是让每个教职员工都感到自己很重要,从而使每个教职员工的积极性都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

结合个人办学经验,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有:教代会、校务公开制度、定期议事会和随机座谈会等。

民主管理是促使学校领导层加强作风建设、增强自身透明度的重要保证;是沟通和联系干群关系的桥梁与纽带;是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法宝。

2009年,学校荣获“山东省民主管理先进单位”。

这份荣誉的获得,是学校多年来坚持民主管理的必然结果。

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提炼为三句话:点亮人性光辉;回归生命价值;共创繁荣幸福。

“管理最大的成功,最完美的境界是使每一个人的个性得到最完善的实现”。

通过人本管理这种非权力的管理模式,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潜移默化地成为学校每个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自律意识,学校繁荣和发展的价值与每个成员的人生价值溶合为一体,学校组织意识转变为全体成员的自觉行动,校长的管理也达到无需运用权力和制度进行制约
的境界。

从这种意义上讲,自己完成了最大的任务——把绝大多数教职工统一在校长的教育思想之下。

三、人本管理的有效方式
1、教职工参与管理,开通教职工表达心声的渠道。

学校管理模式与社会经济转型相适应,正发生着由权力模式向合作模式逐步过渡的根本性变化。

所谓合作模式,就是主要依靠学校各主体之间的积极配合与协作,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来管理学校。

它充分体现民主平等,主体参与,群策群力,上下协作。

学校领导者要克服自己比教师高明的观念,树立教师是学校主人的思想;要努力创设民主管理的氛围,善于听取教工的意见、建议;定期召开教代会,讨论学校规划及改革方向,审议学校工作,对干部评价监督……设立校长信箱,定期召开恳谈会,民主生活会,广开教工表达心声的渠道;这一系列活动的参与,使员工投入情感,产生心理认同。

学校管理者定期研究教工的意见、建议并予以回应,可以促进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人翁责任感的形成,使教职工以学校工作为己任,实现“自我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质。

2、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营造一个互相尊重的环境。

尊重和理解,是搞好管理的先决条件和关键。

在现代管理中,关心、爱护教职工是最起码的要求,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当前,越来越强调对教职工的尊重。

“士为知己者死”充分强调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何等强大。

领导与教职工的关系,只有分工不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学校领导必须注意尊重教职工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工作、尊重
他们的合理需求。

马克思曾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人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它一切人的发展。

”就是说,人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在群体的影响下进行的。

群体作为社会心理的主体,具有社会促进效应、凝聚性、模仿与暗示性、人际关系、心理氛围、合作与竞争、个人在群体中的身份和地位对他的影响等作用。

对人行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以人为本的管理对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气氛,具有重要的意义。

3、以人为本,以人文情怀,推进柔性管理。

学校管理的实践证明,建立一套必要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大,教师社会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加强教师的时间管理,集体办公,教学环节和各种教育活动的管理是重要的。

学校管理的客体是整体素质高、有独立思维、批判性强的人,另一方面,教师劳动又具有弹性特点。

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向柔性管理过渡,并不意味着放弃“刚”性管理,而是在管理中更注重人的因素。

管理的人性化,是要求在管理活动中,采用非强制方式和非权力性影响力,在人们心目中,产生潜在的说服力,把组织意识转变为被管理者的自觉行动。

4、用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进行管理。

学校的管理文化包括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历史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因素,其核心是组织共同的价值观,这是学校管理中最隐蔽深层的因素。

建立高层次的学校管理文化,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和工作氛围,使校内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环境,经过不懈
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