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联盟]江西省赣州市第四中学【最新】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这是最近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

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人D.河姆渡人
2.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半坡遗址
②元谋人
③北京人
④河姆渡遗址
A.②③①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④①D.④①②③4.夏朝和商朝的建立者分别是
A.启、成汤
B.启、盘庚
C.禹、盘庚
D.禹、成汤
5.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汉
6.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
7.《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8.“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哪一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9.关于春秋的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③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
④战争具有两面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0.改革变法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11.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A.秦、楚、齐、燕B.齐、楚、秦、燕
C.燕、齐、楚、秦D.燕、齐、秦、楚
12.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奴隶制度的瓦解
B.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C.诸侯割据混战更加扩大
D.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严重
13.战国时期,七国之间战争不断,主要的兵种有
A.步兵和骑兵
B.车兵
C.水兵
D.藤甲兵
14.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

该时期始于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邑
C.武王伐纣
D.三家分晋
15.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

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A.大变革
B.大一统
C.民族政权并立
D.专制皇权加强
16.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 )
A.齐、楚、赵B.韩、赵、魏C.楚、燕、韩D.秦、齐、魏17.有一项伟大的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并且至今仍造福于人民的这个工程是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白渠
18.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重要,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教育学生吗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19.“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上观点反映了春秋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0.北京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
A.墨子
B.孙子
C.老子
D.孔子
21.“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这句著名军事格言出自
A.孙武
B.老子
C.孙膑
D.孔子
二、判断题
22.改错题(每小题只有一处史实错误,请写出错误并改正。


(1)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咸阳,周幽王被杀死,西周至此结束。

(2)战国时期,青铜器和牛耕的推广,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3)公元前356年,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

(4)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创立了自己的学说体系的思想家。

(5)孔子创立的学派被称为道家学派,在我国古代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三、综合题
23.“战国”因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请你一块与小王同学去了解那段历史。

(1)列表归纳战国时期经典战役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2)材料分别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哪两项策略?
(3)战国的战争和春秋的战争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24.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

军吏曰:“以君避臣,辱也。

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无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避之,所以报也。


材料二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继位。

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缅声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参冒死进谏,逢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

伍参请猜谜语“有鸟止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春秋时期哪两位霸主的争霸情况?
(2)这两国的争霸战争都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战役,请你分别说出这两次战役的名称。

(3)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谁?他称霸的条件有哪些?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以商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

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

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材料三“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1)请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写出商鞅变法的三条内容。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的影响。

(4)学习商鞅变法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D
【详解】
根据教材内容可以知道:①北京人靠采集、狩猎为生:②山顶洞人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③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④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

③④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D项正确。

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
本题涉及到原始人类,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他们分别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和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局面。

3.C
【详解】
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因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②③④①。

故选C。

4.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朝。

故选D。

5.B
【详解】
题文中的“殷”是商朝的都城,因为公元前14世纪,商朝的国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所以商朝又名殷朝。

商朝的青铜制造业发达,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所以答案选B。

6.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商纣是暴君,他的暴虐统治引起众叛亲离,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中被灭,故D符合题意;黄帝是人文初祖;禹治水,解除水患,受到人们的爱戴;商汤善于用人、重视发展生产,得到人民拥护,故A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大意是说周天子分封自己的亲人功臣去建立自己的诸侯国,让这些诸侯国来拱卫周王朝的统治,还可以通过这些诸侯国来治理天下,因此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

故C符合题意。

世袭制是指名号、权力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的制度,夏朝时期已经建立,故A不符合题意。

禅让制是指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夏朝建立后已经被世袭制所取代,故B不符合题意。

郡县制是秦统一后废除分封制而在全国统一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解析】根据题干“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的含义是世道混乱,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由此可知,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微,各诸侯国逐渐强大起来,开始了争霸的局面,AB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9.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微,各诸侯国逐渐强大起来,为了争夺人口和土地,各诸侯之间战争频起,开始了争霸的局面,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①③④符合题意;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不符合史实;所以答案选A。

10.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制的确立是通过变法这一途径实现的,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新兴地主阶级纷起变法,革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奴隶制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大约在前4世纪中期,我国封建制最终确立起来。

故选B。

11.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燕国位于北京附近,故①是燕国;齐国是位于山东地区,故②是齐国;楚国
位于南方的湖北地区,故③是楚国;秦国位于陕西福建,故④是秦国。

按照顺序,C符合题意;排除A、B和D。

故选C。

12.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时期是战争不断的时期,七雄并立是战国期的基本形势,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为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的信息,此题为历史特征选择题,是历史学科能力综合题,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历史阶段特征的再认再现能力、历史思维的分析能力,是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

战国七雄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使得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13.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七国之间战争不断,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各国组织军队在都城和边境修筑城防工事,所以答案选A。

14.B
【解析】根据题干“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

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于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所以答案选B。

15.A
【解析】
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有关知识。

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开始瓦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大一统指的是西汉,民族政权并立指的是两宋时期,专制加强指的是明清时期。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春秋时期是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解答历史选择题,要从大的方面着眼,认识每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16.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它们与秦国、
燕国、楚国、齐国并称为战国七雄,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B
【解析】根据题干它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的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18.C
【解析】根据题干“一次的失败不重要,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春秋晚期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题干“一次的失败不重要,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正是老子的思想主张的体现,所以答案选择C。

19.B
【解析】根据题干“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治;或统治者无为有利,有为有害;正好体现了老子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所以答案选B。

20.D
【解析】根据题干“中正仁和”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是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的思想,A项主张“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的创始人;B项主张“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是兵家思想的代表人物;C项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ABC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21.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子创立了兵家,写下了《孙子兵法》,在这部书中,孙子论述到作战的时候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答案选A。

22.(1)错误:咸阳,改正:镐京
(2)错误:青铜器,改正:铁器
(3)错误:秦穆公,改正:秦孝公
(4)错误:孔子,改正:老子
(5)错误:道家,改正:儒家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至此结束,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把咸阳改成镐京。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把青铜器改成铁器。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极大的提高了秦国的实力,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把秦穆公改成秦孝公。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创立了自己的学说体系的思想家,所以题干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把孔子改成老子。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的思想,在我国古代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所以题干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应该把道家改成儒家。

23.(1)围魏救赵或桂陵之战,长平之战,反间计,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2)合纵与连横
(3)春秋的战争是争霸战争,战国的战争具有兼并战争、统一战争的性质。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交战双方是齐魏,利用避实就虚的战略,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魏国开始丧失强国地位;长平之战,是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秦国利用反间计获胜,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2)根据材料的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分别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合纵与连横的两项策略,连横合纵的实质就是战国时期各大国为拉拢他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的战争和春秋的战争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春秋的战争是争霸战争,战国的战争具有兼并战争、统一战争的性质。

24.(1)晋文公和楚庄王
(2)城濮之战和邲之战
(3)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强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使国威不断提高。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以反映了晋文公争霸的内容,晋文公即位后,整顿内政,训练军队,很快成为中原强国,后通过与楚国的城濮之战,成为了中原的霸主;材料二反映了楚庄王争霸的内容,晋文公成为中原的霸主后,百年之内晋楚争霸不断,楚庄王时,晋楚发生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国获得了中原霸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晋楚两国的争霸战争都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战役,例如城濮之战,是晋、楚两国在魏国城濮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楚军大败;邲之战,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会战,是当时两个最强大的诸侯国--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强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使国威不断提高,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5.(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奖励军功;严明法令;重农抑商。

(3)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秦国国家富裕,军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启示:善于用人,勇于改革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关键;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向前发展;改革会遇到种种保守势力、旧思想、旧习俗的阻扰和反对,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

【解析】(1)根据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主张依法治国,他实行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根据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

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

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三条内容是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秦国国家富裕,军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三“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国国家富裕,军力增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是古代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善于用人,勇于改革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关键;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
使国家向前发展;改革会遇到种种保守势力、旧思想、旧习俗的阻扰和反对,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成功。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结合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来解答本题,商鞅变法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对旧制度进行了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得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