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方法-2(XRD)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3年老布拉格设计出第一台 X射线分光计,并 利用这台仪器,发现了特征X射线。成功地测定出 了金刚石的晶体结构
诺贝尔奖之最
❖ 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伦琴1901年获物理奖 ❖ 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小布拉格1915年获
奖时仅25岁,是剑桥大学的学生 ❖ 唯一的父子同时获奖:布拉格父子共同荣获
3. 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
衍射(Diffraction):波遇到障碍物或小孔后通过散射 继续传播的现象
光的衍射:光在传播路径中,遇到不透 明或透明的障碍物或者小孔(窄缝), 绕过障碍物,产生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 称为光的衍射。如果采用单色平行光, 则衍射后将产生干涉结果。
衍射图样:衍射时产生的明暗条纹或光 环。
4. X射线衍射的实验方法
❖ 50年代以前的X射线衍射分析,绝大多数是利用 底片来记录衍射线的(即照相法)
❖ 近几十年来,用各种辐射探测器(即计数器)来 记录已日趋普遍。目前专用的X射线衍射已在各 个主要领域中取代了照相法。颜色已具有方便, 快速,准确等优点,它是近代以来晶体结构分析 的主要设备。
小晶体(晶粒)
由亚晶块组成
由N个晶胞组成
使得晶体中稍有位相 差的各个亚晶块有机 会满足衍射条件,在 θ±Δθ范围内发生衍 射,从而使衍射强度 并不集中于布拉格角θ 处,而是有一定的角 分布。
(2)实际X射线也并非严格单色(具有一个狭长 的波长范围),也不严格平行(或多或少有一定 发散度)。
因此,衡量晶体衍射强度 要用积分强度的概念。
多晶X射线的衍射强度
I = I0·K·|F|2
I0-单位截面积上入射的单色X射线功率 |F|-结构因子,取决于晶体的结构以及晶体所含原子的性质
K是一个综合因子,它与实验时的衍射几何条件,试样的形状、吸收性质,温 度以及一些物理常数有关。对于粉末衍射仪而言:
因子①与实验条件有关:A为样品受照射的面积,R为衍射仪圆的扫描半径; 因子②是一些物理常数:e为电子的电荷,m为电子的质量,C为光速,λ为实验时X射 线的波长; 因子③称作多重性因子,在粉末衍射中,晶面间距相等的晶面其衍射角相等,由于对 称性的联系,这些晶面可能有j种晶面指标; 因子④中V是单位晶胞的体积; 因子⑤是衍射仪条件下的洛伦茨偏振因子; 因子⑥为温度因子,原子的热振动将使衍射减弱,故衍射强度与温度有关; 因子⑦ 是衍射仪条件下的吸收因子,它只和样品的吸收性质有关。
非相干散射( incoherent scattering ):X射线与外层电子(受核束缚 力小)或自由电子碰撞时,电子获得一部分动能成为反冲电子,碰撞后 的光子能量减少并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由于散射波波长随散射方向改 变,与入射X射线不存在固定的位相关系,散射线之间不能发生干涉作 用。(非弹性散射)
特征X射线谱
特点:特征波长值是固定的,仅与阳极靶材有关。既使电压继续 增大,也只有强度增大而波长固定不变。 激发电压(V激):开始产生标识谱线的临界电压(20KV以上)
当工作电压为K系激发电 压的3~5倍时,I标/I连最大
特征X射线的产生
激发K系辐射时,阴极电子的能量应至少等于击走原子内K层电子所需的激 发功WK,其数值亦等于K层的能级。激发K系的激发电压VK=WK/e。
衍射的种类:单缝衍射、小孔衍射、圆 板衍射、泊松亮斑
3.1 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
1913年,劳厄想到,如果晶体中的原子排列是有规则的, 那么晶体可以当作是X射线的三维衍射光栅。 X射线波长的数量级是10-8cm ,这与固体中的原子间距大 致相同。果然试验取得了成功,这就是最早的X射线衍射。
• 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实质上是大量的原子散 射波互相干涉的结果。
四类晶胞
素晶胞(单胞):记为P,是晶体微观空间中的最小单位,不可能再小 复晶胞:有底心、体心和面心三种,分别记为Ca、b、c、(a + b)/2 体心点阵:a、b、c、(a + b + c)/2 面心点阵:a、b、c、(a + b)/2、(b + c)/2、(a + c)/2
简单三斜
简单单斜、底心单斜
简单正交、体心正交、 底心正交、面心正交 简单四方、体心四方
简单菱方 简单六方
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
2.2 晶面指数
为了便于确定和区别晶体中不同方位的晶向和晶面,国际上通用密勒 (Miller)指数来统一标定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
晶面指数标定步骤: 1)在点阵中设定参考坐标系,设置方法与确定晶向指数时相同; 2)求得待定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若该晶面与某轴平行,则在此轴上截 距为无穷大;若该晶面与某轴负方向相截,则在此轴上截距为一负值; 3)取各截距的倒数; 4)将三倒数化为互质的整数比,并加上圆括号,即表示该晶面的指数,记为 ( h k l )。
相干散射不损失X射线总能量,但改变其传播方向
非相干散射减少了X射线的能量并改变其传播方程,散射作用使入射 线方向上X射线强度减少,在X射线衍射分析中会增加连续背景,特别 是对轻元素这种散射非常显著,会给衍射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
1.4.2 X射线的吸收
X射线将被物质吸收,吸收的实质是发生能量转换,包括光电 效应、俄歇效应、热效应。
原子中K层能级最高,因此击走K层电子所需的功也最大,K系激发电压最高。 在发生K系激发的同时也伴随着其它各系的激发和辐射过程,但在一般的X 射线衍射中,由于离原子核远的L、M、N…等系的辐射强度较弱、波长较长, 因此只能观察到K系辐射。
在X射线多晶体衍射工作中主要利用K系辐射。X射线 谱的连续谱部分只能增加衍射花样的背景。
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2 X-射线的产生
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波 长范围为10~0.001nm,具 有强穿透能力。 用于晶体结构分析的X-射 线波长为0.25~0.05nm; 用于材料探伤的X-射线波 长为0.1~0.005nm。
X射线的产生:
❖ 高速运动的电子与物质碰撞时被突然减速或停止运 动,其大部分动能(~99%)转变为热能使物体升温 (X射线管工作时必须有良好的循环水冷却,以防止阳 极靶熔化),而一小部分动能(~1%)则转变为光能 以X射线形式向外界释放。
Chapter 2 X射线衍射 X-ray Diffraction
1. X射线衍射基本概念
❖ 1.1 X射线衍射分析历史
1895年德国伦琴发现 X射线
劳厄实验: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发现了X射 线通过晶体时产生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 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
1912年 ,英国小布拉格成功地解释了劳厄的实验 事实。清楚地解释 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形成,并 提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 2dsinθ=nλ ,证明了 能够用X射线来获取关于晶体结构的信息。
1.4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散射 当一束X射线通过物质时,其能量可分为三部分 吸收
透射
1.4.1 X射线的散射
相干散射( coherent scattering ):X射线使物质中的电子在其电场的 作用下产生强迫振动,每个受迫振动的电子便成为新的电磁波源向空间 各个方向辐射与入射X射线频率相同的电磁波,这些新的散射波之间可 以发生干涉作用。( 产生晶体衍射的基础!!!)。
光电效应 :当入射X光子的能量足够大时,还可以将原子内 层电子击出使其成为光电子。被打掉了内层电子的受激原子 将产生层电子向内层跃迁的过程,同时辐射出波长严格一定 的特征X射线。为区别于电子击靶时产生的特征辐射,由X射 线发出的特征辐射称为二次特征辐射,也称为荧光辐射。
俄歇效应:如果原子K层电子被击出,L层电子向K层跃迁, 其能量差不是以产生K系X射线光量子的形式释放,而是被邻 近电子所吸收,使这个电子受激发而逸出原子成为自由电子----俄歇电子。
晶胞的6个参数: 棱长:a,b,c-晶格常数(点阵常数) 晶轴间夹角:α,β,γ
七个晶系
十四种点阵
四类晶胞和七个晶系相结合, 可以形成十 四种空间点阵。布拉维首次证明了只可能 有十四种空间点阵存在, 所以又把这十四 种点阵称为布拉维点阵。
简单三斜、简单单斜、底心单斜、简单正交、 体心正交、底心正交、面心正交、简单四方、 体心四方、简单六方、简单菱方、简单立方、 体心立方、面心立方
❖ 近年来由于衍射仪与电子计算机的结合,是从操 作,测量到数据处理已大体上实现了自动化。
• X射线衍射理论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在衍射现象与 晶体结构之间建立起定性和定量的关系。
3.2 布拉格方程
2dsinθ=nλ d-晶面间距 θ-入射束与反射面的夹角 λ-X射线的波长 n-衍射级数(n=1,2,3……)
关于布拉格方程的理解:
1、X射线的原子面反射和可见光的镜面反射不同。一束可见 光以任意角度投射到镜面上都可以产生反射,而原子面对X射 线的反射并不是任意的,只有当θ、λ、d 三者之间满足布拉 格方程时才能发生反射,所以把X射线这种反射称为选择反射。 2、对衍射而言,在任何可观测的衍射角下,产生衍射的条件 为λ<2d ,这也就是说,能够被晶体衍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必须 小于参加反射的晶面中最大面间距的二倍,否则不能产生衍 射现象。这被称为产生衍射的极限条件。 3、在波长一定的情况下,衍射线的方向是晶面间距d的函数。 由此可见,布拉格方程可以反映出晶体结构中晶胞大小及形 状的变化,但是并未反映出晶胞中原子的品种和位置。
2. X射线衍射的晶体学基础
晶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分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固态物质
(在空间排列形成具有一定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非晶体:
石英晶体
镓单晶
合成铋单晶
胰岛素晶体
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周期性 晶体的共同性质: 1.均匀性,即晶体内部各处宏观性质相同; 2.各向异性,即晶体中不同的方向上性质不同; 3.能自发形成多面体外形; 4.有确定的、明显的熔点; 5.有特定的对称性; 6.能对X射线和电子束产生衍射效应。
2.1 晶体空间点阵
点阵:为集中反映晶体结构的周期性而引入的一个概念,将晶体中周期性排 列的质点抽象为几何点,这些几何点的空间排列称为空间点阵,简称点阵。
点阵中的点称为阵点或结点。
不论晶体结构多么复杂,总可以从其结构中抽象出比此结构简单得多的点 阵,并由该点阵描述晶体结构的重复规律。
晶胞:从点阵中选取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作为点阵的组成单 元。(一般情况下,晶胞都是平行六面体) 晶胞做三维的重复堆积构成空间点阵(晶胞-构成点阵的细胞)。
• 晶体所产生的衍射花样都反映出晶体内部的原子分 布规律。概括地讲,一个衍射花样的特征,可以认为 由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一方面是衍射线在空间的分布规律,(称之为衍射几 何),衍射线的分布规律是晶胞的大小、形状和位向 决定; 另一方面是衍射线束的强度,衍射线的强度则取决于原 子的品种和它们在晶胞中的位置。
产生X射线的基本条件:
1. 产生自由电子(如加热钨丝发射热电子) 2. 加速电子使其高速定向运动(在阴极、阳极间施加高
压) 3. 在电子运动路径上设置障碍物(阳极靶)使其减速
阳极靶的材料一般为:Cr, Fe, Co, Ni, Cu, Mo,Ag等 高熔点、导电性好; 阴极:钨丝 阴极电压:几十千伏;功率一般为4KW(利用转靶技 术可以达到10KW以上)
1.3 X射线谱
连续X射线谱(白色谱)(continuous spectrum) 特征X射线谱( 单色谱、标识谱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连续X射线谱
连续X射线的总能量(I)随管电流(i)、管电压(V)、阳极靶原子序数(z) 和的增加而增大
一定V值时, I(λ)曲线有一个波长最小的位置,即短波限(λ0 ); 每条曲线在λmax 处有一个强度最大值(Imax)。
布拉格方程的应用
晶体结构分析:已知λ,在实验中测定θ,计算d确定晶体的周 期结构。 X射线波谱分析:已知d,在实验中测定θ,计算出λ,可以研 究产生X射线特征波长,从而确定该物质是由何种元素组成的, 含量多少。
3.3 X射线的衍射强度
在研究衍射方向时,是把晶体看作理想完整的, 但实际晶体并非如此: (1)既使一个小的单晶体也会有亚结构存在, 他们是由许多位相差很小的亚晶块组成:
诺贝尔奖之最
❖ 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伦琴1901年获物理奖 ❖ 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小布拉格1915年获
奖时仅25岁,是剑桥大学的学生 ❖ 唯一的父子同时获奖:布拉格父子共同荣获
3. 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
衍射(Diffraction):波遇到障碍物或小孔后通过散射 继续传播的现象
光的衍射:光在传播路径中,遇到不透 明或透明的障碍物或者小孔(窄缝), 绕过障碍物,产生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 称为光的衍射。如果采用单色平行光, 则衍射后将产生干涉结果。
衍射图样:衍射时产生的明暗条纹或光 环。
4. X射线衍射的实验方法
❖ 50年代以前的X射线衍射分析,绝大多数是利用 底片来记录衍射线的(即照相法)
❖ 近几十年来,用各种辐射探测器(即计数器)来 记录已日趋普遍。目前专用的X射线衍射已在各 个主要领域中取代了照相法。颜色已具有方便, 快速,准确等优点,它是近代以来晶体结构分析 的主要设备。
小晶体(晶粒)
由亚晶块组成
由N个晶胞组成
使得晶体中稍有位相 差的各个亚晶块有机 会满足衍射条件,在 θ±Δθ范围内发生衍 射,从而使衍射强度 并不集中于布拉格角θ 处,而是有一定的角 分布。
(2)实际X射线也并非严格单色(具有一个狭长 的波长范围),也不严格平行(或多或少有一定 发散度)。
因此,衡量晶体衍射强度 要用积分强度的概念。
多晶X射线的衍射强度
I = I0·K·|F|2
I0-单位截面积上入射的单色X射线功率 |F|-结构因子,取决于晶体的结构以及晶体所含原子的性质
K是一个综合因子,它与实验时的衍射几何条件,试样的形状、吸收性质,温 度以及一些物理常数有关。对于粉末衍射仪而言:
因子①与实验条件有关:A为样品受照射的面积,R为衍射仪圆的扫描半径; 因子②是一些物理常数:e为电子的电荷,m为电子的质量,C为光速,λ为实验时X射 线的波长; 因子③称作多重性因子,在粉末衍射中,晶面间距相等的晶面其衍射角相等,由于对 称性的联系,这些晶面可能有j种晶面指标; 因子④中V是单位晶胞的体积; 因子⑤是衍射仪条件下的洛伦茨偏振因子; 因子⑥为温度因子,原子的热振动将使衍射减弱,故衍射强度与温度有关; 因子⑦ 是衍射仪条件下的吸收因子,它只和样品的吸收性质有关。
非相干散射( incoherent scattering ):X射线与外层电子(受核束缚 力小)或自由电子碰撞时,电子获得一部分动能成为反冲电子,碰撞后 的光子能量减少并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由于散射波波长随散射方向改 变,与入射X射线不存在固定的位相关系,散射线之间不能发生干涉作 用。(非弹性散射)
特征X射线谱
特点:特征波长值是固定的,仅与阳极靶材有关。既使电压继续 增大,也只有强度增大而波长固定不变。 激发电压(V激):开始产生标识谱线的临界电压(20KV以上)
当工作电压为K系激发电 压的3~5倍时,I标/I连最大
特征X射线的产生
激发K系辐射时,阴极电子的能量应至少等于击走原子内K层电子所需的激 发功WK,其数值亦等于K层的能级。激发K系的激发电压VK=WK/e。
衍射的种类:单缝衍射、小孔衍射、圆 板衍射、泊松亮斑
3.1 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
1913年,劳厄想到,如果晶体中的原子排列是有规则的, 那么晶体可以当作是X射线的三维衍射光栅。 X射线波长的数量级是10-8cm ,这与固体中的原子间距大 致相同。果然试验取得了成功,这就是最早的X射线衍射。
• 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现象,实质上是大量的原子散 射波互相干涉的结果。
四类晶胞
素晶胞(单胞):记为P,是晶体微观空间中的最小单位,不可能再小 复晶胞:有底心、体心和面心三种,分别记为Ca、b、c、(a + b)/2 体心点阵:a、b、c、(a + b + c)/2 面心点阵:a、b、c、(a + b)/2、(b + c)/2、(a + c)/2
简单三斜
简单单斜、底心单斜
简单正交、体心正交、 底心正交、面心正交 简单四方、体心四方
简单菱方 简单六方
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
2.2 晶面指数
为了便于确定和区别晶体中不同方位的晶向和晶面,国际上通用密勒 (Miller)指数来统一标定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
晶面指数标定步骤: 1)在点阵中设定参考坐标系,设置方法与确定晶向指数时相同; 2)求得待定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若该晶面与某轴平行,则在此轴上截 距为无穷大;若该晶面与某轴负方向相截,则在此轴上截距为一负值; 3)取各截距的倒数; 4)将三倒数化为互质的整数比,并加上圆括号,即表示该晶面的指数,记为 ( h k l )。
相干散射不损失X射线总能量,但改变其传播方向
非相干散射减少了X射线的能量并改变其传播方程,散射作用使入射 线方向上X射线强度减少,在X射线衍射分析中会增加连续背景,特别 是对轻元素这种散射非常显著,会给衍射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
1.4.2 X射线的吸收
X射线将被物质吸收,吸收的实质是发生能量转换,包括光电 效应、俄歇效应、热效应。
原子中K层能级最高,因此击走K层电子所需的功也最大,K系激发电压最高。 在发生K系激发的同时也伴随着其它各系的激发和辐射过程,但在一般的X 射线衍射中,由于离原子核远的L、M、N…等系的辐射强度较弱、波长较长, 因此只能观察到K系辐射。
在X射线多晶体衍射工作中主要利用K系辐射。X射线 谱的连续谱部分只能增加衍射花样的背景。
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2 X-射线的产生
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波 长范围为10~0.001nm,具 有强穿透能力。 用于晶体结构分析的X-射 线波长为0.25~0.05nm; 用于材料探伤的X-射线波 长为0.1~0.005nm。
X射线的产生:
❖ 高速运动的电子与物质碰撞时被突然减速或停止运 动,其大部分动能(~99%)转变为热能使物体升温 (X射线管工作时必须有良好的循环水冷却,以防止阳 极靶熔化),而一小部分动能(~1%)则转变为光能 以X射线形式向外界释放。
Chapter 2 X射线衍射 X-ray Diffraction
1. X射线衍射基本概念
❖ 1.1 X射线衍射分析历史
1895年德国伦琴发现 X射线
劳厄实验: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发现了X射 线通过晶体时产生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 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
1912年 ,英国小布拉格成功地解释了劳厄的实验 事实。清楚地解释 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形成,并 提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 2dsinθ=nλ ,证明了 能够用X射线来获取关于晶体结构的信息。
1.4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散射 当一束X射线通过物质时,其能量可分为三部分 吸收
透射
1.4.1 X射线的散射
相干散射( coherent scattering ):X射线使物质中的电子在其电场的 作用下产生强迫振动,每个受迫振动的电子便成为新的电磁波源向空间 各个方向辐射与入射X射线频率相同的电磁波,这些新的散射波之间可 以发生干涉作用。( 产生晶体衍射的基础!!!)。
光电效应 :当入射X光子的能量足够大时,还可以将原子内 层电子击出使其成为光电子。被打掉了内层电子的受激原子 将产生层电子向内层跃迁的过程,同时辐射出波长严格一定 的特征X射线。为区别于电子击靶时产生的特征辐射,由X射 线发出的特征辐射称为二次特征辐射,也称为荧光辐射。
俄歇效应:如果原子K层电子被击出,L层电子向K层跃迁, 其能量差不是以产生K系X射线光量子的形式释放,而是被邻 近电子所吸收,使这个电子受激发而逸出原子成为自由电子----俄歇电子。
晶胞的6个参数: 棱长:a,b,c-晶格常数(点阵常数) 晶轴间夹角:α,β,γ
七个晶系
十四种点阵
四类晶胞和七个晶系相结合, 可以形成十 四种空间点阵。布拉维首次证明了只可能 有十四种空间点阵存在, 所以又把这十四 种点阵称为布拉维点阵。
简单三斜、简单单斜、底心单斜、简单正交、 体心正交、底心正交、面心正交、简单四方、 体心四方、简单六方、简单菱方、简单立方、 体心立方、面心立方
❖ 近年来由于衍射仪与电子计算机的结合,是从操 作,测量到数据处理已大体上实现了自动化。
• X射线衍射理论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在衍射现象与 晶体结构之间建立起定性和定量的关系。
3.2 布拉格方程
2dsinθ=nλ d-晶面间距 θ-入射束与反射面的夹角 λ-X射线的波长 n-衍射级数(n=1,2,3……)
关于布拉格方程的理解:
1、X射线的原子面反射和可见光的镜面反射不同。一束可见 光以任意角度投射到镜面上都可以产生反射,而原子面对X射 线的反射并不是任意的,只有当θ、λ、d 三者之间满足布拉 格方程时才能发生反射,所以把X射线这种反射称为选择反射。 2、对衍射而言,在任何可观测的衍射角下,产生衍射的条件 为λ<2d ,这也就是说,能够被晶体衍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必须 小于参加反射的晶面中最大面间距的二倍,否则不能产生衍 射现象。这被称为产生衍射的极限条件。 3、在波长一定的情况下,衍射线的方向是晶面间距d的函数。 由此可见,布拉格方程可以反映出晶体结构中晶胞大小及形 状的变化,但是并未反映出晶胞中原子的品种和位置。
2. X射线衍射的晶体学基础
晶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分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固态物质
(在空间排列形成具有一定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
非晶体:
石英晶体
镓单晶
合成铋单晶
胰岛素晶体
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周期性 晶体的共同性质: 1.均匀性,即晶体内部各处宏观性质相同; 2.各向异性,即晶体中不同的方向上性质不同; 3.能自发形成多面体外形; 4.有确定的、明显的熔点; 5.有特定的对称性; 6.能对X射线和电子束产生衍射效应。
2.1 晶体空间点阵
点阵:为集中反映晶体结构的周期性而引入的一个概念,将晶体中周期性排 列的质点抽象为几何点,这些几何点的空间排列称为空间点阵,简称点阵。
点阵中的点称为阵点或结点。
不论晶体结构多么复杂,总可以从其结构中抽象出比此结构简单得多的点 阵,并由该点阵描述晶体结构的重复规律。
晶胞:从点阵中选取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本单元作为点阵的组成单 元。(一般情况下,晶胞都是平行六面体) 晶胞做三维的重复堆积构成空间点阵(晶胞-构成点阵的细胞)。
• 晶体所产生的衍射花样都反映出晶体内部的原子分 布规律。概括地讲,一个衍射花样的特征,可以认为 由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一方面是衍射线在空间的分布规律,(称之为衍射几 何),衍射线的分布规律是晶胞的大小、形状和位向 决定; 另一方面是衍射线束的强度,衍射线的强度则取决于原 子的品种和它们在晶胞中的位置。
产生X射线的基本条件:
1. 产生自由电子(如加热钨丝发射热电子) 2. 加速电子使其高速定向运动(在阴极、阳极间施加高
压) 3. 在电子运动路径上设置障碍物(阳极靶)使其减速
阳极靶的材料一般为:Cr, Fe, Co, Ni, Cu, Mo,Ag等 高熔点、导电性好; 阴极:钨丝 阴极电压:几十千伏;功率一般为4KW(利用转靶技 术可以达到10KW以上)
1.3 X射线谱
连续X射线谱(白色谱)(continuous spectrum) 特征X射线谱( 单色谱、标识谱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连续X射线谱
连续X射线的总能量(I)随管电流(i)、管电压(V)、阳极靶原子序数(z) 和的增加而增大
一定V值时, I(λ)曲线有一个波长最小的位置,即短波限(λ0 ); 每条曲线在λmax 处有一个强度最大值(Imax)。
布拉格方程的应用
晶体结构分析:已知λ,在实验中测定θ,计算d确定晶体的周 期结构。 X射线波谱分析:已知d,在实验中测定θ,计算出λ,可以研 究产生X射线特征波长,从而确定该物质是由何种元素组成的, 含量多少。
3.3 X射线的衍射强度
在研究衍射方向时,是把晶体看作理想完整的, 但实际晶体并非如此: (1)既使一个小的单晶体也会有亚结构存在, 他们是由许多位相差很小的亚晶块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