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圆柱的认识》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五下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总目标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前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借助具体的实物或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演示等活动,能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

·学段目标
让学生结合实物探索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快速旋转长方形硬纸的操作活动,经历探索圆柱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在观察与实验、猜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转化等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核心素养点:空间观念、模型思想、抽象思维
学科德育点:理性精神主要体现在求真求实、独立思考、质疑反思、探索创新
思维严谨主要体现在有理有据、思维缜密两方面
2.教材分析
《圆柱的认识》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知识”,属于第二学段,教材中分四个层次进行编排:第一层次是圆柱的认识,教材首先呈现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图片,接着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让学生感受到圆柱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层次是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引导学生对圆柱实物进行观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通过观察、触摸了解圆柱的特征;还安排了一个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来认识圆柱,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与转换,也就是感受圆柱的生成。

第三层次是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的关系,首先让学生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然后引导学生剪开,让学生自己发现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

再通过操作验证比较,探索出展开图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第四层次是自主练习。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通过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了圆柱体,本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广泛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从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圆柱侧面的理解存在困惑,主要包括:(1)侧面的特殊性(是一个曲面)给学生理解它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带来困难。

(2)底面的特殊性(是一个曲线图形)增加了学生理解侧面特征的难度。

(3)学生大多没有用曲面制作图形的经历,这给学生理解“圆柱的形成”带来了难度。

(4)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不足,特别是缺乏“在头脑中动态演示变化过程”的能力。

教学《圆柱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进一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认知过程,感悟从运动变化的视角认识图形本质的基本思想。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圆面、圆周平移成圆柱体、圆柱侧面,以及长方形绕其一边旋转成圆柱体及其底面、侧面的过程,认识圆柱体的图形本质,掌握圆柱的特征及底面、高、侧面等相关概念。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转化等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圆柱,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及圆柱的侧面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

【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1:
评价任务:在环节1中,通过“点动成线”为学生认识图形进行思想方法的定向,再通过“线动成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从运动变化的视角认识图形特征的基本思想方法,最后通过“面动成体”形成圆柱体,引出新课。

评价方式:在全班交流时倾听。

2.针对目标2:
评价任务:在环节2中,充分利用学生关于圆、长方形等已有知识经验,借助平移、旋转,对圆柱表面的形状大小,以及圆柱体的整体特征(如粗细均匀等)展开推理论证。

比较综合地体现了几何教学在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空间与图形、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能力等方面的传统价值。

评价方式:教师在学生操作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展示交流时倾听。

3.针对目标3:
评价任务:继续引导学生利用平移、旋转想
象新的立体图形,为进一步学习“圆锥体的认识”
打下基础,也为不久后的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总
复习作思想方法的准备。

最后一个实际应用问题
呼应长方形绕不同轴旋转形成的两种圆柱体,为
后续“”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学习作准备。

评价方式:全班交流时倾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点动成线,认知定向
师:同学们,今天的学习就从平面上的这个点开始,在平面内移动这个点,从起点到终点会形成什么?
2、线动成面,感悟思想。

师:在平面内,线的运动又会形成什么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半圆、圆等。

3、面动成体,引入新课。

师:那么在空间里,面的移动又会形成什么呢?试想这个长方形向后平移,会形成什么?
师:动手试试看,这个长方形还有其它平面图形可以变成什么立体图形呢?或许我们能从这扇门中找到一些灵感。

师:同一个长方形,有几种转法可以转成圆柱。

学生交流后,通过动画展示不同转法。

师: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想一想除了长方形,
还有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变成圆柱?正方形(旋转)圆
(平移)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认识”。


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设计意图:先通过“点动成线”为学生认识图形进行思想方法的定向,再通过“线动成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从运动变化的视角认识图形特征的基本思想方法,最后通过“面动成体”形成圆柱体,引出新课。

为达成教学目标1埋下伏笔】
二、合作探究,认识圆柱
1、摸一摸,想一想,认识圆柱的特征
长方体有几个面?猜一猜圆柱可能会有几个面?动手摸一摸圆柱模型,感受一下这些面都有哪些特征?
预设:上面两个面都是圆形,大小相等。

师: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预设:有一个曲面。

师:圆柱周围的面是曲面,曲面叫作侧面。

预设:粗细相同。

师:圆柱的高是圆上、下底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也叫上下底之间的距离。

高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利用电脑演示,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师:生活中圆柱的高是有不同的说法的,比如
说井——深,钢管——长,硬币——厚。

师:说一说这些数据分别代表什么
2、剪一剪,拼一拼,感受圆柱侧面与底面的关系。

师:圆柱的上下底面是圆形,前面我们学过圆,比较了解它。

但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它里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呢?请同学们拿出圆柱和剪刀,把侧面剪下来,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完成课中任务单。

学生动手剪,师对于出现的不规则图形巡视指导。

师:能剪出什么图形?预设: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师:这些图形的长
宽、底高与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交流后,PPT展示
3、联系实际,生活应用
师: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关于圆、长方形等已有知识经验,借助平移、旋转,对圆柱表面的形状大小,以及圆柱体的整体特征(如粗细均匀等)展开推理论证。

比较综合地体现了几何教学在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空间与图形、培养学生推理论证能力等方面的传统价值。

达成教学目标2】
三、拓展应用,巩固所学
1、小芳给爷爷买了一个生日蛋糕(如图)。

捆扎这个
蛋糕盒需要彩带,图上的数据分别代表什么?
2、判断对错。

1)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
2) 圆柱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
3) 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展开后的侧面是个正方形。

()
3、用一张长15.7厘米、宽6.28厘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形纸筒。

请你给这个圆柱一个底面,把它画下来,有几种画法?
【设计意图:继续引导学生利用平移、旋转想象新的立体图形,为进一步学习“圆锥体的认识”打下基础,也为不久后的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的总复习作思想方法的准备。

最后一个实际应用问题呼应长方形绕不同轴旋转形成的两种圆柱体,为后续“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学习作准备。

这一环节的设置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3】
四、总结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所学,加深学生对圆柱知识的认识,以及对学习方法的总结回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