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篇 第6节 曲线与方程课件 理 新人教A版 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时突破2 (1)已知圆P过点A(1,0)且与直线l:x=-1相
切,则圆心P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
(2)若动圆P过点N(-2,0),且与另一圆M:(x-2)2+y2
=8相外切,则动圆P的圆心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
解析:(1)设动圆半径为r,P到l的距离为d,则由题意
知,
|PA|=r,
(2)设P(x0,y0)为曲线C:y=14x2-2上一点, 因为y′=12x,所以l的斜率为12x0, 因此直线l的方程为y-y0=12x0(x-x0), 即x0x-2y+2y0-x20=0, 所以O点到l的距离d=|2yx002-+x420|.
又y0=14x20-2, 所以d= 12xx2002++44=12 x20+4+ x204+4≥2, 当x0=0时取等号, 所以O点到l距离的最小值为2.
答案:y2+5x+5=0
考点突破
利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例1]
设F(1,0),M点在x轴上,P点在y轴上,且
→ MN

2 M→P,P→M ⊥ P→F .当P点在y轴上运动时,求N点的轨迹C的方
程.
[思维导引] 由M→N=2M→P确定三点 M、N、P 的关系,
设出点 N 的坐标表示出向量P→M、P→F的坐标,利用P→M⊥P→F建
所以1+ 22x2+[(1+ 2)y]2=(1+ 2)2, 化简得x22+y2=1. ∴点P的轨迹方程为x22+y2=1.
分类讨论思想在判断方程表示曲线类型中的应用 [典例] 平面内与两定点A1(-a,0)、A2(a,0)(a>0)连线 的斜率之积等于非零常数m的点的轨迹,加上A1、A2两点所 成的曲线C可以是圆、椭圆或双曲线. 求曲线C的方程,并讨论C的形状与m值的关系. 分析:设动点M的坐标,并用坐标表示点M的条件, 化简即得曲线C的方程,然后根据m的不同取值分类讨论曲 线的形状.
又∵P→M⊥P→F, 故P→M·P→F=0, 即-x+y42=0, ∴y2=4x(x>0),即为轨迹C的方程.
(1)利用直接法求解轨迹方程的 关键是根据条件准确列出方程,然后进行化简.
(2)运用直接法应注意的问题 ①在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时,在化简的过程中,有时 破坏了方程的同解性,此时就要补上遗漏的点或删除多余 的点,这是不能忽视的. ②若方程的化简过程是恒等变形,则最后的验证可以 省略.
(2)对于曲线C上任意一点D(x,y), 由于|DM|-|DN|=2R-2≤2, 所以R≤2,当且仅当圆P的圆心为(2,0)时,R=2. 所以当圆P的半径最长时,其方程为(x-2)2+y2=4. 若l的倾斜角为90°,则l与y轴重合, 可得|AB|=2 3. 若l的倾斜角不为90°,
由r1≠R知l不平行于x轴, 设l与x轴的交点为Q,
B.x-2y+1=0
C.2x-y-7=0
D.2x+y-7=0
解析:到A、B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为线段AB的中垂 线.AB中点为(3,-1),kAB=-23--41=2,故AB中垂线的斜
率k=-12.所求轨迹方程为y-(-1)=-12(x-3),即x+2y-1
=0.故选A. 答案:A
3.若点P到直线x=-1的距离比它到点(2,0)的距离小
利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例2]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已知圆M:(x+1)2 +y2=1,圆N:(x-1)2+y2=9,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 N内切,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 C.
(1)求C的方程; (2)l是与圆P,圆M都相切的一条直线,l与曲线C交于 A,B两点,当圆P的半径最长时,求|AB|.
分别在x轴、y轴上滑动,P是AB上一点,且
→ AP

2 2
→ PB
,求
点P的轨迹C的方程.
解:设A(x0,0),B(0,y0),P(x,y), 则A→P=(x-x0,y),P→B=(-x,y0-y),
因为A→P= 22P→B,
所以x-x0=- 22x,y= 22(y0-y),
得x0=1+ 22x,y0=(1+ 2)y. 因为|AB|=1+ 2,即x20+y02=(1+ 2)2,
[例3] 已知△ABC,A(-2,0),B(0,-2),第三个顶点 C在曲线y=3x2-1上移动,求△ABC的重心的轨迹方 程.注:[若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 y2),(x3,y3),则重心的坐标为(x1+x32+x3,y1+y32+y3)].
[思维导引] 用重心坐标表示C点坐标,代入曲线方程 整理.
立方程,化简得 N 点的轨迹方程.
[解] ∵M→N=2M→P,故 P 为 MN 中点, 又∵P→M⊥P→F,P 在 y 轴上,F 为 (1,0), 故 M 在 x 轴的负方向上, 设 N(x,y), 则 M(-x,0),P(0,2y),(x>0), ∴P→M=(-x,-2y),P→F=(1,-2y).
2.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立坐标系,用(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 标; (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 (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并化 简; (4)查漏补缺.
3.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1)直接法.也叫直译法,即根据题目条件,写出关于 动点的几何关系并用坐标表示,再进行整理、化简. (2)定义法.先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动点的轨迹形状,然 后根据曲线的定义直接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3)代入法.也叫相关点法,其特点是,动点M(x,y)与 已知曲线C上的点(x′,y′)相关联,可先用x,y表示x′、y′, 再代入曲线C的方程,即得点M的轨迹方程. (4)参数法.选取适当的参数,分别用参数表示动点坐 标(x,y),消去参数,即得其普通方程.
故点 P 的轨迹是以 M、N 为焦点,实轴长为 2 2,焦距 为 4 的双曲线的左支,
则 a= 2,c=2,∴b= c2-a2= 2, 从而动圆 P 的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x22-y22=1(x≤- 2). 答案:(1)y2=4x (2)x22-y22=1(x≤- 2)
利用相关点法(代入法)求轨迹方程
第6节 曲线与方程
基础梳理
1.曲线与方程 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点的集 合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 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曲线上点的__坐__标__都是这个方程的___解__; (2)以这个方程的_解___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那 么 , 这 个 方 程 叫 做 _ _曲_ _线_ _的_ _方_程_ _ _ ; 这 条 曲 线 叫 做 ____方__程__的__曲__线____.
[解] 设△ABC的重心G的坐标为(x,y),顶点C的坐标 为(x1,y1).
由三角形重心坐标公式,得xy= =xy11- -33 22, . 解得xy11= =33xy+ +22, , 即C(3x+2,3y+2).
由点C在曲线y=3x2-1上, 得3y+2=3(3x+2)2-1, 整理得y=9x2+12x+3, 故△ABC重心的轨迹方程为y=9x2+12x+3.
即时突破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0,- 1),B点在直线y=-3上,M点满足 M→B ∥ O→A , M→A ·A→B = M→B·B→A,M点的轨迹为曲线C.
(1)求曲线C的方程; (2)P为曲线C上的动点,l为曲线C在P点处的切线,求O 点到l距离的最小值.
解:(1)设M(x,y). 由已知得B(x,-3), 又A(0,-1), 所以M→A=(-x,-1-y),M→B=(0,-3-y), A→B=(x,-2). 再由题意可知(M→A+M→B)·A→B=0, 即(-x,-4-2y)·(x,-2)=0, 所以曲线C的方程为y=14x2-2;

d=r,

故|PA|=d,又因A∈/ l,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点P的
轨迹是以A为焦点,l为准线的抛物线,其方程为y2=4x.
(2)∵动圆 P 过点 N(-2,0), ∴|PN|是动圆的半径. 又∵动圆 P 与圆 M 相外切, ∴有|PM|=|PN|+2 2, 即|PM|-|PN|=2 2<|MN|=4,
1,则点P的轨双曲线
D.抛物线
解析:依题意,点P到直线x=-2的距离等于它到点
(2,0)的距离,故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故选D.
答案:D
4.已知点A(-2,0)、B(-3,0),动点P(x,y)满足 P→A ·P→B =x2+1,则点P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
解析:由题意得P→A=(-2-x,-y), P→B=(-3-x,-y), ∴P→A·P→B=(-2-x)(-3-x)+(-y)2=x2+1. 即y2+5x+5=0.
当k=- 42时,由图形的对称性可知|AB|=178.
综上,|AB|=2 3或|AB|=178.
(1)求轨迹方程时,若动点满足 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以直接根据定义 先定轨迹类型,再写出其方程.
(2)利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时,还要看轨迹是否是完整 的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如果不是完整的曲线,则 应对其中的变量x和y进行限制.
则||QQMP||=rR1, 可求得Q(-4,0),
所以可设l:y=k(x+4),
由l与圆M相切得 1|3+k|k2=1,
解得k=±
2 4.
当k= 42时,将y= 42x+ 2代入x42+y32=1, 并整理得7x2+8x-8=0,
解得x1,2=-4±76
2 .
所以|AB|= 1+k2|x2-x1|=178.
1.2014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模拟)方程x2+xy=x的曲线
是( )
A.一个点
B.一条直线
C.两条直线
D.一个点和一条直线
解析:由x2+xy=x得x(x+y-1)=0,
即x=0或x+y-1=0,为两条直线,选C.
答案:C
2.到A(2,-3)和B(4,1)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为
()
A.x+2y-1=0
x2 a2

y2 -ma2
=1,C是焦点
在y轴上的椭圆;
当m=-1时,曲线C的方程为x2+y2=a2,C是圆心在
原点的圆;
当-1<m<0时,曲线C的方程为
x2 a2

y2 -ma2
=1,C是
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 当m>0时,曲线C的方程为ax22-mya22=1,C是焦点在x轴
上的双曲线.
由含参数的方程讨论曲线类型 时,关键是确定分类标准,一般情况下,根据x2,y2的系数 与0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分类讨论,本例中由 于m≠0,而x2与y2的系数相等时m=-1,故分m<-1,m= -1,-1<m<0,m>0四种情形进行讨论.
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 骤为:
(1)设点:设动点坐标为(x,y),已知轨迹的点的坐标 为(x1(,2)求y1)关;系式:求出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式 x1=fx,y, y1=gx,y.
(3)代换:将上述关系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便可得到 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即时突破3 已知长为1+ 2 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A、B
解:设动点为M,其坐标为(x,y),
当x≠±a时, 由条件可得kMA1·kMA2=x-y a·x+y a=x2-y2a2=m,
即mx2-y2=ma2(x≠±a).
又A1(-a,0)、A2(a,0)的坐标满足mx2-y2=ma2,
故依题意,曲线C的方程为mx2-y2=ma2.
当m<-1时,曲线C的方程为
[思维导引] (1)写出点P满足的几何条件,根据圆锥曲 线的定义判断轨迹的类型再求方程.
(2)由圆P的半径最长确定圆P的方程,再由l与两圆相 切确定l的方程,与曲线C联立可求得弦AB的长.
[解] 由已知得圆M的圆心为M(-1,0),半径r1=1; 圆N的圆心为N(1,0),半径 r2=3. 设圆P的圆心为P(x,y),半径为R. (1)因为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内切, 所以|PM|+|PN|=(R+r1)+(r2-R)=r1+r2=4.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曲线C是以M,N为左,右焦点, 长半轴长为2,短半轴长为 3的椭圆(左顶点除外), 其方程为x42+y32=1(x≠-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