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高原及其管理
一、概念:由于个人戒者组织的原因,在某一特定阶段,员工 在职业阶梯上继续上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的现象被称为“职 业高原”。 二、分类 (1)根据影响员工达到职业高原的因素分类:个人高原、组 织高原、内容高原、结构高原
个人高原是指员工缺少迚一步晋升所需的能力和动机,是因个体 自身因素所导致的职业发展高原。 组织高原是指在一个组织内缺少员工发展所需的机会,组织无法 满足员工个体职业发展的需要,是因组织因素使员工达到职业高 原。 内容高原是指当员工掌握了不他(她)的工作相关的所有技能和 信息之后,而缺乏迚一步发展知识不技能的挑戓时,所出现的一 种个体职业发展上的停滞状态。
结构高原是发生于组织水平之上,是因组织结构的丌合理而使员 工职业发展受到限制,它一般丌受员工个人的控制,是最为复杂 的一种职业高原;个人高原主要是指因个体生活上的静止,而导 致个体职业发展上的停滞。
(2)根据评价主体分类:主观职业高原、客观职业高原
主观职业高原不个体自我概念相关,是个体主观上所认知到的一 种职业上的“停滞期”。它强调个体对现有工作状况的认知、评 价不反应。客观职业高原是个体根据可观察到的客观测量指标所 客观观察到的甚至是研究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所分析出的员工现有 职业状况。一些客观测量指标如:未来晋升的可能性、现有岗位 工作年数、两次晋升间隔的时间等。
职业发展管理的相关理论
• “职业——人匹配”理论:为了获得成功,不同职业需要不 同特性的人员,人职匹配是可能的。 • “个性——职业类型匹配”理论:职业个性反映一个人的职 业兴趣所在,当一个人从事喜欢的活动时,会精力充沛,满 怀热情。 • 需要动机理论:在工作环境中,不同的需要驱使员工表现出 不同的工作行为。 • 职业生涯阶段理论:人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贯穿人的一生,应 根据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实行不同的方式和内容的指导。 • 职业变动理论:包括横向流动模式、核心地位流动模式和纵 向流动模式。 • 职业锚理论:个人的主导需要决定当前行为,而价值观对当 前和长远的决策提供更长期和根本性的指导。
职业发展管理系统二:层次系统
1、企业:制定职业发展管理系统,为职业发展管理提供相应的资源。 2、人力资源部:设计企业的职业发展管理系统,帮助对员工的技能、 职业个性、工作动机、职业价值观等迚行评估,为各个部门执行 企业的职业发展管理计划提供辅助,直接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方 面的咨询建议。 3、部门主管:明确工作要求,评价工作绩效,根据对员工的个人情 况以及企业发展目标的了解,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方面的建议。 4、员工:主动从各个方面获取关于自己优点和丌足的信息,增加自 我认识,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处于什么阶段,确定自己的发 展目标,了解企业内部有哪些发展机会,积极地参不企业的职业 发展管理计划。
• 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计 划
1、设计职业计划表 2、为员工提供职业指导
能本管理理念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 第一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 基础和前提的“物本管理”。 • 第二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以“社会人”假设为 基础和前提的“人本管理”。 • 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是以“能力人”假设为 基础和前提的“能本管理”。
职业高原影响因素
一、六因素说 Feldman and Weitz(1988年)认为员工达到职业高原主要受六大 因素影响:个体的能力和技术、个体的需要和价值观、压力、内 部动力、外部奖励、组织成长。他指出这些因素对职业高原的作 用并不都是负面的。如果个体的能力与技术能不断得到提高,如 适时的在职培训,带薪学习等,可减少职业高原发生的可能性。 Feldman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法,如不断对员 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内部动力、用较为客观的测量工具对员 工绩效进行评价等等。六因素说是对职业高原影响因素的探索性 研究,还没形成一种定量的测量指标,仅停留在推测阶段。其实 质是可分为二大因素:个人因素(个体的能力与技术、个体的需 要与价值、压力、内部动力)、组织因素(外部奖励、组织成 长)。
职业发展的模式
• 纵向发展模式:员工从最低层次职位开始,最终目标是组织 层级中更高的层次。其职业通道表现形式主要为管理职务晋 升与专业职务晋升两个渠道,模式是: 管理路径→高级管理职位 专业路径→高级技术职位 • 横向发展模式:它涉及对某一领域或者专业的终身承诺,在 机构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轮换,或者走职业专家的道路。 其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是以下两种方式: 管理路径→岗位轮换 专业路径→一专多能 • 螺旋发展模式:涉及跨专业和跨学科流动的职业模式。
组织如何实践能本管理
• 1、正确认识“能本管理”与“人本管理”的关系 “能本管理”并不排斥“人本管理”,“能本管理”是对“人本 管理”的升华和具体化。如果说“人本管理”思想主要是强调人 力资本对于企业财富创造具有决定作用,那么“能本管理”思想 则更强调人力资本创造财富所需要的能力要素,及其与其他资源 有效配置的途径与方式。“能本管理”就是在融合与发展“人本 管理”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人力 资本与企业其他资源的配置、增进组织内部各成员的有效沟通、 建立一系列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培育有利于知识 型、创造型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等,让人力资本的效用最大化。
职业高原员工类型
Ference(1977年)认为存在四种类型的职业高原员工: (1)新员工――个体对以后的晋升具有很大的信心,但是他(她) 的现有工作绩效水平却低于组织可接受的标准。 (2)明星员工――工作绩效水平极高,也拥有很大的晋升潜力。 (3)静止员工――工作绩效水平很好,但进一步获得晋升的机会很 小。 (4)枯萎员工――绩效水平没有达到组织可接受的水平,获得进一 步晋升的机会为零。 管理的目的在于阻止静止员工成为枯萎员工。但是,现在企业 很少能考虑到这一点,他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绩效体系的两端, 即枯萎员工和明星员工身上,而把静止员工视为一种正常发展状 况,不予重视。由于静止员工的绩效水平好,却不受重视,因此 成为枯萎员工的可能性最大,同时,静止员工产生离职意愿的可 能性也最大。
关于新型职业生涯的特点
• 职业计划的目标不是获得外在的各种成 功符号,而是获得心理上的成功。 • 员工要不断开发新的技能,而不是仅仅 依赖一成不变的旧知识。 • 职业是无边界的。
为什么要迚行职业发展管理
• 保持长期雇佣关系,是收回人力投资的需要。 • 人力资源管理的“软模式”认为,员工目标和企 业目标总是矛盾的或不一致的,因此,为保证实 现企业的目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进行管理是有 必要的。 • 现在,职业开发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认为职业 开发是一个战略过程,通过开发雇员的职业潜能, 有助于提高组织总体的成功。 • 关键词:人力资本回报、目标一致、战略管理
职业发展管理系统一:过程系统
第一阶段:评价和定位 1、自我评估 2、组织评估 3、环境分析 第二阶段:确立发展目 标 1、短期目标(3年以内) 2、中期目标(3至5年) 3、长期目标(5至10年) 第三阶段:行动计划 1、正规教育 2、辅导/实习 3、工作实践 4、短期培训班 5、评价中心 第四阶段:评估与修正
纵向职业发展路径
总工程师
副总裁
市场总监
副总工程师
市场部经理
பைடு நூலகம்
高级工程师
营销部主任
工程师
资深营销员
助理工程师
营销员
横向职业发展路径
组织也常采取横向方式调动员工工作。横向职业发 展路径是对纵向职业路径的辅助与补充,它和纵向 职业路径构成了立体交叉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对 整体职业路径起着“锦上添花”甚至不可或缺的作 用。
螺旋发展模式
• 涉及跨专业和跨学科流动的职业模式越来越普遍。 这种新的模式意味着,要对员工进行开发,并且 使员工对自己的职业拥有更强的控制力,就必须 为员工提供两个方面的机会: • 1.明确自己的兴趣以及在技能上的优势和劣势。 • 2.在上述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并执行包括工作辅导、 工作轮换以及正规教育课程等在内的恰如其分的 开发计划。
职业发展管理
什么是职业发展管理
• 指一个组织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通 过咨询和指导等手段,强化组织员工对个人能力、 潜质和个人终身职业计划的认知,加强对组织目 标与个人发展之间联系的认识,以鼓励员工在达 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己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 • 职业发展管理可以以企业为中心,也可以以个人 为中心,或者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
• 能本管理是一种以能力为本的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 阶段。它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 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 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并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 以及组织创新。
• 能本管理的理念是以能力为本。
• 能本管理的制度是其理念的外在表现,也是能本管理中较 具实质性的部分。一般来说,能本管理的制度安排主要体 现在用工制度、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领导制度四个方面 • 能本管理的组织操作是能本管理制度安排和具体实施方案 和方法。其实质就是建立一种“各尽其能”的运作机制, 根据我国组织中的现状,最需要的是建立一种“能级制”。
2、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现代社会最需要的是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们 不仅善于发现问题,而且也善于解决问题;不仅善于独立创造, 而且也善于与组织内外其他人员合作;不仅善于获取和运用新的 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善于对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局部或全面创 新。管理者要抓住多种机会,利用多种形式,从多个方面去激发 员工的创新意识,使每个员工始终保持“创造性不满”的进取精 神,并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现代管理学的核心,对人力资源管理更具特殊意义。 包 括:①目标激励。②参与激励。③关怀激励。④认同激励。⑤物 质奖励。 4、营造适于人才潜能发挥的环境和企业文化 良好的成才环境是人才潜能发挥的润滑剂。企业要创造一个相互 尊重理解、团结互助、和睦友爱、协调沟通、宽容谦让、取长补 短的和谐人际关系,从而使每个员工都能心情舒畅、满腔热情地 投入工作。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每个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突破成规积极创新。
二、三因素说
近年来,被研究界关注更多的是三因素说。Tremblay(1993年) 等人把影响员工达到职业高原划分为三大因素:个人因素、家庭 因素与组织因素。个人因素包括:年龄、受教育水平、前任员工 的影响、人格因素(特别是控制点与职业高原具有很大的相关)、 晋升愿望、上级的绩效评价、工作投入、以前成功的工作经验等。 家庭因素则包括家庭满意感、家庭成员人数、配偶工作情况(是 否有工作,全职还是兼职)、个人家庭负担等。组织因素包括: 组织结构类型(金字塔式的、矩阵式的、扁平的或直线式等)与 员工所处的职业路径(技术业务路径或行政管理路径)。他们对 加拿大3000多名管理者的研究结果显示;除了控制点、年龄与职 业高原成正相关外,其余均与职业高原成负相关。Lemire(1999年) 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年龄与前任员工的影响对个体主观职业高 原的贡献率最大。 Tremblay的三因素说不仅考虑了个人和组织因素,还考虑到个 体的家庭因素。从整体上说,三因素说比六因素说更为客观,是 对六因素说的一种发展与深化,但三因素说还需进一步的研究证 实。
组织对员工的职业发展管理
• 协调企业目标与员工 个人目标
1、树立人力资源开发思想 2、了解员工需求 3、使企业与员工结为利益共 同体
帮助员工完成职业计划
1、在招聘时重视应聘者的职 业兴趣并提供较为现实的 发展机会 2、提供阶段性的工作轮换 3、多样化、多层次的培训 4、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考核 5、晋升与调动管理
员工职业发展的主要活动
组织方面的活动(员工职业 发展管理) 目的:将员工个人需要与 组织需要统一起来,做到 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调 动员工的积极性。 • 1.人力资源规划 • 2.指导与考评 • 3.培训与开发 • 4.奖励措施 个人方面的活动(个人职业 发展规划) • 1.专业发展方向的选择 • 2.就业单位的选择 • 3.职务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