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评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评析
一、本书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政治学》不仅仅是一本赞美雅典城邦政治的书,实际上是一本赞美理想城邦政治的书,一本反思、批判现实政治,探讨优良政治生活,即道德生活的书。

政治学就是研究人类如何过优良生活的。

亚里士多德把理想的城邦政治和现实的城邦政治进行对比,批判。

《政治学》不是为维护奴隶主城邦政治的书,而是主张混合政治,即维护中产阶级利益的中庸政治,不同的正体不能说哪一个绝对的好,哪一个不好,任何一种政体都有可能演变成为一个变态的政体。

本书要探讨的是什么样的政体,可以让人们过上优良的有道德的生活。

二、本书的主题:
人类能不能过着一种道德的优良的生活?对于这个问题的分解,是否可能的问题是政治哲学的问题,而如何可能,则是政治科学研究的问题,所以,这个命题是整个政治学都要研究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提出,理想的政体是一种温和的政体,即中庸政治,所以,《政治学》是一本阶级调和的书。

在他的城邦概念中,国家指的是“states”;而不是“country”,没有公民权的人(妇女、儿童和奴隶)是不在城邦范围内的,现代意义上,仍然有用“states”人和“country”人的。

三、方法论:
1、从比较严格意义上讲,《政治学》是一本政治学原理和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制度)相结
合起来讨论统治形式和统治内容之间的,即价值内容与价值形式的政治论著(《政治学》一书中,国体与政体没有严格的区别)所以我们在定位的时候可以说,该书既是政治哲学方面的,也是政治科学方面的,是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相结合。

2、《政治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与伦理学分开的政治学论著。

它的出现,标志着政治学的
诞生。

该书具有着政治学与论理学,政治理论与政治科学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本书运用了整体主义的方法论
四、本书的基本结构:
从大的角度来说,分两类,卷一:城邦或国家的起源和基础;卷二到卷八,分析城邦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矛盾与统一。

五、精彩之笔:
1、伦理学讲的是个人之善,政治学讲的是群体之善。

从《政治学》的内容来看,亚里士多德有
着明显受其老师柏拉图影响,从而具有情感的方面;但其在城邦制度方面是比较理性的。

亚里士多德一直徘徊在情感和理性之间,但要想实现这二者的调和是很难的,因为这是政治学、政治制度中的情感和理性的悖论。

武汉大学施雪华先生提出“亚氏悖论”,即政治制度里面的理性与情感的悖论。

2、“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著名的命题不仅仅是说明,人与动物的区别,
是人过着群体的生活。

因为这不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国家政治生活是人性的本质追求最高生活的过程中的反映。

从“图腾”的角度来看,“人与自然”,“人与动物”是统一的。

3、柏拉图提倡人治优于法制,主张“哲学王”,即“知识贵族精英”治国;亚氏鼓吹“中产崇
拜”。

从古希腊政治的现实来看,由于奴隶不算作城邦的公民,所以。

亚里士多德所谓的“中产崇拜”实际上可算作那个时代的“平民崇拜”。

这说明了到亚里士多德的时候,国家的治理是由“精英统治”还是由“平民统治”的争论已经形成了。

亚氏极力鼓吹“中产治国”,这一思想对以后有着深远的影响。

扩大中产阶级,培育中产阶层是,消除社会两级分化,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4、城邦里面的人们轮流做统治者,即他们互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这也就是在直接民主制度下,
人民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二者是合而为一的。

古希腊的公民大会不同于我们近现代意义上的代议制民主制度,公民大会不仅行使法权,还在很大程度上行使治权,这是一种比较早的政治平等。

5、相对于自然的野蛮状态,城邦生活是一种优良社会的生活。

在亚氏看来,人类在本质上是社
会动物,离开社会团体是没有办法生活的,否则他要么是神,要么是野兽,不可能是人。

城邦不仅优于自然,也优于社会的家庭。

因为城邦是追求正义的、优良的生活的。

虽然城邦是由家庭组成的,但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要先于家庭”。

为什么亚氏会有“城邦先于家庭”
的观念呢?这个问题《政治学》中,没有现成的答案。

其实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古希腊人受盛行的整体主义的影响。

从整体主义出发,整体是优于部分的,所以从本性上来讲,城邦优于家庭。

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世界范围内,整体主义哲学都很流行,它是自然哲学中的一种形态。

自然哲学转化到社会哲学里面以后,就产生了自然理性和社会理性两种。

(所谓的理性是人类对自然、对社会、对事务、对自己认知和理解的能力。

自然理性是人们对自然规律认识、理解的能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理性是存在的,如人们追求幸福、保全生命,这是人在自然状态下(不是自然环境)对本身、对自然的认知,有着其自然属性的一面,人对自然的认识、对自身的认识。

都可以纳入自然属性的范畴。

人对社会以及组成社会的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是社会理性。

人的理性只有在病态下才会丧失。

社会理性正常人都有,但有高下之分。

)在古希腊看来,社会理性明显高于自然理性,我们知道古希腊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很低的,而其又在直接民主的治理之下,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作用很强,人很难独立于社会(城邦)生活。

这样整体就要优于部分,形成了整体哲学,即自然主义的社会哲学。

6、政治学治理的是自由人;主人治理的是奴隶。

双层的政治关系,自由人之间互为统治者与被
统治者。

而对于奴隶来说这种统治是单向的。

7、关于治产(治富)与治国的关系。

论富有两种,一种是为敛财而敛财,这种人会把财富看成
自己的私有财产,不会与别人共享;其二是为过优良,即有道德的生活而敛财,这样的人一般把财富看成是社会的财富,往往会赈济社会贫弱。

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一个人的世界观问题了。

8、关于好公民的品德问题:要懂得做好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

9、政体划分标准问题: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政体一般包括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平民政体。

那时
候的共和政体指的是贵族政体,而不是平民政体,平民政体是民主政体。

君主政体的变态是僭主政体,贵族政体的变态是寡头政治,平民政体的变态是暴民政治。

我们现在所说的共和政体即是民主政体,是多数人的统治。

在《政治学》中亚氏对于共和政体的理解是很有矛盾的。

他在第134页说共和政体是全体公民分享权力的政体;但又讲到共和政体是混合政体,后来又有了变化。

第237页又讲到是中间政体,是中庸政体。

马氏明显是倾向于共和政体的,因为它是一个混合政体,一个中间形态,一种中庸政体。

这样前面所述亚氏鼓吹“中产治国”
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从整体主义上讲,必然会产生中庸思想和中庸政治,这是人们在自然状态下必然的需要。

应该说这个中庸的共和政体是理想中的,他研究了100多个城邦,几乎没有几个可以在现实中实行的。

即使偶尔有,其存在的时间也很短。

10、关于公正在于平等的思想:平等的公正,后来罗尔斯讲到公平的正义,明显有亚氏的影响。

11、政治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何为最优的政体:最优良的政体应该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政体,在这个政体下生活的人们可以做到“人尽其所能”。

(2)适合不同公民团体的政体,理想的政体,不一定是在现实中能够实现的。

,要考虑本国的国情。

(3)政治学研究应该研究创制一种优良的政体,以及怎样创制一种优良的政体,即如何
创制并维护这种优良的政体。

(4)政治学要研究的一般政体的通用形式,即大多数城邦都可以实行的政体有没有?
12、现代“三权分立”的最初形态,但还没有完全分开。

13、各城邦行政制度为什么基本相同?
立法、司法可以是不同的,但行政制度却是基本相同的。

行政人员的产生不同,而为什么行政制度一直到现在都是基本相同的呢?这主要是因为行政主要是执行,没有党派性(不是政党),行政,特别是现代行政讲的是效率。

14、政治变迁的两种基本形式:革命和变革
15、关于反腐败思想:
“一切经济体系……是不能假借公职”
16、法治经济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人性市场经济到法治市场经济。

人性市场经济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

17、政治经济体系要实现二元结构的分立:
这要求有一个公民社会,国家的政治权力不直接与公民打交道,而与公民社会打交道,中间要培养强大的公民社会。

私人领域的问题与政治权力没有直接的关系。

公民社会按照自由平等的契约原则来进行,政府仅仅管理到公民社会的组织形态,而经济、文化等领域要贯彻自由平等的原则,由公民社会内部契约解决。

18、执掌城邦最高权力的人,即政治家要具备的三个条件:
(1)要效忠政体:没有坚定的信仰,不效忠自己政体的执政者,对政体是毁灭性的打击。

如前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但效忠政体不是墨守成规,不变革。

(2)要有才能(马氏认为政治家要有三种才能)
(3)要有适合干政体的善德与正义,即公共的善、道德与正义)
在科层制下,人们服从的是职位。

政治领域的强制性在市民社会中是不允许的。

现代政治领域不是一种人格关系而是一种法律关系。

在传统社会中,人格关系高于法律关系;现代社会中法律关系高于人格关系,人们服从的是法律上的职位。

19、贤人的生活有两种:一种是政治生活,另一种是哲学生活,如果能把二者结合起来,那就是最聪明的人。

“事事以求实用,不可能有豁达和自由的精神”,知识分子如果没有“蓝色的人格”,就不能称其为真正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要有一种追求理想主义的品格,对于现实要能“良心反抗”,要懂得享受生活,追求物质就是为了享受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