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格局、生态效应及恢复力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景观格局、生态效应及恢复力特征
城市中的人工景观、基础设施等和其他的一些自然形成的景观、地理特征等等,共同构成了
城市景观格局的特征,构成城市景观格局的自然因素具体包括城市的斑块、本底、廊道、边
界等因素。
下面主要分析城市景观格局的一些基本特征:
1.1 以人为主体的人工景观
城市景观格局大部分是由人工设计形成的,人类有目的的进行城市景观设计,以实现城市的
美观性和功能性等特征,其次人类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工作,也影响着城市的自然环境改变,
例如人类的生产活动影响城市的水文状况、气象特点,人类的开采资源、建筑施工活动影响
着城市的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人类的对城市的规划设计影响城市的自然条件、水文状况、
地表结构、动植物区系等等。
不同城市的景观反映着城市的特色,城市中的景观格局也反映
着人工干预的痕迹,因此,城市的景观格局首要的特点
体现了人类在城市景观格局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城市的景观格局以人工景观为主。
1.2 城市景观的破碎性
城市景观的破碎性主要表现在景观的孤立、碎片化,众多的景观单元并没有整体性、系统性,呈现出孤立、零散的特征。
由于人类活动的的复杂性、多变性导致的自然尽管的分化,形成
了城市景观的破碎性,例如,城市中的道路建设将城市的进行分割,甚至有一些复杂的交通
线路会破坏城市中原有的地形地貌,造成土地景观的破碎化,这也是导致城市生物多样性降
低的原因之一,城市景观的破碎化使得城市在城市中难以形成整体的、系统的生态循环系统,不利于城市生态化建设。
1.3 城市景观的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是指一个景观中对一个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或某种形状,在空间上、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或强度。
在城市生态系统表现为景观格局生态过程和功能
之间的关联度变异程度。
景观异质性是基本生态过程和物理环境过程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共
同作用的产物,是景观要素生态属性和空间属性变异程度的综合表现。
城市景观的异质性来
源主要是人工产生的,如城市中的道路、街道、建筑物、广场、行道树、运河、护城河等都
是人工兴建、栽植和开挖的,同时,城市景观的异质性有一部分来自于自然原因,如城市中
的河流等等。
城市景观格局的空间异质程度可能是受尺度影响最大的景观类型。
景观生态学
中强调景观异质性的绝对性和同质性的尺度性。
在某尺度下的城市异质景观或景观要素,在
更大尺度上观察时其中的异质性可以被忽略,而在更小尺度上则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
二、城市景观格局的生态效应
城市景观格局的生态效应主要表现在城市的合理布局、城市的自然环境保护、绿地面积的大
小等方面,只有实现适度发展,才能实现城市格局生态效应的良性发展。
城市的景观布局是
整个城市景观格局的重点部分,城市景观空间布局决定了城市景观格局的走向,因此,应该
合理布局空间,最大限度的实现城市的功能。
城市的景观格局要根据城市的发展实际和居民
的生活状态进行合理设计,例如一个城市的人口密度较大,交通压力较大,城市的空间布局
就应该加大道路的面积,增加公共交通工具,达到分散交通压力的目的。
再如对于工业产业
比较发达的城市,应该充分考虑工业产业环境的布局,集中建立工业产业园,选择远离居民
的地区,设计要符合其他风向、气候、水源等条件。
只有根据城市内的具体实际进行合理的
城市景观格局设计,才能实现城市景观的生态化发展。
三、城市景观恢复力的概述
目前国内外对脆弱性的论述很多 , 然而关于恢复力的研究却刚刚起步且困难重重,其定义为
系统吸收干扰并继续维持其功能、结构、反馈等不发生质变的能力。
目前对于城市恢复力的
研究要在统一的理论基础上,根据控制系统变化的属性来构建恢复力的概念并进行应用研究。
我们在进行城市景观布局时,不要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地生态环境,城市的建设
不应该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其次要求合理布局绿色植被,掌握科学的栽种方法,坚持后
期的植被养护工作。
最后要注意建设成本的节约,在生态城市设计时要严格控制成本,做好
成本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和提升城市景观的恢复力水平。
总结: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对城市景观格局、生态效应、恢复力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研究城市景观生态学理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这并不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消极应对,而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有为,为实现现代化城市景观的生态研究做出贡献,实现理论
上和研究成果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孙晶,王俊,杨新军.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07,27(12): 53 -75.
[2] 陈文波,肖笃宁,李秀珍.景观指数分类、应用及构建研究 [J].应用生态学报,2002,
13(1) : 121 - 125.
[3] 林梦龙,曹宇,王鑫.基于景观指数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
[4] 台湾宜兰利泽简湿地为例 [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 : 139 - 143.
[5] 高峻,杨明静,陶康华.上海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的分析研究 [J].中国园林,2000(1):53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