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暨南大学714基础生态学考研真题(B卷)及详解【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暨南大学714基础生态学考研真题(B卷)及详解
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学科、专业名称:生态学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名称:714 基础生态学(B卷)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名词翻译(中译英)(10小题×1分/小题,共10分)
1.生态学
答:生态学的英文名称是ecology。
2.个体
答:个体的英文名称是individual。
3.种群
答:种群的英文名称是population。
4.群落
答:群落的英文名称是community。
5.环境
答:环境的英文名称是environment。
6.生活史
答:生活史的英文名称是life history。
7.演替
答:演替的英文名称是succession。
8.限制因子
答:限制因子的英文名称是limiting factor。
9.生态系统
答:生态系统的英文名称是ecosystem。
10.生长率
答:生长率的英文名称是growth rate。
二、名词解释(10小题×3分/小题,共30分)
1.生境
答:生境又称栖息地,是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存所在的具体地段的自然环境。
生境内包含生物所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的生态因素。
例如氧、水、温度、光等为不可或缺因素,而风、闪电等对生物无影响。
2.生态平衡
答: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态平衡是在适当的范围内进行小范围的波动。
3.化感作用
答:化感作用又称他感作用,是指植物可以通过分泌某种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的对另外的生物的生长发育等产生作用,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或者抑制其生长发育。
化感物质是化感作用的媒介,主要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
4.群落交错区
答:群落交错区是指两个不同的群落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有一定的重叠或者交叉。
群落交错区可以将两个群落间接的联系在一起,也可能造成两个群落内的生物进行空间和事物的争夺,从而影响两个群落的组成。
5.群落演替
答: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生物群落出现并逐渐取代之前的生物群落的过程。
群落演替是与波动不同的一种群落变化。
群落演替是朝着一个方向进行的连续的变化过程,通常情况是朝着更稳定的方向进行变化,而波动是指不定向的进行的变化,是可逆的。
6.生态入侵
答:生态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其栖息和繁衍的地
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扩展的过程。
生态入侵会对原有的环境造成破坏,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为人类经济活动带来极大损失。
7.生态系统
答:生态系统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所有生物和非环境因素的总和。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等,非环境因素包括无机元素,有机元素,人类活动和人类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影响等环境系统。
生态系统可以和外界环境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进行联系。
8.种间竞争
答:种间竞争是指由于营养物质等的缺乏或者不足,使得具有相同或者相似要求的种群,为了争夺营养物质等,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法对另一个种群进行抑制的现象。
在种间竞争中,一方占有优势,另外一方占有劣势。
9.净初级生产量
答:净初级生产量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获得的能量,去除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剩下的用于植物本身生长繁殖的能量。
净初级生产量通常是可以供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如人和其他动物利用的能量。
10.植物的优势种
答:植物的优势种是指在一个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
植物的优势种通常是那些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较高、体积较大等优势度最大的植物种类。
三、填空题(10小题×2分/小题,共20分)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组分一般分为三大功能类群:(1)生产者、(2)和(3)。
【答案】消费者;分解者
2.食物链指获取光能后制造的食物供给各级所形成以食物营养为中心的链索关系。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
3.大气能使太阳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却被大气吸收,尤其是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氮,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答案】短波辐射;长波热辐射
4.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层的优势种常称为。
【答案】优势种;建群种
5.盖度指植物体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的百分比,又称投影盖度。
【答案】植物地上部分;地面
6.中日照植物是指昼夜长度接近相等是才开花的植物,超过或低于这一时数,对其开花都有影响。
而日中性植物指开花不受的影响。
【答案】光照;日照长度
7.生态系统中,一般有两类食物链,即和,前者以植食动物吃植物的活体开始,后者从分解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中的有机物质颗粒开始。
【答案】捕食食物链;碎屑食物链
8.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等,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础。
【答案】捕食;寄生
9.植物的开花结果、落叶及休眠,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毛换羽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的反应,这种反应称为。
【答案】动物;光周期现象
10.是指环境要素中对起作用的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等。
【答案】生态因子;生物
四、简答题(3小题×12分/小题,共36分)
1.K-选择和r-选择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K-选择是指生物在气候稳定的环境中,密度很高,竞争激烈,达到或接近环境容纳量的适应对策。
r-选择是指生物在气候不稳定的环境中,密度很低,基本没竞争激烈,保持高增长率的适应对策。
r-选择和K-选择的特征:
(1)K-选择特征: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力和长的世代周期。
K-选择适应稳定生境,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和灭绝点。
(2)r-选择特征: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繁殖能力和短的世代周期。
r-选择适应多变生境,只有一个平衡点。
2.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答:生态系统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所有生物和非环境因素的总和。
其结构和功能如下:(1)生态系统的结构
包括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中,非生物环境指参与物质循环的无机元素、有机元素以及气候等客观条件;生产者指可以直接将无机物制造成为有机物的生物;消费者是指不能直接将无机物制造成无机物的生物,而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获取能量的生物;而分解者是指能将动植物残体的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生产者能重新利用的简单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的生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
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从环境中以某种方式获得营养物质,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最后将这些物质重新释放回环境中;能量流动是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等吸收环境中的能量,然后消费者通过捕食等关系直接或者间接的获取生产者的能量,是不可逆的;信息传递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可以通过颜色、气味等进行信息的传递。
3.水生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水域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的主要特点之一在于水这一环境因子。
水的某些特性对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因子具有重要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如下:
(1)氧气浓度低
水的溶氧量远小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水生植物和动物进化出一系列适应低氧环境的系统。
如水生植物的通气组织发达。
(2)环境温度相对稳定
水的比热较大,导热性能差。
水温,尤其是大洋水温,比陆地稳定得多。
如温带海域全年温度变幅一般为10~15℃,两极和热带海域仅约5℃。
(3)光照比较弱
光线在水中的穿透力比在空气中小。
日光射入水体后衰减较快。
特别是在海洋中,只有最上层海水中才有足够的光照保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在某一深度处,光照的强度减弱至植物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适不足以补偿其自身的呼吸作用的消耗。
(4)生产者较少,消费者多
水生生态系统没有陆地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生境,植物较少,以鱼类等水生消费者为主。
五、论述题(3小题×18分/小题,共54分)
1.试述生态系统的正、负反馈机制对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答: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现象。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必然会引起其它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称为反馈。
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
正、负反馈机制对维护生态系统
稳定性的作用如下:
(1)正反馈的作用
正反馈是指在一个生态群落中,生物或者其他环境因素使生态系统偏离稳态,朝着更好的方向进行变化。
正反馈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更新和演替,也可以使得某一物种变成优势种,例如,在生物生长过程中个体越来越大,在种群持续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不断上升,最终,可能会成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
(2)负反馈的作用
负反馈是指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
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其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例如,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会抑制动物的数量。
2.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解释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为何不会无限增加。
答: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能量)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即下一级食物链的生物)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解释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不会无限增加,具体如下:
(1)生物存在热散失
生物界中物理学上的热辐射散失,是指生物的呼吸作用,其产生的能量不是全部用来进行自身代谢。
生物需要维持体温,出汗蒸发使身体温度下降,呼吸作用是将吸收的食物转化为能量,但只有一部分的能量留下参与其本身身体代谢,转化为了稳定的物质。
(2)能量传递存在损耗
热能散失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的问题一样,但功率永远达不到100%,在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为单向并逐级递减,而能量传递的损耗率为其自身能量的10%~20%。
营养级越高则数量越少,即能量金字塔必定呈尖塔型。
如此计算食物链的环节和营养级数一般不超过5~6个。
3.试述水的全球循环过程及其生态学意义。
答:水是生态系统中生命必需元素得以不断运动的介质。
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无机化合物,也是生物组织中含量最多的一种化合物。
水具有可溶性、可动性和比热高等理化性质。
因而其是地球上一切物质循环和生命活动的介质。
没有水循环也就没有生物地化循环;没有水循环,生态系统就无法启动,生命就会死亡。
(1)水的全球循环过程
①水的主要循环路线是从地球表面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圈,同时又不断从大气圈通过降水而回到地球表面。
每年地球表面的蒸发量相当于全球降水量,即通过降水和蒸发这两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