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论文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论著的内容和格式通常有文题(titel)、署名(signature)、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 words)、引言(introduction)、材料和方法(material and methods)、结果(results)、讨论(discussion)、结论(conclusions)、致谢(acknowledgements)及参考文献(references)等部分,其中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四个部分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加上连词and的第一个字母合在一起,便是所谓的IMRAD程式(IMRAD format),以上论文的四个部分为论文的正文部分。
这就使得在撰写医学论文时有固定的格式可依,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1978年1月欧美19家用英文出版的临床医学期刊的编辑于加拿大的温哥华研究确定向他们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这就是后来的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ICMJE)公布的国际标准《生物医学期刊对原稿的统一要求》,又称“温哥华(Vancouver)格式”。
我国于1987年正式颁布了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其目的也是为了统一论文的撰写和编辑格式,便利信息传递,对我国文献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及我国科技期刊与国际接轨,起到了推动作用。
国、内外医学期刊大同小异,其基本格式相同,仅在是否有关键词、文前是否要内容提要以及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等细节方面略有不同。
论文中的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为论著的前置部分,而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为论著的主体部分(见图1)。
文题
作者署名、单位
前置部分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主体部分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表
图1 医学论著的基本格式
下面就论著基本结构中各部分内容予以简要介绍,各部分撰写要求和技巧详见本章后述章节内容。
一、文题
文题(titel)是作者表达论文的特定思想内容、反映研究范围和深度的最鲜明、最精练的高度概括,要做到准确、简明、醒目,起着画龙点睛、一语突破的作用。
论文立题时要求抓住研究的中心,运用正确的术语,简要地表达中心内容,尽量用最少的文字,提供最多的信息内容。
论文文题是读者认识全文的窗口,读者根据所阅读的文题,即可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
文题一定要确切扼要,一般中文文题不超过20个字,英文文题不超过10个词或100个书写符号(包括间隔在内)。
二、署名
个人署名(signature)是论文署名的基本形式,要求写真名,不用笔名。
同时要求注明所在单位(通讯地址),写明邮政编码、电子邮件地址以利联系。
目前多数期刊均采用脚注的方式,位于首页的下方,以小字列出脚注,主要用于注明研究基金来源、作者工作单位,所在城市、邮政编码、电子邮件地址等。
署名表示作者对论文拥有著作权并对论文负责,便于读者与作者进行联系交流,也是对作者的尊重和应有的荣誉,此外也可以便于进行文献检索、查阅。
三、摘要
摘要(abstract)又称内容提要,是论文的浓缩或缩影,它是对文献内容的准确提要而不加注释或评论的简略陈述。
摘要一般
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摘要的内容要求高度浓缩,要准确、简练、完整地介绍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结构式摘要的四要素)。
摘要一般是排列在正文开始之前,而且具有相对独立性,可单独引用。
摘要的目的是为了编审人员初步决定该文的基本评价与取舍,方便读者大体了解论文的内容,便于医学情报人员作文摘式索引,也供文摘刊物利用。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为满足对外交流的需要,国家统一规定,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除中文摘要外还应附有英文摘要。
四、关键词
关键词(key words)又称主题词,是具有实质意义的检索语言,在论文中起关键作用的、最能说明问题的、代表论文特征的名词或词组,具有代表性、专指性、可检索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不能随意编造和任意选择,它通常来自于题目,也可以从论文中挑选。
应选用《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 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或《汉语主题词表》中记载的规范性词语。
非主题词表的关键词为自由词,只有必要时,才可排列于最后。
有些新词也可选用几个直接相关的主题词进行搭配。
五、引言
引言(introduction)是文章的开场白,应简洁明快,开门见山。
其内容包括点题,简介目的和总纲,具体包括:①研究目的、性质、范围。
②课题研究的背景及起点,写明立题的根据,是引言的核心。
可引用相关文献交待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指出知识的空白点或争论的焦点,帮助读者了解课题意义和评价本文的结果。
③国内外研究的简况及最新进展。
④采用何种方法去研究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但无须阐述方法细节,仅是交待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
在撰写引言时,“导言”二字一般不以小标题单独写出,不要与摘要雷同,作者不加自我评价,字数一般不超过300字。
六、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是医学论文的重要内容,要求详细具体,真实可信,是论文科学性、先进性、可信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体现。
在实验研究论文中,通常直接采用“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作为小标题,在临床研究论文中,这一部分小标题常改为“临床资料”、“对象和方法”、“病例和方法”、“一般资料”、“病例报告”、“手术方法”等。
目的是交代被考察的对象与特征,以及实验及测定的方法和过程。
“材料与方法”的内容应包括:①受试对象:指病人、人群、实验动物或其他材料。
临床病例应说明例数、年龄、性别、诊断标准、分期或分型的标准、疗效标准、抽样或分组方法等。
实验动物应说明名称、种类、分级、性别、体重、健康状况、分
组方法等。
病理组织材料则应说明来源、诊断标准、分期、分级等有关内容。
②实验因素和效应:实验研究包括各种仪器、设备、特殊的实验方法,仪器应注明生产单位、型号、性能。
临床研究包括治疗措施、给药手段与方法、安慰剂与对照剂的使用等。
③检测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方法。
七、结果
结果(results)是公布通过实验所取得的数据和所观察到的现象,是摆事实的过程,是论文的主体部分。
其内容应专写实验结果或调查结果,自己的新发现必须是第一手材料,要用文字、统计数据、统计图表描述结果。
结果应设有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应实事求是地加以说明。
八、讨论
讨论(discussion)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是对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和理论的说明。
该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探讨“研究结果”的意义,把研究结果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阶段,以供进一步实践的参考。
讨论中要以结果为依据,合理分析,持之有据,言之有理,找出内在的联系,肯定结果。
若涉及对自身研究的评价,宜取谦虚谨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此外,还应避免离题发挥或重复他人的见解。
撰写讨论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评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应揭示各种观察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本研究的新发现、新事实、论述其规律性、而不要重复结论中的内容。
2.与前人的工作联系起来,回答引言是提出的拟解决的问题。
明确说明是否已达到了预期目的,是否证明原来提出的假说。
这里常需围绕本文主题,以自己工作为基础,援引必要的文献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与别人的工作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或据理反驳某些相反的见解,但要留有余地;千万不要旁征博引,罗列过多文献而无自己的观点。
3.对于一些出乎意料的特殊现象或新线索可在讨论中作必要的说明。
对于本研究尚存在的缺陷或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今后的设想也可作一交待。
4.对于本工作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可实事求是地加以讨论切忌夸张。
讨论中,不要用尚未成熟的和未经证明的理论作论据,避免仅以本文资料为据,作出不当的结论或文过饰非,自圆其说。
应避免文献结果与自己的结果混为一谈。
讨论中所引用文献应注明出处。
无论与前人报道一致或不一致,应解释其因果关系,探讨可能的原因。
九、结论
结论(conclusions)是对整篇文章的总判断或总评价,要求概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
如论文已有摘要,结论可以省略。
结论一般只用一个完整的自然段撰写,但也可用序号归纳,分条列出。
注意要与引言的研究目的保持一致,前后呼应。
十、致谢
致谢(acknowledgements)是对论文写作或课题研究中确有帮助或实际贡献的合作者、指导者表示尊重或谢意。
一般自成一段,常见表达句式有“本研究曾得到某某的帮助,谨此致谢”。
十一、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references)是指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文献资料。
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是:①为了说明本文所借鉴内容的科学依据的出处,以供读者查阅参考;②反映出作者对本课题的历史与现状的知晓程度,从中评价结论的可信程度。
③对前人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的认同与尊重,减少对前人文献的复述,以缩减篇幅。
引用参考文献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是著作直接阅读过的近期(5年)的重要一次文献,切忌从他人引用的文献中,不经阅析地转引,避免人云亦云的差错。
②要有针对性的引用设计科学严谨、方法可靠、论证水平高、结论正确的文献,力求少而精。
论著一般列出10条以内,综述不超过20条。
③参考文献在正文中按引用先后排序在引用处采用右上角码标
注序号,然后在文末按规定格式逐条列出;而且序号应该一致。
④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应做到规范化。
目前国内应采用《文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中的规范著录。
但国内有的期刊仍不尽相同,略有变动,投稿时应参照所投期刊的要求。
一、引言
引言(前言、导言、绪言、序言)是正文的引子,相当于演说中的开场白。
国内刊物引言部分不需另立标题。
引言应当对正文起到提纲挈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
在写引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它是否值得说明?本文将在什么杂志发表或本文的读者是什么人?在写引言乃至整篇论文时都应注意这几个问题。
引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何在?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是引言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这其中也包括说明这项研究的理论和(或)实践意义。
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 " 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
本文着重探讨用双侧侧脑室穿剌交替引流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冲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的方法治疗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 " 。
有时我们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如 " 左旋咪唑所至脑病患者的临床与 CT 表现国内陆续有报道 ' 但未见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 。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所研究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说明你的研究与别人的研究的本质区别和创新点是至关重要的,如 " 已有数项研究探讨了阿斯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但这些研究均是小规模、非双盲对照的。
本研究则采用双盲对照的方法,样本大、观察时间长 " 。
在引言中对与本文相关的研究作一简要的回顾是十分必要的。
在研究开始以前就应该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作一系统的回顾,在引言中可以将回顾的结果作简要的概括。
引言的写作在包括上述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① 内容切忌空泛,篇幅不宜过长。
回顾历史择其要点 ' 背景动态只要概括几句即可 ' 引用参考文献不宜过多。
根据以往的经验,一篇 3000 ~ 5000 字的论文引言字数在 150 ~ 250 字较为恰当。
② 不必强调过去的工作成就。
回顾作者以往的工作只是为了交待此次写作的基础和动机,而不是写总结。
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慎用 " 首创 " 、 " 首次发现 " 、 " 达到国际
一流水平 " 、 " 填补了国内空白 " 等提法。
因为首创必须有确切的资料。
对此,可以用相对较委婉的说法表达,如 " 就所查文献,未见报道 " 等。
③ 不要重复教科书或众所周知的内容。
如在讨论维生素 D 是否能预防骨质疏松的文章中,没有必要再说明什么是维生素 D ,什么是骨质疏松。
④ 引言只起引导作用,可以说明研究的设计,但不要涉及本研究的数据、结果和结论,少与提要和正文重复。
结果是通过实验或临床观察所得,而结论是在结果的基础上逻辑推理提升的见解。
在引言中即对结论加以肯定或否定是不合逻辑的。
⑤ 引言一般不另列序号及标题。
二、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主要是说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过程,它回答 " 怎样做 "的问题,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材料是表现研究主题的实物依据,方法是指完成研究主题的手段。
材料与方法是科技论文的基础,是判断论文科学性、先进性的主要依据。
它可以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可靠性,也为别人重复此项研究提供资料。
材料与方法的标题因研究的类型不同而略有差别,调查研究常改为 " 对象与方法 " ,临床试验则用 " 病例与方法 " 。
不同类型研究的材料与方法的写作也不完全一样。
实验研究要交待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
① 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动物的来源、种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况、选择标准、分组方法、麻醉与手术方法、标本制备过程以及实验环境和饲养条件等。
② 实验方法包括所用仪器设备及规格、试剂、操作方法。
③ 试剂如系常规试剂,则说明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批号即可;如系新试剂,还要写出分子式和结构式;若需配制,则应交待配方和制备方法。
④ 操作方法如属前人用过的,众所周知的,只要交待名称即可;如系较新的方法,则应说明出处并提供参考文献;对某方法进行了改进,则要交待修改的根据和内容;对创新的方法,要注意不要将新方法的介绍和运用该方法研究的新问题混在一篇论文中,若论文系报道新方法,则应详细的介绍试剂的配置和操作的具体步骤,以便他人学习和推广。
临床研究的对象是病人,应说明来自住院或门诊,同时必须将病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因、病程、病理诊断依据、分组标准、疾病的诊断分型标准、病情和疗效判断依据、观察方法及指标等情况作简要说明。
上述内容可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说明,并突出重点。
① 对研究新诊断方法的论文,要注意交代受试对象是否包括了各类不同患者(病情轻重、有无合并症、诊疗经过等),受试对象及对照者的来源(如不同级别的医院某病患病率及就诊率可能不同),正常值如何规定,该诊断方法如何具体进行等等。
② 研究疾病临床经过及预后的论文,要注意说明病人是在病程的哪一阶段接受治疗,病人的转诊情况,是
否制定了观察疾病结果的客观标准。
③ 病因学研究论文则要交代所用研究设计方法(如临床随机试验、队列研究等),是否做剂量 - 效应观察。
④ 对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来说,主要说明病例选择标准,病例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分组原则与样本分配方法(配对、配伍或完全随机),疗效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
⑤ 治疗方法如系手术,应注明手术名称、术式、麻醉方法等;如系药物治疗则应注明药物的名称(一般用学名而不用商品名)、来源(包括批号)、剂量、施加途径与手段、疗程,中草药还应注明产地与制剂方法。
在材料与方法中,还应简要的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何种统计处理方法与显著性标准,必要时应说明计算手段和软件名称。
三、结果
将实验或临床观察所得数据或资料进行审核,去伪存真,再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统计学处理就可以得出研究的结果。
结果是科研论文的核心部分,科研的成败与否是根据结果来判断的,结论与推论亦由结果导出。
结果部分最能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理论与实用价值。
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写作要特别重视。
结果部分的写作要做到指标明确可靠,数据准确无误,文字描述言简意赅,图表设计正确合理。
结果的具体内容取决于文章的主体。
结果的内容包括记录实验或临床观察的客观事实、测定的数据、导出的公式、典型病例、取得的图像等等,但不同类型文章结果的内容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① 如研究新诊断方法的论文,要特别注意交代试验结果是否与公认的金标准进行独立的 " 盲法 " 比较,其符合程度如何,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各多少等。
② 研究疾病临床经过的论文,要特别交代是否对所有病例进行了随访,随访率有多高(一般应大于 80% ),对影响预后的外加因素有无进行调整,结果如何等。
③ 病因学研究的文章要特别注意交代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结果的差异程度,所得结果是否出现于暴露之后等等。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合并酮症患者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4-03-27 09:23:13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浏览次数:10次
胰岛素泵,又称“人工胰腺”,能模拟正常胰腺分泌胰岛素,24 h不停地向患者体内输入微量胰岛素(基础率),使空腹血糖得以稳定,进食前再按需要输入负荷量,来控制餐后
高血糖,它能显著缩短血糖控制时间,有效控制全天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减少每天所需的胰岛素量,使有脆性、黎明现象的患者摆脱困扰,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治疗费用。
糖尿病酮症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所引起的糖、脂肪、蛋白、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使用福尼亚胰岛素泵佩戴于糖尿病酮症患者纠正酮体,控制血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为我院内分泌科收入院的糖尿病酮症患者,尿酮体(+)~(++ +),男15例,女8例,年龄18~73 岁,1型糖尿病3例,初诊糖尿病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病程1个月~20余年。
1.2 剂量设定及调整:在静脉补液维持同时,佩戴胰岛素泵降糖治疗,监测血糖、尿糖、尿酮体。
对初用胰岛素者起始剂量每天不超过20 U,原皮下注射胰岛素者将其全天胰岛素总剂量作为带泵后的初始全天总剂量,将全天总剂量分成基础剂量和追加剂量各1/2,基础剂量依剂量设定表按24 h顺序依次输入设定,追加剂量再分为早、中、晚三份分别于三餐前输注、分配比例为各占 1/3或2/5、1/5、2/5。
然后根据前1天监测的血糖结果调整本天的基础剂量和追加剂量,原则上如果空腹和餐前、餐后血糖都高,首先调整基础剂量,待空腹和餐前血糖下降合格后,如餐后血糖还高,再调整餐前追加剂量,每次调整幅度为6~12 U。
1.3 观察指标与摘泵指征:记录开始治疗至酮体转阴后静脉输液量及时间。
当空腹和餐前血糖降至7.0 mmol/L以下,三餐后血糖降至10 mmol/L左右,睡前血糖降至7.0 mmol /L 以下即认为控制基本达标,停用胰岛素泵,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记录最后 1 d所泵注的胰岛素总剂量为最终胰岛素日总剂量,以此为参考折合成全天皮下注射剂量,并分成2
次于早晚餐前或4次于三餐前加睡前。
同时记录带泵持续时间。
2 结果
2.1 静脉输液量及时间:患者静脉输液量650~1 500 ml,平均1 019 ml。
酮体由入院至转阴4~22 h,平均8.9 h。
2.2 血糖:入院前13例患者监测早餐前血糖,4例患者监测早餐前后血糖,6例患者监测随机血糖。
胰岛素泵短期治疗可使7点血糖均显著下降,以空腹血糖下降最为显著达5 5.35%,其次为睡前血糖下降了50.61%。
详见表1。
3 讨论
胰岛素泵由于它的先进的特殊的符合生理机制的功能设置,使之成为目前治疗糖尿病、快速控制高血糖的最有效手段[1]。
糖尿病酮症有高血糖、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传统治疗方法以小剂量胰岛素和大量补液为主,容易出现血糖波动较大,低血糖,酮症易反复,老年患者可能因静脉液体输注量过大引起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而胰岛素泵每3分钟1次微小剂量连续输注配合小量静脉补液及口服补液,减少静脉输液量可避免出现上述情况,且可以避免酮症反复现象。
同时佩戴胰岛素泵能快速降低血糖,纠正酮症后高血糖状态,快速消除高血糖对胰岛ß细胞的毒性作用,有利于保存自身胰岛功能,重建对饮食、药物疗法的反应性。
本文资料显示,患者纠正酮症静脉输液量明显降低,平均1 019 ml,7点血糖明显下降,空腹血糖下降 55.35%,且无明显低血糖发生。
但由于病例较少,需进一步积累经验。
4 参考文献
[1] 汪江波.胰岛素泵短期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