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语文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语文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
【高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立意参考】
①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把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考虑全面些,许多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旦踏上征程,很可能发现困难重重,充分的准备会使你从容应对,有备无患。

②适当的的减负。

总是带着沉重的行囊会加重负担,何况有的还是终生的负担呢。

有的时候可以就地取材,或放开思路想想办法,谁能事事提前就考虑周到呢,有时候再大的困难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重新找到新的出路,使我们豁然开朗。

③保持好的心态,缺着不灰心,用着也不得意。

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敢走,很多时候“船到桥头自然直”。

如果仅仅把“行囊”理解为成功路上的知识储备或工具用品会显得很肤浅,边缘化的立意:扔掉多余的负担,轻装前进。

因为谁又能知道那个是多余的呢?
【名师点睛】
今年山东卷作文仍然延续了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取自许顺居的散文《行囊》,在形式上选取了一段富有哲思的语言材料,体现了山东卷作文命题选材的一贯风格。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题立意角度更加宽泛,更方便考生扣题。

本题所给材料最鲜明的特征是极富思辨性,即“准备好的却没有用到”“没有准备的却可能有用”,“有用”与“无用”等二元概念的分析恰好体现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

这里的“旅程”可指具体的出行计划,更可指人生中的前行。

路途漫漫,可指现实中的路途,更可指代“漫漫人生路”。

“行囊中的储备”可以指比较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等,这些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曾让我们用力准备,却可能在旅行的某些时刻被弱化或弃用;也可以指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理想、信仰、乐观心态、诗意情怀等,这些务虚的东西看似无用,没有刻意准备,却可以濡养人的精神气质,伴随整个旅程,“无用之用”,终为大用。

行囊中的东西,也可以在一定情境下建立联系或互相转化。

行文过程中考生需要着眼全篇,抓住关键词,分析概念,探讨关系,同时也要重点突出,谈及个人体悟写出真情实感。

也可以贴近时代现状,写一篇闪烁思想火花、凝聚理性智慧的文章。

【审题误区】
在这个作文的要求中,其实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即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

就“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来说,很多考生可能会忽视后面列举的几种可能,较多地关注材料开始部分地背景提示,导致审题不准,角度出错;“自拟题目”这个环节,可能会忽视行囊与旅程的关系,导致简单采用“行囊”这一词眼作为题目,失去了立意上的针对性和思辨性,导致写作方向发生“质”地偏移,最后主旨和写作重心发生偏转,文题跑偏,失去分数;虽然本题排除了“诗歌”文体,但是由于很多学生文体意识不强,依旧可能会导致“四不像”的作文出现。

这些都是领悟写作要求不到位而可能出现的低级错误。

从隐性要求上看,文中的“行囊”“新的旅程”和“有的东西”都有很强的隐喻性,必须把它具体化才好展开,比如“行囊”可能是我们做的各种物质准备或精神准备,“旅程”可能是未来美好的人生阶段,这一阶段充满了挑战、充满了希望,常常是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是“新”的内涵;“有的东西”可以是具体的一件物品,比如伞、鞋子、砂砾,也可以是比较虚的事物,如精神毅力、苦难挫折、人性美德、法律规则等。

最后一点,就是不能忽视行囊与旅程之间的辩证关系,忽视了这点,也会导致写作上的偏斜,最终留下考场遗憾,不可不防。

【优秀作文】
我的老爸,我的行囊
午后的阳光肆意地打在他的脸上。

车突突乱响,霹雳哐当。

“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都是孩他爸了。

”我坐在车后,看着他的背影,胡思乱想。

是啊,我都这么大了。

这么些年,我们始终都是那个羽翼未满的孩子;而他始终都是那个给我一片天空的英雄。

抓着手中的行囊,我想起了过往。

那年,初夏的阳光已经有些热烈,有些浓重。

回家的路上,安静的出奇,鸟儿也似乎被熏晕了头脑,老老实实的睡去了。

脑子里乱乱的,有点害怕,害怕他那威慑力十足的一脚两巴掌。

其实我也不知道不明白:跳着去抢球,怎么就把人家的门牙顶下来了?我该怎么和他说明呢?
进门的时候,他正在修理那辆年代极其久远的三轮车。

他满头大汗,满脸都是油,像是一个刚刚挖煤回来的工人!脸上的胡子也不知道长了几天,毛烘烘的;两只胳膊甩着扳手,手上的青筋尽显,嘴里还不是嘟囔着“我就不信治不了你”。

我停下自行车的时候,他才发现了我。

“怎么回来了?不是星期天呀!”他惊异地询问。

“惹事了,把……俺,俺同学的门牙顶下来了,班主任明天让你去一趟!”我嗫嘘着。

心里虚虚的。

他曾经不止一次的教训我,别打那个球。

“哦,啥时候去啊?”说话的时候,手里的扳手并没停下来。

语气似乎也平静下来了。

“明天!”
“放心吧,别害怕,我明天去。

”他似乎找到了修理车子的门路,动作麻利了许多。

吃晚饭的时候,妈妈不停地给我添菜加饭;而他只是在旁边自顾自的吃着。

第二天一早,妈妈忙碌着给我做饭,送我上学;而他一直是沉沉睡着。

我不知道他啥时候去的学校,也不知道他在办公室有没有遇到刁难和讽刺。

只是,那天正巧还是体育课,我蹑手蹑脚不敢动的时候,他却已来到操场边,笑着说“放心玩吧,没事了,不用害怕!以后小心些就是了,千万别冲动。

”那天他刮了胡子,初夏的阳光也格外靓丽,照着他干净稳重的面庞。

我只记得,他超级帅。

那个宁静的夏天早已悄然过去。

如今,我手抓行囊,要去做一个高飞的风筝。

昨晚,妈妈给我包里添加着各种零食,重复着那些早就准备好了的唠叨。

他静静地磕瓜子,看电视,时不时地冒出那么一句“别忘了拿么啥,忘了可没人给你送。


我嚷嚷着换书包,因为书包带拔丝了。

妈妈抱怨我说得晚,又重复起节俭的话。

早上起来,我一眼看到我的书包带缝上了,一针一针,像模像样。

我扯了扯,“哟,这么结实!”弟弟说,是爸缝的。

“霹雳哐当!”我转回神来。

车依旧突突乱响;他依然冷峻,胡子乱竖,稀疏的额头上,白发刺眼。

一道阳光泼洒过来。

我眼里湿润润的,抓起了行囊,背在身上。

沉甸甸的,是父亲的力量和慈祥。

【点评】
主题鲜明,详略得当,情感真挚。

文章精心选取父亲呵护我的故事,详略得当,眉目传神,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个关心孩子、沉默刻板、低调博大的父亲形象,钦佩感激之情流露字里行间。

作者以坐车上学、阳光照耀为背景,串联起回忆与现实,构思巧妙;语言流畅生动,善于描写,符合记叙文的特点。

尤其是对父亲修车、临行前的动作描写,细腻准确,美好深沉,文句表现力很强。

文章前后文照应较好,太阳光既推进情节转换,又服务于思想认识的转变,独具匠心。

有个性色彩,在生活中感悟父爱,作者不仅写出了父亲的个性深沉内敛,也写出了他博大乐观而又满怀期待的人文情怀,写出了父亲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境界。

享文化之繁华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叶扁舟,来到历史的彼岸:与苏轼探讨人的渺茫与伟大,与陶潜共享带月荷锄归的美好,与李煜分担愁如东流水的感伤……用一指墨香,看尽文化之深邃与灵动。

文化从那翻滚激荡的黄河开始,便扎植于我们的心田,镌刻于基因。

那寓意吉祥的中国结,那元宵佳节的灯谜,那雄伟的华夏庭院,无一不是珍贵的传统元素。

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正因这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愈发绚烂壮美。

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便让灵魂与文化一道,穿行在历史的音符与文字墨香之间。

文化,流淌在悠远的箫声中,诉说着哀怨与愁绪,文化,也弥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叹尽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转于锦瑟之间,轻拢慢捻之间净化内心的污秽。

本无生命的乐器与乐曲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寄予着心灵的世界,承载厚重的文化。

不仅仅在丝竹间,文化也在素净的宣纸上蔓延而来。

张大千伏在洞底绘出的梦幻敦煌,诉说着那千百年前人们的信仰;齐白石着手画出的自然风物,亦传达着生命的灵动;壮观的《清明上河图》,也刺激着美的神经。

中国画中的水淡云轻,妙手丹青的一点一描,拓开的不仅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之魂由笔底传承。

同样,龙飞凤舞的字亦为文化之腑脏;颜真卿规正而又洒脱的笔锋,王羲之隽秀玲珑的字体,张风子如带般拂过的清新之风,无一不是文化的符号。

那挥洒自如之间掩盖不了中华文化之含蓄内敛,那笔锋回转之间亦彰显着文化之典雅深厚。

亦深潭微澜,亦雪底苍松。

文化如辽远的江海,包容着一切。

既有张翰的“江月年年初照人”的美好幽深,又有李白的“起舞弄清影”的飘渺烂漫。

那篇篇诗词,字字珠玑,诗人惜字如金,落笔生花,留给世人一片芳华。

文化之美常浮荡于我心间。

那里有轩榭廊道,那里有至臻服饰的绣扣,那里更有吟唱千年的戏曲,那是中华之精髓,炎黄子孙之傲骨。

它如枝头的梅花,傲吐芬芳。

愿乘文化之舟,度文化之沧海,享那份美好与挚真,低吟文化之妙语,歌吟一生,幸福一生。

这样的行囊,希望我们共同拥有,共同打造,共享文化盛宴。

[名师点评]
1、怎样才能享受文化之繁华?自然是将文化作为一生的行囊。

文章用丰厚的历史底蕴引出文化是生命的行囊,然后在音乐、美术、书法、诗词、建筑、戏曲、服饰等之间穿行,具化了文化的内容,写出了它们对生命的意义。

最后两段点题,照应题目。

2、文采飞扬。

文章一开篇就是诗意盎然的呈现,后面写音乐,美术、书法,无论是人物,还是艺术的表达,都充满诗情画意。

在句式上,整散结合,语言铿锵有力,古色古香。

(得分点:立意准确,排比修辞)
文化行囊
彭丽媛说:“传统文化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粮。

”生于斯,长于斯,浑金璞玉,天然美质。

文化盛宴,浸了你的魂,摄了你的魄,卒成丰富的内在。

是的,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

也曾“之乎者也”翩翩儒雅风度,也曾大碗喝酒,畅快案酒果子刀切牛肉。

文化熏陶渲染、陶冶心性,养育情怀。

情感丰富来源于文化的底蕴。

如古语“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恰似朗月清风,不知不觉文化融在了品性里,成为一生的底色。

就好比沙龙孕育了林徽因这样的奇女子,骨子里都带着一种动人心魄的柔美。

亦或是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好似山里的黄鹿,从不想痛苦的事,从不发怒,从不伤心。

”眸子里显现着山水的灵性。

这种无法否认又不抗拒的文化的力量,会让异域之人赛珍珠在晚年念念不忘曾养育她的中国,带着一种文化的忧伤。

文化是一个人的魂魄,无论是信天游还是沂蒙小调或是闵音,都在生命里唱响。

《雅舍谈吃》中,梁先生大谈令他魂牵梦绕的正阳楼的烤肉,薄如纸的烧饼和一鸭三吃的北平烤鸭。

老北京的文化符号连同胡同与冰糖葫芦刻到了他的脑海
里,在内心中未然成杯。

抑或是叶子说她发了疯地想念南京,想念路边摊的虾皮小馄饨,想念夜晚柏油马路上油沆气混着半酸半甜的果皮的味道。

嗔怪南京人将车站修在周围绿得不像话的群山。

这是石头城的美,南京人的品性。

文化地域的美及魅力让生活丰富且安详。

所以说,鸿蒙之初接受教育文化自然而然得了地域的灵气。

传统教育中《颜氏家书》更是以“令熟读经史子集”为教育目标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我们成了文化的一部分或者说文化成为自我的内在。

而这种巨大的影响,是夏怀骂虫,玩物成痴的王世襄的率性人生,是沈从文念念不忘的凤凰古镇,是莫言传奇魔幻的山东高密乡。

今生今世,定时和骨子里的文化白首相依,不离不弃。

罗素感概“参差百态是幸福本源”,那就和鲜活的文化一起,幸福到老,行囊永恒。

[名师点评]
1、主题突出。

文章围绕文化是我一生的行囊,写出了文化对自己的影响。

文章开篇以彭丽媛的话作为引子,指出文化浸润了人的魂魄,成为人生成长的一种底色。

然后例举林徽因、翠翠、赛珍珠等为例,说明各种文化对人的影响。

再以梁先生为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个人的生命的作用。

最后点题:与文化行囊一起,直到永远。

2、文化底蕴。

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化作文,与山东丰富的地域文化非常匹配。

文章有大量的历史底蕴、名著底蕴、饮食底蕴、民俗底蕴、名言底蕴等,共同组成了文化方阵,加上语言优美,文采飞扬,自然成为阅卷场的亮点,获得高分。

(得分点底蕴深厚文采飞扬)
行囊的故事
曾经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尘世的繁华,年少的心中总有些牵挂,总是忘不了诗与远方的花儿。

我不是去流浪,行囊里有我爱的人,爱我的人,我的梦想,还有些许不甘。

人生旅程,你知道起点和终点,却无法预知沿途的风景,更不知道谁会陪你走完这段行程。

那些一直紧随你左右的,可能提前下车;另外一些看似随时都会离开的人,最后却陪你走到终点。

在车上,你会遇到很多人,每个人都背着行囊,我们比较、交换、争夺毛囊里的物品……
我们虽然赤条条来,但是没有人能够四大皆空,没有人会甘心行囊空空。

前半生,我们拼命向行囊里塞东西,走啊走,不要停;拾啊拾,不拣选,当你实在累得走不动了,后半生才刚刚开始。

后半生,你要学会舍得、放下,要把行囊里的东西取出一些,可是哪一样东西没有青春的印记?哪一样东西你捡起时可曾想过最终要放下?可是你不得不抉择——最难的决定不是选择要什么,而是选择放弃什么,这就犹如Sophie的选择:残酷的纳粹让她在儿子与女儿之间只能选择一个活下来,每一个都是亲生骨肉,这种选择本身就是残酷的,可是我们必须选择,因为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生活本苦,可我们却要苦中作乐;生活本来充满不测——行囊里准备好的东西用不上,该死的救心丸却落在了窗台上,但我们依然前行,如履薄冰,矢志不渝。

旅程风景如梦如幻,人生阅历如露亦如电,可是有些东西,我们一直不会丢:孔子说是“仁义礼智信”,孟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王阳明说是“为善去恶”……对于今人来说,那就是我们的理想与情怀——理想不能因贫贱而放弃,情怀不能因失意而忘怀。

情到深处人孤独,意到执著心不渝。

当你修炼到能够以宽恕之心原谅一切施加于己身上的不公,你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不畏浮云遮望眼,你的行囊即使半空,可也充满富足。

当伫立生命的最高峰,你就能够看轻尘事,看浅人情,看淡得失,行囊轻快,一路前行。

在凡夫看来,行囊本是身外之物,可在佛看来,这具臭皮囊,又何止不是行囊呢?《心经》有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皮囊本是空空如也,后因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成这具形体,可是世间凡夫又无比热爱这具皮囊,对它始终不离不舍,悉心照顾。

如何照顾身体这具行囊呢?我给大家推荐一款产品——莲开酵素。

莲开怀着一颗对大自然感恩的心,匠心精选数十种果蔬,经四季轮回酵得一瓶琼液,千回百转,甘美清爽,般若莲开,为美好人生开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