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作文五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园地五:
写写父母的爱课型作文指导第几
课时
1、2
课时
教学目标(三维) 1.回忆父母爱自己的生活中的点滴,进行构思。

2.具体记录下父母自己的事情,用词恰当,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
重点与难点
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看似琐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从细微之处去感受到父母的爱,能文从字顺地记录,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件
使用教材的构想
因为现在的孩子整天沉浸在爱的海洋中,已经逐渐成为了“爱的麻木者”。

只要一让孩子们写自己的父母是怎样爱自己,学生所举的事例就是类型化的,语言则是模式化的,内容是惊人的雷同。

在情感上呢,总是让人少了一份真诚和细腻。

本次习作,学生透过自己和爸爸妈妈的生活照,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看似琐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从细微之处去感受到父母的爱。

然后具体地记录下爸爸妈妈爱自己的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实现语言文字和道德情感的双重升华。

课时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课堂变化处理及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情景创设,感知父母的爱
(一)揭示习作内容。

上课伊始,首先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家》,屏幕上滚动出现本班学生和自己爸爸妈妈的照片。

教师伴随着音乐,导入:师:同学们,家是我们成长的乐园,是温暖的港湾。

家里有疼爱我们的爸爸、妈妈。

是他们的爱伴随着我们成长。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忆并记录下父母对我们的爱!
(二)素材交流。

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父爱、母爱的资料。

1.教师讲述自己收集的故事。

我准备的是美国职业演讲者、也是多产作家马克·汉林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因为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确实需要我们教师适当补充相关的材料,尤其是关于父爱的材料。

因为学生通过课前收集,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点:关于父爱的名言和故事较母爱的文章来说,显得比较少。

但作为教师,我们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并不意味着父爱就不值得歌颂,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它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正如有人这样赞叹:父爱是深沉凝重的,是放在心中用一生慢慢咂摸品味的。

教师伴随音乐深情讲述《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故事中,父亲是如何不顾自己的安危,用手挖泥石,坚持了整整38小时,最后终于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谱写了一首伟大的父爱情深的颂歌。

讲述完故事后引导学生交流:
(1)同学们,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否也感动了你呢?
(2)故事中的那个情节最令你感动?你由这个故事想到了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朗诵课前收集到的歌咏父爱、母爱的诗词和文章。

相机进行指导,让学生认知父爱、母爱的内容和形式。

如果学生收集的材料很贫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相关课文,如《妈妈的账单》中,母爱就是不计回报的为子女付出;《给予树》中的母爱就是尽管经济拮据,也把辛苦攒下的100美元分给五个孩子,让他们购买礼物相互赠送;《可贵的沉默》中,父母的爱就是每年都会记得为孩子庆祝生日,送上精美的礼物,而忽略了自己的生日。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
师:其实,在很多时候,父母的爱都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

有时,爱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有时,爱就是一杯暖暖的牛奶;有时,爱就是一个鼓励的微笑;有时,爱就是雨中高擎的雨伞……
二、互动交流,体验父母的爱
(一)首先以学生的一张旅游照片为重点,指导学生主动发现照片后的感人故事。

(二)交流互动
首先,介绍活动要求: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带来的生活照片,用这些照片作为钥匙,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自己和父母之间最温馨的瞬间,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学交流。

三、自由表达,抒写爱
(一)习作指导。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但怎样把我们嘴说的话用笔记录好,就需要掌握一定的表达方法了。

所以我采用了让学生对比两个片段的方式来学习写作方法。

1.请学生对比阅读下面两个片断。

(1)我坐在车上,父亲说要给我买几个橘子。

他走到那边月台, 跳下去,穿过铁道,又爬上来,买到橘子后按原路返回,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然后,转身消失在人群中了。

(2)父亲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
去。

父亲很胖,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
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选自朱自清的《背影》
2.交流:你认为哪个片段能更好的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学生肯定会选择第二段)然后进一步追问:这两个片段都是写父亲在给我送行时为我买橘子的事,可是为什么第一段读过之后,总让人觉得写得还不够具体。

这是什么原因呢?
3.请学生勾画出你认为写得比较具体的语句。

然后分析这些语句描写了父亲的什么。

学生通过勾画,就会发现,写的具体的地方其实就是在详细描写父亲的语言、动作、外貌,还有自己的感受。

4.教师作必要讲解: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第一段写得不具体。

这是因为它只是简略地写出了爸爸为自己做了什么,而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忽略了。

要想把文章写具体,就必须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详细地写下来。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把故事写“具体” 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所谓“写具体”不是字数多就是写具体了。

而是要写清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特别是最令你感动的地方。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在这个片断中,就重点抓住了父亲为他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来表现父亲对他的爱。

这也就是说,我们要注重细小的写作是情感的外射。

激情可以直接引发作文的欲望和冲动。

所以在“感知爱”这个板块中,我利用音乐欣赏、照片展示和资料的分享,让学生感知父母的爱,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

在“体验爱”这个板块中,我利用直观的照片作为打开学生回忆之门的钥匙,通过参与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

让作文训练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内容可表达,有内容想表达,有内容能表达。

帮助学生解决“具体写什么”的问题。

环节的刻画。

具体该怎么写呢?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就是
要“步步追问”加上合理的想象。

(二)真情表达。

1.学生进行当堂的片段练习。

要学生利用“步步追问”的方法写一个片段,来表达妈妈
或者爸爸对自己的爱。

写清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2.评说片段。

教师巡视抓典型:将写得较为具体的习作进行示范性点评。

对于三年级的
学生来说,他们能
大概分辨出哪些
文章写具体了,哪
些文章没有写具
体。

但要求他们说
怎样才能把习作
写具体就很难了。

所以我利用对比
片断的方式,加上
教师必要的讲解,
帮助学生学习
“如何把事情写
具体”的表达方
法。

习作指导的过
程就是帮助学生
解决“怎样写”
的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点点滴滴都是爱
选材
章法
表达
作业设计
课后习作。

学生把课堂交流的故事写具体,也可以重新翻阅自己的相册,聆听父母讲述关于照片的故事,再用一两件具体的事来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后记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园地五:
写写父母的爱课型作文讲评第几
课时
1、2
课时
教学目标(三维) 1.学会欣赏优秀的习作,发现优点,学以致用。

2.发现自己习作中的缺点,改正的同时学会方法。

3.感受生活中点滴的爱,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欣赏优秀的习作,发现优点,学以致用。

发现自己习作中的缺点,改正的同时学会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件
使
用教材的构想
习作修改是写作的延伸,让孩子采用自评、互评等手段来让孩子们修改自己的文章,最后利用学会的方法再练习,达到学以致用。

课时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课堂变化处理及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全方位点评:
(1)教师将学生的习作全部浏览后,选出优秀习作进行示范性点评。

(2)在四人小组内,由小组长具体负责,围绕训练重点“如何写具体”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多发现别人的优点。

(3)教师参与到小组中进行随机性点评。

(4)请学生习作带回家,请家长参与点评。

二、学生二次修改习作
根据学生二次修改的情况,给学生一个较好的成绩,学生会意识到好文章是在大家帮助和自己努力下改出来的。

修改习作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根本途径之一。

但习作修改的内容很多,不能一味求全,因此,我采取了有所侧重的办法。

组织学生围绕训练重点“如何把文章写具体”来进行修改训练。

整个修改评价的过程,既有老师、同学参与,还邀请了家长参与,对修改的好的范文作肯定性、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修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作文五点点滴滴都是爱
欣赏优秀习作
自改互改
作业设计
习作带回家和父母一起再次修改习作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