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各种心理困扰和问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这种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研究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升学选择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应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相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科学开展教育。
同时,应该注重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全体教师都应该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同时,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思路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以学生身心发展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应该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采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教育。
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关注全体学生和个别差异,同时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通过这样的设计思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协调的发展。
1.自我认知:深入了解自己,的特点和潜力,形成自尊、
自信的人格。
2.研究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发挥自己的研究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成绩。
3.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学会合理地处理人际冲突,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4.情绪调节:学会正确地处理情绪,克服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5.社会适应: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
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成为有用之才、有道德之人奠定基础。
为了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我们将九年的研究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并为每个学段制定了相应的目标。
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应该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从自我认知、研究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之才、有道德之人。
1.自我认知是指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正确地在青春期生
理变化和心理特征方面的变化。
这对初中生来说非常重要。
2.研究能力的培养是指适应初中阶段的研究环境和研究要求,形成正确的研究观念和研究风格,改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效率。
3.人际交往的能力是指愿意与教师、父母沟通,把握与异
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情绪调节的能力是指正确处理厌学情绪和考试焦虑,能
够控制冲动行为,能够进行恰当地情绪表达和体验,掌握基本的调节情绪的技能,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的管理。
5.社会适应能力是指把握升学方向,初步形成职业规范意识,树立早期的职业发展目标,能够成功应对失败和挫折,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2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帮助学
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研究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研究知识的乐趣,重点是研究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研究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第二学段(3-4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帮助学
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激发研究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研究;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研究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研究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第三学段(5-6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帮助学
生正确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欣赏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端正研究动机,调整研究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研究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研究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