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皮肌炎的鉴别诊断

皮肌炎的鉴别诊断

皮肌炎的鉴别诊断皮肌炎,又称为皮肌炎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肌病,主要累及皮肤和肌肉。

在临床工作中,正确的鉴别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皮肌炎的鉴别诊断方法及相关内容。

什么是皮肌炎?皮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横纹肌无力、皮疹等症状。

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

早期症状包括乏力、肌无力、面部浮肿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

皮肌炎的症状1.肌肉疼痛和疲乏:患者常感到全身疲乏,肌肉酸痛,运动能力下降。

2.皮疹和肌肉无力: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肌炎特有的皮疹,表现为眼睑皮下水肿、颜面潮红等。

3.体重减轻:由于炎症消耗能量,患者体重普遍减轻。

4.关节疼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关节疼痛和肿胀症状。

皮肌炎的鉴别诊断在临床工作中,鉴别性诊断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下面是皮肌炎常见的鉴别诊断方法:1.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鉴别:皮肌炎和SLE有部分表现相似,但两者在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上有所差异。

2.与多发性肌炎的鉴别:多发性肌炎主要累及髋关节和肩关节的近端肌肉,患者主要表现为肌无力,易与皮肌炎混淆。

3.与皮肤白塞病的鉴别:皮肤白塞病常表现为口腔和生殖器溃疡,与皮肌炎有时会出现鉴别困难。

4.与皮肤结核的鉴别:皮肌炎的皮疹与皮肤结核有时会有相似之处,需要仔细观察。

5.与干燥综合征的鉴别:干燥综合征主要累及泪腺和唾液腺,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实验室检查进行鉴别。

诊断方法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症状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诱因等。

2.肌肉力量评估:对患者进行肌肉力量评估,检查肢体肌力和躯干肌力情况。

3.实验室检查:包括抗核抗体、抗Jo-1抗体、肌电图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4.肌肉活检:通过肌肉活检可明确病理组织学改变,是诊断皮肌炎的重要手段。

5.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检查可了解患者肌肉和关节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

肌炎抗体谱解读

肌炎抗体谱解读

肌炎抗体谱解读肌炎抗体谱(myositis profile)是一种用于筛查和诊断肌炎类疾病的血液检查。

该检查包括多种抗体检测,包括抗核抗体(ANA)、抗Jo-1抗体、抗SRP抗体、抗Mi-2抗体等,其结果对确定肌炎的类型以及患者可能存在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抗核抗体(ANA)是肌病检测中最常见的抗体之一,可以检测到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抗体与胞核内多种抗原结合,包括dsDNA、SSA/Ro、Sm、RNP等,其阳性率在肌病患者中约为60-80%。

而单克隆抗体抗Jo-1是多种肌病中最明显的标志物之一,其阳性率在PM/DM患者中约为25%,在肺炎型肌炎(ILD)患者中阳性率可以高达95%。

抗SRP抗体与抗Jo-1抗体相似,也是PM/DM患者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抗体,但SRP阳性病例通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肌肉和肺部病症,并且治疗反应比较差。

抗Mi-2抗体则非常特异性和PM患者相关,阳性率约为20-30%。

抗PL-7、PL-12、OJ、EJ等抗体也与肌炎有关,但它们的识别率较低。

除了上述抗体外,还有一些抗体的检测也与肌炎有关。

如抗PM/Scl、抗DFS70等。

抗PM/Scl抗体通常与重叠性结缔组织病相关,在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患者中阳性率较低。

而抗DFS70抗体则不与任何自身免疫性疾病直接相关,但在一些肌炎患者中也会出现,可能为某些药物或感染后的反应。

肌炎抗体谱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初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肌炎,并加深对肌炎类型和情况的认识。

同时,对于已有明确肌炎诊断的患者,该检查还可以用于监测疾病活动性、评估疗效和预后。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抗体谱检测对于肌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其结果并不能证实或排除肌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多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综上所述,肌炎抗体谱检查对于筛查、诊断和治疗肌炎类疾病有重要作用,但其结果需要与其他资料综合评估,不能作为单一诊断标准。

肌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肌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肌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第1篇
肌炎的最佳治疗方案
一、方案概述
肌炎(Myositis)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炎症和无力。本方案旨在为肌炎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
二、诊断与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病程、症状、既往治疗情况等。
2.体格检查:重点关注肌肉力量、肌肉压痛、关节肿胀等方面。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醛缩酶(ALD)等。
4.免疫学检查:抗核抗体(ANA)、抗Jo-1抗体、抗Mi-2抗体等。
5.影像学检查:肌肉超声、肌肉MRI等。
6.肌肉活检:必要时进行,以明确病理类型。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醛缩酶(ALD)等。
4.免疫学检查:抗核抗体(ANA)、抗Jo-1抗体、抗Mi-2抗体等。
5.影像学检查:肌肉超声、肌肉MRI等。
6.肌肉活检:必要时进行,以明确病理类型。
三、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
(1)保持良好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随访:治疗期间,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
1.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注意药物副作用,及时处理。
3.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4.加强患者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六、总结
本方案为肌炎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旨在通过综合治疗,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加强患者教育和管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改善预后。

炎性肌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临床路径

炎性肌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临床路径
3.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输注:视病情而定。 4. 生物靶向制剂:抗 CD20 单抗,视病情而定。 5.钙剂、维生素 D、双膦酸酸盐防治骨质疏松治疗。 6.胃黏膜保护剂、保肝药:视病情而定。 (八)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好转。 2.没有需要继续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如急进性间质性肺炎、呼吸肌或 心肌病变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 2.伴有其他疾病(如恶性肿瘤),需要相关诊断治疗。
度的评价
住院期间(第 2-5 天)
□上级医师查房 □根据辅助检查结果,完成病情评估,并制订治疗
计划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住院医师书写病程记录
长期医嘱
长期医嘱
□风湿免疫科护理常规
□风湿免疫科护理常规
□一~二级护理
□一~二级护理
□膳食选择
□膳食选择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分口服、静脉或外用,视病 情需要
5. 典型皮疹:①眶周皮疹:眼睑呈淡紫色,眶周水肿;② Gottron 疹:掌指及近端指间关节背面的红斑性鳞屑疹; ③膝、肘、踝关节、面部、颈部和上半身出现的红斑性 皮疹。 *具备上述 1、2、3、4 者可确诊 PM;具备上述 1~4 项中 的三项可能为 PM;只具备二项为疑诊 PM。具备第 5 项, 再加三项或四项可确诊为 DM;具备第 5 项,加上二项可 能为 DM;加上一项为可疑 DM。
感 染 相 关 检 查 ( HBV-DNA 、 HCV-RNA 、 PCT 、
T-SPOT.TB、)、消化内镜检查
主要 护理 工作 病情 变异 记录
护士 签名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制订护理计划 □协助患者完成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无 □有,原因:

肌炎抗体谱24项解读

肌炎抗体谱24项解读

肌炎抗体谱24项解读肌炎抗体谱24项解读肌炎抗体谱是一种用于检测肌炎相关抗体的检测方法,通过对患者血液中的抗体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肌炎相关的免疫反应。

肌炎抗体谱包含了24项指标,每一项都对应着不同的抗体,下面我们来逐一解读这些指标。

1. 抗核抗体(ANA):ANA是最常见的肌炎相关抗体之一,它可以与细胞核内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

2. 抗dsDNA抗体:这种抗体主要与双链DNA结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标志物。

3. 抗Sm抗体: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另一个特异性标志物,它与Sm核糖蛋白结合。

4. 抗SSA抗体:这种抗体主要与Sjögren综合征相关,它可以与细胞核内的SSA抗原结合。

5. 抗SSB抗体:抗SSB抗体也与Sjögren综合征相关,它可以与细胞核内的SSB抗原结合。

6. 抗Sm/RNP抗体:这种抗体与Sm/RNP核糖蛋白结合,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标志物。

7. 抗Scl-70抗体:抗Scl-70抗体是硬皮病的特异性标志物,它与Scl-70抗原结合。

8. 抗Jo-1抗体:这种抗体与Jo-1抗原结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标志物。

9. 抗Centromere抗体:抗Centromere抗体主要与系统性硬化症相关,它可以与细胞核内的Centromere抗原结合。

10. 抗PM-Scl抗体:这种抗体与PM-Scl抗原结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标志物。

11. 抗Ro-52抗体:抗Ro-52抗体与Ro-52抗原结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和Sjögren综合征的标志物。

12. 抗Mi-2抗体:抗Mi-2抗体主要与皮肌炎相关,它与Mi-2抗原结合。

13. 抗PL-7抗体:这种抗体与PL-7抗原结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标志物。

14. 抗PL-12抗体:抗PL-12抗体主要与皮肌炎相关,它与PL-12抗原结合。

15. 抗EJ抗体:这种抗体与EJ抗原结合,是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标志物。

肌炎抗体谱16项解读

肌炎抗体谱16项解读

肌炎抗体谱16项解读肌炎抗体谱16项是一种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肌炎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肌炎,并帮助指导治疗方案。

这项检测通常包括对多种抗体的检测,以下是对肌炎抗体谱16项的解读:1. 抗核糖体抗体(Jo-1),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多发性肌炎和肺炎综合征(DM/PM-ILD)。

2. 抗合成酶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多发性肌炎和肺炎综合征,特别是肺受累。

3. 抗PL-7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多发性肌炎和肺炎综合征,特别是肺受累。

4. 抗PL-12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多发性肌炎和肺炎综合征,特别是肺受累。

5. 抗EJ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多发性肌炎和肺炎综合征,特别是肺受累。

6. 抗OJ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多发性肌炎和肺炎综合征,特别是肺受累。

7. 抗Mi-2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皮肌炎。

8. 抗SRP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重症肌无力和肌炎。

9. 抗TIF-1γ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多发性肌炎和肺炎综合征,特别是肺受累。

10. 抗NXP-2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儿童多发性肌炎。

11. 抗MDA5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肺受累的皮肌炎。

12. 抗SAS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皮肌炎和重症肌无力。

13. 抗HMGCR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高肌酸激酶酶相关性肌病。

14. 抗ARS抗体(PL-7、PL-12、OJ、EJ、KS),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多发性肌炎和肺炎综合征,特别是肺受累。

15. 抗Mi-2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皮肌炎。

16. 抗Jo-1抗体,阳性结果可能提示多发性肌炎和肺炎综合征。

综上所述,肌炎抗体谱16项的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自身免疫性肌炎,并指导相应的治疗方案。

阳性结果可能提示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性肌炎,特别是与肺受累相关的情况。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诊断应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皮肌炎的诊断标准(一)

皮肌炎的诊断标准(一)

皮肌炎的诊断标准(一)皮肌炎的诊断标准什么是皮肌炎?皮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症状为皮肤炎症和肌肉无力。

该疾病常见于成年女性,特别是40到60岁的女性。

诊断标准皮肌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血液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诊断标准是Bohan和Peter诊断标准。

Bohan和Peter诊断标准Bohan和Peter诊断标准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标准,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肌炎表现,如下肢肌肉无力、上肢肌肉无力、肌肉疼痛等。

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皮肤病变表现,如典型的Gottron征、玫瑰疹、带状疱疹等。

3.血清CK酶水平升高。

4.电生理检查显示肌纤维化、传导阻滞等异常。

5.肌肉和(或)皮肤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炎性改变。

若满足上述5个条件中的4个或以上,则可诊断为皮肌炎。

其他诊断方法除了Bohan和Peter诊断标准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诊断方法,如肌肉活检、皮肤切片检查、抗核抗体等检测。

结论皮肌炎的诊断需要认真结合临床表现、血液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Bohan和Peter诊断标准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广泛采用的诊断标准,但仍需结合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预防和治疗皮肌炎目前没有特效的预防措施,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症状和并发症进行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类固醇、免疫球蛋白等,而肌肉无力和肌痛等症状则可采取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法。

注意事项患有皮肌炎的患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避免劳累和过度疲劳。

2.定期进行血清CK酶检查,以及肌电图和肌肉活检等检查。

3.注意保持充足休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语综上所述,皮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血液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Bohan和Peter诊断标准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诊断标准,但仍需结合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同样,针对皮肌炎的预防和治疗也更应多方面多角度,并合理采用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肌炎的临床诊断

肌炎的临床诊断

CD8+ T cells
CD8+
CD4+ T cells
B cells
Arahata & Engel Ann Neurol1984 Salajegheh M M&N 42:576, 2010
Plasma cells
Greenberg SA Neurol 65: 1782, 2005, Salajegheh M M&N 42:576, 2010
T1W
T2W
STIR
T1Wfs+C
MRI在PM/DM诊断中的应用
T1W
脂肪



钙化

正常肌肉

肌肉水肿区
等或略低
肌肉脂肪浸润区

T2W 中、高
高 低 低 高 中、高
STIR 低 高 低 低 高 低
T1Wfs+C 低 低 低
均匀轻度强化 斑片状强化 低
PM/DM肌肉MRI表现
1.肌肉炎性水肿(局灶性分布)
Macrophages
Dendritic cells
Page G et al A&R 50: 199, 2004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
Greenberg et al Ann Neurol, 57: 664, 2005
CD4+
T cells
B cells
MSAs in adult and juvenile disease
T1W
STIR
T2W
STIR
PM/DM肌肉MRI表现
4.脂肪沉积、肌肉萎缩
正常肌肉T1W

肌炎诊断标准

肌炎诊断标准

肌炎诊断标准
肌炎,是一种以肌肉疼痛、无力和肌肉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
的生活质量。

正确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肌炎的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首先,肌炎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患者常表现为
进行性肌肉无力和疼痛,尤其是肩部、髋部和颈部肌肉。

此外,还可能伴有关节炎、皮疹、发热等全身症状。

实验室检查方面,血清肌酶水平升高是肌炎的重要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转氨酶等。

另外,抗核抗体(ANA)和抗Jo-1抗体等免疫学指标也有助于肌炎的诊断。

其次,肌炎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肌炎与其他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鉴别诊断。

例如,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类似的肌肉疼痛和无力,但其关节炎症状更为突出,抗CCP抗体阳性率也较高。

因此,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
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疾病,最终确诊肌炎。

最后,肌炎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

肌炎患者可能出现肌肉炎症,
影像学检查如MRI和CT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肌肉的炎症和变化,对于肌炎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肌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排
除其他类似疾病,最终确诊。

正确的诊断可以帮助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怀疑患有肌炎的患者,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对于大家了解肌炎诊断标准有所帮助。

肌炎抗体谱17项

肌炎抗体谱17项

肌炎抗体谱17项肌炎是一种以肌肉病变为特征的疾病,常见的表现包括肌无力、肌肉萎缩和肌肉疼痛等症状。

肌炎的发病机制复杂,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

近年来,一项名为肌炎抗体谱17项的检测项目逐渐被引入临床,成为辅助诊断肌炎以及评估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

肌炎抗体谱17项检测涉及到多种抗体,其中包括典型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重叠综合征和其他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抗体。

以下将对肌炎抗体谱17项中的一些关键抗体进行详细介绍。

1.抗Jo-1抗体:是最常见的抗体之一,多见于肌炎和多发性肌炎患者。

阳性结果提示存在肌炎的风险增加,尤其是与间质性肺炎相关。

2.抗SRP抗体:是典型皮肌炎患者中常见的抗体,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阳性结果提示疾病活动性增强和治疗的困难性。

3.抗PL-7抗体:主要见于典型皮肌炎患者,阳性结果提示存在间质性肺炎的风险增加。

4.抗TIF1γ抗体:主要见于典型皮肌炎患者中,尤其是年长女性。

阳性结果可能与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有关。

5.抗Mi-2抗体:主要见于典型皮肌炎患者中,阳性结果提示疾病预后相对较好。

6.抗PMScl抗体:主要见于多发性肌炎患者中,尤其是白种人。

阳性结果提示存在重叠性结缔组织病的风险增加。

除了以上几种关键抗体,肌炎抗体谱17项还包括其他抗体,如抗Ro-52、抗ARS等等。

这些抗体的检测结果对于肌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预后。

肌炎抗体谱17项的检测使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免疫荧光分析和免疫印迹等。

这些方法的优劣不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肌炎抗体谱17项的检测结果只是辅助诊断的工具,不能单独作为诊断肌炎的依据。

诊断肌炎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总体而言,肌炎抗体谱17项检测项目为医生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辅助诊断肌炎和评估疾病进展。

然而,目前肌炎抗体谱17项的检测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部分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低。

皮肌炎的诊断标准和分级标准

皮肌炎的诊断标准和分级标准

皮肌炎的诊断标准和分级标准
皮肌炎是一种炎症性肌肉疾病,其诊断和分级标准是根据临床
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肌肉活检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诊断皮肌炎需要考虑以下方面的标准:
1. 临床表现,皮肌炎患者常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肌肉疼痛、
关节炎、皮疹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
日常生活。

2. 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酶水平(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
的升高是诊断皮肌炎的重要指标之一。

抗核抗体(ANA)和抗Jo-1
抗体等自身抗体的检测也有助于确诊。

3. 肌肉活检,肌肉活检是确诊皮肌炎的“金标准”。

通过肌肉
活检可以观察到肌纤维的变性、坏死、再生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特征。

分级标准方面,一般可以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来进
行评估:
1. 肌力和功能,评估患者的肌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包括行走、
爬楼梯、握力等功能。

2. 症状严重程度,评估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包括肌无力程度、疼痛程度、疲劳程度等。

3. 影响范围,评估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的影
响范围。

总的来说,皮肌炎的诊断和分级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过程,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来进
行判断。

同时,由于皮肌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其诊断和分级标准也
可能随着病情的变化而调整。

因此,对于确诊和治疗皮肌炎的患者
来说,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评估非常重要。

enmc2018肌炎分类标准

enmc2018肌炎分类标准

ENMC2018肌炎分类标准是一种用于诊断和分类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的标准化方法。

以下是该分类标准的详细说明:1. 临床表现:PM和DM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肌肉疼痛、无力、肌萎缩、肌无力以及皮疹。

此外,关节痛和关节僵硬也是常见的症状。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以及肌肉活检结果进行诊断。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自身抗体和其他生化指标的检测。

自身抗体检测是诊断PM和DM的重要指标,包括抗肌萎缩蛋白抗体和抗Jo-1抗体等。

这些抗体有助于区分PM和DM,并确定其他可能的并发症。

3. 皮肤表现:PM和DM的皮肤表现包括皮疹、光敏性皮炎、色素沉着等。

皮疹通常出现在颈部、眼睑和胸背部,表现为对称性分布的红斑或斑块。

皮肤活检是诊断皮肌炎的重要方法,可以用于评估炎症程度和确定治疗方案。

4. 肌肉活检:肌肉活检是诊断PM和DM的金标准,可以通过观察肌肉组织中的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来确诊。

此外,肌肉活检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疾病进展。

5. 分组标准:ENMC2018肌炎分类标准采用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或重度。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医生可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和监测措施。

此外,该标准还考虑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因素,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疾病进展。

综上所述,ENMC2018肌炎分类标准是一种全面、客观的方法,用于诊断和分类PM和DM。

该标准综合考虑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皮肤表现和肌肉活检结果,以及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影响因素,为医生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请注意,以上回答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临床表现及诊断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临床表现及诊断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临床表现及诊断一、概述多发性肌炎(PM)与皮肌炎(D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皮肤、骨骼肌病变为主的非感染性炎症,常累及上肢带肌、颈肌、咽肌等,皮肤、心脏、胃肠道、肺脏均可受累,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PM的发病机制不明,某些研究提示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已从成人与儿童PM血清中检查出柯萨奇病毒B,用逆转录方法在病人肌肉组织中复制出柯萨奇病毒RNA;给新生小鼠注射柯萨奇病毒B,可以复制出小鼠肌炎。

另从PM 患者的肌肉组织中查到过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抗原,从包涵体性肌炎病人肌组织中分离出腺病毒。

虽然不能肯定某种病毒就是PM或DM的致病因子,但病毒可能也是PM或DM发病的一种激发因子。

在肌炎浸润的细胞中发现1/3的细胞是巨噬细胞,2/3是淋巴细胞,浸润的细胞表面多表达MHC-I类抗原,这似乎表明,在PM肌炎病灶部位发生了针对肌细胞膜抗原或与肌纤维表面抗原有交叉反应的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

在病人的血清中可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如:抗肌球蛋白抗体(antimyosin antibodies)、抗肌红蛋白抗体(antimyoglobin antibodies)、抗Jo-1 针针对氨酸 t-RNA合成酶)、抗PL-7、PL-12 针针对氨酸 、氨酸 t-RNA合成酶)以及抗PM-1抗体等,提示PM与自身免疫反应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根据其主要表现,临床又将之分为八种类型,即成人多发性肌炎、成人皮肌炎、幼年性皮肌炎、胶原血管性肌炎、伴有肿瘤的肌炎、非肌瘤性皮肌炎、包涵体肌炎、嗜 粒细胞性肌炎以及结节病性肌炎等。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在中医学里大多数学者将之归为“痿证”范畴。

对其病因病机,早在《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就指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因此在治疗上,古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

临床上从脾胃、肝肾人手,辨证治疗DM、PM而获良效的报道不少。

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主四肢、肌肉,脾气亏虚则四肢肌肉失于气血濡养而痿软无力;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而致肢体不用。

肌肉炎症超声诊断标准

肌肉炎症超声诊断标准

肌肉炎症超声诊断标准
肌肉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由于肌肉过度使用、受伤或感染引起。

超声诊断已成为肌肉炎症的重要诊断工具之一,它能够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来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种疾病。

下面将介绍肌肉炎症超声诊断的标准。

1. 肌肉结构,超声可以显示肌肉的结构和形态,包括肌肉的形状、大小和密度。

正常肌肉应该呈现出均匀的结构和清晰的边界,而肌肉炎症通常会导致肌肉结构的改变,如肿胀、水肿和局部血流增加。

2. 血流灌注,超声可以评估肌肉的血流情况,包括动脉和静脉的血流情况。

肌肉炎症通常会导致局部血流增加,表现为血管扩张和血流速度增加。

3. 超声表现,在肌肉炎症的超声图像上,通常可以看到肌肉区域呈现出低回声或混合回声,伴有局部血流信号增强。

这些表现是肌肉炎症的特征性超声表现,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

4. 对比检查,超声检查还可以通过与对侧正常肌肉进行对比来
评估肌肉炎症的程度,这对于确定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非常有帮助。

总的来说,肌肉炎症的超声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肌肉结构的改变、血流灌注情况和特征性的超声表现。

通过这些标准,医生可以准确
地诊断肌肉炎症,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
的支持。

超声诊断在肌肉炎症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将为患者带来更
好的诊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肌炎抗体谱检测意义

肌炎抗体谱检测意义

肌炎抗体谱检测意义
肌炎抗体谱检测是针对肌炎患者进行的一种实验室检测方法。

肌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肉病,其中包括多种类型,如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相关性肌炎、风湿性肌炎等。

肌炎抗体谱检测的意义如下:
1. 确诊肌炎类型:肌炎抗体谱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所患的具体肌炎类型。

不同类型的肌炎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因此准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2. 辅助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肌炎抗体谱检测可以提供关于炎症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的信息。

一些特定的抗体水平可以与肌炎的活动性和疾病进展相关联。

3. 监测治疗效果:肌炎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肌炎抗体谱检测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

抗体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的有效性,对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4. 预测肌炎相关并发症:一些肌炎抗体可以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相关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

肌炎抗体谱检测可以帮助预测患者是否存在这些相关并发症或发展的风险。

总的来说,肌炎抗体谱检测在肌炎的类型诊断、疾病活动监测、治疗效果评估和相关并发症的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和护理。

肌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肌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肌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肌炎是一种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慢性进行性肌肉病变和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

肌炎症状包括肌肉无力、肌肉疼痛、疲劳、关节疼痛和肌肉萎缩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辅助治疗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肌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肌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肌肉无力,主要表现为肢体和躯干肌肉的无力感,患者常常感到难以完成日常活动,如上楼梯、握手、梳头等。

肌肉无力通常是进行性的,早期常常表现为双侧对称性肌肉无力,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呼吸肌肉无力等严重症状。

肌炎还常常伴随着肌肉疼痛和疲劳感。

肌肉疼痛通常是轻到中度的,常常在活动后加重。

疲劳感是肌炎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感到疲倦乏力,缺乏精力。

除了肌肉无力、肌肉疼痛和疲劳感外,肌炎还可以导致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通常是非对称性的,常常累及手、膝和踝关节等。

此外,肌炎患者还常常伴有皮肤变化,如红斑狼疮患者常常会出现面部红斑、手背和指甲床上的皮疹等。

肌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辅助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肌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肌炎的一线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肌肉无力和疲劳感。

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对症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等。

除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也是肌炎的重要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等。

物理疗法可以通过热敷、冷敷、电疗等方式缓解肌肉疼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

康复训练主要是通过运动和体力活动来改善肌肉无力和疲劳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辅助治疗也是肌炎治疗的重要方面,包括饮食调理和心理治疗等。

饮食调理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饮食,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抗逆能力。

总之,肌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肌肉病变和免疫系统异常激活的疾病。

儿童良性肌炎诊断标准

儿童良性肌炎诊断标准

儿童良性肌炎诊断标准儿童良性肌炎(JDM)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

该病通常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的肌肉疼痛、无力和皮疹,给患儿的生活和成长带来了很大困扰。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诊断儿童良性肌炎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

根据儿童良性肌炎的特点,我们可以制定一套相对完整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首先,临床表现是诊断儿童良性肌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儿通常表现为进行性的肌肉无力和疼痛,尤其是肢体肌肉。

此外,患儿还可能出现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皮疹、发热等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需要经过临床医生的仔细观察和记录,以便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其次,实验室检查也是诊断儿童良性肌炎的重要手段。

血清肌酶水平的升高是儿童良性肌炎的常见表现,尤其是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升高。

此外,抗核抗体(ANA)和抗Jo-1抗体等自身抗体的检测也有助于诊断。

这些实验室检查结果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诊断的依据。

最后,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认儿童良性肌炎的诊断。

肌肉超声、核磁共振(MRI)和电子肌图(EMG)等检查可以显示肌肉的炎症和损伤情况,有助于确定诊断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诊断儿童良性肌炎需要综合运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

临床医生需要充分了解儿童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断该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和诊断儿童良性肌炎,为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多发性肌炎诊断标准

多发性肌炎诊断标准

多发性肌炎诊断标准多发性肌炎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对称性近端肌肉发力、疼痛和压痛,伴特征性皮肤损害一般不难诊断,再结合血清肌酸酶和醛缩酶的增高,24小时尿肌酸排出量增加,必要时结合肌电图的改变和病变肌肉的组织病理检查可以确诊本病。

目前采用的诊断标准为:一、数周至数月内,对称性肢带肌和颈屈肌进行性无力,伴或不伴吞咽困难或呼吸肌受累。

二、肌肉活检显示横纹肌I 型和Ⅱ型肌纤维变性、坏死、被吞噬、再生以及单个核细胞浸润,伴有炎性渗出。

三、血清肌酶谱升高。

四、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

五、皮肤特征性损害,如眼睑呈淡紫色,眶周水肿,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背面鳞屑样红色皮疹等。

符合1-4可诊断为多发性肌炎,同时伴有五则诊断为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的症状多发性肌炎的患者除了以上的症状之外,辅助检查方面会出现心肌酶谱里面的肌酸肌酶的明显升高,会出现肌电图的异常,核磁共振会提示肌肉的水肿性病变。

多发性肌炎的患者主要的症状是会出现四肢近端肌肉的无力和疼痛的表现,如果患者出现了呼吸肌的受累,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

如果多发性肌炎的患者出现了心肌的受累,患者还会以胸闷、胸痛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对于多发性肌炎的患者来说,一旦诊断之后,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排除肿瘤性疾病所继发的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的治疗多发性肌炎要早期明确诊断,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

多发性肌炎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手术治疗。

当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控制效果不佳,需要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

多发性肌炎会出现肌肉无力、肌肉疼痛,呈进行性发展,会累及多个脏器出现损害,严重时导致心脏衰竭、呼吸困难。

肌炎诊断标准

肌炎诊断标准

肌炎诊断标准
肌炎诊断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临床表现。

肌炎患者常出现肌无力、肌肿胀、肌痛、皮疹、关节炎等表现。

2.肌酶检测。

肌炎患者常伴有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如高于正常上限2倍以上,则提示肌炎可能。

3.病理学检查。

肌炎患者肌肉组织有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表现。

同时,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可看到线粒体增多、肌原纤维结构紊乱、基底膜增厚等病理改变。

4.免疫学检查。

肌炎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抗体,如抗Jo-1、抗SRP、抗Mi-2、抗SAE等。

5.影像学检查。

肌炎患者肌肉组织影像学检查可显示肌肉纤维破坏和损伤,并有广泛的肌肉坏死和坏死后的修复。

肌炎诊断需要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检查结果,以确定是否是肌炎,并确定其类型和严重程度,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肌炎鉴别诊断ppt课件

肌炎鉴别诊断ppt课件

2
特发性炎性疾病(IIM) : PM DM 儿童DM 肿瘤或其他CTD相关的PM或DM 包涵体性肌炎(IBM)
3
一、流行病学 PM/DM: 国外 0.6~1/万 女>男 DM>PM 成人+儿童 PM儿童少见 >50,IBM最常见
4
二、病因学 1遗传因素: *可出现家族聚集(临床类型相似) *遗传易感基因(HLA-DRB1,免疫球蛋白基因, 细胞因子及受体基因,T细胞受体基因) 2环境因素: *各种病原体 病毒感染关系最密切 直接病因??
12-117
③无皮炎的皮肌炎 明显四肢近端无力,CK升高, 皮疹不确定/一过性 活检:有DM典型表现(肌纤维束周萎缩) ④儿童期DM: 较PM更多见,与成人有一定区别 皮肤血管炎较突出(皮肤溃疡、甲周梗塞、胃肠表现) 异位钙化常见(原因不清),20~70% 与成人相似的的内脏损害
13
六、鉴别诊断 应与DM做鉴别的疾病 SLE 银屑病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皮肤T淋巴瘤 特应性皮炎 硬皮病 旋毛虫病:可引起眶周水肿 成人STILL病 皮肤血管炎 脂溢性皮炎 14-123
9-121
3.组织病理检查 ①PM:HE染色:变性坏死再生,炎细胞侵润:非特异 免疫组化分析:分布于肌纤维周、肌纤维内 “CD8/MHC I复合物”损伤 为特征 最基本病理标准 非IIM肌病(药物性、代谢性): 巨噬细胞为主, 非CD8+T侵润, 肌细胞不表达MHC I分子 10
②DM 皮肤: 液化或空泡变性 基底膜增厚且PAS染色阳性 (非特异) 轻度粘蛋白沉积和弥漫性炎症 表皮、棘层增生,乳头瘤养增殖(Gottron征) 肌肉: 分布于血管周围、束间隔及其周围 B细胞 、CD4+T 、MHC I 肌内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纤维蛋白血栓,毛 细血管闭塞 束周2~10层萎缩性肌纤维-----特征性表现 “MHC I /B细胞 /CD4+T细胞 /束周萎缩”基本病理条件 *免疫病理学加入诊断标准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青少年发病 面肌无力开始,眼口轮肌受累明显 不能上举,翼状肩胛 内脏受累少见
26

11.重症肌无力和Lambert-Eaton综合症
均为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而引起 重症肌无力:常累及眼外肌、球部肌、颈肌和肩胛带肌
抗乙酰胆碱受体、新斯的明试验等可鉴别
Lambert-Eaton综合症:肢体软弱无力 常合并肺癌或消化道肿瘤 CK可正常 肌电图:低频重复电刺激波幅衰减 高频重复电刺激波幅递增
肌肉受累客观发现 × …………………… √(轻微异常) …………………… ×(亦无体征)
12-117
③无皮炎的皮肌炎
明显四肢近端无力,CK升高, 皮疹不确定/一过性 活检:有DM典型表现(肌纤维束周萎缩)
④儿童期DM:
较PM更多见,与成人有一定区别 皮肤血管炎较突出(皮肤溃疡、甲周梗塞、胃肠表现) 异位钙化常见(原因不清),20~70% 与成人相似的的内脏损害
29

14.恶性肿瘤相关性肌病 老年DM患者 最常见:卵巢癌和胃癌(胃镜/PET?) 其他(肺、乳腺、消化道、血液、甲状腺、
鼻咽、肾癌等)……
肌病可出现在肿瘤前后
30
疑似PM

询问:+运动史、服药史、饮酒史、激素应用史、
休息后是否缓解、最初发病年龄……
查体:+颈屈肌、手指和腕屈肌、眼睛活动、面肌活动、呼吸 检查:+肿瘤相关检查、病毒学检查(HIV等)、甲功、
“MHC I /B细胞 /CD4+T细胞 /束周萎缩”基本病理条件
*免疫病理学加入诊断标准
11
五、临床表现

1.PM:骨骼肌受累表现
骨骼肌外受累表现(肺、消化道、心脏、肾脏)

2.DM ①典型的皮肌炎 ②无肌病性皮肌炎(ADM) :2~11%,≥2年
皮肤受累√ 明显肌肉病变×
3类型: 肌无力主观症状× ……………… × ……………… √
10
②DM
皮肤: 液化或空泡变性
基底膜增厚且PAS染色阳性 (非特异) 轻度粘蛋白沉积和弥漫性炎症 表皮、棘层增生,乳头瘤养增殖(Gottron征) 肌肉: 分布于血管周围、束间隔及其周围 B细胞 、CD4+T 、MHC I 肌内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纤维蛋白血栓,毛细血管闭塞 束周2~10层萎缩性肌纤维-----特征性表现
21

7.酒精性肌病
*急性:发生率0.5~2%,40~60岁男性,短期大剂量 急性发作,下肢近端及骨盆带肌最常见 同时可有呼吸肌和吞咽肌受累 CK高,10倍左右 肌活检:肌纤维广泛变性坏死(急性横位肌溶解) *慢性:40~60岁,长期饮酒史(>10年)男≈女 渐进性,近端肌无力萎缩 常伴酒精肝、外周神经炎 肌活检:灶性坏死、脂肪小滴聚集于Ⅰ型肌纤维
X-连锁隐性遗传病,良性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 明显的下肢近端肌无力,后渐广泛,肌肉假性肥大(腓肠肌), 可有面肌无力 发病较晚,15岁左右,中年可有劳动力,40~50年可活 肌活检:可见肌骨架成分减少
25

③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
男女皆可,10~40岁发病 骨盆带肩胛带进行性加重,膈肌、心肌可受累

④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相关鉴别诊断
天津医大总医院感染免疫科 董笑影
1



1.前言 2.流行病学 3.病因学 4.发病机制 5.检查及诊断 6.临床表现 7.鉴别诊断
2

特发性炎性疾病(IIM) :
PM DM 儿童DM 肿瘤或其他CTD相关的PM或DM 包涵体性肌炎(IBM)
3
一、流行病学
15

1.高强度运动引起的肌肉损伤
急性发作 CK升高 活检:肌纤维变性坏死以及炎性细胞侵润 免疫组化:无PM特征表现 依靠相关性肌病
多种病原体:病毒、真菌、细菌、寄生虫等 病毒最多见:HIV、人T淋巴细胞、腺、柯萨奇、 巨细胞、EB、乙肝、流感、腮腺炎、 风疹、带状孢疹病毒等 HIV肌病:30%,常规检测HIV抗体 与PM十分相似……CD8/MHC I 大量巨噬细胞侵润,可见碎片性红纤维
17

3.IBM
最易被误诊为PM 肌细胞浆和/或核内还可见到包涵体——特征 多见老年人,男性,>50中最常见,缓慢,四肢近远端 特点:手指、腕,屈肌无力萎缩更明显 股四头肌无力萎缩明显 CK轻度升高,5倍左右,<10倍 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常无效
18

4.离子代谢紊乱相关疾病
肌无力,下肢多见,CK明显升高,迅速恢复 最常见低钾性肌病
9.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肌炎
多亚急性发病, 可见近端无力肌痛,CK高 肌电图:肌源性损害 肌活检:肌肉炎性改变,嗜酸性粒细胞侵润 亚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痛综合征 嗜酸性筋膜炎 复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肌炎
24

10.肌营养不良症
一组遗传性进展性疾病 ①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X-连锁隐性遗传病,出生即患 ②Becker肌营养不良症:
靶抗原位于肌束内毛细血管内皮(激活 补体活化途径) 免疫反应性微血栓形成 血管周围炎性反应和缺血性坏死
7

PM: 细胞免疫介导
HLA限制性 抗原特异性
靶器官:肌纤维

DM: 体液免疫为主
微血管病变 靶器官:血管
8
四、检查和诊断

1.肌酶:50~100倍,先于肌电图和肌力的表现 2.肌电图检查:肌源性损害 *三联征: 短小的多相运动电位
5
三、发病机制

1细胞免疫机制 *肌炎通过淋巴细胞被动转移 *PM:肌炎特异性CD8+T细胞(MS- CD8+T)
氨基酸序列明显保守性,原位克隆扩增 穿孔素依赖的细胞毒途径(PM肌细胞损伤主机制)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降解作用?
6

2.体液免疫
*高球蛋白血症,多种自身抗体 *DM:皮肤肌肉血管壁IgG、IgM沉积
纤颤电位、正弦波 插入性激惹、异常高频放电
*典型者40%,无明显异常10~15% *晚期,混合源性表现 *诊断无特异性,只提示活动性肌病存在
9-121

3.组织病理检查
①PM:HE染色:变性坏死再生,炎细胞侵润:非特异
免疫组化分析:分布于肌纤维周、肌纤维内 “CD8/MHC I复合物”损伤为特征 最基本病理标准 非IIM肌病(药物性、代谢性): 巨噬细胞为主, 非CD8+T侵润, 肌细胞不表达MHC I分子
13
六、鉴别诊断

应与DM做鉴别的疾病
SLE 银屑病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皮肤T淋巴瘤 特应性皮炎 硬皮病 旋毛虫病:可引起眶周水肿 成人STILL病 皮肤血管炎 脂溢性皮炎
14-123

最易误诊的是PM
典型PM亚急性发作(数周~数月) 儿童PM很少见,<16岁应谨慎 缓慢出现的肌病(数月~数年):多IBM 或其他 短暂ck升高,只乏力和肌痛:风湿性多肌痛、肌筋膜炎 肌活检确诊 易误诊为PM的相关性肌病………………
22

8.激素性肌病
常隐匿发生,下肢无力加重,无颈屈肌无力加重表现 CK正常或变化不大 肌电图无自发性活动增加 多见于长期大量激素使用者,如地米,10%,9~10周 肌活检:HE 无特异 油红O染色(I, 脂肪小滴) 和ATP酶染色(Ⅱ, 肌纤维萎缩) 临床鉴别:减激素2~8周……减量后改善
23

电解质全项、X线检查异位钙化、妇科及胃肠镜检查、 CT(MR)肌萎缩……
+免疫组化:T细胞(CD45RO……) B细胞(CD20、CD45RA……) 巨噬细胞(CD61、CD68……)

50岁以上……肿瘤、包涵体……预后不良
31
32

PM/DM: 国外 0.6~1/万
女>男 DM>PM 成人+儿童 PM儿童少见 >50,IBM最常见
4
二、病因学

1遗传因素: *可出现家族聚集(临床类型相似) *遗传易感基因(HLA-DRB1,免疫球蛋白基因,
细胞因子及受体基因,T细胞受体基因)

2环境因素: *各种病原体
病毒感染关系最密切 直接病因??
多种药物…… 他丁类药物诱导的肌病:剂量相关性, >数周~2年 占他丁类总不良反应10~14% 肌痛到横纹肌溶解,1~7% 各种危险因素(老、女、肝肾、糖、酒等) 预防方法(小量、免合并、停药) 秋水仙碱诱导的肌病: 大剂量可诱导 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多见 肌微管毒性有关 活检:普通HE染色无特异 预防:肌酐清除率>50%
高/低:钾、钠、钙血症 低:镁、磷血症
19

5.甲状腺相关性肌病
10~32% PM患者:甲减、甲亢、甲旁亢 甲减性肌病:肌病是甲减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可症状不严重,CK却明显升高 (<5000 U/L) 肌电图无特异性 活检:免疫组化无PM “CD8/MHC I 复合物”损伤表现,以此鉴别
20

6.药物性肌病
27

12.线粒体肌病
线粒体呼吸酶链氧化代谢障碍,遗传性肌病 线粒体肌病、线粒体脑肌病 青少年多见 骨骼肌疲劳,休息时缓解 肌电图无特异, 1/3 CK高 肌活检:特征性碎片性红纤维(Trichrome染色)
28

13.运动神经元病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最常见 进行性肌萎缩 进行性肌无力,远端开始向近端发展,肌萎缩出现早 肌电图:神经原性损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