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式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北碚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业集群发展,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节能减排技术、经济发展方式、产业集群发展,以此来提高产业集群发展技术水平;需要优化产业集群聚集环境,加强科学规划,以此来提高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化程度;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产业集群向结构优化、特色明显、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竞争环境公平友好的方向发展。
2.城市发展中合理布局产业集群空间结构。
空间聚集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首要特征,空间结构是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需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布局产业集群空间结构。
具体来讲,不同城市开展产业集群空间结构优化需要基于其特色资源,确定其主体功能,地方政府则需要在此基础上,以促进区域差别化发展和为确保公共服务基本平衡为原则,从预算支出、预算应用、预算监管等方面入手,来促进产业集群空间结构升级调整。
此外,进行产业集群空间结构优化应该尽量在现有集群和正在发展集群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努力创造新的集群。
3.产业集群发展与生态绿色发展同行。
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遭遇了资源限制、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因此,产业集群发展有必要做到与生态绿色发展同行,继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向绿色化转型。
具体来讲,生态绿色发展指的是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实现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规模,
形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为一体的发展模式。
由于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起步较晚,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导致产业集群绿色发展工作尚处探索阶段,较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差距,为此,我国可以借鉴和学习先进的产业集群绿色发展理念及方式,以此来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转型。
4.产城融合发展助推产业集群和城市发展。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由此可见,产业集群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需要相互依赖和相互适应,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则有利于产业集群和城市发展,也是推动城市转型的重要策略。
具体来讲,城市工业区与新城区之间需要实现联动发展,以新城区较为完善的交通条件配合工业区较为健全的配套设施,来为工业区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带动工业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建设;需要加大对各项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在现有城市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践行“以产带城、以城促产”的基本原则,全面提高城市发展水平。
5.优化城市营商环境助推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优质的环境,为此,地方政府需要致力于优化城市营商环境,为各个产业及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具体来讲,可以打造国际研发创新集聚区,以此来扩大产业集群发展的市场化优势和国际化优势,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向创新方向发展,同时鼓励企业进行
科研工作,争取打造高端技术型产业集群;需要推动进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充分发挥市场引导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向专、特、精、新方向发展,同时提高发展新资源的共享效率;需要促进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营造适合国际人才发展、工作、居住的环境,以此来强化产业集群人才建设。
6.建设智慧城市助推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各个地区纷纷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以期能够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具体来讲,需要加强云计算产业发展建设,建立大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在此基础上整合产业集群发展的信息资源,同时优化信息化服务标准,建立智慧应用系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为中小型企业发展提供制度支持,同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顺应产业集群信息化建设形势,加大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整合力度,为各项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建设基础,以此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结束语:在经济水平日渐提高的形势下,社会各界开始意识到了产业集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探索并合理掌握两者关系对于城市和国家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价值,但我国关于两者关系的探讨还不够充足,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研究力度,合理通过产业集群促进城市发展,科学通过城市发展带动产业集群建设,
实现互利双赢。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式探究
◎师宏生
财政金融
近年来,事业单位承担的公共服务职
能增加,相应的资产规模也持续扩大,对资产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没有及时转变思维观念,还是沿用传统的制度、方法,很容易出现资产闲置、浪费,甚至是违规挪用、流失等问题。
以事业单位深化改革为契机,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式,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因素
1.经营管理水平。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由于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对资产经营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即便是在改革后,部分管理人员还是
没有彻底转变资产经营理念,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出于自身利益和发展需要,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视程度较高,在资产经营管理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较多,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是对于那些差额拨款、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对比来看还是缺乏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除了单位性质不同影响经营管理水平外,自身规模的大小,以及事业单位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等,也都是影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因素。
2.外部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事业单位经营发
展和资产管理也会产生深刻影响。
例如,通货膨胀会导致国有资产的保值难度增加,甚至会有贬值的风险。
另外,技术的革新和产品的迭代,也会使得既有资产加速贬值。
尤其是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固定资产,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贬值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但是在技术推动下,国有资产不断更新、迭代,也会使事业单位的资产结构趋于合理化,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的资产保值增值创造良好条件。
3.供需结构变化。
供需关系的变化,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价值也会产生影响。
在供大于求的情
况下,容易出现资产挤压的情况,一方面是造成了国有资产的长期闲置、严重浪费,不能利用资产创造利润,国有资产的价值难以得到体现;另一方面是加速了资产的贬值速度,对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持续供给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当然,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国有资产的增值空间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如果能够利用这一机会,调整和优化事业单位的资产结构,在提升固定资产利用价值的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保值增值。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1.国有资产管理的配套制度不完善。
原来实行的资产管理制度,随着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暴露出诸多的缺陷,已经不符合现阶段事业单位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
例如,原来的资产管理制度中,没有将保值增值作为一项具体的考核指标,难以发挥对资产管理人员的约束作用。
在资产的运营管理中,片面的认为只要保证资产不丢失即可,资产损耗与折旧速度快,贬值严重。
因此,能否建立起对资产保值增值有推动作用的制度体系,成为当前事业单位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2监管工作不到位,资产流失情况严重。
国有资产的采购、使用、报废等各项处理流程,都必须保持透明、对外公示。
将资产现状公开,如单位的规划方案、资金流向等内容,并及时对内容进行更新,要求社会各界对自身工作进行监督。
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一些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或制度漏洞,使用国有资产来为自己谋取私利。
目前来看,虽然监管方法日益多样,监管水平有所提升,但是由于近几年事业单位各类资产明显增多,加上监管人手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监管上容易出现缺位的情况。
监管漏洞越多,资产流失、闲置的问题越严重,更不用提实现保值与增值了。
3.资产核算不准确,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国有资产数量多、种类杂,给核算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资产核查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2个:其一,核查方法缺少创新,以人工为主的资产核查,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存在疏忽和漏洞,不利于保证账实一致;其二,对于核查结果的利用率不高。
即便是在核查中发现了问题,也经常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干扰,没有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国有资产闲置和浪费情况较为普遍。
理想状态下,事业单位所有的国有资产可以前部投入使用,创造最大的价值,支持事业单位各项公共服务的高质量供给。
但是目前来看,由于采购的盲目性、运营的不合理,国有资产闲置的情况比较常见。
有些资产长期没有得到利用,反而会加速折旧速度,带来了损失和加速了编制。
除此之外,像国有资产的浪费问题、挪用问题也时有发生。
三、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方式1.引进现代企业资产管理制度。
随着事业单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有必要借鉴现代企业在资产经营管理上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
通过引进新制度、新模式,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发挥资产价值,实现保值增值。
实行国有资产的定期清查制度,安排专人统筹负责资产相关的账目核对,包括账表填写是否规范、账实是否匹配,资金往来是否合理等等。
如果发现错账、漏账,应及时查明问题原因,明确责任归属,并且确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还要主动寻找资产增值办法,例如,将闲置的单位出租、出借,所形成的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利用闲置国有资产对外进行合理投资和担保,这些收入应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
推广与国有资产管理配套的绩效考核制度。
对于存在资产流失、贬值、闲置等情况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基于相应的奖励。
利用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制度,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资产的安全性,是保证保值与增值的前提基础。
如果存在资产流失情况,不仅会影响其利用价值的发挥,还会增加管理难度,不利于价值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随着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各类监管手段的使用,资产流失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治理,但是利用不合理,导致资产损耗严重;或者是配置不科学,造成资产长期闲置等情况,在个别事业单位仍然较为常见。
因此,事业单位应转变对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方式,尤其是要加强对资产盘点和定期核查的重视程度。
资产清查的内容包括各个类型银行的账户、有价证券以及不同种类库存现金等,监察人员必须对其进行全面核对以及清算,以保证账务之间数据相符,单位的账务保持完整,其中数据精确且真实。
每次完成清查、盘点,必须如实做好记录。
从源头上解决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为保值增值创设了良好环境。
3.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近年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种类、数量与规模,都呈现出大幅度增加的趋势。
要想达到使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必须建立起一支经验丰富的现代化资产管理团队。
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渠道:其一,从事业单位中选派一些专业相关且有一定资产管理经验的年轻职工,以参加培训、观摩学习等方式,掌握提升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技巧。
同时,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开展和发展需要,探索出支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的资产配置方案。
在切实提高资产利用价值的基础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其二,依托现有的考核制度,细化管理责任。
真正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细化为具体的工作指标。
如果能够实现保值、增值,则对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包括绩效奖励、荣誉激励、职位激励等等,这也是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经验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
4.优化国有资产配置,挖掘资产潜在价值。
国有资产只有得到合理配备,才能让资产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让国有资产的潜在价值、多重价值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也可以为保值增值创造有利条件。
近几年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于对事业性资产实施产权集中管理,就是在严格遵守行政事业性资产的国家所有权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占有使用权的原则下,各级事业性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履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打破部门利益格局,对产权实行集中管理。
为了在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和支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稳定供给之间达到统筹平衡,应结合本单位的经营需要和改革计划,明确配置方案,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落实。
在事业单位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过程中,挖掘国有资产的潜在价值。
在稳定发挥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结语:探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可行性途径,对减轻事业单位运营负担,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等有积极帮助。
从整体上看,事业单位在资产配置和经营管理上的整体水平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核算不准确、监督不到位等问题,造成了资产闲置、浪费,损害了事业单位的形象。
以市场化改革为契机,引进现代企业资产管理的先进模式,重视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让现有的国有资产能够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在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支持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安阳县公路管理局)
财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