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专题攻克练习题(含答案详解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专题攻克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
2、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烧制陶瓷B.火药爆炸C.粮食酿酒D.棉纱纺布
3、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熔化B.白磷自燃C.酒精挥发D.干冰升华
4、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

在三位宇航员老师的授课内容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①在显微镜下观察跳动的心肌细胞
②乒乓球停留在水中,浮力几乎消失
③花朵折纸在水膜上慢慢绽放
④向水膜中继续注入水变成水球
⑤在水球中注入一个大气泡,得到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
⑥将半粒泡腾片放在水球里产生大量气泡
A.①③④B.③⑥C.①④⑥D.只有⑥
5、下列生活中的变化,其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变”美酒B.金条“变”金箔
C.冰块“变”冰雕D.铁水“变”铁锅
6、下列生活现象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灯光表演B.烟花绽放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
7、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火烧连营B.司马光砸缸C.曹冲称象D.铁杵磨成针8、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B.食物腐败C.湿衣晒干D.纸张燃烧
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连接仪器B.溶解NaCl固体
C.滴加液体D.检查装置气密性
10、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称量固体
C.倾倒液体D.点燃酒精灯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完成下列填空:
(1)从上图中选择正确的仪器,用其名称填空:
①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体积时需用__;
②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需用__;
③取用粉末状固体时需用__;
④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需用__;
⑤用于较多液体药品反应时需用__.
(2)根据化学操作规则,请用适当的数据填空:
①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所选的托盘天平一般精确到__;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该夹在距管口约__处;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
③小聪同学采用左码右物的方法称得5.6g食盐(0.1g以下用游码),则他实际称量食盐的质量为
___g.
2、按要求填空:
(1)某同学在实验中,若不小心将酒精灯碰翻在桌上,桌上洒落的酒精燃烧起来,最简捷有效的扑灭方法是______。

(2)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没有面向手心,后果是______。

(3)小明同学需要量取50mL的水并加热至沸腾,在此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

(4)张老师让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5.6g食盐,发现指针向左偏转,接下来小明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3、人类照明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

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上述照明方法中,______照明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的过程并不简单,主要包含以下过程:石蜡先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石蜡蒸气再燃烧。

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由此说明发生化学变化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3)制造电灯的过程需要设计灯的形状,研制发光效率高的灯丝以及透光性能好的玻璃。

这些过程
中与化学无关的是______。

(4)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最能说明其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______。

A.蜡烛变短B.放出大量的热C.发出黄光D.生成小水珠
4、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_____。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________。

(2)通过对蜡烛燃烧的观察,你认为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类型是_________。

5、下图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滴加液体药品用到的是________;(填序号和名称)
(3)收集气体用____________;(同上)
(4)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
(5)用于做热源的仪器是______;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均填序号)
(6)某同学欲量取48mL的稀硫酸,应选用___(填“10 mL”“50 mL”或“100 mL”)的量筒。

读数时,该同学俯视量筒的刻度线(其他操作无误),则所量稀硫酸的体积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三、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

(1)点燃蜡烛,用一根木条横穿火焰三部分(如图所示),约1-2s取出观察,火焰___________(填“内焰”“外焰”或“焰心”)温度最高。

(2)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有___________产生。

取下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变浑浊,此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

(3)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发现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小颗粒。

(收集证据)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假设_____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吹灭蜡烛,立即把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
___________。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小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2、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受《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重新进行了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

(1)实验一:探究石蜡的物理性质。

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具有的物理性质有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实验二:同学们仿照教材11项的实验,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1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
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蜡烛的蒸气未燃烧
(3)实验三: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如图表所示
①补全上表中的实验结论。

②该实验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_。

该实验与图2所示的实验对比,其优点是
___________。

(4)(结论与反思)①化学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比如蜡烛的燃烧。

小明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

②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生着物理变化,请你以上述蜡烛燃烧的现象举例说明___________(合理即可)。

3、人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占0.03%,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约占3.6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此产生了兴趣,欲探究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什么会增加?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帮助完成相关问题(已知澄清石灰水能吸收二氧化碳,假设每次操作二氧化碳都被完全吸收)。

(探究实验)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时,对着装置中的“呼、吸口”呼气和吸气,并观察锥形瓶中澄清的石灰水的现象。

(1)打开夹子______(填“1”或“2”),同时关闭另一个,人缓缓吸气。

(2)打开夹子______(填“1”或“2”),同时关闭另一个,人缓缓呼气。

(3)上述操作交替进行若干次,当锥形瓶______(选填“A”或“B”)中的澄清石灰水有明显实验现象时,停止操作。

(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人体呼吸作用的代谢产物。

(拓展与交流)
(4)A、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不同,其中A瓶的作用为______。

(5)吸气时,若打开与关闭的夹子弄反了,可能的后果是______;呼气时,若打开与关闭的夹子弄反了,可能的后果是______。

4、探究液化气燃烧的变化。

小刚同学在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液化气燃烧的现象,他认为液化气燃烧应属于化学变化。

小刚在妈妈的帮助下对此展开了探究。

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并回答有关问题。

(提出问题)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吗?
(查阅资料)液化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猜想与假设)假设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的一种能被检验的假设性结论,其表述方式为:如果……那么……。

(1)对于液化气燃烧是否为化学变化,你做出的假设是:如果______,那么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小刚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2)打开液化气,并将其调至小火,把一只干冷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观察到:
①玻璃杯内壁出现______;
②手摸玻璃杯壁有______感觉。

③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观察到______。

(3)分析:液化气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__。

(获得结论)
(4)液化气燃烧为______变化。

(反思与交流)
(5)液化气燃烧过程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小刚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你认为小刚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试举一例说明______。

5、我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①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汽凝集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设计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目的是验证假设
______(填序号),但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
______,假设______(填序号)不成立。

(3)吹灭蜡烛,立即点燃白烟,发现蜡烛______,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得出结论)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2、D
【详解】
A、烧制陶瓷,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爆炸,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棉纱纺布,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3、B
【分析】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详解】
A.蜡烛熔化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致使蜡烛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B.白磷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
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睛】
4、D
【详解】
①在显微镜下观察跳动的心肌细胞,没有新物质产生,不属于化学变化;②乒乓球停留在水中,浮力几乎消失,没有新物质产生,不属于化学变化;③花朵折纸在水膜上慢慢绽放,没有新物质产生,不属于化学变化;④向水膜中继续注入水变成水球,没有新物质产生,不属于化学变化;⑤在水球中注入一个大气泡,得到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没有新物质产生,不属于化学变化;⑥将半粒泡腾片放在水球里产生大量气泡,是由于产生了气体,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⑥,故选D。

5、A
【详解】
A、粮食“变”美酒的过程,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正确;
B、金条“变”金箔的过程,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错误;
C、冰块“变”冰雕的过程,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错误;
D、铁水“变”铁锅的过程,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错误;故选:A。

6、B
【详解】
A、灯光表演,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烟花绽放,有二氧化硫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音乐喷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气球升空,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7、A
【详解】
A、火烧连营,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司马光砸缸,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曹冲称象,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杵磨成针,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8、C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
A、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了有机物和氧气,不符合题意;
B、食物腐败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不符合题意;
C、湿衣晒干过程中水蒸发为水蒸气,没有生成新物质,符合题意;
D、纸张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D
【详解】
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配制氯化钠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将导气管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导气管末端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
A、加热液体操作正确,A正确;
B、用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时,天平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B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C错误;
D、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
(1)量筒
漏斗药匙胶头滴管烧杯
(2) 0.1g 三分之一1
3
三分之一
1
3
4.4
【分析】
(1)
①量取液体体积使用量筒。

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体积时需用量筒。

②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需用漏斗。

③取用粉末状固体时需用药匙,取用块状固体使用镊子。

④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需用胶头滴管。

⑤用于较多液体药品反应时需用烧杯,少量药品反应时使用试管。

(2)
①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所选的托盘天平一般精确到0.1g。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该夹在距管口约三分之一除,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以免液体喷出伤人。

③托盘天平m左=m右+m游,所以食盐的重量是5g-0.6g=4.4g。

【点睛】
2、
(1)用湿抹布盖灭
(2)药液腐蚀标签
(3)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
(4)减少药品至天平平衡
【分析】
(1)
用湿抹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以隔绝酒精与氧气的接触,达到隔绝氧气而灭火的目的;扑灭后不会在实验桌上残留其它物质,灭火方法比较简捷;
(2)
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是为防止流下的药液腐蚀标签,导致看不清标签上的药品的名称;故答案为:药液腐蚀标签;
(3)
量取50mL需要用到量筒、胶头滴管,加热至沸腾,需要用到烧杯、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
(4)
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药品多了,要减少药品至天平平衡。

3、
(1)电灯
(2)石蜡先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一定
(3)设计灯的形状
(4)D
【解析】
(1)
电灯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2)
石蜡先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只是石蜡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由此可见化学变化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

(3)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发光效率以及透光率均属于物质的性质,所以只有设计灯的形状这个过程与化学无关。

(4)
化学变化的实质:有新物质生成,所以生成小水珠是最能说明其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

故填:D
【点睛】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4、
(1)水雾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水和二氧化碳
(2)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解析】
(1)
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故填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即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故填水和二氧化碳。

(2)
蜡烛燃烧时,蜡烛先由固体变为液体,是蜡烛的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
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即蜡烛燃烧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填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5、
(1)漏斗
(2)E,胶头滴管
(3)D,集气瓶及玻璃片
(4)坩埚钳
(5) B F
(6) 50mL 偏小
【解析】
(1)
仪器A的名称是漏斗;
(2)
胶头滴管常用语滴加液体药品,滴加液体药品用到的是E,胶头滴管
(3)
集气瓶及玻璃片用于收集气体,收集气体用D,集气瓶及玻璃片;
(4)
仪器C的名称是坩埚钳;
(5)
酒精灯用于做热源,用于做热源的仪器是B;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序号是F;
(6)
某同学欲量取48mL的稀硫酸,应选用50mL的量筒,这样误差小,读数时,该同学俯视量筒的刻度
线,俯视读数偏大,量取的体积比真实值偏小,则所量稀硫酸的体积偏小。

三、实验探究
1、外焰水雾或水珠二氧化碳2 A 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水蒸气 C AB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支持燃烧,且不能燃烧
【详解】
(1)温度越高,木条易被炭化,点燃蜡烛,两边变黑,中间未变色,说明火焰火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
(2)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有水雾或水珠产生。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下烧杯,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变浑浊,此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水雾或水珠;二氧化碳或CO2;
收集证据:
①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的目的是检验白烟是否是二氧化碳,但蜡烛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会影响白烟成分的检验,故填:A;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还是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②在白烟上方罩一干冷的玻璃片,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故填:水蒸气;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小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C的正确性,又因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AB不正确的,故填:C;A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支持燃烧,且不能燃烧。

2、硬度小密度小于水 CD 蓝色浑浊检验生成的水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电灯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前首先熔化成液态石蜡是物理变化(合理即可)
【详解】
(1)实验一: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具有的物理性质有硬度小、密度小于水;
(2)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就是石蜡蒸汽,而不是液态石蜡。

故A的说法不正确;
B、子火焰能够燃烧是因为,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较低,而不是熔点低。

故B的说法不正确;
C、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汽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试验不会成功。

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故C的说法正确;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母火焰中心部分未与氧气接触燃烧,仍为石蜡蒸汽,石蜡蒸汽未燃烧,故D的说法正确。

故填:CD;
(3)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若实验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色,说明石蜡燃烧有水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现象说明石蜡燃烧还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三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的水。

而图2实验只能检验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该实验与如图2所示的实验对比,其优点是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4)①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后也会发光、放热,但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
②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前首先熔化成液态石蜡是物理变化,所以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生着物理变化。

3、1 2 B 吸收(或去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若写与B形成对比,不给分;过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不给分)人会吸入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被排出锥形瓶外(意思表达对即可)
【详解】
(1)由图可知,人吸气时,应打开夹子1,关闭夹子2,故填1。

(2)由图可知,人呼气时,应该打来夹子2,关闭夹子1,故填2。

(3)人呼出的气体经过装置B,所以当锥形瓶B中的澄清石灰水有明显实验现象时,停止操作,故填B。

(4)吸入的空气经过锥形瓶A,A瓶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产生干扰,故填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5)吸气时,若打开与关闭的夹子弄反了,可能的后果是A瓶中的石灰水被人吸入,故填人会吸入石灰水;
呼气时,若打开与关闭的夹子弄反了,可能的后果是B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被排出锥形瓶外,故填澄清石灰水被排出锥形瓶外。

4、有新物质生成水雾发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正确
灯泡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
【详解】
(1)化学变化是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根据题干要求用“如果……那么……”表示,可以为:如果液化气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那么液化气燃烧是化学变化;
(2)液化气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燃烧放热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玻璃杯内壁出现水雾,手摸玻璃杯壁有发烫感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玻璃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现象也说明了液化气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水和二氧化碳;
(4)由于液化气燃烧产生了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液化气燃烧为化学变化;
(5)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故观点正确。

5、①蜡烛刚熄灭会有残余二氧化碳水蒸气②蜡烛重新燃烧石蜡蒸汽凝集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设计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目的是验证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但实验设计不严谨,因为蜡烛刚熄灭会有残余二氧化碳,所以无法证明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故填:①;蜡烛刚熄灭会有残余二氧化碳;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出现,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说明假设②不成立,故填:水蒸气;②;
(3)由白烟具有可燃性知:吹灭蜡烛,立即点燃白烟,发现蜡烛重新燃烧,故填:重新燃烧
【得出结论】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凝集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故填:石蜡蒸汽凝集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点睛】
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