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
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媒体环境的含义和主要特征,其后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构建的策略和措施,希望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标签: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载体
一、新媒体环境概述
新媒体是从传统媒体升华而来,但也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

随着科学的进步,信息化时代到来,传统媒体已经在逐渐被新媒体取代,同时新媒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从新媒体发展到现在的逐渐成熟,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也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于是诞生出了新媒体环境及其新的定义和特点。

(一)新媒体的含义
说到“新媒体”一词,那就要追溯到1967年。

其诞生是在美国的传播学界,后来逐渐将新媒体概念普及。

在往后的多年,新媒体一词的定义始终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解答。

在很多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新媒体就是由传统媒体衍生而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新媒体。

世间万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

因此,对新媒体的解释,应当从当代人们对新媒体的理解,以及新媒体对当代人们生活的影响等多角度来全面分析,然后不断发掘出新媒体的内涵。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在社会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广运用,在教育行业被进一步利用是大势所趋。

新媒体技术的有效使用已经逐渐成为了当前学者和教师有待解決的主要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新媒体技术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其主要的方展方向在于技术的进步,这也要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现代通信技术,搭建起具有大容量的存储功能、信息的个性化体现、各个对象的有效互动、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等特点的平台框架。

一旦实现以上特点,新媒体技术也实现了实效性和高效性。

(二)新媒体环境的主要特征
1.创建出虚拟化的环境空间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新媒体所创造的的环境是虚拟的,无形的,其主要体现在对数据信息的整合、分析、处理上,能够运用一定的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对文字、图片、视频等等进行辅助,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环境虽然是虚拟的空间,但是其所创造出的信息却存在于真实的空间之中,在这样的空间之中,人们可以
自由进行信息的交换,充分实现与他人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数据的实践和空间的限制。

在高校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有效通过新媒体环境在网络平台中进行自由发言,充分发挥出其个性化特色,掌握自身的话语权,从而准确找到自身定位,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和高校可以通过新媒体环境,了解并掌握学生最为真实的一面,并且站在平等的角度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创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2.具备大容量的信息数据存储功能
新媒体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完整的环境,主要是将传统媒体与现代新媒体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创设出一个全新的新媒体环境,并且在社会中充分体现出大容量的信息数据存储功能。

众所周知,新媒体的有效运用以互联网、计算机为主要载体,而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全国甚至全球的用户已经数以亿万计,可以说是基本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普及,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使得新媒体环境逐渐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信息数据储备网,能够解决大多数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堪比百科全书。

同时这样的数据网络还在不断扩大,信息的交互和延伸使得各种新的信息层出不穷。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学生对于新媒体是非常熟悉的,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层面上对于新媒体都有一定的依赖性。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环境,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信息,使得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书本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

3.充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新媒体环境中的信息资源体现出了极强的交互性,这也是新媒体发展的主要优势和特点,交互性的实现创设出信息网络,为信息的有效及时传递提供了便利。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网络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在最快时间内找到所需的信息和资源,使得整个过程变得开放。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环境的运用和对信息资源的搜索是非常普遍的,在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能够充分表达出自身的思想理念,也为高校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可靠的方向。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构建的策略和措施
(一)搭建校园网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积极引导
一方面,高校在对校园网进行设计优化的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入一些新媒体技术的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

网站建设人员应当协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教师,对网站内容进行设计,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丰富网站教学资源和内容。

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延伸教学,拓展网站,摈弃传统的校园网站建设形式,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教学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增强校园网站的互动性。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网站的互动性应当是新媒
体环境下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优势和特点,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高校及教师应当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找到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校园网络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相关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对学生的思想状态能够准确把握。

(二)对新媒体创设的虚拟社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
根据相关的实践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虚拟社区大多具有一定的市场特征,因此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中创设出的虚拟社区不能作为单纯的课堂教室,只有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方面,高校应当建立起SNS网站,明确其主要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站的功能和作用充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逐渐将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中和行动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拉近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确保二者之间的平等和谐;另一方面,在开设SNS的过程中,高校可以以班级、系别为单位创建出相应的网站主页,从而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实现有效沟通,同时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引导,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三)充分利用微博等现代信息软件,普及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高校应当建立起有效完善的运作体系对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整合高校及社会中的良好教学资源和内容,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例如,高校及教师可以通过对微博的利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实际交流进行有效的结合,从真正意义上体会到当代大学生的感受,同时在微博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每一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逐渐将微博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便捷工具和手段;其次,高校的相关信息技术型人才应当对微博中的不良信息及相关的视频传播进行干预,尽可能创造出干净的网络微博环境,在微博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正确的行为举止、观念等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最后,高校辅导员应当充分发挥出其引导职能,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逐渐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建立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库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新媒体具备大容量的信息数据储存功能,其信息检索能力也得到了极快的发展,搜索精度越来越高。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渐成型并趋于成熟,在新媒体环境下创设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已经具备初步的实力。

同时,高校应当充分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方向和具体情况,充分运用高校的服务器,在高校中建立起有效的信息资源库,将高校中相应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存储。

通过资源库的搭建,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对自己感兴趣的思想政治内容进行收集,了解很多课堂书本中没有的知识。

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相关资源的收集情况分析学生的思想状态,从而指导教师不断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五)充分运用手机互动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手机发展越来越智能化,移动数字终端的设计和优化已经逐渐成为了手机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手机互动平台的出现和运用充分体现出了移动数字终端的快捷性和便利性,这些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当前手机中的数据信息传播已经实现4G+,WiFi等等,通过互联网技术,运用QQ、微信、微博、贴吧等手机互动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例如,高校可以创设微信公众平台,申请公众号专门用于宣传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教师和院校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关注公众号,由专人每日对公众号进行文章的推送,收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得社会中的最新思想政治动态传达给高校大学生的微信手机客户端。

同时在进行内容的策划时,应当尽可能采用幽默风趣的语句,提高内容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搭建校园网站,对新媒体创设的虚拟社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充分利用微博等现代信息软件,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运用手机互动平台,建立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库。

參考文献
[1]张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J].高教探索,2016(02):118~123.
[2]乌达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J].青年时代,2016(22).
[3]任婵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J].长江丛刊,2017(14):198.
[4]程永清.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亚太教育,2016(07):246.
[5]杜小燕,程永清.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5):137.
[6]孙琦.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探析[J].管理观察,2016(27):87~88.
[7]许媚.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中国西部,2017(07).
[8]慕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8).
作者简介:欧阳灵芝(1981.10—),女,汉族,辽宁朝阳人,硕士,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