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C-30型全液压侧卸式装煤机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M C – 3 0 型
全液压侧卸式装煤机
执行标准:MT/T822—1999
Q/320281AEE18-2004
安标证书号:20046680
使




江阴市矿山器材厂
2007年7月21日
注意:1.新机器使用1周后检查并重新拧紧全部紧固件。

2.每班严格检查防爆电器的安全情况。

3.每班检查并清洗机器。

4.各润滑点及时加油。

安全注意事项
1.工作压力不得超过16MPa。

2.矿用隔爆型电磁起动器QBC-45/660(380)、矿隔爆型控制按扭(BZA18-5/127-2)、隔爆照明灯(DGY35/24B)、煤矿用移动屏蔽橡套软电缆(MYP-0.38/0.66)、煤矿井下用隔爆型三相异步电动机(YBK2-200L-4)、二层钢丝编织液压支架胶管(RB2-6、8、
10、13、16、19、22、25、32、38、51)不得随意改用未经煤
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认证的产品。

3.在铲斗工作机构下部检修时,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首先将铲斗臂和铲斗垫实。

4.在电器维修时必须先切断电源才能打开主箱盖进行维修工作;保护好各隔爆面,不得有影响防爆性能的划痕、碰伤,如有锈蚀,应清洗干净,并涂薄薄一层204—1防锈油。

5.设备如发生液压系统泄漏应尽快停车、系统卸荷;及时处理泄漏并擦尽泄漏物。

6.当工作面道路高低不平或设备急转弯行驶时,应低速慢行;正常工作坡度不大于±16°,防止颠覆。

一概述
型号说明
ZMC-30型全液压侧卸式装煤机是以电机为源动机、液压马达驱动、履带行走、液压油缸操作铲斗的侧卸式装载设备。

它由工作机构、液压装置、履带行走部、行走减速器、箱体、电器系统等6大部分组成,见图1。

ZMC-30型全液压侧卸式装煤机是新一代履带行走的无轨装载设备,主要用于煤、半煤岩巷,也可用于小断面全岩巷煤、岩及其它物料的装载。

具有插入力
大、机动性好、全断面作业、安全性好、一机多用等特点。

除完成装载作业外还可以为液压设备提供动力,充当支护时的工作平台,完成工作面短距离运输、卧底、清帮……可以显著提高掘进速度,取得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本机有以下优点:
1、作业安全,能显著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

装载功能强,履带行走插入力大,全断面装载,适用于各种断面的平、斜巷道施工。

在较大断面巷道或巷道交叉点施工时,能充分发挥其高技术生产率的特点。

2、综合配套性能好、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可以很方便地与巷道中的其它设备如钻车、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及矿车等配套。

3、一机多用是ZMC-30型全液压侧卸式装煤机优于其它类型装煤机的最主要的特点:
a、可用铲斗举升重物,如支护用金属支架、碹胎。

b、铲斗举升后可以充当支护工作平台,便于顶板管理。

c、可在工作面短距离运送物料,如背板、沙石,搬运小型设备。

d、作业安全,可显著减少在危险区内的装载作业、搬运材料时间。

f、本机优异的卧底、清帮性能将能首次实现装载作业100%的机械化,使“无锹”工作面真正成为现实。

ZMC-30型全液压侧卸式装煤机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表1
二主要部件结构简介
1、工作机构
工作机构由铲斗、铲斗座、铲斗臂以及拉斗油缸、举铲油缸、侧卸油缸组成,共6大件(见图2),当拉斗油缸活塞杆收缩、铲斗翻转后与铲斗臂、支架间形成平行机构,此时举升,铲斗不致有前倾或后仰。

操作侧卸油缸可使铲斗向一侧倾斜,达到卸载的目的。

铲斗通过ø45主销与铲斗座铰接:铲斗座与铲斗臂用2个ø45销轴相连。

铲斗臂上部用一根长426,直径为ø55的高强度销轴与支架铰接。

工作机构的各个连接销轴(共10根销子,11个注油点)都应当经常加注润滑脂或机油。

斗齿和斗唇堆焊有耐磨层,可用于装载磨蚀性很高的物料,如硬砂岩。

铲斗侧卸方向通过调换ø45主销及ø30销轴的位置实现,ø45主销在铲斗右侧时(机器行进方向的右侧)铲斗向右侧卸,反之向左侧卸。

当系统压力为16MPa,拉斗缸活塞杆收缩时,距铲斗斗唇100mm处的向上的翻转力(计算值)约为40kN,铲斗翻转后,铲斗可举起30kN的负载。

根据用户需要可配0.6m3加大型铲斗。

2、液压装置
本机液压装置为开式系统。

系统的工作原理见图3。

液压装置由三联泵、左右行走马达操作阀、左右行走马达及平衡制动阀、液压油缸、工作机构多路换向阀(3联)、滤油器、空气滤清器、冷却器、主、副油箱以及硬、软油管、压力表接头等组成。

左、右行走马达各自由三联泵中的两台F50TI3676/F50TIB定量式齿轮泵单独供油。


统的最高工作压力为16MPa。

铲斗工作机构油缸由三联泵中的F40TIBG(定量齿轮泵,排量为40ml/r)单独供油,最高工作压力为16MPa。

整个系统采用回油过滤的方式。

行走马达回路中,高压油经泵、换向阀、平衡制动阀分别到达左、右行走马达,驱动机器前进或后退,回油经平衡制动阀、换向阀、冷却器、滤油器回到主油箱,左、右马达各自有单独泄漏油管通副油箱。

系统的压力由左、右换向阀上的进油口一侧的安全溢流阀调节螺钉整定。

平衡制动阀的作用是保护行走马达不使其过速、吸空并具有制动功能,平衡制动阀内部溢流压力出厂时已调定,一般不需再调。

板翅式油冷却器的功能是通过热交换(风冷)降低液压油的温度,回油滤油器的过滤精度为20μm。

工作机构液压回路中,高压油经换向阀分别到达拉斗油缸、举铲油缸和侧卸油缸;回油经换向阀、滤油器,回到主油箱。

系统压力通过换向阀进油口一侧的安全溢流阀中的调节螺钉整定。

主、副油箱间用油管和通气管相连;系统经副油箱上的空气滤清器与大气相通。

左、右行走马达操作阀(三位六通)中位不能封油,即换向阀的管路与回油管路相通,以达到部分补油的目的。

在拆卸行走马达回路中的管路时应迅速用油堵将管口堵住,以免油流出。

工作机构多路换向阀的中位可以临时封油,即操作手柄在中位时,油缸可暂时相对固定不动。

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利用中位临时封油的特点作为安全固定斗臂的措施。

如果需要在铲斗工作机构下部检修时,必须首先用枕木将铲斗和铲斗臂垫实。

新机使用之前必须加注M68抗磨液压油。

主油箱的容积为240升,副油箱的容积为60升。

回油滤油器安装在副油箱上。

滤油器的顶盖可以旋开,新机使用一个月内每班必须检查滤油器的通过状况,当滤芯堵塞或损坏时,应及时更换滤芯。

一个月后每月换一次滤芯。

系统补油时从回油滤油器进油口用注油车加油,如无注油车可打开副油箱顶部空滤器加油,加油时禁止拆卸空滤器的滤网。

机器为水平位置时副油箱中的液面应在液位计中间。

液面太高(超过液位计),工作时油液会溢出;液面低于液位计时,油泵容易吸空。

在日常检查、维护时应当注意副油箱液位计的液面检查。

液压回路的测压点位于换向阀的进油口处,将专用测压表拧入接头内即可打开油路进行测压。

测压表不用时应拆下,单独保管。

7
3、履带行走部
行走机构由引导轮、支重轮、链轮、履带总成、张紧缓冲装置和左右履带架等组成,见图4。

左、右履带由左、右行走液压马达,经左、右行走减速器、链轮分别驱动。

3.1履带。

履带是侧卸装煤机最重要的部件。

本机采用由高强度合金钢制造的组合式密封履带链。

履带板用高强度螺栓固定在链轨节上,链轨节与链轨销和链轨套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压装在一起。

本机使用节距为135mm的组合履带。

履带的链轨销与链轨套用特制的胶圈密封,避免泥砂、水等磨粒和腐蚀性介质进入相对转动的配合面。

这种新型履带大幅度提高了装煤机履带的使用寿命,即使用于岩巷作业,也能避免销套等的过度磨损和履带蛇行现象的发生,支重轮、链轮、引导轮的工作条件也有根本性的改善,寿名称倍提高,与此相应的驱动功率损耗也明显下降。

3.2引导轮、支重轮。

引导轮和支重轮的工作条件也十分恶劣,它不仅直接承受机器的重量,还承受来自底板的剧烈的冲击载荷。

有时一只支重轮要承载整机重量的一半。

在岩巷中装载时,由于支重轮
型式之一。

正常情况下在工作时不必加油。

ZMC-30型机上的支重轮等用高强度螺栓(12.9级)固定在履带架上。

安装时应注意保证螺栓孔和联接平面上清洁无污物。

螺栓应按规定扭矩(200-220N.m)均匀拧紧。

3.3链轮
链轮为侧卸装煤机的强受力件,当在有岩石和水的工况下作业时磨损和强度问题突出。

链轮为表面经中频淬火的高碳合金钢,具有极优的耐磨性能。

本机采用的新型履带使链轮的
工作情况和磨损情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寿命成倍增加。

3.4张紧缓冲机构
张紧缓冲机构有两个功能:张紧和缓冲。

通过高压黄油枪向液压缸内加注油脂,活塞前伸推动引导轮前移以调节上部履带的悬垂量。

履带的悬垂量以10~20mm左右为宜。

悬垂量过大,机器行走时履带的振摆和内磨损加剧;过小,行走驱动功率将急剧增大。

缓冲功能由吸振弹簧来实现。

每一侧履带的吸振弹簧的预紧力为26kN。

当机器冲插受阻或履带中卡入硬物,单侧履带链中的张力超过26kN时,弹簧压缩起到吸收冲击能量、缓冲的作用,以保护履带链、驱动装置和各结构件。

4、行走减速器
本机的行走减速器由左、右各一台型号为PM3-200的液压马达和相互独立的两个传动部分组成。

传动部分为三级圆柱齿轮减速。

结构简图见图5
5、机体
本机的机体由支架、箱体(或称主油箱)、行走减速器焊接而成。

左、右履带架与机体用焊接相联,组成结构强度和工艺性均优的整体式底盘。

它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6、电器系统
电器系统有照明灯、按扭开关、控制箱、油泵电机、风扇电机等组成(图6)。

控制箱由隔爆外壳和内部元件组成。

6.1
控制箱外壳为隔爆型见图6。

主腔4为方形,接线箱1位于主腔上方,上面有供主、控制电路电缆引入装置2、3。

主腔右侧装有停止按钮5,只有停止按钮按下后,切断控制电源,才能打开大盖。

6.2 工作原理
电气原理见图7。

起动:在操作台上,按原理图虚线部分接远控起动按钮SB3和停止按钮SB4,在操作
台远距离按起动按钮SB3使接触器KA1线圈得电关合,KA1-1自保接点动作,由于KA1-1自保接点锁住了KA1线圈回路,所以KA1接触器未因SB3起动按钮的断开而断电,其触点KA1-2关合而使真空接触器KM1线圈得电关合,U1V1W1、U2V2W2给油泵电机、风扇电机送电。

使电动机运转。

停止:在起动状态下,在操作台上按SB4远控停止按钮,KA1首先断电而使其触点切断了给KM1线圈送电的回路。

真空接触器主触点断开,主回路失电,而使电动机停止运转,风扇电机和油泵电机也随之停机。

发生故障:
电动机在起动前,或运转过程中,发生短路、断相、漏电、过载时,JDB电动机综合保护器也因失电而断开其触点,使KM1、KA1接触器断电从而断开了给电动机送电的触点,使U1V1W1、U2V2W2失电,电动机因而停止运转。

6.3 产品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2、3
表 3
6.4控制箱安装和调试
6.4.1 控制箱安装前应作如下检查及清理:
a、各零部件有无因运输而损坏或遗失,控制电路导线是否有松动与断线;
b、产品是否因运输存放而受潮,如受潮应进行烘干处理;
c、隔爆面是否完好,间隙是否符合要求;
d、检查电源电压与起动器标牌要求是否相等;
e、接触器传动系统是否灵活,是否有卡绊现象;
f、清除隔爆面上的防锈油脂。

6.4.2 控制箱安装
a、就地停止控制时,按停止按钮即可。

b、远控时将远控线接在接线箱的2号、1号和9号端子上,另一端分别接到防爆按钮的起动停止上,即可在远距离方便操作。

6.5使用与故障处理
6.51 使用
控制箱可能出现的故障与排除的方法见表3。

表3
6.6维护
接触器经过使用后,弧室内的耐压值,如果不能承受此电压,则需要更换灭弧室。

6.7、运输及保管
a、灭弧室应单独保管,不得与金属零件及其他物品碰撞或受到挤压。

b、在运输和装卸中不得碰撞或强烈震动,使用过的控制箱在运输中不得倒置。

c、检修和维护,不得敲击和扭动灭弧室。

三操作规程
1一般要求
1.1司机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1.2司机应努力学习,钻研业务,掌握机器主要技术参数,结构特征,努力提高操作水平。

1.3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和填写工作日记,接班司机要认真检查机器各部件工作情况。

1.4机器要保持整洁,各运动机件间不得残留矸石等杂物,司机每班应清理(冲洗)机器。

1.5装煤机司机编员2人。

1人操作机器,1人照看电缆或转载运输设备的配备工作。

1.6严禁非司机人员驾驶。

1.7注意安全,机器运行范围内不许站人或放置任何设备、工具。

1.8机器的卸载距离,一般应控制在6m以内,以减少履带行走部件的损耗。

1.9本机液压系统使用N68抗磨液压油,减速箱使用N220中极压齿轮油或N220EP极压齿轮油。

1.10本机可与刮板机、皮带机、矿车等配套使用。

与刮板机配套为最佳方案,装载效率可以大幅度提高。

2操作方法
2.1作业前的准备
2.1.1本机以电动机作源动力,使用660V或380V电源。

建议使用660V。

2.1.2开机前检查电缆悬挂是否可靠,机器工作时电缆应始终保持松驰下垂状态,电缆不得承受附加拉力。

2.1.3电缆可以人工拉拽,用软的绳带,一头扎在电缆外皮上,另一头系一木柄,以利手握。

不得将电缆在巷道底板上拖拉摩擦。

2.1.4试验30kW主电机转向:从电机后部看,电机风扇应顺时针转动。

方向相反时应立即停机,调换相线位序改变转向;试验3kW油冷却器风扇电机转向:风流应从散热器大端正面吸入。

2.1.5检查机器各部有无损伤和异常声响,检查各软管是否可靠固定,软管外皮与机架、铲斗、铲斗臂、油缸等部件有无挤压和刮伤,结构件的尖棱部分应修圆,相应部分的软管用胶皮保护。

注意保护机器上的电缆,不得碰伤,不得浸泡在机油中。

2.1.6检查两侧履带的张紧度。

履带在链轮与引导轮之间的下垂量在10–20mm。

2.1.7清理、擦净多路阀、履带架、油缸活塞杆上的泥砂污物。

2.1.8检查各软管接头、液压元件、密封件、油堵有无渗漏油现象。

2.1.9检查各连接部螺栓预紧力,有无松动变化。

2.1.10检查油箱液面(新机出厂时不含油)。

机器水平位置时液面应在副油箱液位计上下限之间。

2.2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2.2.1司机上机时严禁横向拽拉多路阀操纵手柄,严禁踩踏液压油管。

2.2.2司机坐姿要正确,注意力要集中,用左右手分别握住两侧操作手柄,两眼根据机器不同的作业过程,照看好前、后方人员、配套设备、电缆等。

在松软底板上作业时,每一次铲装作业后机器的后退的距离要足够(如后退1m),以便履带有充足的时间排除堆积的矸石,避免堵塞卡死。

2.2.3司机在确认前后两侧无人和其它机具后方可操作移动机器。

2.2.4装载时首先将铲斗放平,清除障碍物;遇底板上未爆破的突出岩石,应用爆破方法或风镐清除。

2.2.5装载时,通过举铲油缸、拉斗油缸调整铲斗铲装角度。

2.2.6铲斗铲入的同时应适度翻转铲斗以提高铲斗的装满系数,以降低机器装载时的负荷。

2.2.7机器行走中遇大块散落岩石,应停机,将其挪开;严禁履带辗压大块岩石。

铲装作业受阻时,应迅速将操作手把复至中位,以避免系统溢流发热。

2.2.8操作要连续,应尽量减少频繁起动、点动次数。

不可前后快速猛拉手把,以避免压力冲击。

机器起动、停车要缓、准、稳。

2.2.9注意避免机器与矿车等设备碰撞。

2.2.10操作时,前推、后拉手把力量要柔和,方向平顺,时机恰当。

操作中注意积累经验。

2.2.11允许用本机辅助完成其它工序的施工作业,发挥一机多用功能。

如工作面短距离运送支护材料;用铲斗起吊重物(3吨以下);将铲斗举升当作载人工作平台(人在铲斗上作业时,需有专人操作多路阀手柄,不得离开)。

2.2.12作业的“五”严禁
严禁用铲斗挖水沟
严禁铲斗侧立后从事前推或拉拽重物、矿车
严禁用铲斗冲撞未爆破的大块岩石
严禁在无矿车时,用装煤机频繁倒岩
严禁当铲斗举起无支承时,在铲斗下作业
2.2.13喷浆时应将机器退出作业区。

2.2.14放炮前机器退离工作面30m以外(退出距离按矿安全部门规定,以不损机器为原则)。

3调试与日常维护
3.1调试
3.1.1液压系统的调整压力如下:工作机构液压系统压力16MPa ,行走机构液压系统压力16MPa(出厂时都已调试好,如机器不出现异常现象,一般不要改变设定压力值)。

3.1.2工作机构液压系统压力调节:可将拉斗油缸转到极限位置,调节多路阀上的溢流阀,在外接压力表上读出溢流压力16MPa。

行走机构液压系统压力调节:可将铲斗顶住矸石堆,调节行走换向阀上的溢流阀,在外接压力表上读出溢流压力16MPa 。

压力调节宜小心,慎防压力过高损坏系统。

3.1.3履带悬垂量的调节。

通过黄油枪往张紧油缸内注入(或释放)黄油将履带在引导轮与链轮间的松驰下垂量控制在10~20mm范围内。

3.2日常维护
3.2.1机器应每班在作业结束前清理(洗),清除各活动机件间的矸石和水泥砂浆。

3.2.2各销轴加注润滑脂。

注油点见图6。

1~11号注油点每班加注,12号注油点为履带下垂
3.2.3注意清除挤入履带中的矸石,钢丝绳等异物。

3.2.4每班检查并紧固松动的履带板螺栓,结构件连接螺栓,损坏的及时更换。

3.2.6每班检查液压油液面。

3.2.7新机使用一个月内每班检查回油滤油器,根据情况更换滤芯。

一个月后每月更换一次滤芯。

(滤芯为纸质,属低值易耗品,不得清洗后回用。


3.2.8每班检查各管接头是否漏油。

3.2.9每班检查各软管有无挤压、磨坏。

3.2.10每班检查各低压管管箍的紧固情况、各软管的捆扎情况。

3.2.11避免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拆换软管或密封件。

检修或更换时务需确保元件和油液的清洁度。

有漏、渗油现象或拆换元件后应检查副油箱中液压油的液面是否在液位计之间(水平放置机器时)。

油面过低时应立即补油。

4液压系统的维护检修注意事项
4.1安全要求
在系统内有压力时不得松开管接头、拆卸紧固螺钉和任何液压元件。

停机后应将工作机构卸载,将铲斗及铲斗座可靠垫实;机器应水平位置停放。

当机器在斜坡上时,应先将机器相对巷道置于斜横状态(铲斗朝向巷道的侧帮),再用锲形块或枕木将履带和机器后部垫实、挡死,以避免跑车和行走马达系统中有压力存在。

经检查确认无压力后方可拆卸系统中的元件。

4.1.1停机程序
1)将铲斗放平,机器水平停置。

当在斜坡上作业时,应先将机器相对巷道置于斜横状态(铲斗朝向巷道的侧帮),再用预先准备的专用锲形块将履带垫实。

2)断电、释放系统压力(工作机构液压系统通过操作多路换向阀卸压)。

4.1.2故障处理和重新启动的基本程序
1)找出系统故障部位和原因。

2)如果处理故障或更换元件时出现污染,应按需要进行局部或系统清洗。

3)确认各元件联接正确无误,电气联接正确无误。

4)检查油箱中的液面,适当补油。

5)告警,通知所有在场人员即将启动机器。

6)启动系统,逐渐地加大负载。

7)根据需要释放进入系统中的空气。

操作换向阀使油缸活塞杆外伸、缩回多次至油缸不爬行,操作无滞后现象即可。

4.2清洁度要求
在现场和地面维修液压系统时,务必注意保证清洁的作业环境,严防污染物进入液压系统中。

松开各联接口前,首先应将元件或接头外表擦洗干净,拆卸后应用规定的堵头立即将开口封好。

拆装液压元件不得戴手套,不准用棉纱擦洗。

4.2.1油管损坏后要立即更换。

新换的软、硬管应符合系统压力的要求。

新软管安装前需用压缩空气吹净内壁上的污物,管口去毛刺;金属硬管则应进行酸洗。

油管清洗后立即用相应封帽堵住。

4.2.2加油。

只允许用清洁的专用密封容器存放液压油。

地面检修时应通过滤油器向系统加油,在施工现场则必须通过机器副油箱上顶部的回油滤油器进口或空气滤清器补油。

加油前
应用清洁的、不掉毛的布将加油油口和软管擦净。

注意:加油时应按本操作规程中 2.1.10条的要求控制液面高度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

4.2.3元件的更换。

所更换元件的型号须正确无误。

更换元件时联接处的密封件需事先准备好,原有旧的密封件必须更换,不得二次使用。

螺纹紧固件要逐次均匀地拧紧,避免个别螺栓受力过大并引起元件变形。

可调元件要重新调定。

4.3检查和维护
4.3.1液面检查。

液面过低将引起三联泵吸空过早失效;因此每班都要利用副油箱上的液位计检查液面的高度并及时补油。

4.3.2油质检查。

用目测观察可初步判别油液是否老化变质。

1)颜色变暗。

油中有氧化物所致。

原因为过热,换油不彻底,或混入其它油液。

2)乳化。

污染物为水。

原因为水浸入。

3)水液分层。

污染物为水。

原因为水浸入或环境潮湿冷空气进入油箱冷凝成水滴沉入副油箱底。

每周一次在开机前打开副油箱侧面的放水螺栓检查。

4)气泡。

污染物为空气。

原因为液面过低或吸油管漏气。

5)有悬浮或沉淀物。

污染物为固体微粒。

原因为油液老化、磨损。

6)油液散发焦油味。

表明元件老化严重。

系统发热所致。

4.3.4换油。

在管理良好的情况下,机器中的油液每年也必须更换一次。

4.3.5过滤器的检查。

新机使用一个月内每班必须检查滤油器的通过状况,当滤芯堵塞或损坏时,应及时更换滤芯。

一个月后每月换一次滤芯。

旧滤芯不能回用。

4.3.6冷却器内壁的积垢每半年用专用清洗剂清理干净。

4.3.7检查周期
1)每班:液面、渗漏、噪声。

2)每月:液面、渗漏、噪声。

3)每半年:冷却器、油样。

4)每年:换油、元件试验、检查。

4.4故障诊断与修复
四、随机备件明细表
五、随机工具明细表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