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直角三角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课时情况:
§19.1 测量
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一个实际问题——
测量旗杆的高度,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相似三角形
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引出勾股定理及锐角三角函数。
教学时,应启发学生探索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 方案,同时应通过引导学生寻找更简单的方法解决 该问题,形成优化意识.注意与课题学习相联系.
第19章
解直角三角形
主要内容:
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测量问题的 同时引入新知识)
提出本章的研究课题(①三边关系②边角关系)
在实际问题中的简单应用(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
1. 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2. 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
3. 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会使用计 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 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4. 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
§19.2 勾股定理 第一课时: 1.在方格子中根据面积探究: 等腰直角三角形(教材画出的) 边长为3,4,5的直角三角形(要学生自己画的)
边长为5,12,13的直角三角形 (要学生自己画的)
从而归纳得到勾股定理
2.重点是让学生明确: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两 边,可以求第三边。 如:该长方体盒子能放的棍子最长是多少?
课时安排:
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13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19.1 测量-----------------1课时
§19.2 勾股定理-------------2课时
§19.3 锐角三角函数---------2课时
§19.4 解直角三角形---------4课时 复习------------------------2课时 课题学习--------------------2课时
第二课时:P114,也可作为课题学习的一部分。 解决与仰角、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了解“铅垂线、 水平线、仰角、俯角”等概念。 自制测角仪,计算结果要符合实际。
A
A
45o
E B
D C
E B
60o
F
45o
D C
第三课时:
解决与坡度相关的实际问题,了解“铅垂高度、
水平长度、坡角、坡度”等概念。
第四课时:
5.能综合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编排特点:
(在传统教材中勾股定理与三角函数是分两章的,我们觉得 两者合在一起是比较合理的.) 1.在呈现方式上,突出研究性,类似数学家的工作,是一个经 历再创造的过程. 例如,对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意义都是 通过问题引出的。 2.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应用尽量都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减少单纯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3.对实际问题的选取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4.本章安排了3个阅读材料,意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人 文精神。 5. 注意训练系统的科学性,减少操作性习题,增加探索性 问题的比重。 6. 有关三角函数和解直角三角形的计算要充分利用计算器.
1. 可以用什么测量方法?每一种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2. 每一种方法要用哪些工具? 3. 应测量得到哪些有关的数据? 4. 如何计算最后的结果?
A
A
C B
B
D
整一章结束后,可以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从边、角、 边角三方面进行总结:参考书本。
图 19.2.7
(第 1 题)
图 19.2.6
(第 5 题)
(第 2 题)
练习P104
P119
§19.3 锐角三角函数
第一课时:锐角三角函数 1. 锐角三角函数是根据19.1节中的问题的解法引入三角函 数的意义,再得出0<sinA<1,0<cosA<1;tanA· cotA=1 这些关系式的合理性。这两方面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要引导学生体会函数关系;适当的话可补充tanA与 cotA 的取值范围,平方关系。) 2.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会求某一锐角的四个三角函数 值。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 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结论是通过先让学生 自己度量三角板,再利用30°正弦的意义发现的。还可以 引导学生通过将两块完全相同的含30°的三角尺拼成一个 等边三角形来说明这一结论。关于逆定理
的学习,对一个测量问题,学生一般可以有几
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但在实际问题中,由于 条件的限制,常常需要寻找一个切实可行的方 法。正是基于这一点,安排了这一个课题学习。 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各种方法的优劣,而不能简
单地把自己的评判标准强加给学生。 实际操 作时尽量用特殊角 。
第二课时: 1.掌握 30°、45°、60°三个特殊角的三角函 数值。 2.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以及已知三角函数 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在完成第109页“做一做”时,教师应强调:在含 30°的三角板中,只须度量30°所对的直角边的 长,再利用上面的结论求出斜边,最后利用勾股 定理求出另一条直角边;在含45°的三角板中, 只须度量直角边的长(腰长),再根据勾股定理 求出斜边。然后利用三角函数的意义就可以求出 30°、45°、60°三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应 引导学生从表中得出互余的两个角的三角函数之 间的关系,适当的话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 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18
30 24
教学提示:1.常用的勾股数的出现. 2.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 1 1
3
1
2
第二课时:
1. 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索时应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证明时主要是 讲清思路,而不只是介绍某一种证明方法。 2. 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常见的两类: 探索性问题和应用性问题。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是以“CASIO fx—
TL”型计算器为例介绍的。若学生的计算器型号
不统一,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计算器的说明 书掌握P110至P111例2~例5的解法。
§19.4 解直角三角形 1.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使学生养成“先画图, 再求解”的习惯。 2. 教学中不要简单地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为 几种问题类型,而应注意问题选取的多样性。有 时解决一个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三角函数关 系式,这时应引导学生合理地选择关系式。
综合运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把
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把平面图形分割为
若干个直角三角形、矩形、或直角梯形,培养建
模能力。
45,15,120.
45,60,75;
30,45,105;
30,15,135 ;
(第 2 题)
课题学习:
该课题是对第18章和19章的小结。通过这两章
第一课时:P112---P113 综合运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两个例题,对第二题可分组探索以下问题: (1)是否可用勾股定理求BC? (2)是否可用余切函数求BC? (3)是否可用正弦函数求AC? (4)选用哪一种关系式较为简便?
图 19.4.2
并总结出:解直角三角形,只有下面两种情况: (1)已知两条边; (2)已知一条边和一个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