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管理学原理-组织理论.

合集下载

第三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第三编组织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目标要服从组织目标,组织目标要尽可能与个人目标相融。

这是组织工作的( A 效率原则 B 统一原则 C 平衡原则 D 灵活原则 2、组织工作力求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是指组织工作的( A 效率原则 B 统一原则 C 平衡原则 D 灵活原则 3、 组织设计的依据是(A )A 组织目标B 组织环境C 组织战略D 组织理论 4 •提岀组织的定义是“两人以上有意识地协调和活动的合作系统”的人是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 人物(B )。

A 、韦伯 B 、巴纳德 5 •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是( A 、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 职能 6 •组织结构设计的岀发点和依据是( A )。

A 、权责利关系 B 、一项管理职能 I 现企业目标 7 •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 D ) A 、结构等级 B 、非正式组织 C 、企业结构 组织 8. A 、 9. A 、C 、C 、厄威克 A )。

B 、实现企业目标 C 、职工的权责利关系D 、古利克 A )。

B )。

一项管理C 、分工合作关系D 正式采取多种经营,向几个领域扩张的发展战略,这样的企业多采用( 集权 B 、授权 C 、均权 D 、分权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巴纳德提出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它们包括:( 共同的目标,相互的协调,信息的交流 B 、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 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情感的沟通 D 、相互的协调,合作的意愿, 的模式。

B )。

信息的交流 情感的沟通 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可以较多地运用规范的 10.当企业外部环境比较稳定,预测可信度较高, 手段来实现,权力分配可以体现( C )的特点。

A 、集权B 、分权C 、均权D 、授权 12 •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力较强,则适于采用( C )。

A 、均权管理 B 、分权管理 C 、集权管理 D 、不确定 13 •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是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 术要求相对较低,一般适于采用( B )组织形式。

管理学原理 组织

管理学原理  组织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①下属人员的素质和自主协调控制能力; ②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的标准化可减少主管人员 亲自直接监督下属的需要,从而有利于拓宽管 理幅度; ③工作地点相近,工作职能相同或相似,工作任 务简单、少变且与其他工作关联性小,这些情 况都允许管理人员保持较宽的管理幅度; ④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强,配备有助手及先进的 信息联络手段,或者主管人员从事决策与计划 工作以及非管理性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消耗较少, 那么其有效的管理幅度范围也可相应增大。
(2)分工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
分工与协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古典的管理理 论强调分工是效率的基础。在组织的部门设计中,必须要对 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进行必要的工作分析和关系分析, 并按照分工与协作的要求进行业务活动的组合。
(3)精简高效的部门设计原则 部门精简高效是每一个部门设计者所追求的理想效 果,作为一项基本的原则应当贯彻在部门设计的每一 个阶段和每一项活动过程中。 按照这一原则要求,部门设计应当体现局部利益服 从组织整体利益的思想,并将单个部门效率目标与组 织整体效率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另外,部门设计应 在保证组织目标能够实现的前提条件下,力求人员配 置和部门设置精简合理,不仅要做到“事事有人做”, 而且要“人人有事做”,工作任务充裕饱满,部门活 Nhomakorabea动紧密有序。
3.组织设计步骤:
组织设计被认为是把组织机构的全部活动划分 成各种任务和明确这些任务之间关系的过程。需要 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 ①谁将要做些什么(限制)? ②谁将要向谁汇报工作(职权关系) ③如何使人们和各种活动联系起来(归类分组) ④如何通过任务分配和职权委派来确定上级与 下属的关系(正规的沟通和汇报关系)
层次产生的原因: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 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组织规模越来越 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随之复杂 化。为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逐渐 形成了有层次的组织结构。 组织中管理层次的多少,根据组织 的任务量与组织规模的大小而定。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管理概述1、管理的概念管理:管理是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的特征A、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B、目的性:管理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C、矛盾性:有限的资源与互相竞争的多种目标的矛盾D、普遍性:只要有两个以上的人,并有一致认可的目标,就有管理的存在E、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F、管理的载体是组织3、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是合理组织生产的需要,反映了管理的必要性。

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管理服务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利益,反映了管理的目的性。

5、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科学性:指管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

反映在管理对象的客观性,管理活动的实践性,管理理论的系统性,管理学科的发展性。

但它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无法重复检验。

艺术性:指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

强调实践性。

6、组织成员的组成:管理者和非管理者。

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的最根本区别:是否对他人的工作负责。

管理者分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7、管理者的十种角色:人际角色:名誉领袖,邻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危机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8、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熟悉、精通、运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人际技能:处理组织内外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要求管理者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情、思维方式和个性,能够觉察别人的动机和需要,掌握评价和激励员工的技术和方法概念技能:对事物整体及相关关系认识、洞察、分析、判断和概括的能力。

要求管理者能够正确、迅速看到组织的全貌,了解组织内外部环境中各种事物间的关系,找出关键性因素,抓住问题实质,果断决策的技能9、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一般性,多样性,历史性,实践性,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过程的内在规律性。

什么是管理学原理

什么是管理学原理

什么是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是指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旨在指导和规范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

其提供了关于如何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的指导性原则,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1. 统一指挥原则:组织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组织活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2. 分权原则:管理者应根据组织的规模和特点,将管理职权适当地下放,以便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3. 内外部协调原则:组织应与外部环境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同时,内部各部门之间也应保持紧密合作,实现工作的协同和高效。

4. 目标管理原则: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决策应该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确保整个组织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

5. 效益原则:组织应该追求最大化的效益,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高效的管理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6. 激励原则:组织应该通过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责任心,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7. 风险管理原则:组织应预见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和应对,以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8. 学习与创新原则:组织应鼓励学习和创新,不断提升组织成员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竞争。

9. 培养领导者原则:组织应注重培养和选拔具有领导才能的管理者,建立良好的领导体系,推动组织的发展和变革。

10. 责任追究原则:组织应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管理者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管理学原理讲义范文

管理学原理讲义范文

管理学原理讲义范文管理学原理是指一套关于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是指导和规范管理活动的理论体系。

它涉及到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决策、组织、计划、领导、控制等等。

下面将从管理学原理的基本理论、管理学原理的应用以及管理学原理的发展等角度进行论述。

管理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包括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的基本职能等。

管理的基本概念指的是对管理的定义和内涵进行解释,它是管理学的基石。

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指管理活动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例如适应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

管理的基本职能是指管理者需要履行的职责,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

管理学原理的应用主要指的是在实际管理活动中如何运用管理学原理来进行管理。

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管理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管理学原理,并且需要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例如,在制定组织计划时,管理者可以运用目标管理理论来确定明确的目标,并且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措施。

在领导员工时,管理者可以运用领导理论来培养和激励员工,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管理学原理的发展是指管理学原理的理论发展和演变。

管理学原理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

从传统的科学管理理论到现代的人际关系学和系统管理学等,管理学原理不断丰富和完善。

例如,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和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是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强调工作分工、标准化和效率等概念。

而人际关系学强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对于工作绩效的影响,强调员工的参与和沟通。

系统管理学则强调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从整体角度来进行管理。

综上所述,管理学原理是关于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管理的基本职能等内容。

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管理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运用管理学原理,并且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管理学原理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从科学管理理论到现代的人际关系学和系统管理学等。

对于管理者来说,了解和运用管理学原理是提高管理能力和效果的重要途径。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教学课时:6学时
2.1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2.1.1 顺道: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管理者必 须:第一,辨道,便是客观规律;第二,顺道, 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管理的活动。该论 点与现代管理的适应环境,因势利导相似。
2.1.2 重人:包括重人心向背和中人才归离两 方面。该点与现代管理的人本管理相似。
2.1.3 求和:强调的是人际关系的融合、和谐。 类似于团队理论。
2.1.4 法治:就是根据法律、而非君主或官吏 的个人的好恶来调整社会、经济、政治关系, 主治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类似于当代的制度 管理。
2.1.5 守信:信誉是国家和企业的生命,这是 我国长期管理实践中产生的信条。类似于现代 的品牌效应。
管理的一般特征:
1、管理的任务是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
和手段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 3、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 4、管理是一个包括了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
过程。
1.2.2 管理的内容
横向分析:
从管理涉及的方面这个角度去进行研究。一般来说,管 理工作涉及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业务管理:业务的内容选择,业务活动的条件管理, 业务过程管理,业务成果管理 (2)人事管理:选聘,合理使用和考核,业务培训和教 育 (3)财务管理:资金的筹措管理,资金使用的管理
教学要求:了解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了解现代管理 学派的主要思想,了解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教学内容:霍桑实验,现代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 教学重、难点: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8学时
3.1 行为科学的产生
3.1.1 产生背景 3.1.2 什么是行为科学?
从管理角度看,行为科学侧重研究人的心 理、行为、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对组织活动的影 响。

00054管理学原理(完整版)

00054管理学原理(完整版)

00054管理学原理(完整版)管理学原理是研究管理活动中普遍的、基本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它以探讨组织和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为目标,对于各种组织和管理问题进行基本原理的总结和规律的研究。

下面将从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学原理的内容和作用以及管理学原理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管理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学原理指的是管理学中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是指导管理决策和实践的理论基础。

管理学原理包括了组织理论、管理思想、管理实践经验等。

它是对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组织的内部关系、环境的变化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得出的一套理论体系。

管理学原理对于管理者来说,是指导他们进行管理活动的指南,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二、管理学原理的内容和作用1.组织理论:管理学原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组织理论。

它研究了组织的构成、组织的结构、组织的功能等方面的问题。

组织理论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组织的内部结构和关系,从而更好地指导组织的运行和管理。

2.管理思想:管理学原理还包括了各种管理思想和理论。

例如,传统管理思想中的科学管理、行政管理、人际关系学等;现代管理思想中的弹性管理、创新管理等。

管理思想为管理者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管理挑战。

3.管理实践经验:管理学原理还总结了管理实践中的各种经验。

这些经验包括了组织结构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管理实践经验可以指导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学原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管理实践:管理学原理为管理者提供了指导管理实践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管理决策和工作安排。

2.解决管理问题:管理学原理总结了大量的管理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管理问题。

3.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学原理研究了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

管理学原理

管理学原理

1、管理职能:依据组织三要素理论和组织平衡理论,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①组织目标的设定和转化。

②确立和维持信息沟通系统。

③确保必要的活动。

④领导。

2、权变理论: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方法。

成功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充分了解和有效的应变策略。

3、领导:领导是直接和具体的管理工作,管理者运用权利和影响力引导和影响下属按照企业的目标需要努力工作。

4、目标管理:由企业最高层领导制定一定时期内整个企业期望达到的总目标,然后由各部门和全体职工根据总目标的要求,制定各自的分目标,并积极主动地设法实现这些目标的管理方法。

5、控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偏离时予以调整和修正的过程。

6、霍桑实验:根据科学的管理原理,探讨工作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7、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5个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

8、行为科学学派: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侧重研究个体需要、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激励、领导方式的流派。

主要的代表人物及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9、期望值理论:人们采取某项行动的动力取决于他对行动的结果价值评价和预期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公式:激励力=效价*期望值。

10、双因素理论: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

前者叫做激励因素,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11、Z理论:强调管理中的文化特性,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所组成。

12、心理契约: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

13、决策:在若干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抉择。

14、PERT网络分析法:PERT是利用网络分析制定计划以及对计划予以评价的技术。

15、不确定性:指事先不能准确做出合理的可能性评估。

管理学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学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学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管理的学科,旨在探讨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管理学中,有一些基本原理被认为是组织管理的核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些原理。

一、目标理论目标理论认为,组织管理的核心在于确立明确的目标,通过明确的目标来指导组织的行为和决策。

组织管理者应当制定明确的目标,并向组织成员传达这些目标,使得每个成员都能够理解并为之努力。

同时,管理者还需要确保组织的各种资源都能够与目标保持一致,以确保组织能够按照既定目标进行运营。

二、权威与责任权威与责任是组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原则。

权威是指在组织中拥有决策和指导他人行为的能力,管理者应该拥有合理的权威,并通过权威来指导和管理组织成员。

责任是指管理者对于组织目标的追求和任务的完成负有的责任,管理者应该承担起责任并鼓励组织成员也具备责任心。

三、分工协作分工协作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原则。

通过合理的分工,可以将工作任务拆分成不同的部分,并将这些部分分配给不同的人员,以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协作也是组织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管理者应该鼓励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作,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实现整体的协同效应。

四、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为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激励机制可以包括经济激励和非经济激励两个方面,管理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并确保激励机制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五、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组织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一个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组织内外部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决策和调整。

信息的流通和共享对于组织的高效运作至关重要,管理者应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以便更好地指导和管理组织。

六、适应性管理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组织管理也需要保持适应性。

适应性管理是指管理者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调整组织的结构、战略和运营方式,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组织管理基本原理)【圣才出品】

王利平《管理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组织管理基本原理)【圣才出品】

第2章组织管理基本原理一、思考题1.个体假设对管理学有何重要意义?答:个体假设是个体层次的基础,对管理学的意义有:(1)如何看待个体,以一种什么样的个体假设前提作为决定管理方针、运用管理手段的基础,从基本的方面制约着管理的逻辑、方式和效果。

管理学是关于人类集体化协作行为协调的科学,出发点是人自身。

(2)对人自身的认识或假设,是管理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管理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方面都离不开人的基本特征的影响,即使是处理技术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有人的因素作用于其中。

(3)由独立的个体到集体化协作行为的过程,是组织管理的基础。

管理学原理首先要回答独立的个体通过一种什么样的纽带或机理结合为团体。

由个体到整体的环节,是组织管理理论最基本的环节。

2.管理学要把握个体的哪些基本特征?答:现实的个体被称之为“复杂人”,有多种因素作用于个体,制约和影响个体的行为,因此管理学要把握的基本特征有:(1)经济人特征,是指完全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即人都希望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并且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2)社会人特征,人们以追求满足社会需要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个人除了追求金钱收入外,还追求社会性的认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安全感、归属感等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3)管理人特征,人们遵循令人满意的准则进行经济活动,人的整体理性是有限的,只能在可能的范围内做出相对令人满意的决策。

(4)人的行为与学习,个体行为是从组织角度必须把握的对象,关系到企业现阶段的状态,学习可以影响将来的企业发展。

通过现时的行为,可以促进成员的学习,学习的结果又会提高未来的行为能力,二者是相互促进。

3.如何理解个体的行为和学习?答:个体的行为与学习是组织管理中个体的两个最基本特征。

(1)行为是从组织管理角度必须把握的对象①行为强调个体的所作所为,管理学意义上的行为主要关注个体在组织中活动、所作所为的状态和程度。

②行为的方向和强度是两个基本点,方向解决“为什么”和“为什么要干”的问题,强度解决“工作积极性”的问题。

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组织具有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是组织中的成员共同作用的结果。

组织管理(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就是通过建立组织结构,规定职务或职位,明确责权关系,以使组织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组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也称组织职能。

工作内容组织管理的工作内容,概括地讲,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确定实现组织目标所需要的活动,并按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进行分类,按类别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第二,根据组织的特点、外部环境和目标需要划分工作部门,设计组织机构和结构;第三,规定组织结构中的各种职务或职位,明确各自的责任,并授予相应的权力;第四,制订规章制度,建立和健全组织结构中纵横各方面的相互关系。

依据制度经济学,“道”是理想与“器”是体制;企业管理的政策制度化,才能实施可操作性管理。

组织管理,应该使人们明确组织中有些什么工作,谁去做什么,工作者承担什么责任,具有什么权力,与组织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如何。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由于职责不清造成的执行中的障碍,才能使组织协调地运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理论发展组织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F·W·泰勒、法国的H·法约尔和德国的M·韦伯等人。

这一阶段的前期,泰勒等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的企业管理理论,后期,以韦伯为代表的管理理论重点,探讨了组织内部的行政管理。

这一阶段的理论基础是“经济人”理论,他们认为人们工作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

为了满足人们工作的经济利益,他们提出科学管理方法以追求组织的生产效率和合理化,因此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原则来指导和控制组织及成员的活动。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G·E·梅奥,F·赫茨伯格等人。

考研管理学原理

考研管理学原理

考研管理学原理
考研管理学原理内容讲解
管理学原理是考研管理学科目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学习管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下面将对管理学原理的几个重要内容进行讲解。

首先,管理的定义与概念是学习管理学原理的基础。

管理是指通过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

其次,管理学原理还包括管理的基本要素和管理的基本功能的内容。

管理的基本要素是指管理中所需要的各种因素,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等。

管理的基本功能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来实现组织目标。

然后,管理学原理还包括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的基本方法的内容。

管理的基本原理是指管理中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包括有关组织行为、人际关系、决策等方面的原理。

管理的基本方法是指实现管理目标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有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方法。

最后,管理学原理还包括管理的技能和管理的环境的内容。

管理的技能是指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包括人际交往、沟通协调、决策等方面的技能。

管理的环境是指管理者所处的各种内外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
环境等。

综上所述,管理学原理是考研管理学科目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管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组织理论资料

组织理论资料

组织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组织理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组织理论是一门研究组织结构、运作和变革的学科,旨在帮助人们理解组织内部运作的原理以及影响组织发展的各种因素。

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包括企业、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各种形式的组织。

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岗位之间的关系以及权责分配等方面的安排方式。

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有效地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

在实际的组织设计中,人们通常会考虑到分工、协调、控制等因素,来构建一个符合组织目标的结构。

另外,组织设计也需要考虑到不同组织内部人员的沟通、决策和协作方式。

在组织理论中,有各种各样的组织设计模型,比如功能型、矩阵型、网络型等,每种模型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组织文化和变革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组织文化对于组织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忠诚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成功的企业往往会在组织内部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从而激励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对自身结构、文化或策略的调整和重新塑造。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组织变革已经成为必然。

组织变革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只有适应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组织才能保持竞争力。

组织效能和领导力组织效能是指组织实现其目标所需的能力。

有效的组织管理可以提高组织的效能,使组织更加具有竞争力。

领导力在组织理论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优秀的领导者能够指导团队取得成功,激励员工不断进步。

在实际的组织管理中,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决策和协调能力,同时也需要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发展。

领导力是推动组织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引领组织走向成功。

结语组织理论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元的学科,它涵盖了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组织效能以及领导力等诸多方面。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熟悉并应用组织理论成为组织管理者必备的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组织理论,不仅可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还可以为组织带来更加持久的发展。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1. SWOT分析:SWOT分析是指对一个组织或个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

通过识别内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在的机会和威胁,可以帮助组织或个人在制定战略和决策时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2. 波特五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一种分析竞争环境的框架。

该模型主要关注五个方面的力量,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顾客的议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程度以及新竞争者的威胁。

通过对这些力量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竞争环境,并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3.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内部各个部门或岗位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分配的方式。

常见的组织结构包括功能式结构、分工式结构、项目式结构和矩阵式结构等。

不同的组织结构对于组织内部的沟通、决策和协作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影响,对于组织的运作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4. 策略管理:策略管理是指在制定、执行和评估战略的过程中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活动。

它包括战略规划、目标设定、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方面。

策略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组织在竞争中能够持续地获取竞争优势,并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目标。

5. 职能管理:职能管理是指在组织中不同部门或岗位之间进行协调和合作,以达到组织整体目标的管理活动。

它包括制定和分配职责、协调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和信息传递、解决职能冲突等方面。

职能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组织内部各个职能部门之间能够协调一致地工作,提高组织整体的绩效和效率。

6.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员工或团队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反馈和激励的管理活动。

它包括设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指标、进行定期的绩效评估、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激励和奖励优秀绩效等方面。

绩效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员工和团队的工作绩效,促进组织的发展和提高整体绩效。

7. 变革管理:变革管理是指在组织内部进行变革时,对变革过程进行规划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它包括识别变革的需求和目标、制定变革计划、组织变革实施、管理变革过程中的风险和问题等方面。

管理学原理第三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学原理第三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简评
• 泰勒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系统性管理理论的人 • 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 • 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是有效管理的充分必要条件 • 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工资制度、管理职能的分离、例外管理原则等
主张一直沿用到今日
管理过程理论之父——法约尔
• 法约尔(Henry Fayol, 1841-1925),法国人 • 1860年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进入康门塔里 ·福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工作 • 从采矿工程师一直作到公司总经理 • 1916年发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 其管理理论不但可用于工商企业,还可用于政府、教会、慈善团体和军队 • 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系统观点
• 系统是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带功能的有机整体 • 系统不断地同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维持一种稳定状态 • 整体是主要的,部分是次要的 • 部分围绕整体目标发挥作用,其行为收到整体的制约 • 工商企业就是一个由相互联系而共同工作的各个子系统组成的有共同目标的系
3.3现代管理理论
• 1.管理过程学派 • 3.经验主义学派 • 5.系统管理学派 • 7.管理科学学派 • 9.群体行为学派
2.人类行为学派 4.社会系统学派 6.决策理论学派 8.权变理论学派
10.经理角色学派
1、管理过程理论
• 管理过程学派又叫管理职能学派、经营管理学派 • 古典管理学派和行为科学学派之后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个管理学派 • 法约尔是这一学派的开山鼻祖 • 主要研究管理职能及其执行过程和原则 • 认为管理就是与他人共同完成工作的过程 • 五种管理职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古• 学派典奠管定了理管理理学论理论的的基特础征2.古与典管意理义理论的意

管理学中的组织行为学原理

管理学中的组织行为学原理

管理学中的组织行为学原理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内部个体行为、组织结构、组织的变革和发展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组织文化、组织领导、组织沟通、个体行为和团队行为等。

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行为和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更好地协调和管理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

本文将着重介绍管理学中的组织行为学原理。

1. 动机理论动机是驱使人们行动和保持行动的力量。

在组织中,组织成员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工作动机。

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工作动机,以便激励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

动机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存在着五种整体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应该考虑员工的整体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激励,以便员工对工作产生积极的动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又被称为激励卫生理论。

他认为在工作过程中,员工的满意度来自于两个因素:激励因素和卫生因素。

激励因素包括成就、晋升、责任、自我实现等,而卫生因素包括薪资、工作条件、公司政策、工作关系等。

管理者需要注意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同时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以便激励员工产生更高的动机。

2. 领导理论领导是指影响个体和团队行为的过程。

不同的领导风格产生不同的领导效果。

根据领导行为理论,领导行为可以分为任务导向型和人际关系导向型。

任务导向型领导注重工作进度和完成,人际关系导向型领导注重员工的情感和态度。

赫茨贝格认为,激励因素和卫生因素可以影响员工对领导的态度。

他提出了理论X和理论Y领导风格和管理风格的概念。

理论X认为员工自私、懒惰、避责任,需要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而理论Y认为员工有生产愿望、能够自我管理和激励。

管理者应该根据员工的特点和性格,合理选用不同领导风格。

3. 团队理论团队是由若干个人共同合作完成特定任务的一个整体。

团队可以通过协作、分享知识、创新、共同学习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管理学原理完整版

管理学原理完整版

管理学原理完整版管理学原理是指在管理实践中所运用的基本原则、概念和方法,它以组织的目标为核心,通过规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达到使组织在不断发展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实现长期稳健的发展。

本文将从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学的职能、管理学的方法和管理学的实践应用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管理学的基本原理1.目标原则:目标是管理的核心,管理者应该明确组织的目标,并指导员工一起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2.效率原则:当资源有限时,应该使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效果。

3.合理组织原则:将工作分解、分类、分工和分层,使之形成有机的组织,从而使组织运行高效且秩序井然。

4.权责相关原则:权力与责任应当相互匹配,在分配职责和权限时应注重平衡。

5.控制原则:管理者应对组织运行的情况进行不断监控与调整,确保组织实现预期目标。

6.合作原则:协调各种不同意见,合作和协同工作来解决问题。

7.适应原则:管理者要不断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行必要的战略调整和创新。

二、管理学的职能管理学的职能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1.计划:即确定目标和选定达成目标的途径,制定计划是决策的一个重要环节。

2.组织:将具有相互关联的各种工作活动组合成整体,达到全面协调和有效管理目的。

3.领导:管理者应对组织成员和资源进行有效的激励,使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最大化。

4.协调:促进不同个体之间或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从而最大化效率和提高质量。

5.控制:对组织运行的情况进行监控,包括各项指标的跟踪,对运行情况出现问题时进行调整,确保组织实现预期目标。

三、管理学的方法管理学的方法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五项管理职能所用到的相关技术和工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方法:SWOT分析、长期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等。

2.组织方法: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分工细化、优化整合等。

3.领导方法:灵活的激励机制、良好的团队氛围,领导者的能力与知识等。

管理学3管理的基本原理

管理学3管理的基本原理

四、责任原理
• 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 完全负责”(列宁) (1)职责界限要清楚; (2)职责内容要具体; (3)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 (4)职责一定要落实到人。
• 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权利可授予但责任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授予); • 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3、责任原理: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 上明确相关部门和个人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以实现 高效的管理。 4、系统原理:将组织视为复杂的社会经济技术系统, 把管理理解为对该系统的设计、构建并使之正常、 高效运转的过程。
二、人本原理
• 1.什么是人本原理 • 人本原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核心)的管理思想。 它要求将组织内的人、人际关系放在首位,将管理 工作的重点放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 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 管理中对人的认识过程:要素研究—行为研究—主 体研究
• 2.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 •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 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 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 • 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结论: 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
• 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1894-1989) 被人称为“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整个经营思想 都是建立在对人性的了解和对自然法则的掌握之上 的。他提出了“人是万物之王”的人本观念,企业 是“人”的事业,好的企业要先培养人才,“造人” 先于“造物”。
• 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却骄傲 轻敌,自作主张地想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当时, 副将王平提出:“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 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请主将遵令履法,依山 傍水,巧布精兵。”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马谡 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 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说:“居高临下, 势如破竹,置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 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致胜之秘诀。”王平再次谏阻:“如此布 兵危险。”马谡见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说:“丞相委任我为主 将,部队指挥我负全责。如若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 于你。”王平再次义正辞严:“我对主将负责,对丞相负责,对 后主负责,对蜀国百姓负责。最后恳请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 水布兵。”马谡固执己见,将大军布于山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