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Z2431206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32
总学分数:2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简介:
《口腔预防医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符合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及口腔助理医师岗位的任职要求。
通过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树立健康、口腔健康以影响人群口腔健康的危险因素的新概念,树立社会群体预防观念、综合保健观念以及临床实践中提供预防保健服务的思想,掌握人群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评估的基本方法,以及社会人群口腔保健的基本方法,为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性质:
培养全科型口腔医学人才,口腔预防医学涉及到口腔医学的各个方面,通过预防或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达到促进良好的口腔健康与功能。
它关系到保存健康牙列,维持口腔结构尽可能长期处于一种适当的健康状态学生对口腔预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学握,将为口腔临床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继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并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口腔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口腔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其掌握口腔疾病治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应有较强的口腔疾病预防意识和医患沟通技巧,具有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指导具体干预措施的能力。
因而本门课程在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4.课程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现代口腔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阐述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宏观水平认识口腔疾病流行状况和趋
势,并能够树立为社会大众进行口腔健康促进的意识。
(二)设计思路
根据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及口腔医学岗位对口腔预防医学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考口腔医师执业药师考试大纲,并按照口腔医学实际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程序为框架,按照口腔医学真实的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教学活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执业能力,并注重素质培养,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执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口腔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能够运用常用的口腔预防技术和正确的刷牙方法
2.理解麟病和牙周病的病因和预防方法,及特殊人群的口腔保健,营养与口腔健,口腔健康
教育与促进,口腔感染控制,社区口腔保健等方法。
3.了解口腔预防医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口腔疾病预防的观念。
(二)能力目标
1.完成口腔健康调查和记录。
2.完成刷牙方法,菌斑染色和菌斑评价。
3.完成窝沟封闭术
4.参加社区口腔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3.具有博大爱心和高度责任心。
4.具有一定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5.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总学时32学时,理论学时26学时,实训学时6学时。
I.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表I:《口腔预防医学》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览表
四、预防牙周
病
五、防腔癌
八、导定群行腔健
七、
学习情境设计
四、课程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团队
专、兼职教师:必须是有工作经验的骨干,熟悉口腔医学新进展,能够完成学生的实习带教,本科及以上学历,有高校教师资格,且通过试讲。
兼职教师需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中级以上职称,经过学校审核并通过试讲合格。
2.教学场地、设施要求
我院口腔医学实验室总面积250平方米;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应在教室和实训室完成。
教室应配备多媒体设施及相应的教学模型,并保证校园网畅通,教室内光线明亮、安静。
实践教学在口腔实训室完成。
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完备的实训硬件。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
(1)问题引导法:以问题为基础,首先提出相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
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先自学、查资料,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评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任务驱动法:以完成“任务”为线索,将教学内容贯穿于“任务”之中,由学生自己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病例教学法:结合临床病例,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诊疗程序完成任务,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5)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掌握工作过程中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口腔医学专业新技术视频剪辑等,使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单调为生动;应用示教反示教录播系统进行教学和技能考核,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考核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三)教材与教学资源
1.推荐教材
胡德渝,口腔预防医学(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9月
(四)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2.评价方式
(1)对教师的评价分为二级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说课评价、教学档案检查、论文教改等。
二级督导主要从教学资料、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同行评价主要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及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评价主要从教师对学生的准备情况、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及思想教育等方面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岗位职业能力、执业考试要求两方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
考核形式:平时考核和结业考核。
考核方式:试卷(笔试)、技术操作考核、
模拟考核(情景展示),考核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平时考核,包括学生课堂纪律、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训报告完成情况及课堂问答等内容,占总成绩的10%。
课程结业考核分理论考试和综合职业能力考核,理论成绩占总成绩70%,综合职业能力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
(3)其他,包括毕业生、用人单位及社会多方评价及反馈意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促使课程不断改进与完善。
(五)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