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观后感(通用1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弟子规》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弟子规》观后感篇1
看完《弟子规》后,我感觉它主要是规范了人的行为,每句话都有一个道理,每句话都发扬着一种思想,《弟子规》用最简短的文字,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形象全面。
通俗易懂的文字里揭示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于我们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
在此我简单的写一下它给我在工作中的启示。
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是指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马上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形成恭敬之心,尊老爱幼。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要有责任心,养成有条理的做事方法。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列典籍,有定处,看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讲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习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在《弟子规》中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好,这些事就是大事。
《弟子规》观后感篇2
《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
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
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看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
”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
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
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
例如上课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
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
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
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
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
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
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弟子规》观后感篇3
《弟子规》大家肯定都知道,也会背下来,但是你知道《弟子规》寓意吗?我知道,而且我还把它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了。
你呢?现在我来带你去看看。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一天,我来到必胜客去吃饭。
一进去,我就被眼花缭乱的美食给吸引住了。
我打算在必胜客
多吃一点,因为这是难得的美味,只有在我考试好的时候才能吃到。
服务员带着菜单来了,我点了一个夏威夷匹萨、一份薯格、一盘泰式口口香、一盘鸡翅、两杯咖啡、和一块蛋糕。
餐上齐后,我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完后,我丝毫没有感到饱的感觉。
但过了几分钟,我觉得我的胃不舒服了。
我想:我肯定是吃多了,我可不能再吃了。
我回到家后,准备上床睡觉了,但我的肚子还是很不舒服,怎么办呢?我只好将就睡了。
我刚躺在床上,不舒服的感觉就来折磨我了。
我躺着等,等着什么时候胃会把肚子里的食物消化掉。
我等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我等不住了,心里越来越着急。
这时,我有个主意,这就是——吃药。
我叫爸爸起床,给我找药吃,爸爸给我找了一盒“吗丁啉”我吃了一片后,继续睡觉。
躺在床上后,我感觉舒服多了。
一个小时后,我终于入睡了。
这难受的感觉整整折磨了我5个小时。
经历过这次教训,我以后可要细嚼慢咽,晚上要少吃饭,我以后可再也不会出现类似的事情了。
我也终于感受到“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句话的寓意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食物,不要偏食,也不要挑食,偏食会造成营养不良。
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
我可知道了,你知道了吗?
《弟子规》观后感篇4
今天,我和妈妈看了一部好电影——《弟子规》,一边看妈妈一边耐心的给我讲解其中的含义,这让我受益匪浅。
《弟子规》是古代圣人们智慧的结晶,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弟子规》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
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
《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
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
在做到这些后,我们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
为有用之才。
《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如果一个人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弟子规》还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
《弟子规》里的话语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一直指引着我一步一步地前进着。
《弟子规》观后感篇5
《弟子规》这部影片是我在今年国庆长假期间看的,我看得很认真,因为爸爸说不仅故事十分精彩,而且,其中还蕴藏着许多人生的道理,我这一生都受用不尽。
《弟子规》虽然不长,但是里面的话全都是道理。
其中,又教人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的;又教人学习方法的;有教人知书达理的,丰富的故事数不胜数。
我最喜欢的是:“事勿忙,忙多错;勿危难,忽轻略”。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要稳重不可急忙,急忙容易出错。
做事还不能害怕艰难险阻,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我对这句话感受颇深,因为我性子急,做事会事与愿违,所以我以后要加以改进。
《弟子规》让我树立了感恩、报恩的思想,“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从这里,我深切感受到:受人恩惠要时时想着报答,对别人的怨恨要尽快忘记;对别人怨恨的时间越短越好,对别人报恩的时间越长越好。
是的,假如我们常怀感恩之心,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弟子规》还告诉我们:“人有短,切勿揭;人有私,切勿说,道貌岸然,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我想:这段对于我们提高自身素质多么重要啊!
《弟子规》真是一部好片,假如人人都能来认真阅读,按照要求
去做,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安宁,更加和谐,更加融洽,我们的世界会越来越美好。
让我们学《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
《弟子规》观后感篇6
今天下午,学校安排看话剧。
我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乘着校车来到了铁路文化宫看话剧——《弟子规》。
这部话剧演的是一个曾经品学兼优的.孩子皮皮,由于父母离异,成绩越来越差,直线下滑,考试总是倒数第一,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只能用捣蛋的方式引起别人关注。
因此收到同学们的排斥。
一次偶然的机会,皮皮在度教授的帮助下穿越到了明朝一个乡间书院里,夫子收留了他并让他一起学习,由于古代人与现代人的着装与生活差异,皮皮不受同学们的欢迎,经常被欺负、捉弄。
一天夜里,几个讨厌皮皮的同学偷走了夫子的御赐金笔,并想把笔放进了皮皮的包里嫁祸于他,将他逐出书院。
谁知弄巧成拙,笔却放在了自己的包里,事情败露了。
可是,皮皮却勇敢地站了出来,替他们承担了所有罪责。
这时,三个同学心里很惭愧,都对皮皮刮目相看,打心眼里佩服他。
从此,他们友好相处。
这时,度教授再次出现,将他送回现实。
经历了这一切的皮皮从此认真学习,成绩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又成为了好学生。
看完这部话剧,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皮皮的形象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他替同学承认错误的那一幕,这何尝不是一种正能量的表现呢?现在有一些人,宁可把责任全部推给别人,也不愿意承担一点点,皮皮和他们呈现出鲜明的对比。
作为一个中学生的我,应该向皮皮学习,做到对别人好,不伤害别人,善待他人。
这部话剧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懂得了很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传递正能量吧!
《弟子规》观后感篇7
今天上午,院校分配看话剧。
我满怀急不可耐的情绪,伴着校巴赶到了铁路线文化宫看话剧《弟子规》。
这一部话剧演的是一个以前勤奋好学的小孩皮皮,因为父母离异,
考试成绩愈来愈差,平行线下降,考試一直倒数第一,对自身失去自信心,只有用捣乱的方法造成他人关心。
因而接到同学们的抵触。
一次不经意的机遇,皮皮在度专家教授的协助下穿越到了明代一个小乡村书院里,夫子收容了他并使他一起学习,因为古人与当代人的衣着与日常生活差别,皮皮不会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常常被欺负、戏弄。
有一天晚上,很多反感皮皮的同学偷了夫子的钦赐金笔,想把笔放进皮皮包里嫁给他,把他赶出书院。
殊不知功亏一篑,笔却放到了自身的包里,事儿东窗事发了。
但是,皮皮却英勇地站了出去,替她们担负了全部罪刑。
这时候,三个同学们内心很愧疚,都对皮皮另眼相看,打心眼中钦佩他。
此后,她们和睦相处。
这时候,度专家教授再次发生,将他送到实际。
经历了这一切的皮皮此后努力学习,考试成绩像一路领先节节高升,又变成了优秀生。
看了这一部话剧,此刻的心情很长时间不能忘怀,皮皮的品牌形象深深地的刻在我的脑海中里,尤其是他替同学们认错的那一幕,这何尝不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主要表现呢?现在有一些人,宁愿把义务所有推给他人,也不愿意担负一点点,皮皮和她们展现出独特的比照。
做为一个中小学生的我,应当向皮皮学习培训,保证对他人好,不损害他人,真诚待人。
这一部话剧给了我许多启迪,让我明白了许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传播正能量吧!
《弟子规》观后感篇8
通过这段时间观看《弟子规》,我受益匪浅。
它犹如一面镜子,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正视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素养。
从《弟子规》中,我获得了很多道理。
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对我的观念起着很大的影响。
原先,我不怎么听父母的话,对他们的教诲不屑一顾。
可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句话,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我开始改正这个错误,虚心接受他们的教诲,学会用心去体会父母为这个家所作的付出。
我开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他们驱除工作的疲劳,看见父母脸上舒展的笑容,我的心也随之快乐起来。
是《弟子规》,让我与父母的关系融洽了起来。
《论语》中有这么一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弟子规》中的信不也正是在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吗?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五千年精神文化的根本。
诚信,也是我们拥有成功的前提。
假若没有了诚信,我们在社会上便无立足之地,受到别人的嘲笑,更会遭到来自内心深处的谴责。
诚信,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标准。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自以为自己很了解如何读书,刚当我看见《弟子规》中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时,才发现自己原先的做法是多么的不可取。
原先,我总是断章取义,不求甚解的去读文章,只求速度,不求质量。
看见《弟子规》介绍的方法时,我才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改正。
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效率,收获了的许多知识,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提高了自己的知识底蕴。
《弟子规》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的人生之路,指引着我的方向。
《弟子规》,使我变的懂事,变得成熟,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为优秀!
《弟子规》观后感篇9
昨天在综合楼六楼会议室观看了胡斌老师的演讲视频,他为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课,他今年22岁,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是一个很不听话,让家人头疼的孩子,整天不好好学习,上网玩游戏,和他那些在社会上的混混一起玩,整天打架、到了家里甚至打骂父母的危险份子,由于从小家庭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打骂、让他从小不听话,上小学的时候,曾经在学校要跳楼,折腾整个学校不得安宁,他打架、抽烟、喝酒、逃课旷课欺负老师,哪的学校都不再要他了。
就因为那本《弟子规》触动了胡斌在乎的东西,这就是突变点,那本《弟子规》让他觉悟,感觉他原本的朋友是不好的,跟小混混做朋友,身边的朋友肯定不怎么样。
而和喜欢学习的人做朋友,身边的人会好好学习的,其实交一个好的朋友会改变身边的一切事物,以前的他一直认为“命运如此、无法改变”《弟子规》则恰恰告诉他“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弟子规》它可以教导你做人的原则,提升你的品德。
胡斌老师曾经是那样的不受人欢迎,被十三所学校开除,可是,
他那位有智慧、有毅力的妈妈最终让儿子改邪归正,重新做人,改变了她儿子胡斌的命运。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转变,但这的确是真实的,光明的。
如果没有妈妈那执着而伟大的爱,如果没有妈妈绞尽脑汁寻来的那张光盘,如果没有《弟子规》这本传统文化,胡斌老师也许会蹲入大牢,也许会死于非命。
胡斌老师说的一句话使我感慨万千:一个人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要将快乐带给别人。
我也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他说他不是在台上做报告,他是在忏悔,向他母亲忏悔,向他曾经祸害过的人忏悔。
他的虔诚震撼了所有的人,也灼烧着我的心,从今以后,我也要善待我的父母,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弟子规》观后感篇10
初读《细讲弟子规》就真的感觉是一本好书,说的虽是平常的事,讲的却是不一般的道理;细细品味《细讲弟子规》,直悔自己接触的太晚、太迟,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我之前怎么都闻所未闻?
《弟子规》是依据孔老夫子的教诲编出来,清朝的李毓秀李夫子从生活面把它整理出来,所以他能如此地贴近我们的生活,蔡礼旭老师又对弟子规的每一句都深剖细解,才能使我们对生活中的各种难题、症结一一找到可以处理的方法。
一场好梦、好戏需要智慧,智慧就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沉淀。
“养子使作善也”,当孩子有颗“善良的心”,他就有善良的行为。
看别人家的孩子,在我眼中,皆为十全十美,而很清楚自己孩子并非十全十美,要达到十全九美都很难。
但现在读完《细讲弟子规》,我很清楚:教育孩子有颗善良的心,用智慧沟通,用德育引导,孩子一定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
晚上散步的时候,我给孩子讲“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寓意,也告诉他“瓜田李下”这个成语的出处,希望他为人处事可以不让别人有“瓜田李下”之嫌疑,延伸到“入虚室。
(故事:宋代有一个叫陈P的家族,一家十三代同居,七百余口人,同时吃饭,就连他家里的一百多条狗也能做到“一犬不至,群犬不食”。
这样,绝对让他记忆深刻。
而所有的这些,都是在《细讲弟子规》中学到的!当然,还有很多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在生活上,“父母呼,须应
承。
”“父母责。
须顺承。
”“步从容。
立端正。
”“衣贵洁。
不贵华。
”在学习上,“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在做事上,“此未终。
彼勿起。
”
“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
”能做到此,一定不会“失诸正鹄”的。
教育孩子以“德”为本,且勿宠溺孩子,“宠猪举灶,宠子不孝。
”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上行下效,愿我们都拥有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弟子规》观后感篇11
先想说一句:活在当下,活着就是幸福。
百善孝为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由始而终。
要细细品味,慢慢品尝,这其中的辛酸苦辣唯有自己去体味才会更加地使人去明白。
“孝是德行根本,教育首重孝道”。
就这一句,可以明确的看出,孝是德行的根本,教育要从这里开始。
没有从孝道入手,一个人的德行是成长不起来的,所以教育首重孝道。
《弟子规》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
尤其蔡礼旭老师把儒家文化的精髓注入了弟子规的讲解中,深入发挥了弟子规的精要,让不同年龄层次的朋友都能够得到足够的人生智慧,成就阳光幸福人生。
我们都是在父母的照顾关爱下一点一点的长大的,父母看着成长的我们不仅仅希望我们能长大同时也希望我们能都成人,但是在更多的时间我们被眼前纷繁迷乱,纸醉金迷的社会所迷惑渐渐的忘了家里还有两个人在挂念着自己,还在时刻的注视着自己,还在想着今天天凉了孩子是否穿足了衣服。
也许我们都不是一个大孝子,但是我们要做到为人儿女最基本的义务,尽量孝敬父母,他们的要求一点也不高,平时多往家打两通电话,过节或者父母生日的时候还可以还个小惊奇,仅仅这样他们就会觉得很幸福了。
老人有语:不养儿不知父母心呀!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父母,到那个时候我们会更能体会我们的父母的心情。
有父母的孩子是幸福的,想想在父母的爱包裹下的我们虽然现在还没有踏入社会还没有自
己挣钱但是我们能做的还是很多的不是吗?
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而父母的爱有是最无私最长久的,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久越纯,当都一天你擦掉柜子上满是的灰尘打开风尘已久的那扇么,拿出那瓶酒细细的品一品你就会发现是那么的回味无穷深入人心,顿时泪如雨下,是感动还是悔恨?为了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现在的你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弟子规》观后感篇12
在看《弟子规》的过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部分,是孝。
孝,光看字的结构就能明白它的含义,上老下子,强调着血缘延续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虽然是小辈,但是,今天的小辈也是将来的长辈,如果在我们做小辈的时候不孝顺长辈,那将来我们做长辈了又怎么能指望我们的小辈会来孝顺我们呢?现在的我们,父母叫我们,我们忙着自己的事情,根本不理父母,往往还会不耐烦。
在爸爸妈妈教育、教训我们的时候有几个心里是没有抵触情绪的?总觉得父母管我们管的太多了,总是和父母顶嘴。
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什么的时候,我们会找理由开脱,而我们需要父母为我们做什么的时候,父母总是义不容辞。
所以说“恩重如山”这四个字,是世界上每一位父母都担当得起的。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卧冰求鲤”的故事,故事中王祥的孝顺感动了天。
王祥早年丧母,但他的继母并不喜欢他,还常常在王祥的父亲面前挑拨离间,说这个儿子不好,不孝顺。
所以,年幼的王祥不仅得不到母亲的关爱,就连父爱也感受不到。
但即使是这样,王祥也还是一如既往的对父母好,孝顺父母,在父母患病的时候衣不解带地伺候。
继母经常想要吃鲤鱼,王祥都尽力满足继母的要求。
一次,在一个大冬天,继母生病了,想吃鲤鱼,但是河水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而继母依然想吃鲤鱼,王祥没有办法,只好赤身在冰上祈祷。
突然冰裂开了,两条鲤鱼从河里跳了出来。
即使是对自己并不慈爱的继母,王祥也一样如此努力地满足她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的传统当中,孝是无条件的。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孝是相互的,父母对我们好,我们才要孝敬他们,那隐藏的意思就是,如果父母因为某些原因对你稍微差了一点,
我们就不孝敬他们了。
这在传统当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孝就是人的根本。
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为父母做过了什么?对我们恩重如山的父母,我们怎能不孝敬他们呢?
《弟子规》观后感篇13
细看了《弟子规》,对我的感触很深,看视频的过程,感觉就像和那人面对面交流一样,通过他的一一道来,教给我如何来经营自己的幸福人生;教给我如何面对学生,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让他们知道“孝”是德行根本,学会感恩。
《弟子规》,它就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
《弟子规》主要列举了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几个方面,依次讲述了如何对待父母兄弟、如何为人处世、如何读书学习和修养品德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述了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在未成年人的成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它是一本教我们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好书。
通过蔡老师的解读,让我更深的领悟到了其中的真谛。
《弟子规》好就好在它把德行教育、伦理教育摆在第一位,体现了教育的根本之所在。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要修养自己的“德行”,才能通过“身教”去感染身边的人,去教育下一代。
因为个人的道德与修养,是立足社会的基石,要知道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学会宽容,对待他人要
有一颗仁爱之心。
无愧于教师这个行业,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谓。
以前听过一位专家的讲座对我触动较深,意思是说:一个品行不端的人学了知识后要比成绩差而道德高尚的人对社会的危害更大。
所以对于我们的学生,我们不仅要看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的根本就在于教我们的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直、善良、宽容、进取的道德品质,渗透高尚的修养。
教育学生应做到做人和做学问不分先后,一定要学会做人,而要提高自身修养,要从小事做起。
所以要经常教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身边无小事,让教育的学生成为社会真正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