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学术规范,严守学术道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任何一个学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则,是保证正常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创新的根本保障。
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应该是每个学者的基本行为准则。
【关键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
而近年来,经常可以听到很多关于论文抄袭、学术造假的新闻即学术不端,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
就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在2009年3月19日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通知指出,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潜心研究、献身科学、积极进取、锐意创新,体现了崇高师德,树立了良好学术风气,为教学科研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发生在少数人身上的学术不端行为,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学校和教师队伍形象,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绝不姑息。
通知列举了必须严肃处理的七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
一、是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二、是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三、是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
四、是伪造注释;
五、是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
六、是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七、是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在中国越来越泛滥,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
这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
例如:2009年3月,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不再续聘;2010年3月25日南京大学王彬彬在《南方周末》发表《汪晖〈反抗绝望〉的学风问题》,指出《反抗绝望》一书存在剽窃问题,引起学界普遍关注。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
学术不端屡屡发生,一是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声誉,败坏了社会风气,导致道德沦陷,诚实缺失;二是阻碍学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第三是破坏社会公平、公正,滋长了学术人的浮躁之风和功利之心;第四是损坏国家声誉和形象。
国家的综合国力包括科技学术水平,学术研究不仅是一国的事情,还是国际的事情,如果取得了世界性的荣誉会给国家赢得荣誉和地位,而造假只能让国家蒙羞,影响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形象。
学术简单来说就是搞学问,是对未知或者已知知识的系统的研究、概括、总结或者创新,比如科技创新,发现、发明更多有用的理论或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
学术研究是一个极为严谨的过程,需要认真和坚忍不拔的态度,不得半点弄虚作假,而学术不端行为恰好与这些背道而驰,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和剽窃,以假乱真等等,存在主观恶意,违背了学术道德,只会妨碍学术的发展,不利于科技的进步。
不可否认,社会的浮躁风气对高校的学术不端问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
客观来讲,构成学术共同体主体的是师生群体特别是高校师生,有学术不端行
为的主体人群也是高校师生,这就决定了高校师生应该是学术诚信建设的主体,高校师生的表现是学术诚信建设的关键。
三、如何避免
不同研究领域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有共同的特点,但是在某些细节上也存在差异。
本文主要针对的是理工科领域高校师生论文撰写时应如何“遵循学术规范,严守学术道德”问题作简要探讨:
(一)严格自律“遵循学术规范,严守学术道德”做到:遵纪守法,弘扬科学精神、严谨治学,反对浮躁作风、公开、公正,开展公平竞争、相互尊重,发扬学术民主、以身作则,恪守学术规范,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学术环境中,需要的是自觉增强自身“免疫力”,时刻坚守自己的学术规范底线。
(二)查新和项目申请规范
查新要求做到对相关研究领域有全面充分的了解,知道已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查新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的价值,及时调整优化自己的研究工作;
(三)项目实施过程坚持实事求是
要忠实于观察、记录实验中所获得的原始数据,禁止随意对原始数据进行删裁取舍;不得为得出某种主观期望的结论而捏造、篡改、拼凑引用资料、研究结果或者实验数据,也不得投机取巧、断章取义,片面给出与客观事实不符的研究结论。
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规整和表述数据时,不得为夸大研究结果的重要性而滥用统计方法;不得有抄袭他人作品,剽窃他人的学术观点、学术思想或实验数据、调查结果等行为;
(四)引文和注释规范
引用他人作品的,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作品来源;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由于作品使用方式的特性无法指明的除外。
引用他人成果应适度,引用的成果不应构成本人研究成果的主要部分或核心内容。
(五)参考文献规范
(六)学术成果的发表与后续工作规范
1、发表
(1)不得代写论文或成果造假
(2)不得一稿多投
(3)成果署名:研究成果发表时,只有对研究成果做出实质性贡献(在从选题、设计、实验、计算到得出必要结论的全过程中完成重要工作)者,才有资格在论文上署名。
2、后续工作
(1)纠正错误
成果表述应客观。
一旦发现作品(印刷中或已公开出版)中有疏漏或错误,作者有义务及时向相关人员和机构报告,根据错误性质实施有效补救措施(如勘误、补遗或撤回论文)。
(2)反对炒作
(3)遵守保密原则:研究者对未发表的成果拥有特权,有权不让他人了解、使用该成果。
期刊编辑、审稿人不能利用职务之便向他人透露或自己使用受审论文提供的新信息。
但是研究成果一旦写成论文发表,就失去了特权,他人有权做恰当的引用和进一步了解该成果的细节。
国家资助的成果发表后应该与同行共享。
学术不端、诚信缺失对高等学校和学术发展的打击是致命的,学术不端行为是对科学的亵渎,更是对高校教师自身人格的亵渎。
在目前这种权力腐败盛行、法律威信下降的社会大环境下,要有效地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显然是十分艰难的事。
但中国社会每天都在进步,只要上下一致认识到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危害,有根除它的决心,情况就一定会有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