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诗词鉴赏 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诗词鉴赏精讲精练八首(含解析)
1.春江晚景
唐·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 ____”和“____”。
2.《定林所居》①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_______ 、_______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和消残之雪等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2)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去住:走的人和留的人。
首句“峡口花飞欲尽春”描绘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这首诗中诗人抒发的情感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一问刘十九(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①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所写之景
从这首诗中,你看出诗人是个怎么样的人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①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②在清溪何处边?【注解】
①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②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1)“隐隐飞桥隔野烟”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试简要分析。
(2)诗人“问渔船”,可能问什么?
(3)“洞在清溪何处边”的询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6.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字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
7.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①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②。
【注】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
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
②参差:不整齐的样子。
(1)诗中写实的诗句是______
A.律回岁晚冰霜少 B.春到人间草木知
C.便觉眼前生意满 D.东风吹水绿参差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诗人抓住立春这一节气,描绘出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写出了大自然的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诗歌也流露出了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8.村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①田竹绕篱,榆钱②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注释】①陂(bēi)田:积水塘附近的田地。
②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日村居图?诗人借此表达出怎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诗歌三四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试作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津亭客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掌握。
回答这类题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的词义来理解诗句内容。
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津亭”和“客船”。
2.【答案】(1)蜿蜒曲折(弯曲)高耸轻柔之风(飞蝶鸣鸠)
(2)《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的《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需要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
键词句再做具体分析。
抓住“屋绕湾溪”“白云间”“溪鸟山花”等概括。
(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心境的理解能力。
可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抓住关键句去分析。
《定林所居》中“闲”字写出了诗人纵享山水的闲适自得之情,而陆游的《二月四日作》中“闲”字很好地写出了诗人因落职闲居而失意苦闷的愁绪。
3.【答案】【小题1】
“峡口花飞欲尽春”描绘峡口暮春花儿纷飞凋零的画面(“峡口”是和友人分手之地;“花飞”“尽春”表明是晚春暮春时节),渲染了凄凉、忧伤的送别气氛,烘托了诗人送友人的惆怅伤感之情。
【小题2】
这首诗是诗人峡口送友人之作,表达了司空曙的送友人的惆怅伤感的离别之情;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人认为离别固然是悲伤的,但互为知己,虽各处天涯,亦似比邻,所以不必“共沾巾”,表达了诗人送友人时广阔博大的胸襟和乐观旷达的志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及其含义作用的分析理解。
回答这类题首先要明确诗歌的大致意思,其次要掌握作者在诗歌中的情感。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峡口花飞欲
尽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季节。
“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渲染了凄凉忧伤的
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
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
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
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
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我们要
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探究诗词的情感。
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
“天涯
去住泪沾巾”表达了作者因为离别而生的惆怅伤感;“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了作者不因离别而悲伤的乐观旷达之情。
4.【答案】【小题1】
在红泥砌成的火炉旁,摆放着晶莹透彻的新酿酒。
在火红的炉光的映照下,杯子里浮动着细微的酒沫,暖烘烘的空气中散发出阵阵令人垂涎欲滴的酒香。
天色将晚了,昏暗的天空可预见一场暮雪就要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
【小题2】
惬意、悠闲、热情好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
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如:在红泥砌成的火炉旁,摆放着晶莹透彻的新酿酒。
在火红的炉光的映照下,
杯子里浮动着细微的酒沫,暖烘烘的空气中散发出阵阵令人垂涎欲滴的酒香。
天色将晚了,昏暗的天空可预见一场暮雪就要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参照注释,感悟语言的意义和内涵,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表现手法,抓住
关键语句,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去分析,归纳人物形象。
阅读文本,在这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在这样一个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
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体现出诗人是个惬意、悠闲、热情好客的人。
5.【答案】(1)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根据景物,分析其营造的氛围.诗句意为:一座高桥隔着云烟若隐若现.营造了: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仙境里飞腾,营造出一种烟雾迷蒙、幽深神秘的氛围.(分析有理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展开合理想象.可能问:“洞在清溪何处边?”或者桃花源在何处.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石矶西畔问渔船,作者问渔船桃花源在哪里.表现了诗人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答案:
(1)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仙境里飞腾,营造出一种烟雾迷蒙、幽深神秘的氛围.(分析有理即可)(2)可能问:“洞在清溪何处边?”或者桃花源在何处.
(3)表现了诗人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译文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
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此时
唐朝已经由繁盛走向衰败.张旭写这首诗时的心境颇似陶渊明写《桃花源记》
的心境.
6.【答案】(1)思念家人(或感秋怀人、对月望远等)
(2)“落”字给人以动感,仿佛秋思随着月亮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把握诗中
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
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
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
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
诗中写了发白的地面、栖鸦、冷露、桂花。
抒发了诗人思乡怀人的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字的分析理解能力。
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结合语境可知:“落”字给人以动感,仿佛秋思随着月亮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7.【答案】A;D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虚实结合手法的把握,阅读全诗,这首诗首句描绘出立春节气到来时的景象,抓住冰霜渐少作为春意萌动的表征.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代替具体的描写,写自然界的变化,最先告知春天到来的消息.三句写诗人借立春来阐发自己的人生哲理,启迪人们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结句以“夸饰”手法预示出春浓的景象,表露出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渴望与爱好.
据此即可明确A是写实的.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立春是一年之始.诗人紧紧把握住这一感受,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冰化雪消,草木滋
生,开始透露出春的信息.于是,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那碧波荡漾的春水,也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活力.从“草木知”到“生
意满”,诗人在作品中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的这一变化过程,洋溢着饱满的生活激情.D项淡淡的忧愁无中生有.
故选:D.
答案:
(1)A
(2)D
译文:
时近年终冰霜渐渐减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眼前只觉一片生机盎然,
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立春偶成》是南宋初期文学家张栻的立春日感怀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富有层次地再现了大自然变化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对春回大地进行了描绘,扣紧了“立春”节气,流露出诗人望春、迎春、爱春的欢快感情.
本诗写春天,但没有俗套的“伤春”之感,抓住“生意满”、“绿参差”等提示词给出的饱满的生活激情,就能判断出D的错误.
8.【答案】【小题1】
诗歌描绘了一幅静谧淡雅又略带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小题2】
牛背负鸟,归牛寒鸦尽显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
虽牛蹄得得,行步迟迟,有声响也有动态,但整体意境却是自然宁静的,迟缓的行动和单一的声调反衬托出了这种静谧祥和,流露出作者的闲适心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学生要能立足全篇,反复诵读,抓住重点词句,探究揣摩,从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
作者蕴含其中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淡雅又略带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
以动衬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是一种对比的方式。
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
本诗牛背负鸟,归牛寒鸦尽显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
虽牛蹄得得,行步迟迟,有声响也有动态,但整体意境却是自然宁静的,迟缓的行动和单一的声调反衬托出了这种静谧祥和,流露出作者的闲适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