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课程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学概论课程讲义
一、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定义: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
新闻学的学科结构(学什么?)
1、理论新闻学: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及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的功能和特点,它的工作原则、方法和一般规律。
2、历史新闻学:研究中外新闻出版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外新闻界名人史,通过研究新闻传播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揭示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新闻事业发展的规律。
3、实用新闻学:研究新闻采访和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新闻广播、新闻事业经营与管理等新闻业务方面的知识,探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录制等方面的技能方法和一般规律。
新闻边缘交叉学科:新闻社会学、新闻美学、新闻伦理学、新闻法学、新闻心理学、新闻管理学、新闻哲学、新闻经济学、新闻语言学、新闻统计学等,有的属于理论新闻学有的属于应用新闻学。
新闻学研究的方法(怎样学?)
1、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坚定的政治信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3、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世界与我国)
B、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无产阶级新闻学)
C 、吸收与扬弃的关系(西方新闻新闻学)
4、注意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
二、西方新闻理论评析
1、集权主义理论
16、17世纪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新闻思想,这一理论认为,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统治权,可以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对报刊进行审查;严禁报刊批评政府。
集权主义理论来自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和英国哲学家霍布士等人的思想和学说。
他们认为,政治权力只有控制在少数有智慧有经验的优秀人物手中,才能对国家实行强有力的合法统治,国家权力是至高无上的,绝对的。
2、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产生的。
1644年,由英国诗人、政治家约翰·弥尔顿首先提出的。
后来得到发展。
这一理论认为: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是其基本原则;反对政府对报刊的控制或操纵,支持报刊批评政府。
局限——自由的泛滥,媒介的自由损害了公众和社会的自由。
3、社会责任理论
1943年,罗伯特·哈钦斯邀请众多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教授组成新闻自由委员会,1946年,该委员会完成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被正式提出。
社会责任理论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进行了补充和修正:
(1)否认了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是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的;
(2)报刊自由应该兼顾报刊拥有者、公众和社会利益。
公众的自由高于媒介的自由。
(3)提出“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两个概念。
(4)主张政府对媒介进行干预和管理。
4、批判学派和民主参与理论
20世纪60年代前后,法国和英国等西欧国家出现批评学派,在政治思想上赞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法西斯主义、苏联模式、现代资本主义制度都进行了犀利的批判。
他们反对新闻媒介的集中垄断和政府控制,主张受众和社会团体民主参与、共同享有使用新闻媒介
的权利。
5、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关系的理论——发展传播学
二战结束后,西方的一些政治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研究者,开始研究新兴独立国家如何借鉴西方传播模式和技术,建立本国的传播系统。
他们提出了一整套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大众传播模式,奠定了发展传播学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利益,抵制发达国家借助新闻传播推行的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提出既适合本国国情又吸收国外经验的新闻传播理论,强调新闻媒介要为国家利益服务;媒介的自由应以有利于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为前提;政府有权对媒体活动进行检查和管制等。
这一理论适应了当今世界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实际情况。
三、中国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曲折发展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中期:发展高峰,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产生和发展: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50年代后期-70年代后期:严重挫折(反右斗争扩大化、大跃进、文革)70年代后期-现在:发展和繁荣
第一章:新闻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
一、新闻起源于人类生产劳动实践中产生的信息交往
最早的新闻现象:原始社会的信息传播
新闻事业的雏形:手抄新闻的产生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
1、口头传播
2、信号传播
3、符号传播
4、文字传播
三、几种传播类型:
1、内向传播(自我传播):人的自我信息活动以及由感性到理性的意识和思维活动
2、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3、组织传播: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
4、大众传播: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
第二节:新闻的特性
一、新闻与信息
(一)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及其表述,对接受者来说,它是预先未知的事理,具有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的功能。
(二)信息的特点
1、共享性:由于共享性使信息得以传播。
2、扩缩性:信息是可以无限开掘和压缩的。
3、组合性: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有机组合可以产生新的信息。
4、运用的多角度性:可以用不同角度运用信息。
5、相对性:信息的接受与人们的选择性密切相关。
新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
二、新闻的特性
1、真实:新闻的本源是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2、新鲜:时新性与知新性的统一
3、时效:及时传播,抢新闻
4、公开:面向社会公开发布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一、“新闻”一词的涵义:
新闻一词在近代和现代新闻事业中有三种含义:
①指“新闻纸”、“新闻业”。
②指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机构每天发布的消息。
③指新闻报道体裁(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记者述评、采访札记、答记者问、新闻公报、深度报道、新闻纪录片等)
二、新闻的定义:
1、不成文新闻定义:强调猎奇、反常、趣味和刺激
约翰·博加特: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斯坦利·瓦利克尔:新闻建立在三个“W ”基础上,即WOMAN,WAMPUM、WRONGDOING上
爱德华·贺:凡是能让女人喊一声“哎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2、成文的新闻定义(新闻学者的定义)
◆范长江新闻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陆定一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被公认最权威的新闻定义多年)
◆郑保卫新闻定义:新闻是公众关注的最新事实信息的报道。
五个核心词:
公众关注:强调新闻传播的公众性,受众地位=群众欲知、应知=有新闻价值
最新:强调了新闻内容的新鲜性和新闻传播的及时性,包括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
事实:强调了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信息:突出了新闻对受众是未知的,也点明新闻所属的种属
报道: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现代汉语辞典),理解为媒体的公开传播,代表新闻的公开性。
第二章新闻传播
第一节:新闻传播的三要素
一、两种传播模式
1、单向传播模式
2、双向传播模式
二、新闻传播三要素
1、事实:新闻的本源,新闻传播行为的客体,但有很强的反作用:
2、新闻报道者: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主体地位体现:
3、新闻接受者:受众,在传播行为中兼有客体和主体双重性质。
第二节新闻的倾向性
新闻倾向性是指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
在阶级社会里,新闻倾向性集中表现为阶级性。
倾向性产生的原因:
1、从报道者个人来说,新闻是事实通过报道者的头脑所做出的反映。
2、从新闻事业来说,新闻事业隶属于一定的阶级、政党或者利益集团,不可避免受到制约带有倾向性。
新闻倾向性的表现形式:1、发表评论2、选择事实3、编写新闻
第三节新闻选择
新闻选择是传播主体对报道目标或传播方案的搜寻、比较和确认。
新闻选择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
一般说来,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宣传价值标准。
一、新闻价值标准
新闻价值的定义:是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所含新闻构成要素的总和,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客观标准。
新闻价值五要素说:
1、时新性:时效性和知新性统一
2、重要性:新闻内容的分量和重要程度
3、显著性:知名人物、地点、业绩、事件
4、接近性:地理的接近、心理的接近
5、趣味性:事实因为新奇为人们所料未及,或富有戏剧性,情节曲折跌
宕;或极具人情味,能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
二、宣传价值标准
宣传价值从新闻政策、新闻法规和伦理道德三方面体现。
1、新闻政策
新闻政策是指国家、政党或地方行政机关对新闻事业所规定的活动准则。
它是政党或政府管理新闻事业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
2、新闻法规
新闻法规指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文的总称,包括新闻专门法和非专门法的有关条文。
非专门法的条文散见于宪法、民法、刑法及其他法律文本中。
法律禁止刊载的内容主要有:
泄密、煽动(煽动分裂国家、煽动民族仇恨、煽动颠覆国家等)、造谣(破坏社会稳定)、教唆(宣传邪教、迷信、赌博等,教唆犯罪)、传播淫秽、破坏司法公正、诽谤、侮辱、侵犯隐私权
3、新闻道德
(1)社会道德
(2)新闻道德
1923年美国编辑人协会制订的《报业信条》,分“责任、新闻自由、独立、诚信、公平、正直、庄重”7个方面对新闻道德作了诠释和规范,成为目前世界上最被认可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第四节新闻敏感
一、新闻敏感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记者对新闻素材的发现和辨别能力。
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职业能力之一,是其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2、特点:①快捷: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和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
②准确: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最有价值的变化
③灵活:不拘泥于某种固有思维模式和工作思路,随时根据变化调整思路
二、新闻敏感的重要性
1、发现新闻线索需要有新闻敏感:新闻线索是引导记者深入挖掘新闻事实的前提
2、从众多新闻事实中发现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需要有新闻敏感
3、预测新闻事件的发生需要有新闻敏感。
三、如何培养新闻敏感能力
1、随时触摸时代脉搏,把握国内外形势,认清政治动向、思想动向和经济动向,站得高看得远,发掘重大新闻题材。
2、深入细致地采访,到现场观察,留心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和变化
3、善于寻找事物的特点、重点、难点、焦点、热点
4、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在各个学科各个领域中发现新闻题材。
第三章: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古代报刊:《每日纪闻》和《元老院法令》,它们具有官方公报性质。
二、手抄新闻
手抄新闻又叫做新闻信,最早出现在意大利境内的威尼斯15世纪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在这里萌芽,造船、纺织、玻璃等行业相当发达。
这里的手工业主、商人、航海界人士十分关心商品的销路、各地的物价、来往的船期,于是有人专门打听这些消息,抄写后出售。
后来,需要相同消息的人多了,他们就抄写多份,谁需要就卖给谁,这就是手抄新闻。
手抄新闻的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也报道政局变化、战争消息和灾祸事件,因为这些都会影响贸易和交通。
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
手抄新闻受到封建统治者和罗马教皇的抵制,记者遭受迫
害。
手抄新闻是近代新闻事业的雏形。
三、铅印新闻纸的出现宣告了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
1609年,德国出版的《观察》、《报道与新闻报》,是世界上最早出版的印刷周报。
它的问世标志着新闻事业的诞生。
1660年德国出版的周刊《莱比锡新闻》,三年后改为日报,是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日报。
四、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1、私人经营以商业新闻为主的时期;
2、充当反封建政治斗争工具的时期;
3、为资产阶级党派之争服务的“政党报纸”时期;
4、面向市场的大众化报纸时期;(大众化报刊:19世纪30年代出现,也叫便士报、廉价报纸。
特点:1、标榜自己是超党派独立报纸;
2、以趣味性、娱乐性、消闲性的社会新闻、地方新闻和煽情新闻为主;
3、文字通俗易懂,平易近人;
4、售价低廉;
5、经济独立,广告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
5、财团控制的传媒垄断时期。
第二节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于19世纪初,至今经历了4个阶段:
1、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产生前的工人报刊阶段;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革命报刊阶段;
1848年6月,马恩主编的《新莱茵报》出版-1849年5月19日被迫停刊。
列宁赞誉其为最好的、无与伦比的革命无产阶级的机关报。
3、为夺取政权直接服务的政治报刊阶段;
4、为建设新社会服务的大众传媒阶段。
第三节我国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古代报纸
二、中国近代报刊
我国近代报刊产生于19世纪初。
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在马六甲出版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用中文出版的近代报纸,运到广州发行。
1833年,英国传教士郭士立在中国境内第一个用中文出版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传播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
中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刊,是同资产阶级改良活动和民主运动联系的。
如王韬1874年创办的《循环日报》,梁启超主办的《时务报》等。
三、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多媒体并存的大众传播阶段
特点:①各种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形成了新的新闻生产力,增强了新闻事业的社会作用。
②多种媒体在同业竞争中扬长避短,丰富和发展了新闻传播的表
现手段。
③多种媒体并存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教育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为新闻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
第四节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1、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带来的信息需求的增长,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2、近代新闻事业是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3、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
4、技术进步、政治民主和文化发达的程度是制约新闻事业发展规模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条件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性质
一、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
1、社会属性——社会文化事2.政治属性——阶级舆论工3.经济属性——信息产业实体
二、新闻事业的性质
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
在阶级社会中,它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
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它在经营上实行企业化管理,遵循经济与市场规律。
三、两种新闻事业的原则区别
1、两种新闻事业建立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之上
2、两种新闻事业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各自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
3、两种新闻事业分别宣传和贯彻不同阶级的思想体系
4、两种新闻事业各自具有不同的新闻体制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一、报道新闻,沟通情况
二、反映舆情,引导舆论
(一)新闻与舆论
1、舆论的定义:
李普曼《舆论学》,1922年出版,舆论学奠基之作,提出:“舆论是公众或许多人对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或事件)公开发表出来的意见”
2、舆论行为具有三个要素:一是舆论的主体,即公众或许多人,二是舆论的客体,即问题或事件;三是舆论的形态,即公开发表的意见。
3、舆论的特征:
A、时评性;
B、倾向性;
C、群众性;
D、公开性;
E、非决策性
4、舆论和新闻的关系:
A、新闻是舆论传播的载体和放大器(李刚事件、郭美美事件)
B、新闻是舆论形成的基础和依据
C、舆论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
D、新闻既可以反映和表达舆论,也可以影响和引导舆论
(二)新闻事业在表达和引导舆论的优势:
1、通过及时公开地传播新闻事实,迅速形成社会的注意中心和议论中心,也就是为社会设置了舆论话题。
2、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向社会公众提供充分的事实,用客观事实的雄辩力量支持正确的看法和意见。
3、刊播不同看法的稿件,适当开展讨论,发表传播者的评论文章,进行思想交流和交锋,使社会公众的认识即舆论进一步深化,并尽力把各种看法统一到正确意见的主流中来。
4、及时通报问题解决的进程,使热点问题得到妥善处理,使社会舆论不至于长期处于亢奋状态。
三、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四、提供娱乐,丰富生活五、刊播广告,服务社会
第五章新闻自由与新闻控制
第一节新闻自由的提出和发展
一、新闻自由口号的提出
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而提出的口号。
1644年英国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首次提出出版自由的口号。
“让我有自由来认识、抒
发己见,并根据良知作自由的讨论,这才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
”
主要观点:
⑴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
⑵主要观点①观点的公开市场;②自我修正过程;
⑶要害(关键)是反对政府的干预。
二、新闻自由思想的发展
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一次用法律形式把出版自由作为公民权利。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的法令,第一次把新闻自由作为宪法的条文。
三、无产阶级举起的新闻自由的旗帜
第二节新闻自由的内容和实质
一、新闻自由的内容
新闻自由的定义: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活动不受限制的程度。
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传播主体享有传播自由,接受主体享有接受自由。
传播自由是传播主体创办媒体、采集新闻,写作新闻、播报新闻和开展新闻批评不受限制的程度。
接受自由就是社会公众获取、选择和接受新闻信息的不受限制的程度。
二、新闻自由是一种民主权利
新闻自由是社会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实质是社会公众的一种民主权利,归根结底是社会公众知情权和议政权的实现程度问题,是政治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1、新闻自由是相对的、具体的,不是绝对的、抽象的
2、新闻自由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并不是亘古不变的
3、新闻自由始终伴随着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4、新闻自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第三节两种不同性质的新闻自由
一、资本主义新闻自由
1、资本主义新闻自由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金钱和资本的自由。
2、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是垄断报团相互竞争、兼并的自由。
3、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是以不损害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为前提的自由。
4、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是受到资产阶级全面控制的自由。
5、新闻自由日益成为霸权主义在世界扩张的武器和保护伞。
二、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1、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摆脱了资本的奴役的自由,是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自由,新闻媒体归人民所有。
2、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绝大多数人享有的自由,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3、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有领导的自由,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
社会主义新闻自由要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
4、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自由,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新闻自由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三、新闻自由与社会全面进步
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与新闻自由的程度相一致
2、民主和法制制度的建设是实现新闻自由的政治保证
3、公民民主意识和思想文化素质是新闻自由得以实现的条件
4、社会安定团结以及和平的国际环境是新闻自由赖以实现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5、新闻自由需要相应的技术与手段的支持,这是新闻自由权利实现的物质保证。
第四节新闻控制
新闻控制是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通过物质资产、政策法规等手段对新闻传播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
一、社会控制的必然性:
新闻控制的实质,是按照新闻资产所有者的意志对传播行为加以
规范,用以防止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力的滥用,最终使传播内容更符合施控者的利益。
二、社会控制的途径
1、经济控制:
2、法规控制:
3、政策控制:
4、行政控制
5、伦理控制
6、人事控制
7、纪律控制
8、新闻来源控制
第六章:媒体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管理
管理是对由人、财、物等组成的某一系统的运动、发展和变化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控制行为。
广义的管理,指的是通过科学手段对整个社会活动实施有序的组织。
对于新闻事业的整体而言,管理是国家意志在新闻事业体制、运作方式等方面的体现,通常称之为“宏观管理”,它表现为政府行为,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法
律、法规和行政命令,对新闻事业所施加的控制和监督。
狭义的管理,指的是一个经济组织在完成其目标的过程中,所实施的一系列规划、组织、协调、指导、控制等行政措施。
一、新闻事业的管理体制
新闻事业的管理体制,指的是新闻事业的组织制度,包括新闻事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内部结构、组织体系等等。
(一)从所有制形式来分,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
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模式:特点:(1)依托财团;(2)以赢利为根本目标;(3)广告是其主要收入来源;(4)以迎合受众为基本原则
以西欧、日本为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运作模式:允许甚至鼓励
私营电视台的创办,但又同时继续保留、保护公营台。
公营媒介以英国的BBC,日本的NHK为代表。
一般通过国家立法建立并受到政府保护。
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模式:(1)传媒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2)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即党和政府的喉舌;(3)强调“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4)部分媒介仍然有政府拨款(二)新闻媒体的内部管理和运行体制
1、董事会领导制(私营)
2、社会化领导制(以德国广播联盟为代表)
3、政府领导制
(三)中国新闻媒介的管理体制
中国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这一基本性质决定了它采取“政府领导制”模式,同时具有中国的特点。
在中国,党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是新闻媒介的最高决策机关。
在党领导下,各媒体内部领导结构有以下三种运行方式:
1、社长负责制
2、总编辑负责制
3、行政负责制
二、对新闻媒体的宏观管理
(一)新闻媒体的行政与宣传管理
(二)新闻媒体的法制管理
(三)新闻媒介的行业规范
三、新闻媒体的微观管理
1、新闻媒体的组织管理;
2、新闻媒体的编务管理;
3、新闻媒体的人事管理;
4、新闻媒体的财务管理;
5、新闻媒体的物资设备与技术管理;
6、新闻媒体的生产管理。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