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基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
气的来源:先天之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后 天之气来源于水谷精气和吸入的清气。) 气的生成过程:先天之气与肾关系密切,清 气由肺吸入,水谷精气靠脾的转化。但由于肾的 先天之气需脾化生的水谷精气不断补充,肺吸入 清气也需脾生化气血供以营养,所以临床上补气 重在补脾。 气的作用:1.动力作用 2.温煦作用 3.防 御作用 4.固摄作用 5.气化作用 6.营养作 用 气的运动 :气的运动称气机,有升降出入。
心肾相交
心处上焦属火;肾处下焦属水;相互 制约,相互作用,保持平衡,即心火向下 交于肾,资助肾阳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 肾水上济于心,资助心阴,使心阳不亢, 这种心火与肾水上下相通、互济的关系, 称心肾相交或水火互济。若心肾不交,会 出现心烦、失眠、多梦、头昏目眩、腰背 酸软等症。
脏与腑的关系
主要表现:阴阳表里关系;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 如心热易下移小肠致小便短赤;小肠热上薰 于心致口舌糜烂;治疗心热,常利小便。 如肺的肃降减弱可致气虚便秘;肺热可致大 肠热结;大肠不通,影响肺的肃降,出现咳嗽、 胸闷。 治法:釜底抽薪(上病下治),提壶揭盖(下病 上治)。 脾胃关系最为 密切:1、纳运结合 2、燥湿相 济 3、升降相因
气血津液的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1、气能生血:故治血虚常用补气药。 2、气能行血:故治血瘀常用行气药。 3、气能摄血:慢性出血多补脾气。 4、血以载气:血虚气亦虚、血脱气亦脱。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1、气能生津 2、气能行津 3、气能摄精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血汗同源,“纽家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
(五)用以概况药物性能 1、用阴阳属性划分药物气、味、升降浮沉 阴阳属性 四气 五味 升降沉浮 阴 寒凉 酸苦咸 降沉 阳 温热 辛甘淡 升浮 2、根据病证的阴阳盛衰确定治疗原则,再结 合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选择相应的药物,以 纠正阴阳失调,“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五行归类表
五 行 木 火 土 五 味 酸 苦 甘 五 色 青 赤 黄 五 气 风 署 湿 五 季 春 夏 长 夏 秋 冬 五 脏 肝 心 脾 五 腑 胆 小 肠 胃 五 体 筋 脉 肌 肉 五 窍 目 舌 口 五 志 怒 喜 思
第三章 气血津液学说
基本概念 : 气、血、津液是构成机体的 基本物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 气是具有功能活动的精微物质 。 血是脉管中流动着的具有营养作用的红 色液体,与现代的相同。 津液指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 脏腑的内液,分泌物如胃液)其中清者为 津,浊者为液,但不易截然分开,而津液 并称。
五行的应用
(一)说明脏腑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太过
侮 金 乘 不及 木 侮 乘 土
(二)说明五脏间的疾病传变规律
母病及子:疾病传变由母脏传与子脏,母 虚所致,如水不涵木。 子病犯母:疾病传变由子脏传与母脏,又 叫子盗母气,多因子实所致,如心热传肝。 相乘为病:相克太过,如肝郁脾虚之木郁 乘土。 相侮为病:如肝木亢盛致肺金虚弱,又叫 木火刑金。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The conception of the organism as a whole:动物机体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 在功能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机体与自 然环境密切相关。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 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Diagnosis and treatment:将四诊收集 的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辨清病因、病性、病位以 及邪正关系,最后得出证型 ;论治又叫施治,是 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的過程。
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生理功能 (三)说明病理变化 偏盛:阳盛则热, 阴盛则寒 偏衰:阴虚则内热, 阳虚则外寒 转化: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四)用于疾病诊断 “善诊者,察色按 脉,先别阴阳”。
用于疾病防治
1、确定治疗原则:调整阴阳,泻其有余, 补其不足,恢复相对平衡 ⑴偏盛治则—实者泻之。阳偏盛用热者寒 之可辅以养阴;阴偏胜用寒者热之可辅以 助阳。 ⑵偏衰治则—虚则补之。阳偏衰用“益火 之源,以消阴翳”;阴偏衰用“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
五行学说
一、基本概念: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变 化。 二、五行的相互关系 (一)相生:意即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 助长和资生作用。
金
土 火
水
木
五行的相互关系
(二)相克:意指一 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 长和功能具有抑制或 制约作用
金
火 水
木
土
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三)用于疾病防治
1、虚则补其母:用于母病及子或母子关系 的虚证,如培土生金、益火补土、滋水涵 木。 2、实则泻其子: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 目赤肿痛清心火。 3、抑强:主要用于相乘为病,抑制所不胜, 使被克方易于恢复,如抑木培土。 4、扶弱:主要用于相侮为病,扶助弱方, 如补土制水。抑强扶弱多同时应用,如佐 金平木。
肾的功能特点
1.肾藏精:与生长、发育和生殖有关,凡此诸病 多从肾治。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 2.肾主水 :指肾的气化功能 ,对水液具有温煦、 推动、蒸腾、气化作用。 3.肾主纳气 4.肾主命门火:命门火实为肾阳 。 5.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 。 6.肾开窍于耳,司二阴 。 7.肾性封藏:肾精不能妄泄,外邪先不入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液代谢图
宣发
水 胃
脾
运化 散精 浊中之清
肌腠、皮毛
清中之浊 清中这清
多余水分
汗
肺 肾 膀 胱 尿
浊中之清
小 肠 大 肠 粪 便
心脉
气化浊中之浊
第五章 病因与病理
基本概念:病因,即发病原因;病理, 又叫病机,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 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理。特 点:1、以结果推断病因(审/辨证求 因),以结果概括病因。2、强调内因 的重要性,重视机体正气。3、是生活 经验和医疗经验的总结,概括了机体与 自然环境的联系。
气
气的分类:元气:又叫真气,“真气者, 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宗气:由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水谷化生的 精微之气结合而成。 营气 :行于脉中,可化生血液,具营养作 用。 卫气 :行于脉外,作用主要是抵御外邪。 常见的气病:气虚、气陷、气滞、气结、 气逆。
血
血液的生成 :脾胃是为血液生化之源;肾 精转化;营气化生 。 血液的运行:心气推动、脾气统摄、肝的 贮藏与调节。 血的功能:营养作用、运载作用(血以载 气、血为气母 )。 血液的病理:血虚、出血、血热、血瘀 。
名人奇书
汉代名医张仲景(医圣)著的《伤寒杂病 论》,理、法、方、药完善,辨证论治精 要,是继《内经》之后的又一部医学经典, 尤其是该书的有些方剂,十分精练,为后 世所尊重。汉代名医华佗(外科鼻祖)发 明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比西方的乙醚 早一千多年。李石编的《司牧安骥集》是 现存的一部较完善的中兽医古籍,明代喻 氏兄弟编写的《元亨疗马集》内容丰富, 在国内外影响巨大,流传最广。
第二章 脏腑(象)学说 Viscera and Bowels
基本概念:脏,通藏,概指内脏,有贮 藏之意;象,形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 理征象。 “有诸内,必形其诸外”,“见 其外而知其内。”中医脏腑是指一个综合 性的功能单位 。 脏象学说:研究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 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
二、发展概况
起源: 中兽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与畜禽饲 养同步,即原始社会,距今1万年以上。董 仲先(黄帝的臣子)发明去势术。 《内经》 (首先确立中医和中兽医的独特理论体系, 为中国医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公 认的中国古代三大奇书(内经,易经,三 海经)之一,充分反映了我国医学在二千 多年前已有相当成就。
脾的功能特点
1、脾主运化:包括水谷精微和水液两方面 。 故“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为后天之 本” ,“脾为生痰之源” 。 2、脾统血 :统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而不外溢, 故慢性出血多从脾治。 3、脾主肌肉、四肢: 4、脾开窍于口: 5、脾气主升、脾恶湿 。
肝的功能特点
1.肝主疏泄:即疏通、调畅气机的功能。 与消化、情志、血行、气行、 水液代谢及 生殖有关。病理表现疏泄太过与不及。 2.肝藏血:作用一是制约肝阳上亢,二是 防止出血。 3.肝主筋(其华在爪) :肝血不足,筋失 所养,出现四肢麻木、屈伸不利、振颤或 抽搐;蹄甲变薄、变软、变形、易碎。 4.肝开窍于目
金
水
辛
咸
白
黑
燥
寒
肺
肾
大 肠
膀 胱
皮 毛
骨
鼻
耳
悲
恐
五行的相互关系
(三)相乘 :相乘指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 太过,从而引起异常反应。“相克太过谓之 乘”,顺序及方向与相克一致 。 (四)相侮 :相侮指恃强凌弱,以下犯上, 即“反克”。顺序及方向与相乘和相克相反 成因:a.所胜方过强 b.所不胜方自身虚弱 c. 二者皆有 如“木侮金”(木火刑金)。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基本概念 指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事物内部 所共有的属性及发展变化规律的一对 对立统一概念。 二、基本特性 (一)普遍性 (二)可分性 (三)可 变性
三、阴阳的相互关系
(一)阴阳交感相错 (二)阴阳对立制约(指阴阳双方相互排斥,相 互制约的关系) (三)阴阳互根互用(指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任 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四)阴阳消长平衡(阴阳在对立统一前提下, 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此消彼长,相对平衡 ) (五)阴阳相互变化(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津液
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 1、生成:主要靠脾、胃、小肠。脾胃优溢精气, 小肠分别清浊。 2、输布:主要靠脾、肺、肾。脾散精,肺宣降, 肾蒸化。 3、排泄:主靠肺、肾、大肠、膀胱。 津液的功能: 1、润泽2、组成血液3调节阴阳4、携带废物排出 体外。 津液的病理: 1、津液不足:摄入不足或损失太多 2、水湿内 停:如水肿、腹水等。
中兽医学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彭代国 副教授
概念
中兽医学,即中国传统兽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由中华民 族所独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 诊疗技术,为中国畜牧业发展和世界兽医 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Theories of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的合称,是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部分。 阴阳五行自殷周形成后,广泛用于天 文、历算、农业、医学等自然科学。 《内经》将其系统地用于医学,作为 一种说理工具,是祖国医学和兽医学 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胃的功能特点
胃的主要功能:受纳、腐熟。 胃的主要特点:胃主通降,喜润恶燥。 胃的主要病理:胃胀(气、食),胃气上 逆(呕吐嗳气等),胃热、阴虚。 胃气有时泛指整个消化功能,“有胃气 则生,无胃气则死”。
三焦的功能特点
功能:统领元气,疏通水道 。 含义有三 1.三焦腑:最大,有孤腑之称。遍布全身,为水 谷精微的通道。相当于组织间隙和细胞间隙。 2.上、中、下三焦的全称:上焦在膈前,包括心 肺;中焦膈至脐,包括脾胃;下焦在脐后,其余 脏腑。 3.三焦辨证的三焦:清代吴鞠通将湿病发展阶段 分上、中、下三焦,即三个阶段,由上至下。
1、心主血脉;指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 功能。 2、心藏神:指心主宰意识活动。 3、心主汗:汗和血脉均由津液所化生,有 汗血同源之说,《灵枢》“夺汗者无血,夺 血者无汗”。 4、心开窍于舌:临床上通过舌的变化诊断 心的病变 。 5、心主动,心火宜降。
肺的功能特点
1、肺主气;司呼吸 。 2、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肺气不宣则胸 满,呼吸不畅;不肃降则肺气上逆而咳喘; 水道异常,水液代谢障碍,聚成痰饮,故 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 。 3、肺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 。 4、肺开窍于鼻。 5、肺气宜降,肺系宜清润,肺为矫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