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要怎么进行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数学要怎么进行复习

小学六年级总复习的教材都是习题,往往诱导师生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再加上总复习面广、内容较多、时间紧迫,因此练习题一道接一道,学生苦练,教师苦讲。复习成为重复旧知识的练习课,学生毫无兴趣。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数学有哪些复习策略

一.常抓计算题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计算没有过关,数学学习就无从谈起。更重要的是计算题能开发孩子的智力。日本的川岛教授研究发现:每天做5分钟的计算题能开发孩子的大脑。我班上的张友鑫同学就是一个例子,四年级时数学跟不上,自从参加了计算培训班后,他说自己的头脑灵活多了,现在只要数学课他就喜欢。具体来说如何抓好计算题呢?每天的数学复习课前5分钟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

例如:口算

脱式计算:

1.25×32×0.25

解方程:

6.8+3.2x=26 这样的题目很简单,既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又能开发人的大脑。

二.重点抓典型题

所谓的“典型题”就是指那种代表性强,通过练一题,带出一串题。这样就能做到题量少,训练密度高,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如复习应用题时,我出示本班学生的情况:男生30人,女生20人,然后向学生提问(根据学过的知识,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以从分数、百分数、比这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问题,然后再解决。接着我又要求学生把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互换,这样既复习了简单应用题、和倍差倍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比的应用,又让学生建立起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决不放过易错题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题目的错误率很高。有的是由于学生粗心造成的;有的是题目本身很灵活;如:小美把一根木料锯成三段要6分钟,他爸爸的速度是她的2倍,她把这根木料锯成五段要( )分钟。有的是题中有陷阱.例如:甲乙两地相离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而这些错误率极高的题目能够更好地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试卷上频频出现。学生一不小心就出错。针对这一情况在复习时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的错题,并且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学生更应该准备一本纠错本,随时记录自己的错题。闲着时翻翻,课前读时记记。曾经的错题一次次再度呈现,就能减少错误的发生,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如何进行六年级数学复习

一、研读教材,系统整理,理清教材体系

针对六年级复习课的内容,教师需要通过研读复习课教材的活动,结合12册数学的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

案例:以《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这课为例,在教材的呈现上是有关立体图形表面积的知识只是两句话。在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75页的第8题中提到: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我们通过研读整个数学教材体系之后发现,这部分的内容可以安排一课时来学习。我们将有关的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对立体图形建立了初步的概念,然后学习了平面图形相关的知识了解了什么是面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圆,到六年级的时候学习了圆柱和圆锥。从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建立模型,明白立体图形表面积,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研读教材的活动,六年级的数学教师在针对复习板块的教材的理解上更进了一步。

二、解读教材,细化知识,把握重难点

1.细分小知识点,读懂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确定了总的知识框架,教师需要将每一部分的复习内容进行细化,同时要读懂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数的认识这部分的复习内容中,教材先将数分成整数和分数,再把整数分类成正整数、零和负整数,接着把正整数和零归类成自然数,并且以知识网络图的形式呈现。如果我们也用知识网络图的形式去呈现数的整除,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常见的量,那么整个内容就可以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

案例:空间与图形部分课时安排《图形的认识》是6课时,这只是一个总的课时建议,具体的图形认识这部分的内容需要教师自己去划分课时。课题组讨论之后,课时安排如下:第一课时线与角,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周长,第三课时平面图形的面积,第四课时立体图形的面积,第五课时立体图形的体积,第六课时整理巩固图形的认识。

细分课时后,复习课的目标具体化,操作起来更加简单。然后在每一个课时的内容具体化,就能更好地实现复习的目标。

2.解读教材中的练习题,关注与知识点的匹配

习题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通过初读和细读教材的方式,结合课程标准,结合教学目标,结合复习教材的知识点来确定教学内容中习题的部分。

案例:我们还是以常见的量的习题为参考,教材中只有3道习题,练习的角度、层次性以及练习的重点明显不具有个体性的特点,所以教师通过研读教材可以加入其他形式的练习题,例如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和相应的有关常见的量的解决问题。

补充的习题要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容积单位、时间单位、质量单位和人民币,在改写的过程中形式也要多样,有高级单位改成低级单位的也要有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在时间的单位复习中,也要加入平年、闰年,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知识练习。

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对一些练习不以量为主,而以质为主,

哪些复习题中重复了,我们进行整合,哪些习题的知识面窄了,我们加以拓宽。让习题的设置更加符合复习课的要求。

三、梳理知识,满足学生需要,促进自主认知

从学生角度解读教材,梳理知识,考虑学生知识形成线索和学生认知线索,针对性的利用教材。

在研读教材梳理知识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学生良好的认识结构可以是个人思考形成的,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班级交流,教师指导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的。

案例: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这节复习课时,我们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教材的编排是先在三年级下册学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到了5年级下册再学习其他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六年级上册的时候学习圆面积的计算。根据学生认知结构,他们虽然会计算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但是对平面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每个计算公式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却不是非常清楚。

我们在梳理知识的时候将这些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和对应的图出示出来以后,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寻找他们之间的联系,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公式是怎么转化来的。在梳理好知识的联系之后,再用课件动态的演示出来,这对部分后进生就能更加形象具体的展现出来,也能更清楚地领会了。那对于部分优等生而言,再让他们自己去联系圆面积的推导公式和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公式的联系。

从学生方面来说,我们每一节复习课都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需要。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了三类,对后进生以基础题为主,对中等生以提高题为主,对尖子生以拓展思维为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