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拆模工艺及补救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拆模的一般工艺流程:
(1)应按照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
(2)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撑;
(3)已拆活动的模板,必须一次连续拆除完方可停歇,严禁留下不安全隐患。

(4)普通模板:一般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先拆侧模,后拆底模
(5)框架模板:一般是先拆柱模,再拆楼板模,然后拆梁侧模,最后拆梁底板模
2、模板拆除注意事项:
(1)必须掌握适宜的拆除时间,以设计要求为准,如设计没有要求则按照规范要求:板构件小于2m时,可在达到50%强度后拆模;大于2m并小于等于8m时,强度必须达到75%,方可拆模;大于8m时,则强度要达到100%方可拆模。

梁、柱等在小于等于8m 时,达到75%强度后可拆模,大于8m时,则强度要达到100%方可拆模。

一般来说承重构件大致拆模时间为2周,非承重构件1周左右可拆模。

(2)不能野蛮拆除,在拆除过程中,不能硬砸猛撬,拆模工具最好使用鸭嘴撬,一端带有起钉钳。

(3)将拆下的模板清理干净,可避免下次周转使用时造成麻面影响外观。

(4)对于多层楼板支柱的拆除:上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一层楼板的模板支柱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楼板模板得支柱,仅可拆除一部分,跨度为4米或者4米以上的梁下应该保留支柱,支柱间距不得大于3米
3.拆除模板时必须确保混凝土结构安全和外观质量:
拆除顺序一般情况下是先装后拆,后装先拆,先拆除承重较小部位的模板及其支架,然后拆除其他部位的模板及支架
(1)柱模板。

单块组拼在先拆除钢楞(即模板的横档和竖档)、柱箍和对拉螺栓等连接、支撑件,再由上而下逐步拆除;预拼的则应先拆除两个对角的卡件,并作为临时支撑后,再拆除另外两个对角的卡件,等到吊钩挂好,拆除临时支撑,才可以脱模起吊。

(2)梁、楼板模板:A、应先拆梁侧模,再拆楼板底模,最后拆除梁底模,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B、多层楼板模板和支柱的拆除,应按下列要求进行,上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一层楼板的模板支柱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楼板模板的支柱,仅可拆除一部分,跨度4m及4m以上得梁下均应保留支柱,其间距不得大于3m。

(3)楼梯模板的拆除顺序是楼梯板→楼梯侧板→楼板侧板→楼板底板
(4)在拆除模板工程中,不应该对楼层形成冲击力,如果发现混凝土出现异常现象,可能影响混凝土结构安全和质量问题时,应该立刻停止拆模,并经过处理认证后才能继续拆模
4.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限及补救措施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论现场管理水平如何,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都不可能在非常理想的条件下进行,往往会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或者是结构型式的特殊,或者是气候条件的恶劣,或者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的不规范等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在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过程中或刚刚施工完不久产生表面缺陷。

混凝土结构的表面缺陷大致可以归纳为5个方面:麻面、蜂窝、表面破损、表观微裂纹、底脚漏浆等,不管是哪一种表面缺陷,都会对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找到混凝土结构产生表面缺陷的内因,在施工中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措施,对既有的缺陷加以必要的修复处理,以提高结构的外观质量。

以下主要讲解针对施工现场常见的缺限讲解:
1、麻面
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呈现出无数绿豆般大小的不规则小凹点,直径通常不大于5mm。

成因分析:
(1)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
(2)浇筑前模板上未撒水湿润或湿润不足,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吸去或模板拼缝漏浆,靠近拼缝的构件表面浆少,拆模后出现麻面;
(3)混凝土加水量不准确致使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时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麻面;
(4)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筑,造成混凝土离析,出现麻面;
(5)混凝土入仓后振捣不到位,气泡未能完全排出,拆模后出现麻面;
(6)振捣过迟,振捣时已有部分凝固。

预防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脱模剂应涂刷均匀;
(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在砼搅拌车内不应超过3小时.
(3)浇筑前检查模板拼缝,对可能漏浆的缝,设法封堵;
(4)振捣遵循快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s为佳,插入下层5-10cm,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
(5)新拌制混凝土必须按水泥或外加剂的性质,在初凝前振捣,放置时间过长未初凝混凝土可拉回拌和站按设计水灰比加水加水泥重新拌和。

修补方法:混凝土表面的麻面,对结构无大影响,通常不做处理,如需处理则用水泥砂浆配比为1:2或1:2.5修补,由于数量较多,可用人工在小桶内搅匀,随搅随用,必要时掺拌白水泥调色;修补完成后,用麻袋进行保湿养护。

另外在拆模时浇水,可以有效的使混凝土与模板分离,防止麻面产生。

2、烂边及烂根
烂边和烂根主要是由于模板拼缝不严密、接缝处止浆不好,振捣时混凝土表面失浆造成。

漏浆较少时边角出现“毛边”,漏浆严重出现混凝土蜂窝麻面。

预防措施:
(1)接缝处贴橡胶海绵条或无纺土工布止浆,并用钢木压板、橡胶压条止浆;
(2)拼缝两侧的振捣器起振时要保持同步。

修补方法:
(1)漏浆较少时按照麻面进行修复,漏浆严重时按以下方法进行修复:
(2)将蜂窝软弱部分凿去,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接合面冲洗干净;
(3)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用中粗砂,按照抹灰工的操作方法,用抹子大力将砂浆压入蜂窝内,刮平,在棱角部位用靠尺将棱角取直;
(4)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2到1:3,并搅拌均匀;
(5)修补完成后,用麻袋进行保湿养护。

3、蜂窝
蜂窝是指混凝土表面无水泥砂浆,骨料间有空隙存着,形成数量或多或少的窟窿,大小如蜂窝,形状不规则,露出石子深度大于5mm,深度不漏筋,可能露骨筋。

成因分析:
(1)模板漏浆或振捣过度,跑浆严重致使出现蜂窝;
(2)混凝土坍落度偏小,加上欠振或漏振形成蜂窝;
(3)混凝土搅拌与振捣不足,使混凝土不均匀,不密实,造成局部砂浆过少。

预防措施:
(1)浇筑前检查并嵌填模板拼缝以避免浇筑过程中跑浆;
(2)浇筑前撒水湿润模板以避免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吸去;
(3)浇筑过程中检查模板牢固情况,并严格控制每次振捣时间;
(4)塌落度过小时拉回拌和站加水加水泥重新拌制;
(5)振捣工具的性能必须与混凝土的工作强度相适应:振捣工人必须按振捣要求精心振捣,尤其加强模板边角和结合部位的振捣;
修补方法:
(1)对于小蜂窝:将调好的砂浆压入蜂窝面,同时刮掉多余的砂浆;注意养护,待修补的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使用角磨机打磨一遍;对于要求较高的地方可用砂纸进行打磨。

(2)对于大一点的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用钢丝刷洗刷干净后支模,再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粒径l0~20 mm)仔细强力填塞捣实,并认真养护。

对较深的蜂窝,影响承载力而又难于清除时,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注混凝土封闭后,再放水泥砂浆,把蜂窝的石子包裹起来,填满缝隙结成整体。

4、错台、跑模
成因分析:
(1)模板拼缝经反复拆装企口变形严重或支模时模板垂直度控制不好,相邻两块模板本身嵌缝;
(2)相邻两块模板对拉螺杆松紧程度不一,模板受振后胀开程度不一;
(3)混凝土侧压力比较大,拉杆滑丝、螺母丝扣有损伤,振捣过程中出现螺母脱丝。

预防措施:
(1)定期修整模板,对于变形严重模板不应该再使用;
(2)紧固模板,手劲一致保持对螺杆松紧一致;
(3)装模时要求操作工人检查拉杆的工作情况,杜绝使用坏丝的拉杆螺母和已变形拉杆;
(4)混凝土侧压力较大时,拉杆上双螺母。

振捣强烈时螺母底下加减震弹簧垫片,防止拉杆崩丝,出现跑模,亦可用精轧螺纹钢当对拉杆使用。

5、露筋
成因分析:
支立模板前放样不准确,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合格,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1)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露筋;
(2)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位移,因而造成露筋。

预防措施:
(1)支立模板前放样要准确到位,预留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规范要求;
(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叫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避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可调整配合比采用细石混凝土;
(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移位。

处理方法:
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